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主要道论 讲记一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今天,我们学习三主要道论。这是宗喀巴大师造的论典,它主 要包括三个内容:首先是出离心,然后是菩提心,最后是般若空性智 慧。三主要道论虽然是黄教祖师的论典,但在雪域藏地,各教都很 推崇。因为出离心、菩提心、空性智慧这三方面是成就佛道的必由之 路,是修行上的三个关键。彻底精通这三方面,一定能解脱成就,否 则不可能达到究竟圆满的境界。顶礼诸至尊上师!开头就是敬礼,为什么要敬礼呢?敬礼有什么意义呢?敬礼最起 码是一种行为规范,就像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应该有礼貌地与周围的 众生沟通,这样才能顺
2、利。这方面,大家要注意学习和实践。我经常告诉大家,佛法的成就是从恭敬心和信心中得来的。敬礼 是体现恭敬心与信心的标志,是培养恭敬心与信心的手段。在佛法修 行中,有一分信心就得一分成就;有十分信心就得十分的成就;若是 没有信心就不可能有任何成就。一定要培养对上师三宝真正坚固的信 心,这是最重要的!敬礼也是作者具足德性的一种展现,是宗喀巴大师修行境界、学 识水平的反映。越是大成就者,他的恭敬心和信心就越足。通过这些 细节,能看出作者的德行!敬礼在这里还启示我们,恒时祈祷上师三宝的加持,这样我们才 能够修行顺利,心想事成,得到成就。这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事情,这 也是一种成功的窍诀。“敬礼诸至尊上师”。
3、为什么是敬礼上师而不是敬礼佛菩萨呢? 因为上师是十方三世诸佛的总集。在功德方面,上师与十方三世诸佛 菩萨没有丝毫的差别;但是在恩德方面,上师的恩德要远远超过诸佛 菩萨。正因为如此,在这里是敬礼上师,而不是敬礼诸佛菩萨。其实 历代圣贤的成就都来源于上师,敬礼上师是殊胜的修法,是修行成就 的捷径。所以,我们要特别注意培养对上师的恭敬。我随己力而宣说,欲解脱者之津梁,诸佛经典精华义,一切菩萨所赞道。这部分内容是立誓。古往今来的祖师大德都不会轻易的立下誓言, 但一旦立下誓言纵使失去生命也不会放弃。所以,誓言不是随随便便 立的,立誓言也可以反映出这个事情非常重要。立誓也是对事情本身 价值的一种保证。立誓
4、本身就是一种成功的窍诀,在面对必须完成的 事情时,可以通过立誓言来促使自己早日完成。誓言是一种愿力,愿力是不可思议的。“一切唯心,万法唯识。” 我反复强调,发愿、发心很重要,愿力不可思议,愿力也是一种定。 现在,你们在修学过程中经常会发一些愿,但是有时做不到,或是一 遇到对境的时候就改变了。这样子的话,根本没有体现出愿力的作用。 愿力其实是一种很大的力量,我们要相信这一点!我们不能轻易地发 愿,一旦发愿,就要坚持到底!时时刻刻保持这样的相续,这就是一 种定,这是最大的力量!“我随己力而宣说”,意思是这么重要的佛法,我不一定能阐述 明白;但是我会尽力的宣说。这其实是宗喀巴大师的谦虚!宗喀巴大 师
5、是公认的大成就者,是格鲁派的开山祖师,是授记中的“第二佛”。 由他来宣讲三主要道是绝对没有问题的。从这里我们应该明白,所有 的大成就者都是谨慎和谦虚的,是不会自赞自大的。这一点我们也要 特别注意!我们在修行的过程中,有时候会宣说自己的境界与觉受, 这样很容易傲慢和偏执。我们要时时处处保持谦卑,向大德们学习, 成就谦谨的美德。“欲解脱者之津梁”。三主要道也就是出离心、菩提心、证悟空 性的智慧,是一切修行者的必经之路。“诸佛经典精华义”是说三主要道论是佛法、佛经的精华。 佛陀的全部经典浩瀚如海,光是看一遍不大可能成就;而三主要道 论是所有佛义的精华,究竟成就了本论,就是成就了三藏十二部所 有的佛典
6、出离心是世间法和出世间法的区别所在,若是没有出离心,无论 你修大中观、大手印,或是大圆满都不可能取得最终的成就。这些法 本身都是最高的法,但是如果在你的相续中没有出离心,所以无论修 持什么法,最多只能取得人天的福报,得到世间的成就,不可能超出 轮回。然后就是菩提心, 它是大乘、小乘的分水岭一一大乘所有的法都是 建立在菩提心上的。空性智慧就是讲断除我执我爱。它有两种:一种是人我执,另一 种是法我执。空性智慧也是般若智慧,小乘也有般若智慧,即人无我 的智慧。我们大圆满的九乘次第,事实上就是三主要道。我们现在修加行, 四外加行是为了圆满出离心;皈依和发心是用来培养菩提心;金刚萨 垛、供曼茶、上师相
7、应法是证悟空性的修法。所以,三主要道是一切 佛法的精集,是一切菩萨所赞道的,是一切上师、佛菩萨共同赞叹、 倡导、宣说的珍贵窍诀。今天就讲到这里。祝大家吉祥圆满,扎西德勒!三主要道论讲记二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今天在这里给大家简单地讲一下三主要道论。它是宗喀巴大师 写的,也是宗喀巴大师所有的著作当中最最重要、最最珍贵的一部论 典。它的内容主要是三要道,指的就是出离心、菩提心和证悟空性的 智慧。就是昨天讲的所有佛法的核心,也可以说是所有佛经的精华。 如果能够掌握这三个要义,我们就一定能达到解脱成佛的目的。如果 没有抓住这三个核
8、心,你在表面上即使做得再多,学修再精进,也不 会得到任何成就。所以说这三个核心非常重要。不贪三有之安乐,为使暇满身具义,勤依佛悦之正道,具缘者当喜谛听!昨天讲的是立誓言,今天讲劝说。就是宗喀巴大师劝请有缘的众 生来谛听、学修这个法。在这里,不是劝请所有的众生,也不是劝请 所有的人,而是劝请有缘的众生。其它的众生也可以说不是有缘的众 生,在这里也没有劝请他们来谛听。这是为什么呢?是不是宗喀巴大师有分别啊?是不是舍弃众生 啊?不是这个意思。我们经常讲,佛度有缘人,无缘的众生不会得到 法益。所以在这里,主要讲具足缘分,尤其强调与此法有缘分。要具 备什么样的条件,才算是有缘分的众生呢?要具备三个条件的
9、修行者或者信徒,才可以学修这个法。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这样的人和这 个法有缘,这个法才能和他的相续相应,否则也不会有太大的意义。那什么是有缘的众生呢?要具备“不贪三有之安乐,为使暇满身 具义,勤依佛悦之正道”这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不贪三有之安乐”。三有就是欲界、色界、无色 界,也叫三界。属于三有的法都是世间法,“不贪三有之安乐”就是 不贪世间的安乐与利益。如果对世间法有粗重的贪欲,或者有严重的 贪念,就不能学修佛法,也不能来谛听这个法,更不能真正学修这个 法。对世间的贪欲、贪念,是修行上最大的一种障碍。现在很多人为 了世间这些暂时的利益,东奔西走,奔波忙碌,根本没有空闲来谛听、 学修这个法
10、因为他对世间的贪念、贪欲心太重了,他所做的一切, 就是为了名闻利养等等这些世间法。很多人都是这样,根本没有心思 修行,也没有这个空闲,所以,这样的人再劝请也没有用。这是一个很大的障碍,这里要驱除这个障碍。真正想谛听、学修 这个法,真正想得到解脱与成佛,一定要断掉对世间的贪念,不能太 贪恋世间这些名闻利养等暂时的利益。其实这个说难也难,对于我们这些凡夫来说很难。但是说不难也 不难。我们现在还是不明理,还是不知道事实的真相。若是真正明白 了,就像我经常跟大家讲的一样,我们真正有发心、有修行,世间的 这些利益,不用特意求,也不用特意修,自然而然就会有。我们的发 心、修行就像火,你把火点上,世间的利
11、益就像灰,自然而然就有。 所以说对世间不能有太多的贪念,也不能有那种特别粗重的贪欲。这 个一定要注意!第二个是“为使暇满身具义”,让暇满的人身具足意义。大家要 真心思维,人身非常难得,不是一般的难得。我们既然得到了就要珍 惜,不懂得珍惜人身的人,不懂得珍惜暇满人身的人,不是此法的法 器,也不是有缘的众生。所以这个也很重要!真的懂得暇满人身珍贵,这样的人才是此法的法器,才算是有缘的众生。我们现在不知道什么叫暇满人身,还不了解它真正的作用,不知 道它的珍贵,也不会启发它真正的本能。所以我们现在不学修佛法,以 吃喝玩乐来虚度这个人身,以这个人身来承办世间暂时的利益。就像拿真正的如意宝来做一些无益的事
12、情,拿金子换馒头, 拿珍宝换牛粪一样。这是最愚笨的人,也是最可惜的人。所以,我们要珍惜这个人身,以人身来承办解脱的利益,承办众 生的利益,这才是真正的珍惜人身。懂得珍惜人身的人才是具有缘分 的人。在这里,宗喀巴大师也是劝请这样的众生来谛听这个法,来学修 这个法。这样的话一定能得到法益,一定能够解脱,能够成佛。第三个就是“勤依佛悦之正道”。对正法、对佛法有欢喜心,有 坚定的信心,这是佛悦。佛悦之正道是什么?就是让我们解脱的方法, 就是让我们通达彼岸的大道,就是佛法,就是正法。若是没有希求正 法的心,对佛法没有坚定的信心,就不是真正的法器,也不是此法的 法器。所以在这里没有劝请这样的人来谛听!因为
13、没有缘分、没有福报、没有根基的人来谛听、来学这个法, 没有用,没有意义。他们不能得到佛法、修法的利益。这样不但没有 功德,反而还会有一些罪过。因为他们也不懂这些道理,对此法也没 有信心,还容易生起邪见;或者容易对此法进行诽谤。这样还不如不 让他们来谛听,还不如不让这样的人来学修。就像我们刚才讲的,能具备这三个条件、具备这三个功德的人, 才是此法真正的法器,才是真正具足缘分的有缘众生。在这里我们要反省,要考虑,要观察:自己是不是此法的法器? 是不是有缘的众生?今天我们虽然来到这里,在表面上听闻、学修这 个法,实际上有没有具备这三个条件?如果没有具备这三个条件,如 果你的相续还没有成熟,因缘还没有
14、具足,你不会得到此法的法益, 也不会得到这些功德和利益。所以,我们一定要仔细观察。若是自己真的还没有成为此法的法 器,没有真正成为有缘的众生,我们应该想尽办法,尽快让自己变成 此法的法器,让自己成为与此法有缘的众生。这样我们才能得到法益, 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利益和功德。不要怀疑此法,都要反省自己,观 察自己。接下来正式讲三主要道论。三主要道论第一个是出离心, 第二个是菩提心,第三个是空性智慧。证悟空性的智慧也可以说是般 若智慧。第一个,出离心。首先是发出离心之理由,我们为什么要在自己 的相续中建立出离心呢?无有清净出离心,求有海乐无寂法,贪执世间束缚众,故当首先寻出离。“无有清净出离心”。若是
15、在自己的相续中没有建立真正的,清 净的出离心,没有千真万确的出离心,无法能够逃脱三界。“求有海乐无寂法”。“寂”是寂灭、灭尽,或者说是断掉。“海 乐”是苦海的安乐。也就是属于轮回的,也可以说是人天、世间的这 些安乐与福报,无法能够火尽或是断掉对世间的贪欲或者欲求。“贪执世间束缚众”,若是没有断除对世间的贪念与贪着,就不 能解脱。对世间法的贪念,令我们在轮回中流转,并感受无穷无尽的 痛苦。若是没有出离心的话,无法能够断除、灭尽对世间的贪执。若 是没有断除对世间法的贪执,不能解脱束缚,不能解脱痛苦,也不能 脱离轮回。所以,我们要想尽办法,首先在自己的相续中建立出离心。我经常跟大家讲,若是没有出离心
16、的基础,没有出离心的摄持,我 们所修的法再高也没有意义,都属于是世间法,不会得到任何成就, 只能得到人天的一些安乐与福报,无法能够逃脱轮回、解脱痛苦。所 以对于一个修行人,对于一个渴望解脱的人来说,这是一个至关重要 的大事。所以我们首先应该认真学修出离心,先发清净的出离心,然 后再进一步学修其它的法。这才是有次第的修行,才能真正得到法益, 才能真正解脱、成佛。这就是要发出离心的理由。人生难得寿无常,修此可断今生执,无欺业果轮回苦,修此可断后世执。第二个是生起出离心的方法。在这里讲的跟我经常给大家讲的一 样,出离心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发出来的,也不是你想发就能发出来的。 不管是出离心、菩提心,还是证
17、悟空性的智慧,都是通过正确的方法 修出来的。有的人说:“我也想发出离心,但是实在发不出来;我也想把这 些贪念都断掉,但实在断不掉。”是啊,如果没有一个正确、善巧的 方法,不可能发出出离心,也不可能断掉贪念。那什么是正确的方式、方法呢?就是修习人身难得、寿命无常、 轮回过患、因果不虚这些共同四外加行。为什么叫共同四外加行呢? 因为这是显、密共同的教法,也是大、小乘必修的教法。你彻底懂得了人身的价值,懂得了诸法的本性是无常的,尤其懂 得了寿命是无常的;然后了解了轮回,知道轮回里只有痛苦没有安乐; 最后明白了佛讲的三世因果“前生不修今生苦,今生不修来世苦;善 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不到”这
18、些道理,才会产生真正 的出离心。冈才宗喀巴大师讲了,你懂得了人身的价值,懂得了诸法无常、 寿命无常的这个道理,才可以断掉对今生的贪执。你懂得了什么叫暇 满的人身,懂得了暇满人身真实的意义,然后你不会再去贪着、追求 这些暂时的利益,也不会再去承办这些暂时的利益。你一定会抓紧时 间、全力以赴地学修佛法,依靠暇满的人身让自己在今生彻底了脱生 死,了脱所有一切的痛苦。这样,就能断除今生的贪执。如果你懂得了因果不虚的道理,即使今生受再大的痛苦,你也不会 觉得痛苦。因为你是懂得因果的人,你是深信因果的人,这些都是自 作自受 也可以说是消业、还债的一个机缘。 你懂得了这些道理以后,你不会觉得苦,也不会觉得累
19、也不会再贪执世间的这些安乐,或者 人天的福报。然后知道六道轮回充满了痛苦,离不开痛苦的本性,超不出痛苦的 范围,没有丝毫安乐。你懂得并深信了这个道理以后,你不会再想得 到人天、世间的这些安乐。佛讲轮回如苦海,轮回如火坑。你把这个 道理彻底弄明白,真正深信了以后,不可能再对这个有贪执,这样才 能断除对世间的贪执,才能产生真正的出离心。现在很多人虽然也学佛修行,但是连最基本的条件、最基础的修 法都没有,出离心也没有生起来;然后就念佛求往生,打坐修禅,念 咒修本尊。这都是一步登天,不可能成就的。因为不明理,修行不按 次第,不依教奉行,不如理、不如法。虽然学佛修行很多年,但是没 有丝毫变化,没有一点
20、点的进步,这就是盲修瞎炼么!所以,如果真心想解脱、真心想成佛的话,首先一定要在自己的 相续中,建立清净的、稳固的、没有丝毫虚假的出离心。有时候我们 也有一点点出离心,但都不是真心实意的,不是从骨髓里发出来的出 离心。这样不管用,没有太大的意义。所以心态没有太大的转变,命 运没有太多的改变。真心渴望解脱的人,首先一定要发出离心,一定要好好修出离心, 一定要修出清净的出离心,然后再进一步地学修。这样基础才扎实, 才稳固,这样才能够达到我们最终的目的。今天就讲到这里。祝大家吉祥圆满,扎西德勒!-22 -三主要道论讲记三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
21、真闻思修行!今天在这里给大家简单地讲一下三主要道论,这是宗喀巴大 师所造的一个论典。这个论典虽然词句很少,很短;但它的内容非常 深奥,也可以说包含了所有经典的精华。“三主要道”是我们在修行 的过程中必须要过的三个最重要、最根本的关,所以,我们若是真心 想解脱,真心想成佛,首先一定要明白这三个道理,一定要掌握这三 个要义,一定要在相续中建立这三个正知正见。第一个是出离心。我们为什么要发清净的出离心呢?因为如果没 有出离心,就不能超出三界,就无法摆脱轮回之苦。所以,如果真心 想解脱,首先就要在自己的相续中建立清净的出离心,然后再进一步 学修菩提心与空性智慧。但出离心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在相续中产生的,
22、 而是通过正确的方法修出来的。若想在自己的相续中产生出离心,唯 一的方法就是修习四外加行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因果不虚。只有懂得了佛讲的这些最基本的道理,并对这些道理产生了真 正定解的时候,才能产生出离心。这些道理,我们也明白一些,也会说一些,在表面上也算是很精 通。但是我们还是没有真正地体会到,也没有产生真正的定解。在这 样的情况下,要在相续中产生出离心也非常困难。因为这些前提、基 础的修法,修得还不是很扎实,也不是很精通。宗喀巴大师讲的,生起出离心唯一的方法就是修习四外加行。只 有把四外加行彻底弄明白了,对这些道理有甚深的感受和体会了,才 能产生真正的出离心。这是唯一的方便之路,也
23、是唯一的方法。除此 之外,不会有更好的渠道,不会有更好的方法。我们学习三主要道 论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对这些道理有一个甚深的感悟、体会,将 它们印刻在自己的相续中。我经常强调四外加行,因为若是没有修好四外加行,不能产生出 离心。若是没有出离心的基础,不能超出三界,也不能摆脱轮回的痛 苦;若是没有出离心的基础,没有出离心的摄持,无论我们所修的法 再高,在表面上再精进,也不会有任何成就。我为什么经常强调这些,为什么这次也是不止一次地、反复地强 调这些呢?因为这个问题很突出,也很普遍,尤其是在内地。有很多 人尽管也在学法修行,但是因为都没有真正地学修这些最基础的法, 所以始终没有得到修法的利益,导致
24、很多人开始怀疑佛法,开始灰心 退步了。原因就是不明理,修法没有次第。所以,大家一定要思维、观察,一定要抓住这个最突出的问题, 解决这个最重要的问题。我们要仔细思维观察:在自己的相续中有没 有产生出离心?自己虽然也在学佛、修行,但是有没有按佛理、按次 第学修?有没有明白、掌握这些最基本的道理?这很重要。“出离心生起之量。”“之量”就是衡量,就是怎么衡量在相续中是否产生出离心。我们都知道首先要修出离心,都知道如果没有出 离心的基础与摄持而盲修瞎炼的危害,我们也知道修出离心的方法。 但是,怎么衡量在自己的相续中是否产生出离心呢?修后于诸轮回福,刹那不生羡慕心,日夜欲求得解脱,尔时已生出离心。宗喀巴大
25、师在这里讲,我们应该从两个方面来衡量:一个是从轮 回的角度,对世间法,对世间的安乐、 名闻利养名誉、 声望、财富、 地位等人天的福报,对自己的家人、儿女、亲朋好友,有没有贪恋、 贪着之心?若是没有这些贪心,可以算是有出离心。另外一个,从佛 法的角度,就是有没有真心实意地追求解脱。“刹那不生羡慕心”。对世间法,对世间的福报,对人天的安乐, 没有丝毫的贪恋之心、羡慕之心、欲望之心,日日夜夜都在追求解脱, 寻求解脱。“尔时已生出离心”,至虑个时候才算是有出离心,才可以说是 在相续中产生了出离心。这两个条件:一个是对世间法、对人天的安 乐没有丝毫的贪恋之心;第二个是日日夜夜、时时刻刻寻求解脱。这 两个
26、条件都具足了,才算有出离心了。这是衡量自己的相续中是否有 出离心最标准、最明确的方法。倘若于此出离心,未以菩提心摄持,不成菩提乐因故,智者当发菩提心。接着,就是发菩提心,首先是发菩提心的理由。我们为什么要发 菩提心呢?因为,虽然在相续中产生了出离心,但是如果没有广大、清净的菩提心的摄持,也不能得到佛果,不能得到圆满的福德和智慧, 不能享受这些无漏的功德和无漏的安乐。如果只有出离心而没有菩提心,不管我们再怎么认真、精进地学 修,最好的结果也只能取得小乘的成就,获得声闻、缘觉的果位。尽 管这也算是解脱,因为已经超出了轮回、超出了三界,但还不是最究 竟的解脱,其功德、福德和智慧,都不是圆满、究竟的,
27、不是了义的, 因此也没有太大的意义。所以想要得到最究竟、最了义、最圆满的功 德、福德和智慧,就要发菩提心。我经常跟大家讲,菩提心是大乘一切修法的前提,是大乘和小乘 的唯一界限。判断自己是不是大乘修行者,就要看有没有发清净的菩 提心。无论你修的是什么法,若是相续中没有产生菩提心,没有菩提 心的摄持,那么统统不是大乘佛法,也不是大乘修行者,最终也不会 得到圆满的成就及究竟了义的智慧。所以说,菩提心非常重要,必须 要发菩提心,这就是要发菩提心的理由。然后就是如何发菩提心。菩提心也和出离心一样,不是无缘无故 就能产生的,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发出来的,它也是通过正确的方法 修出来的。那怎么修菩提心呢?什么
28、是发菩提心唯一的方式与方法呢?就是 修四无量心。首先要知道知母、知恩、报恩。六道中的众生,都曾经 无数次地做过我们的父母,他们做我们父母的时候,都抚育过我们, 慈爱过我们,对我们恩重如山。但是我们这些父母众生,现在大部分 都在地狱里感受着地狱的痛苦。还有的在饿鬼道、傍生道、阿修罗道、 天道,或者人道里感受着痛苦。思为猛烈四瀑冲,难挡业索紧束缚,困于我执铁网内,无明黑暗所笼罩。辗转投生三有中,不断感受三大苦,成此惨状诸慈母,是故当发殊胜心。“四瀑冲”指的是生、老、病、死四苦。生苦,每个人都要出生。 我们不管是在母胎里,还是出生的时候,都要感受很多难忍的痛苦, 你们对此应该有所了解。所有的婴儿都是
29、刚生下来,刚来到这个世 界的时候,都流着泪水,到这个世界的第一个声音就是哭声。有谁是 笑着出生的?没有,都是哭着、喊着出生的。这说明什么?说明他在 出生的过程中有好多痛苦,要不然他为什么哭,为什么喊呢?然后就是老苦。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老人六根衰退了,四大衰弱 了一一眼睛也不好用了,耳朵也不好使了,手脚也不灵活了,吃再好的 东西也吃不出味道,穿再好的衣服也感觉不到舒服。还会生各种病, 会离开人群,离开家庭。人老了的时候,不会有人看,不会有人问, 也不会有人照顾一一这些老年人所感受的痛苦也非常难忍。还有病苦。我们先不说大病,只说小病。我们突然头疼了,就忍 受不了了,身体再强壮、相貌再美丽也没有用
30、一旦生病,立即会躺 在床上,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这是病苦。还有死苦。临终的时候四大分离的痛苦非常难忍,进入中阴的时 候,会出现各种恐怖的现象。真的难以忍受!不是一般的苦啊!生、老、病、死四苦就如同被猛烈的瀑流冲击 着一般,很难遮挡,很难逃脱。此外,来世还要承受各种业报。我们都想得到快乐,都想过幸福 的生活,但是因为被业力牵引着,被业报束缚着而得不到自在,得不 到自由。我们做任何事都想成功,但是不一定能达到目的,不一定能实现 愿望。我们也想解脱,也想成佛;也想精进,也想认真学修。但是都 做不到这些,就是因为业力的作用。我们宿世的父母同样也在时时刻 刻感受着折磨与痛苦,但是他们不明理,不知道事实
31、的真相。被无明 的黑暗笼罩着,很难挣脱。我们这些凡夫,不知道什么是事实的真相,把假当成真,把苦当 成乐,多愚痴,多颠倒啊!我经常跟大家讲,要放下,但是不能放弃; 要随缘,但是不能随便。可都做不到,因为怕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怕达不到自己的目的,所以放不下。怕得不到,怕失去,都牵挂、执着。而事实的真相是放下了才能 得到,才不会失去;随缘了才能顺利,才能达到目的,才能实现自己 的真正愿望。佛这样劝请众生,我也这样劝请大家:随缘,不要攀缘。 但是很多人都在攀缘!为什么做不到随缘?就是因为不明理。若是明理了,了知了事实 的真相,就没有什么做不到的,自然而然就做到了。做不到,就是因为无明的黑暗不让我们见
32、到事实的真相。在夜晚 的黑暗中,我们找不到前进的正确方向。同样,在六道中,在轮回中, 我们无法能够找到解脱之道,无法能够见到事实真相。我们这些宿世的父母也是如此,处在无明的黑暗中不知去向,多 痛苦、多可怜啊!还有这些执着 人我执,法我执 其实这都是不 存在的,但是我们都当成真有、实有了。如果我们有了这些无明、我 执,就会产生各种烦恼与非理作意,然后就会造业。最后就要感受业 果,就得不到自在、自由。现在我们知道了,了解了这些事实,对父 母众生不能见死不救啊!我们跟他们不一样,因为我们得到了人身,闻到了佛法,而且遇 到了上师。有学佛的机缘,有修行的机会。我们可以依靠人身学法修 行,让自己今生解脱,
33、让自己圆满成就。等到那个时候,我们有能力 了,有德行了,有福报了,有智慧了,我们就可以拔除他们的痛苦, 可以给予他们安乐。那个时候,才是自觉觉他,自度度他。有这么好的机缘,我们为什么还不下决心?不去行动,不去精进 修学,还在流转轮回,还在继续造业呢?这不是自欺欺人、害人害己 吗?通过这样反复思维,反复观察,最终就能产生真正的菩提心。我 们经常强调慈悲,都会说慈悲。你也慈悲,我也慈悲,大家都慈悲。 我们始终把“慈悲”两个字挂在嘴上,但是在实际行动上做到了吗? 什么叫慈心,什么叫悲心?什么叫慈无量心,什么叫悲无量心?这个 慈悲心怎样才能产生?难啊!我经常讲,修慈无量心和悲无量心,首先要修舍无量心。
34、什么叫 舍无量心呢?舍有两个概念,一个是舍弃对亲朋好友的贪念,一个是 舍弃对怨敌仇人的怨恨一一对所有的众生都要保持一个平等的心态。能不能把所有的众生都当作自己的父母?能不能把所有的众生都 当作自己的儿女?能不能平等地对待所有的人?能不能平等地接受所 有的事?如果不能,就不能产生真实无伪的慈悲心和菩提心。宗喀巴大师在三主要道论里讲的这些,就是在告诉我们这是 学佛的一种思维方式、观察方式。通过这种方式来学修,来训练自己 的心态,从而发出真实无伪的菩提心。菩提心有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 提心两种,这里主要指的世俗菩提心,就是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
35、 修行。在自己的相续中有没有这样的愿望?有没有立下这样的誓言? 有没有这样的发心?如果不是刻意发的,而是自然而然就有的,这个 时候才算是有菩提心这是发菩提心。今天就讲到这里。祝大家吉祥圆满,扎西德勒!三主要道论讲记四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今天为大家简单地讲一下三主要道。“三主要道”指的是出 离心、菩提心与空性智慧。对于一个真正学佛修行的人来说,这三个 是必不可少的,是必须有的。在我们修行的道路上,是必须要过的三 个关。前两天我们讲的是出离心和菩提心。若是没有出离心,无论修什么 法都属于世间法,无法能够超出三界。虽然有出离心
36、但是没有菩提 心的摄持,也不能证得佛果,福德、智慧都不能达到最究竟、最圆满。 没有菩提心的摄持,学修再精进,表面上再用功,也不会得到任何大 乘佛法里讲的这些成就,所以菩提心也非常重要。今天讲空性智慧。若是没有证悟空性的智慧,就不能断除轮回、 三有的根。什么是三有、轮回的根?就是我执一一人我执和法我执。若 是想超出三界,摆脱轮回,彻底解脱,首先要证悟空性,有无我的智 慧。我执怎么会是轮回的根呢?因为所有烦恼、非理作意的根本就是 我执。首先要看破我,要去掉、断除我执,然后才能降伏烦恼、断除 烦恼。没有烦恼才能不造业,不造业就没有这些业果,这样轮回自然 而然就消失了。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轮回,要彻
37、底从六道中解脱的 话,首先要破我执,证悟空性,有无我的智慧。所以今天在这里首先 讲证悟空性的理由:不具证悟实相慧,纵修出离菩提心,亦不能断三有根,故当勤证缘起法。冈才讲的,如果没有证悟空性的智慧,光在世俗谛中修出离心和 菩提心,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轮回,不能彻底了脱生死。因为不能彻 底除掉我执,而我执又是轮回的根一一有我执就有妄念、分别、执着, 就会有好多烦恼,就会造业,就会流转轮回;然后就要感受六道轮回 的痛苦。所以空性智慧、证悟实相的智慧,是我们首先要掌握的。“勤证缘起法”。缘起和性空是一个道理,在这里要这样理解: 缘起本身就是空性,空性本身就是缘起。在这里没有直接说要修空性, 修无我,而说
38、修缘起法”。为什么这么讲呢?这里也有甚深的含义和密意。这个道理很难理解,很难了知。都知道证悟空性难,有般若智慧难。原因在哪呢?原因在于不懂 缘起和空性不二的道理。一讲缘起,一讲因果,一讲显相上的这些东 西,不管山河大地、万事万物,就认为是实有、真有;一讲空性就觉 得什么都没有,都是不存在的。却不明白有和空是不二的,是双运、 不分的。有就是缘起,这些缘起法本性是空,空本身是缘起。在心经里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在我们的思想境界里,色是有,空是没有。若是有,就不能没有;若 是没有,就不能有。在我们的思想和境界里都是分别与执着,所以这 些是矛盾的、冲突的;但是从事实真相,
39、站在佛菩萨的境界与角度解 释的话,这两个是不矛盾、不冲突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有即是 空,空即是有;有不异空,空不异有。这个道理很难了悟,很难证量。 因为这不是世俗谛,而是胜义谛。胜义谛要通过修行最后才能证得。 仅仅通过理论、强记、推理、思维、观察,无法能够证悟,无法能够 彻底了知。难就难在这里!我们已经远离了诸法的事实真相,远离了原本的那种状态。诸法 的事实真相、真理是什么?就是缘起性空,性空妙有!我们觉得佛讲 的这些道理很深奥,很复杂,佛给我们显示的这些很神奇,佛、菩萨、 上师有神通。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佛讲的这些道理是事实真理,不 是什么深奥的、神奇的,没有讲什么不可思议的。诸法的真理
40、确实是 这样。诸法的事实真相从轮回的角度来讲,都是痛苦的;从无常的角度 来讲,都在刹那、刹那当中变,一刹那也不会停止;从空性的角度来 讲,都是虚妄的。仔细思维,确实都是虚妄、空性的。佛还讲因果、 轮回、空性、大光明,我们觉得很神秘、很深奥。其实一点点也不神 秘,也不深奥。因为佛讲的都是实实在在的,都是事实真理。我们已 经迷惑了,已经迷失了原本的状态,已经远离了这些真理。在佛、菩 萨、大成就者的境界里,这些诸法的事实真相是通达的、无碍的、平 等的、清净的。一讲在佛的境界里黄金和牛粪没有区别,是等同的,谁也理解不 了。黄金和牛粪怎么能是等同呢?黄金是黄金,牛粪是牛粪;黄金是 珍宝,牛粪什么也不是,
41、不值钱,不是什么好东西。这就是分别、执 着!在佛的境界里,诸法的事实真相是平等的。没有好坏,没有善恶, 没有高低,没有生死,也没有净与不净。在佛的境界里,手掌和虚空 是等同的。当时孙悟空为什么没有跳出如来佛的手掌心呢?因为如来 佛的手掌和虚空是等同的。密勒日巴钻进牛角的时候,密勒日巴没有变小,牛角也没有变大, 但他确实钻进去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诸法的真相是无碍的,他根 本没有那种时间与空间的隔阂,没有空间与时间的概念。我们每天都在念普贤行愿品:“一尘中有尘数刹,一一刹有 难思佛。”这都是一个道理,诸法的道理就是这样,这就是空性,也 就是缘起。什么叫缘起性空?什么叫事实真相?什么叫如来密意?就
42、 是这样。没有般若空性智慧,光修出离心、菩提心,也不能超出三界,不 能断除轮回、三有的根。所以空性智慧也很重要。对一个真正渴望解 脱、想成就佛果的人来说,证悟空性是必不可少的一种修法。认识无二慧见之补特伽罗:谁见轮涅一切法,永无欺惑之因果,灭除一切所缘境,此人踏上佛喜道。“谁见轮涅一切法”。不管是轮回的法,还是涅槃的法,从世俗 谛的角度,从显相上,从缘起的角度来讲,有轮回,有因果一一因和果 连接的关系是事实存在的。佛当初讲四谛一一苦集灭道。苦就是轮回,集就是非理作意这些烦恼。烦恼是轮回的因,轮回是烦恼的果一一这是轮回因果。然后是灭 和道,灭是寂灭,道是证道、修道,道是到达寂灭真谛的路。道是因,
43、 灭是寂灭,是果,这是属于涅槃的因果。刚才讲的是,不管是轮回还是涅槃,从世俗谛的角度,从缘起的 角度来讲,这些因和果之间的关系都是事实存在的。这个很重要啊! 很多人都这样说:“修什么?谁在修?都是空的,什么也没有了。谁 在念佛?念什么佛?怎么念佛?”这都是偏见、邪见!刚才讲的,性空不是什么也没有。性空这个“空”,这个“没有”它本身已经超越了我们的思想、言语的范围。不是我们所说的那个 “有”,也不是我们所能了知的这个“空”。我们现在所了知的这个“空”,是单空,确实是彻底的“没有”,和“有”是矛盾冲突的。但是佛讲这个空性的“空”,这个“没有”,已经超越它的定义,已经超越了 我们的思想和言语的范围。
44、很多人都误解了。为什么误解了呢?一说空,就觉得是我们所认 为的这个“空”;一说没有,就觉得是我们所想到的、理解到的那个“没有”。不是什么也没有,不可能!这些缘起法,诸法的本性是空 的,但缘起的作用是不空的。有个人这样说:“我不念佛,因为也没有什么可念的,都空了, 什么也没有了,因果也没有了。”我问他:“如果没有因果了,你不 吃饭会不会饿?如果你不吃饭就饿,吃饭就不饿,这不就是因果吗?”如果你是步行,从家里一步步走到这里,这也是因果。你若是不 走,没有步行的这个因,也不可能到达目的,这也是因果,也是事实 么!“灭除一切所缘境”。刚才是从世俗谛的角度,从缘起的角度来 讲。现在从胜义谛的角度,从空性
45、的角度来讲,诸法都是不存在的, 都不是实有,都不是真有。通过智慧去观察诸法的本性的时候,找不 到它的实有,也找不到它的存在,这就是空性。世俗谛和胜义谛,缘 起和性空,这两个是无二的,双运的。你懂得了这个道理,证量了这 个道理,这个时候才是“此人踏上佛喜道”。获得现空无二的这个见 解,切身体会到了佛的喜悦,佛的欢喜,才是真正进入了这个道路。未究竟之见量:何时分别各执著,无欺缘起之显现,远离所许之空性,尔时未证佛密意。分别执着“空就是空,现就是现”,我们现在就是这样,很多人 去了解空性或者缘起的时候都是偏执。一说空就觉得什么也没有,一 说有就觉得实有、真有。始终了解不了,了悟不到空有无二的这个道
46、理。什么叫偏执? 一说“空、寂灭”,就认为什么都不存在,如兔角 一般,如空中的花园一般,什么也没有,灭尽这个缘法。一说缘起, 一说有,就开始认为是实有,为真有。从本性、事实真相角度来考虑 的时候,也认为是真有实有。这叫偏执,也叫偏见!他始终没有了悟 到、没有了知到“空有无二、现空无二”这个道理。“尔时未证佛密意”,这是什么意思呢?他在这个时候还没有真正 的了悟空性与缘起,没有了悟佛的真实密意。已究竟之见量:一旦无有轮翻时,现见无欺之缘起,断除一切执著相,尔时见解即圆满。“无有轮翻”是没有分别。对这些现见缘起法,所有的这些诸法、 缘法不着相,没有丝毫的执着。这是什么意思?就是了悟到了缘起和 性空
47、不二的道理:缘起就是性空,不是实有、真有,这是缘起的作用。 这两个不矛盾,不冲突;能圆融,能结合。“尔时见解即圆满”,这 个时候才是真正的圆满。叙述观察究竟之见量:了知以现除有边,以空遣除无有边,缘起性空显现理,不为边执见所夺。现就能遣除有边一一实有真有的边,这个道理、密意很深。刚才的 单有,单独的有,不是无有边,是一个边。但是在这里讲的“缘起法” 与“有”,本身就能铲除有边。什么意思呢?不是单独的有,不是单 有,而是和“空”无二的有,和“空”双运的有,是一体的。这个见解很高啊!藏传佛教分好多派。宗喀巴大师在一生当中造 过很多论典,创立过很多证见,分前期和后期。他在这里讲的中观的 见解,和我们
48、宁玛派的见解没有丝毫的差别。所以我非常赞同这个观 点,也非常欣赏这种说法。“以空遣除无有边”,无有边就是无边,无边就是空边,没有边, 这是一个单空,一个单独的没有,不是和“有”不二的这个空。这个 空是一种分别,不能这样执著,不是真正的中道,而是另一个边。我 们要远离八边,远离四边。这些单空、单有都是边,但是这里讲的空 不是单空,它本身就能遣除无有边,就能遣除无边、空边。这是什么意思?这里讲的空不是单独的空,而是和有双运的空。 各铲除各的边,这才是如来密意,这才是事实真相、真理,很殊胜。 但我们这些凡夫很难理解。“缘起性空显现理”。缘起性空达到不二的境界的时候,“不为边 执见所夺。”我们已经建立了这些正见。这个时候,这些边执见、邪 见力量再强大,也夺不走我们的见地、正见、证量,这就是空性。这 里虽然词汇不多,很多地方说的也不是很仔细,但是他抓的都是重点、 核心让我们真正能够了知、掌握这些观点,完全能够通达、精通中 观或者是这些高深的见解。这部论典的三个主要内容是出离心、菩提心和证悟空性的智慧, 都是从三个角度来讲的。首先,讲理由。我们为什么要修出离心?为 什么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