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学案岳麓版必修3201.doc

    • 资源ID:2944518       资源大小:284.50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4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学案岳麓版必修3201.doc

    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学习目标:1.了解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发展。2.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1.重点:儒家、法家、道家等诸子百家的主要观点。2.难点: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原因,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教材整理1孟子、荀子与儒家代表孟子荀子地位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思想主张(1)核心:“仁政”学说;继承要求统治者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以德服人,争取民心;发展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2)人性论:主张人性本善说(3)义利观:倡导“养浩然之气”,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1)天命观(哲学思想):提出“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2)人性论(道德思想):主张“性恶论”,但认为凭借后天教育可以使人由恶变善(3)政治主张: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影响(1)唐代以后,孟子被当做经典,列为“四书”之一(2)孟子被尊为“亚圣”,对传统文化产生很大影响作为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学说对中国哲学具有深远的影响误区警示孟子与荀子人性观比较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表面上看根本对立,实质上都是强调儒家学说的教化功能,或强调弘扬善意,或强调去恶扬善。教材整理2墨子与墨家1历史地位:墨家学派创始人。2思想主张(1)主张“兼爱”:也称为“仁”,是没有等级差别的爱,与孔子所说的“仁”有很大差异。(2)主张“非攻”:反对不义的兼并战争,主张各国和平相处。(3)提倡“尚力”:强调生产劳动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4)主张“节用”、“节葬”:反对统治者铺张浪费。3影响(1)墨子的思想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2)他的思想曾被其他学派广泛吸收。但到战国以后,不再受重视。教材整理3庄子与道家1主张(1)哲学观:“齐物”,认为事物无本质区别。(2)人生观:“逍遥”,对事物变化采取旁观、超然的态度。 (3)天命观:天与人“不相胜”,人必须顺应自然。2地位:继承和发展老子的思想体系,是战国时期道家思想的主要代表。教材整理4韩非与法家1历史地位:战国后期的思想家,是法家的集大成者。2思想主张(1)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2)认为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反对儒家“是古非今”的历史观。3影响(1)韩非的思想适应了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2)在西汉以后的1 000多年中,这种思想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误区警示韩非的“法治”思想不同于今天的“法治”思想现代“法治”的目的是要实现人民的意志,维护人民的利益,否定任何特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韩非的“法治”是为了让君主利用法律强化集权,是专制王权的统治手段,对专制统治者有利,法律是用来镇压人民的工具。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教材整理5孙膑与兵家1历史地位孙膑是战国时期兵家的代表人物。2军事思想:主要体现在孙膑兵法中,强调要懂得战争的规律,注意利用和创造有利于己的形势,重视人的作用。 教材整理6诸子百家思想的历史影响1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2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 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知识网络史论要旨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导致“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促进了我国思想文化的繁荣,奠定了我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2孟子提出“仁政”,荀子提出“君舟民水”,发展了儒家思想。3.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探究点诸子百家思想史 料解 读史料一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注意史料一中的关键词:“仁”“民为贵”“君为轻”。史料二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国家淫僻无礼,则语之尊天、事鬼;国家务夺侵凌,即语之兼爱、非攻。墨子注意史料二中的省略号,把史料二分为两层,分别论述了墨子的不同主张。史料三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韩非子史料三中的句号把史料三自然分为两层。注意句号之前的“中央”,句号之后的“严刑”“重罚”等关键词语。【史料应用】1史料一中,孟子在治国方面提出了怎样的主张?【提示】孟子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学说。2史料二中,墨子提出了什么主张?由此可知墨子代表了哪些社会阶层利益?【提示】主张:尚力、节用、节葬;兼爱、非攻。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3结合史料三分析,针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韩非提出了哪些主张?【提示】以法治国,加强君主权力,实行严刑酷法。【史论拓展】“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治国理念(1)儒家推崇“人治”,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强调道德感化,实行仁政,带有民本思想。即所谓的“王道”。(2)法家提倡“法治”,强调法的作用,主张用严刑峻法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即所谓的“霸道”。(3)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强调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要顺应时势和民心,休养生息,以恢复和发展生产。即所谓的“帝道”。古代某思想家认为:“释法术而任心治,尧不能正一国。去规矩而妄意度,奚仲不能成一轮。”该思想家的流派是()A儒家B法家C墨家D道家【解题模板】抓关键理解材料治理国家不能只靠“心治”“意度”而必须要依赖“法术”和“规矩”排易误儒家主张以德治国,与材料中的“法术”不符,故A项错误;墨家主张“兼爱”“尚贤”“非攻”,与材料意思不符,故C项错误;道家主张统治者无为而治,与材料主张相去甚远,故D项错误验结论法家主张依法治国,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答案】B1很多成语典故源自春秋战国时期,如卧薪尝胆、围魏救赵、奇货可居、唇亡齿寒、毛遂自荐、朝秦暮楚等。这些成语典故反映出当时()A经济大发展B政治大动荡C文化大繁荣D社会大变革【解析】这些成语典故中虽然很多反映了诸侯纷争的事实,但是“毛遂自荐”“朝秦暮楚”说明当时用人体制发生了变化,而“奇货可居”反映了商业发展情况,故只有D项能够完整概括各方面的因素。【答案】D2春秋战国时期,认为“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的思想家属于() 【导学号:11140007】A道家B儒家C法家D墨家【解析】解题时注意题干材料中“仁政”这一关键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提出“仁政”这一思想主张的是儒家代表人物孟子。【答案】B3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予乱。”他批评的是()A法家学说B道家学说C儒家学说D墨家学说【解析】根据材料“言仁义”可知,韩非是在批评儒家的“仁义”思想,故选C项。【答案】C4“不知壹天下建国家之权称(礼法),上(尚)功用,大(重视)俭约,而僈差等(忽视等级差别)。”这句话应是战国时期哪两个学派之间的争鸣() 【导学号:11140008】A儒家、道家B儒家、墨家C法家、墨家D墨家、道家【解析】材料反对一味重视节俭而轻僈等级差别,甚至不允许个体差异和君臣上下差别的存在,不能正确理解礼对于建国家、壹天下的价值所在。材料出现两种观点,重礼、等级差别和兼爱、节俭,应该分别是儒家与墨家的主张,故B项正确;道家强调无为而治,与材料信息不符,故A、D两项错误;法家强调法治,与材料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答案】B5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墨者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法家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史记·太史公自序(1)结合材料,指出作者对儒学的社会价值有着怎样的认识。作者推崇墨家的哪一主张,又认为法家的主张中存在着怎样的不足?(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探究“百家争鸣”在历史上产生的影响。【答案】(1)儒学有利于维护统治秩序。墨家“强本节用”。法家“严而少恩”。(2)这一时期是中华民族的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6

    注意事项

    本文(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学案岳麓版必修3201.doc)为本站会员(无敌斩)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