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四川省猪链球菌病病例报告其及现场流行病学调查.ppt

    • 资源ID:2802664       资源大小:11.04MB        全文页数:72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8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四川省猪链球菌病病例报告其及现场流行病学调查.ppt

    华北煤炭医学院省级精品课程,流行病学,课程负责人:袁聚祥,第十一章 传染病流行病学 (一) 主讲人:冯福民,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由来已久,并将长久持续下去!,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中岛宏在 1996年世界卫生报告中惊呼: “我们正处于一场传染病全球危机的边缘。没有一个国家可以躲避这场危机!”,案例111 2002年11月在中国广东省部分地区陆续出现一些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最初称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2003年1月起疫情加速扩散,2月已呈全球流行态势。3月15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名称公布为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缩写为SARS)。4月16日,WHO宣布SARS是由一种新的冠状病毒感染所引起。 SARS发病主要集中在2003年3月5月,6月疫情逐渐平息。截至当年8月7日,全球累计报告SARS病例8 422例,死亡916例,病例分布于各大洲的32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内地总发病数达5 327例,死亡349例,病例分布于24个省市。其中北京、广东分别发生2 521例和1 512例,占全国总病例数的75.7%。病例以青壮年为主,2029岁病例占30%,2060岁占85%。病例具有明显职业特点,医务人员所占比例高达20%。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 问题1应该如何描述SARS的流行强度?,全民动员抗击SARS,一、传染病流行病学研究概述,传染病流行病学的作用: 研究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及传播的规律; 探索传染病的临床识别标志; 评价影响传染病流行的因素; 提出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流行的策略和措施; 最终目的是控制人群中的流行和消灭传染病,1、传染病消长的历史回顾,1347-1351年,欧洲黑死病流行,2400万人死亡 18世纪,欧洲死于天花的人数占所有死亡的10% 1854年John Snow对伦敦霍乱流行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 19世纪,全球传染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50%60% 1923年我国伍连德教授对东北地区鼠疫流行的调查,第一届世界鼠疫大会 在中国召开,其主编的“鼠疫防治”成为英国的经典教材 二战时期,前苏联对斑疹伤寒的防治 1980年5月8日,WHO宣告:全世界消灭了天花 1988年上海甲型肝炎的爆发流行调查 1991-2002年,WHO宣布美洲、欧洲消灭了脊髓灰质炎 WHO计划2005年全球将最终消灭脊髓灰质炎 20世纪末,有效控制了麻风、白喉、鼠疫等 20世纪中、后期的全球传染病死亡率低于10% 1970年代后,传染病复燃和新生,发病或死亡明显回升 1995年全球1700万人死于传染病,占死亡人数的32% 2003年,SARS防治 2009年,甲型H1N1流感正在蔓延,2009/2010 H1N1 ?,2、第四次流感大流行迫在眉睫,3、面对抗击SARS的思考和反思,没有有效的疾病预防控制系统 专业人员的预防医学观念淡漠 小道消息满天飞,群众恐慌 耗效分析,4、我国疾病的死因顺位,我国50年代死因顺位 1. 呼吸系统疾病 2. 传染病 3. 消化系统疾病 4. 心脏病 5. 脑血管病,我国21世纪初死因顺位 1.恶性肿瘤 2.脑血管病 3.心脏病 4.呼吸系病 5.损伤和中毒 6.内分泌、营养和代谢及 免疫疾病 7.消化系病 8.泌尿、生殖系病 9.精神病 10.神经系病,5、传染病与非传染病研究之争,生活水平提高 传染病得到控制 天花被消灭 非传染性疾病的死因顺位不断上升 “医学已经一劳永逸地解决了传染病问题,人类同传染病的斗争已胜利在握,传染病已不是人类社会的一个主要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流行病学界的观点: 右手抓传染病,左手抓非传染病,一些传染病的死灰复燃,性病 结核病 血吸虫病 霍乱 白喉 疟疾 登革热 ,新发现的传染病,第一类:疾病本身早已为人所知,但未被认为是传染病,直到发现了其病原体才得到确认,如T细胞淋巴瘤白血病,消化性溃疡病等。 第二类:疾病在人间早已或可能早已存在,近年才被发现和认识,如莱姆病,丙型肝炎等。 第三类:疾病以往在人间可能不存在,确实是人类新出现的传染病,如艾滋病、O139型霍乱、SARS等,发现新传染病的策略,依靠临床医生和疾病监测系统发现疾病发生的异常现象及病因不明疾病的发生情况,针对其建立专门的疾病监测系统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是发现和确认新传染病最重要的途径; 现场流行病学研究与实验室研究相结合是发现、确定新传染病病原体及阐明流行病学规律的关键; 传统微生物学技术与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相结合是发现新病原体的有效手段。,新发传染病的研究和控制框架 基础医学研究 流行病学调查 控制措施 临床医学研究 效果评价,1世纪传染病可能肆虐,21世纪可能会出现新的传染病 20世纪后25年发现了30多种新的传染病,21世纪可能有更多新的传染病出现。 病原体的变异及耐药株的出现 可能使一些过去不引起流行的传染病或已经控制的传染病在21世纪引起流行。 环境的转变将诱发传染病的流行 如天气变暖会导致媒介昆虫超常繁殖,造成登革热和疟疾的流行。 人类社会行为的改变助长了传染病的流行 如国际旅游和人口流动促进了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第十一章 传染病流行病学 (二) 主讲人:冯福民,二、传染病发生与传播的基本条件,三角模式-流行病学三角 病原体 环境 宿主(人),传染病发生,1、病原体,病原体(Pathogen)指的是能够引起宿主致病的各类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体、支原体、螺旋体、霉菌和寄生虫等。 病原体特性 传染力(infectivity) 病原体引起易感宿主发生感染的能力。 致病力(pathogenicity) 病原体侵入宿主后引起临床疾病的能力。 毒力(virulence) 病原体感染机体后引起严重病变的能力。 变异性 耐药性变异 抗原性变异 毒力变异,2、宿主,宿主(host)指在自然条件下被传染性病原体寄生的人或其它动物。 免疫力 指宿主机体针对某种病原微生物或其毒素产生的特异性抵抗力,常伴有具特异性活性的抗体或细胞的参与。 免疫反应 包括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反应。特异性免疫反应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遗传变异,3、传染过程及感染谱,传染过程(infection process) 病原体进入机体后,病原体与机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亦即传染发生、发展、直至结束的整个过程。 感染谱(spectrum of infection) 宿主感染病原体后,可以呈现为程度不同的反应,从隐性感染直至致死性疾病。 疾病的自然史 广义地说,疾病的自然史包括疾病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和由此所致的所有结果。 隐性感染 所谓隐性感染是指那些虽无症状,却能通过微生物培养、分子学检测或免疫学测定证实的感染。,隐性感染,轻型感染,重症感染,死亡,无症状与体征,有症状与体征的疾病,感染谱的分类,案例111 2002年11月在中国广东省部分地区陆续出现一些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最初称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2003年1月起疫情加速扩散,2月已呈全球流行态势。3月15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名称公布为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缩写为SARS)。4月16日,WHO宣布SARS是由一种新的冠状病毒感染所引起。 SARS发病主要集中在2003年3月5月,6月疫情逐渐平息。截至当年8月7日,全球累计报告SARS病例8 422例,死亡916例,病例分布于各大洲的32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内地总发病数达5 327例,死亡349例,病例分布于24个省市。其中北京、广东分别发生2 521例和1 512例,占全国总病例数的75.7%。病例以青壮年为主,2029岁病例占30%,2060岁占85%。病例具有明显职业特点,医务人员所占比例高达20%。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 问题2SARS的感染谱?,三、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epidemic process of infectious disease),传染病流行过程 病原体从已受感染者排出,经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侵入易感者机体而形成新的感染,并不断发生、发展的过程。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影响传染病流行的两个因素 自然因素 社会因素,传染病流行图,1、传染源(source of infection),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人作为传染源,病人(潜伏期-临床症状期-恢复期) 病原携带者(carrier) 人被感染后可出现三种结果 A. 病原体在体内被消灭; B. 临床症状消失,但病原体持续存在; C. 形成不完全的病后免疫,可以再感染。,潜伏期及其意义,潜伏期(incubation period) 病原体侵入机体到最早临床症状出现的时段。各种传染病均有相对固定的潜伏期,受病原体阈值量、毒力、侵入途径和机体状态的影响。 意义: 判断患者受感染时间, 追踪传染源,查明传播途径 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和医学观察期限 确定免疫接种时间 评价预防措施效果 潜伏期长短还可影响流行特征,病原携带者作为传染源 意义 取决于其排出的病原体量 携带病原体的时间长短 携带者的职业 社会活动范围 个人卫生习惯 环境卫生条件 防疫措施等,动物作为传染源,许多动物的传染病可偶然传染给人,如牛型结核、布鲁氏菌氏、炭疽、森林脑炎、狂犬病等。这类传染病也叫 “人畜(兽)共患病”或“自然疫源性疾病” 传播方式 动物动物动物 动物节肢动物动物,动物作为传染源的危险程度取决于 人与受感染动物接触的机会和接触的密切程度; 是否有传播该病的适宜条件; 动物传染源的种类和密度。,2、传播途径 (route of transmission),传播因素 病原体从一个传染源经过外界环境而达到另一个易感个体是借助于外界环境中一定的物质(如水、空气、食物、手、日常用品等)而实现的,这些物质叫传播因素 。 传播途径 是指病原体由一个传染源转移到另一个易感个体所经过的具体的传播因素的综合。,经空气传播 (airborne transmission),经空气传播的传染病需借助三种微粒 飞沫(droplet) 或气溶胶(aerosol); 飞沫核(droplet nucleus); 尘埃(dust)。 一次喷嚏可喷出1-4万个飞沫, 形成直径1-2米的飞沫团, 飞沫的直径1m-100m。,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传播广泛,发病率高 传播易实现,传染源周围常有续发病例 常有冬春季节性发病率升高 传播极易实现,多在儿童期发病,常叫做“儿童传染病” 居住条件越差,发病率越高,垂直传播 (vertical transmission),病原体通过亲代传给子代称为垂直传播。包括四种类型 经胎盘传播 经受精卵传播 上行性传播 分娩时造成的传播,其它传播途径,经食物传播 经水传播 接触传播 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虫媒传播) 经土壤传播 医源性(iatrogenic)传播 经血液传播 多途径传播,3、人群易感性 (herd susceptibility),1· 使人群易感性升高的因素 (1)新生儿增加; (2)易感人口迁入; (3)免疫人口免疫力的自然消退; (4)免疫人口死亡。 2· 使人群易感性降低的因素 (1)计划免疫; (2)传染病流行; (3)隐性感染引起的免疫人口增加。,4、疫源地 (epidemic focus),概念 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向周围传播所能波及的地区称为疫源地。 构成疫源地的两个必要条件 有传染源存在 病原体必须从传染源向外播散,我国鼠疫疫源地-1996,疫源地的范围取决于 传播途径及条件 传染源的活动范围 周围人群的免疫状态 疫点和疫区的确定,疫源地存在的时间(疫源地消灭的三个条件) 传染源被移走或不再携带病原体; 传染源散播于外环境中的病原体被彻底消除; 所有的易感接触者经该病的最长潜伏期没有发生新的病例或感染。,华北煤炭医学院省级精品课程,流行病学,课程负责人:袁聚祥,第十一章 传染病流行病学 (三) 主讲人:冯福民,5、流行过程(epidemic process),一个疫源地引发另一个新的疫源地,一系列互相联系、相继发生的疫源地就构成了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据共同暴露或顺次暴露分为三型 共同来源的传播; 连续传播; 混合传播。,共同来源的传播(传染病和非传染病),发病集中于一个潜伏期内,重复暴露,连续传播,战乱,难民潮,原油污染,蚊子传播西尼罗热,6、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自然因素及社会因素与流行过程的辩证关系 对某些疾病有影响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对另外一些疾病可能没有影响。 同一种自然因素或社会因素不是对某一种传染病的流行过程起作用,而是对一组传染病起作用。 无论自然因素或社会因素,都是通过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起作用的,有时使三个环节互相协同、连接而发生流行,有时又使它们的作用受到抑制,甚至完全消失,而使流行过程中止。 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生物学基础,在长时期内没有什么明显的、根本的变化。自然因素变化更小,但社会因素却随人类活动变化很大,因此它对流行过程的影响最为明显。,四、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针对传染病 策略 预防 控制 消灭 1、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策略 预防为主,群策群力,因地制宜,发展三级保 健网,综合防治 加强健康教育,改变人们的不良卫生习惯 完善法律法规 加强人群免疫措施 改善卫生与居住条件,加强饮用水、食品卫生管理 加强卫生检疫、地区协作和国际合作,2、传染病预防的重点在农村,人口多,九亿多农民 经济基础和卫生状况差 文化水平和卫生意识低,3、传染病的疫情报告管理,传染病的疫情报告-我国法定报告的传染病的病种 18种(1955)、2类25种(1978)、3类35种(1989) 3类37种(2004)、3类38种(2008) 甲类(2种):强制管理(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 鼠疫、霍乱 乙类(25种):严格管理(病人,疑似病人)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11种):监测管理(病人,疑似病人)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传染病的疫情报告-我国法定报告的传染病的时限 网络直报 甲类和乙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脊髓灰质炎 ) 城镇2小时 农村6小时 乙类 城镇6小时 农村12小时 丙类 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医院,临床诊断(疑似)病例,传染病报告卡,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省(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个案调查表,开展个案调查,发现、诊断,核实,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填报,订正,报告,录入,追综、订正,卫生部,疫情发布,分析,分析结果,全国个案数据库,县(区)卫生局,地(市)卫生局,省(区)卫生厅,反馈,反馈,反馈,报告,反馈,追综、订正、调查,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流程,报告人 法定报告人 义务报告人,报告方式 传染病报告卡 网络直报 电话报告,报告要求 首诊,主检医师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还要有疫情总登记簿 疫情收报、核对等制度,4、传染病的疫区管理措施,针对传染源 病人和疑似病人 五早方针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病原携带者 三早方针早发现;早调离;早治疗(登记 管理 随访) 被感染的动物 危害大且经济价值不高的 危害不大且经济价值较高的,易感接触者 采用医学观察或留验,医学观察,针对传播途径,消毒,杀虫,灭菌,针对易感者 紧急接种 药物预防 个人防护与职业防护,传染病爆发、流行时的紧急措施 限制或停止集市、集会、影剧院演出或其他人群聚集活动 停工、停业、停课 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 封闭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和公共饮用水源,5、传染病的消灭,传染病从控制到消灭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 该病的流行特点和规律已基本清楚; 有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方法; 有保证这些方法、措施实现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传染病的自行消灭 可能的原因 病原体在进化过程中随物种消失 病原体发生了变异 人类消灭传染病,人类消灭天花的成功经验,免疫 (Immunization) 监测 (surveillance) 1959-1966年的工作 1966-1979年的工作 1977年10月,索马里发生最后一例 1961年我国,1、计划免疫的基本内涵,以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为目的 按计划进行免疫接种 有完善的检测评价系统 免疫程序 免疫接种的实施过程 免疫效果 疾病控制的效果,五、计划免疫,2、免疫种类,人工自动免疫 A 灭活疫苗; B 减毒活疫苗; C 基因工程疫苗;D 类毒素 人工被动免疫 A 特异性免疫血清; B 非特异性免疫球蛋白 被动自动免疫,3、我国的计划免疫,1958年开始在一些大城市进行有计划地预防接 种,1967年部颁“预防接种办法” 我国消灭脊髓灰质炎的方案(计划) 1985年美洲区,1988年WHO,2000年消灭,我国1995年消灭野毒株 我国的国家免疫规划 “四苗防六病”,乙肝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1992) 甲肝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麻腮风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2007),4、计划免疫的监测与评价,疫苗的安全性 一般反应 异常反应 偶合疾病 疫苗本身的作用 疫苗突变 效果 免疫学效果:抗体阳转率、平均滴度、持续时间 流行病学效果:疫苗保护率50%、效果指数2 计划免疫管理工作的评价 建卡率:12-18个月龄儿童建卡达到98%以上 接种率:对象为12月龄儿童 五苗基础免疫率(全程接种) 冷链设备完好率,5、免疫预防目前关切的几个问题,乙肝预防 成人免疫 HIV-I感染儿童的免疫 疫苗的安全性疫苗相关疾病,华北煤炭医学院,信息中心制作,2009年11月,

    注意事项

    本文(四川省猪链球菌病病例报告其及现场流行病学调查.ppt)为本站会员(本田雅阁)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