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WPS文档下载
     

    2019届高三语文高频话题阅读试题精选11文化遗产含解析20190424123.wps

    • 资源ID:2886949       资源大小:526K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WPS        下载积分:2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9届高三语文高频话题阅读试题精选11文化遗产含解析20190424123.wps

    文化遗产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题。 材料一: 会宁皮影戏已列入甘肃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会宁皮影多 以牛皮、羊皮、驴皮制作而成,一台皮影戏至少需要四至五人才能完成,唱腔多以当地的传统戏 曲秦腔为主。大年三十晚九时许,新添堡乡河屲村村口的皮影戏老艺人牛俊魁家传来阵阵鼓乐 声,村里组织的新年皮影戏演出在这里鸣锣开演。 河屲村是会宁县新添堡乡一个偏远的小山村,晚上九点,乡亲们在家里欢聚一堂,唱着皮影 戏过大年,让我们感受到了皮影戏的魅力。 走进牛俊魁家,一股浓厚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一场精彩的皮影戏正在他家的正房里上演,老 艺人牛俊魁在白色幕布后舞弄着皮影角色,边舞边唱,另外三人时而拉二胡,时而吹唢呐,敲锣 打鼓配合默契,村民们看得全神贯注,记者也被精彩的演出所吸引,跟着看了起来。在演出结束 后记者走进幕后,体验了一把皮影戏的演出过程。 据介绍,牛俊魁是会宁皮影戏的传承人之一,他不仅可以熟练制作皮影道具,而且能够演唱 多部传统戏曲。每逢新春佳节,他都要带领村里人白天搭台,晚上唱戏,每场皮影戏要演出两三 个小时,以丰富乡亲们的节日文化生活。 新添堡乡河屲村村民邵启虎对记者说,本地文化活动比较单纯,到过年的时候把老百姓组织 起来看一看皮影戏,耍一下社火,自娱自乐,大家都比较高兴。 (“”会宁广电网 记者甘孟玉荆平) 材料二: 在呼伦贝尔大草原,草原上的活动屡见不鲜。生活在呼伦贝尔草原上的鄂温克族是跨越中国、 俄罗斯居住的的跨界民族,“”也是中国 三少民族 之一。千百年来,作为善于迁徙的狩猎民族, 他们将本民族的习俗延续下来,如驯鹿、瑟宾节都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如今,“”驯鹿成为贯穿全年每个呼伦贝尔草原盛会的 吉祥物 ,二百余人的鄂温克部落每年 能接待中外游客近五万人次。 而每逢瑟宾节,鄂温克部落里的男女老少都来参加,由部落首领主持,猎人们在落叶松的间 隙里点燃篝火,边歌边舞,祭祀山神,一片欢乐祥和。台湾游客任先生几乎每年都会到呼伦贝尔 旅行一次,他说:“不论夏季或是冬季,呼伦贝尔总有让人看不完的美景,光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堆砌出的盛会就让人流连忘返。 1 2016年上半年,呼伦贝尔市接待中外游客 488.47万人次,同比增长 8.5%。以上种种,都只是 内蒙古草原上很普通的活动,但也是内蒙古草原诸多文化活动的缩影。 以蒙古族为主体民族的内蒙古自治区蒙元文化底蕴深厚,“将草原文化融会贯通并 打包”展 示已成为当地所有民族文化活动的“”套路 。不论是各地一年四季举办的大大小小的文化活动, “”还是内蒙古 走出去 举办的文化活动,草原传统技艺总是结伴出现。 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内蒙古已在蒙古国、俄罗斯、美国、马耳他、毛里求斯、澳大利亚、丹 “”麦、斯里兰卡等地举办 文化周 活动,“”阵容颇为 豪华 ,对外讲述者内蒙古的故事。 落于金莲川草原上的正蓝旗人口仅 8.3万,但这里有世界文化遗址元上都和延续千年的传统 游牧生活。 (“”摘自中新网非物质文化遗产 堆砌 的草原盛会吸引中外游客,有删改) 材料三: 江苏省南通市关心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宋亚军这两天伤透了脑筋,他正在给 88岁的毛素 娟找一个传承人。毛素娟是国家级非遗项目南通色织土布技艺的唯一传承人,由于后继无人,这 项技艺正濒临失传。赶在老太太还能说会动之前找到一个合适的人选把技艺传下去成了宋亚军 的当务之急。 如何让非遗更好地传承下去?南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曹锦扬表示,非遗传承有 其特殊性,不能全靠市场,政府必须发挥主导作用。2011 年 6 月 1 日,国家开始实施中华人民 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集中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在一些地区落实的时候却遇到了一些 问题,如经费拨款不到位,不重视宣传,对民间的非遗传承人重视不够等。一些有几百万人口的 大城市,每年在非遗上的经费投入只有区区几十万元,非遗传承人、研究人员想对外交流自己的 技术和作品都捉襟见肘。 “事实也证明,凡是非遗传承做得好的地区,”政府都发挥了很好的主导作用。 南京大学文 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教授说。在全国,宜兴紫砂壶鼎鼎有名,这是该地区政府力量与 社会力量的有机结合所带来的效果。宜兴有专门的副市长、文化局副局长分管紫砂陶艺发展, 政府还出资让有兴趣学习紫砂陶艺的人免费学习,每年的“陶艺节”,市委书记、市长再忙也要 出席,这些都提高了紫砂陶艺的社会地位和影响。 “非物质文化遗产能不能传承下去,归根结底要看它能否与现代人的生产、生活需求结合起 来。”贺云翱教授说,“除了宜兴紫砂壶,像苏州的刺绣,南京的云锦,这些非遗项目都兼具了一 定的市场价值,迎合了现代人的需要,有很多人在学。相比之下,南通色织土布就与现代人的生 2 活离得稍远些,对于这类非遗项目的保护,政府就更不能缺位。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的宝 贵财富,是民族文化的基因,”有重要的精神价值。 也有专家认为,整个社会都应该为非遗的传承出一份力,在韩国、日本,每年都会有企业家出 资赞助非遗项目,定期举办一些展览,让民众认识到非遗的重要性,这也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摘自光明日报:非遗传承,难在哪儿?,有删改) 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会宁皮影戏有上千年的历史,唱腔多以当地的传统戏曲秦腔为主,乡土气息浓郁,为村民喜闻 乐见,也成为当地农民过年时唯一的一项自娱自乐的活动。 B.鄂温克族是一个善于狩猎的民族,千百年来,他们将驯鹿、瑟宾节等习俗延续下来,如今驯鹿 已成为每个呼伦贝尔草原盛会的吉祥物。 C.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从经费划拨、宣传、重视民间的非遗 传承人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做好这些工作。 D.材料一侧重报道了民间艺人在自娱自乐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和保护;材料二侧重报道 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产业中得到保护和创造了效益。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新添堡乡河屲村村口的皮影戏老艺人牛俊魁在自家院子里表演皮影戏,其目的是保护皮影戏 这一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 B.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将驯鹿、瑟宾节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草原旅游业相结合,不仅得到了经济 效益,也有效地保护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C.内蒙古非物质遗产旅游项目不仅吸引了国内的游客,而且也走出国门,通过举办“文化周“活 动,将草原传统技艺远播世界。 D.国家级非遗项目南通色织土布技艺的唯一传承人已经 88岁,因为她已不能说话,后继无人,这 项技艺正濒临失传。 E.国家虽然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但是仍然面临着经费拨款不到位,宣 传不够,后继无人等一些难以落实的问题。 3.从材料三来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失传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1.A; 2.BC; 3.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后继无人,技艺面临失传。 政府主导作用缺失。 经费拨款不足、不到位。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不重视宣传,对民间非遗传承人不够重视。 3 解析:1.说法过于绝对,过年时的活动还有耍社火。 2.A 项,“其目的是保护皮影戏这一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错误,原文是“以丰富乡亲们的节日 ”“文化生活自娱自乐,大家都比较高兴”,“”并不是为了 保护 ;D项,“”她已不能说话 错误, “原文是 赶在老太太还能说会动之前找到一个合适的人选把技艺传下去成了宋亚军的当务之 ”急 ;E项,由原文可知,“”后继无人 不属于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遇到 的问题。 3.解答该题,“要抓住材料三中对 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失传的原因”来分析。其关键语句有“由 于后继无人,这项技艺正濒临失传”“不能全靠市场,政府必须发挥主导作用”“如经费拨款不 到位,不重视宣传,”对民间的非遗传承人不够重视等 ,将其提炼压缩即可。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扬州盐商是指明中叶至清末 500 多年间,由陕西、山西、安徽、江苏、江西、湖广、浙江 等地商帮组成的,以扬州为中心从事淮盐运营的地域性群体。扬州盐商不仅将其大本营扬 州打造成为商业繁荣、文化发达、人文荟萃的园林城市,使之达到了经济与文化的巅峰,而且推 进了淮安、盐城、南通、泰州、仪征、南昌、汉口等淮盐口岸城市的近代商业文明;其风雅、 “奢华、 扬气”的生活方式使淮扬社会发生了变迁,也对华东与华中地区乃至全国的社会风尚、 思维方式、生活习俗产生了影响。 据史料,运盐河(包括通州运盐河和盐城串场河、茱萸沟、仪扬河、淮北盐河等)、大运河、 长江、淮河是扬州盐商运销淮盐的主要水路要道,并利用长江支流汉水、湘江、赣江等,及淮河 支流涡河、颍河、汝河等,以及洪泽湖、巢湖、鄱阳湖、洞庭湖及其相关支流。这些江河湖泊 水道与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河南六省境内的口岸城市及乡镇连接,形成一条巨大 的扬州盐商活动线路。 (摘编自扬州盐商文化线路) 材料二 4 (选自红军长征路线简笔图) 材料三 文化线路宪章 指出:“无论是陆地上、海上或其它形式的交流线路,只要是有明确界限, 有自己独特的动态和历史功能,服务的目标特殊、确定,并且满足以下条件的线路可称为文化 线路:(1)必须来自并反映人类的互动,和跨越较长历史时期的民族、国家、地区或大陆间的多 维、持续、互惠的货物、思想、知识和价值观的交流;(2)必须在时空上促进涉及的所有文化间 的交流互惠,并反映在其物质和非物质遗产中;(3)必须将相关联的历史关系与文化遗产有机融 入一个动态系统中。”空间特征、时间特征、功能特征构成了交流线路作为文化线路遗产的三 项基本指标,符合这些指标的交通线路就是文化线路,而那些见证和反映了这一文化交流现象 的物质载体及交通线路本身、价值理念、风俗习惯等构成了文化线路遗产体系的内容。 (摘编自文化线路宪章) 材料四 中国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与其他国家一样面临着遗产保护与发展的巨大挑 战,有时甚至更为尖锐。 全球气候变暖以及极端天气的频繁出现对中国世界遗产造成很大影响。2008年 5 月的四 川汶川大地震不仅夺去了很多宝贵的生命,也对世界遗产青城山、都江堰的古建筑群造成了很 大破坏。越来越频繁的台风裹挟暴雨,对福建、广东等地的遗产本体安全构成巨大威胁。 大规模的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以及旧城改造是我们面临的又一挑战。一些不当的新 农村建设破坏了历史村落的格局、环境和风貌,割裂了人与自然长期互动形成的和谐关系。城 镇化迅速吞噬城市周边的文化景观,大量农村人口的涌入迫使历史城镇的街巷尺度、交通吞吐 5 量、建筑密度及基础设施因扩容而面目全非,国际社会关注的历史城市景观保护面临着前所未 有的压力;与此同时,历史村落人去屋空,历史建筑因缺乏维护而损毁。 世界遗产地面临着巨大的旅游压力。绝大多数遗产地一旦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游客量 就会激增,遗产地面临的旅游压力尤其突出。 (摘编自童明康:中国为世界文化遗产做了什么)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扬州盐商以扬州为中心,汇集了来自陕西、江西、安徽、江苏、湖广、浙江等 ?地从事淮盐 运营的群体,以水路要道运销淮盐。 B.红军长征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苏区向陕甘根据地的战略转移, 先后进行了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等战役。 C.“”“”文化线路 是有别于 文化遗产 的一个新类型,其定义中包含了自然要素、物质要素、 非物质要素,而空间特征、时间特征、功能特征是其基本指标。 D.中国具有的文化线路遗产十分丰富,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社会发展与文化线路 遗产保护的矛盾相较于其它国家更加突出。 2.下列对相关材料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扬州盐商 与 红军长征 两者作为文化线路,都具有线性分布、有一定长度的特点。 B.按照文化线路宪章的规定去评估“扬州盐商”与“红军长征”,后者比前者更具有优势。 C.按照文化线路宪章的说法,传统的文化遗产类型如历史遗址、城镇、文化景观、工业遗 产等都可以纳入其中。 D.“文化线路”的提出,引发了不可调和的社会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矛盾,加剧了二者的冲突。 E.材料四中列举的三个方面固然是中国遗产保护与发展面对的挑战,但是如果引起重视,这些 挑战是人类智慧可以尽快解决的。 3.请你根据材料三的内容,从“扬州盐商”和“红军长征”中选择一个对象,“简要陈述其成为 文 ”化线路 的依据。 答案:1.C; 2.AC; 3.示例一: 以扬州为中心,由运盐河、大运河、长江、淮河及其支流构建的扬州盐商活动线路,是一条淮盐 运销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湖北、河南的交通线路,也是一条长江中下游流域和淮河流域 广大区域内的百货交换之路,更是扬州盐商传播思想、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空间通道。 示例二: 6 红军长征从江西瑞金出发到达延安,途经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 西藏、甘肃、陕西 11省,行程二万五千里,历经血战湘江、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等大小战役。 长征是人类精神的丰碑,它体现出一个被压迫的伟大民族,为了独立、自强和正义事业,不屈不 挠、勇于牺牲的精神品质和伟大情怀。长征精神产生于中国又超越中国,是崇尚正义、追求进 步的人类的共同财富。 解析:1.从属关系不清,“”“”材料三中 文化线路 属于 文化线路遗产 ,“”错在 有别于 2.B 项错在优劣比较; D“”项错在 矛盾、冲突 ; E“”项错在 可以解决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针灸的起源和功效 针灸疗法最早记载于战国时代问世的黄帝内经一书。黄帝内经说:“藏寒生满病, ”其治宜灸。 其中大量记述了针灸的理论与技术。而针灸的出现,则更早。 远古时期,人们偶然被一些尖硬物体,如石头、荆棘等,碰撞了身体表面的某个部位,会出 现意想不到的疼痛减轻的效果。古人开始有意识地用一些尖利的石块来刺身体的某些部位或人 为地刺破身体使之出血,以减轻疼痛。人们已掌握了挖制、磨制技术,能够制作出一些比较精致 的、适合于刺入身体以治疗疾病的石器,这种石器就是最古老的医疗工具砭石。从此人们 就用砭石刺入身体的某一部位治疗疾病。砭石又被称为针石,在当时还常用于外科化脓性感染 的切开排脓。 灸法产生于火的发现和使用之后。在用火的过程中,人们发现身体某部位的病痛经火的烧 灼、烘烤而得以缓解或解除,继而学会用兽皮或树皮包裹烧热的石块、砂土进行局部热熨,逐步 发展到以点燃树枝或干草烘烤来治疗疾病。 经过长期的摸索,选择了易燃而具有温通经脉作用的艾叶作为灸治的主要材料,于体表局 部进行温热刺激,从而使灸法和针刺一样,成为防病治病的重要方法。由于艾叶具有易于燃烧、 气味芳香、资源丰富、易于加工贮藏等特点,后来便成为了最主要的灸治原料。 “”砭而刺之 渐渐发展为针法,“”热而熨之 渐渐发展为灸法。 针灸的功效很多。首先,针灸能疏通经络,可使淤阻的经络通畅而发挥其正常的生理作用。 这是针灸最基本最直接的治疗作用。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运行气血是其主要的生 7 理功能之一。经络不通,气血运行受阻,临床表现为疼痛、麻木、肿胀、瘀斑等症状。针灸选择 相应的腧穴和针刺手法及三棱针点刺出血等,使经络通畅,气血运行正常。 其次,针灸能调和阴阳,使人的机体从阴阳失衡的状态向平衡状态改善。这是针灸治疗最 终要达到的目的。疾病发生时的机理是复杂的,但从总体上可归纳为阴阳失衡。针灸调和阴阳 的方法是通过改善经络阴阳属性、经穴配伍和针刺手法完成的。再次,针灸能扶正祛邪,可扶助 机体正气、驱除病邪。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正邪相争的过程。针灸治 病,就在于能发挥其扶正祛邪的作用。 (“”“”取材于 百度百科针灸 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中医针灸 申遗成功 2010年 11 月月 16日中国申报项目“中医针灸”正式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 文化遗产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被列入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针灸理论认为,人体作为一个小宇宙通过经络联系在一起,刺激这些经络可以促进人体的 自我调节功能,以恢复健康。这种刺激包括在经络穴位上针刺或燃烧艾绒(艾叶)的方法,以达到 恢复机体平衡,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针刺,是根据人体的不同状态选择适宜的针具刺激特定 的穴位;灸法通常分为直接灸与间接灸两种,用艾炷接触穴位灸灼,或用艾条与体表保持一定距 离热薰穴位。 针灸发源于中国,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优秀民族文化的代表。 “”“中医针灸 这个项目的成功申报是对中国传统医学文化的认可。这对进一步促进 中 ”医针灸 这一宝贵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发展,提高国际社会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关注和 认识,彰显国家软实力,增进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其他文化间的对话与交流,维护世界文化多样 性,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中医针灸 的申报成功,使中医针灸的自然、绿色健康理念与方法,在当今医学大环境 下得到更多的了解、理解和尊重,为传统针灸理论方法提供了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针灸不仅 是中国的文化遗产,也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世界范围内提高其共享度,使它成为服务 于全人类生命健康、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 (“”取材于 中医针灸 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材料三 针灸铜人当国礼 8 国家主席习近平 2017 新年首次出访,来到世界卫生组织总部时,有这样一个环节:中国向 世卫组织赠送了针灸铜人雕塑。习主席在致辞中说,要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传统医学。 看到这一幕不禁浮想联翩。2010 年,针灸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议通过,将其列入“人类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去年,欧洲药典上首次出现了 6 种中医药材。据世界卫生组织统 计,目前已有 103 个会员国认可使用针炎,欧洲还建立了 209个中医教育机构。如果再联系屠呦 呦前年获诺奖,无论从文化层面还是医学层面,包括针灸在内的中医药,正日益多方位走向世界, 被接纳、认同。 文化的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也是这个世界的魅力所在。全球化大势中,开放与交流日渐 增多,原本一只只独立的土豆,必然要被装进一个麻袋里,摩擦、碰撞甚至冲突、交锋都在所难 免。对中国来说,走向世界的过程,实际上更是一个文化交融、文明包容的过程。这些年,我们 越来越意识到,这个过程特别需要学会讲好中国故事,但究竞该讲什么故事、怎么讲才有好效果, 大有玄机。 针灸在2010 午申遗的时候,并非一帆风顺,一开始,中国申报的项目是中医,包括中医理论、 技能、各种药物、用药原则等,“”打了很大一个 包 ,并不顺利当然,这也与西医话语体系下 中药本身存在的争议有关。后来,中方进行了调整,把中医针灸作为申遗的优先项目提出。记得 当时专家解释这种调整时是这样说的:除了针灸有着丰富的中医文化代表性外,特别考虑到它 的实践性和技艺性,“考虑到它是让人 看得见,摸得着”的,被国际医学界了解得软多,便于外国 人理解。 申遗的成功证明了这种调整的必要和智慧,也给我们一种启迪:一种文化要能被更多国家 和民众理解接受,需要一个合适的载体,“需要讲究 文化相融”的一些技巧万。当我们希望把自 己的好东西输出、渴望得到更大范围的文化包容及价值认同时,要找到最易交流的点、最能认 同的面、最有说服力的事,才可能计门越开越大。了解、认识是第一步,互相包容、彼此尊重 是第二步,然后才谈得上认同、欣赏乃至合作。 这次向世卫组织赠送的针灸铜人塑像,本身也没具故事性,铜人原型诞生于近 1000年前的 中国北宋天圣年间,当时,我们聪明智慧的祖先绘制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是世界上第一个针 灸国家标准,并铸造了两尊铜人,以立体人体模式来标注 354个经络和针孔六位,无论是医学分 值还是制造工艺,堪称世界瑰宝,“”两尊 天圣铜人 在历史长河中命运多件,现存中国的仅是共 后世仿品,可想而知,伴随着针灸铜人身上附着的这些故事被钩沉、翻阅,会有更多人了解中国 的优秀文化,了解中国的沧桑历史。 (节选自人民网评针灸铜人当国礼,“”从排斥到认冋需要 好载体 ) 9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针法治疗起源于白人的生活实践,古代当一些使物偶然碰撞了身体某个部位而出现疼痛减轻 的现象时,古人逐渐有意识地去研究总结,最终形成丁中医针法。 B.针法与灸法治疗的手段方法是不尽相同的,针法是通过刺入身体的某些部位来治病的疗法,灸 法是通过烧灼烘烤来治病的疗法。 C.针灸能使淤阻的经络通畅而发挥止常的生理作用,能调和阴阳,能扶助机体正气、驱除病邪。 D.世界上第一个针十灸国家标准针灸图经,是北宋人绘制的,并铸造了两尊立体人体铜人,习近 平总书记代表中国向世界卫生组织赠送了其中一尊针灸铜人雕塑。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艾叶具有易燃、易加工、资源丰富等特点,还有温通经脉的疗效, 就选艾叶作为灸治的主要原料。 B.中医药材出现在欧洲药典上,众多中医教育机构在欧洲建立,针灸在部分世卫会员国被允许 使用,“”这些现象都说明 针灸申遗成功 直接促进了中医药学的发展。 C.针法和灸法会在特定部位上针刺或烧灼艾叶来达到机体的平衡,其共同点是都能使人的机体 从阴阳失衡的状态向平衡状态改善。 D.包括针灸在内的中医药正多方位走向世界。这三则材料从不同角度介绍了中医针灸,阐明了 针灸有着丰富的中医文化代表性及实践性和技艺性。 3.中医针灸申遗成功有何意义,请联系全文作简要阐述。 答 案:1.D; 2.B; 3. 针灸发源于中国,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针灸申遗 成功能更好地传 “”承、保护和发展 中医针灸 这一宝贵遗产:“”中医针灸 这个项目的成功申报是对中国传统 医学文化的认可,有利于在全世界更好地宣传推广中医药学。提高国际社会对中华民族优秀传 统文化的关注和认识,彰显国家软实力。 “ 中医针灸”的申报成功,使中医针灸的自然、绿色健康理念与方法,在当今医学大环境下得 到更多的了解、理解和尊重,为传统针灸理论方法提供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服务于全人类生命 健康、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 申遗的成功说明一种文化要能被更多国家和民众理解接受,需要一个合适的载体,需要讲究 “文化相融”的一些技巧。当我们希望把自己的好东西输出、渴望得到更大范围的文化包容及 价值认同时,要找到最易交流的点、最能认同的面、最有说服力的事。 解析:1.习近平送的应是针灸铜人的仿品,真品已失传, 10 2.针灸申遗成功和选项中的所述现象都说明中医药正走向世界,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选项中 所述现象并非就是申遗成功促进的。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在文化遗产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发人们关注略晚于物质文化遗产。它见证真实历史,承 载民族文化,其重要作用不可忽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 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 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 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 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 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 美习惯的“活”的显现。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 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 活 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 与物质文化遗产的“固态”特征比较起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的显著特征是“”活态 。因 此,保护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保护它已经存在的状态,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本质上就是保护 那些使之存活的人。 (摘编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 材料二: 2001 年,中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项目,2004年 加入世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2006 年,国务院批准并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遗产名录共 518项。2008 年,国务院又发布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 510 项和第 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共 147项。2011 年,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三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 191项,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共 164 项,第 一、第二、第三批共收录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1530项。 非遗标准的认定是由父子、或师徒、或学堂等形式传承三代以上,传承时间超过 100年, 且要求谱系清楚、明确。我国有一批非遗传承人年岁已高、后继乏人,亟待抓紧培养青年传承 人,以避免人亡技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在生活,要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秉承传统、不失 其本的基础上,更加全面地融入当代人的生活,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中得 到传承。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合国名录中拥有项目较多的国家有:中国 34项、日本 18 项、 韩国 11项、西班牙 10 项、法国 9 项等等。 (摘编自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2016 年) 11 材料三: (图表来源于参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调查报告) 材料四: 我国政府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 成效。为进一步加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国务院从 2006年 起,“”把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我国的 文化遗产日 。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活态性、传承性的特质,保护难度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的保护和开发面临困境,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发展的需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国际社会文明对话更加频繁,文化交流尤为重要。 当前,我国的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一些依靠口授和 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大量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珍贵实物 与资料遭到毁弃或流失境外,随意滥用、过度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象时有发生,加强我国非 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刻不容缓。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信息资源,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 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摘编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民族的传承) 1.“”下列对 非物质文化遗产 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的真实见证和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蕴 含着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 B.与物质文化遗产相比,非物质文化遗产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因 而,生命力更强,也更能满足人们的精神诉求。 C.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身口相传,师徒传承等形式传承下来,反映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沉淀、汇 聚成丰富而独特的文化资源。 12 D.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来说,人的传承尤为重要,而有一些非遗传承人年岁已高,如 果不抓紧培养青年传承人,可能人亡技失。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多是传统技艺,一项技艺被创造出来,通过父子、师徒等代代延续,历经百 年不会失传,更不会失去本来面目。 B.目前,我国是全球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数量最多的国家,也是文化生态环境最好的国家, 根本原因在于我国政府高度重视。 C.要实现可持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就应维护、拓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因 而需要鼓励、吸引更多的人加入传承行列。 D.相关调查报告显示,大多数人积极参加宣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动,实际从事非物质文 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人数不断增加。 E.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体现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二 者特点不同,保护方法不尽相同。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答 案:1.B; 2.CE; 3.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促进国家发展,进行国际社会文明对话,实现可持续发 展。 解析: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今天下午共同发布了中 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2016)。报告显示,截至 2015 年年末,国务院共公布了 1372 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其中民间文学项目为 155 项,约占总数的 11.3%,在 十大非遗门类中排第 5 位。文化部共认定了 1986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其中民间文学共计 77人,约占总数的 3.88%。民间文学还面临着继承人高龄化和法律保护缺失 等问题。曲艺有 127项,曲艺类传承人有 151 人,仍有 40余项曲艺类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 性项目没有国家级继承人,这显示出曲种传承的不均衡和保护传承人的紧迫性。2015年,包括 河南坠子国家级传承人刘宗琴、相声国家级传承人常宝霆在内的 20名曲艺类项目国家级传承 人离世,更是给非遗传带来了巨大损失。 2015年,北京、上海,山西、山东等 8 个省市公布了新一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名录。其中, 传统音乐新增项目共计 28项,包含民间音乐 23项、宗教音乐 3 项和人文音乐 2 项,这表明民间 13 “音乐仍是传统音乐类名录建设的主体。 申遗热”推动了传统音乐的发展。2009 年,有 5 个传 “统音乐项目类型同时被选为 世遗”;在前两批国家级非遗名录中,传统音乐分别入选 72项和 67 项,在十大非遗门类中位居前列。2015年,传统音乐诸多新增赛事尤其是原生态赛事的举办,网 络歌坛的迅速发展,观看民歌实景演出以及近几年的民歌民乐进校园,等等,都显示出传统音乐 “”在全民参与的 后申遗时代 里更加欣欣向荣。 2015年,我国传统技艺类非遗保护工作延续了以往良好的势头。名录建设方面,在历年公 布的各级非遗名单中,传统技艺都占据了相当一部分比重。2015 年各省公布了新的省级非遗保 护名录,其中传统技艺类非遗共 136 项,约占总数的 34%。2015 年新增传统技艺项目中,上海和 陕西分别占比 16%和 22%,领先于其他省市。各项传统技艺中,有一部分适合规模化、产业化生 产的,如酿酒类、制瓷类非遗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但不能回避的是,一部分传统技艺因创新 设计不足,难以跟上市场的步伐。 随着屠呦呦获 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和 2015年中国传统医药立法工作取得重大 突破,中国传统医药逐渐被世界认知。2015年,北京、安徽等地公布了省级非遗项目代表传承 人名单,传统医药类非遗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达到了 43 个。尽管传统医药发展势头迅速,但传 统医药类项目的新增代表项目和扩展项目数目甚少。 (摘编自新民晚报2016 年 11月 29 日) 材料二 记者今天从山东省邮政公司了解到,为进一步增强人们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继承和弘扬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邮政定于 2016 年 6 月 11日发行文化遗产日纪念邮票 1 套 2 枚,两枚邮票采取连印形式,分别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志和中国文化遗产标志为中心,从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世界遗产名录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项目,用线 描的表现形式环绕展示在周围,以宣纸的纹理和残破的边框形式作为背景,整体风格古朴、简洁, 主题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表现项目为:昆曲、珠算、剪纸、端午节、古琴。文化遗产表现项 目为:长城、福建土楼、敦煌莫高窟、北京故宫、秦始皇陵兵马俑。 材料三 文化部社图司巡视员周小璞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确定的方针是 保护为主, 14 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 。一些专家认为,相当大一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属无形或 隐形,是人的精神创造,更凸显了对其保护抢救的重要性。它可以暂时没有任何意义,可要可不 要,但如果因此而不重视,让其自生自灭,将给人类、国家、民族造成精神和情感上的断裂。 (摘编自人民日报2007年 4 月 28 日) 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 A.三则材料来源不同,内容各有侧重,材料一从总体上介绍 2016年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发展情况,材料二、材料三着重介绍具体保护措施。 B.材料二表明,“物质性”的文化遗产指的是自然景观,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与群众生活密切 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C.从材料二可知,设立“文化遗产日”、发行纪念邮票也是保护非遗的措施,它可以强化民众对 非遗的价值和保护非遗的意义的认知。 D.材料三认为,“非物质”的属性决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精神创造,并没有多少现实意义和实 际价值,因此容易为人们所忽视。 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合理的两项是( )( ) A.材料一以民间文学、相声为例,说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发展不能故步自封,抱残守缺,而 要与时代同步,否则就有可能失传。 B.酿酒类、制瓷类非遗项目因为能够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所以发展得比较好。因此,如何提高 非遗项目的经济效益是做好非遗保护工作的当务之急。 C.材料二中的纪念邮票以宣纸的纹理和残破的边框形式作为背景,选取的都是文化遗产中的具 有代表性的中国项目,体现出鲜明的保护文化遗产的设计理念。 D.“”国家之所以将 抢救第一 作为保护非遗的方针之一,是因为一些非遗项目并没有系统的文 字和影像资料,主要依靠师傅口传心授来传承,很容易失传。 E.材料三强调,与有形的物质性文化遗产不同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精神的载体,如果任 其自生自灭,人们可能丧失自己的精神家园。 3.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当前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还存在着哪些主要问题? 15 答案:1.C; 2.CD; 3. 继承人高龄化且人数不足,一些项目有失传危险。 法律保护缺失。 项目保护发展不均衡。 创新不足。 解析:1.A. 材料一主要介绍 2016 年之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发展情况,材料三没有涉 “”及 具体保护措施 。 B. “”“”物质性 文化遗产除 自然景观 外,还有其他项目。 D.“”并没有多少现实意义和实际价值 不妥。 2.A. 材料列举民间文学、相声的例子,“”不是用来说明 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可能失传 。 B. “因为经济效益,”所以发展得比较好 强加因果,“”“提高经济效益 非 当务之 ”急 。 E. 物质性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民族精神的载体。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一种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在民众中世代传承的传统文化 表现形式。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规约、习俗、精神,其特点是活态的传承与 流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地域格局看,多分布于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盛行以及少数民族聚 居的区域。各个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如下图: (摘编自程乾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材料二 16 任何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和自然环境下产生的,如果其赖以生存 的文化生态遭到破坏,这种文化遗产就会渐渐沉寂下去,甚至走向灭绝。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建 设步伐的加快,近二三十年来,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迅疾改变,影视的普及与流行艺术的影响, 加上外来文化的冲击等文化生态的变化,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面临危机。一些有历史、科 学和文化价值的村落、村寨遭到破坏,依靠口头和行为传承的各种技艺、习俗、礼仪等非物质 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工业化、城镇化背景下的非遗保护命题,本质上是文化传承如何应对 自然和社会环境变化的挑战。 (“”摘编自黄永林 文化生态 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材料三 源自于日常生活事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在于日常生活之中。因此,非遗本体事象的 “”环境生态化非常关键。以淮河流域的 柳编 为例,在过去,淮河流城生态自然化呈现,淮河两 岸滩涂之野遍布柳树、荆条、芦苇,淮河上的渔民与两岸乡民自然而然地就地取材,生活用具自 然而然地用上了柳编,如席子、馍篓、鱼篓、菜筐、藤椅等等。然而,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 淮河两岸逐渐被白色垃圾、水泥工程等侵占,既有的柳编生

    注意事项

    本文(2019届高三语文高频话题阅读试题精选11文化遗产含解析20190424123.wps)为本站会员(无敌斩)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