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中国古代著名书法家.ppt

    • 资源ID:2863055       资源大小:7.35MB        全文页数:58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8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国古代著名书法家.ppt

    1,歐陽詢體,手動翻頁 Hand play,1,2,王羲之(303年361年),字逸少,號澹齋,原籍琅琊臨沂(今屬山東),後遷居山陰(今浙江紹興),中國東晉書法家,有書聖之稱。為南遷琅琊王氏士族貴胄,後官拜右軍將軍,人稱王右軍。師承衛夫人、鍾繇。著有蘭亭集序。 王羲之七歲時跟書法家衛鑠學習書法,庾翼在荊州見時人競習王羲之書體,不以為然說:小兒輩乃賤家雞,愛野鶩,皆學 (王)逸少書,須吾還,當比之。 相傳王羲之住處附近有一小池,王羲之練完書法均在此洗筆,每日習字,久之,池水為之變黑,竟能直接蘸取充墨之用。當年王羲之在溫州擔任永嘉郡守之際,曾在今溫州墨池坊揮灑文墨,故於溫州舊鹿城區市政府前有一墨池。 王羲之在南渡後,好山水與交友,時人目王右軍,飄如游雲,矯若驚龍,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三日,與孫綽、許詢、謝尚、支遁等宴集於山陰之蘭亭。蘭亭集序寫成後兩年,因不受朝廷重用,即稱病去郡。終老嵊縣金庭。許詢得知王氏隱居金庭,特從蕭山趕來與之為鄰。卒葬於孝嘉鄉濟度寺。 羲之的書法實踐,變當時流行的章草、八分為今草、行書、楷書,是書體轉換時期平地而起的高峰。其書法尺牘散見於唐臨諸法帖、十七帖、日本的喪亂、孔侍中等名品。其子王獻之亦為書法家。羲之曾指導陳郡謝氏的謝安,謝安書法亦成一格。 歷代評論 梁武帝蕭衍評其書曰:王羲之書,字勢雄逸,如龍跳天門,虎臥鳳闕。 唐太宗李世民讚道:詳察古今,研精篆素,盡善盡美,其唯王逸少乎!觀其點曳之工,裁成之妙,煙霏露結,壯若斷而還連;鳳翥龍蟠,勢如斜而反直。玩之不覺為倦,覽之莫識其端。心摹手追,此人而已,其餘區區之類,何足論哉! 唐李白有詩王右軍曰:右軍本清真,瀟灑出風塵。山陰過羽客,愛此好鵝賓。掃素寫道經,筆精妙入神。書罷籠鵝去,何曾別主人。,郭泰碑體,2,3,魏碑體,3,4,蘭亭集序,書法家王羲之所作,有天下第一行書之稱,是中國晉代書法成就的代表。 晉穆帝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王羲之與兒子王凝之、王徽之、王操之、王獻之、孫統、李充、孫綽、謝安、支遁、太原王蘊、許詢、廣漢王彬之、高平郗曇、餘姚令謝勝等少長群賢共41人在會稽山陰集會,為蘭亭集會,是時有二十六人得詩三十七首,後輯為蘭亭詩。蘭亭集序為王羲之為蘭亭詩寫的序言。 王羲之以特選的鼠鬚筆和蠶繭紙,首先寫聚會盛況,描述環境茂林修竹、清流急湍,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之後筆鋒突變,格調轉為悲傷,寫人生短暫,然而他並不宣揚人生無常、及時行樂,而是斥了莊子的一死生、齊彭殤的論調。通篇語言流暢,不勉強藻飾、通俗自然,結合駢句、駢散,靈活自如,堪稱歷代名篇。 蘭亭集序共計324字,凡是重複的字都各不相同,其中21個之字,各具風韻,皆無雷同。王羲之酒醒之後,過幾天又把原文重寫了好多本,但終究沒有在蘭亭集會時所寫的好。,4,5,永和九年,即癸丑年(353年),三月之初,(名士們)在會稽郡山陰縣的蘭亭聚會,為的是到水邊進行消災求福的活動。許多有聲望有才氣的人都來了,有年輕的,也有年長的。這裡有高大的山和險峻的嶺,有茂密的樹林和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水急流,(在亭的)左右輝映環繞。把水引到(亭中)的環形水渠里來,讓酒杯飄流水上(供人們取飲)。人們在曲水旁邊排列而坐,雖然沒有管弦齊奏的盛況,(可是)一邊飲酒一邊賦詩,也足以痛快地表達各自幽雅的情懷。 這一天,天氣晴朗,和風輕輕吹來。向上看,天空廣大無邊,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這樣來縱展眼力,開闊胸懷,窮盡視和聽的享受,實在快樂啊! 人們彼此相處,一生很快就度過。有的人喜歡講自己的志趣抱負,在室內(跟朋友)面對面地交談;有的人就著自己所愛好的事物寄託情懷,不受任何約束,放縱地生活。儘管人們的愛好千差萬別,或好靜,或好動,也不相同,(可是又都有這樣的體驗:)當他們對所接觸的事物感到高興時,一時間很自得,快樂而自足,竟不覺得衰老即將到來;待到對於自己所喜愛的事物感到厭倦,心情隨著當前的境況而變化,感慨油然而生,以前感到歡快的事頃刻之間變為陳跡了,仍然不能不因此感慨不已,何況人壽的長短隨著造化而定,最後一切都化為烏有。古人說:死和生也是件大事啊!怎能不悲痛呢? 每當我看到前人發生感慨的原由,(跟我所感慨的)如同符契那樣相合,總是面對著(他們的)文章而嗟嘆感傷,心裡又不明白為什麼會這樣。(我)這才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誕的,把長壽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後人看待今天,也像今人看待從前一樣,真是可悲啊!因此我一記下參加這次聚會的人,抄錄了他們的詩作。儘管時代不同情況不同,但人們的情致卻是一樣的。後代的讀者讀這本詩集也將有感於生死這件大事吧。,古印體,5,6,作為書法作品,蘭亭集序歷來被認為是經典傑作,有行書第一之稱。其書法飄逸流暢,如行雲流水而又筆力雄健。 唐太宗得到真跡,即令虞世南、褚遂良、馮承素、歐陽詢等臨摹翻刻,分賜皇子、近臣,世稱唐人摹本。王書原本據傳已被唐太宗作為殉葬品,陸游因此感慨:繭紙藏昭陵,千載不復見。但唐太宗昭陵曾於五代時被溫韜所盜,而被盜物品名單中並沒有蘭亭集序,因此一般相信蘭亭集序現存於唐高宗與武則天合葬的乾陵中。今存的摹本以神龍本最為著名。該帖共28行,324字,章法、結構、筆法都頗得原本神韻,被認為是最好的摹本。 郭沫若根據1965年南京出土的王興之夫婦墓誌、謝鯤墓誌等墓誌發表了由王謝墓誌的出土論到蘭亭序的真偽一文,推論蘭亭序的文章和墨跡均是王羲之的第七代孫王智永所依託,高二適則發表駁議反駁這種說法,於是雙方打起筆戰。1972年郭沫若在文物上發表新疆出土的晉人寫本殘卷,再次認定蘭亭序帖必然是偽跡。 後人評價 永樂大典的主編解縉在春雨雜述中稱蘭亭序:右軍之敘蘭亭,字既盡美,尤善布置,所謂增一分太長,虧一分太短。 明代書畫家董其昌在畫禪室隨筆稱:右軍蘭亭敘,章法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帶而生,或小或大,隨手所如,皆入法則,所以為神品也。,唐風隸,6,7,郗鑒派門生往王府選婿,王府子弟均刻意保持矜持,唯獨王羲之在東牀上袒腹臥著。郗鑒便認為他是適合的人選,便決定將女兒郗濬嫁給他。女婿因此而稱為東牀,於是東床坦腹或是東床快婿變成為稱讚有女之家嫁得好歸宿的代名詞。 王羲之愛鵝成癖,傳說是因為他喜歡觀察鵝游水時鵝掌的動作,從中學習,以提高自己的書法用腕技巧。山陰有一道士,希望王羲之能為他抄寫一部黃庭經,但是又不敢貿然提出。他精心飼養白鵝,與之相贈,並提出寫經的請求,王羲之答應他,抄寫一部黃庭經送給他。後來這部黃庭經被稱作右軍正書第二,又被稱作換鵝帖。該帖的宋拓本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李白詩鏡湖流水漾清波,狂客歸舟逸興多。山陰道士如相見,應寫黃庭換白鵝。 現存作品(含刻本、摹本)列表 唐太宗時,王羲之的書法有3000多卷,到宋太宗時只有160餘件,今天全世界存世的王羲之摹本僅有20件。 快雪時晴帖(唐代摹本,和中秋帖及伯遠帖合稱三希,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蘭亭序(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顏真卿之祭侄文稿為第二,蘇軾之黃州寒食詩帖為第三),神龍本,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黃庭經(亦名換鵝帖,宋拓本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平安帖、何如帖、奉橘帖(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新篆體,王羲之大道帖,7,8,現存作品(含刻本、摹本)列表 (續) 樂毅論(梁拓本) 喪亂、二謝、得示帖(唐摹本,日本皇室藏) 憂懸帖 寒切帖(又名廿七帖/謝司馬帖,藏於天津博物館) 孔侍中帖和頻有哀禍帖(二帖連為一紙,藏於日本前田育德會) 遠宦帖(亦名省別帖,十七帖中的一封書信,藏於國立故宮博物院) 姨母帖(唐摹萬歲通天帖之一,藏於遼寧省博物館) 初月帖(唐摹萬歲通天帖之二,藏於遼寧省博物館) 行穰帖(藏於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美術館) 七月都下帖(唐摹本,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上虞帖(唐摹本藏於上海博物館) 游目帖(藏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毀於廣島原子彈爆炸事件) 大道帖(又名一筆書,藏於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其書貼 妹至帖(唐摹本,藏於日本私人處) 東方朔像讚(唐臨本,藏於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孝女曹娥碑 興福寺斷碑 淳化閣帖(叢帖,經雙鉤描摹後,刻在石版或木版上,再拓印裝訂成帖。共10卷,第6、7、8是王羲之之作,共有160多帖。藏於上海博物館) 澄清堂帖(集帖,集王羲之的字重刻而成) 大唐三藏聖教序(由唐朝比丘懷仁,集王羲之字而成),平安何如奉橘三帖是晉朝書法家王羲之的書法作品,現存雙鉤摹本,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從西元六世紀的南朝以來,上至帝王下至百姓都喜好王羲之等名家的信札,由於此類珍貴的書蹟都收藏在皇宮之中,而即使是平民收藏家也不會輕示於人。所以有時帝王為分送親信,或是擔心真跡觀賞過多次會有傷害,所以常以雙勾填墨的方式,將書跡做復製。而此三帖即是摹本,左下亦有鑑定的簽署。,8,9,王獻之(344年386年)是東晉書法家、詩人,字子敬,祖籍山東臨沂,生於會稽(今浙江紹興),王羲之第七子。官至中書令,為與後世書法家王珉區分,人稱王大令。與其父並稱為二王。 王獻之自幼聰明好學,在書法上專攻草書隸書,也擅長繪畫。他自小跟隨父親練習書法,胸有大志,後期兼取張芝,別為一體。他以行書和草書聞名,但是楷書和隸書亦有深厚功底。由於唐太宗並不十分欣賞其作品,使得他的作品未像其父作品那樣有大量留存。 家族 為王羲之第七子。與其父並稱為二王。 王獻之有記載之妻妾共有三名,元配為表姐郗道茂(舅父郗曇之女),夫妻感情甚篤,後因皇帝選上他為駙馬,於是被逼與郗道茂離婚,娶新安公主司馬道福為妻。此外,王獻之與其妾桃葉的故事歷來是民間傳說中熱門的話題,據說他曾作桃葉歌以送佳人。王獻之的女兒王神愛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痴呆皇帝之一晉安帝司馬德宗的皇后。據晉書記載,王獻之卒後,無子,以兄子王靜之為嗣,官至義興太守。,地黃湯帖唐人摹本,正顏楷體,9,10,逸事 王獻之七八歲時始學書法,師承父親。有一次,王羲之看獻之正聚精會神地練習書法,便悄悄走到背後,突然伸手去抽獻之手中的毛筆,獻之握筆很牢,沒被抽掉。父親很高興,誇讚道:此兒後當複有大名。小獻之聽後心中沾沾自喜。 有一次,羲之的一位朋友讓獻之在扇子上寫字,獻之揮筆便寫,突然筆落扇上,把字污染了,小獻之靈機一動,一隻小牛栩栩如生於扇面上。 紹興鵝池碑,相傳其鵝字系王羲之一筆而就,池字由王獻之從容續成。 書法 王獻之是魏晉書家群體中的一位巨子。父親王羲之的悉心的傳授和指導,使他奠定了堅實的筆法基礎。由於他是魏晉名家中晚出的一位,客觀上為他提供了博採眾家之長、兼善諸體之美的機遇,贏得了與王羲之並列的藝術地位和聲望。 王獻之的遺墨保存很少,數量遠遠沒有王羲之那麼豐富。因太宗貶獻之而不購求其書作,內府的王獻之書跡僅有存焉。宋初的書法,並舉二王,宋太宗趙光義留意翰墨,購募古先帝王名臣墨跡,命侍書王著摹刻十卷,這就是著名的淳化閣帖。凡大臣登二府,皆以賜焉。帖中有一半是二王的作品。單著錄王獻之書帖的有七十三件,經後人考證為偽作或他人所書者達二十餘件,北宋宣和年間,宋徽宗雅好王獻之書法,宣和書譜所收的王獻之書跡增至八十餘件。但這些墨跡本絕大多數沒有保存下來,僅存的墨跡本,不逾七件,而且都是摹本。好在歷代刻帖還保留著一些真跡刻本。,10,11,淳化閣帖,又名淳化秘閣法帖,簡稱閣帖,共10卷。是中國最早的一部匯集各家書法墨蹟的法帖。 宋代初拓本 北宋淳化三年(992年),太宗趙光義令出內府所藏歷代墨跡,命翰林侍書王著編次摹勒上石(一說摹勒於棗木板上)於禁內,刻於秘閣;而王著採擇未精,夾雜部分偽跡,或把作者標誤,但古人法書,賴以此傳。自漢章帝至唐高宗,包括帝王、臣子和著名書法家等103人的420篇作品。其中卷九、卷十為王獻之畫,此二卷合計六十三帖。所以歷來將此閣帖稱為法帖之祖。宋代文獻記錄此帖為木板刻,初拓用澄心堂紙、李廷珪墨,但未見此種拓本流傳。宋仁宗慶曆年間,宮中意外失火,拓印淳化閣帖的棗木原版不幸全部焚毀,後來歷代摹刻、翻刻版本繁多。,正顏楷體,淳化閣帖乾隆拓本,11,12,宋代至清代康熙年間翻刻本 泉州本淳化閣帖是宋代翻刻本,帝昺南逃時攜至泉州。明人又頗多翻刻,以上海潘氏(潘祖純)、顧氏及肅王府刻本為著。清康熙年間又將肅刻本再刻於西安。 清代乾隆重刻拓本 乾隆年間,乾隆皇帝根據宋拓本命人將其中部分輯刻於石碑之上,便於大量拓印,從而建立了他的官方書法典範。乾隆三十四年,圓明園之長春園正中的主體建築建成,又適逢重刻淳化閣帖竣工,遂將刻板嵌於左右廊的廊壁上,淳化軒由此得名。一個世紀後,碑石被毀。重刻淳化閣帖刻板144塊,共10卷,彙集歷代名家99人的真跡;刻成後又拓400部,分賜皇室宗親、大臣以及直隸、山東、浙江各行宮。 收藏及拍賣 上海博物館藏宋拓10卷淳化閣帖修內司本,也就是許漢卿收藏的潘祖純跋本,並稱許漢卿本。這套宋拓的淳化閣帖拓本的來歷清楚,有明萬曆年潘祖純的題跋,康熙三十一年龍山查升的跋;拓本採用擦拓的方式,字跡淡雅而清晰,刻工精緻,轉折、牽絲等地方絲毫沒有漏刻或誤刻的痕迹,極為難得。 2011年9月份紐約佳士得推出澄懷味象:許漢卿珍藏專場拍賣。許漢卿舊藏的淳化閣帖乾隆拓本(一套二函,各五冊)也在此時推出。 其他 黃伯思有法帖刊誤2卷。1991年北京古籍出版淳化閣帖影印本。,正顏楷體,12,13,中秋帖,是晉朝書法家王獻之的墨寶,全文二十二個字,現存此帖一般認為是宋朝米芾根據十二月割帖的不完全臨本,乾隆皇帝將他與快雪時晴帖和伯遠帖何稱三希,並在養心殿西暖閣設立三希堂收納這三件書法。民國初年被盜出宮。北平四大收藏家之一的郭葆昌在品古齋購得中秋帖和伯遠帖。郭葆昌向故宮博物院文物館副館長馬衡、徐森玉和科長莊嚴允諾,百年之後將此二帖無條件歸還故宮。1940年,郭葆昌去世,此二帖歸其子郭昭俊所有。1949年,北平解放前夕,郭昭俊帶著中秋帖和伯遠帖至台灣。郭昭俊向故宮博物院的副院長莊嚴表示願意出售二希。當時臺灣經濟凋敝,莊嚴四處籌措資金,終究沒能在約定的時間內拿出錢來。郭昭俊因做生意關係遠赴香港,將中秋帖和伯遠帖押給一位印度人。那印度人以十多萬港幣抵押給香港滙豐銀行,贖期定在1951年11月底。 1951年10月初,正在香港的徐伯郊得知此事,立即向鄭振鐸報告。徐伯郊又寫信給故宮博物院院長馬衡,馬衡向中國總理周恩來報告此事的原委。1951年周恩來指示將伯遠帖、中秋帖以50萬港幣購回,稱:同意購回中秋、伯遠二帖。惟須派負責人員及識者前往鑒別真偽,並須經過我方現在香港的可靠銀行,查明物主郭昭俊有無訛騙或高抬押價之事,以保證兩帖能夠順利購回。,徐鹿君和徐伯郊三人化裝成船員赴港與郭昭俊及滙豐銀行方面談判。是年12月3日,中秋帖和伯遠帖回到了北京。23日,二希在北海團城進行第一次展出,馬敘倫、陳叔通、章伯鈞等均在受邀之列,馬敘倫告訴馬衡,中秋帖不是真跡,而是米芾所臨。1951年12月27日,王冶秋親自將中秋帖和伯遠帖交故宮博物院收藏。現存北京故宮博物院。,13,14,行書: 鴨頭丸帖 (絹本行草書,唐摹本,藏於上海博物館) 東山松帖 (紙本行草書,摹本) 廿九日帖 (唐雙勾摹拓,硬黃紙本。行楷書) 鵝群帖 (宋臨本行草書。刻入淳化閣帖) 草書: 中秋帖 (稱為一筆書之祖,宋臨本,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淳化閣帖 (拓本,卷九、卷十為王獻之畫,二卷計六十三帖) 轉勝帖 消息帖 集聚帖 玄度時往來貼 先夜貼 適奉貼 新婦地黃湯帖 (唐摹紙本,日本東京台東區立書道博物館藏) 楷書: 洛神賦十三行,正顏楷體,14,15,鐵線龍門體,15,16,洛神賦為曹植於魏文帝黃初四年(223年)所著。最早見於蕭統昭明文選,其序稱曹植由京城返回封地時,途經洛水,忽然有感而發,並作此賦。洛神為中國神話裡伏羲氏(宓羲)之女兒,其因為於洛水溺死 ,而成為洛水之神,即洛神。此賦為曹植所著的文章裡較為著名的。 此賦詞句華美,比喻新奇,並屢被後世文人所引用,稱頌。並被採用多種形式演繹,如東晉時,大畫家顧愷之亦以此賦為題繪畫了名為洛神賦圖。兩幅宋朝人臨摹的洛神賦圖,是根據曹植的洛神賦畫的,畫中曹植和隨從在岸上遙望水上飄逸窈窕的洛神和各種神仙怪物。其中一幅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另一幅被末代皇帝溥儀捲逃到東北,日本投降後散落民間,後被遼寧博物館收藏。,鐵線龍門體,16,17,龍門石碑體,17,18,懷素(725年785年) 唐書法家。字藏真,長沙人(另一說零陵人),俗姓錢。精勤學書,以善狂草出名。 懷素幼年出家,最初修習佛經、歷律書,後來留意於書法。懷素在參禪的時候,也喜歡筆墨,曾經西遊長安,後遷至京兆。遍訪唐朝名家,並且尋訪前朝遺書,融會貫通,書法技藝大進。懷素經常性的生病,每次病痊癒之後,書法體勢就會產生新的變化。 相傳禿筆成冢,並廣植芭蕉,以蕉葉代紙練字,所以把他居住的地方叫綠天庵。 懷素成名於他三十歲後早期,當他來到長安之後。 懷素早年書法作品筆勢縱橫馳突,體態健緩跌宕,因以婆娑爛漫形象,別開生面,情韻不減而境界別出。他的性情疏放豪宕,不拘細行,頗好嗜酒,每當酒酣興發,一遇到寺壁里牆、衣裳器皿,無所不書,唐朝人稱為醉僧。懷素的草書如驟雨旋風,字字飛動,宛若有神。運筆如遊絲裊空,圓轉自如,雖野逸而法度具在。晚年趨於平淡。 評價 前人評其狂草繼承張旭,而有所發展,謂以狂繼顛,並稱顛張醉素,對後世影響很大。 唐朝詩仙李白:少年上人號懷素,草書天下稱獨步,墨池飛出北溟魚,筆鋒殺盡中山兔。吾師醉後倚繩床,須臾掃盡數千張。飄風驟雨驚颯颯,落花飛雪何茫茫如聞神鬼驚,時時只見龍蛇走。左盤右蹙如驚電,狀如楚漢相攻戰 相傳懷素年青時由於家貧,以練習書法的紙也沒有,所以種了芭蕉萬多株,並用蕉葉來練習書法。 作品:自敘帖苦筍帖食魚帖聖母帖論書帖大草千文小草千文,18,19,19,20,顏真卿,唐中宗景龍三年(709年)至唐德宗貞元元年(785年),唐代政治家。字清臣,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祖籍琅琊臨沂孝悌里(今山東省費縣方城諸滿村)。書法家。楷書與歐陽詢、柳公權、趙孟頫並稱楷書四大家。 顏真卿為琅琊顏氏後裔,北齊黃門侍郎顏之推的五代孫。父顏惟貞,任太子文學。真卿少好儒學,恭孝自立。貧乏紙筆,以黃土掃墻,習學書字,攻楷書絕妙,詞翰超倫。開元二十二年(734年)進士,充當河西隴左軍城覆屯交兵使,天寶二年(743年)前去洛陽訪張旭。大歷三年(768年)赴任撫州剌史,官至殿中侍御史。御史吉溫出於私怨陷害御史中丞宋渾,顏真卿敢於諍言:奈何以一時忿,欲危宋景後乎?。因遭到宰相楊國忠排斥,出任平原太守(今山東平原縣)。顏真卿估計到安祿山有可能謀反,一方面增修城池,集訓兵士,囤積糧食,另一方面整日與賓客泛舟飲酒,以放鬆安祿山的疑心。 天寶十四年(755年),安祿山叛亂,河朔等地均被攻陷,獨有平原堅守不降。顏真卿又聯絡各地起兵反抗,響應者十七郡,他被推為盟主,合兵三十萬,致使安祿山不敢急攻潼關。後肅宗即位,拜顏真卿為太子太師,封魯郡公,因此人稱顏魯公。 德宗建中四年,淮西李希烈兵叛,攻陷汝州(今河南臨汝),宰相盧杞嫉恨顏真卿,向德宗說顏真卿三朝舊臣,忠直剛決,名重海內,人所信服,真其人也!,遂被派往招撫李希烈。顏真卿至汝州,宣讀詔書,被賊兵團團包圍。李希烈欣賞顏真卿,將顏真卿領入驛館,逼顏真卿代己申冤,顏真卿不從。李希烈再派前汝州別駕李元平勸顏真卿投降,顏真卿反斥責元平。李希烈攻陷汴州,任命顏真卿擔任宰相。顏真卿堅辭不受。李希烈派士兵在院中挖一大坑,揚言活埋他,真卿反而說生死已定,何必如此多端相辱侮!希烈無他法,只得將他囚於蔡州龍興寺。李希烈又用稻草燃火威脅真卿,揚言要燒死他。顏真卿反而自己撲向烈火。辛景臻見狀,急忙拉住他。李希烈用盡各種辦法皆不能使顏真卿屈服。真卿自度必死,乃作遺表,又自寫墓誌、祭文。,龍門石碑體,20,21,不久唐軍反敗為勝。李希烈之弟李希倩被唐廷處死,希烈大為惱怒,興元元年八月三日(785年8月23日),將真卿縊死於龍興寺柏樹下,終年七十六歲。嗣曹王李皋聞訊大哭。叛亂平定後,顏真卿的靈柩護送回京,葬於京兆萬年顏氏祖墳。德宗詔文曰:器質天資,公忠傑出,出入四朝,堅貞一志。廢朝八日。 書法 顏真卿出生在家學傳統的家庭,先輩中有不少古文字學家、書法家。顏真卿少時家貧缺紙筆,用筆醮黃土水在墻上練字。顏真卿書法初學褚遂良,後學張旭,50歲以後才形成剛勁、雄渾的顯著風格。其書品與人品頗為貼合。宋人推崇顏真卿的人品,好學顏體。在蘇軾、黃庭堅看來,顏真卿繼承了王羲之的變法精神,是唐朝書法的改革家。 正楷端莊雄偉,氣勢開張;行書遒勁有力,人稱顏體,與柳公權並稱顏柳,有顏筋柳骨之譽。蘇軾曾說:詩至於杜子美,文至於韓退之,畫至於吳道子,書至於顏魯公,而古今之變,天下之能事盡矣。著作有自書告身及祭侄文稿等。後人編有顏魯公文集。 傳世顏真卿的作品比較多,著名的墨跡據說有138種。 楷書 :王琳墓誌、郭虛已墓誌、多寶塔碑、東方朔畫贊碑宋拓本、勤禮碑、元結碑、麻姑仙壇記、大唐中興頌、竹山堂聯句詩帖(唐臨本)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告身帖、爭座位帖、奉使帖 行草書 :祭侄文稿(真跡,被稱為天下第二行書),台北故宮博物院藏、爭座位帖、裴將軍帖(臨本)北京故宮博物院藏、自書告身 日本 藏、劉中使帖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湖州帖(宋仿本)北京故宮博物院藏,21,22,顏真卿的書法充分的體現出人格內涵,可以說是是善與美的結合,人格與藝術風格的完美統一,被後世奉為圭臬。新唐書顏真卿傳贊曰:雖千五百歲,其英烈炎炎,如嚴霜烈日,可畏而仰哉!足見其人其書都是後人學習的典範。唐以後的大多數名家,無不是研習顏真卿而從中成功汲取經驗。因此蘇軾曾說:學書當學顏。 中國楷書發展到唐代可以說達到頂峰階段,顏真卿即為代表,他的書法,以楷書為多而兼有行草,稍晚的書法家柳公權亦受到顏真卿的影響,後世並稱為顏柳。顏之氣派雍容堂正;柳則偏重骨力勁健,所以又有“顏筋柳骨”的稱謂。 顏真卿的書跡作品眾多,據說流傳下來的有130多種。現存的書法作品有:多寶塔碑,顏氏家廟碑,顏勤禮碑,麻姑仙壇記,祭伯文稿等。其中行書祭侄季明文稿是懷著悲憤的心情創作出來的佳作,被稱為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行書祭侄文稿,22,23,柳公權(778年865年),字誠懸,唐朝京兆華原(今陝西耀縣)人,大書法家。柳公權封河東郡公,後亦稱柳河東。公權是顏真卿的後繼者,但惟懸瘦筆法,自成一格;後世以顏柳並稱,成為歷代書法楷模,有顏筋柳骨之說。 二十九歲進士狀元及第,因書法受唐穆宗拔擢,官至太子少師,世稱柳少師,卒於任上。 柳公權的書法在唐朝當時即負盛名,民間更有柳字一字值千金的說法。他的書法結體遒勁,而且字字嚴謹,一絲不茍。在字的特色上,初學王羲之,後師顏真卿,以瘦勁著稱,所寫楷書,體勢勁媚,骨力道健,以行書和楷書最為精妙。也由於他作品獨到的特色,因此,柳公權的書法有柳體之稱,唐穆宗嘗問柳公權用筆之法,公權答: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穆宗為之動容。 宋代朱長文墨池編說:公權正書及行楷,皆妙品之最,草不夫能。其法出於顏,而加以遒勁豐潤,自名家。舊唐書講:公權初學王書,遍閱近代書法,體勢勁媚,自成一家。當時公卿大臣家碑版,不得公權手書者,人以為不孝。外夷入貢,皆別署貨幣,曰此購柳書。 柳公綽,柳公權兄長,唐朝名臣,歷六鎮;支持李愬致使平定淮西吳元濟割據。 著名作品 李晟碑玄秘塔碑苻嶙碑金剛經神策軍碑,榜書體,23,24,玄秘塔碑全稱唐故左街僧錄內供奉三教談論引駕大德安國寺上座賜紫大達法師玄秘塔碑銘並序,裴休撰文,柳公權書並篆額。玄秘塔碑立於唐會昌元年十二月,碑在陜西西安碑林。楷書28行,行54字。 玄秘塔碑集中體現了柳公權的書法特點與成就。柳公權在用筆時嚴謹地遵循了前人,尤其是歐、虞的楷書用筆方法。即中鋒行筆,欲行先逆,無往不收的要領。同時筆端方圓兼施,而以方筆見多,講究提按清晰,頓挫分明,又自成面貌。這種方法貫徹在柳書的每一個字中,便使其點畫斬釘截鐵,渾厚挺拔,給人們不可屈折的力量感。例如,其點的筆法,多為橫空落筆,裹鋒側行,用力漸按,轉鋒收筆,乾淨利落,毫不留情,有的點甚至改為短橫,更有力壓千斤不可動搖之勢。其橫,則生動堅挺,多為方筆切入,逆鋒後提筆勁行,向左上略斜,然後頓回鋒,為字體平添舒展清勁之勢。其豎則起筆頓挫,有力緩行。懸針都力注鋒末,勢在鋒尖;垂露則垂腳不甚明顯而力能頂鼎。其撇行筆較快,勢如燕翼掠水,流暢有力。其捺如切刀淩空,波折三駐,鋒利而凝重。其鉤力在鉤末,鉤尖往往銳滿含蓄,似箭在弦上,引而待發。其折則提筆另起,棱角突出,骨骼強健而血肉飽滿。歐書行筆雖極勁險而點畫規整清雅,顏書用筆豪邁,筆畫渾圓而不露鋒芒,號稱有“篆箍”之意。柳書則運筆勁達,點畫剛健爽朗,一改顏書用“篆箍”筆法來寫楷書的用筆方法。這樣比較,我們不難看出發現柳書在繼承前人筆法方面多自出新意的地方。 玄秘塔碑書于柳公權六十三歲,唐武宗會昌無年。此碑運筆方圓兼施,剛柔相濟,結構勁緊,力守中宮,體勢遒健舒展,豪爽中又透露秀朗之氣。集中體現了柳書風骨,為柳公權成熟期的代表作。,榜書體,24,25,柳公權用筆之道,富有深刻哲理。穆宗李恒問他用筆之法,他回答“心正則筆正,筆正則可法矣”。一語雙關,寓意深刻,穆宗聽了,頓時政容,悟其筆諫之意。然而,柳公權傳世至今的作品並不多,主要有金剛經、李晟碑、馮宿碑、玄秘塔碑、神策軍碑、劉沔碑、高無裕碑等,除玄秘塔碑、神策軍碑外,其他均磨渤嚴重,文字漫漶,幾不可辯。另有奉榮貼、送梨貼題跋、蒙詔貼等珍貴墨跡。,左圖為柳公權送梨貼題跋 右圖為柳公權書金剛經局部,25,26,歐陽詢(557年641年),字信本,唐代書法家。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他的楷書字體,成為後來學習書法者經常模仿的對象。 歐陽詢生於557年(南朝梁敬帝太平二年),是陳朝大司空歐陽頠的孫子。13歲那年,他任陳朝廣州刺史的父親歐陽紇舉兵反陳,失敗被殺,全家為此而受到株連。歐陽詢因年幼而幸免於難,被他父親的舊友中書令江總收養,並督教他經史書法。歐陽詢聰敏勤學,讀書數行同盡,少年時就博覽古今,精通史記、漢書和東觀漢記三史。後出仕隋太常博士。唐高祖李淵未起兵時,歐陽詢就是李家的座上客。李淵稱帝後,升遷為給事中。 歐陽詢的書法最初仿效王羲之,但不囿於一家:據說有一次歐陽詢騎馬外出,偶然在道旁看到晉代書法名家索靖所寫的石碑。他騎在馬上仔細觀看了一陣才離開,但剛走幾步又忍不住再返回下馬觀賞,讚歎多次,而不願離去,便乾脆鋪上氈子坐下反覆揣摩,最後竟在碑旁一連坐臥了3天才離去。歐陽詢篤好書法達到痴迷的程度,由於勤學苦練,故能獨闢蹊徑自成一家。 歐陽詢的形貌很醜陋,但他的書法卻譽滿天下,人們都爭著想得到他親筆書寫的尺犢文字,一旦得到就視作瑰寶,作為自己習字的範本。唐武德(618624)年間,高句麗特地派使者來長安求取歐陽詢的書法。唐高祖李淵感嘆地說:沒想到歐陽詢的名聲竟大到連遠方的夷狄都知道。他們看到歐陽詢的筆跡,一定以為他是位形貌魁梧的人物吧。,歐陽詢體,26,27,九成宮醴泉銘碑由魏征撰文,記載唐太宗在九成宮避暑時發現泉水之事。此碑立于唐貞觀六年(西元632年)。碑座已經破損。充分體現了歐陽詢的書法結構嚴謹、圓潤中見秀勁的特點,此碑書法,高華莊重,法度森嚴,筆劃似方似圓,結構佈置精嚴,上承下覆,左揖右讓,局部險勁而整體端莊,無一處紊亂,無一筆松塌。用筆方整,緊湊,平穩而險絕。,27,28,蘇東坡用墨如糊。並要求湛湛如小兒目睛,茶欲其自,墨欲其黑,濃墨色彩深沉縹緲,光彩黝然。寫在白紙上黑白分明,極其醒目。濃墨又會使迹清晰飽滿。加之墨色發亮,更使書作神采外耀,歷來為書家所喜用。觀蘇東坡書法,多以濃墨書寫,深厚樸茂之中更顯空靈。 與濃相對,淡墨能給人以醒澈空靈、清疏淡遠之感,其特有的清遠淡雅的灰色調别有一種不食人間烟火的味道。淡墨運用好者,别有一番情趣。古之書者也不乏淡墨高手,最典型的便是董其昌,其書法崇尚天真平淡,墨法更是以善用淡墨而著稱。其自言:用墨須使有潤,不可使其枯燥,尤忌濃肥,肥則大惡道矣。董其昌書法用筆虛、章法疏、用墨淡、造成了一種淡雅虛靜的高遠意境。,正顏楷體,寒食帖,28,29,正顏楷體,29,30,寒食帖 蘇東坡下放黃州心情鬱卒時的手稿,竟也一留九百二十年 ,經過改朝換代,圓明園被焚時沒被燒毀,到了日本收藏家手上又碰上關東大地震,收藏家掛了 這卷子竟然奇蹟似地給救了出來。 最後又經過了台灣收藏家之手, 最後又進到台北故宮博物院,北宋四大家之一的蘇東坡名留千史是什麼?我想就是一種精神的藝術生命力,一份對於真善美不妥協的美感情操,使東坡居士流傳千古的就是這樣的風骨與藝術靈魂的昇華生命力。 寒食帖裡字字苦澀錐心, 字跡與心神合而為一,看了的確叫人動容,後面那黃庭堅的一段評論精彩, 字體看來果然也不遜於蘇軾,果然歷史上兩人在詩畫書文均有過人的造詣。 但看黃庭堅題跋的書法,聯想起以前讀中國書法史敘述他書法有如江中划槳的姿態,現在觀來還真的很神似呢! 東坡的興趣廣泛,他喜歡書法,他的字曾被他的好友(也是他的學生)黃庭堅善意譏笑為石壓蛤蟆的蘇體,位居北宋四大家之首。仔細瞧還真是蛤蟆給壓扁了的模樣。 寒食帖的由來 那是蘇東坡被貶到黃州非常偏遠的地方,想必當時的蘇東坡心裡一定不是滋味,清明過後想煮個東坡肉來吃,偏發現又碰上寒食節,還不能開伙, 只能吃寒食,掃墓是清明節最重要的活動。在宋朝以前,掃墓並不是清明節的主要活動;清明只不過是寒時節(清明節的前一天)習俗中的一個次要節日。但是,由於上巳、寒時,以及清明三個節日非常接近,彼此的習俗活動也因為互相影響,而不再明顯劃分,時間久了,也就形成了現在的清明節了。 心裡覺得超越鬱悶而豁然開朗! 所以才能寫下留傳千年的黃州寒食帖行書卷。,30,31,豁達的心性 在黃州,蘇東坡學作工人、農夫、漁夫,他盡情享受大自然的一切,他的生命受過許多苦,他的生命因受苦而更加醇美,沒有變酸。他吃苦吃得太多了,心靈卻愈加豐富.喜樂.滿足。在黃州期間,他看到所挖的井出水了,或者針狀的綠芽伸出地面了,便高興地跳起來。他看見稻莖隨風搖擺,晚上稻莖上的露珠有如月夜的珍珠,晶瑩可愛,心中充滿自豪與滿足。蘇東坡的生命有種幽默感,使他能處處得到快樂與滿足。 放逐的生活使他的心靈產生蛻變,刻薄的諷刺,尖銳的筆鋒,一切激情與憤怒都過去了,代之而起的是豁達樂觀的幽默感,絕對醇美,完全成熟。著名的赤壁賦、念奴嬌以及記承天夜遊便是此時的作品。 黃州的生活其實是一種懲罰或拘禁,但蘇東坡很難如此看待。他享受這種生活。他有一群朋友,和他一樣自由,一樣口袋空空卻悠閒無比。貧瘠的黃州有萬縷閒情,有月光美酒。蘇東坡有一份豁達的心境,可以來享受這一切。他總能欣賞生命中的每一刻,當悲哀和不幸降臨,他總是微笑接受。,正顏楷體,31,32,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於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櫂兮蘭槳,擊空明兮泝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嫋嫋,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 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鬱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託遺響於悲風。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客喜而笑,洗盞更酌。肴核既盡,杯盤狼藉。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正顏楷體,32,33,後赤壁賦 蘇軾 是歲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將歸於臨皋。二客從予,過黃泥之阪。霜露既降,木葉盡脫,人影在地,仰見明月,顧而樂之,行歌相答。已而嘆曰有客無酒,有酒無肴,月白風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舉網得魚,巨口細鱗,狀如松江之鱸。顧安所得酒乎?歸而謀諸婦。婦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需 。於是攜酒與魚,復遊於赤壁之下。 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識矣。予乃攝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虯龍,攀棲鶻之危巢,俯馮夷之幽宮。蓋二客不能從焉。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風起水湧。予亦悄然而悲,肅然而 恐,凜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聽其所止而休焉。 時夜將半,四顧寂寥。適有孤鶴,橫江東來。翅如車輪,玄裳縞衣,戛然長鳴,掠予 舟而西也。須臾客去,予亦就睡。夢一道士,羽衣蹁躚,過臨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遊樂乎?問其姓名,俛而不答。嗚呼!噫嘻!我知之矣。疇昔之夜,飛鳴而過我者 ,非子也耶?道士顧笑,予亦驚寤。開戶視之,不見其處。,33,34,洞庭春色賦與中山松醪賦 均為蘇軾撰並書。此兩賦並後記,為白麻紙七紙接裝,紙精墨佳,氣色如新,縱28.3釐米,橫306.3厘米,前者行書三十二行,二百八十七字;後者行書三十五行,三百十二字;又有自題十行,八十五字,前後總計六百八十四字,為所見其傳世墨蹟中字數最多者。前者作於西元1091年冬,後者作於西元1093年,為蘇軾晚年所作,蘇軾貶往嶺南,在途中遇大雨留阻襄邑(今河南睢縣)書此二賦述懷。自題雲:“紹聖元年(1094)閏四月廿一日將適嶺表,遇大雨,留襄邑,書此。”時年已五十九歲。,34,35,米芾(fú )1(1051年1107年2),北宋書畫家。初名黻(fú )3,字元章,時人號襄陽漫士、海岳外史,自號鹿門居士。北宋著名書法家、鑒定家、畫家、收藏家。 米芾原籍襄陽(今屬湖北),後定居潤州(今江蘇鎮江)。召為書畫學博士,擢禮部員外郎。米芾在官場上並不得意,其不能與世俯仰,故從仕數困。因其衣著行為以及迷戀書畫珍石的態度皆被當世視為癲狂,故又有米顛之稱。 二零零五年, 有人翻查舊 和根據村民提供的綫索, 發現廣東清遠也有米芾墓, 真偽尚有待文史學者考證。 蜀素帖,為北宋書法家米芾的墨寶。寫於哲宗元祐三年(1088年),以行書寫成。今藏於國立故宮博物院。 蜀素帖縱長27.8公分,橫長270.8公分。蜀素指的是這卷仁宗慶曆四年(1044年)在四川東方所織造的名貴絹。卷上的烏絲欄也是織出來的,可見是專供書寫用的。湖州郡守林希寶存家中二十餘年,至神宗熙寧元年(1068年)裝裱成卷。當時許多書法家只敢在蜀素上書寫少許字,直到米芾才在上面寫的滿滿的八首詩句。此作可說是米芾早年的力作,董其昌以獅子捉象,以全力赴之來形容。用筆的快慢、輕重、起收及轉折,不拘一法,收放自如。結體偏縱長傾側,表現靈動。相同字都有不同的寫法,極盡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古代著名书法家.ppt)为本站会员(本田雅阁)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