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培训课件: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理解与实践.ppt

    • 资源ID:3079396       资源大小:445.52KB        全文页数:66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8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培训课件: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理解与实践.ppt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理解与实践,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定位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 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 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 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 活动是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实验稿和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计划(实验稿所规定 的必修课程,自3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3课时。,一综合实践活动的定位,理解: 确立了学科地位,是必修课程,(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他与其他课程具有等价性和互补性。 从课程涵盖的定义来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把小学生在校内的学习、生活同校外的生活及其需要和兴趣(既直接经验)而紧密结合的整体化的经验性课程。 它又是以实践为手段,以创新、实践、发展为主线、对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让学生以主动探索、积极参与,围绕着“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通过综合性、开放性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积极的创造性人格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于分科课程来说:它是一门综合课程,对于学科课程来说:它是一门经验课程,它不是我们常说的课外活动,又同活动课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是以学生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二、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是综合程度最高的课程,它不是其他课程 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的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它与其他课程具有等 价性与互补性。与其他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如下特性:,(一)整体性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整体性。 世界具有整体性,世界的不同构成个人、社会、自然 是彼此交融的有机整体。 文化作为世界的一部分也具有整体性,文化的不同构成-科学、 艺术、道德也是彼此交融的。 人的个性具有整体性,个性发展不是不同学科知识杂汇的结 果,而是通过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而不断探究世界与自我的结果。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选择范围应包括学生本人、社会生活和自然世界.对任何主题的探究都必须体现个人、社会、 自然的内在整合,体现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整合.综合实践活动必须立足于人的个性 的整体性,立足于每一个学生的健全发展。,理解: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是综合的。 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目标,不是单纯从知识传授着眼,而是从人的全面发展着眼,应通过活动,使学生在情感、能力和认识诸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也是综合的。 在内容安排上,应与社会现实生活、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强调跨学科、跨领域,强调学科间的渗透。 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活动方式也应是综合的。 在方法上,提倡综合运用各种教学形式,特别是重视运用多种现代传媒技术,重视知识、经验、技能的综合运用。,(二)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课 程资源,而非在学科知识的逻辑序列中构建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 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 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理解: “综合实践活动”要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亲身感受和直接经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在实践中获得信息时代所需要的能力。如果说,其它的课程主要是让学生获得学科基础知识,那么,“综合实践活动”则强调让学生养成实践的意识,形成综合实践能力,是一种经验教育。因此,要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动脚动手又动脑,如果我们把“综合实践活动”仅仅局限在课堂上,局限在学校内,那么,综合实践活动就不能达到预期目的。,(三)开放性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 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其课程目标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它 随着学生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其课程内容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 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其评价标准具有多元性,因而其 活动过程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理解: 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在实施中强调遵循“开放”的原则:一是教育时空的开放;二是组织形式的开放;三是教学要求与内容的开放;四是教育资源与教师队伍的开放;五是教育管理与教育评估的开放。根本的一点是视野的开放和心态的解放。 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已经不是仅仅限于在学校的操场、教室等有限的时空内,学生可以打破原有班级、小组的限制,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重新编成各种活动小组,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合作精神。可以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到实验室动手实验,采访专家、群众,上互联网搜集信息,学生接受新信息的时空得到极大的扩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也不受原课时限制,可以一节课,也可以几节课,甚至一周、数周。此外,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者也不仅是学校的教师,学校优质的教育资源得到充分的放大。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估也打破了单一由教师评价学生的传统模式,可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同时通过文件分析、实地考察、课堂观察、问卷、访谈、测试等多种形式,对综合活动课程成效进行评估,主要是进行过程评估。,(四)生成性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生成性。这是由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取向所决定的。每一个班级、 每一所学校都有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规划,每一个活动开始之前都有对活动的周密设计, 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计划性的一面。但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特性却是生成性,这意味着 每一个活动都是一个有机整体,而非根据预定目标的机械装配过程.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 新的目标不断生成,新的主题不断生成,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 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生成性的集中表现.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整 体规划和周密设计不是限制其生成性,而是为了使其生成性发挥得更具有方向感、更富有成效。,理解: 生成性。生成性是由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取向决定的,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特征。随着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兴趣的迁移,新的目标不断提升,新的主题不断生成,学生的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从而使活动更富有成效。,(五)自主性 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的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的 空间.他们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及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 指导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揽学生的工作。,理解: 自主性是综合实践活动至关重要的特征。综合实践活动自主性主要体现在四点:充分尊重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及指导教师;自主设计、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已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究能力。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是师生的互动。强调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从学习生活、社会生活中选择专题。教师只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点拨和帮助,不包揽学生的工作,真正发挥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的作用,并且在指导学生活动中努力实现教师自身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的转变。,三、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一)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为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 (二)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 (三)推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谋求自我、社会 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关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 突出主体; 回归生活; 注重实践。,四、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一)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 (二)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 对自我的责任感 (三)形成从自己的周遭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四)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五)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重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实践意识、合作意识、创造意识;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交往能力、创造能力等,注重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五、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一)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 、指定的学习领域和非指定学习领域构成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体系。 综合实践活动学习的指定领域: 信息技术 研究性学习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劳动与技术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还包括大量非指定领域,如:班团队活动、校传 统活动(科技节、体宵节、艺术节、学生同伴间的交往活动、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健康 活动、等等,这些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定领域相结合,也可以单独开 设,但课程目标的指向是一致的 总之,指定领域与非指定领域互为补充,共同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四大领域的关系: 四大领域是国家为了帮助学校 更好地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而特别指定的几个领域,而非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全部.四大指 定领域在逻辑上不是并列的关系,更不是相互割裂的关系。 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 动的基础,倡导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方式渗透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全部内容之中.另一方 面,”杜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则是”研究性学习“探究的重要内容.所 以.在实践过程中,四大指定领域是以融合的形态呈现的。,(二)、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原则 l、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 2、体现每一所学校的特色。 3、反映每一所学校所在社区的特色。 4、善于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探究课题或问题。,确定活动内容要紧紧围绕三个维度来进行。 (1)亲近和探索自然 自然维度的课程内容包括各学校结合周围的自然环境状况开展的对自然的体验、欣赏、学习、探索与行动的一系列实践活动。这些活动旨在使小学生发展探究的兴趣,了解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养成对自然负责任的态度和行为。 (2)体验与融入社会 通过参观、访问、实际参与、探究等活动了解社会现象,了解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与定位,体会自己与社会、与他人的关系,养成关注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发展服务社会的能力。 (3)认识与完善自我 通过畅想、感悟、交流、体验、行动等活动,了解自己的能力、兴趣、情绪、价值观等个性品质,学习生活技能,养成自理、自律、自省的习惯。,从实际出发,确定有价值的活动主题,为孩子们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课程资源。 确定活动主题,我们要遵循一个原则、围绕三条线索,四个方面来进行。 一个原则就是倡导学生对活动主题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的原则。 三条线索是: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 四个方面是:从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相机选题;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中去选题;从小学生身边感兴趣的事和问题去选题;从社会热点中去选题。,(三)、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策略 1、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探究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关系。 2、恰当处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展开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 生成性主题的关系。 3、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 4、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 5、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四大领域。,1、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探究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关系。,第一,学生要形成问题意识,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第二,学生要善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选择的方式可以是一个学生独立选择,也可以是同伴在互动中进行选择,还可以是教师提示范围,学生从中加以选择。 第三,在课题的展开阶段,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组织方式,主要包括: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班级合作探究的方式;跨班级与跨年级合作探究的方式;学校合作探究的方式;跨学校合作探究的方式。 第四,在课题的探究过程中要遵循“亲历实践、深度探究“的原则,倡导亲身体验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持续、深入地探究,防止浅尝辄止。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所重视的不是问题解决的结果,而是学生探究课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及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活生生的真实体验。,教师的有效指导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功实施的基本条件。 指导内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在根本上是创设学生发现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探究课题,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探究方式,与学生共同展开探究过程。 指导方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倡导团体指导与协同教学。不能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权只赋予某一学科的教师或班主任或专门从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的教师,而应通过有效的方式将所有教师的智慧集中起来,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协同指导。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体性的内在要求。 指导力度:不同学段甚至是同一学段的不同年级之间,指导的力度应不同。年级越低,指导的力度越大。 总之,教师既不能“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放任学生,而应把自己的有效指导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有机结合起来。,2、能够恰当处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展开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题的关系,学校应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规划。每一所学校要根据学校的实际制定三类相互衔接的计划,即“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以及“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过程性的,它强调学习者与具体情境的交互作用,因此,尽管要对活动内容进行预先规划与设计,但也要关注随着活动过程的展开和活动情境的需要不断生成新的目标、新的主题。,3、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时数为平均每周3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的课时安排应是弹性课时制,弹性课时制意味着将每周3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做到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例如,可以将每周的时间集中在一个单位时间使用,也可将几周的时间集中在一天使用,亦可根据需要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间与某学科打通使用等等。,学生不仅生活于学校中,而且还生活在家庭和社区中。将学校、家庭、社区融合起来 的重要途径是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要打破学校、教室的框束,把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整合起来,把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融合起来,这是综合实践活动整体性和开放性的 内在要求。因此,要积极鼓励学校和学生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等开展综合实践活动。,4、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5、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四大指定领域,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大指定领域以融合的方式设计与实施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要求。因此,各学校要根据地方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以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四者融合在一起实施,使四大领域的内容彼此渗透,达到理想的整合状态。,六、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一)评价原则 1、注重过程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不过分强调结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将关注的视角指向小学生获得结果和体验的过程,注重小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在具体操作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采用即时评语的方式记录小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行为、情绪情感、参与程度、努力程度等表现,并将其作为评价小学生的标准。 2、尊重多元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鼓励并尊重小学生极富个性的自我表达方式演讲、绘画、写作、表演、制作等.在教师对活动做出评价的同时,通过讨论、协商、交流等方式引导,小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相互评价。 3、注意反思 发挥评价的指导功能,引导小学生反思自己的实践活动.通过调动小学生的认识和情感因素,激励小学生自觉记录活动过程特别是重要的细节、投入对问题的讨论、对成果的分享及思考中,主动审视自己的利弊得失,逐步完善自己的行动,拓宽自己的视野,这到自我反思、自我改进的目的。,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不能采用传统的考试的方式,而只能用一些质性的评价方式来评价。综合实践活动中包含的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诸要素所体现的更多是一些主题探究、课题研究、方案设计、操作实验等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传统的纸笔测验根本不能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考核。因此,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只能用诸如档案袋评定、研讨式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等利于学生发展的评价方式,才能对课程与教学以及学生的表现进行全面、深入的评价。,(二)评价作用: 引导综合实践活动的方向 实施发展性评价必须明确规定每个主题,各阶段活动的学习实践目标及其评价项目,依据评价目标选择活动内容,能对实践活动起到导向的作用。 强化学生的实践与探究学习 发展性评价关注过程,注重主体参与。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发展性评价能对学生是否已经达到阶段性目标、达到的程度如何作出判断,从而肯定学生已有的发展成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活动兴趣,起到强化学生学习行为的作用。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发展性学生评价打破传统的常模评价和标准评价的固定模式,更多地采用一些自我参照的评价,不是用评价给学生在群体中、活动中定位、排队,而是为了在原有的水平上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 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矫正处方 通过发展性评价,我们可以发现实践活动过程中存在的简单问题与困难,并通过对问题和困难的分析,寻找产生问题和困难的原因,制订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措施。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实施评价最重要的是评价要反馈,而且反馈一定伴随有各项改正措施和程序,以便教师和学生为今后的实践活动做好充分准备。,(三)注意事项 在确定学生评价目标,选择评价内容到制定评价计划的过程当中,我们要注意几个基本性问题: 一是为了拓展和加深学生的实践活动和体验,教师事前要考虑评价什么,怎样评价,如何引导学生自身进行主体性活动,以及评价的具体方向和线索是什么。而且,在教学活动的实际过程中,还要考虑怎样加深和拓展学生实践的思考和行为,考虑如何评价学生学到了什么。 二是评价的标准不能拘泥于“正确性”、“标准化”,而应更加重视和理解学生,让他们经历评价过程中体验评价效应,并鼓励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化的表现。 三是从重视每个人的即时性评价,到进一步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兴趣、态度、行为的评价,要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其能够进行自我评价,并重视对学生自我评价方式的指导。努力使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建立一种“交互立体”的关系。 四是对学生的评价不是局限在一个单位时间里或一个单元的短时间的过程评价,而是要重视对其发展过程进行长期观察的过程评价,即体现评价的动态发展的过程性。 因此,教师在制定学生评价计划时,需要充分考虑评价的时间,评价的情景,选择哪些活动情况进行评价,采用哪些评价信息为基础进行评价,如何灵活地运用其评价结果进行活动教学指导等等这些具体问题。,(四)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评价过程中需处理好几对关系 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是重视过程的课程,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体验、收获是课程所追求的。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不仅要重视实践研究报告和成果的展示,而且要特别重视选题阶段和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全过程每个阶段均在评价的范围之内;不仅重视课题研究的直接结果,而且要重视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多种收获与体验、多种能力与品质。 个人与小组的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之一是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意识,课程学习主要是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因此,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评价,应首先以小组成绩为基础,然后兼顾个人表现,通过自评和互评获得个人成绩。,评价周期与时空的关系 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提供更多的机会,保持适当的弹性,让他们充分体验研究的过程,了解研究的方法。一方面,不能以学生一个阶段的实践为永久的评价参照;另一方面也不能仅仅以学生某一次研究的得失来给学生下定论。 多元主体评价的必要性与实效性的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开放的、广域的课程,它所涉及的主体是多元的:有校内教师、校外指导教师或兼职教师,有学生家长,也有其他社会主体。多元主体评价对于学生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首先,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习反思,有助于培养独立性、自主性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其次,学生对他人评价的过程也是学习与交流的过程,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最后,多元主体评价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为学生提供有关自己学习、发展状况的信息,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我。,七、综合实践活动的管理,(一)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管理 学校必须从组织建设、人员建设和制度建设等方面着手,从开发、实施到评价加强综 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管理,具体而言,要设立研究和协调综合实践活动的专门机构和人员, 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通过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如:计算教师工作量制度、 课程建设档案制度等,给予综合实践活动一定的政策支持。,组织管理校长室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学校领导要负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程方案的组织与策划,组织教师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培训,制定各项规章制度。 日常管理-教导处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进行课程组织与管理工作,主要是配合年级组和班主任对活动的指导与具体管理,为活动提供有效保障。,协调管理年级组 年级组在年级组长的领导与协调下,按计划严格落实课程活动计划要求,协调本年级的班主任及各班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一些年级间的学生偶发事件。 具体管理班主任 班主任要协助做好本班级的学习动员、学习经验交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参加与报名工作,落实活动的常规教育等。 自主管理学生 学生在整个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过程中,强调自律、自控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通过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提高活动的质量。其中各课题小组长与组员要合理分工、协调研究,相互促进,确保活动的正常开展。,(二)开发利用多种教育资源 学校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改变仅依靠教科书开展教学的做法,充分开发利用各种 教育资源(包括校内资源、杜区资源和学生家庭中的教育资源落实课程计划的要求.要 积极创造条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空间。 学校还要注意发展校外指导教师队伍,构建起指导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人才资源库 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摆脱以往全部由学校规划的局面,鼓励学生参与开发实践, 以增加他们接触社会的机会,真正成为课程展开的主体。,学校-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学校课程)方案 、学期年级课程计划、评价方案、课程开发与管理制度 教师-学期课程计划、课程纲要(备课)、所指导的课程学生学业评价材料 学生-学生参与课程的比较详细的活动过程记录、活动报告、作品等反映过程性的资料,学生活动过程的主题管理、档案管理、活动程序管理、活动结果管理、活动小组的管理等,对学生活动过程、活动状况、活动体验等方面档案加以有效管理的意识。学生活动过程档案,使总结与交流阶段具有了丰富的素材和生成意义和建构价值观的基础。,地方课程的理解和实践,(1)山东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建设与管理工作的通知(鲁教基字20089号) (2)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安全教育、环境教育、传统文化和人生规划课程实施指 导意见(试行)的通知(鲁教基字200814号),建立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地方课程体系,实行统一与分散相结合的地方课程管理制度。为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地方课程的开设,确保地方课程实施的整体效果,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设置必修地方课程,包括安全教育、环境教育、传统文化、人生规划四门课程与假期生活指导,形成必修地方课程和选修地方课程相结合的地方课程体系。,除假期生活指导外,必修地方课程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规定的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时中统一安排课时(具体课时安排见附件1,鉴于部分教材暂不配套,本学年课时安排可由各市进行适当调整),使用相对统一的教科书。我厅将制定印发必修地方课程实施指导意见,指导各地、学校开好课程。选修地方课程在确保开足课时的前提下,由地方和学校根据当地实际在我省制定的地方课程框架内自主开设。,安全教育、环境教育、 传统文化、人生规划 课程实施指导意见,内容: 指导意见体现了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明确了必修地方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和教学评价建议,是必修地方课程教科书编写和选用、教学和评估的依据,是我省管理和评价义务教育地方课程的基础。,安全教育课程实施指导意见: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以中小学生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学生树立和强化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行为的知识和技能,养成自救自护的素养和能力为目标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地方课程。主要具有以下特点:,(一)人文性 “珍爱生命,安全第一”。 (二)实用性 提供预防和应对安全事故最基本、最有效的知识、方法和技能,以使学生能够科学、及时、有效地解决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各类安全问题,保障中小学生健康安全地成长。,(三)实践性 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增强安全意识,掌握方法技能,养成安全习惯,在活动中进行安全教育。,(四)综合性 以学生的生活为主线,把社会安全、公共卫生、意外伤害、网络信息安全、自然灾害以及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故或事件等六个方面的安全问题有机整合;把公共安全知识和与其相关的法律、道德、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内容有机整合;坚持以学校教育为主,通过家庭、社区活动等多种途径,形成教育合力,实施课程目标。,社会安全教育 公共卫生安全教育 意外伤害安全教育 自然灾害安全教育 校园安全教育 网络、信息安全教育,二、教学建议 (一)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 (二)全面实施课程目标 (三)坚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的原则 (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五)努力实施开放式教学,环境教育课程实施指导意见,它在引导学生全面看待环境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环境素养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课程特点 环境教育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特点。 (一)综合性 从学习内容看,环境教育兼有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内涵;从学习过程看,环境教育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全面理解环境系统,掌握社会环境与生态环境及其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的密切联系和相互作用。在环境教育课程中,多个学科的知识相互融会贯通,形成一个环境科学的有机整体,共同决定着环境教育的育人功能。,(二)实践性 环境教育强调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发现和创造知识;在解决现实环境问题过程中发展创新能力及批判与反思能力;在参与活动中增进交流与理解,形成正确的环境价值观;促进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发展,形成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健康的生活习惯,增强积极参与有关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决策与行动的意识。,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引导学生认识世界是普遍联系和相互依存的 (二)引导学生珍视生物多样性,关注不同文化对环境的影响 (三)引导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解决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环境责任感,传统文化课程实施指导意见,学习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习诵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了解历史名人、名胜古迹、科技发明、艺术创造(如建筑、绘画、书法、戏曲)和民俗风情等传统文化内容,对少年儿童人格的陶冶和智慧的启迪,对培养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一、课程性质 传统文化课程是对少年儿童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启蒙课程,是我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中的必修课程之一。 本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一)典范性 本课程遵循少年儿童的认知规律,选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具有积极意义的典范作品作为教育内容,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滋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二)趣味性 本课程贴近少年儿童生活,注重兴趣培养,教材的呈现形式应符合少年儿童的接受心理,学习形式力求生动活泼、丰富多彩,使少年儿童感受到学习传统文化的乐趣。 (三)启蒙性 本课程注重对少年儿童进行传统文化价值观的熏陶和影响,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应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体现启蒙性。,(四)开放性 本课程的学习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许多领域,应充分利用课内外各种可利用的学习资源,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进行参观游览、调查访问、参加村镇或社区传统文化活动等,让学生在感悟、体验中接受传统文化教育。,二、基本理念 (一)感受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认识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 (二)逐步提升传统文化素养,培养民族精神 (三)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发挥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谢谢!,

    注意事项

    本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培训课件: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理解与实践.ppt)为本站会员(本田雅阁)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