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doc

    • 资源ID:2728498       资源大小:357.50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6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doc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操作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1、耳穴埋籽 32、艾条灸法 63、拔火罐法 84、穴位按摩 115、刮痧法 146、湿敷法 177、涂药法 198、熏洗法 21耳穴埋籽一、 概念耳穴是全身各部组织、器官和内脏依靠经络在耳郭上的特定反应点(区)。采用王不留行籽(或菜籽)刺激耳郭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防止疾病的目的。 二、适应症 急慢性疼痛性疾病,急慢性炎症,功能性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精神、神经性疾病,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以及催产、催乳、保健、美容、减肥等病症。三、禁忌症1、耳郭局部炎症、溃疡者。2、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妊娠5个月以内者不宜进行,5个月后可轻刺激,但不宜刺激子宫、盆腔、腹、卵巢、内分泌。四、耳穴的分布耳穴在耳郭的分布规律犹如子宫内的胎儿倒置位:1)与头面部相应的穴位在耳垂邻近;2)与上肢相应的穴位在耳舟;3)与躯干和下肢相应的穴位在对耳轮和对耳轮上、下脚;4)与内脏相应的穴位多集中在耳甲艇和耳甲腔;5)消化道在耳轮脚周围环形排列。五、注意事项1、耳郭有炎症、冻伤或有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2、选穴准确,动作轻巧。按压力度适中,使病人有“得气”的感觉。3、撤籽后,若局部红肿、破损,应及时消毒处理,严防引起软骨膜炎。六、常见病症选穴病症取穴 胃烷痛肝、脾、胃、三焦急性胃肠炎胃、大小直肠、下焦、脾、交感;配贲门(止呕、止吐、止酸要穴)便秘大肠、三焦、脾、腹、消化系统皮质下;配肺、乙状结肠膈肌痉挛膈、胃、贲门、神门、交感、神经系统皮质下、肝;配耳迷根高血压降压点、心、额、心脾下、神经系统皮质下、肝、交感;阴阳两虚型配肾;头晕配枕、晕区失眠症神门、肝、胆、脾、胃、心、肾多梦心、神皮下、神经衰弱点、多梦区;配肾治心肾不交,配脾治心脾两虚,配肝胆治肝郁气滞胆囊结石胆、胆道、十二指肠、肝、三焦、内分泌、消皮下。配胰、交感、耳中、腹胀区、贲门泌尿系结石相应部位、交感、神门、下焦。配肝、神皮下,肾结石取腹外穴牙痛三焦、口上颌或下颌、牙,上牙痛配胃,下牙痛配大肠,虚火配肾痛经子宫、内分泌、卵巢、下焦、神经系统皮质下,配神门、腹、肝、脑垂体、盆腔。注:一般在行经前开始治疗少乳乳房、脑垂体、内分泌、丘脑、肝、肾、神皮下耳穴埋籽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项目内容分值扣分细则扣分目的采用王不留行籽(或菜籽)刺激耳郭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防止疾病的目的。2回答不全 -1评估1.核对患者,自我介绍,解释目的。2.病人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3.女性病人有无流产史,当前是否怀孕。4.病人的心理状态,耳郭皮肤情况。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告知患者,耳穴埋豆部有热、麻、胀、痛感。10缺一小项 -1准备1.护士:仪表端庄,衣帽整洁,态度和蔼,洗手、戴口罩。2.用物:治疗盘、皮肤消毒液、棉签、血管钳、王不留行籽和胶布、剪刀、弯盘、探棒。10缺一项 -2用物少一样 -1操作流程1.核对医嘱,备齐用物至床边。2.核对患者,取合适体位。3.定穴:术者一手持耳轮后上方,另一手持探棒由上而下在耳廓内选穴,找敏感点。4.再次核对穴位后,皮肤消毒。5.埋籽:将王不留行籽粘于7mm X 7mm胶布中间,粘于所选穴位上,并用拇、食指腹按压35分钟。6.观察:有无酸、胀、痛等“得气”感,根据需要留籽23天,教会病人和(或)家属按压的方法。介绍病疾相关知识。7.撤籽:撤除胶布和王不留行籽,观察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破损,并及时给予处理。8.洗手记录。60未核对医嘱 -4未核对患者-4未取合适体位-4取穴错误-5未消毒 -4未正确埋籽 -4未正确按压 -5患者无得气感 -8未指导患者按压 -5位指导疾病知识-5撤籽未观察皮肤 -4未询问疗效-4未洗手记录 -4终末处理1.接触过病人的一次性用品按医疗垃圾处理,全部扔黄色垃圾袋。2.血管钳、弯盘消毒后备用。3.擦拭治疗盘、治疗车。3未按规定处理 各-1注意事项1.耳郭有炎症、冻伤或有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2.选穴准确,动作轻巧。按压力度适中,使病人有“得气”的感觉。3.撤籽后,若局部红肿、破损,应及时消毒处理,严防引起软骨膜炎。10一项未答 -4(10)评价1.病人和家属能理解耳穴埋籽的目的并主动配合。2. 选穴准确、操作熟练,病人有“得气”感,症状缓解。3.病人和家属能演示留籽按压的方法。5一项未达到 -1.5(5分止)艾条灸法一、概念灸,烧灼的意思。灸法主要是借艾火的热力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以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二、适应症 灸法的适应范围较广,总的来说适应于寒证、虚证,尤其对慢性虚弱性疾病及风寒湿邪为患的病症更为适宜。如腹泻、久痢、呕吐、腹痛、贫血、痹证等皆可用灸。三、禁忌症1、凡实证、热证、阴虚内热者禁2、传染病一般不宜用灸法。3、高热、急性炎症(肠痈、急腹症)、大饥大饱、醉酒、大惊、精神病禁灸。 4、面部、眼周、心脏、大血管、黏膜等处及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施灸。四、艾灸分类:1、温和灸:将艾条的一端点燃,距离腧穴皮肤2-3厘米,进行熏烤,使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一般每处灸5-10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可以治疗常见虚寒性慢性疾病如胃痛。2、雀啄灸:将艾条的一端点燃,与施灸部位不固定距离,如同鸟雀啄食一样,上一下不停地移动,也可均匀的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一般灸5分钟左石。多用于治疗常见急性病、小儿和晕厥急救。3、回旋灸:用点燃的艾条在皮肤上往复盘旋灸。用于面积较大的肢体麻木,皮肤病。五、注意事项: 1、在施灸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有无灼痛感,调整距离,防止烧伤。观察病情变化及有无不适。2、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若灸后出现小水泡,可不必处理,待其自行吸收;如水泡较大,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泡内液体,覆盖消毒敷料并保持干燥,防止感染。3、施灸后局部皮肤应保持清洁干燥,避免搓抓。4、艾条灸后应彻底熄灭,以防复燃发生火灾。灸时余灰应用弯盘接取,防止烫伤患者皮肤或烧毁衣物。5、施灸的顺序临床上一般是先灸上部、阳部,后灸下部、阴部。但在特殊情况下宜可酌情而施灸。如治疗脱肛,即可先灸长强以收肛,后灸百会以举陷。六、常见病症选穴颈肩痛:肩髃:肩峰端下缘,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上部中央。上臂外展平举,肩前凹陷中。肩髎:肩部,肩髃后方,当臂外展时,于肩峰后下方呈现凹陷处。肩贞:在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1寸。腰腿痛:腰阳关:俯卧位,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四腰椎棘突下凹陷中,两髂嵴高点的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点处。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阳陵泉: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胃脘痛:中脘:仰卧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神阙:仰卧位,在腹中部,脐中央。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艾条灸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项目内 容分值扣分细则扣分目的借艾火的热力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以达到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祛湿散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等,防病保健、治病强身。2回答不全 -1评估1.核对患者,自我介绍,解释目的。2.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主症,发病部位及相关情况。3.患者当前的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4.患者的体质,施灸处皮肤情况、女性病人有无妊娠史。5.患者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及心理状况。告知患者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可能出现烫伤等情况。艾绒点燃后可出现较淡的中药燃烧气味。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产生烧灼、热烫的感觉,应立即停止治疗。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可能出现水疱。6.病室的温度、光线是否适宜,是否需要屏风遮挡。10缺一项 -2准备1.护士:仪表端庄,态度和蔼,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2.环境:温湿度适宜,注意遮挡。3.用物:治疗盘、艾条、火柴或打火机、弯盘、小口玻璃瓶,必要时备浴巾、屏风。10缺一项 -2用物少一样 -0.5(6分止)流程1.核对医嘱,备齐用物,携至床旁。2.核对患者姓名、诊断、并解释,取得合作。3.选择合适的卧位或坐位,根据辨证选择合适的穴位并暴露施灸的部位,遮挡病人,注意保暖。4.再次核对、确定取穴部位及施灸方法。5.手持艾条并点燃一端后,对准施灸的腧穴,距离皮肤2-3厘米,进行熏烤,以病人感到温热而无灼痛为度,随时弹去艾灰,一般每穴5-10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宜。6.观察局部皮肤情况及病情,询问患者有无不适。7.投入小口玻璃瓶内熄灭艾火。8.清洁皮肤,协助病人穿好衣服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9.清理用物,洗手记录。记录施灸腧穴、方法、时间、疗效、反应等情况并签名。60未核对医嘱 -5 未核对患者-5未取舒适体位 -5未充分暴露-5未注意保暖 -3选择穴位错误 -8距离不当-4弹灰不及时-4灭火方法错误-4未观察、询问 -6未安置患者 -5 未洗手记录-4记录不全-2终末处理1 艾条灸后彻底熄灭备用。2 擦拭治疗盘、治疗车备用。5一项不符合-2.5注意事项1.在施灸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有无灼痛感,调整距离,防止烧伤。观察病情变化及有无不适。2.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若灸后出现小水泡,可不必处理,待其自行吸收;如水泡较大,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泡内液体,覆盖消毒敷料并保持干燥,防止感染。3.施灸后局部皮肤应保持清洁干燥,避免搓抓。4.艾条灸后应彻底熄灭,以防复燃发生火灾。灸时余灰应用弯盘接取,防止烫伤患者皮肤或烧毁衣物。5.施灸的顺序临床上一般是先灸上部、阳部,后灸下部、阴部。但在特殊情况下宜可酌情而施灸。如治疗脱肛,即可先灸长强以收肛,后灸百会以举陷。10一项未答 2评价1.病人和家属能理解艾灸的目的并主动配合。2.局部皮肤出现红晕,无烧伤、烫伤。病人感觉舒适,症状缓解。5一项未达到 -2.5拔火罐法一、概念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之吸附于腧穴或应拔部位的体表,产生刺激,使被拔部位的皮肤充血、瘀血,具有温经活络、祛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等作用。二、适应症风寒湿痹而致的腰背酸痛;虚寒性咳喘、胃脘痛、呕吐、腹痛、腹泻、风寒感冒;疮疡及毒蛇咬伤,以排毒祛脓。三、禁忌症1、高热惊厥、凝血机制障碍者;2、皮肤有溃疡、过敏、水肿及大血管处;3、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不宜拔罐。四、罐的种类1、竹罐:用一种坚固的竹子,制成腰鼓状的圆筒,用砂纸磨光,使罐口光滑平整;优点:取材易,经济、轻巧,不易摔碎,较常用;缺点:易燥裂、漏气2、 陶罐用陶土烧制而成,形似腰鼓。优点:吸附力大;缺点:易摔碎、损坏。3、 玻璃罐:是在陶制罐的基础上,改用玻璃而制成,状如球形,罐口平滑,有大、中、小型号,也可用广口罐头瓶代替。优点:便于观察局部充血情况;缺点:易摔碎、损坏。五、点火的方法1、闪火法:用长纸条(卷成卷)或长镊子夹一个酒精棉球点燃后,使火在罐内绕13圈(注:切勿将罐口烧热,以免烫伤皮肤)后,将火退出,迅速将罐口扣在应拔部位,即可吸附于皮肤上。此法因罐内无火而较安全,常用。2、 投火法:是用燃烧纸片或棉花,点燃后投入罐内,迅速将罐扣在应拔部位。此法适宜侧面横拔。3、 贴棉法:是用大小适宜的酒精棉一块,贴在罐内的下1/3处,点燃后迅速扣在应拔部位。六、拔罐方法1、坐罐法:留罐同时拔数个罐,排罐,留罐1015分钟。2、闪罐法:将罐拔上后,立即起下,反复吸拔多次,直至皮肤充血瘀血。多用于局部皮肤麻木,疼痛或功能减退。3、走罐法:亦称推罐。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肤上涂一层凡士林,待火罐拔上后,一手扶住罐体,向上下或左右需拔部位往返推动,至皮肤红润充血、甚或瘀血时将罐起下。此法适宜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的部位,如脊背腰臀、大腿等部位的酸痛麻木、风湿痹痛等症。4、 刺血拔罐:即在应拔部位皮肤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或皮肤针扣打后,再行拔罐,留置510分钟,多用于治疗丹毒、扭伤、乳痈等。5、 留针拔罐:即在针刺留针时,将罐拔在以针为中心的部位上,约510分钟,待皮肤红润充血或瘀血时,将罐起下,再将针起出,此法能起到针、罐配合的作用。七、注意事项1、拔罐时应采取合理体位,选择肌肉较厚的部位。骨骼凹凸不平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2、操作前一定要检查罐口周围是否光滑,有无裂痕。3、防止烫伤。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切勿强拉。4、使用过的火罐,均应消毒后备用。5、起罐后,如局部出现小水疱,可不必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疱较大,消毒局部皮肤后,用注射器吸出液体,覆盖消毒敷料。八、常见病症的选穴及定穴方法胃脘痛(脾胃虚寒):脾俞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足太阳经)(注:肩胛骨下角平第七胸椎)胃俞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足太阳经)章门第十一肋端(足厥阴经)中脘脐上4寸(任脉),(胸剑联合至脐中为8寸)腹痛(寒邪内积、饮食停滞)中脘同上天枢脐旁2寸(足阳明经)关元脐下3寸(任脉)气海脐下1.5寸(任脉)腹泻(慢性虚寒性腹泻)大肠俞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足太阳经)小肠俞第一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足太阳经)脾俞、中脘、天枢、关元、章门同上风寒感冒、虚寒哮喘大椎第七颈椎棘突下(督脉经)身柱第三胸椎棘突下(督脉经)大柕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足太阳经)风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足太阳经)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足太阳经)落枕大椎、大柕同上肩外俞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手太阳小肠经)阿是穴压痛点肩周炎肩髃肩峰端下端,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上部中央;肩平举时,肩部出现两个凹陷,前方的凹陷中(手阳明)肩髎肩峰下方,上臂外展,当肩髃后寸许的凹陷中(手少阳经)臑俞腋后皱壁直上,肩胛骨下缘凹陷中(手少阳经)阿是穴压痛点坐骨神经痛肾俞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足太阳经)气海俞第三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足太阳经)环跳股骨大转子高点与骶管裂孔(臀纹头)连线的外1/3与内1/3交界处(足少阳经)腰痛肾俞、大肠俞同上腰阳关第四腰椎棘突下(督脉)平髂前上棘阿是穴压痛点拔火罐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项目内 容分值扣 分 细 则扣分目的利用燃烧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口吸附在皮肤穴位上,造成局部淤血,以温经通络、祛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等。2回答不全 -1评估1.核对患者,自我介绍,解释目的。2.病人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3.病人的体质,局部皮肤的情况,有无妊娠等。4.病室的温度、光线是否合适,是否需要遮挡。5.心理状况。告知:治疗过程中局部可能出现水疱。 由于罐内空气负压收引的作用,局部皮肤会出现与罐口相当大小的紫红色瘀斑,数日后自然消失。治疗过程中局部可能出现水疱或烫伤。10缺一小项 -1准备1.护士:仪表端庄,态度和蔼,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2.环境:温度适宜,注意遮挡。3.用物:治疗盘、95乙醇棉球、血管钳、火罐、火柴、酒精灯、弯盘、小口玻璃瓶,必要时备毛毯、屏风。10缺一项 -2用物少一样 -0.5(6分止)操作流程1.核对医嘱,备齐用物至床边。2.核对患者,取合适体位,暴露拔罐部位,注意保暖。3.核对部位或穴位,根据部位选择合适的火罐,检查罐口是否光滑、有无损坏。4.乙醇棉球干湿适度,用血管钳夹紧棉球点燃后,在罐内中、下段环绕13周后迅速抽出,同时立即将火罐扣在选定的部位,使其吸附于皮肤表面。一般留罐10分钟,以皮肤紫红为度。5.点燃的乙醇棉球稳妥、迅速的放入小口玻璃瓶内灭火。6.观察罐口吸附情况,局部皮肤的颜色,皮肤有无烫伤或小水泡,询问病人有无不适。7.起罐:一手扶住罐体,另一手拇指或食指按压罐口皮肤,使空气进入罐内即可顺利起罐。8.协助衣着,安置舒适体位,整理床单元。9.洗手记录。60未核对医嘱 -4未核对患者-4未取合适体位-2未充分暴露-2未注意保暖-4选择部位错误 -4未选择合适火罐 -4未检查罐口 -4乙醇棉球干湿不合适 -4火罐未吸附 -4,留罐时间错误-2 灭火方法错误 -2未观察、询问各 -2起罐方法错误 -4未安置患者-4未洗手记录 -2终末处理1.火罐酒精擦拭消毒,晾干备用。2擦拭治疗盘、治疗车。3未按规定处理 各-1.5注意事项1.拔罐时应采取合理体位,选择肌肉较厚的部位。骨骼凹凸不平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2.操作前一定要检查罐口周围是否光滑,有无裂痕。3.防止烫伤。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切勿强拉。4.使用过的火罐,均应消毒后备用。5.起罐后,如局部出现小水疱,可不必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疱较大,消毒局部皮肤后,用注射器吸出液体,覆盖消毒敷料。10一项未答 -1评价1.病人和家属能理解拔火罐的目的并主动配合。2.拔罐部位准确、操作熟练、火罐吸附紧密,无脱落。局部皮肤紫红,无烧伤、烫伤。病人感觉舒适,症状缓解。5一项未达到 -2.5若有皮肤烫伤,衣裤等被烧坏均未不合格穴位按摩一、概念:穴位按摩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运用手法作用于人体穴位。通过局部刺激,以疏通筋络,调动机体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保健强身目的的操作技术。二、适应症1、骨伤科疾病:颈椎病、落枕、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梨状肌损伤综合征。2、外科疾病:慢性前列腺炎、慢性阑尾炎、乳痈。3、内科疾病:胃脘痛、心悸、失眠、头痛、感冒、久泻、中风后遗症。 4、妇科疾病:痛经、闭经。 5、儿科疾病:腹泻、疳积、惊风、遗尿、小儿麻痹后遗症。6、五官科疾病:鼻炎、耳鸣、近视。三、禁忌症 各种出血性疾病,皮肤破损处,年老体衰者,过饥过饱,以及女性月经期、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均不宜行穴位按摩。四、常用手法1、按法:用拇指的指腹、单掌或双手掌按压体表,停留一定时间,直至有得气感。常与揉法组合使用。适用于全身各部穴位。注意用力要由轻渐重,不可用暴力猛然按压。2、揉法:用掌跟、大鱼际或手指指腹在体表作环形运动,以带动皮下组织回旋运动的一种手法。用手指称指揉法。适用于面积较小的部位。用手掌或掌跟称掌揉法适用于较大面积的部位如肩背、腰部。手法频率:120-160次/分。3、摩法:用掌面或指腹附着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以腕关节连同前臂作节律性的环旋运动。手法频率:120次/分。此法刺激轻柔,具有理气和中、消食导滞、调节肠胃功能的作用。常用于胸腹、胁肋部。4、抹法:用单手或双手拇指指腹紧贴皮肤,做上下、左右往返移动。用力要轻而不浮。此法具有开窍醒神、舒经活络的作用。适用于头面及颈项部。5、拿法:捏而提之谓之拿。拇指与食、中两指指尖夹提受术部位的一种手法。由轻而重,缓和而有连贯性。适用于胃肠功能紊乱、腰腿痛、肌肉疲劳。五、注意事项1、操作前应修剪指甲,以防损伤患者皮肤。2、操作时用力要均匀、柔和、持久,禁用暴力。六、常见病症按摩穴位及手法胃脘痛治则:理气和胃止痛手法:摩法、揉法、按法取穴:中脘、合谷、足三里操作:1、患者仰卧位,术者坐于患者右侧,以拇指按揉中脘约5min。 2、在腹部顺时针施摩法或揉法约5min。 3、按揉内关、足三里各1min。注意:对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期的患者,一般不宜手法治疗。穴位定位: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合谷:位于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头痛治则:疏经通络、行气止痛手法: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叩法、拿揉法穴位:印堂、太阳、风池操作:1、患者仰卧位,术者以双拇指桡侧于患者印堂至额上神庭穴交替直推(开天门)约2min。 2、以双拇指指腹自眉头向眉梢轻抹(推坎宫)约2min。 3、以中指或拇指轻揉双侧太阳穴(运太阳)约2min。 4、叩打整个头部约1min、拿揉患者颈项及风池穴约2min。注意:头痛的原因很多,必须审证求因,待症状缓解后,应进一步查明病因。穴位定位:印堂:在额部,当两眉头之中间。太阳: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风池: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心悸治则:宁心定悸手法:按法、揉法、四指推法穴位:神门、内关、心俞操作:1、患者仰卧位,分别按揉神门、内关,每穴3min。 2、患者俯卧位,掌揉法放松背部,自上而下反复3min。 3、按揉心俞3min。注意:手法宜轻快柔和,力度轻重交替,并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治疗期间避免精神上的刺激。穴位定位:神门:位于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内关: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心俞:在背部,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肩胛骨下角连线平第七胸椎上推穴位按摩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项目内 容分值扣分细则扣分目的在中医基本理论的指导下,运用手法作用于人体的穴位,通过局部刺激,可疏通经络,调动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保健强身的技术操作。2未答 -4评估1.核对患者,自我介绍,解释目的方法及配合要点。2.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3.病人的体质、局部皮肤的情况,有无妊娠。4.病室的温度、光线是否合适,是否需要屏风。5.心理状况。6.告知患者按摩时局部出现酸胀的感觉。10缺一项 -4准备1.护士:仪表端庄,衣帽整洁,态度和蔼,洗手,戴口罩。2.环境:安静,舒适,温度适宜,注意遮挡。3.用物:治疗巾。必要时备屏风。10缺一项 -2操作流程1核对医嘱,备齐用物至床边。2.核对患者,取合适体位,暴露按摩部位,注意保暖及保护隐私。3.定穴:核对部位和穴位,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穴位。4根据患者的症状,发病部位,年龄及耐受性,选用适宜的手法和刺激强度,进行按摩,如:柔、按穴位10-15分钟。5观察:操作过程中观察或询问患者对手法的反应,及时调整或停止操作,有无酸胀痛等得气感,教会病人及家属按压的方法及疾病的相关知识。6.安置病人:协助穿衣,安置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7.洗手记录。60未核对医嘱-4未核对患者-4未取舒适体位-4未注意保暖-4未注意保护隐私-4腧穴定位错误 -8按摩手法错误 -6按摩过程中未观察患者反应-4按摩的频率、幅度不符合要求-6未妥善安置患者-2未洗手记录-4终末处理1治疗巾放黄色垃圾袋。2擦拭治疗车盘、治疗车。3未按规定处理各1.5注意事项1.操作护士前应修剪指甲,以防损伤患者皮肤。2.按摩时用力要均匀、柔和、持久,禁用暴力。10回答不全面 8评价1患者感受舒适及目标达到。2护士熟知腧穴的定位及相应的推拿手法5回答不全-5损伤皮肤不合格刮痧法一、概念应用边缘钝滑的器具,如牛角刮板、瓷匙等,在病人体表一定部位反复刮动,使局部出现瘀斑或痧痕,以疏通腠理、调畅气血、逐邪外出,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二、适应症常用于缓解和解除外感时风邪所致的高热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如暑痧、痢痧、头疯痧等。三、禁忌症1、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全身浮肿者。2、孕妇的腹部、腰骶部禁用刮痧。3、凡体表有疖肿、破溃、疮痈、斑疹和不明原因包块处禁止刮痧。4、急性扭伤、创伤的疼痛部位或骨折部位禁止刮痧。5、接触性皮肤病传染者忌用刮痧。6、有出血倾向者,如糖尿病晚期、严重贫血、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禁止刮痧。7、过度饥饱、过度疲劳、醉酒者不可接受重力、大面积刮痧,否则会引起虚脱。8、眼睛、口唇、舌体、耳孔、鼻孔、乳头、肚脐等部位禁止刮痧。9、精神病患者禁用刮痧法,因为刮痧会刺激这类患者发病。四、常用刮痧方法1、面刮法:手持刮板,刮拭时用刮板的1/3边缘接触皮肤,刮板向刮拭的方向倾斜30°60°,以45°角应用最为广泛,利用腕力多次向同一方向刮拭,有一定刮拭长度。这种手法适用于身体比较平坦部位的经络和穴位。2、角刮法:用刮板角度在穴位上自上而下刮拭,刮板面与刮拭皮肤成45°角倾斜。这种刮法多用于肩部肩贞穴、胸部中府、云门穴。3、点按法:用刮板角与穴位成90°角垂直,由轻到重,逐渐加力,片刻后猛然抬起,使肌肉复原,多次重复,手法连贯。这种手法适用于无骨骼的软组织处和骨骼凹陷部位,如人中穴、膝眼穴。4、厉刮法:用刮板角部与穴区成90°角垂直,刮板始终不离皮肤,并施以一定的压力作短距离(约1寸长)前后或左右摩擦。这种手法适用于头部全息穴区。五、注意事项1、保持空气新鲜,以防复感风寒而加重病情。2、操作中用力要均匀,勿损伤皮肤。3、刮痧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立即停刮,报告医师,配合处理。4、刮痧后嘱患者保持情绪安定,饮食宜清淡,忌食生冷油腻之品。5、使用过的刮具,应消毒后备用。 六、常见病症刮痧穴位方法颈椎病(肩颈痛为主症)临床表现:患者自觉肩背部、臂部酸痛,头痛、头晕,颈部僵硬,甚至出现颈肩或上肢活动功能受限,病变棘突及患侧肩胛内上角常有压痛等。常用刮痧部位:1. 颈肩部: (1)督脉经风府至身柱 (面刮法) (2). 足少阳胆经双侧风池至肩井 (面刮法) (3). 足太阳膀胱经双侧天柱至大杼 (面刮法)2. 背部: 手太阳小肠经双侧天宗 (面刮法手法点按)常用经穴及刮法:1. 风府 定位:在项后正中,枕骨粗隆下两筋之间凹陷中。2. 身柱 定位:在第三胸椎下凹陷中。3. 风池 定位:枕骨下两侧,风府穴旁大筋(斜方肌)外,后头骨下凹陷中。4. 肩井 定位: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中点凹陷中。5. 天柱 定位:督脉哑门穴旁开1.3寸,当项后发际内斜方肌外侧。6. 大杼 定位:第一胸椎棘突旁开1.5寸。7. 天宗 定位:肩胛冈下窝的中央。感冒临床表现:头痛、发热、鼻塞、流涕、打喷嚏等。常用刮痧部位:1. 头部: (1) 督脉经百会至哑门 (厉刮法) (2) 足少阳胆经双侧风池 (面刮法) (3) 手阳明大肠经双侧迎香 (面刮法)2. 背部: 督脉经大椎至至阳 (面刮法)3. 以头痛为主要症状的感冒则加: (1) 经外奇穴双侧太阳 (点按法/角刮法) (2) 足少阳胆经风池 (角刮法) (3) 督脉经百会 (点按法/角刮法)4. 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感冒则加: 手阳明大肠经曲池、合谷 (面刮法/点按法/角刮法)5. 局部疼痛较重者加“阿是穴” 刮痧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项目内 容分值扣分细则扣分目的应用边缘钝滑的器具,在病人体表一定部位反复刮动,使局部出现瘀斑或痧痕,以疏通腠理、调畅气血、逐邪外出,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2回答不全 -1评估1.核对患者,自我介绍,解释目的,患者理解与配合。2.病人的病情主证、发病部位及伴随症状,确定刮痧部位。3.病人的体质,局部皮肤情况,有无妊娠。心理状态,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对操作的认识及接受程度。告知患者刮痧部位出现红紫色痧点或瘀斑,数日后方可消失。 刮痧部位的皮肤有疼痛、灼热的感觉。4.病室温度、光线,是否需要遮挡。5.刮具的边缘是否光滑,有无缺损。10缺一项 -1准备1.护士仪表端庄衣帽整洁,态度和蔼,洗手戴口罩。2.用物:治疗盘、治疗碗内盛刮具及纱布,另一治疗碗内盛介质(少量清水或油),浴巾、弯盘,必要时备屏风。10缺一项 -1用物少一样 -1操作流程1.核对医嘱,备齐用物至床边。核对患者,再次解释。3.根据病情或医嘱再次确定刮痧部位。取合适体位,保暖。注意保护隐私。4.再次检查刮具。5.手法:手持刮板,蘸少许介质,在所选刮痧部位由内向外、自上而下单一方向用力均匀的刮擦皮肤。每一部位刮20下左右,根据个体情况,以病人能耐受为宜。刮痧部位应尽量拉长,一般选3-5个部位。6.刮痧过程中应保持刮板的湿润。感到干涩,要及时蘸取介质,直至局部皮肤呈现发红或紫红色痧点为度。7.刮痧过程中,应注意观察病情及局部皮肤变化,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及时调整力度。8.刮毕,用纱布清洁皮肤,并用手掌按摩局部。9根据疾病,结合本操作和原发病等进行健康教育。10.妥善安置患者。洗手记录。60未核对医嘱 -2未核对患者 -2 未再次解释 -2未定穴 -6取合适体位 -2未注意保暖 -2必要时未遮挡 -2未检查刮具 -4未润滑刮具 -4法错误 -6刮治方向不符合要求-5力度不够 -5未观察询问患者 -4未清洁皮肤 -2未按摩皮肤 -2未做健康指导 -4安置患者 -4洗手记录 各 -2终末处理1.接触过病人的一次性用品全部扔黄色垃圾袋里。2.刮痧板酒精消毒后涂食用油或刮痧油,置于塑料袋中阴凉处保存。3未按规定处理 各 -1.5注意事项1、 保持空气新鲜,以防复感风寒而加重病情。2、 操作中用力要均匀,勿损伤皮肤。3、 刮痧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立即停刮,报告医师,配合处理。4、 刮痧后嘱患者保持情绪安定,饮食宜清淡,忌食生冷油腻之品。5、 使用过的刮具,应消毒后备用。10缺一项各 -2评价1.病人和家属能理解刮痧的目的并主动配合。2.病人体位合理,感觉舒适,皮肤出现瘀斑,局部无破损。5一项未达到 -2.5刮破皮肤不及格湿敷法一、概念湿敷法是将敷布用药液浸透,敷于患处,以达到疏通腠理、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等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二、适应症用于丹毒、脱疽、关节炎、手足癣等外科肿疡及皮肤病。三、禁忌症疮疡脓肿迅速蔓延、大疱性皮肤病、表皮剥脱松懈症及对湿敷药物过敏者禁用。四、 注意事项1、操作前向患者做好解释,以取得合作。注意保暖,防止受凉。2、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3、治疗过程中观察局部皮肤反应,如出现苍白、红斑、水疱、痒痛或破溃等症状时,立即停止治疗,报告医师,配合处理。湿敷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项目内 容分值扣分细则扣分目的将无菌纱布用药液浸透,敷于局部,以疏通腠理、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一种外治方法,达到减轻局部肿胀、疼痛、瘙痒等症状的目的2回答不全 -1评估1.核对患者,自我介绍,解释目的。2.病人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3.病人的体质,局部皮肤情况,有无妊娠。心理状态,对操作的认识及接受程度。4.病室温度、光线,是否需要遮挡。5.患者是否需要排便。告知注意药液温度,防止烫伤。10缺一项 -1准备1.护士:仪表端庄,衣帽整洁,态度和蔼、洗手、戴口罩。2.用物:治疗盘、药液及容器,敷布(纱布),镊子(两把),治疗碗,橡胶单,中单,弯盘,必要时备屏风。10缺一项 -1用物少一样 -1操作流程1.核对医嘱,备齐用物至床边。2.核对患者,诊断,再次解释。患者理解与配合。3.根据病情或医嘱再次确定湿敷部位,取合适体位,暴露湿敷部位,注意保暖,保护隐私。4. 药液温度适宜并倒入容器内,敷布在药液中浸湿后,敷于患处。药液温度常规38-41度。敷药前要辩证:热证凉敷,低于体温,以病人可耐受为宜。寒证热敷,但不超过50度,老人孩子注意避免烫伤。5、定时用无菌镊夹取纱布浸药后淋药液于敷布上,保持湿润及温度。治疗过程中观察局部皮肤反应,如出现苍白、红斑、水疱、痒痛或破溃等症状时,立即停止治疗,报告医师,配合处理。6、操作完毕,擦干局部药液,取下弯盘、中单、橡胶单,协助患者衣着,整理床单位。7、相关健康指导。8、洗手记录及签字。60未核对医嘱 -2未核对患者 -2 未再次解释 -2未定湿敷部位 -3未取合适体位 -2未注意保暖 -2必要时未遮挡 -2药液温度不合适-5未检查药液温度-4纱布适度过干或过湿 -5未用无菌镊夹取纱布-4未定时淋药于纱布上-5未观察询问观察患者 -4淋湿衣被-5未清洁皮肤 -3未做健康指导 -3未安置患者 -4未洗手记录 各 -3终末处理1接触过病人的一次性用品全部扔黄色垃圾袋里。2弯盘消毒备用。3橡胶单84消毒液擦拭,晾干备用。3未按规定处理 各 -1注意事项1.操作前向

    注意事项

    本文(常用中医护理技术.doc)为本站会员(本田雅阁)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