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住在富人区的她2022年11月苏州仲裁委员会秘书处招考1名公益性岗位人员全真模拟试题库(1000题)含答案附详解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一卷一.单项选择题(共300题)1.某企业为全体员工定制工作服,请服装公司的裁缝量体裁衣。裁缝每小时为52名男员工和35名女员工量尺寸。几小时后,刚好量完所有女员工的尺寸,这时还有24名男员工没量。若男员工与女员工的人数比为11:7,则该企业共有多少名员工: A、 720 B、 810 C、 900 D、 1080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第一步:判断题型-本题为工程问题第二步:分析解题:由于11:7=55:
2、35,因此每小时为55名男员工和35名女员工量尺寸,相同时间能够恰好量完;由于还剩24名男员工没量,可得量衣服的时间为24(55-52)=8小时;所以该企业共有员工8(55+35)=720人。故本题选A。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鲸的“歌声”能表达很复杂的意思,但这不能与人的语言相提并论,因为鲸的“歌声”里没有能够代表具体的或抽象的事物的名词 B、 打开莎士比亚戏剧集,如同打开百宝箱,使人眼花缭乱,处处迸发智慧的火花,闪现着艺术的光芒 C、 工厂实行了生产责任制以后,效率有了显著的提高。每月废品由原先一千只下降到一百只,废品率降了九倍 D、 在这部作品中,并没有给人的多少正面地
3、鼓励和积极的启示,相反,其中一些情节的负面作用倒是不少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B项:成分缺失,缺少主语,应该在“使人眼花缭乱”前加一个主语。所以B错。C项:搭配不当,下降不能和倍数搭配。所以C错。D项:成分缺失,缺少主语。使用介词短语“在中”造成句子缺少主语,应将“在中”去掉。所以D错。故本题选A。3.某部门正在准备会议材料,共有153份相同的文件,需要装到大小两种文件袋里送至会场,大的每个能装24份文件,小的每个能装15份文件。如果要使每个文件袋都正好装满,则需要大文件袋( )个。 A、 2 B、 3 C、 5 D、 7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第一步:判断题型-本题为不定方程问题第二步:题目详解
4、设需要大、小文件袋各x、y个,列方程24x+15y=153,化简得8x+5y=51。51为奇数,8x为偶数,故5y一定是奇数,则5y的尾数为5,8x的尾数为11-5=6,代入选项验证;当x=2时,8x=28=16,符合题意;当x=3时,8x=38=24,不符合题意;当x=5时,8x=58=40,不符合题意;当x=7时,8x=78=5651,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4.出于安全考虑,使用年限超过10年的电梯必须更换钢索,在必须更换钢索的电梯中有一些是S品牌的,所有S品牌电梯都不存在安全隐患。由此可以推出: A、 有些存在安全隐患的电梯必须更换钢索 B、 有些S品牌的电梯必须更换钢索 C、 有些S
5、品牌的电梯不需要更换钢索 D、 所有必须更换钢索的电梯使用限都超过了10年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第一步:分析题干题干推理规则为:超10年换钢索有些S品牌换钢索S品牌不存在安全隐患第二步:分析选项A选项:A项可翻译为:存在安全隐患的电梯更换钢索。从题干中不能推出,所以A错。B选项:B项可翻译为:有些S品牌必须更换钢索。与推理规则相同,所以选B。C选项:C项可翻译为:有些S品牌不需要更换钢索。“有些S品牌”可视为的肯前,肯前必肯后,所以C错。D选项:D项可翻译为:更换钢索的电梯超过了10年。“更换钢索的电梯”可视为的肯后,肯后不能得出必然性结论,所以D错。故本题选B。5.将大米300袋、面粉210
6、袋和食用盐163袋按户分给某受灾村庄村民,每户分得的各种物资均为整数袋,余下的大米、面粉和食用盐的袋数之比为1:3:2,则该村有多少户村民: A、 7 B、 9 C、 13 D、 23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第一步:判断题型-本题为余数问题第二步:分析解题:将四个选项分别代入,大米、面粉、食盐的数量只有被23除的时候余数之比为1:3:2。故本题选D。6.教师学生 A、 裁判运动员 B、 律师法官 C、 医生护士 D、 厨师饲养员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本题题干为对应关系。第一步:分析题干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为身份上的对应关系。第二步:分析选项A选项:裁判的工作对象是运动员,与题干关系一致,当选。
7、B选项:律师的工作对象是委托人,而不是法官;律师和法官为并列关系,所以B错。C选项:医生的工作对象是病人,而不是与护士;医生和护士为并列关系,所以C错。D选项:厨师的工作对象是客人,与饲养员无明显关系,所以D错。故本题选A。7.在一次选拔赛中,有评委给所有参赛者都投了通过票,由此可以必然推出的是: A、 所有参赛者都至少得了一张通过票 B、 所有的参赛者都通过了 C、 有评委没有投参赛者通过票 D、 对所有的参赛者投通过票不只一个评委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第一步:分析题干题干推理规则为:有评委给所有参赛者都投了通过票第二步:分析选项选项A:所有参赛者都至少有一张票,符合题意,所以选A。选项B:
8、每个人有一张票不能说明通过了,所以B错。选项C:题干已经说了有评委给所有参赛者投了票,因此与题干矛盾,所以C错。选项D:无法得知对所有的参赛者投通过票是否只一个评委,所以D错。故本题选A。8.下列加点的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凡事要三思而后行,贸然行事,往往会事与愿违,好心办坏事 B、 到目前为止,农业收成的好坏,在极大程度上还是自然条件的好坏决定的 C、 有的单位负责人无单位负责人或经办人签名,无落款时间,不加盖行政公章 D、 凡是在科学研究上做出成果的科学家、技术人员,都应该受到全社会的尊重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A项:结合语境,“否则”已经表达“贸然行事”的意思了,故“贸然行事”与“否
9、则”只需保留一个。可改为“凡事要三思而行,贸然行事,往往会事与愿违,好心办坏事”。所以A错。B项:文中“由于”应改为“由”。“由于”是表原因的连词,而不是说明条件,故用在文中不搭配。所以B错。D项:“对于”引领是状语,使文中缺少了主语,应删除“对于”。所以D错。故本题选C。9.村里新来一位干部,乡镇村民分别听到这位干部的如下情况:(1)姓莫,中年,女干部,精通会计(2)姓徐,中年,男干部,懂建筑设计(3)姓刘,青年,男干部,熟悉农业生产技术(4)姓昌,青年,男干部,懂建筑设计(5)姓莫,老年,男干部,熟悉农业生产技术每位村民听到的四项情况中各有一项正确。这位新来的干部是一位: A、 姓刘的青年
10、女干部 B、 姓莫的老年男干部 C、 精通会计的干部 D、 懂建筑设计的干部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本题条件较多,采用代入排除法。已知“每位村民听到的四项情况中各有一项正确”。A选项:代入后,如果是姓刘的青年女干部。此时(3)中至少有两项正确,排除。B选项:代入后,如果是姓莫的老年男干部。此时(5)中至少有三项正确,排除。C选项:代入后,如果是精通会计的干部。那么(1)中“姓莫,中年,女干部”均为假,即这位干部不姓莫、青年或老年、男性。(2)(3)(4)(5)中均有“男性”这一正确条件。而这位干部不是青年就是老年,那么(3)(4)(5)必然存在有两项正确,所以C错。D选项:代入后,如果是懂建筑设
11、计的干部。根据(2)可知不姓徐、不是中年、女性;根据(4)可知不姓昌、不是青年、女性,那么这位干部只能是老年。根据(5)可知不姓莫,那么这位干部姓刘。综上:这位干部姓刘、老年、女性、懂建筑设计。满足题干中所有条件,所以选D。故本题选D。10.请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恰当的一项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2021江苏A082/江苏C082】 A、 如图所示 B、 如图所示 C、 如图所示 D、 如图所示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第一步:判断题型-本题题干图形相异,优先考虑数数量、对称、一笔画、曲直、连接形式等;最后考虑找共性。第二步:题目详解突破口:题干每行均含有曲线,考虑图形曲直性。本题
12、规律:九宫格优先看横行。第一行图形曲直性依次为直线、曲线、曲直,验证第二行符合此规律,第三行前两幅图曲直性依次为直线、曲线,故?处图形应为曲直图形。选项中图形曲直性依次为直线,直线,曲线,曲直,只有D选项符合。故本题选D。拓展:通过九宫格竖列得出,第一列均为直线图形,第二列均为曲线图形,第三列前两幅图均为曲直图形,故第三行?处应为曲直图形。根据此规律也可得出本题选D选项。11.肉食悖论指的是,一些人喜欢吃肉,但不能联想到提供肉的动物死去的场景。研究者发现,人们通过一种被称为“语言伪装”的方法,让有感觉的生灵与潜在的食物来源之间的关联变得更模糊,以此来消除这种认知失调。例如,我们提到肉时不直接说
13、动物的名称,英语里把猪肉叫做pork,牛肉叫做beef,或者叫培根什么的。而18世纪的日本,由于当时的幕府禁止人们吃兽肉,偷吃肉的人以植物名称代指肉类,把马肉称为樱肉,把鹿肉称为红叶,把野猪肉称为牡丹。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A、 “语言伪装”是人类自欺欺人的表现 B、 日本人对植物的热爱超过动物 C、 文化因素是消解肉食悖论的关键 D、 “语言伪装”有助于克服认知失调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第一步:判断题型-本题为态度观点题,方法为总结原文、选择最优第二步:寻找重点文段第一句提出“肉食悖论”的概念,即“一些人喜欢吃肉,但不能联想到提供肉的动物死去的场景”;第二句提出解决“肉食悖论”的对策,即通过“
14、语言伪装”这一方法来消除这种认知失调;第三、四句是举例论证,证明前文的对策。所以文段重点是第二句的对策句,强调“语言伪装”这一方法,选择D选项。第三步:分析选项A选项:“自欺欺人”无中生有,所以A错。B选项:缺少重点“语言伪装”,所以B错。C选项:缺少重点“语言伪装”,所以C错。故本题选D。12.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2008考试录用公务员简章规定,面试采用什么为主的方法进行: A、 无领导小组 B、 文件筐 C、 非结构化 D、 结构化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本题为公务员法常识。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2008年考试录用公务员简章规定,面试采取以结构化为主的方法进行。故本题选D。13.一项调查报告显示,
15、儿童意外伤害地点排名中,客厅卧室占39.85%,排名居首,其次才是幼儿园占37.41%,再次是公共场所和娱乐场所22.74%,由此有专家认为,儿童受伤,头号凶手是“家”。以下选项,最能削弱上述结论的是: A、 调查显示,很多情况下儿童受伤是因为年轻父母缺乏经验造成的 B、 据调查,造成意外死亡的地点大多是在公共场所和娱乐场所 C、 统计显示,儿童在客厅卧室的时间占儿童活动时间的50%以上 D、 这份调查是针对3至6岁儿童进行的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第一步:寻找因果原因:儿童意外伤害地点客厅卧室占39.85%,排名居首结果:儿童受伤的头号凶手是“家”第二步:分析选项A选项:父母缺乏经验与受伤地点
16、是家无直接关系,是无关项,所以A错。B选项:造成意外死亡与儿童受伤不是一个概念,所以B错。C选项:说明儿童在家受伤占比高是因为在客厅卧室的时间占儿童活动时间的50%以上,说明了统计结果不科学,不能得出儿童受伤的头号凶手是“家”的结论,削弱了题干,所以选C。D选项:调查是针对3至6岁儿童进行的与受伤地点是家无直接关系,所以D错。故本题选C。14.对实验小鼠小剂量地使用某种激素药物来治疗哮喘不会造成副作用,而且可以有效缓解病情。因此该药物也可以在临床上用来治疗人类哮喘。要得出上述结论,需要以下( )项为前提。 A、 激素药物总是能够对哮喘起到缓解作用 B、 该药物治疗小鼠哮喘的机理与治疗人类哮喘的
17、机理是相似的 C、 对实验小鼠使用的激素药物剂量与人类相当 D、 实验小鼠使用该药物后未出现的副作用可能会在人类身上出现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第一步:寻找因果原因:某种药物可以治疗小鼠哮喘结果:该药物也可以在临床上用来治疗人类哮喘第二步:分析选项A选项:没有说明是否能够用于治疗人类哮喘,无关项,所以A错。B选项:在小鼠与人类之间搭桥,支持题干,所以选B。C选项:“剂量相当”不代表能够用于治疗人类哮喘,无关项,所以C错。D选项:说明该药物不能用于治疗人类哮喘,削弱项,所以D错。故本题选B。15.不像围棋是有胜负关系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量化,诗歌所展现的语言的优美与丰富的人类内心世界,永远无法被
18、量化、被标准化。人工智能在“阅读”上可以远远超出所有诗人,能够识别出哪些词是高频的,可以按照基本的诗歌规则组合出一首诗,但这种组合不是创作。在这个意义上,无法区别的,是糟糕的作品与机器人写的作品。如果把杜甫的诗和机器人写的诗混在一起,肯定容易区分。对于人工智能的创作,作者的看法是: A、 人工智能创作的作品质量会超过人类的作品 B、 人工智能的创作尚不能量化和标准化人类的内心世界 C、 人工智能的创作不足以与人类的作品媲美 D、 人工智能的创作前景无限好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第一步:判断题型-本题为态度观点题,方法为总结原文、选择最优第二步:寻找重点文段第一句提出观点“诗歌所展现的语言的优美与
19、丰富的人类内心世界,永远无法被量化、被标准化”,第二句先说明人工智能创作的优势,然后通过转折词“但”强调“这种组合不是创作”,最后又通过杜甫的诗举例进一步说明人工智能的创作无法量化、标准化人类的内心世界,文段结构为观点+解释说明,作者对于人工智能创作的看法是观点,B选项符合,所以选择B。第三步:分析选项A选项:文段是“糟糕的作品与机器人写的作品无法区别”,超过人类的作品无中生有,所以A错。C选项:根据文段尾句可知人工智能比不上人类的优秀作品,而非全部作品,偷换概念,所以C错。D选项:文段没有提到“人工智能的创作前景”,无中生有,所以D错。故本题选B。16.甲、乙两人沿相同的路线由A地匀速前进到
20、B地,A、B两地之间的路程为20千米,他们前进的路程为S(千米),乙出发后的时间为t(单位:时),甲、乙前进的路程与时间的函数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甲的速度是5千米/小时 B、 乙的速度是20千米/小时 C、 甲比乙晚到B地2小时 D、 甲比乙晚出发1小时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第一步:判断题型-本题为行程问题第二步:分析作答A选项:甲3小时走了15千米,速度为153=5千米/小时,故A正确;B选项:乙1小时走了20千米,速度为20千米/小时,故B正确;C选项:乙1小时到达B地,甲在乙出发后3小时到达B地,比乙晚到B地2小时,故C正确;D选项:乙出发时,甲已经走了5千米,已知甲
21、的速度是5千米/小时,所以甲比乙早出发1小时,因此该选项是错误的。故本题选D。17.花木盆景 A、 布料窗帘 B、 轮胎汽车 C、 墨水书画 D、 石头假山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本题题干为对应关系。第一步:快速排除花木可以用来制作盆景,是材料与成品的对应关系。B选项:轮胎是汽车的组成部分,为组成关系,排除。C选项:用墨水画书画,对应方式与题干不同,排除。第二步:仔细分析盆景是具有观赏价值的景观。A选项:布料可以用来制作是窗帘,但窗帘不是景观,排除。D选项:石头可以用来制作是假山,假山是具有观赏价值的景观,当选。故本题选D。18.有人说,凡是知识都是科学的,凡是科学都是无颜色的,并且在追求知识时
22、我们要知道没有颜色的态度,假使这种说法不随意扩大,我也认同。但我们要知道,只要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便必然有颜色。对无颜色的知识的追求,必定潜伏着一种有颜色的力量,在后面或底层加以推动。这一推动力量,不仅决定一个人追求知识的方向与成果,也决定一个人对知识是否真诚。这段文字中“有颜色的力量”指的是: A、 研究态度 B、 价值取向 C、 道德水准 D、 兴趣爱好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第一步:判断题型-本题为词句理解题第二步:分析题干“有颜色的力量”出现在文章倒数第二句,“对无颜色的知识的追求,必定潜伏着一种有颜色的力量,在后面或底层加以推动”。根据文段“凡是科学都是无颜色的,并且在追求知识时,应当
23、保持没有颜色的态度”我们可以推知这种“有颜色的力量”代表的是一个人的主观判断与选择。而一个人对事物的主观判断和选择即是一个人的价值取向。所以选B。第三步:分析选项A选项:根据“并且在追求知识时,应当保持没有颜色的态度”可知态度是不应该有颜色的,所以A错。C选项:根据常识可知道德水准与科学追求并没有直接联系,所以C错。D选项:“兴趣爱好”可以决定一个人追求知识的方向,但是无法决定对知识是否真诚,所以D错。故本题选B。19.当下,电视节目主打媒体融合和多终端传播的概念并不新鲜,只要在不同终端进行内容投放的节目都自称是媒体融合。技术拓展了媒体类型和渠道,真正的媒体融合要借鉴互联网的用户思维,要以不同
24、渠道用户的多层次的“真实需求”为导向定制内容,与用户之间形成相互分享信息关系,形成媒体融合关键点。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 在不同终端进行相同内容投放成为当下电视节目进行媒体融合的普遍做法 B、 媒体融合本身不能提升节目的内容品质,但能让节目得到更好的传播与吸收 C、 要做到媒体融合,就要把各种终端、渠道整合成一个有机体,形成信息传播的“生态圈” D、 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内容生产者与用户之间形成相互分享信息关系,是媒体融合的关键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第一步:判断题型-本题为态度观点题,方法为总结原文、选择最优第二步:分析题干文段首句引出话题“媒体融合”,后文解释什么是真正的媒体融合,即以用户
25、的真实需求为导向,与用户形成分享信息关系,对应D项。第三步:分析选项A选项:对应首句内容,非重点,所以A错。B选项:无中生有,所以B错。C选项:文段重在强调媒体融合要重视用户需求,该项没有提到“用户”,偏离文段重点,所以C错。故本题选D。20.由于冰河期消失、气候转暖,中石器时代的绘画由洞窟转移到露天岩壁。随着人们狩猎工具的进步,对大自然征服力的增强,动物形象在绘画中逐渐减少并失去原始的野性,而人类活动开始成为绘画描绘的主要对象。岩画主要分布在北欧和西班牙的拉文特地区。它们以人类狩猎为主要情节,以表现人物、动物的运动和速度为特点,把运动中的形象表现成剪影效果或带状样式,以拉长的四肢和夸张的动作
26、强调动势,表现狩猎场面中的紧张和活力。构图具有浓厚的情节性和生活气息,但忽略细节刻画,用色单纯。根据这段文字,关于中石器时代的岩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风格细腻而精致 B、 多表现动物野性 C、 再现了人类生活 D、 色彩鲜艳、丰富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第一步:判断题型-本题为细节判断题 第二步:分析题干 文段第二句中说到“人类活动开始成为绘画描绘的主要对象”,从这句话中可以知道,中石器时代的岩画再现了人类生活,因此选项C正确,所以选C。 第三步:分析选项 A选项:选项与文段的“忽略细节刻画”不符,所以A错。 B选项:文段第二句说“动物形象在绘画中逐渐减少并失去原始的野性”,所以B错。
27、D选项:选项与文段的“用色单纯”不符,所以D错。 故本题选C。 21.自由放纵 A、 纪律禁忌 B、 民主科学 C、 理智情感 D、 灵魂肉体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本题题干为语义关系。第一步:分析题干自由和放纵都有不加约束的意思,为近义关系,且后者比前者程度深。第二步:分析选项A选项:纪律和禁忌被禁止或忌讳的言行的意思,为近义关系,且后者比前者程度深,当选。B选项:民主是一种科学的权利,为对应关系,排除。C选项:理智的情感,为修饰关系,排除。D选项:灵魂是虚构而来的,肉体是真实存在的,二者为全异关系,排除。故本题选A。22.刃刀刃刅刄刅刀 A、 刅刃刅刀刃刀刄 B、 刀刃刀刄刅刄刃 C、 刄刃
28、刄刀刀刅刃 D、 刀刃刀刅刃刅刄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本题题干为江苏特有的对应关系题型。从相同汉字的位置入手:位置1和3是相同汉字,位置2和7是相同汉字,位置4和6是相同汉字,位置5的汉字只出现过一次,所以选B。A选项位置2和5是相同汉字;C选项位置4和5是相同汉字;D选项位置2和5是相同汉字,均与题干不同,排除。故本题选B。23.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2019河南司法所058】 A、 如图所示 B、 如图所示 C、 如图所示 D、 如图所示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第一步:判断题型-本题题干图形相异,优先考虑数数量、对称、一笔画、曲直、连接形式等
29、最后考虑找共性。第二步:题目详解突破口:题干图形封闭区间特征明显,优先考虑数面。本题规律:题干图形面的数量均为1,故?处图形的面数也应为1。选项图形中面的数量分别为0、0、2、1,只有D选项符合。故本题选D。24.关于化石燃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是古代生物遗体在特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可作燃料和化工原料的沉积矿产 B、 包括煤、石油和沼气 C、 大量使用该燃料,会引起全球气候变暖 D、 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本题为化学相关常识。第一步:分析考点化石燃料是由古代生物的遗骸经过一系列复杂变化而形成的,例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资源。沼气属于二次能源,并且是可再生能
30、源,所以沼气并不属于化石燃料。B选项说法错误,本题选非,当选。第二步:分析选项A选项:化石燃料是由古代生物的遗骸经过一系列复杂变化而形成的,现在广泛运用于工业生产。说法正确,本题选非,排除。C选项:在燃烧过程中,化石燃料中的碳转变为二氧化碳进入大气,加重了温室效应,引起全球变暖。说法正确,本题选非,排除。D选项: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资源。说法正确,本题选非,排除。故本题选B。25.下列物质与其用途搭配正确的是:臭氧用作氧化剂二氧化碳用作干燥剂氦气用作燃料液氮用作制冷剂 A、 B、 C、 D、 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第一步:应用定理-化学常识第二步:题干解答:臭氧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可以用作氧化剂;
31、二氧化碳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对水的吸收有限,不能做干燥剂;氦气不能燃烧,无法用作燃料;液氮蒸发吸收大量热量,因此可以作为制冷剂。故正确。故本题选A。26.随着市场经济潮流的冲击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有些人开始注重名和利,而学术则变成了谋取名利的工具。为了能够尽早地脱颖而出,有些学者甚至完全放弃学术之追求真理性认识的本然功能,将学术批判变成自我彰显的“噱头”,于是,专批名人、伟人,借助媒体虚造声势,以致钻进为批判而批判的死胡同。不难想象,当这种现象泛化为普遍之时,必将是学术死亡之日。这段文字意在表明: A、 当学术批判发展为普遍之时,将是学术死亡之日 B、 学术批判会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转而演
32、变成政治斗争的工具 C、 只有经过全面调查和研究,才能使批判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D、 唯有坚持真理取向的学术批判才能真正促进学术的繁荣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第一步:判断题型-本题为态度观点题,方法为总结原文、选择最优 第二步:寻找重点第一句介绍有些人把学术变成谋取名利的工具。第二句介绍有些人放弃学术之追求真理性认识的本然功能,将学术批判作为自我彰显的噱头哗众取宠,于是学术批判就出现一种为了批判而批判的问题。最后一句表明作者观点,这种现象普遍之时就是学术死亡之日。所以,作者认为学术批判不应放弃追求真理的本然功能,D项与此意契合。 第三步:分析选项A选项:偷换概念,学术批判不能等同于“专批名人、
33、伟人,借助媒体虚造声势,以致钻进为批判而批判的死胡同”,所以A错。B选项:文段没有提及“政治斗争”,所以B错。C选项:无中生有,所以C错。故本题选D。27.3D电视是一种能够_实际景物的真实空间关系的新型电视,对观众而言,延伸于屏幕的景物具有_的震撼效果。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模仿 近在咫尺 B、 展示 活灵活现 C、 展现 栩栩如生 D、 模拟 触手可及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第一空:本空为主谓宾关系。提取句子主干“3D电视能够_真实空间关系”,主语是3D电视,横线处与“真实空间关系”搭配。A选项“模仿”指照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做;与“真实空间关系”搭配不当,且3D电视并非“
34、模仿”实际景物,排除。第二空:本空为修饰关系。由“的”可知,本空为修饰关系。修饰对象是“震撼效果”,主语是“延伸于屏幕前的景物”,说明屏幕景物在观众眼前,与观众的距离很近。所以空处需要填一个表示“距离近”的词语。D选项“触手可及”指近在手边,一伸手就可以接触到;能体现“距离近”,保留。B选项“活灵活现”意为神情逼真,使人感到好像亲眼看到一般;C选项“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二者均不能体现“距离近”,排除。故本题选D。词义解释:近在咫尺:形容距离很近28.虚假相关指的是两个没有因果关系的事件之间,基于一些其他未见的因素(潜在变量)而推断出因果关系,引致两个事件是“有所联系”的
35、假象,但这种联系并不能通过客观的试验来证实。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不属于虚假相关的是: A、 童鞋的大小与孩子的语言能力 B、 冷饮的销量与泳池溺水的人数 C、 惯性的大小与汽车的核载重量 D、 网民的数量与房屋的折旧程度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本题题干为其他类定义判断。第一步:关键信息-两个没有因果关系的事件;基于潜在变量而推断出因果关系;不能通过客观的试验来证实。第二步:题目详解本题选非。C选项:质量越大惯性越大,那么汽车的核载重量越大,车的惯性就越大,两者之间的联系可以用客观试验来证实,不符合,当选。A选项:童鞋大小与孩子语言能力本身没有因果关系,符合;但是可能穿鞋大的孩子年龄大,语言能力
36、好,即基于潜在变量推断出因果关系,符合;但鞋大的孩子也不一定年龄大,年龄大的也不一定语言能力好,即无法用客观实验证实,符合。排除。B选项:冷饮销量和泳池溺水人数本身没有因果关系,符合;但是可能夏天热,吃冷饮的人多、游泳的人多,游泳的人多导致溺亡人数上涨,即基于潜在变量推断出因果关系,符合;但冷饮销量也与冷饮质量有关,泳池溺水可能是泳池保护措施不到位,即无法用客观实验证实,符合。排除。D选项:网民数量和房屋折旧程度本身没关系,符合;但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民人数会逐渐增多,房屋的折旧程度也会逐渐增高,即基于潜在变量推断出因果关系,符合;但随着时代发展,网民人数逐渐趋于稳定,房屋折旧程度也无法用
37、具体数据表示,即无法用客观实验证实,符合。排除。故本题选C。29.( )对于 销售 相当于 稻谷 对于( ) A、 采购 小麦 B、 生产 大米 C、 收益 粮食 D、 企业 稻田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本题为争议题华图选B;其他选A本题题干为逻辑关系。将选项逐一代入题干中。A选项:采购与销售都是经营活动,为并列关系;稻谷与小麦都是作物,前后关系一致,当选。B选项:生产与销售都是经营活动,为并列关系;稻谷经过加工变成大米,为对应关系,排除。C选项:销售的目的是获得收益,为对应关系;稻谷属于粮食的一种,为种属关系,排除。D选项:销售是企业的经营行为,为行为上的对应关系;稻谷在稻田中生长,为地点上的
38、对应关系,前后对应方式不同,排除。故本题选A。注:争议题是指各家答案不一样的题目。我们收录的各机构答案均来自于网络且有完整答案及解析截图,如果出现在我们公布完争议题答案后各机构更改答案,我们很开心。欢迎来电来函从知识层面探讨。30.听闻聆 A、 看瞥瞪 B、 咬嚼咽 C、 买购租 D、 打揍殴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本题题干为语义关系。第一步:分析题干听、闻、聆都有倾听、听到的意思,三者是近义关系。第二步:分析选项D选项:打、揍、殴都有击打的意思,三者是近义关系,当选。A选项:看指的是视线接触人或物;瞥指的是很快地看一下;瞪指的是用力睁大眼睛,瞥和瞪都属于看,为种属关系,排除。B选项:咬指的是上
39、下牙齿对着用力夹住或弄碎东西,嚼指的是用牙齿磨碎食物,咽指的是使嘴里的东西通过咽头到食管里去,咬和嚼为近义关系,与咽为顺承关系,排除。C选项:买和购指的都是购买,租指的是租借,三者不是近义关系,排除。故本题选D。31.关于经济学中的成本,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工资属于显性成本 B、 办公室租金属于固定成本 C、 企业管理费用属于可变成本 D、 固定设备折旧费属于隐性成本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本题为市场经济常识。第一步:分析考点可变成本指支付给各种变动生产要素的费用,如购买原材料及电力消耗费用和工人工资等。C选项:企业管理费用不是变动生产要素的费用,一般不会随着产量的变动而产生变化,是固定
40、成本,不属于可变成本。本题选非,当选。第二步:分析选项A选项:显性成本指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如支付的生产费用、工资费用、市场营销费用等。说法正确,本题选非,排除。B选项:固定成本是相对于可变成本,是指成本总额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增减变动影响而能保持不变的成本,如机器折旧、房屋租金等。说法正确,本题选非,排除。D选项:隐性成本是厂商本身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如机械设备的折旧费,在核算成本的时候,这笔费用没有被计算进去。说法正确,本题选非,排除。故本题选C。32.测谎的基本原理是:欺骗的人会紧张,以致呼吸、
41、脉搏加快和血压升高。测谎专家因而声称,只要操作、解析得当,测谎仪能够有效发现说谎者,结果是_的。反对者则认为,一个_且擅长控制情绪的人是可以对付测谎仪的。在这个过程中,不是人与机器,而是测谎者与被测者的_。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合理见多识广博弈 B、 科学不露声色抗衡 C、 可靠有备而来较量 D、 准确从容不迫对决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第一空:本空为语义关系。关键信息是“有效”,即结果是准确可信的,因此横线处应填入含有“准确可信”意思的词语。A选项“合理”指合乎道理或事理,没有“准确可信”的意思,排除A。B选项“科学”指合乎科学精神或方法,侧重强调方法、原理是否说得通,没有
42、准确可信”的意思,排除B。C选项“可靠”指可以信赖,含有“准确可信”的意思,保留。D选项“准确”含有“准确可信”的意思,保留。第二空:本空为并列关系。根据“且”可知,本空为并列关系,关键信息为“擅长控制情绪”,因此横线处应填入与“擅长控制情绪”构成并列关系的词语。C选项“有备而来”指事先有准备,可与“擅长控制情绪”构成并列关系,保留。D选项“从容不迫”指不慌不忙,沉着镇定,与“擅长控制情绪”意思重复,排除D。第三空带入验证。“较量”指事指双方比本领,比实力,“测谎过程是测谎者与被测者的较量”语义通顺。故本题选C。词义解释:见多识广:形容阅历深,经验多。不露声色:心里的打算不在说话和脸色上显露出来。博弈:比喻为谋取利益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