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多学科研究方法ppt课件.ppt

    • 资源ID:3131931       资源大小:2.54MB        全文页数:73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8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多学科研究方法ppt课件.ppt

    多学科研究法,湖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香港大学研究生招生的复试考题“请你估算香港居民家中有多少只老鼠?” 老外到中国来之后为什么会闯红灯? 环境说: 制度说: 素质说:,一、多学科研究概述,就目前我所掌握的资料来看,伯顿·克拉克等著的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王承绪等编译,浙江教育出版社)是最早进行多学科研究的,著作中关于教育的多学科的研究方法,这对我们有许多有益的启示。伯顿·克拉克在该书中一再强调,“各门社会科学及其主要的专业所展开的广泛的观点,为我们提供了了解教育的基本工具,不管这个学科是历史学、经济学或政治学,还是其他社会科学,都给我们提供了观察世界的方法,我们可以把它应用到教育。”因此该书从八个观点历史的观点、政治的观点、经济的观点、组织的观点、文化的观点、社会学的地位的观点、科学社会学的观点和政策的分析的观点出发,由以伯顿·克拉克为首的八位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分别从多学科的角度来对教育进行观察、研究。,(一)多学科研究的定义,目前对多学科研究还没有一致的定义。 潘懋元先生曾经说过:“高等教育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教育科学,高等教育的理论涉及到多种学科领拓宽视野,开拓思路。只有在研究观点和研究方法上有所突破,才能有所创新。”,在相关的研究文章中,有的学者指出了教育研究中多学科方法的特征徐辉 “多学科思辨分析方法特征是从经济学、法学、系统理论等学科出发探讨教育问题。” “多学科方法特征是从其他学科出发进行相关定量与实证研究。”概而言之,就是从其他学科出发来研究教育。王建华则直接下了一个定义:“什么是多学科的教育研究呢?所谓多学科研究,就是应用多学科的知识来解决、解释或解读教育领域中的问题。” 阿尔特巴赫在回顾教育研究时也不得不承认“教育确实是一个多学科的研究领域”。从多学科角度研究教育,实质上是利用其它学科的观点、方法、原理等来思考和分析教育的发展,从中探索规律。简单地说就是应用多学科的知识来解决、解释或解读教育领域中的问题。,总的来讲,从多学科角度研究教育,目的是繁荣教育理论,繁荣教育科学。具体而言,目标主要有三个:一是借鉴方法;二是思想、观点、理论的创新;三是提高教育理论的专业化程度及其科学价值。这也是教育多学科研究可能带来的变化。 多学科研究与跨学科研究的区别?多学科multidisciplinary是利用多门学科的知识进行研究;跨学科interdisciplinary是多门学科间相互作用、相互补充的合作研究。,(二)多学科研究的意义,1多学科研究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具有普适的方法论意义 选择确定特定的研究视角有利于准确设定话语环境,让不同研究者遵循共同的游戏规则,提高不同研究成果之间的交流和共享的可能性。 选择确定特定的研究视角有利于明智圈定研究视域,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和研究者自身理性的有限性,决定了研究者只能从特定学科视角出发,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分工,有所为和有所不为。(以三峡的论证为例) 选择确定特定的研究视角有利于不断拓展研究深度,最有可能深入挖掘问题的本质即事物、现象、过程的本真。(保证我们的研究是从学理层面来研究的),案例:浙大导师招研究生要交“助研经费”引起争议 包伟民,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浙江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所所长,浙江省历史学会会长,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曾多次到欧美亚各国讲学、研究。,任务,事业,个人的价值和生活方式,成员在组织内的三种利益考虑:任务、事业、价值和生活方式,成员为了能在组织内安身立命,经常在这三方面利益思索如何达到平衡。亦即在图一中任务、事业及价值和生活方式三者之交集处,显示出组织成员感受到最棘手的难题,便是如何处理这三者之间的利益平衡之取舍。具体言之,教师或学校行政人员如何兼顾教学或行政任务、个人事业抱负或生涯规划、及家居与休闲生活型态,时常需在这三方面梳理规划,以取得个人最有利的权衡考虑。Morgan (1986) 认为组织成员经常面临上述三种利益的争扎、紧张甚至矛盾关系,使得成员与工作关系充满着政治性意味。,假设包伟民教授是一名普通教授,情况会怎样?,2教育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日益增强 教育发展及变化的迅速以及所带来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使得教育的研究应该求助于相关学科及其观点,来探索教育的复杂现实。因为多学科的认识方法和角度可以让教育研究者和教育问题的分析家们视野更宽,主观性更小。 无论是从教育本身的构成来看,还是从培养人的教育教学活动,或是从教育同外部社会的关系和互动来看,都涉及诸多学科,需要多学科的支持。教育研究无论是基础理论的突破,还是现实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多学科多视角进行审视探索,才能达成全面深入的理解。潘懋元认为作为一个复杂的多层结构的开放系统,教育的多学科研究不同于其他社会科学的多学科研究。 因此,对于复杂的教育进行研究,不同学科的观点和视角是必需和有益的参与。不同学科观点考察教育,都有其局限性,只能看到教育的一个侧面。但是集中起来就能对全貌的认识。如果以为某一学科的观点是唯一的,以偏概全,就会从正确的观点,引出错误的结论。仅从教育角度研究教育,难以引起教育以外的社会群体、部门对教育研究和教育发展的重视,难以发挥教育研究和发展的作用,教育发展中的问题将无法解决。,3教育学的学科不成熟性 教育研究距离学科尚远,没有自己确定的知识体系、方法体系和学术评价体系。“当一门学科正在产生的时候,要想取得进步,必须借鉴所有现成的科学,将这些学科中宝贵的经验弃之不用,显然是很不明智的。”社会学研究方法论,二、多学科研两种类型,(一)聚焦型 多学科视野中的高校特色化理论分析一文为例说明 (二)移植型 农村义务教育投资短缺探析一种利益集团理论的视角一文为例说明。,农村义务教育投资短缺探析一种利益集团理论的视角 农村义务教育在城乡义务教育利益集团竞争和三级教育利益集团竞争中的弱势地位是其投资长期短缺的根本原因。不改变农村义务教育的这种弱势状况,任何看似合理的教育投资体制和制度安排都只会成为强势利益集团得利受益的工具。,三、具体案例分析,(一)政治 1、知识、权力的匹配与教育的集权与分权,思考:为什么要校长治校,教授治学? 大学内部权力结构设计的一个关键问题是保持知识与权力的匹配。按照知识与权力匹配理论,大学是采取集权还是分权主要由知识在大学中的分布决定的。而知识在大学中的分布取决于高校的特性、规模等诸多因素。按照知识与权力匹配的观点,我们不难发现,一所大学是采用集权还是分权的组织结构,关键在于知识在大学中的分布状态以及知识传递成本与权力传递成本的比较问题。当管理方面的知识是大学中较分散,代理成本较低,信息成本较高,我们应当倾向于采用分权的权力结构;当管理方面的知识在大学中主要集中于上层决策者时,信息成本较低,代理成本较高,则倾向于采用集权的权力结构,,这样看来,大学采用什么样的结构不再是外生的,而是大学自身的特性内生决定的。这也就能够很好地解释这样一种现象:一个国家的大学的权力结构呈现出多元性,有的大学采用学术权力为中心的权力结构模式,而另外一些大学则采用行政权力为中心成两者结合的二元权力结构模式,这都与知识在各大学的分布状况不同而造成的。而且大学采用何种权力结构模式,虽然有传统的惯性,但在信息成本和代理成本的权衡过程中,其权力结构也将发生改变。 如,“校长治校,教授治学”。大学教职员工的工作性质也影响着知识的分布。知识按其特性可以分为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Ikujiro Nonaka, 1991)。隐性知识存在大学教师,传递成本较大,一般较为分散。显性知识存在于大学文件、制度之中,传递成本较小,一般集中于管理层。从事行政管理的大学权力宜采用集权形式。而以学科发展和建设、学术研究管理的知识以隐性知识为主。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是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转化的过程,而隐性知识一般是较为分散的,因而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的管理一般采用分权化的管理。,(三)经济学: 1、筛选假设与教育消费分析(考证热到法国假文凭) 支付信号成本遵循收益最大化原则,个人总是试图以最低的教育费用换取最大的工资收益。花费教育费用的直接目的就是在筛选过程中占据有利的位置,提高个人收益。为了实现这一原则,这样有可能使一些非教育因素对教育消费的发出干扰信号。 (分析教育消费信号与农村读书无用论的回潮),美国经济学家F. H.奈特认为,“风险是可以预测的不确定性”。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可以规避、控制、转移风险,但不能从根本上消灭风险:风险的本质与核心是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是当今社会的常态。从社会整体来看,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社会制度与社会结构经历着路径与方向都极为不确定的动态变化,导致人们对制度的预期是高度不稳定的。在越来越不确定的未来社会中,大学生就业是存在风险的。,2、通识教育与专业就业的论争一个风险的视角 由于社会的变化越来越快,社会需求超过高等学校反应的能力,高等教育个人投资存在风险,高等学校在给予了大众受教育的机会的同时,也自然承担起学生就业风险规避的责任。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之争从表面上看,是专业设置口径宽窄之争,但他们最本质的出发点就是规避就业风险。所不同的是专业教育关注的是短期内的就业风险的规避,而通识教育关注的长期的就业风险的规避。,管理学视角,创新扩散理论 教育推动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的机理分析以印度软件业发展为实证 以印度软件业的发展为实证,分析教育在推动知识密集型产业三个方面的作用,即科技知识生产作用、科技知识传播作用以及科技知识消费作用及各自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指出了这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了教育推动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的内在机理,缺少其中任何一环,都将影响教育对知识密集型产业的推动。,社会学视角,1、内群体 又称“我群”,与外群体或“他群”相对应。指个体经常参与的、关系密切的,个体对之忠诚并有较强归属感的群体。这个概念最初由美国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萨姆纳于1906年出版的民俗论一书中提出来的。根据群体成员对待群体的立场和态度,首次把群体划分为内群体和外群体。内群体也是某些人的所属群体。成员经由所属群体得到自己相应的利益和感觉,并对所属群体持有亲切、安全、认同和热爱、忠诚等情感。这种情感的强弱取决于内群体对成员个人利益和需要的满足程度及群体对个人的重视程度。,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一个人总是归属于不同的群体,他不仅是某一家庭群体成员,又是某一趣缘群体的成员,还可以是某一同业群体的成员。所以个人所归属的内群体就不止一个,所有的所属群体都可看作个人的内群体。(从这里可以解释为什么大学生就业的社会资本比较重要)原始社会中,个人一般归属于家庭、氏族、部落这些血缘群体和地缘群体,这种群体对个人的控制力强而且持久。现代社会流动性大,内群体对人的控制力比原始社会弱。(为什么社会关系城市比农村淡薄的原因) 通过内群体理论分析社会大学生就业的社会资本比较重要的原因 通过内群体理论分析农村大学生的压力,伦理学视角,专业伦理 伦理是行为的规范,其影响力有如地心引力,没有人能明显地感觉到它的存在,但它却无所不在,而且是影响最为深远的一种力量。社会伦理最根本的价值就在于社会秩序的维系。维系社会秩序的意义在于解决人际冲突、降低人际交往的不确定性。(以食品安全为例) 就专业工作而言,专业伦理有助于维护交易秩序、降低交易成本。(以大兵的相声为例),(七)组织行为学,1、路径依赖与民办大学竞争优势 美国人Sholes 1870年设计的、现在通用的QWERTY键盘。据说,当初 Sholes 在研制打字机时,为了解决打字员打字速度过快造成挤塞的问题,故意打乱了字母排列顺序,而按照直到今天仍通行的QWERTY顺序排列。此后,QWERTY独霸键盘市场。David(1985)认为,QWERTY键盘之所以能在市场上占统治地位,不是因为它最好,而是因为它最早。这种情况被称为路径依赖。,(八)人类学视角 第二代民工的犯罪问题。(从米德的代沟理论来分析) (九)体育学视角 从体育的转会到教师的转会,一个具体的案例,外包理论在教育研究实践中应用,跨学科研究成为学科专业创新的重要途径,但是学科壁垒成为其最主要的障碍,如何打破其中的壁垒,成为研究者的问题.,为什么学科会存在壁垒,是体制还是利益的问题? 如何另劈新径对着一问题进行研究?,微软公司将研究外包为什么会引起湖南大学极大的兴趣?如果我们将我们的研究项目外包给其它学科专业的研究人员他们会接受吗?如果接受,这无疑是会提供给我们一个很好的解决学科壁垒和实现跨学科研究的途径.,外包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优点与缺点是什么,能那来用于解决这一问题吗? 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和书籍了解相关理论.,研究外包:实现跨科学研究的有效途径,思路设计: 一、学科壁垒存在的原因分析 跨学科研究最主要阻碍因素是学科壁垒的存在。 学科壁垒存在的原因分析 二、研究外包与学科壁垒的融化 外包概念?为何要外包? 三、具体措施,实际操作,请用以下理论来思考教育问题 博弈论 自组织理论 路径依赖理论 委托代理 利益相关者 公共选择理论,博弈论,1 大学内部权力博弈模式研究 盛正发 全球教育展望 2007/07 4 博弈论视野中的素质教育 张振华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5 6 普通高校招生中的博弈分析 杨路华 中国成人教育 2007/15 7 我国博士生教育中多个利益主体的博弈行为 徐希元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7/04 9 教育博弈与学校教育的“应试病”应试教育的经济博弈论解读 杨宏伟 当代教育科学 2007/13 14 从博弈论的角度看“教育减负” 文雪 中国教育学刊 2007/01 17 当代中国德育:多元利益主体教育博弈的“牺牲品”学校道德教育现状的经济学解读 喻学林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7/01 20 高校教育质量管理中的博弈分析 唐仁春 系统工程 2006/11,自组织理论,1 自组织的力量:人力资源生长的教育人类学考察 孙杰远 教育学报 2007/06 2 自组织与社区共同体的自组织机制 杨贵华 东南学术 2007/05 3 中国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划”与“自组织”全球化时代社会人力资源开发的视角 张彤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7/03 4 网络学习社区的自组织形态研究 孙旭 中国电化教育 2006/12 5 基于自组织理论的教学设计分析 冷波 教育与职业 2006/35 6 试论探究性数学教学的自组织方法 王佳秋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6/01 7 自组织教育与他组织教育的理论差异 卢建筠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6/04 8 一种新颖的协作式自组织学习社区算法 杨帆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04/12 9 自组织理论在军校研究生教育中的应用 张金春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03/02,路径依赖理论,1 我国的高等教育深化问题:路径依赖与制度创新 李小红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7/11 2 论区域合作中的“路径依赖”和“路径选择”拓展深港两地高职教育合作途径的探索 黄亚妮 高教探索 2007/05 3 “路径依赖”与成人教育市场化改革 尹珊 教育与职业 2007/20 4 校地共享共建:教育均衡发展的路径依赖 曹文泽 中国高等教育 2007/02 5 超越“路径依赖”,谋求全面发展“体教结合”的探索与思考 华洪兴 体育科学 2006/06 6 农村义务教育财政制度变迁路径依赖及创新 史云峰 教育科学 2004/04 7 高职院校形象塑造的路径依赖 张云河 江西教育科研 2007/01 8 管理专业化:大学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依赖路径 廖桂芳 辽宁教育研究 2006/08 9 论高校毕业生创业观念及行为选择的路径依赖 李润玉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4/11,委托代理理论,1 委托代理视域中的我国学位授权政策分析 罗建国 中国高教研究 2007/09 2 农村教育管理体制中的委托代理分析 吕丽艳 当代教育科学 2006/20 3 高等教育委托代理关系之弊端分析 张玉岩 辽宁教育研究 2005/12 4 教育政策执行中的委托代理问题 包海芹 江苏高教 2004/03 5 教师可否作为学校规章的“执法者”:委托代理理论的视角 徐林清 高教探索 2007/05 6 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的选择基于委托代理理论 刘孝兰 商场现代化 2006/32 7 民办高校董事会与校长的委托代理问题 杨炜长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6/04,利益相关者理论,1 跨境教育与质量保障的利益相关者分析 张民选 教育发展研究 2007/23 2 利益相关者理论视野下的“择校”问题分析 于建霞 当代教育科学 2007/18 3 非政府评价的政府管理效果:美国高校基于利益相关主体参与的第三方评价对我国的启示 尚虎平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07/05 4 教育政策研究的第三立场:面向政策利益相关者 陈学军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7/03 5 学生高等教育之核心利益相关者 洪彩真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6/12 6 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视角分析高校收费行为的规范化问题 何云景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6/12 7 高等教育中的利益相关者分析 胡赤弟 教育研究 2005/03 8 “赢利”不是“营利”对民办教育利益回报及相关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广少奎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3/01,公共选择理论,1 从公共选择理论角度探讨我国教育经费的投资决策 金珺 江西教育科研 2007/08 2 从结构性约束看大众化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公共政策的选择 康小明 高等教育研究 2007/02 3 略论教育行政低效的根源及对策: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视角 李春玲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6/01 4 我国公共教育投资短缺的公共选择理论分析 贾勇宏 当代教育科学 2005/12 5 教育竞争秩序、公共选择与教育收费基于“教育乱收费”投诉占第一位的分析 卢宝祥 当代教育科学 2005/10 6 中国高等教育公共治理的模式选择兼论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及途径 耿建 江苏高教 2005/03 7 对现行教育管理制度的反思:“公共选择理论”的视角 田爱丽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4/21 8 科学发展观与中国公共教育政策的选择以基础教育的协调发展为中心 袁本涛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4/02,四、多学科研究的步骤探讨,(一)确定问题 (二)建立问题与其他理论的联系 我们从上面的案例来看,构成我们多学科研究的要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问题”和“其它学科的理论”,那么我们在开展高等教育的多学科研究究竟是先有“理论”还是先有“问题”呢?其实这并不重要,就象鸡与蛋谁先谁后,这都无所谓,这两者都是可行的。如果你先有理论,你最对应到具体的问题上来;如果你先有问题,你就去寻找相应的理论就可以了。,1、从理论到问题:广泛阅读,都掌握其他学科的理论,带着其他理论来解决教育问题。这需要以教育的眼光来读理论。以后合并时代高校的抉择:战略联盟为例。 2、从问题到理论:先感悟出教育问题,再寻求理论的解决之道。在寻找问题上,我们可以通过很多途径来发现,如读文章、看报纸。另外我觉得通过一些大型的网站的教育频道来寻找问题比较有效。有了问题之后,我们就要利用发散思维来寻找可以解决的问题。如留守孩子问题。我们会考虑心理学(亲子教育)或社会学问题(代沟问题米德的代沟文化),(三)理论推演 从多学科研究的长远目标而言,主要是发展出稳定地解释教育现象或问题的理论,从近期目标来说,主要是建立一个分析框架。(以品牌延伸为例说明) (四)研究推广(主要根据前面的理论框架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具体案例,高校综合化过程中的品牌延伸现象 品牌延伸是企业将某一著名品牌使用到与成名产品完全不同的产品上,它是企业寻求增长和发展的重要策略。,品牌延伸的作用 (一)品牌经营者可用某一强劲的品牌来使新产品很快获得识别,品牌经营者因此而节省了包括消费者熟悉新品牌在内的所有广告费。当新品牌或重新定位的品牌有消费者已熟悉的成份时,消费者对此新定位所传达的信息有一种熟悉的感觉,这种感觉是通过对原有品牌的认知和品牌联想的延伸而获得的。,(二)成功的品牌能为现在的品牌或产品带来新鲜感,为它们增强活力,为消费者提供更完整的选择。一般来说,很少有消费者对某一品牌忠诚到对其他品牌不想试一试的程度。截获这些品牌转换着的唯一办法就是进行品牌延伸,为目标市场提供几种品牌。例如,可口可乐推出的第一个真正品牌“健怡可口可乐”,就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健怡可口可乐”迅速成为美国第三畅销的不含酒精饮料,以及美国销售量第一的低糖饮料。 (三)品牌延伸能够增强核心品牌的形象。品牌能够提高整体品牌的投资效益,即整体的营销投资达到理想经济规模时,核心品牌和主力品牌都因此而获益。海尔的品牌延伸使之成为“中国家电大王”,比其竞争者更胜一筹。金利来品牌延伸使之在大陆推广极为成功,成为“男人的世界”,就是典型的例证。,思考:请根据品牌延伸的作用想一想高校品牌延伸中的作用,一)品牌经营者可用某一强劲的品牌来使新产品很快获得识别。 二)成功的品牌能为现在的品牌或产品带来新鲜感,为它们增强活力,为消费者提供更完整的选择。 三)品牌延伸能够增强核心品牌的形象。,采用品牌延伸策略来实现高校的综合化发展,高校有可能从五个方面受益。 首先,高校原有品牌的知名度有助于提高新学科专业的社会认知率。 其次,原品牌的良好声誉和影响,有可能对延伸的学科专业产生波及效应,从而有助于消费者对延伸产品形成好感。 再次,采用品牌延伸策略,借助著名品牌推出新产品,使后者的定位更为方便、容易。 第四,利用高校原有的品牌效应,可以吸引优秀的师资来加强新开设的学科专业的力量。 最后,如果品牌延伸获得成功,还有可能进一步扩大原品牌的影响与声誉。,品牌延伸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一)扰乱了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定位。 所谓定位就是把产品定位在未来潜在顾客心中。具体地说,就是要在潜在顾客的心目中为产品创造一定的优势和特色,赋予一定的形象,以适应顾客一定的需要和偏好。企业在创牌过程中,一旦顾客接受了某个品牌,那么这个品牌极易成为它的第一种产品的代名词,也就是说,消费者趋向于把某个品牌看成某种特定产品。如“娃哈哈”本来是儿童果奶的代名词,“娃哈哈=儿童食品”的印象在消费者的心目中已根深蒂固,随着“娃哈哈”红豆沙、“娃哈哈”八宝粥、“娃哈哈”纯净水的出现,消费者的心目中的品牌意象也就出现了模糊,从而冲淡了“娃哈哈”在儿童食品领域的领导地位,“娃哈哈”这一牌子在人们心目中的定位被扰乱了。,(二)使消费者产生心理冲突。 有些企业在进行跨行业的品牌扩展过程中,不顾核心品牌的定位和“兼容性”,把同一品牌用在两种不同行业的产品中,当两种产品在用途上存在矛盾时,消费者通过联想就会产生心理冲突。例如,以生产“999”胃泰起家的三九集团,企业的品牌经营非常成功,以致于消费者把“999”视为“胃泰”这种药物的代名词。然而,企业把“999”扩展到白酒,生产出“三九龙滨”消费者就难以接受了。因为“胃泰”和“白酒”很容易使人通过联想产生心理冲突,当消费者想起“999”胃泰这种药,喝带有“心理药味”的酒时,自然不是一种好享受。倘若进一步联想到饮酒过量会伤胃,“999”品牌无疑是在提醒消费者要少喝酒,或不喝酒,如此,三九龙滨白酒的销路就值得怀疑了。,(三)损害原品牌的高品质形象。 企业在实施品牌延伸的过程中,下面两种情况都有可能损害原品牌的高品质形象。如美国A·C吉尔伯特公司经过多年努力,已在消费者心目中树起了名牌男孩玩具的形象,1961年该公司决定将品牌扩展到女孩玩具上,结果由于质量低劣,价格低,使公司作为高品质男孩玩具制造商的形象受到极大损害。1966年,吉尔伯特公司宣告破产。另外,把高档品牌使用在低档产品上,就有可能损害原品牌的高品质形象。早年,美国的“派克”钢笔质优价贵,被视为身份的象征。1982年新任总经理詹姆斯·彼得森上任后,盲目进行品牌延伸,把“派克”品牌用于每支售价3美元的低档笔,由此毁坏了“派克”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结果丧失了部分高档笔市场。,企业在实施品牌延伸策略过程中可以采取三个方面的对策:,(一)企业进行品牌延伸时,应充分考虑现有品牌的定位及其适应范围。 在多元化的市场上,企业都意识到它无法为该市场的所有顾客提供产品或服务,所以要进行市场细分,确定目标市场并进行品牌的具体定位。品牌定位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一个与目标市场有关的品牌形象以吸引目标顾客。而一旦品牌定位确立后,在实施品牌延伸策略时,要考虑到品牌的一致性和“兼容性”。如“金利来”是“男人的世界”就决定了“金利来”公司不宜生产经营女性用品。“雅戈尔”是名牌西服,就决定了“雅戈尔”必须保持较高的质量,并且一般只能从事服装的生产与经营。一般情况下,品牌定位的最大范围就是第一次使用这一品牌的产品所属的行业。因此,如果企业想跨行业经营,受原品牌定位的限制,应考虑选择多品牌策略。,(二)是否进行品牌延伸,要看新产品与原产品之间的关联程度。 “关联程度”是指新产品与原产品在生产技术、分销渠道、售前售后服务方面的相关程度。如果关联程度大,品牌扩展就容易得到消费者的认同;如果是跨行业经营或是关联程度小,往往就不适宜采取品牌扩展策略。如“长虹”品牌在彩电领域获得极大成功之后,扩展到空调领域,在保证长虹空调高性能、高品质的前提下,利用其原有的庞大的售后服务系统,很快赢得了市场。 (三)在进行品牌延伸之前,准备评估品牌资产价值。 因为品牌延伸的目的就是要借助已有品牌的声誉和影响迅速向市场推出新产品,因此品牌延伸的前提就是这一品牌具有较高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在消费者心目中有很高的地位。当品牌资产价值并不是很高,并且受到许多竞争对手强有力的挑战时,就急于进行品牌延伸,很容易给企业造成被动局面。比如,巨人集团在最初经营的电脑行业没有取得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迫不及待地进军生物保健品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结果顾此失彼,致使企业、人、财、物等资源过度分散,使本来很有希望的企业陷入重重危机之中。,四、关于多学科研究的争论 有些学者认为教育学与其他社会科学诸学科间的分界线会消融,而对教育学是否仍会作为一个自治性研究领域则见解不一。有的学者认为我们的教育学进行多学科研究是学科的自我“消融”,尽管它有深化的自我反思(以叶谰的观点:对教育学的坚守)。但是有学者认为,教育科学家将会发现他们自己的领域属于教育性建构,这就意味着它们也可以被“解构”,也同时在建构,教育科学的“深层”成功的终极标志恰是它“表面”上的失败。,1 现代企业组织情商问题研究 周燕 软科学 2006/05 2 企业高层团队整合和谐性分析研究 李文明 软科学 2006/05 3 企业生态位与电子商务建设 刘鲁川 软科学 2006/05 4 环境战略影响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途径和内部条件分析 彭海珍 软科学 2006/05 5 软件企业R&D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的识别与控制研究 曾德明 软科学 2006/05 6 企业间知识溢出与企业兼并关系研究 沈华 软科学 2006/05 7 信息系统(IS)能力与企业竞争优势研究基于动态能力理论(DCV)视角 郑大庆 软科学 2006/05 8 小企业集群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路径依赖 王雷 软科学 2006/05 9 节水灌溉设施技术创新激励的博弈分析 王克强 软科学 2006/05 10 创新对制造业产业变迁的演化解释,11 全球价值链中企业集群技术能力升级基于集成创新研究 梅述恩 软科学 2006/05 12 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科技发展与支撑的思考 李贵卿 软科学 2006/05 13 利用BSC对企业ERP系统的战略驱动分析 王京芳 软科学 2006/05 14 价值链、集群网络结构与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 王宇露 软科学 2006/05 15 面向资源与环境的关联供应链及其实施策略 但斌 软科学 2006/05 16 工程量清单报价下工程项目招投标的一种新模式 宋吉荣 软科学 2006/05 17 新资源观与企业资源整合 饶扬德 软科学 2006/05 18 安全管理模式的设计及机制研究 刘德智 软科学 2006/05 19 论政府信息的保密范围 汪全胜 软科学 2006/05 20 政府监管视角下的腐败行为博弈分析 赵君 软科学 2006/05,21 组织支持认知与领导成员交换对员工回报的影响实证研究 吴继红 软科学 2006/05 22 基于供应链一体化的客户识别与管理 孙明贵 软科学 2006/05 23 德国强制性长期护理保险概述及启示 何林广 软科学 2006/05 24 基于ESDA的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研究 麻永建 软科学 2006/05 25 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报酬影响因素分析及实证研究 蹇明 软科学 2006/05 26 高管薪酬水平对企业并购行为影响的实证分析 张龙 软科学 2006/05 27 基于耗散理论的生态工业发展机制研究 李昆 软科学 2006/05 28 经济发达区域发展循环经济研究以上海浦东新区为例 梁日忠 软科学 2006/05 29 企业逆向配送成本模型设计研究 于成学 软科学 2006/05 30 合约可观察性与异质产品横向兼并效应 刘莉 软科学 2006/05,31 企业间合作治理模式选择及其绩效研究述评 吴波 软科学 2006/05 32 非契约型客户关系细分方法研究 冯兵 软科学 2006/05 33 发挥IT的商业价值一个业务与技术融合的观点 石代伦 软科学 2006/05 34 集群式供应链的界定和表征研究 黎继子 软科学 2006/05 35 创业组织的特征分析 颜士梅 软科学 2006/05 36 我国B2B交易市场的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探讨 侯赟慧 软科学 2006/04 37 基于ANN的电子商务水平测度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刘敏 软科学 2006/04 38 B2C电子商务中感知风险降低策略的有效性研究 邵兵家 软科学 2006/04 39 按单定制供应链(BOSC)戴尔公司如何实施BOSC? 姜大尉 软科学 2006/04 40 企业资本结构的多元性和柔性分析 向静 软科学 2006/04 41 企业伦理气氛与不道德行为关系的实证研究 范丽群 软科学 2006/04,42 集群企业学习导向、模仿创新和绩效 代吉林 软科学 2006/04 43 黑龙江省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的评价结果分析 孙冰 软科学 2006/04 44 四川省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现状分析 王剑峰 软科学 2006/04 45 电子信息产业的可持续创新生态链研究 顾志燕 软科学 2006/04 46 从企业进化论的视角看企业自主创新 孙明华 软科学 2006/04 47 区域创新系统内涵、研究框架探讨 任胜钢 软科学 2006/04 48 不连续性技术创新与技术环境扫描模式关系研究 姜黎辉 软科学 2006/04 49 德阳市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问题研究 李成金 软科学 2006/04 50 论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增长点培育思路 罗仲平 软科学 2006/04,51 农民工就业问题对策的国际比较研究 柯健 软科学 2006/04 52 城市发展战略新思路城市大规模定制(CMC) 宗传宏 软科学 2006/04 53 关于我国构建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考 梁丽娟 软科学 2006/04 54 工作满意度与绩效关系研究 惠调艳 软科学 2006/04 55 发展非营利组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崔剑 软科学 2006/04 56 国际化经营中的企业社会责任 徐二明 软科学 2006/04 57 决策机构的系统模型及其运行机理研究 张智光 软科学 2006/04 58 组织文化的场效应 姚公安 软科学 2006/04 59 人民币汇率与外来直接投资关系的实证研究 张庆君 软科学 2006/04 60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机构与商业银行的博弈研究 陈颖 软科学 2006/04 61 我国城市制造业劳动生产率与聚集经济的相关性研究 张昕 软科学 2006/04,62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性分析:19902004 张馨之 软科学 2006/04 63 国际经验与我国机动化发展研究 徐骅 软科学 2006/04 64 制造型企业战略联盟中供应商选择的“TOPSIS-AHP模拟”模型及实证分析 吴敏 软科学 2006/04 65 基于古林灰色证据理论的农业产值因素分析研究 朱春江 软科学 2006/04 66 景气预测模型应用研究 肖进 软科学 2006/04 67 R&D/产品问题模型对于价格竞争的包容性探讨价格竞争也是一种数量竞争 张化尧 软科学 2006/04 68 人力资本与R&D溢出的实证分析 彭中文 软科学 2006/04 69 企业竞争力的本源探讨 贺爱忠 软科学 2006/04 70 软科学杂志投稿格式要求 软科学 2006/03 71 企业规模制约因素分析 魏良益 软科学 2006/03 72 创业型领导:公司创业中高管团队的新角色 李华晶 软科学 2006/03 73 企业技术管理体系构建研究 吴伟伟 软科学 2006/03 74 中外战略联盟中的组织学习与企业技术能力的提高 闫立罡 软科学 2006/03 75 传统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继承和发扬 李宝山 软科学 2006/03 76 核心竞争力视角下企业人力资源变为人力资本的思考 朱波强 软科学 2006/03 77 组织对员工的忠诚、员工的工作满意感和组织忠诚感与员工绩效 周明建 软科学 2006/03,78 关键行为的等级锚定与通用型胜任特征模型的构建 周斌 软科学 2006/03 79 员工知识共享、知识共享意愿与信任基础 周密 软科学 2006/03 80 企业创新过程中风险管理的流程和策略研究 王立新 软科学 2006/03 81 论反向工程、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协同发展 和金生 软科学 2006/03 82 构建多元互动的区域创新系统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张忠德 软科学 2006/03 83 基于因子分析模型的区域技术创新能力体系评价及地域差异化研究兼议中西部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 陈艳艳 软科学 2006/03 84 旅游资源开发导向研究以四川为例 母涛 软科学 2006/03 85 关于降低城市商务运行成本的对策研究 施放 软科学 2006/03 86 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对策研究 李新春 软科学 2006/03 87 城市竞争力评价的数理方法比较 李永强 软科学 2006/03 88 一个对风险企业家管理监控的模型 赵炎 软科学 2006/03 89 高层管理团队冲突:一个动态的分析模型 张良久 软科学 2006/03 90 管理层持股比例的内生性检验基于公司投资行为的视角 魏锋 软科学 2006/03,91 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与稳定问题 刘昌贵 软科学 2006/03 92 国际工业化进程中的政策比较 薛伟贤 软科学 2006/03 93 会展经济的区域特性分析 曾武佳 软科学 2006/03 94 经济纠纷解决的利益机制分析 黄文 软科学 2006/03 95 企业协会信誉建设功能的经济学分析 张贯一 软科学 2006/03 96 基于不确定性的供应链风险因素分析 朱怀意 软科学 2006/03 97 公司上市存活年度及资本结构变化趋势研究 汤海溶 软科学 2006/03 98 产权交易定价策略博弈分析:基于准分离均衡的研究 杨红 软科学 2006/03 99 城市商务成本变化的内在逻辑城市与企业的动态博弈视角 陈抗 软科学 2006/03 100 上海都市圈城市间引力研究及基于人流量的实证分析 王维 软科学 2006/03 101 可就业能力结构及其培养研究 刘小平 软科学 2006/03 102 生态工业园共生产业链的形成机理及其稳定性研究 蔡小军 软科学 2006/03 103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项目风险沟通影响因素分析 张亚莉 软科学 2006/03 104 技术标准联盟价值创造解析 曾德明 软科学 2006/03

    注意事项

    本文(多学科研究方法ppt课件.ppt)为本站会员(本田雅阁)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