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党支部委员会专题民主生活会上的个人剖析发言根据会议安排,作如下对照检查。一、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关于政治上“两面人”“两面派”,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问题。我在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上态度是鲜明的、行动是坚决的。但通过检视剖析发现,自己对上级的政策和文件,学习得还不够及时、不够深入、不够全面,导致在抓贯彻落实上还有差距。如结合“三新一高”要求,针对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等领域,缺乏深入学习调研,没能很好发挥调研服务县委决策作用。(二)关于“主人翁意识”弱化,发展意识不足,进取心不强的问题。但通过检视发现,自己平时工作经验依赖较多,对于领导安排的工作更多的时候是抱着完成任务的目的,精益
2、求精、追求卓越还不够。(三)关于执行组织纪律不严、选人用人“跑偏”等问题。在平时工作中,我能够自觉遵守党的各项纪律,服从组织工作安排,遇到相关重大问题,能够及时按规定按程序请示报告。但是通过检视发现,对一些日常工作或者自认为不甚重要的工作请示报告的不够、不及时,只顾低头做事,唯恐请示得多了,给上级领导造成自己执行力、处理问题能力不强的印象,思想和行动中还一定程度存在变通折中的现象。(四)关于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中存在的“四风”问题。一直以来,我始终以党规党纪为标尺,认真落实严细勤实工作作风,以高度的责任意识履行本职工作。但是通过检视发现,深入基层调研不足,导致起草的个别工作方案不接地气。(五)
3、关于“庸懒散浮”效率低下等问题。虽然自己能够做到勤恳工作,但偶尔也会有等一等、拖一拖的想法,总觉得上有领导掌舵,下有同志划船,自己只要做好本职工作就行,对一些工作仅满足于安排了就干,没有发挥好自己作为老同志的示范带动作用。(六)关于“推拖绕躲”担当不足等问题。自己平时对文稿工作关注较多,对其他领域工作有时存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譬如对于志愿活动参与较少,这是自己大局意识缺乏、担当不足的表现。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一)理论武装有所松懈。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对理论学习的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没有与时俱进地用党的先进理论来武装头脑、指导自己的言行,存在“现用现学、即用即学、不用不学”
4、的现象。(二)党性修养有待提高。自认为坚持原则办事,工作兢兢业业,能够吃苦耐劳,干好日常工作就好,不自觉放松了自我要求,有时以日常事务性工作代替了经常性的党性锻炼,没有做到持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和自我提高。(三)斗争精神有所弱化。长年累月从事文字工作,接受其他岗位的锻炼较少,追求“四平八稳”的心态有所上升,伴随着本领恐慌和能力不足,以前那种不服输、敢打敢拼的冲劲有所弱化。三、下步整改措施(一)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始终把“两个确立”作为最深刻的政治领悟、政治信念,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持续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功夫,不断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5、二)全面提升履职能力。向领导学、向优秀学,向基层学、向实践学,在总结、反思和体悟中,改进工作方法,提升工作能力。(三)下功夫抓工作落实。践行“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作风,增强“计天读秒”的责任心,全力做好三服务工作。党课讲稿: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在前不久召开的二十届中央政治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政绩观是对政绩的总体认识和根本观点,直接反映干部从政的价值取向,是干部履职尽责、干事创业的思想基础,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干部身上的具体体现。政绩观是否端正,不仅影响到领导干部自身健康成长,而且关系
6、到党和国家事业兴衰。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围绕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明“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等重大问题,为广大党员干部立身处世、干事创业提供了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相关重要论述,始终以正确政绩观引领前进方向、推动事业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崭新篇章。一、关于解决好“政绩为谁而树”的问题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不仅事关一地一域发展,更事关“国之大者”、党之大计。要充分认识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重大意义,始终高度自觉、矢志不渝坚守这一从政之基、履职之要。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党员干部的政绩观与事
7、业发展的成效紧密相关。党员干部树立什么样的政绩观,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发展观。如果一开始政绩观没有摆正,从政的“第一粒扣子”没有系好,作决策、抓发展、促改革就会错位偏向,甚至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这不仅会影响党员干部个人的健康成长,更关乎党和人民事业的顺利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想问题、作决策,一定要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多打大算盘、算大账,少打小算盘、算小账”,“不要搞急功近利的政绩工程,多做一些功在当代、利在长远、惠及子孙的事情”,“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成为领导干部政绩观的重要内容”。实践证明,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是推动事业蒸蒸日上、行稳致
8、远的重要保证。党员干部只有提高政治站位,始终心系“国之大者切实增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才能扎扎实实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汇聚起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人民是我们党执政最深厚的基础和最大底气,人民福祉是我们党一切奋斗的逻辑起点和价值落点。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清醒认识到,自己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用的,只能用来为民谋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我们共产党人干事业、创政绩,为的是造福人民,不是为了个人升
9、迁得失”,“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当前,人民群众对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充满期待。只有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才能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断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以人民群众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时时刻刻都要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凡是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要扎实推进,认真去做。为民造福,不是一定要办大事,只要是让群众生活越来越好的实事,无论大小,都是为
10、民造福。哪里有群众需要,哪里就能创造政绩。不是只有在市委、市政府核心部门、关键岗位才能创造政绩,在基层一线、在后方岗位一样可以做出政绩。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事关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使命价值的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当干部就要干事,就要创造业绩,否则是立不住的”。政绩观如同一面镜子,反映的是原则立场、为政理念、责任担当,检验的是党性修养、格局境界、情怀操守。有为还是不为,做事还是作秀,追求不同,结果往往大相径庭。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只有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才能确保方向不移、行动不偏,才能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党尽责中展示作为。客观上要求党员干部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鼓足
11、干事成事的精气神,始终保持锐意进取、笃行不怠的奋斗姿态,不断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崭新局面。要创造政绩,就要担当作为,遇事就躲,见活就推,是不可能有政绩的。面对当前东莞发展面临的一些问题,以对市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下定“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决心,迎难而上、逆向有为,认真探索解决之策。年轻干部要敢打敢冲敢干,以奋斗为荣、以躺平为耻,以担当为荣、以推诿为耻,以建功立业新时代为荣、以碌碌无为混日子为耻,努力争当新时代好干部。二、关于解决好“树什么样的政绩”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党内集中教育的反复洗礼和干部监督管理的跟进加力,广大党员干部的格局境界、精神状态、作风劲头都有很大提振和改观,各项事业在正确
12、政绩观引领下有力有序向前推进。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作为相对欠发达地区,未来一个时期甘肃面临着发展不充分和不平衡的双重压力,面对着扩规模和促转型的双重难题,需要应对内生动力不足和外部竞争加剧带来的双重挑战。发展越滞后,任务越紧迫,干部越容易产生急功近利的思想;挑战越严峻,压力越集中,政绩观越容易出现偏差、陷入误区。对于政绩观方面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坚决纠正。推动党员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需要持续营造积极向上的整体氛围和生态。要进一步完善制度机制和措施办法,引导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真正把正确政绩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打出教育“组合拳”。坚持教育为主、预防为先,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加强政绩观教育。持续巩固拓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正确政绩观真正镌刻在灵魂深处、体现到行动之中。开展系统教育,把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列为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培训的必修课程,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教育培训,引导干部从思想深处解决好政绩观问题。做实日常教育,在理论学习、干部培训、组织生活等过程中,突出政绩观熏陶和教育,及时纠正和消除思想行为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