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地球的结构湘教版必修.ppt

    • 资源ID:3147024       资源大小:670.52KB        全文页数:61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8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地球的结构湘教版必修.ppt

    第5课时 地球的结构 考点突破 考点一 地球的内部圈层 基础梳理 1.地震波可分为 波和 波,能在固体、液 体中传播的是 ,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的是 。 的传播速度更高。地震波在不 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 。 2.科学家根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把地球内部 划分为 、 和 三个主要圈 层,三层之间的界面依次为 和 。,纵,横,纵波,横波,纵波,不同,地壳,地幔,地核,莫霍面,古登,堡面,3.地壳是地球表面以下、 以上的固体外壳。 到莫霍面时,地震波速度突然 。地壳的平 均厚度约为 千米,其厚度变化规律是:海拔 越高,地壳越 。 4.地幔下界面在地表以下 千米处。地幔上 层物质呈 ,主要由含 的硅酸盐 类矿物组成,由上而下,铁、镁含量逐渐增加。,莫霍面,增加,17,厚,2 900,固态,铁、镁,5.岩石圈是指 和 。岩浆的发 源地是 。 6.地球的核心部分称 ,被 面所包围。 根据地震波波速变化又分为 和 。横 波不能在 中传播,表明其为 状态。,地壳,上地幔顶部,软流层,地核,古登堡,内核,外核,外核,液态或熔融,深化探究 地壳的结构特征及内部差异 (1)地壳在地球表面分为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两部分,其中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厚度不均是地壳的结构特征之一。 (2)地壳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硅铝层,一般只在大陆地壳部分存在,是一个不连续圈层;下层为硅镁层,是一个连续圈层,因此硅铝层的不连续分布也是地壳的特征之一。 (3)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4)岩石圈的范围包括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与地壳,软流层是由塑性物质组成的。,强化专练 1.关于地壳和岩石圈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岩石圈就是整个地壳 B.岩石圈为地壳的一个组成部分 C.地壳和上地幔是由岩石组成的,合称岩石圈 D.地壳为岩石圈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岩石圈的 厚度大于地壳 解析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构成岩石圈。,D,考点二 地球的外部圈层 基础梳理 1.大气圈 (1)含义:包裹地球的 ,是 的基础条件之一。 (2)特点:随高度增加,大气密度 。 (3)上界:高度为 千米。 2.水圈 (1)状态:由 水、固态水和 水组成。 (2)分类:按 可分为 、陆地水、 和生物水。,气体层,地球生命,生存,迅速下降,2 0003 000,液态,气态,存在的位置和状态,海洋,水,大气水,3.生物圈 (1)分布:广泛分布于 、大气圈和 中的生物世界。 (2)作用:与地壳、大气圈和水圈共同组成了地 球的生态系统,生物是这个系统中的 和最 活跃的因素。,地壳,水圈,主体,学法指导 1.列表说明外部圈层的含义、分布、特征,2.生物圈的特殊性 (1)生物圈是有生命存在的圈层,而其他的圈层 如大气、水、岩石都是生物生存的无机环境。 (2)从范围上看,生物圈与众不同,它与其他圈 层交错分布,其界线不像其他圈层那样分明,是 一个跨圈层的圈层。 (3)生物圈不仅包括了地球上的全部生物,而且 包括了生物生存的无机环境,因此,它的组成与 结构与其他圈层相比最为复杂。,强化专练 2.有关生物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所有生物 B.生物圈是和地壳完全平行的、包围在地壳外围 的一个圈层 C.生物圈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及岩石 圈的上部,它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 透、相互影响的结果 D.岩石中生物没办法生存,因此生物圈与岩石圈 没有联系,解析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是一个跨圈层的圈层,并且和这些圈层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答案 C,考向调研 考向一 地震波特点及应用 【例1】在不同介质中,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是不同 的,科学家就是利用这一原理,根据地震波在地 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探知地球内部结构的。据 此回答(1)(2)题。 (1)下列有关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地震波波速突然变化处,上下层次的物质组成 存在很大差异 B.地震波向下传播的过程中,波速一直在增加 C.地震波中的横波不能通过软流层 D.在任一深度都是横波的速度大于纵波,解析 由于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根据地震波波速的突然变化,可以推测该处上下层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横波能通过软流层传播;在任一深度,横波的速度都小于纵波。 答案 A,(2)有关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正确叙述是( ) A.划分地壳和地核的是古登堡界面 B.地核部分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小 C.在莫霍界面下,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 则完全消失 D.在莫霍界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解析 在莫霍界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 加;在古登堡界面下,纵波的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则完 全消失。这两个界面分别是地壳和地幔、地幔和地核的 分界面。,D,反思归纳 地球的圈层结构所涉及知识较多,记忆量大,且这些知识之间都是并列关系,如纵波与横波、内部圈层与外部圈层等,因此在学习时应多通过对比、列举比较等方法进行,这样既有助于搞清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也有助于加深知识的记忆,避免出现知识间的相互混淆。,【预测1】浅层地热能是在太阳能照射和地心热产生 的大地热流的综合作用下,存在于地壳下近表层 数百米内的恒温层中的土壤、砂岩和地下水里的 低温地热能。浅层地热能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资 源,其开发利用对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具有重 要作用。据此回答(1)(3)题。 (1)浅层地热能存在的内部圈层是 ( )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D.软流层,(2)浅层地热能的主要来源最可能是 ( ) 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 C.大气辐射 D.地球内部 (3)对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浅层地热能太分散,根本不可开发利用 B.浅层地热能属可再生能源,可循环开发利用 C.浅层地热能分布普遍,目前人们已普遍使用 D.浅层地热能虽可开发,但由于技术要求高,目前 仍处于论证阶段,还未开发利用,解析 本题通过浅层地热能开发为背景材料,考查地球内部结构及能源开发利用。第(1)题,浅层地热能主要存在于地表以下数百米内,在陆地地壳平均深度范围内。第(2)题,浅层地热能埋藏浅,主要来自地球外部太阳辐射能,少量来自地球内部。第(3)题,浅层地热能属可再生能源,目前在某些地区已得以开发利用。 答案 (1)A(2)A(3)B,考向二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例2】地震波在不同媒介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科学家利用这一原理探究地球内部结构。据此回 答(1)(2)题。 (1)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科学家们发现在 距离地面大约2 900千米深度处横波速度突然降 低为零,纵波速度也突然降低,这说明了( ) A.地球内部存在着岩浆 B.该深度上下层次的温度变化明显 C.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厚度不同 D.该深度上下层次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2)人们在生产活动中还常利用地震波 ( ) A.传递声音信号 B.进行地质探矿 C.调查农作物虫害情况 D.测量山峰的高度 解析 在不同物质组成的介质里,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其中横波只能通过固体物质,而纵波可通过固、液、气各态物质,因此,根据地下2 900千米处的波速变化可知,该处上下层物质组成存在较大差异,2 900千米以下为非固态物质。同理可知,如果地下某处存在矿产资源的话,那么它的物质组成肯定与周围地区有差异,地震波经过该处时,其波速会发生异常变化。 答案 (1)D(2)B,【预测2】新华网2009年4月22日消息:今年4月22日 是世界第40个世界地球日,我国纪念世界地球日的 主题是“认识地球,保障发展了解我们的家 园深部”。而直接观察陆壳的“大陆科学钻探” 是伸入地球内部的“望远镜”,是解决人类发展 所面临的资源、灾害和环境三大问题的重要手段。 目前我国大陆科学钻探最深的科学井位于江苏省 东海县毛北村,井深为5 158米。据此回答 (1)(2)题。 (1)我国科学钻井的深度位于 ( ) A.地幔 B.地壳 C.地核 D.软流层,(2)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的实施,被称为“伸入地球 内部的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我们人类对地球内部结构的研究成果是通过直接 观测得到的 B.到目前为止,人们对地球内部的认识大多是通过 地球物理等间接方法获得的 C.大陆科学钻探工程可以揭示整个地球内部的物质 组成与结构构造 D.科学钻探并不能有效地监测某些地震活动,解析 本题组以第40个地球日主题为背景材料,主要考查地球圈层结构及意义。第(1)题,该科研钻深5 000多米,而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千米,故B选项正确。第(2)题,目前我们人类对地球内部的认识主要是依靠物理方法间接获得的,大陆科学钻探成功后可揭示的只是大陆地壳的物质组成等信息,也可监测地震活动。 答案 (1)B(2)B,对点训练 题组一:地震波特点 地球内部的结构,人类无法直接观察,到目前为止,主要来自对地震波的研究。据此回答12题。 1.在地下2 900千米处,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 横波完全消失,可推测地球内部圈层当中为液体 的是 ( ) A.软流层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外核,2.地震发生时,附近轮船上的人的感觉是( ) A.左右摇晃 B.上下颠簸 C.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D.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解析 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横波能使人左右 摇晃,只能在固体中传播;而纵波能使人上下颠 簸,可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结合题目条 件可得出结论。 答案 1.D 2.B,题组二:地壳的厚度特点 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完成 34题。 3.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 ( ) A.由西向东逐渐增厚 B.由北向南逐渐增厚 C.由东向西逐渐增厚 D.由南向北逐渐增厚,4.图中M和N所对应的地形区分别是 ( ) A.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 B.青藏高原、四川盆地 C.黄土高原、汾河谷地 D.四川盆地、大别山区 解析 第3题,由图中等值线的数值可直接读出。 第4题,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定位可确定M、N的位置。 答案 3.C 4.D,题组三:地球圈层结构特点 地球是一个以地心为中心的同心圆圈层结构。据此回答56题。 5.地球内部各圈层中,厚度最大的是 ( ) A.地壳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外核 6.地球外部圈层中,具有连续而不规则特点的是 ( ) A.大气圈 B.水圈 C.岩石圈 D.生物圈 解析 第5题,地壳平均厚度是17 km,上地幔不 足1 000 km,下地幔厚度约2 000 km,外核厚度 约2 250 km。第6题,水圈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 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D,B,7.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一个世人永远铭记的时刻,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特大地震。这场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地震瞬间袭来,山崩地裂、江河寸断,数万人被夺去生命,几百万同胞失去家园。2009年5月12日14点20分,纪念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纪念活动在映秀镇举行。,材料二 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见下图),(1)地震发生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 A.地震通过地震波向外释放出能量 B.地球的内能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 C.地震发生时,首先到达地面的是地震波中的横波 D.发生在海洋中的强烈地震不会对人类产生危害 (2)结合材料二判断两个不连续面A为 , B为 ,地震波通过B界面时,波速变化有 何特征? (3)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圈层名称:C , D+E ,F+G 。 (4)自己设计图例,并在图中画出岩石圈的范围。 (5)如何推断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物质是固态还是液 态?,解析 第(1)题,地震发生时会释放出巨大能量,主要以地震波的形式释放。由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点可知,陆地上的人先感受到纵波,后感受到横波。第(2)、(3)题,结合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及图示各字母的位置可判断各字母代表的名称,明确B界面为古登堡界面,进而判断地震波通过此界面时的波速变化特征。第(4)题,设计好图例后,根据岩石圈范围画出。第(5)题,依据纵波和横波的特点分析。,答案 (1)A (2)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 横波完全消失。 (3)地壳地幔地核 (4)岩石圈指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 分),画图略。 (5)由于纵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三态传 播,而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因此可以判断:地 壳和地幔属于固态,地核可能为液态。,定时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8分) (2009·广东文基)下图中a为晨昏线,c为经线,b为c线上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点。读图回答 12题。,1.当a、c两线重叠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北京和海口昼夜等长 B.北极圈及其以北有极昼现象 C.b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小值 D.此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近日点附近 解析 a为晨昏线,c为经线,当a、c重合时,应为春秋分日,太阳直射在赤道上,所以各地昼夜等长,无极昼夜现象。因b点自转速度最大,b为赤道上某点,所以b地正午太阳高度为90°,而近日点在1月初,所以D错。,A,2.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b地水平运动物体方向 的是 ( ) 解析 由于b地位于赤道,赤道地区无地转偏向 力,所以水平运动的物体在赤道上无偏转现象。,C,下图为从极地上空俯视地球,箭头表示地球的自转方向,阴影部分为黑夜。据此回答34题。 3.甲点位于乙点的 ( ) A.东南方 B.西南方 C.西北方 D.东北方,4.下列关于图示中各点的判断,正确的是 ( ) A.自转线速度甲地大于乙地 B.自转角速度甲地小于乙地 C.甲、乙两地地方时相差11小时 D.丙地地方时接近正午 解析 第3题,由图中的箭头可以判断,该图是从 南极上空俯视地球,根据图中位置可判断甲点位 于乙点的西南方。第4题,甲、乙两地角速度相 等;乙地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于甲地;甲、乙 两地地方时相差6小时左右;丙地靠近平分昼半球 的经线,接近正午。 答案 3.B 4.D,下图表示全球处在同一日期时,曲线ABC上的太阳高度为0°。读图完成56题。,5.此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 ( ) A.(10°N,0°) B.(20°N,0°) C.(20°N,180°) D.(10°N,180°) 6.B点正北333千米处的某点,该日一天中太阳高度 角的变化幅度是 ( ) A.3°37° B.3° 30° C.16° 37° D.16° 42°,解析 第5题,曲线ABC上的太阳高度为0°,说明ABC曲线为晨昏线,由图中所示纬度判断极点为北极点;从图中分析可知,70°N以北地区有极昼现象,可以判断太阳直射20°N;由全球处在同一日期可知,180°经线为0时经线,说明太阳直射0°经线,故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20°N,0°)。第6题,B点纬度为70°N,B点正北333千米处的某点纬度为73°N(由纬度相差1°,距离相差约111千米得出),那么该日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为37°,排除BD项。由70°N以北地区有极昼现象可知,B点最小太阳高度为0°,则其正北333千米处的某点的最小太阳高度为3°。 答案 5.B 6.A,每天清晨,有许多人到天安门广场观看国旗与太阳同时升起,如果天安门广场连续三天的升旗时间如下表所示。据此回答78题。,7.关于这段时间里地球运动产生现象的正确叙述是 ( ) A.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并逐渐向南移动 B.地球的公转速度在减慢 C.南半球的昼长越来越短 D.烟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增大 8.这段时间里,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 ) A.我国东南沿海多台风活动 B.华北地区农民开始准备播种小麦 C.新疆的果农喜摘葡萄,晾晒准备出口的葡萄干 D.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值梅雨季节,解析 由图示可知,此时北京6点前日出,昼长夜短,且昼逐渐变短,所以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并逐渐向南移动。此时是北半球的夏秋季节,长江中下游地区不可能处于梅雨季节。 答案 7.A 8.D,右图为“A地地平面观察到的一 天的太阳视运动过程图” (图中虚 线圈为太阳视运动轨迹,C为太阳视 运动某一位置)。读图回答910题。 9.当太阳位于C位置时,BAC=43°08,北京时间 为16:00,则A地的经纬度位置为 ( ) A.66°34N,60°E B.46°52N,90°E C.43°08N,150°E D.90°N,60°E,10.从此时起3个月后,太阳直射点可能位于( ) A.北回归线附近 B.赤道附近 C.南回归线附近 D.15°S附近 解析 第9题,此题可用排除法解析,因为该地 区有极昼现象,可排除B、C选项;由于该地区正 午太阳高度为46°52,可排除北极点,因为 北极点的最大正午太阳高度为23°26。第10 题,根据题意可知, 此时太阳直射23°26N, 所以从此时起3个月后,太阳直射点可能位于赤 道附近。 答案 9.A 10.B,图1为“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分布示意图”。其中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建成,这是我国在南极内陆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图2为“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读图完成1113题。,11.下列四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 A.昆仑站 B.中山站 C.长城站 D.南极点 12.我国昆仑站建成时,太阳直射点大致位于图2中 的 ( ) A. B. C. D. 13.近百年来,南极地区冰川消融速度有加快趋势, 其原因主要是 ( ) A.气候变暖 B.酸雨危害 C.风速加大 D.降水变化,C,D,A,读下图,图中虚线表示晨昏线,每两条经线之间的经度差相等,阴影部分与非阴影部分日期不同,回答1415题。 14.若图中的日期为6日与7日,则北京时间是( ) A.6日23时 B.7日23时 C.6日11时 D.7日11时,15.该季节 ( ) A.地球公转速度较慢 B.北半球昼短夜长 C.天山的雪线上升 D.地球自转速度最快 解析 由题干及图示信息可知,北极圈以内有极夜,从而确定0时所在经线和180°经线,并计算出180°经线为3点钟,由此可以知道120°E为23点,结合日期变更规律可以知道北京时间是6日23时。由于此时为北半球冬季,北半球昼短夜长。 答案 14.A 15.B,读“大气年平均臭氧总量的季节变化和纬度分布示意图”,回答1617题。 16.大气中的臭氧主要集中分布在 (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高层大气层 D.大气上界 解析 大气中的臭氧主要集中分布在平流层,这 是常识。,B,17.由图中信息可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赤道上空大气层平均臭氧总量比中纬度地区低 B.南半球上空大气臭氧总量春季小于秋季 C.北极上空臭氧含量最高值出现在春季 D.北半球大气臭氧量极大值高于南半球 解析 读图可知,南半球大部分地区911月臭 氧含量最高,此时是南半球的春季。,B,二、综合题(共32分) 18.下面四幅图,是同一时刻从不同位置上空观察到 的昼夜情况(阴影代表黑夜,其他部分代表白 昼),此时杭州(30°N,120°E)正值正午时 刻。回答下列问题。(16分),(1)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 A.A图是从(0°,120°E)上空观测到的 B.B图是从(23°26N,120°E)上空观测到的 C.C图是从(23°26N,30°E)上空观测到的 D.D图是从(0°,120°E)上空观测到的 (2)若甲、乙、丙、丁的纬度分别是:56°N、0°、 45°N、5°S,比较图中甲、乙、丙、丁四点这一 天的昼长 (用“,=”表示)。,(3)有一架飞机此刻要从A图中的甲点沿最近距离 飞到C图中的丙点,飞机的飞行方向是 。 (4)把此刻的昼夜分布情况画到图上。,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读图获取信息、调运知识解决 问题的能力和绘图能力。第(1)题,当从某点上空 观测地球时,该点应该位于图示的中心位置,结合 杭州正值正午的条件可分别计算AD四图中心点位 置而得出结果。第(2)题,由图示知,该日为北半 球夏至日,然后结合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 间分布规律可推论出结论。第(3)题,在球面上两 点间最短距离为过两点大圆的劣弧,然后结合两点 相对位置确定飞行方向。第(4)题,画图时必须满 足杭州为正午时刻,南极圈内全部为极夜且赤道上 昼夜平分等条件。,答案 (1)C (2)甲丙乙丁 丙乙丁甲 (3)先东北,后东南 (4)见下图。(必须同时满足下列条件:弧线经过 图中ABC三点;上半部着色),19.读“地球圈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在图上标出地壳、大气圈、水圈等圈层名称。 (2)地球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是 , 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是 ,其范围渗透到 其他圈层之中的是 。,(3)大气圈包围着地球,它的主要成分是 和 ;水圈中的水处于不间断的 之中; 生物圈占有 圈的底部、 圈的全部和 圈上部。这些圈层之间相互 、 相互 ,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 环境。 (4)请据图分析地壳厚度有什么特点,具体表现是 什么? (5)如果A地发生地震,试比较B、C两地所测得的 纵波波速的大小,并说明在全球范围内接收不到横 波的区域。,解析 此图明显地表示莫霍界面之上的地壳及大气圈、水圈;结合对各圈层的了解,可填出它们的特点,其中的地壳厚度不均,从图中也可看出,这是由于大陆地壳往往由硅铝层和硅镁层组成,而大洋地壳常只有硅镁层所造成的结果。地震波有纵波和横波之分,横波主要在地壳、地幔中传播,不能在地核中传播。,答案 (1)略 (2)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3)氮 氧 循环运动 大气 水 岩石 联系 制约 (4)全球的地壳厚度是不均匀的,大陆地壳较厚, 平均达33千米,高原和高山地区的地壳更厚,可达 6070千米;大洋地壳较薄,平均只有几千米,各 大洋的平均厚度也不相同。 (5)C点测得的纵波速度大于B地测得的纵波速度。 过A点做地核切线并延长与地面相交的点所组成的 圆周内的区域。,返回,

    注意事项

    本文(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地球的结构湘教版必修.ppt)为本站会员(本田雅阁)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