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计算机控制技术与系统.ppt

    • 资源ID:2991686       资源大小:6.72MB        全文页数:220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20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计算机控制技术与系统.ppt

    计算机控制技术与系统,河北理工大学计算机与自动控制学院 张湧涛,计算机控制技术与系统,第一章 过程控制系统的基础知识 第二章 过程控制对象的特性 第三章 常规过程控制系统的基本类型 第三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第四章 过程计算机输入输出技术 第五章 过程计算机常规控制技术 第六章 过程计算机抗干扰技术,过程控制系统:针对工业生产过程的控制系统,自动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系统(拖动系统):电机传动控制,工业生产过程:连续的或者按照一定周期运行的工业生产对象。 如石油、化工、电力、冶金、轻工、建材、制药等。,特征,生产的连续性:时间上:连续运行 工艺上:一道工序接着另一道工序,主要参数:温度、流量、压力、物位、成分等热工参数,常规过程控制系统:采用常规仪表的控制系统,过程控制系统,计算机过程控制系统:采用计算机的控制系统,过程控制系统,教学用书及参考书,过程控制系统 1 朱麟章 主编 过程控制系统及设计 机械工业出版社 2 邵裕森 主编 过程控制工程 第二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3 金以惠 主编 过程控制 清华大学出版社 4 蒋慰孙、俞金寿 编著 过程控制工程 中国石化出版社 计算机控制技术与系统 1 王锦标 编著 过程计算机控制 清华大学出版社 2 王慧 主编 计算机控制系统 化学工业出版社 3 王锦标 编著 计算机控制系统 清华大学出版社 4 李华、范多旺 等编 计算机控制系统 机械工业出版社 5 杨天怡、黄勤 等编 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 重庆大学出版社,第一章 过程控制系统的基础知识,本章主要内容 §1-1 过程控制系统的特点 §1-2 过程控制系统的发展概况 §1-3过程控制系统的组成与类别 §1-3过程控制系统的品质指标,§1-1 过程控制系统的特点,过程控制系统的特点取决于被控对象的特点 被控对象复杂多样; 生产过程大多比较复杂、规模差异大、机理不同 对被控对象的辨识比较困难。 多数对象存在纯滞后; 设备庞大,存在容量、惯性和阻力,难以控制。 对象特性的非线性; 对象的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关系通常是非线性的,实际控制系统只能在一定范围内做线性处理,控制质量受到影响。 控制系统比较复杂; 控制系统考虑的因素很多,系统变得庞大。,§1-2 过程控制系统的发展概况,过程控制的目的: 保证生产安全、稳定、可靠、改善劳动条件。 提高产品产量、质量。 节能、降耗、高效。 随着控制理论、检测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 展,过程控制系统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初级阶段(40年代前后):手工控制、基地仪表 仪表化阶段(50-60年代):单元组合仪表 综合自动化阶段(70年代后):计算机控制技术,§1-3 过程控制系统的组成与类别,一 过程控制系统的组成,§1-3 过程控制系统的组成与类别,§1-3 过程控制系统的组成与类别,被控对象:控制系统所控制的生产设备或装置。,被控参数(被控量):控制系统中需要控制的参数,控制参数(操纵量):控制系统中起调节作用的参数,检测、变送器:控制系统中的反馈装置。,执行器:(执行机构+调节机构):控制动作的执行者。,§1-3 过程控制系统的组成与类别,控制器(调节器):控制系统中的分析、决策装置。,控制器输入(e):偏差=设定值r - 测量值ym 控制器输出(u):控制作用,是控制器的决策结果。,扰动(干扰 d):引起被控参数变化的所有因素。 内扰:经过控制通道的扰动。外扰:系统外部干扰因素,设定值(给定值):希望被控参数保持的值,§1-3 过程控制系统的组成与类别,课堂问题 画出控制系统的方框图 指出:被控对象、被控参数、控制参数、主要扰动,§1-3 过程控制系统的组成与类别,根据控制设备的不同分类: 常规仪表控制系统:控制器(调节器)采用常规仪表 计算机控制系统:控制器采用计算机,常规仪表控制系统 按照给定值形式分类: 定值控制系统:控制过程中给定值保持不变的系统。 随动控制系统:控制过程中给定值是变化的但变化 的规律是未知的。 程序控制系统:控制过程中给定值是变化的但变化 的规律是已知的。,二 过程控制系统的类型,§1-4 过程控制系统品质指标,一 控制系统的静态、动态与过渡过程,二 典型输入与过渡过程形式,静态:被控量保持不变的状态称为系统的静态。 静态是系统的相对稳定状态,也称稳态。,动态:被控量处于变化的状态称为系统的动态。 动态是控制系统的调节状态。,过渡过程:控制系统克服干扰的调节过程。,单调衰减:无超调、调节过程缓慢,衰减振荡:具有一定的快速性和稳定性,等幅震荡:临界稳定状态,发散震荡:振幅发散,直至系统破坏,§1-4 过程控制系统品质指标,三 品质指标,1 衰减比:nB1/B2,衰减比衡量过渡过程的快慢程度和,稳定裕量。 一般取n4:1-10:1,2 最大动态偏差:B1 或 A,过渡过程开始后,被控量的最大值,与新稳态值或设定值之差。,超调量:最大动态偏差与稳态值之比。,3 调整时间(过渡过程时间ts):,从过渡过程开始直到被控量达到新,稳态值的5(2)所经历的时间。,4 静态偏差(余差):C,过渡过程结束时被控量与设定值之差。,第二章 过程控制对象的特性,本章主要内容 §2-1 概述 §2-2 有自平衡能力对象的动态特性 §2-3 无自平衡能力对象的动态特性 §2-4 时域法辨识对象的动态特性 §2-5 频域法辨识对象的动态特性,§2-1 概述,其意义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制定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进行控制系统调试和参数整定 设计工业过程的故障检测与诊断系统 设计工业过程运行人员培训系统 指导设计生产工艺设备从生产工艺角度考虑设备的结构,一 对象特性,对象特性:被控对象在输入的作用下,输出变化的状态和特征。,描述对象输入与输出关系的数学模型。,二 研究对象特性的意义,§2-1 概述,两种方法相结合:通过机理分析获得模型的结构 利用试验数据确定参数大小。,三 建立对象数学模型的基本方法 :,机理分析法:,根据生产过程实际发生的变化机理,写出有 关的平衡方程,从而获得所需的数学模型。,特点:简单对象比较准确,复杂对象很难精确表达, 往往需要近似处理。,实验辨识法:,用实验的方法测试出对象在输入作用下输出 变化的全过程,根据过程的特性估计参数。,特点:不需要深入了解过程的机理。但必须设计合 理的试验,以获得对象所含的最大信息量。,§2-1 概述,四 对象数学模型的分类: 按照是否线性划分:线性系统模型和非线性系统模型。 按照对象的连续性划分:连续系统模型和离散系统模型。 按照模型的结构划分:输入输出模型 和状态空间模型。 输入输出模型: 多输入单输出: 多输入多输出,为控制通道传递矩阵 为干扰通道传递矩阵,§2-1 概述,五 对象的自平衡能力 对象受到扰动后平衡状态被破坏,无需外加任何控制作用, 依靠对象本身自动趋向平衡的特性,能自动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的性质,称为对象的自平衡能力。,h在很小范围变化时可认为 h与Q2 成近似线性关系。令,§2-2 有自平衡能力对象的动态特性,一 无纯滞后单容对象的动态特性 采用物料平衡方程建立对象的数学模型: 稳态下:Q10Q20 hh0 进出物料平衡,液位保持不变。 阀门R1开度突然增大X, 则 Q1Q10Q1 同时流出量Q2随着液位的升高逐渐增大 Q2Q20Q2 根据物料平衡关系可得: 流入量 流出量 稳态点处微分 联立几式并整理可得:,§2-2 有自平衡能力对象的动态特性,写成通用表达式为: 式中 T 对象的时间常数 TRC R 对象的液阻,在此与阀门R2的开度相对应,与稳态点有关。 C 对象的液容,CA 对应水箱的截面积 K 对象的放大系数 对微分方程求拉式变换可得传递函数: 当输入为阶跃时解微分方程可得 : 放大系数K: 当 t 时 可得出 : K 与变化过程无关,只与稳态值有关,是描述对象静态特性的参数。 K 表征了对象输出在输入作用下的灵敏程度。 K 与负荷(稳态工作点)有关,在稳态工作点附近可认为是常数。,时间响应,§2-2 有自平衡能力对象的动态特性,被控量保持起始变化速度不变达到新稳态值所需要的时间。 时间常数反应的是对象受到扰动后,被控量变化的速度。 时间常数是描述对象惯性大小的参数。它由容量和阻力决定。 可用4T作为响应时间标准。 阻力R: 物料和能量的传递过程中都有阻力。 流体传送过程中的阻力 阻力大变化过程慢,阻力小变化过程快。 容量C :表征对象储存能力的大小,也叫容量系数。 容量C的物理意义:引起被控量单位变化时,对象储存量变化的大小。 容量只反应动态过程,因此C只影响时间常数T。,时间常数T:,§2-2 有自平衡能力对象的动态特性,二 有纯滞后单容对象的动态特性 对象输入发生变化后,输出并不立即跟随变化,经过一段时间 后输出才开始变化。这种现象叫纯滞后,相应的时间叫纯滞后 时间。一般用表示纯滞后时间。 物料或能量的传递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传输距离; 检测点与输入作用点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 具有纯滞后单容对象的微分方程可表示为: 相应的传递函数为: 控制通道中存在纯滞后,意味着控制作用不及时。,纯滞后:,产生纯滞后的原因:,§2-2 有自平衡能力对象的动态特性,三 多容对象的动态特性 两个串连单容对象的动态特性 T1:第一容积的时间常数 T2:第二容积的时间常数 K:放大系数,§2-2 有自平衡能力对象的动态特性,工业对象的一般表达形式为 : 用等容环节近似有: 高阶对象的一阶近似处理: 小结: 有自平衡能力对象的特性有单容和多容的情况,容量的不同描述对象 特性的微分方程的阶次不同。多容可以认为是单容串连形成的。 描述有自平衡能力对象的特性,通常用K T 三个参数。三个参数 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对象的特征。 高阶对象可以用一阶对象近似表示。,§2-3 无自平衡能力对象的动态特性,一 单容对象的动态特性 时间解为: 令 响应速度 响应时间 则 传递函数为:,§2-3 无自平衡能力对象的动态特性,二 双容对象的动态特性 微分方程为: 传递函数为: 若含滞后传递函数为: 多容对象的传递函数:,§2-4 时域法辨识对象的动态特性,一 阶跃扰动法 测试方法: 注意事项 输出应处于稳定状态,且应为正常工作点 阶跃幅值要适当,一般为流过阀门最大流量的10(520%) 允许的情况下大一些好。 实验要进行到被控量接近新的稳态值。 在额定负荷或平均负荷下重复进行几次,至少得到两次基本 相同的曲线。 扰动要正反方向变化,分别测出正反方向的响应曲线。 要特别注意记录下响应曲线的起始部分。,辨识法包括,经典辨识法:,经典辨识法又分为时域法和频域法,现代辨识法:,特征是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2-4 时域法辨识对象的动态特性,二 矩形脉冲法 测试方法:与阶跃响应法相同,激励信号不同。 矩形脉冲响应转换为阶跃响应: 设 x(t) 为矩形脉冲信号 则 x(t)x1(t)x2(t) 而 x2(t)x1(tt0) 即 x(t)x1(t) -x1(tt0) 矩形脉冲响应可认为是两个阶跃响应的叠加。 设ys(t)为对应x1(t)的阶跃响应 ys(t-t0)为对应x1(t-t0)的阶跃响应 yp(t)为脉冲响应 于是有: yp(t)= ys(t)- ys(t-t0) 即: ys(t)= yp(t)+ ys(t-t0),yp(t),ys(t),§2-4 时域法辨识对象的动态特性,三 根据阶跃响应确定对象的传递函数 切线法 计算法 图解法 切线法: 通过响应曲线的拐点A作一切线。 在时间轴上的交点为滞后时间, 与 y() 的交点对应的时间为 T , 传递函数为:,§2-5 频域法辨识对象的动态特性,一 测试方法 针对每个每一频率正弦信号,记录下输入和输出的幅值与相位差, 得到对象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二 测试注意事项 1 选择合适的频率范围,频率不能过高。 2 合理确定幅值,过大易产生饱和,过小易进入死区。,第三章 过程控制系统的基本类型,本章内容 §3-1 单回路控制系统 §3-2 串级控制系统 §3-3 比值控制系统 §3-4 前馈控制系统 §3-5 均匀控制系统 §3-6 选择性与分程控制系统,§3-1 单回路控制系统,一 单回路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应用范围 二 控制系统的工程考虑 三 被控量的选择 四 操纵量的选择 五 检测变送装置的选择 六 终端器件(执行器) 七 控制器的选型 八 控制系统投运和参数整定,一 单回路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应用范围,单回路控制系统又称简单控制系统。其组成如图所示: 组成 特点:结构最简单、应用广泛、技术成熟; 是各类控制系统的基础; 应用范围:适用于对象滞后比较小,负荷变化不大, 控制品质要求不太高的场合。,二 控制系统的工程考虑,控制工程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 控制系统的方案设计(理论设计阶段) 工程设计(仪表选型、施工图纸设计) 仪表选型 控制室和仪表盘设计 供水、供电、供气系统设计 信号系统设计 安全防爆设计 仪表安装与调校(现场安装) 控制系统投运与参数整定(系统运行),确定控制系统类型,选择被控量和操纵量,对象信息的获取与变送,执行器的选择,控制器的选择,三 被控量的选择,1 选择被控参数的方法 直接参数:直接反应生产过程的产品产量、质量及安全性能的参数。 间接参数:间接反映生产过程的产品产量、质量及安全性能的参数。 2 选择被控量应遵循的原则: 被控量必须是工艺过程中比较重要的变量; 被控量在操作过程中经常受到干扰的影响,需要调节的变量 ; 被控量应能测量出来,而且要有一定的灵敏度。 尽量选用直接参数,选择间接参数时,最好选择与直接参数 有单值 对应关系的参数; 被控量应是独立、可调的; 选择被控量要考虑工艺的合理性和仪表产品的现状;,四 操纵量(控制量)的选择,选择控制量就是从众多影响被控量的因素中选择一个作为操纵量,保证 系统是一个可控性良好的控制系统。 (一)放大系数对控制品质的影响 设 干扰作用下的传递函数为:,控制通道,干扰通道,四 操纵量(控制量)的选择,系统的偏差为: 对于定值系统: 设干扰为单位阶跃:D(s)=1/S 系统的余差为 : 讨论:从余差角度看:干扰通道放大系数Kd越小越好; 控制通道放大系数Ko越大越好; 从调节作用看: Ko过小,调节作用太弱,Ko过大,调节作用太强。 Kc Ko 的为一常数, Ko可适当用Kc补偿 结论:干扰通道放大系数Kd越小越好,控制通道放大系数Ko应适当大。,四 操纵量(控制量)的选择,(二)干扰通道动态特性对控制品质的影响 1 时间常数对控制品质的影响 设各环节的放大系数均为1, 干扰通道的对象特性为: 干扰作用下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讨论:特征方程增加一个负极点使过渡过程变慢,但动态分量的幅 值减 小Td倍,即干扰对被控量的影响大大减小。 结论:干扰通道增加惯性环节相当于一个滤波器,使干扰对系统的影响减 小,且Td越大、环节越多控制质量越好。,四 操纵量(控制量)的选择,2 滞后时间对控制品质的影响 干扰通道存在滞后时,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输入为单位阶跃时,被控量的时间响应为: 结论:干扰通道存在纯滞后对控制质量没有影响,相当于干扰发生的时刻 推移了一段时间。干扰通道存在容量滞后时,使干扰变得缓和。 3 干扰作用位置对控制品质的影响,四 操纵量(控制量)的选择,(三)控制通道特性对控制品质的影响 1时间常数对控制品质的影响 时间常数T太大,控制作用缓慢,过渡过程时间加长,质量下降。 时间常数T太小,控制作用过于灵敏,易产生振荡。 结论:控制通道的时间常数T应适当小。 2. 滞后时间对控制质量的影响 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对象不存在纯滞后时: 对象存在纯滞后时: 结论:对象控制通道存在滞后,系统的稳定性 下降,随KcKo或0的增大,有可能变成不稳定系统。,四 操纵量(控制量)的选择,纯滞后对动态质量的影响 定性分析有无滞后时的调节过程: 结论:对象控制通道存在纯滞后,使系统 超调量增大,过渡过程时间加长, 控制系统的控制质量全面下降。 容量滞后也会降低控制系统的品质。 3 时间常数匹配对控制质量的影响 设有如下系统:,四 操纵量(控制量)的选择,衡量控制系统性能的准品质指标:Kmk(反应系统的综合性能) Km:控制系统的临界放大系数,k:控制系统的临界振荡频率。 根据稳定性判据可得:,结论:时间常数恰当的错开,可使控制系统的控制质量得到提高。,四 操纵量(控制量)的选择,操纵量(控制量)的选择原则: 从对象特性入手,合理选择操纵量使: 控制通道: 放大系数 Ko 应适当大; 时间常数 To 适当小; 滞后时间o c 越小越好; 干扰通道:放大系数 Kd 越小越好; 时间常数Td 越大越好; 纯滞后时间d 没有关系; 应力求使干扰远离被控参数检测点,靠近执行器; 广义对象的时间常数要错开; 操纵量应具有可控性、工艺操作的合理性与经济性;,五 检测变送装置的选择,1 检测变送装置对控制质量的影响 作用:快速准确的获取被控参数的信息。 近似数学模型: 目标:希望 Tm m越小越好。 2 注意问题及处理方法: 选择快速检测元件; 合理选择测量点位置,减小测量滞后和纯滞后; 对测量信号要进行处理:抑制噪声、线性化等; 正确采用微分补偿 补偿后的传递函数:,六 终端器件(执行器),执行器的作用:是控制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控制作用的 执行者,执行器的性能直接影响控制系统的品质。 执行器的组成与分类: 组成:执行机构:执行机构是执行器的驱动部分。 调节机构:调节机构为各种阀体(改变调节参数大小)。 类型 :电动执行器;气动执行器;液压执行器; (一) 气动薄膜调节阀 1 气动薄膜执行机构 工作原理: 设气压信号为P,膜片有效面积为A0, 推杆位移为L,弹簧刚度为k 有:PA0kL (压力与位移一一对应) 正反作用:正作用:压力增加,阀杆位移向下。 反作用:压力增加,阀杆位移向上。,六 终端器件(执行器),2 调节机构(阀体) 原理:阀体可认为是局部阻力可变的节流元件,对于不可压缩流体,根 据能量守恒原理可知,阀的压力损失为:,P:阀前后的压差; :流体密度; :阻尼系数,随阀开度变化; V:流体的平均流速;,当P恒定时,A、为常数,Q随而变,即:随开度的变化而变化。,Q:流体的体积流量; A:阀的接管截面积;,六 终端器件(执行器),阀的结构形式:直通单座,直通双座,角型阀,蝶阀,隔膜阀等。 阀的正反作用(正装、反装): 正作用(正装):阀芯下移流通面积减小。 反作用(反装):阀芯下移流通面积增大。 阀的流开与流关:在流体作用下使阀门打开或关闭。 执行器的气开与气关: 气开:信号压力增加,阀门开度增大。 正作用的执行机构 + 反作用的阀; 反作用的执行机构 + 正作用的阀; 气关:信号压力增加,阀门开度减小。 正作用的执行机构 + 正作用的阀 反作用的执行机构 + 反作用的阀,六 终端器件(执行器),(二) 控制阀的流量特性 阀的流量特性:流过阀门的相对流量与相对开度的关系。 Q , Qmax :分别为阀某一开度和最大开度时对应的流量。 l , L :分别为阀某一开度和最大开度时阀杆的位移量。 理想流量特性:阀两端压力不变时的流量特性。 工作流量特性:考虑阀两端压力变化时的流量特性。,六 终端器件(执行器),1 理想流量特性(阀门两端的压力不变时的流量特性) 理想流量特性取决于阀的结构特性,主要取决于阀芯的曲面形状。 (1) 直线流量特性:控制阀的相对流量与相对开度成直线关系。 数学表达式为: 积分可得: 根据边界条件:l0 时,QQmin lL时,QQmax Qmin:控制阀所能控制的流量下限,注意泄漏量。 Qmax :控制阀所能控制的流量上限。,六 终端器件(执行器),直线阀的流量特性方程为: 直线阀的特点:小开度下调节作用太强,大开度下调节作用太弱。 (2) 对数流量特性:单位行程变化引起的相对流量变化与该点的相对流 量成正比。即: 流量特性方程为: 对数阀的特点:小开度时流量变化量小,调节作用平稳,大开度时流量 变化量大,控制作用灵敏,也就是说在不同开度下具有 同样动作灵敏度。有利于控制系统的工作。,六 终端器件(执行器),(3) 快开特性:单位行程变化引起的相对流量变化与该点相对流量的倒数 成正比。即: 特性方程为: 特点:小开度时流量就比较大,随开度的增加流量很快达到最 大。 快开特性的阀门适用于快速开闭的位式控制系统。 (4 )抛物线特性:单位行程变化引起的相对流量变化与该点相对流量的平 方根成正比。即: 特点:介于直线与对数流量特性之间。 可弥补直线特性小开度时控制性能差的缺点。,六 终端器件(执行器),2 工作流量特性 串连管道中的工作流量特性 定义:阀阻比 S值越小,分配到阀上的压降越小, 流量特性畸变越大。S值不应小于0.3。 并联管道的工作流量特性 阀的流量比: 值越小,可控比也越小, 即阀的控制能力降低。通常希望0.8。,六 终端器件(执行器),3 流量特性的选择 从控制系统特性、负荷变化情况和S值三个方面综合考虑。 控制系统特性:开环放大倍数为常数 负荷变化情况:变化小直线、对数均可,变化大采用对数阀。 S值:S0.3-0.6时考虑流量特性的变化。 (三) 控制阀的口径计算(参考教材相应内容) (四) 阀门的结构形式选择 选择原则:了解各种阀门的特点,考虑控制介质工艺条件、物理性质。 (五) 执行器气开气关形式的选择 选择原则:1 安全原则:控制系统故障状态下,保证生产安全。 2 质量原则:控制系统故障状态下,保证产品质量不受影响。 3 节能降耗:控制系统故障状态下,有利于节能降耗。,七 控制器的选型,(一) 控制作用对控制质量的影响 1 比例控制作用: 比例是基本控制作用,控制作用的大小与偏差成正比; 比例控制是有差控制,只能起到“粗调”的作用; 放大系数不同,调节作用强弱、系统的稳定性、余差不同; 2 积分控制作用: 积分是一个滞后环节,加入积分系统的稳定性下降; 积分时间Ti越小,积分作用越强,稳定性越差; 积分作用可以消除余差; 3 微分作用: 微分属于超前环节,可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微分时间Td越大,微分作用越强;,七 控制器的选型,(二) 控制规律选择: P:适用于通道滞后小,负荷变化小,控制质量要求不高的场合。 PI:适用于通道滞后小,负荷变化小,控制质量要求高的场合。 PID:适用于对象容量滞后大,控制品质要求高的情况。 (三) 正反作用方式选择(原则:自动控制系统必须是负反馈系统 ) 定义:控制器偏差增大,输出增大为正作用,反之为反作用。 控制器的偏差定义为:ezr (测量给定) 方法:(控制器“±”)×(执行器“±”)×(对象“±”)“” 符号确定方法:正作用为“” 反作用为“” 阀门:气开为正作用,气关为反作用 对象:操纵量增加时,被控参数也增加的为正作用,反之为反作用。,控制器正反作用方式确定,首先确定阀门的气开气关形式 判断对象的正反作用 确定控制器正反作用,八 控制系统投运和参数整定,(一) 系统投运: 准备工作: 熟悉工艺,了解对象; 掌握系统的设计原理、方法和方案; 弄清楚各种设备的性能、规格、安装地点; 线路与管路检查:检查各种线路连接、管路连接是否正确、合格; 仪表的调整与校验:对系统中的各种仪表进行调整和校验校验。 传感器与变送器:安装位置是否正确,零点与量程是否准确。 控制器:手动/自动、正/反作用 选择是否正确 执行器:行程范围、运行是否平稳、动作方向是否正确。 系统投运:手动遥控使系统达到平衡后,在控制器偏差为零的情况 下,由手动切换到自动。,八 控制系统投运和参数整定,(二) 控制器参数整定 参数整定:确定使控制系统的过渡过程达到最佳所需的控制器参数。 整定方法:理论计算法:根据系统特性,用理论分析法确定控制器参数。 工程整定法:通过现场实验确定控制器参数。 1 经验凑试法:经验参数闭环运行加干扰观察曲线调整参数,八 控制系统投运和参数整定,经验凑试法的两种顺序 第一种顺序:(以比例控制作用为基础) 首先整定比例度,然后再加积分,最后加微分。 对于P控制器:首先将比例度放在较大数值,逐步减小比例度,观察过渡 过程曲线形状,直到满意为止。 对于PI控制器:先将Ti,整定比例度,使之达到4:1衰减曲线。 加入积分,同时将比例度放大1020, 积分时间由大到小,直到获得满意曲线。 对于PID控制器:先按PI整定方法整定和Ti。 然后加入微分,同时减小(1020),Ti也适当减小。 Td由小到大逐步加入,观察曲线形状,直到满意为止。,八 控制系统投运和参数整定,第二种顺序:(出发点:比例度与积分时间在一定范围内匹配) 先预置一积分时间, 然后由大到小调整比例度,得到满意的过渡过程为止。 若加入微分,可使Td(1/3-1/4)Ti,然后再整定比例度。 2 临界比例度法: 整定步骤: 将Ti= Td0,根据对象特性选择一个较大的比例度,系统稳定的情况 下由手动打到自动。 加扰动(给定值阶跃或外扰),观察过渡过程曲线形状,一般为衰减振 荡过程,然后减小比例度,重做扰动实验,直到出现等幅振荡为止,记 下此时的比例度k(临界比例度)和振荡周期Tk(临界震荡周期) 。 根据控制器类型和k ,Tk 根据经验公式确定控制器所需的参数。,八 控制系统投运和参数整定,临界比例度法参数计算表 将计算的参数置于控制器,投入自动,不满意再作适当调整。 注意事项: 不允许被控量做等幅振荡的工艺过程不能用该方法。 控制通道时间常数很大时也不适合用临界比例度法。 控制系统临界比例度很小,控制器的比例度放到最小仍不能产生等幅振荡时,可把最小刻度的比例度作为临界比例度。,八 控制系统投运和参数整定,3 衰减曲线法 整定步骤:纯比例作用下得到4:1 或10:1衰减振荡过程曲线,记下此时的 比例度s和衰减振荡周期Tk ,再按经验公式计算相关参数。 4 响应曲线法: 测出广义对象的响应曲线,并作一阶近似处理,得到Ko、To、o。 根据广义对象特性按照经验公式确定相应的控制器参数。,§3-2 串级控制系统,一 串级控制系统的组成 二 串级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 三 串级控制系统的特点 四 串级控制系统的应用范围 五 串级控制系统的设计 六 串级控制系统的运行,§3-2 串级控制系统,简单控制系统(单回路控制系统) 结构简单、设备投资少; 应用广泛:占过程控制系统总数的80%左右; 是过程控制系统的基础; 难以解决复杂问题; 复杂控制系统 凡在控制系统中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检测元件和变送器,或控制器,或执行器,完成一些复杂的或特殊的控制任务,这样的系统被称为复杂控制系统。 常见的复杂控制系统: 串级控制系统、比值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系统、 均匀控制系统、选择性与分程控制系统等。,一 串级控制系统的组成,炼油厂管式加热炉原料油出口温度控制,一 串级控制系统的组成,直接控制方案:以原料油出口温度为被控量,以燃料油流量为操纵量构成 单回路控制系统。,设定值,测量值,TT,TC,T1 原料油出口温度,特点:回路包括了所有干扰; 控制通道控制作用不及时;,一 串级控制系统的组成,间接控制方案:,FT,FC,控制燃油流量:以燃油管道出口流量为被控量,入口流量 为操纵量,构成流量控制系统。,特点:快速克服燃油压力波动,但不能消除其它干扰对原油出口温度的影响。 燃油流量只是手段,燃油出口温度才是最终目的。,测量值,设定值,一 串级控制系统的组成,串级控制方案:将温度控制系统与流量控制系统合二为一。,FT,FC,流量测量值,流量设定值,TT,TC,温度测量值,温度设定值,一 串级控制系统的组成,串级控制系统方框图,一 串级控制系统的组成,名词术语 串级控制系统:两台控制器串联在一起控制一个执行器的系统。 主变量:串级控制系统中起主导作用的那个被控量,也称主参数。 副变量:为稳定主变量或因某种需要引入的辅助变量,也称副参数。 主控制器:按主变量的测量值与偏差进行工作的控制器 副控制器:按副变量的测量值与偏差进行工作的控制器 主对象:主变量所处的那部分工艺设备,其输入为副变量,输出为主变量 副对象:副变量所处的那部分工艺设备,其输入为操纵量,输出为副变量 主回路:串级控制系统中处于外环的回路 副回路:串级控制系统中处于内环的回路 一次干扰:作用于主对象上的干扰 二次干扰:作用于副对象上的干扰,二 串级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1 干扰作用于副回路(二次干扰):假设干扰来自燃料油压力,结论:副回路能迅速克服二次干扰,减小对主变量的影响。,二 串级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2 干扰作用于主回路(一次干扰):假设原料油流量变化,由于控制通道环节多,控制作用不及时, 串级控制系统克服一次干扰的过程慢于克服二次干扰的过程。,二 串级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3 干扰同时作用于主、副回路(一、二次干扰同时出现) 干扰使主副变量同向变化:,流量控制器偏差,干扰使主副变量通向变化时,串级控制系统的调节作用更强烈!,二 串级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3 干扰同时作用于主、副回路(一、二次干扰同时出现) 干扰使主副变量反向变化:,流量控制器偏差变化小,阀门开度变化小,两种干扰有相互抵消的作用(“以毒攻毒”),三 串级控制系统的特点,1 时间常数(等效副对象的时间常数),将副回路看成一个等效副对象,方框图简化为:,三 串级控制系统的特点,假设:,等效副对象的传递函数为:,将各环节传递函数代入Wo2(S)有:,一般情况下:Km2 1 所以有:Ko2 Ko2 To2 To2 结论:控制通道总的时间常数变小,因此控制作用更及时。 Ko2 有所减小,但可通过整定Kc1弥补,有利于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三 串级控制系统的特点,2 工作频率 串级控制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副回路各环节仍采用上面的假定,主回路各环节假定如下: 将各环节的传函代入特征方程,并整理成标准形式: 即: 串级系统的工作频率为:,三 串级控制系统的特点,为便于比较,求出对应的单回路系统的工作频率: 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令 Wc1(S)=Kc (仍采用纯比例控制) 其他环节不变。 用同样的方法可求得单回路系统的工作频率: 为比较两系统的工作频率,将两系统整定成相同的衰减比,即串= 单 显然,串级系统的工作频率高于单回路系统的工作频率。,三 串级控制系统的特点,3 抗干扰能力 在一个控制系统中,我们经常关注两个传递函数: 干扰作用下的传递函数: 给定值作用下的传递函数: 控制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可用二者的比值来评价:,0,1,三 串级控制系统的特点,方框图进行等效变换: 虚线框内用等效环节代替:Wo2(S) 给定值作用下的传递函数为: 二次干扰作用下的传函为: 两传递函数之比为:,Wo2(S),三 串级控制系统的特点,同等情况下的单回路控制系统: 同理可求得两传递函数之比为:(控制器仍采用纯比例) 总结:串级控制系统改善了对象特性,副对象时间常数减小,系统的工作 频率得到了提高,使控制系统抗干扰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三 串级控制系统的特点,4 对负荷变化有一定的自适应能力 (1) 工作点的变化: 被控对象往往就有非线性特性,负荷变化导致对象特性发生变化。 对于单回路系统:原工作点整定的参数不能保证系统为最佳状态。 对于串级系统:等效副对象的特性参数变化较小,适应能力比单回路强。 (2) 对负荷变化的适应性: 串级控制系统的副回路是一个随动系统,可以根据负荷的变化或操作 条件的变化调整副回路的设定值,以满足负荷或操作条件的要求。,四 串级控制系统的应用范围,1 用于克服对象的纯滞后,工艺特点及要求:通过改变减温水流量控制二段过热器A点的温度。 主要扰动:减温水压力。 控制方案:温度温度串级控制系统。,T1T,T1C,T2T,T2C,四 串级控制系统的应用范围,2 用于克服对象的容量滞后,T2T,T2C,T1T,T1C,工艺要求:原料油出口温度恒定。 主要干扰:燃油热值变化。 控制方案:出口温度炉膛温度串级控制系统。,四 串级控制系统的应用范围,3 用于克服变化剧烈和幅值大的干扰 利用串级控制系统副回路克服干扰能力强的特点,将变化剧烈和幅值 大的干扰包括在副回路中。 把副控制器的放大倍数整定大一些,进一步提高克服干扰的能力。 4 用于克服对象的非线性 负荷变化引起工作点的变化,导致对象特性发生变化。负荷变化较大 时就要考虑非线性的影响,为此可通过选择副变量,使具有较大非线性的 部分包括在副回路中。 5 用于自校正设定值 串级控制系统的副回路是一个随动系统,即副控制器的给定值是随着 主变量的要求而变化的。 当某一被控量的设定值需要随着另一个被控量变化而变时,可采用串 级控制系统 。工艺操作条件为主变量,需跟踪的量为副变量。,五 串级控制系统的设计,1 主回路的选择:确定主变量 选择原则:(1) 尽量选用直接指标; (2) 选择与主变量有单值对应关系的变量; (3) 主变量要有足够的变化灵敏度; (4) 考虑工艺过程的合理性与可能性; 2 副回路的选择:确定副变量 选择原则 (1) 主、副变量要有对应关系,调整副变量可改变主变量; (2) 副回路应包括主要的干扰和更多的干扰; (3) 主、副对象的时间常数要匹配(To1/To2=310); (4) 要考虑工艺的合理性与可能性; (5) 要注意生产的经济性;(不同方案的性价比),五 串级控制系统的设计,3 主副控制器选择 控制规律选择 (1) 对主变量控制品质要求高,副变量为主变量服务: (2) 对主、副变量控制质量要求都比较高: (3) 对主变量要求不高,副变量要求快速准确跟踪主变量: (4) 对主副变量要求都不高,但两变量要相互兼顾:,主控制器:PI 或 PID,副控制器:P 或 PI,主控制器:PI,副控制器:PI,主控制器:P,副控制器:PI,主控制器:P 或 PI,副控制器:P,五 串级控制系统的设计,控制器正反作用方式选择 原则:保证系统是负反馈系统。 方法:首先确定执行器的气开、气关形式; 副回路:(副控制器“±”)×(副对象“±”)×(执行器“±”)“” 主回路:(主控制器“±”)×(副对象“±”)×(主对象“±”)“” 实例:,五 串级控制系统的设计,4 串级控制系统的实施 控制系统的实施就是控制系统的具体“仪表”构成方案。 基本要求:1 应满足指定的操作要求;(手动、主、副环单独运行) 2 系统要力求简单、可靠; 3 维修要方便; 4 要采取防止积分饱和的措施;,六 串级控制系统的运行,(一)串级控制系统的投运 投运前的准备工作:电气线路检查; 仪表与变送器的检查、校验; 控制器检查:功能、正反作用方式; 阀门检查:行程、气开气关形式等; 投运方法 原则:先手动遥控,达到稳定转为自动。切换过程中要实现无扰动切换。 一步投运法:副回路直接闭环,只投运主回路。 两步投运法:先投副环,后投主环。 投运时注意问题:设定好控制器的正反作用方式、给定值所处的状态。 切换过程一定要保证无扰动。,六 串级控制系统的运行,(二) 串级控制系统的参数整定 1 逐步逼近法:先副环后主环,逐步逼近。

    注意事项

    本文(计算机控制技术与系统.ppt)为本站会员(本田雅阁)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