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以问题为抓手培养学生能力.ppt

    • 资源ID:3256836       资源大小:384.04KB        全文页数:36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6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以问题为抓手培养学生能力.ppt

    以“问题”为抓手 培养学生能力,课程目标的变化 1 “双基” “四基” 基本知识 基本知识 基本技能 基本技能 基本数学思想 基本活动经验,2解决问题 问题解决 提出问题 发现问题 思考问题 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一、引导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1.营造和谐氛围,2提供生活材料 标准(2011版)指出“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提供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知识,激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让现实中的数学走进学生的视野,使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具体、直观。,3指导自学发现 这里所说的自学发现,是指学生自已看书去发现。在教学新课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看书自学,从以下几方面去发展问题:从与旧知识的比较、联系上;从新知识的意义、性质、定律、特征和公式上;从算理、解法或关键字词上;从自己不明白、不理解、认识不清楚的地方。,4体验自主探索 标准(2011版)提倡“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尝试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教师在课堂中可放手让学生进行尝试,当尝试中发现新知识与原有的认知结构发生冲突或不同学生对同一问题产生不同见解时。适时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5引导观察思考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鼓舞,教师抓住学生思维活跃的热点和焦点,根据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情、实物、实事入手,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去观察、去思考,激发探索欲望,乐于发现问题。,6动手操作实践 标准(2011版)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皮亚杰指出“要认识一个客体,就必须动之以手。”操作活动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环节,能使学生亲自感知事物,主动愉快地在活动中发展思维。动手操作是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的必要手段。概念知识中,有许多抽象的内容较难理解,如果让学生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实践,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其实,在实际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的方法多种多样,比如:从导入中发现、从预习中发现、从讨论中发现、从趣味中发现、从错误中发现等等。我们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找出问题、提出问题的机会尽可能留给学生,学生能说的,老师不说,学生能做的,老师不做,教师所需要做的,就是给学生提供一种环境、一种气氛围,所需要说的就是适当的点拨和必要的解释。,二、精心设计提问,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一)把握提问的时机,1.在新知识的生长点处启问,2在知识的重、难点处精问,3在学生的认知冲突上设问 在教学中我们要依据教材的内容特点,利用学生原有认知与经验在观念、心理上所形成的定势,在学习活动进行到关键处,精心设计个“坎儿”,适时地挑起血色的认知冲突,问题就应运而生了,使学生体验到已有知识经验的局限性,进而激发学生产生深入探究的强烈愿望,将思维活动推向高潮、引发深入。,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认识特殊条形统计图中,我出示了教科书的例2:,引导学生将这张统计表绘制成条形统计图,在绘制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发现:一格表示的单位量小一些,身高最高的要画30格,画起来很麻烦又不美观;如果一格表示的单位量多一些,因小组内的同学身高差距不大,最高和最矮的只差4厘米,绘制的条形统计图能直观形象地反映出同学们的身高差别,而且绘制起来方便美观?就成了同学们心中强烈需要解决的问题。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在交流讨论中诸竟然有学生想到了第一格表示的单位量可以多一些。,上图是教材第40页的第一个图,(图中第一格表示137厘米,其余每格表示1厘米。)这样,不仅科学而且又直观形象,学生不但体验到特殊条形统计图产生的必要性,而且充分感知了这个特殊条形统计图的特点。,4在探索规律中巧问 标准(2011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激发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可以激发学生思维的动力,促使学生的思考走向深入,认识得到提升,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发现内在的数学规律,同时让学生在探究规律中感悟数学的魅力。,如探究周长相等的长方形面积的变化规律时,出示“王大叔用18根1米长的栏栅围城一个长方形羊圈,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在学生通过摆、列表的方法列举出不同的围法后(如下表)。,为了更好地探寻周长相等的长方形面积不一定相等。在周长不变的情况下,长和宽越接近,面积就越大;长和宽相差越大,面积就越小这一规律,可巧设以下的问题: 师:如果你是王大叔的话,你会选择哪一种围法?发现有什么规律?,数学规律、数学思想是较抽象的,如果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学生是很难理解、掌握的。这样在规律的探求深处巧问,通过“你会选择哪一种违法?”“你认为怎样围面积最大?”“发现有什么规律?”以层层深入的数学问题来激发学生思维的动力,发现其中隐藏的规律,真正理解规律的内涵。在探索、发现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判断和推理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5在出现尴尬处追问,(二)把握提问的“度” 所谓问题适度指包括问题的开放度要适度、难易要适宜、提问要适量等等。“度”的把握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关系到学生的思维深度,关系到课堂的效率。因此提问时要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实际把握好提问的“度”。,1.开放要适度,2.难易要适宜,3.提问要适量 某次听课,我详细记录了任课教师在一节课里提问的数量,课后统计居然达110 个之多!无独有偶,在一本教育杂志中也看到了类似案例:一位教育局长听课时遇到一位教师在短短的 5 分钟内,随口问了学生 38个问题!笔者就此计算出这样一组数据:40分钟里,从教师提问到学生回答完毕,平均每个问题仅20秒。假如老师平均每个问题占用8秒,学生回答占用 10 秒。那么学生思考每问的时间仅2秒!试想在2秒钟里学生能思考什么样的问题呢?” (傅海洋:从“2秒思考”看“课堂提问” 中国教育报2007.6.15.5),(三)提问的注意点 (1)提出的问题太复杂,语意模棱两可。 (2)教师只接受所期待的答案,对于超出你认为是恰当范围之外的答案,你可能会拒之门外,也许这里隐藏着不可预约的精彩。 (3)提问需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尽量少问,或者不问。 (4)提问要给学生留有探索、思考的空间 (5)自己提出的问题,自己做出回答。 (6)忌把提问作为整治学生的手段。,总之,提倡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与“问题解决”,会给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促进广大教师不断从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从被动僵化型向主动创新型转变,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应积极鼓励、正确引导、科学指导学生,让学生会自行探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合作讨论分析问题,用创新思维方法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和创新精神。,谢谢大家!,36,

    注意事项

    本文(以问题为抓手培养学生能力.ppt)为本站会员(本田雅阁)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