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学团委书记“大思政IIr团干部队伍设座谀会上的交流发言学院在全省“大思政爆”一体虹作推进会上的汇报发育大学团委书记“大思政课”团干部队伍建设座谈会上的交流发言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的五周年。如何发挥共青团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作为一名高校共青团干部,我认为,应当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一批愿讲、能讲、善讲“大思政课”的团干部队伍。在“道”的层面,强化价值观塑造,正确引导团干部愿讲“大思政课”。在当前各类青年亚文化层出不穷、社会思潮纷纭复杂的背景下,团干部要讲好“大思政课”,自身必须首先树牢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
2、信念。2023年,校团委协同马克思主义学院,尝试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全面把握青年学生,尤其是团干部的价值观动态,从中遴选一批政治强、情怀深的团干部,建立起讲“大思政课”的人才蓄水池,努力向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靠拢。同时,校团委建立了“理论学习一理论研究一理论宣讲”贯通机制,选拔表现突出的团干部组建“国旗班爱国教育宣讲团”等“大思政课”宣讲团队,经常性活跃在校园、基层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等社会一线,让团干部在一次次宣讲中强化正确价值观教育,不断筑牢始终站在理想信念制高点的团干本色。在“学”的层面,夯实理论根基,努力培养团干部能讲“大思政课二当前,一些青年学生中存在
3、着诸如“我更应该利己还是利他?”等现实困惑,对团干部开展思政工作提出了更大挑战和更高要求。对此,校团委采取系列举措努力让团干部先学一步、学深一层。我们努力加强学习资源供给,提升学习系统性;定期邀请马克思主义理论专家开展讨论式、辨析式互动讲座,启发团干部深入思考根本性问题。我们致力于搭建理论研究平台,牵头各级教师团干部以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为牵动,发表与学生思政教育相关的论文和理论文章200余篇;在校内实施“揭榜挂帅”,发布有关思政研究课题40项,形成了团干部学理论、做研究、爱思考的浓厚氛围。在术”的层面,鼓励探索创新,积极赋能团干部善讲“大思政课”。讲“大思政课”的团干部和听“大思政课”的青
4、年学生,都是思想活跃、追求个性的青年群体,创新是他们的共同特质。共青团要因势利导,为团干部讲好“大思政课”创造条件。在校内,自2020年起我们持续开展特色主题团日活动,与学校专业课程深度融合,广泛激发院系团干部深度参与的主观能动性,涌现出了一批形式新颖、青年喜爱的微团课。在校外,校团委联合学工部等部门,组建了由师生团干部组成的志愿者讲解团队,常年活跃在“交通强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通过讲述知名科学家、大国工匠的故事,教给更多青少年正确的思想,引导他们走正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讲好思政课不仅有术,也有学更有道J这是我们培养讲好“大思政课”团干部队伍的基本遵循,也是提升高校共青团思政工作实效的
5、金钥匙。我们应当不断深入学习、认真贯彻,努力将团干部锻造成为愿讲能讲善讲“大思政课”的行家里手。学院在全省“大思政课”一体建设工作推进会上的汇报发言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近年来,*学院依托区域深厚的红色文化资源,建设了全国首家以*红色历史为主要内容的校内红色文化育人基地一一红馆,从思政元素挖掘、育人模式创新、赋能新时代三个方面,将红色文化蕴含的思政元素灵活运用到“立德树人”全过程。现将有关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一、以红育人,挖掘红色资源中宝贵的思政元素*学院以创建“红色育人”品牌为中心,以红色文化基地为依托,从*红色资源中挖掘思政元素,讲好城院故事、*故事、中国故事。一是建设红色文化育人场馆
6、红馆始建于2019年,总面积1200平方米,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从苦难到辉煌的革命历程为主线,弘扬“忠诚坚定、不畏艰难、敢为人先、无私奉献”的*红色文化。截至目前,红馆已获得省国资委授予的“*省属企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14个基地称号。二是打造红色文化育人队伍。红馆是*博物馆校园展厅,与*党史研究院合作共建,聘请国内知名党史专家担任顾问,成立*红色文化教育研究中心,配备红色文化专业教师和研学实践专员22名,邀请知名主持人、“五老”人员8名担任兼职讲解员,为工作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三是丰富红色文化育人内容。学院将*红色文化列入思政必修课,设计开发了“学科性+专业性”相融合的课程标准
7、创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红色任务、红色活动为载体的课程形式,让红色力量赋能专业学习,助力培养新时代大国工匠。近5年学生获国家级、省级奖项150余项,获奖900余人次。二、沉浸体验,打造红色文化育人模式长效机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学院致力于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模式创新,建立红色育人长效机制。一是创新形式,让红色育人“活”起来。针对大中小三大类学生群体,开发红色研学课程26门,设计参与式体验活动36项,构建“沉浸式情景模拟+参与式体验活动”的红色育人模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红歌演唱、话剧演出、故事讲演、作品制作、竞赛闯关等
8、生动实践中达到学习目标。二是搭建平台,让红色育人“热”起来。延伸课堂链条,学院成立党委讲师团、青年宣讲团,成立学习社、红馆讲解员和红色诗歌朗诵社团三个学生社团,近三年,组织开展专题宣讲56场,组织“学党史知党情感党恩跟党走”等全校性主题教育18次,师生参与2万人次,“城院大讲堂”成为最受师生欢迎的活动品牌。三是联动耦合,让红色育人“动”起来。师生走出校园,寻访抗战老兵、赴*张裕酒文化博物馆、马石山十勇士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研学,将红歌、宣讲送进社区、学校、养老院,开展为环卫工人献爱心、为社区业主检修家电、为*马拉松志愿服务等活动300多次,“活动的思政课”赋能城市经济发展。三、辐射引领,红色
9、资源赋能新时代“大思政课”用红色资源赋能新时代“大思政课”,善用红色资源,将思政课堂与现实紧密结合,与时代同频共振。一是屡创佳绩,擦亮“红色品牌”。优良的红色基因孕育了优秀的红色工匠,学院先后荣获“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如省级文明单位”等30多个荣誉称号,连续两届荣获“全国节约用水知识大赛”优秀组织单位,作为全国唯一学校代表在水利部总结大会上作典型发言。二是服务培训I,点燃“红色引擎学院与*和*地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立共建长效机制,与*省内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大中小学校建立合作关系,承办红色文化专题培训2000多人次,接待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团)教育活动4000多人次,开展大中小学生红色文化研学5万人次。三是示范引领,激活“红色动力”。在红色精神的感召下,50余名教师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首席技师等荣誉100余项,培育全国技术能手14人、*省技术能手55人。*学院红色育人模式得到中国教育报、新华网、中国新闻网、中国教育新闻网广泛关注,办学实力和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发言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