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爆轰法合成纳米碳材料的研究.doc

    • 资源ID:2716611       资源大小:7.89M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4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爆轰法合成纳米碳材料的研究.doc

    爆轰法合成纳米碳材料的研究李晓杰,罗宁,闫鸿浩,王小红(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大连理工大学)摘要:本文主要回顾了近三十年来,世界各国学者们从事爆轰法在合成纳米材料领域的研究进展。从爆轰法合成纳米金刚石、富勒烯碳、碳纳米管、纳米石墨材料至碳包覆金属复合纳米材料等,合成出了从单质到复合材料等形式多样的纳米碳材料。本课题组以爆炸加工技术为基础,独立并创新性地采用爆轰法合成纳米碳材料方面也取得一定的进展和成果,作此文与同行们共同交流、探讨、共同分享。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review that the scholars in all over the world who engaging in detonation synthesizing of nanometer materials in the last 30 years. From the nanodiamond,Fullerene, carbon nano tube to carbon-encapsulated metal nanometials and so on, these nanomaterials were prepared by a detonation method. On that basis of detonation technique, we have achieved complete success and made progress and results in carbon nanographite materials.The paper was composed for the purpose of communication and share with other researchers.关键词:爆轰法;纳米碳材料;纳米金刚石;纳米石墨;碳纳米管;碳包覆金属纳米材料Keywords: Detonation method;Nanocarbon materials;Nano-Diamond;Nano-Graphite;CNTs;Carbon-encapsulated metal nanometerials在纳米科技领域,对纳米材料而言,纳米碳材料是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分支。自从人类出现以来,利用碳材料的历史悠久,主要经历了木炭时代(公元前1712年),石炭代(1713年1866年),炭材料的摇篮时代(1867年1895年),经典炭材料(1896年1955年)和新型炭材料(1955年至今)的发展时代。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Richard P.Feynman1曾指明了材料的发展方向:“如果有一天人们按照自己的意愿排列原子和分子,那将创造什么样的奇迹。”在十九世纪末,从美国人Niagara2生产的Acheson人造石墨开始标志着经典炭材料的发展时期的到来。根据原子杂化轨道理论,碳原子在与其它原子结合时,会产生不同形式的杂化,最常见的杂化形式为sp1、sp2、sp3杂化,与此相对应的碳的同素异形体主要有三种3:卡宾炭(Linear Carbon-Carbyne,也称线性炭)、石墨、金刚石。碳的结构逐渐被人们深刻的认识和研究,多种多样的纳米碳材料层出不穷,碳纤维、碳微球(GMSs)以及C60、碳纳米管(CNTs)、纳米洋葱状富勒烯(NOLFs)等多种笼状结构富勒烯、碳包覆金属纳米材料等复合纳米材料。炸药在爆炸瞬间释放出大量能量,对周围物体产生强烈地破坏作用,是人们经常利用的巨大能源之一。由于冲击压缩及加热作用,造成了被压缩炸药发生放热化学反应,以化学反应波的形式在炸药中按照一定的速度一层一层地自动进行转播。化学反应波的波阵面比较窄,化学反应正是在此很窄的波阵面内进行并迅速完成。由于爆轰法的反应速度快,能量密度高,作功强度大,使其在众多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中独树一帜。1.爆轰法合成纳米金刚石纳米级的金刚石(Ultradispersed diamondUDD或者Ultrafine diamondUFD)不但具有金刚石所固有的综合优异性能,而且具有纳米材料的奇异特性。由于纳米金刚石具有双重特性即:除了具有金刚石的特点之外同时还具备了其他纳米材料的共同特点:比表面积、化学活性好、熵值大和较多的结构缺陷等4。因此纳米金刚石的制备和特性的相关研究一直是各国学者的研究热点。二十世纪中叶,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揭开了人工合成金刚石发展的序幕,它主要采用静态高压高温技术使得人造金刚石合成技术成为第一次大的飞跃5。之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VD)技术使得金刚石膜的问世,从而在全世界兴起,成为人工合成金刚石技术发展的第二次飞跃6。再者,俄罗斯科学家们在实验室利用负氧平衡炸药中的碳率先爆轰合成出纳米金刚石,从而实现了合成纳米金刚石技术的第三次飞跃7。最早取得爆轰合成纳米金刚石的是1982年前苏联的流体物理所,1990年已建立了年产数十至数百千克规模的工业实验装置,1988年美国和德国研究者公布了对爆轰过程的实验观测。目前在前苏联地区纳米金刚石的年产量约为5千万克拉左右;美国对爆轰过程中碳相行为进行了较深入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并形成了年产2.5千万克拉的生产能力。随后,美国的Los Almos国家研究实验室和苏联的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流体物理研究所同时报道了纳米金刚石研制成功的信息10-11。我国国内最早在(1993年)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12用爆轰法也得到了纳米金刚石,从而解开了我国爆轰法合成纳米金刚石的序幕,之后,北京理工大学、西南流体物理所、西安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也分别建立了自己的爆轰实验装置,院校单位分别对爆轰合成纳米金刚石也相继开展了探索和深入的研究工作。Staver A M等13在前人研究以金属为催化剂,冲击波压缩石墨使之相变合成超细金刚石粉末的基础上,利用炸药爆炸时产生的能量开展了超细金刚石粉末制备方面的研究,其所得产物的TEM图片及电子衍射图如下所示: Fig1 photograph of diamond particles recorded in the electron microscope(a) and electron-diffraction pattern(b) 美国Los Alamos国家实验室的Greiner N R等14在Nature上发表了爆轰灰分中的金刚石一文报道了,将石墨混入炸药爆轰后制备得到的爆轰固体产物中含有4-7nm直径的金刚石颗粒,产量达到固体产物的25%,下面是其所得的第27样品的TEM和电子衍射照片: Fig2 electron micrograph of sample 27, 10nm金刚石,A)Graphite ribbons;B)diamond spheroids;Electron diffraction rings from(111)(220)(311)(400)and(400)weaklyYamada K等15采用电子能量损失能谱法和X衍射能谱等表征手段,对冲击石墨合成p-Diamond的微观结构及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同时发现在所得的产物中含有的纳米金刚石颗粒中单个晶粒存在许多晶格缺陷。徐康课题组16-19介绍了用炸药爆炸法合成的金刚石粉的制备方法、性质和结构特点, 以及一些可能的应用途径。TNT含量在50%-70% 时, 金刚石的产率较高;爆炸必须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容器中要充填惰性介质以保护生成的金刚石不被氧化。爆炸后,可以收集到黑色固体产物,其主要组成除金刚石粉外,还含有石墨和无定形碳。用强氧化性的酸处理, 即可将非金刚石碳除去,得到灰色粉末。采用TNT-RDX混合炸药爆轰后合成了3-20nm球形的超细金刚石颗粒的微观形貌进行了研究,采用FTIR方法开展并研究了炸药爆轰合成超细金刚石粉末表面官能团的特征,先将样品进行氧化酸化处理后再氢还原处理,下图为其所得UDD样品的XRD图谱及TEM照片,其X 射线衍射谱(XRD)上只有可归属于金刚石(111)、(002) 和(310) 晶面的衍射峰,表明这种产品是金刚石,纯度在95% 以上。着重指出, 这种金刚石粉是由纳米尺寸的颗粒组成的一种金刚石新品种,。用炸药爆炸法制备的纳米金刚石(ND)是由直径为4-6nm的金刚石微晶粒组成,但这种纳米晶粒相互团聚: Fig4 XRD pattern of UDD and electron micrographi of UDD and HRTEM images of ND after graphitization(a) and after oxidation(b)作为惰性介质,开始时是采用一些气体,用CO2的结果优于其它几种气体,而采用惰性气体(如氦、氩) 时,几乎不生成金刚石。由此可以认识到所用的惰性介质,除起到保护生成的金刚石不被氧化外,还起到冷却爆炸产物的作用,因而其比热越大越好,可以使爆炸产物迅速冷却,使其中的金刚石粉不会发生石墨化。从这种看法出发,人们开始使用液体物质作为惰性介质。恽寿榕、黄风雷课题组20-23采用不用的保护介质(N2、NH4HCO、Water、Ice)中,以一定质量的负氧平衡的单质或者混合炸药在密闭钢制容器中,爆轰后合成含碳质的固体产物和球形超细纳米金刚石。并通过高能炸药合成球形纳米金刚石的一些研究进展,X射线衍射谱显示,得到的纳米金刚石微晶为立方结构金刚石;晶粒尺寸为4-6nm,并有很大的微应力。 (a) (b) (c) (d)Fig5 XRD of diamond samples obtained by detonating charges in different substances(a), tangled graphite ribbons and diamond (b); carbon sphere(c); spherical diamond particle(d)文潮课题组24,25用负氧平衡炸药爆轰法合成纳米金刚石,并用粉末X射线衍射(XRD)仪、激光Raman光谱仪和红外光谱仪等分析仪器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纳米金刚石为立方结构,由于其内部结构的高密度缺陷、杂质原子的夹杂使谱线偏离,晶格常数比静压合成的大颗粒金刚石大0.72%。由于金刚石晶粒细小,光谱特征峰产生宽化,并且向小波数方向偏移了3cm-1,此外在纳米金刚石中还含有极少量的石墨。Kruger A等26在爆轰Composition B(TNT:RDX 65:35)密闭容器中分别在二氧化碳(干)气氛和水中(湿)气氛中,爆轰灰分中含有纳米金刚石并讨论纳米金刚石的团聚特征及如何分散的相关问题。 Fig6 TEM photographs (200 keV) of nanodiamond aggregate (NDA): (a) pristine N2, (b) pristine N4 (after washing with hot nitric acid), (c) a recent commercial product B0.李晓杰课题组27爆轰制备纳米金刚石实验中,利用TNT/RDX(质量比50/50)混合装药,柱状浇注,浇注密度为1.63g/cm3,单个药柱质量为880g。外部用PVC膜制成的容器盛水,将药柱同起爆体放入中间,用水将药柱完全包覆起来并放入球形爆炸反应釜中爆轰后经提纯后得到纳米金刚石为多晶结构。 Fig7 XRD patterns of detonation soot and the disposed detonation soot,TEM images of the detonation soot(a),TEM images of the detonation soot treated with HClO4(c)燕山大学Q. Zou等28主要通过采用XRD、 HRTEM、EDS、FTIR、Raman和DSC等测试方法来全面分析了爆轰技术制备的球形或椭球形、直径5纳米左右的纳米金刚石颗粒的结构及表面具有多种官能团特征,而且在空气气氛中纳米金刚石的初始氧化温度大约550其值低于块状金刚石。下图为制备的纳米金刚石XRD图谱、微观形貌和电子衍射图谱:Fig8 XRD spectrum of nanodiamond and HRTEM image of nanodiamond: (a) low magnification; (b) high magnification; (c) diffraction ring用炸药爆炸法制备的金刚石粉是由纳米尺寸的圆球形颗粒组成的材料, 具有一系列特殊的结构和性能,是金刚石材料的新品种。2.爆轰法合成碳纳米管/纳米石墨/石墨片 碳纳米管是管状的纳米级石墨晶体,具有单层或多层石墨烯片围绕中心轴按一定的螺旋角卷曲的无缝纳米级管。每层碳纳米管是一个碳原子通过sp2杂化与周围三个碳原子完全键合而成的、由六边形平面组成圆柱面。Utschig T等29采用爆炸分解含有(2,4,6-triazido-s-triazine)C3N12的含能材料前驱体,并分别考察了过渡族金属铁、镍、铜和钛对爆轰合成50150nm且具有多种形貌的碳纳米管的影响,并研究了金属晶粒被包覆于碳纳米管末端及其形成机制。Faust R等30采用自制高能含碳有机前驱体爆炸,在爆轰灰份中观察到了MWNTs、洋葱碳及洋葱碳包覆金属结构。Edwin K等31以2,4,6-三叠氮基三氮杂苯(C3H12)为炸药,在1.15g/cm3装填密度下爆炸,固体产物中能得到MWNTs和洋葱碳。朱振平/吴卫泽课题组32-33报道了以三硝基苯酚(苦味酸, C6H3N3O7)、乙酸钴Co(Ac)2和菲(C14H10) 作为爆炸物,通过热引发方式使其在不锈钢耐高压容器中发生爆炸反应来制备多壁碳纳米管,随着反应条件的变化,可获得外径分布在20-40nm 范围内,管长为数十微米的多壁碳纳米管,金属钴催化剂在爆炸过程中原位生成,苦味酸装填密度的增大有利于碳纳米管含量的提高,优化条件(苦味酸的装填密度为0.2g/cm3) 后碳纳米管的含量可达70%左右。 Fig9 TEM image of a typical raw-soot of carbon nanotubes from the detonation of the mixture of picric acid(loading density of 0.2g/cm3),Cobalt acetate and phenathrene, HRTEM image of wall section of detonation grown carbon nanotubes通过热引发方式使炸药-催化剂前驱体-碳氢化合物体系在密闭反应管中发生爆炸合成碳纳米管,主要以二茂铁、甲酸镍和乙酸钴作为催化剂前驱体对所合成碳纳米管产物的形貌、微观结构和纯度的影响。以乙酸钴为前驱体可以得到纯度较高(约80 %90 %) 、微观结构较好的管腔中空的碳纳米管。以二茂铁为前驱体,只有约10 %20 %的碳管生成且多呈竹节状形貌。以甲酸镍为前驱体,得到的碳管纯度也不高(约10 %20 %) ,碳管管壁富含结构缺陷,相当多的碳管端口膨胀成直径约为160 nm 的纳米泡。 Fig10 The TEM images of the detonation products using ferrocene (a) , nickel formate (b) and cobalt acetate (c) as catalyst precursors (The inset in up-right corner of c shows the diameter of nanotube is close to the size of the conical catalyst particle capped at the tube end)关于人造石墨的研究源于十九世纪人造石墨在电解和冶金工业方面的应用,这一应用大大促进了冶金工业的发展。如炭质电刷的问世和应用促进了电机工业的发展,高纯石墨的出现并应用于电子工业,促进了通讯工程的发展,也进一步为现代计算机技术发展奠定了基础;另外,它们也被用于原子能反应堆中作中子减速材料。在石墨基的群体中,新型材料的发展始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而且被发现其有广阔的应用领域。最为显著的应用是作为炭电极应用于锂电行业,是利用了六角形石墨具有择优取向的性质,为人们提供了便于携带的电源设备。近几年来,由于纳米石墨的发展,使得石墨在某些高新技术领域有许多潜在应用价值,如作为高温垫圈、润滑油添加剂、可充电锂电池的电极等;石墨还可以作为纳米合成物的加强材料、复合材料或涂料的添加剂(提高导电性)、作为制备金刚石的原始材料等34;高纯纳米石墨粉还可以作为储氢材料,其储放氢的量与碳纳米管相媲美,但制备成本远低于碳纳米管。此外,因为石墨自身具有润滑性,还具有吸附性能,这使石墨表面可以吸附一定量的润滑油,以用作高级润滑油添加剂,进而获得更好的润滑性能35。由于石墨的性能优异,既具有金属的导热和导电性能,又具有非金属惰性和润滑性能,使其成为十多年来众多研究者们所追捧的对象。文潮等36-37用负氧平衡炸药爆轰法制备纳米石墨粉,纯梯恩梯(TNT)药柱数个,单个质量约5060g,密度为1.50 g/cm3,爆炸时的保护气氛为CO2。用炸药爆轰法可以制备出纯度较高的纳米石墨粉,是密排六方结构,形貌呈球形或椭球形,分布在l50nm范围内,有92.6wt的粉末粒度小于16 nm;XRD法测得的平均粒径为2.58 nm,而SAXS法测得的平均粒径为8.9 nm;制备的纳米石墨粉的比表面积约为500650 m2/g。在相同实验条件下,纳米石墨粉原始样品的储放氢能力较原始纳米炭纤维(0.15wt0.5wt%)和多壁碳纳米管(0.15wt%0.20wt%)的储放氢能力略强,但低于超级活性炭(0.92wt%0.98wt%)。 图11纳米石墨粉的XRD图谱(左图),纳米石墨粉的TEM照片及电子衍射图(右图)大连理工大学38爆轰裂解可膨胀石墨制备石墨微粉的方法,将一定质量比的可膨胀石墨与RDX粉末均匀混合,然后在爆炸反应容器中引爆,收集爆轰产物。所得产物的结构没有改变,仍然呈现良好的层片状;而且,片与片之间无粘连,粒径大都分布在110m左右,层片厚度分布于100300nm之间。再者,将石墨、发烟硝酸以及硝基甲烷按3:3:4的摩尔比依次均匀混合形成了液体炸药,并保持混合时温度在273 293K之间;然后将液体混合物倒入一个塑料容器中,放入球形爆炸反应釜的中心位置;引爆后从反应釜内壁收集爆轰产物纳米石墨片。 Fig12SEM image (a) of natural flake graphite,SEM image (b) and TEM image (c) of the detonation soot3.爆轰法合成碳包覆金属纳米材料CEMNPs是一种类富勒烯碳包裹金属颗粒所形成的具有核壳包覆结构的纳米材料,同时具有碳纳米材料和金属纳米材料的双重结构性质39、45。包覆型的纳米材料应运而生,核壳结构之所以被人们所重视,不仅是因为由于碳外壳的保护作用从而使被包覆的材料可以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或者侵蚀,而且这种结构为研究限域体系40提供了可能性。1993年碳包覆金属纳米颗粒材料最初是由美国Rouff小组在41采用电弧法蒸发气化掺La的阳极石墨棒时,在所得到的烟灰中发现的,它是由多层石墨层片壳包覆La纳米颗粒的新型纳米材料。电弧放电法是CEMNPs的制备方法中研究最早、也是重要的一种方法。目前研究人员已成功地制备了包裹一个或多个金属原子的富勒烯分子和包覆金属或金属碳化物纳米晶体的碳纳米结构颗粒材料,并发现该类新奇的结构材料具有独特的电学、光学和磁学性质,成为继富勒烯和纳米管研究发现之后的又一纳米碳材料研究热点。碳包覆金属纳米材料作为目前国际关注的一个领域,众多同仁为此坚持不懈地创新研究,已初步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George P P等42,将W(CO)6 和PPh3混合物封装在一个不锈钢密闭手套式真空容器中,容积约3ml,放在管式火炉中,在惰性氮气保护环境中以10每分钟梯度升温到850、3个小时,反应采用在快速升温自加压技术(RAPET)得到了碳包覆磷化钨纳米晶30nm的磷化钨纳米晶。朱珍平课题组选用了43,44水溶性沥青制备炭基凝胶热处理惰性气氛下爆炸合成无定形碳包覆Fe7C3纳米颗粒,粒径1040n以及520nm的Fe/C复合纳米颗粒。在1300、惰性气氛下,对含铁的炭基干凝胶的爆炸产物无定型碳包裹Fe7C3纳米颗粒进行了热处理,并对热处理后的产物进行HRTEM 和电子衍射分析。结果表明:热处理后无定型碳包裹Fe7C3 纳米颗粒由10nm-40nm 长大到100nm-300nm,颗粒的外层碳石墨化。通过对包裹颗粒的长大机理进行初步探索,认为在热处理过程中,核碳化铁对壳层的无定型碳具有催化石墨化作用;颗粒的长大是由于核Fe7C3 对其外层的无定型碳产生催化石墨作用时,导致核碳化铁的裸露,相互融并引起的。(a) (b)Fig15 a)Low resolution TEM image of the explosion product of AP/Fe xerogel with loading density of 120 g/L,and heating rate of 10/min,b)TEM image of carbon-encapsulated iron nanoparticles after heat-treatment at 1300通过热引发方式使炸药三硝基苯酚(苦味酸, C6H3N3O7)-催化剂前驱体二茂铁/甲酸镍/乙酸钴-碳氢化合物菲(C14H10)体系在密闭反应管中发生爆炸诱导高温分解二茂铁,合成碳包覆铁纳米粒子包覆结构具有很好的核壳结构,以铁为核心(5-20nm)石墨为碳层。大连理工大学12,45分别选用石蜡、奈作为碳源材料构成不同前驱体,以有二茂铁、环烷酸钴等有机金属以及硝酸铁、硝酸镍等硝酸盐为原料,在直径为0.6m、长为1.2m爆炸反应容器(最大允许的TNT当量为200g)中,在密闭容器中真空条件下爆轰合成了不同形态结构的碳包覆铁、碳包覆碳化铁等纳米颗粒进行了初步尝试,制备出结构完整的碳包覆金属纳米材料。 (a) (b) (c)Fig16 TEM images of the carbon-coated iron nanoparticles, a) 100nm the detonation soot; b) 50nm the detonation soot; c)50nm FexCy detonation soot.在总结前人采用爆轰法合成纳米金刚石、纳米碳材料等基础上,李晓杰课题组46-50首先对爆轰前驱体从氧平衡、爆炸性能、热力学性能、选择材料等方面对前驱体炸药进行初步设计。以此为出发点,首先开展了尿素硝酸盐络合物炸药爆轰合成碳包覆金属(Ni、Co、Fe)纳米颗粒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调整前驱体中元素摩尔比例,在密闭容器内惰性气体保护下,可以制备出碳包覆金属(Ni、Co、Fe)纳米材料并初步探讨了其合成机理。现阶段研究者们主要以过渡族金属铁、钴、镍等为主要研究对象,由于Fe、Co、Ni等金属的溶碳量较好,能促进形成包覆或非包覆结构纳米材料地形成。首先通过爆轰技术以硝酸盐、尿素为络合剂形成金属源材料,合理的设计制作前驱体炸药进行合成碳包覆金属纳米颗粒来验证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首先选用硝酸盐与尿素按照一定的质量比形成尿素络合物,然后在一定温度下,与小分子有机物及猛炸药均匀混合后,爆轰合成含金属离子的尿素硝酸盐络合物炸药,在密闭容器内惰性气氛中,分别爆轰合成碳包覆镍(NiC)、碳包覆钴(CoC)和碳包覆铁(FeC)纳米颗粒,获得一种简单、大量、成本价廉的制备碳包覆金属(Ni、Co、Fe)纳米颗粒的新方法。 (a) (b) (c)图17 爆轰产物的TEM图片a)镍基产物,b)钴基产物,c)铁基产物Fig17 TEM images of detonation products,a) nickel-series products, b)cobalt-series products, c)Ferrite-series products在合成碳包覆镍、钴、铁金属纳米颗粒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利用掺杂硝酸铁和硝酸镍以及硝酸铁和硝酸钴混合硝酸盐作为金属源材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与以丙酮与猛炸药(RDX)混合物为碳源材料在一定条件下配制成尿素硝酸盐络合物炸药,在密闭容器内惰性气氛中,爆轰后成功制备了球形、核壳结构的碳包覆铁镍(FeNiC)和碳包覆铁钴(FeCoC)合金纳米颗粒。随着前驱体炸药中金属源材料中金属元素摩尔比例的不同,含铁镍离子前驱体炸药分别制备出金属晶核为gamma-FeNi和alpha-FeNi的晶核;含铁钴离子前驱体炸药则制备出为bcc-FeCo的金属晶核。所合成的纳米颗粒主要由不同摩尔比例构成的铁镍合金元素或者碳化镍为纳米晶核,其包覆碳壳层主要由石墨碳构成。 (a) (b)图18碳包覆合金纳米材料的TEM图片和EDX图谱,(a)FeNi纳米颗粒,(b) FeCo纳米颗粒Fig18 TEM images and EDX spectrum of carbon encapsulated alloy nanopariticles,(a)FeNi nanoparticles,(b)FeCo nanoparticles柠檬酸溶胶凝胶法(Sol-gel method)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制备材料的新工艺。目前,采用柠檬酸凝胶路线的方法已经应用到合成介孔材料、磁性材料、发光材料、生物医学材料及陶瓷材料等,而且正在被日益深入研究并逐渐扩展到其他研究领域。进一步开展了柠檬酸凝胶前驱体炸药爆轰合成碳包覆铜纳米材料的探索性研究,选用硝酸铜为金属源材料,柠檬酸、乙二醇、RDX为碳源材料,在密闭容器中氩气气氛中成功合成出球形、颗粒大小均匀、核壳结构的碳包覆铜纳米颗粒。用柠檬酸凝胶法爆轰合成了纳米碳包覆铜,证实了爆轰合成方法可以用于包覆与碳相溶性较差金属。为深入进行爆轰碳包覆其他金属、合金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图19 爆轰产物碳包覆铜纳米晶粒的透射电镜图片Fig19 TEM images of three kinds of carbon-encapsulated copper nanoparticles4.结论本文主要回顾了近三十年各国研究人员采用爆轰法合成碳纳米材料相关的研究工作。爆轰技术以其独特的方式在合成纳米金刚石、碳纳米管、纳米石墨及碳包覆金属纳米材料领域等都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本课题组在爆炸加工技术的基础之上,爆轰法成功应用于纳米材料的研究开发,目前已经成功合成了多种纳米材料,如纳米金刚石、纳米石墨、纳米氧化物、纳米硫化物、纳米铁氧体(尖晶石)及碳包覆金属纳米材料等。为了进一步开发爆轰技术在合成纳米材料的生产效率、工业应用,我们将协同做多研究人员共同探讨、携手并致力于此领域。为爆轰合成纳米碳材料大家族的合成贡献一份力量。5.参考文献1Feynman R P. Theres plenty of room at the bottomJ. Journal of Microeleciromechanical Systems,1992,3(1):60-66.2成会明.新型炭材料的发展趋势J.材料导报,1998,12(1):5-9.3Shenderova O A, Zhirnov V V, Brenner D W. Carbon nanostructureJ. Critical Reviews in Solid State and Materials Science, 2002, 27 (3/4):227-356. 4Magnus G H C, Alexandre V. A methodology for replacement of conventional steel by microalloyed steel in bus tubular structuresJ. Materials and Design, 2008,29(2):539- 545.5Bundy F P, Hall H T, Strong H M, et al. Man-made diamondsJ. Nature, 1955, 176:51-55.6Dieter M G. Nanocrystalline Diamond FilmsJ. Annual Review Materials Science. 1999,9:211-259.7Abadurov G A, Bavina T V, Breusov O N. Method of producing diamond and/or diamond-like modifications of boron nitrideP. US Patent,4.483.836.8周刚. 利用炸药中的碳爆轰合成超细金刚石的研究D.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1995. 9李世才,池军智,黄风雷,等. 影响超细金刚石尺寸长大的限制机理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1997,17(5):552-558. 10徐康,薛群基. 炸药爆炸法合成的纳米金刚石粉J.化学进展,1997,9(2):201-208. 11文潮,孙德玉,李迅,等. 炸药爆轰法制备纳米石墨粉及其在高压合成金刚石中的应用J. 物理学报,2004(4):1260-1265. 12孙贵磊.爆轰制备碳纳米材料及其形成机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13Staver A M, Gubareva N V, Lyamkin A I, et al. Ultrafine diamond powders made by the use of explosion energyJ. Translated from Fizika Goreniya I Vzryva, 1984,20(5):104-106.14Greiner N R,Phillips D S,Johnson J D,et al. Diamond in detonation sootJ. Nature,1988, 333:440-441.15Yamada K. Nanostructure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of proto diamond shock-synthesized graphiteJ. Carbon,1999,37:275-280.16Jiang T, Xu K. FTIR study of ultradispersed diamond powder synthesized by explosive detonationJ. Carbon,1995,33(2):1663-1671.17Xu T,Xu K,Zhao JZ. TEM and HRTEM studies on ultradispersed diamonds containing soot formed by explosive detonationJ.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1996,38:L1-L4.18徐康,薛群基. 炸药爆炸法合成的纳米金刚石粉J. 化学进展,1997,9(2):201-209.19金增寿,徐康. 炸药爆轰法制备纳米金刚石J. 含能材料,1999,7(1):38-45.20陈鹏万,恽寿榕,黄风雷,等. 爆轰合成纳米金刚石的Raman光谱表征J. 高压物理学报,1993,13(1):59-64.21Chen P W, Ding Y S, Chen Q, et al. Spherical nanometer-sized diamond obtained from detonationJ. Diamond and Related Materials,2000,9:1722-1725.22Chen P W, Huang F L,Yun S R.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condensed carbon in detonation sootJ. Carbon,2003,41:2093-2099.23Chen Q, Yun S R. Nano-sized diamond obtained from explosive deton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J. Materials Research Bulletin,2000,35:1915-1919.24文潮,孙德玉,关锦清等. 用X射线衍射强度测定纳米金刚石的德拜温度和熔点J. 高压物理学报. 2003,17(3):1999-2004.25文潮,金志浩,刘晓新等. 炸药爆轰合成纳米金刚石的拉曼光谱和红外光谱研究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5,25(5):681-688.26Kruger A, Kataoka F, Ozawa M, et al. Unusually tight aggregation in detonation nanodiamond: Identification and disintegrationJ. Carbon,2005,43:1722-1730.27Sun G L, LI X J, Yan H H. Detonation of expandable graphite to make micron-size powderJ. New Carbon Materials. 2007,22(3):242-246.28Zou Q, Li Y G, Zou L H,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structures and surface states of the nanodiamond synthesized by detonationJ.Materials Characterization, 2009,60:1257-1262.29Thomas U, Marcus S, Gerhard M,et al. Synthesis of carbon nanotubes by detonation of 2,4,6-triazido-1,3,5-triazine in the presence of transition metalsJ. Carbon,2004, 42(4)

    注意事项

    本文(爆轰法合成纳米碳材料的研究.doc)为本站会员(本田雅阁)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