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供销服务三农赋能乡村振兴”调研报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供销合作社是党领导下的为农服务的综合性合作经济组织,有着悠久的历史、光荣的传统,是推动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为推动供销合作体系机制进步完善,服务领域进步拓展,畅通为农服分“最后一公里”,打造乡村振其“新引擎”,助力全市供销服务“:农”工作高质量发展,根据年度工作安排,经主席会议研究,市政协成立专题调研组,困绕供销社主贵主业、改革转型和实现高质量发展主题主线,先后深入我市*等乡镇开展视察调研,并赴*区、*县,*县等地考察学习,鉴他山之石,谋发展之策。现综合调研组急见建议,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市供箱服务“三农”工作情况*市供
2、销社目前拥有独资和控股公司8个,基乂供销社3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80家,行业协会2个,各类经营网点近100O个,从业人员达2000多人.先后被全国总社确定为“全国县级供捐合作社系统先进集体”,多次被省社、*市社评为“先进县级社”。(一)深化综合改革“一条线”.一是稳步推进体制改革。按照合作经济组织原则,不断完善自身组织架构,进一步理顺“三会”体制机制。根据“改造自我、服务农民”的要求,探索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体”改革实践,插动基乂社改造发展,开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合合作新路,以自办和领办的形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80家。二是大力推进产权改革。率先在全国对供销社资产进行询权登记,完成土地确权登记
3、73宗,办理不动产证130宗,累计确权土地面枳200亩,办证所需的出让金、契税3323万元采取先征后返的方式全额返还,确保供销社资产保值增值,得到总社主要领导肯定,并在全国供销系统作为经监推广。三是全面推进基层组织改革。坚持不懈恢复正建鞋层供销社。2023年新成立村级供销社3家*供箱合作社有限公司、*供销合作社有限公司、*供销合作社有限公司),累计建成乡镇供销社14家,村级供销社18家,*、*、*3家供销社获评总社级基必社标杆社,*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获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500强。(二)健全发展体系“一张网”.是建设三级为农服务体系。坚持开放办社。采取联合合作方式,持续推进基旧社建设提质扩面,构
4、建完善县级联合社,乡镇基工供销社(为农服务中心)、村级供销社为一体的县乡村级为农服务组织体系。以*农业发展公司为县级农事综合服务中心,建设高集总部和*镇分部,服务:及6个多IfcU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生产经营机械42台套,为本地农户提供农机作业服务13.5万亩次,年增加农民收入632万元,解决农民工就业312人。二是建设粮食一体化产业链,大力发展“种产管烘销”一条龙经营模式,形成梭盖粮食产前、产中、产后的股务链条。*村级供箱社完善大田托管、农资配送、农机服务、粮食烘F、粮食加工箱售、农产品电子商务六项服务,为农户托管土地4671亩,流转土地3150亩作为良种选育、测土配方、再生稻种植、稻一油
5、连作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成功打造1500亩标准化绿色粮食生产基地。三是建设现代物流体系。以皖山有限公司为龙头,基层社商超为区域中心,村级综合服务社为网点的日用消翁网络基本形成。与京东合作成立“*市京通供销合作有限公司”,成为集物流运输、仓储、农产品生产销售、电商直播运营为一体的集采集配中心,共建成乡镇物流网点13个、村级延伸服务网点47个,县域流通服务网络逐步完善,我市入选“供销社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强县”培育县名单。(三)统筹平台建设“一盘棋”.一是建设为农服务平台。与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控股仃限公司麟介建设中国农批*农产品交易中心,搭建全新购销平台.有效促进r*镇乃至整个大别山地区农副产品对外销
6、售流通,新增就业岗位70余人,服务农户5000户以上,市场交易额达到3000万元:强化与村集体、市直相关部门、农民致常带头人的合作,将总社援建的官庄为农服务中心打造成集日用品和农资供应、庄稼医院、农产品展示展销、农技和信息服务、农民培训于体的综合服务中心,成为*市基U社的一张靓丽名片.二是建设电商消费平台。充分发挥“供销e家”“832”电商平台作用,自主打造“古皖田园”“舒皖田园”两大农产品品牌,充分挖掘优势农产品资源,进行分级、分类包装,形成“统形象品牌、统标准价格、统市场销售”的商品进驻电商平台。三是搭建“信用合作平台1(联合邮储银行*支行,在系统内创新推出“供销。贷”普惠金融产品,对供销
7、系统内授信中小微企业提供】OoO万元授信支持,目前全市已发放贷款达3000万元,有效解决部分企业“融资难、融资员”问题。二、存在的问题(一)为农JK务缺乏合力.虽然多数假村已逐步建立起为农服务体系,但基层社整体力量较为薄弱,不同乡镇、不同地区之间发展不够均衡.普遍存在管理还较松散、服务功能单一、凝娘力不强等问题.因供销改制后职工安置、社保缴镀等历史遗留问题较多,负担较全,导致嵯层供销难难以“轻装上阵”,缺乏抱团发展意识,制约了农业服务规模化推进,供销为农服务的实际效果受到一定影响。(二)流通体系缺乏支撑力.有膨响力、带动力的社有龙头竹干企业较少,皖山商里作为流通体系建设中的龙头企业独木难支。具
8、备全程托管能力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屈指可数,J1.规模普遍偏小、布局散、链条短,服务组织系统内农技人员、农业土专家、“困教授”等普遍缺乏,与高校、农科院校合作还未形成以点带面,经济实力和服务能力还不够强,示范带动和服务“三农”“主力军”作用发挥不充分。(三)人才队伍缺乏活力.市社现有编制数15个,在编在岗数15个,其中50岁以上11个,基层社在实施改革后,只有部分管理人员留守,全市基层社平均年龄超55岁,年龄结构老化。因基层供销社人员不享受编制内待遇,经济上没仃稳定保障,长期存在着招人难、留人难的问题,缺乏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专业人才现有的“老龄化”队伍,股务本领退化、服务功能弱化、思想保
9、守僵化,干事创业的梢气神不足。(四)基层组纲缺乏内生力.受历史遗留问题、人才队伍青黄不接、传统业务无优势、新生业务不突出等问题综合影响,基层社融资困难、外债*力大,普遍存在“生存危机”,保留下来的资产多是原基层社的老旧资产,大部分处F闱置状态,得不到有效改善利用,少最租金收入无力承担房屋维修、职工工资、银行贷款利息等费用支出,“造血”功能难以修爱,在现代新的市场经济形势卜.,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三、意见建议(一)强化三级联动,崎通服务网络.健全以流通骨干企业为支撑、县城为枢纽、乡镇为重点、村级为终端的三级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借鉴*经验,深耕供销品牌,全系统规范使用供销标识并挂牌运营
10、形成市有集采集配中心、镇有综合超市、村有综合服务社商贸流通体系,完善县域集采集配、统仓共配、中央村房、电商运营、快递分拣、物流配送等功能,实现农资、农产品、日用消费品、再生资源等多业并举、一网多用的流通服务新格局,开创县域供销综合集配中心、乡镇综合服务中心、村级综合服务社三级联动、城乡双向潦通、一体发展的“三二一”现代商贸流通新局面。(二)加强合作共建,实现多方共赢.借鉴东区“支部1+3”社村共建模式,鼓励村党支部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村民以土地经营权、村集体以溢出土地和堪础设谑入股土地合作社,土地租金采取保底+分红模式,由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经营。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村集体经济组织可将集体土地
11、作为可支配资产资源以作价入股、资产托管、租赁、承包经营等多种经营模式参股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及其他工商企业。农村信用社为村经济组织或专业合作社提供资金支持,农业部门配合作做好技术培训、新品种新技术新机械的试验示范和推广,探索推动“供销合作社+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信用社+”多方合作、融合发展,建立供销社与村集体和农民稳定的利益联结0(三)盘活用资产,增强“造血”功能。坚持“开发不实地,开放谋发展”原则盘活社有闲置资产.深化联合合作发展战略,探索“村社”“社企”共建、合作运营馍式,通过公开招标方式,将闲置土地和房产进行商业开发,建设村级服务点、储藏转运中心、电商中心、农产
12、品加工点等为农服务综合体,延伸为农服务触角:与政府、企业合作发展居家养老、民宿、休闲农业园等康养产业,拓展服务领域.对已不适宜开展商业服务的资产,通过依法公开拍卖的方式,确保社有资产价值最大化,促进资产保值增值,逐步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蜕变。(四)完善政策体系,激活发展动能。建立健全供销系统人财物管理监督、考核评价等整套管理制度体系.将供销合作社工作纳入政府“:农”工作重点任务,作为农业农村工作考核的至要内容:制定出台供销系统财产、资产监督管理及运营具体办怯,安排乡村振兴等“三农”专项扶持资金,并落实桎定的增长机制。将基层社房屋修缮纳入棚改、老旧小区改造等项目,改变县供销社闲置资产老旧、功能不全、安全除患多的现状:加强与供销系统科研院所合作,建立管理和技术人才培养通道,探索制定人才入股、技术入股及人才合理流动等制度机制:吸纳和聘用新型农业经营组织骨干、社会能人到基层社就业创业,畅通供销系统干部人才流动渠道,优化干部人才队伍结构,提升服务“三农”水平,推动全市供销合作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