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习湖南考察调研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要保护好、运用好红色资源,加强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发扬优良传统、康续红色血脉。“寸土千滴红军血,一步一尊英雄躯。”纵览历史长河,湖湘大地遍布革命先辈的红色足迹,热土潇湘矗立着共产党人信仰的丰碑,三湘四水浸润着革命先烈的鲜血。广大党员干部不妨一同重温荡气回肠的“湖湘故事”,度续热辣滚烫的“红色血脉”,从中坚定执着信仰、厚植为民情怀、发扬斗争精神,凝聚起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奋力创造新的历史伟业。重温“就义书”的英勇故事,坚定“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执着信仰,让红色血脉度流永续。“亦余心之所向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2、湖南人从来不缺乏理想信念,在革命战争时期更是如此。1928年3月18日,由于叛徒出卖,夏明翰不幸被捕。3月20日清晨,被押送刑场。行刑之前,敌人问夏明翰还有什么话要说,他大声道:“有,给我拿纸笔来!”于是,写下了这首“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传颂至今的就义诗。一百多年来,“就义书”的英勇故事,激励和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前赴后继、攻坚克难、英勇奋斗。“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执着信仰,始终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
3、践者,始终保持“能舍弃一切,但是不能舍弃党”的精神,将个人理想追求同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紧密结合,让个人奋斗融入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中,以许党报国的行动彰显理想信念的力量。重温“半条被子”的温暖故事,厚植“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为民情怀,让红色血脉薪火相传。“一条棉被,剪成两半,见证着深厚的军民鱼水情J1934年11月,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条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半条被子”的故事,是中国共产党人民情怀和为民本质的体现,也是长征期间中国共产党以真心暖人心、以初心赢民心的缩影。时代各有不同,情怀一脉相承。如今,从脱贫攻坚战到疫情阻击战,共产党人始终
4、以热血赴使命、以行动践诺言,困难面前豁得出,关键时候顶得上,在各族群众心中树立起一座座为人民服务的丰碑,增进了各族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站在历史的新起点,广大党员干部要厚植为民情怀,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坚持“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这一面”,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民生方面精准发力、久久为功,把为人民群众谋福祉作为一切努力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切实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重温“断肠明志”的壮烈故事,发扬“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斗争精神,让红色血脉经久不衰。“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J湖
5、南人以“吃得苦、霸得蛮、不怕死”的精神抛头颅、洒热血,为革命事业责献了巨大的力量,作出了巨大的牺牲。90年前,在被红军鲜血染红的湘江边,“绝命后卫师”师长陈树湘在受伤被捕后,拒不投降,躺在担架上毅然“断肠明志”,践行了他“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铮铮誓言,用生命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正是这种无畏的革命精神有力地激发了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伟大斗争的激情和动力,促使党在与各种矛盾作斗争的过程中不断取得新的胜利。中国共产党靠斗争赢得过去,更要靠斗争开辟未来。新征程上,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解决的过程必然不会是一蹴而就的
6、广大党员干部要继续发扬斗争精神,敢闯敢试、敢为人先,跳出“安乐窝”、走出“舒适区”,多到基层去、到一线去、到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培养和保持顽强的斗争精神、坚韧的斗争意志、高超的斗争本领,提高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增强敢闯敢试的魄力和迎难而上的毅力,将新的伟大斗争进行到底,不断夺取新长征路上的辉煌胜利。学习湖南常德考察调研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到湖南省长沙市、常德市进行考察调研,入校园、到企业、逛古街、进田间,行程满满当当,了解的是各方面情况,带动的是各方面的干劲,意义深远。我们要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感悟“湖南之行”中“国之大者”重如千钧,以只争朝夕、事不避难的精神气
7、魄,加固好新时代新征程的发展框架,引领呼唤“新生代”扎根基层、勇毅前行。一、向泥泞而行,从“一处水稻田”感悟“粮食安全”重如千钧。“仓縻实,天下安。”湖南省是我国重要的“粮仓”,水稻播种面积和总产居全国第一,而常德的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连续20年居湖南全省第一。“湖南之行”来到常德市鼎城区谢家铺镇粮食生产万亩综合示范片区,首先了解的就是春耕备耕情况,不仅进水稻田间察看秧苗培育和土地翻耕情况,还同种粮大户、农技人员、基层干部和村民亲切交流,用实际行动聚焦粮食安全。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广大党员干部要扎根田间地头,从一粒种子、一亩地、一个产业、一农副产品中,感悟和践行事关国家和民
8、生的“国之大者”,始终坚守人民立场、人民利益,有效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并坚持产量产能、数量质量、生产生态一起抓,沉着应对风险挑战,用实际行动回答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二、向文育而行,从“一所师范学校”感悟“立德树人”重如千钧。“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J第一站选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不仅看重这里走出了一大批革命先辈,见证了我们党箪路蓝缕的奋斗历程,是开展党员教育、师范教育的生动教材,更看重其充分挖掘红色校史资源,深刻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恰逢该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座谈会五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座谈并发表讲话,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五年后
9、再看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果,加快吹响教育强国的号角。广大党员干部要用好红色资源、接受红色洗礼,立足时代、面向未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为民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深刻践行“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施教理念,抓好“后继有人”大计,下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先手棋。三、向发展而行,从“一家科技企业”感悟“对外开放”重如千钧。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考察时,了解了长沙市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等情况。巴斯夫杉杉是近年来湖南发展新质生产力、对外开放典型案例,得益于德中两国企业“联姻”,实现优势互补,同时也吸引
10、全球新质生产力“持有者”安家落户,促进更加高水平对外开放。广大党员干部要善于观察和思考,不设限制、不设框架,主动突破“惯性思维”“经验模式”思想瓶颈,始终用发展的、动态的、可持续的眼光研究实际工作,多措并举、多管齐下,解决制约发展的难点堵点。巧用“他山之石”、对标“先进榜样”,紧密结合发展实际,积极探索适应新形势的工作机制和模式,顺利用“思想大解放”催化”生产力大解放”,不断提高更高层次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对外开放水平。202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长沙考察调研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品梧“湖湘足迹”中的春日三“味”仲春时节,一场春雨普降三湘大地。3月18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考察调研。这是今年全
11、国两会后,总书记首次地方考察。他先后走进一所红色底蕴深厚的学校、一家创新特色鲜明的企业。4年前,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谱写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湖南新篇章。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关键一年再到湖南,总书记关注什么,强调什么,有着谋划一域而关乎全局的重要意义。追寻“一约既定、万山无阻”的湖湘足迹,赴“纵横大地行空阔,阵厉奔腾永不羁”,凝聚“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奋进之”味“奋斗是艰辛的,艰难苦困,玉汝于成,没有艰辛就不是真正的奋斗”。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着眼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12、十四五”时期是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关键时期的关键一年,须有关键之策、关键作为。这一次,在“十四五”关键节点、重要年份,习近平总书记再到湖南考察调研。“天下之势不盛则衰,天下之治不进则退”,广大年轻干部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在破题解题上“下真功”,出实招硬招上“动真格”,于落实落细上“见真章”,在服务群众工作中脚踏实地、奋勇向前,不断提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和本领,切实把工作干在实处、落在点上。始终保持阵厉前行的斗争状态,面对挑战面前不退缩,面对挫折不气馁,面对困难面前不躲闪,经得住“风吹浪打,接得住“烫手洋芋”,攻坚克难、敢闯
13、敢为、开拓创新。追寻“民呼民愿、念之为之”的湖湘足迹,赴“大道笃行系苍生,一枝一叶总关情”,汲取“但愿苍生俱饱暖”的为民之“味”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无论是2013年11月来湖南考察、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湖甫代表团审议,还是今年再次考察湖南民生,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牵挂的大事。始终坚定人民至上的初心,走出机关门、走进百姓门,了解人民想什么、怨什么、盼什么,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聚焦“真需求”,找准“小切工倾注“真情感”,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心中有民不忘本,心中有责不懈怠”,广大年轻干部要坚持人民至上,始终当好群众的“知心人
14、时刻牢记“公权姓公、公仆为仆”的道理,把报春“喜讯”带给人民,做服务群众的“实干家”“行动派”,让人民群众能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追寻“起而行之、勇挑重担”的湖湘足迹,赴“险夷不变应尝胆,道义争担敢息肩”,蕴养“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担当之“味“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彰显新担当,奋力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湖南新篇章。“山一程,水一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后首次考察期间再次走进校园,开启阔步伟大征程新的出发。“千年学府、百年师范”,这里不仅是湖湘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更是中国革命的“红色摇篮”,走出
15、了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任弼时、李维汉等一大批革命先辈逐梦笃行的路线图愈发清晰。“革命事业要一代一代传下去”,广大年轻干部要破解转型升级、改革发展的道道难题,在百舸争流、千帆竞渡中奋楫争先,以十倍付出、万千担当在干事创业的最前沿实干苦干,练就担当作为的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敢打敢拼、善作善成,努力把各项工作往实里抓、往成了干,一步一个脚印,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变为美好现实,真抓实干、甘于奉献、担当作为。青年们!春天里的中国,东风浩荡,生机勃发!在催人奋进的春天里,再进发,向未来,在新征程上振奋精神、鼓足干劲,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懈奋斗!学习湖南常德考察调研重
16、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3月1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谢家铺镇港中坪村考察调研。村干部向总书记汇报了这些年当地农村基层缄负情况:村部的牌子减少了,要求村里开的证明、给村里交办的事少了,村干部手机上的微信工作群也少了,基层干部有了更多时间和精力为老百姓服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中央明确要求为基层减负,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要精兵简政,继续把这项工作抓下去。基层是党的执政根基,是贯彻落实党的政策、方针、路线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阵地继续抓好为基层减负工作,应该抓住作风建设这个关键,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让基层干部从无谓的事务中解放出来,将更多时间
17、和精力为老百姓服务。找准“病根”对症下药,树军正确政绩观。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的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继续抓好为基层减负工作,需要坚持“破”“立”并举,一方面,深挖形式主义现象产生的思想根源,进一步丰富整治形式主义的思路、途径、方法,在标本兼治、立足长远上下足功夫。另一方面,树牢“真抓实干、尽职担当”的政绩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多做打基础、利长远、出实效、创实绩的事,努力创造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防止“反弹”常抓不擀,建强管用好机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在表面,根源在思想。只有思想上高度重视,才能在行动中抓牢抓
18、实。从另一个角度看,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之所以容易“反弹”,就在于有适宜滋生的土塌。因此,继续抓好为基层缄负工作,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为基层减负常态化机制、动态监测及效果评估机制、反面典型案例通报曝光机制等制度办法,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抓住普遍发生、反复出现的问题深化整治,让基层减负各项决策落到实处,促进为基层减负工作往深里走,不断提高基层减负工作水平。着眼“干事”树立形象,争当创业实干家。为基层减负,其实就是给实干者撑腰。基层干部就是“挑担人”,越是在担子重的时候,越要爱护“挑担人”当基层干部卸下沉重的包袱时,就能更好地服务群众、发挥自己的价值。因此,要不断巩固基层减负工作成果,引导基
19、层干部把减负带来的获得感转化为干事创业、务实为民的动力,争当干事创业的行动派、实干家。广大基层干部应该珍惜减负成果,扑下身子当好“施工队长”,以工匠精神练就绣花功夫,精细施策、精准发力,把各项工作做扎实、做到位,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善作善成,以务实创新的作为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202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长沙考察调研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点线面”发力深挖红色资源“富矿”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赴湖南省长沙市考察调研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城南书院校区),了解学校用好红色资源、坚持立德树人等情况。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习
20、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各地各部门要从“点线面”三维发力,深挖红色资源这座“富矿”,持续开展红色教育,激活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引擎”。用活本地资源,建好红色教育“示范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中国共产党巍巍百年奋斗史,每一寸土地都留有“红色印记:各地要发掘、管护、用好本地红色资源,不能让“家门口”的红色资源“闲置:一方面要加强对本地区红色资源管护,尽快出台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条例,从制度层面强化对红色资源调查认定、保护管理、传承利用、监督保障。定期开展“红色普查”,全面摸清家底、寻找沧海遗珠、
21、建立健全资源清单,对新发现的红色遗址遗迹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要登记造册,安排人员力量,做好日常管护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强红色资源开发使用,将红色资源和文旅、教育培训产业相联动,打造红色旅游圣地,建设红色教育培训示范基地,让红色资源“活”起来、红色名片“亮”起来。丰富载体形式,拓展红色教育“受众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红色资源内容广泛,各地要坚持守正创新,讲好百年革命史中的“人、物、事、魂”。要坚持守正,通过主题党日、主题巡展、党课宣讲等方式,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讲好红色资源背后的历史渊源、人物典故,让“红色故事”飞入寻常百姓家
22、要不断创新,通过形式创新、手段创新更好地优化红色资源输出,创新表达形式,大力打造一批精品党课,结合本地评弹、话剧、戏曲、民间小调等形式创作富有观赏性,能够群众引发共呜的红色文艺作品。创新表现形式,借助短视频、AR实时等技术让使用者“沉浸式”参与红色教育,增强党员干部群众的主动性、体验感、参与感。坚持学思笃行,绘就红色教育“延长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这些红色资源作为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的生动教材。红色资源内涵丰富,蕴含无穷力量和智慧。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用好红色资源,汲取精神食粮,补足理想信念之钙,坚持把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作为重要抓手,在学懂弄通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
23、思想之舵,自觉把用好红色资源当做必修课、常修课、实践课,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要坚持常态学、持久学、干中学,不断从“红色基因”中麋续奋发有为的精神力量、从中学习老一辈革命家工作方法、厚植一以贯之的为民情怀,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耕耘不息,在各自所在的领域、部门干事创业,发光发热,责献出自己的力量,续写新时代新征程“红色故事二2024年学习湖南考察调研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三月的潇湘大地,春暖花开,生机盎然。3月18日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来到长沙、常德等地,深入学校、企业、历史文化街区、乡村等进行调研并作出重要指示,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行动指南。广大党员干部要从习近平总书记“湖南之行”中弄懂
24、何以中国”,牢记初心、不辱使命、善作善成,意气风发奔赴赶考新时代的春天里。一、回眸过往明晰“我们从哪里来”,循着“文明足迹”走好“饮其流者怀其源”的传承之路,“湘”遇历史遗风用“文化故事”诠释“何以中国”。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国运强。在沅江江畔的常德河街历史文化街区,习近平总书记饶有兴致地察看各种特色小吃、特产、特色工艺品,并欣赏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展示。他指出,多姿多彩的地方特色传统文化,共同构成璀璨的中华文明,也助推经济社会发展。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从“汉语热”到“国学热”,从“村BA”爆火到“科目三”出圈,从“看中国戏”到“过中国年”近年来,中华文化之火越燃越旺,大国文化自信
25、日益彰显。在迈向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我们要深挖中华五千年文明“富矿”,写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篇大文章,以“文化活水”浇灌“精神之花”,真正实现以优秀文化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切实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二、躬耕当下明晰“我们身在何方”,循着“三农足迹”走好“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服务之路,“湘”遇庄稼田地用“三农故事”诠释“何以中国、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在常德市鼎城区谢家铺镇港中坪村,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当地粮食生产万亩综合示范片区,察看秧苗培育和春耕备耕进展,听取高质量推进农业现代化情况介绍,强调“中国人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指出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
26、一定会采取切实有力的政策举措,把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在听取湖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后,他再次强调,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嘱托、担当作为,锚定乡村振兴“五位一体”总要求和“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总目标,用好“千万工程”经验,奏响产业立农、科技兴农、品牌富农、改革助农、人才强农“协奏曲”,努力将中央一号文件擘画的愿景变为“实景”。三、眺望远方明晰“我们将去何处”,循着“发展足迹”走好“风物长宜放眼量”的进阶之路,“湘”遇一线企业用“创新故事”诠释“何以中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听取湖南长沙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等情况介绍,察看企业产品展示,强调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是企业不断成长壮大、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所在。在听取湖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我们要牢牢扭住科技创新“牛鼻子”,打好创新要素保障“组合拳”,储足迈向高质量发展新赛道的“武器弹药。在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方面持续发力,不断将科技创新的实力转化为跨越赶超的动力,真正实现从“追跑”到“领跑”的进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