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ppt

    • 资源ID:3307487       资源大小:4.28MB        全文页数:130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0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ppt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辩证的唯物论,唯物的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历史观,价值观,人生观,回答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回答世界的状态是“怎么样”的问题,回答人与世界的关系是“怎么样”的问题,历史唯物主义回答“社会和人生是什么”的问题,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唯物论(第45课) 认识论(第6课),辩证唯物主义(第23单元),物质,运动,规律,静止,主观能动性,物质与运动辩证关系原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辩证 关系原理,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世界物质性原理,世界,2.4.1 世界的物质性:,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注意:世界的物质性有多种表达方式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统一于物质; 世界是物质的。,(一)自然界的物质性,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方法论意义:,(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人类社会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构成基本要素,生产方式,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基础),3.人类社会发展受客观规律支配,(三)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从古猿到人的进化中脑量的变化,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世界物质性(即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和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反对】实际工作中的主观主义。,小 结,(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1.内涵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 客观实在性。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物质的固有属性:运动。 物质是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可知性。,2.外延 物质包括万事万物的具体形态,是除意识现象之外的所有东西。,3.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 二者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4.物质是永恒的,物质具体形态是可变的,(2008四川卷30)2007年是塑料诞生一百周年。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 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 合物,其数量已达百万种。这一情况说明 A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物的存在与发展依赖于 人的意识 B人们有意识地创造人工自然物会在一定程度 上改变自然物的规律 C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人造物可以脱离天然物 而存在 D人类通过实践可以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使 其打上人的烙印,D,(2008海南卷20)由“嫦娥一号”卫星拍摄的月面图像覆盖区域属于月球高地,长约460公里,宽约280公里,分布有不同大小、形态、结构和形成年代的撞击坑。从唯物论的观点看,这幅图像佐证了 A神话的产生是缺乏客观根据的 B月球与地球具有相同的物质结构 C各种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科学性 D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正确性,D,2.4.2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一)运动和物质的关系,1.运动的含义,2.物质与运动辩证关系,(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承担者),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小 结,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方法论】要求在事物的运动中把握事物,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二)运动和静止的关系,1.静止的含义,性质的相对稳定; 位置的相对稳定运动状态的相对稳定。,2.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相对主义、诡辩论。,“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太阳刚升到正中,即刻就西斜了;万物刚出生,随即又死亡了。,“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能吹倒大山的暴风是静止的,奔流不息的江河却没有流逝,田间飘浮的游气也没有运动,经天巡回的日月也没有东升西落。,相对主义,诡辩论。,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小 结,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物质是运动的同时,也承认静止的存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反对】反对割裂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的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二是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三)运动是有规律的,1.规律的含义,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不是主观的联系,不是现象的联系,不是偶然的联系,不是多变易逝的,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2.规律与现象的关系,规律隐藏在事物内部,通过现象来表现; 现象是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 规律和现象统一在同类事物中。,3.规律具有客观性,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即它是不可违抗的。,方法论:,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违背规律就会受到惩罚。,规律的客观性根源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理:,4.规律具有普遍性,原理: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方法论: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5.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规律是客观的,人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改变(改造)规律和消灭规律,人只能遵循规律。,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6.人与规律的关系,小 结,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原理】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事物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反对】反对否认规律的客观性和企图创造规律或消灭规律的唯心主义观点,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冒险盲干的主观主义。,据2008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去年,全国地表水总体水质属中度污染,其中,长江、珠江水质良好,松花江、黄河、淮河为中度污染,辽河、海河为重度污染。巢湖水质为五类,太湖和滇池为劣五类。这些状况说明我国流域经济快速发展,增长方式仍然粗放,污染物排放居高不下,相当多的江河湖泊污染已不堪重负,生态系统急剧恶化。必须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水资源。 运用规律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8分,(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要尊重规律,违背规律是要受惩罚的。湖泊的污染,是人们无视自然规律的结果。4分 (2)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我国实行江河湖泊休养生息,是尊重规律、利用规律的表现。4分,1.(2008广东文科基础试题15)以下选项中最能表现主观能动性的是( ) 天意从来高难问,人生由命非由他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A B c D,C,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72小时的气象预报可以和25年前36小时的气象预报一样可靠。但由于受天气状况原始数据、计算手段、分析能力等条件的限制,气象预报难以避免误差。在这个意义上,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 2.(2008宁夏卷22)随着气象预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能够作出更精确和更长期的气象预报,其哲学依据是 大气运动尽管复杂,但有规律并可以被认识 大气运动的偶然性逐渐向有规律的必然性转化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认识这些规律的能力不断提高 科学技术的发展已使人们完全掌握大气运动的规律 A B C D,B,3.(2008山东卷22)红岩的作者,在一次次查阅有关档案、走访烈士的战友、搜集先烈们感人事迹的基础上,成功塑造了江姐等典型人物形象。这启示我们要,坚持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坚持主观与客观相统一 重视做好量的积累 A B C D,D,为满足北京奥运会期间各国运动员对蔬菜种类与营养的不同需求,中国农艺师引进了多种新品种洋菜,根据北京地区及周边省市的海拔高度来确定各种蔬菜的种植与运输方案,使洋菜“本土化”,打破了“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 4.(2008重庆卷31)农艺师打破“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遵循的哲学依据是,A.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B.人可以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前提条件 C.人不能改变规律,但能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状况 D.客观事物的规律是客现的,思维活动的规律是主观的,C,2.5.1 意识的本质,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起源),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生理基础),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内容),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方法论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物质决定意识(原理),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起源),第一阶段:一切物质的反应特性,岩石的风化,水滴石穿,踏雪有声,宇宙间一切事物相互作用并留下痕迹的过程,就是它们相互反应的过程。,第二阶段: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葵花向日,蚯蚓受刺身体收缩,生物对外界环境变化和作用的应答能力,第三阶段: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猎狗捕猎,猴子表演节目,黑猩猩吃香蕉,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人类的意识,第四阶段 人类意识的产生,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劳动 促进了人脑的生成 劳动 促进了语言的产生 劳动 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劳动在意识产生中起决定作用,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生理基础),客观存在 (原材料),人 脑 (加工厂),意 识 (产品),通过实践,产生,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内容),(中介),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 无论正确、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意识不是像照镜子一样,对客观存在原原本本的反映,而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 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映。,易混知识:,1.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2.错误意识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3.意识来源于人脑,4.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反映,图6是比利时画家马格利特的作品。画面上明明画了一只逼真的烟斗,而画上的法文写的却是“这不是一只烟斗”。当我们面对这幅画的时候,图形与文字共同组成的这幅画又启发我们思考艺术作品与现实对象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表达两者关系的有 艺术作品是不依赖原型的主观创造 艺术作品体现了对原型的摹写与创造的统一 艺术作品是对原型的审美再现 艺术作品应不断追求更逼真地反映原型 A B C D,B,图9画的是位少女,图10是位老妪,有人做过实验,让两组人分别看图9和图10、再共同看图11,看过图9的人认定图11是少女,看过图10的人认定是老妪。事实上,图11是图9和图10的结合,从中既可看出少女,也可看出老妪。图形欣赏产生的不同效果表明 A艺术欣赏的本质是感觉的集合 B艺术欣赏的内容因人而异 C艺术欣赏的效果受思维方式制约 D艺术欣赏的片面性总是不可避免的,C,2.5.2 意识的能动作用(人的主观能动性),(一)意识的特点,目的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计划性:,人们在实施行动之前要制定蓝图、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自觉选择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只有当人们的实践活动需要时,人们才会去主动地反映它,主动创造性:,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现象,而且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反映当前对象,而且能追溯过去、预测未来,嫦娥奔月,我国的探月工程将分三期实施绕、落、回。“十一五”期间将重点实施一期工程,即实现“绕”月探测,发射我国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对月球资源的分布规律和月球表面进行全球性、整体性与综合性探测,摸清月球的家底,并对地月空间环境进行探测。同时,将深入开展二、三期工程论证,并适时启动工程研制工作。 材料体现了意识活动的哪些特性?,(二)意识能动性的表现(原理),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意识具有反作用),意识,实践,改造世界,指导,(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使人悲观,意识不能直接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而是通过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引起物质形态的变化。,对意识反作用的正确理解:,方法论要求:,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意识。,正确意识指导实践能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意识指导实践则阻碍事物的发展。 (正促错阻),(3)如何发挥意识能动作用:,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把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物质条件和手段,能动地认识世界,能动地改造世界,发挥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的指导作用,积极调控生理活动,于丹教授在“构建心灵”的讲座中强调,和谐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和人自身的和谐,而人自身的和谐关键是心灵的和谐。这说明: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产物 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能动作用 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A. B. C. D.,C,D,20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使19世纪法国作家埃勒凡尔纳在其小说中描述的很多科学幻想成为现实,如电视机,直升飞机,潜水艇和人类登月等,很多发明家承认他们从凡尔纳的科学幻想中受到启发,甚至有人说:“现代科学只不过是将凡尔纳的语言付诸实践的过程而已”,作为人类意识花朵的科学幻想的付诸实现,表明: 意识不仅反映世界,而且能够通过实践改造世界 意识怎样幻想世界,世界就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意识因其创造性,而具有直接现实性 意识因其能动性,而可以成为实践的先导 A B C D,C,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人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必然趋势。我国W市提前洞察了这一趋势,在发展低碳经济理念的指引下,率先布局,结合自身特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创新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运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分析W市是如何发展低碳经济、保护环境的?,(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具有目的性、计划性,某市提前洞察了发展低碳经济这一必然趋势,率先布局。(4分)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正确意识对改造世界有促进作用,某市在发展低碳经济理念的指引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4分) (3)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某市把握必然趋势,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结合自身特点采取措施,发展低碳经济,取得硕果。(4分),归 纳,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不仅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而且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方法论】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反对】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重要提示: 意识的能动作用要受到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 物质的决定作用是前提、基础,是第一位的,而意识的能动作用受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是第二位的。 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而不可笼统地表述成“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江苏综合创新能力一直位于全国前列,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江苏拥有自己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和产品还很少,创新绩效较低。据此,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以“创业创新创优”为核心的新江苏精神,使江苏经济发展出现了由投资拉动向创新驱动、资源依赖向科技依托、江苏制造向江苏创造转变的良好趋势。 结合上述材料,从辩证唯物论视角,谈谈江苏为什么要大力弘扬“三创”精神。,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江苏省委省政府根据我省目前综合创新能力和“三创”活动开展情况的实际,提出大力弘扬“三创”精神正说明了这一点。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弘扬“三创”精神是正确的意识,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归 纳,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一方面,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方法论】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反对】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也要反对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2008广东政治卷40) 材料1 :随着地球生态环境恶化,目然灾害频发:全球气候变暖、飓风频频登陆、非洲洪水泛滥、美国南方龙卷风肆虐 。人类既是受害者,又是肇事者。 材料 2 : 2008年春运高峰期间冰雪给中国南方带来巨大灾难:交通中断、部分地区断水断电,严重影响国计民生。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救灾第一线,制定周密的计划。全国军民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生产自救,重建家园,万众一心,取得抗灾救灾重大胜利。 ( l )结合材料1、材料2说明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10 分),答案: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人类如果违背了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从材料1可见,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灾害频发与人类没有从根本上尊重客观规律有关,地球生态环境恶化就是客观规律对人类的惩罚。 人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能动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材料2说明,中国人民在党和政府领导下从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拯救计划,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生产自救,重建家园,最终取得了抗灾救灾的重大胜利。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革命的热情和科学的态度结合起来,才能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1.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三)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规律客观性原理,2.为什么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哲学依据,(2)意义,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方针、政策的前提和基础。,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无所作为的思想(即保守主义)。(两“结合” 、两“反对”),3.怎样做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4.一切从实际出发与实事求是比较:,“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的一般基础,“实事求是”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深化拓展。,(1)区别,从实际出发,强调人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而不能从主观愿望出发。 实事求是,侧重于探究规律,要求把规律作为行动的向导,按规律办事。,(2)联系,辩证唯物 论,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关系,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意识,意识有能动作用,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能动认识世界,能动改造世界,调控生理活动,把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接合起来,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物质观,材料一:表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财产增长情况,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立法工作.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发展民主政治、保障公民权利、推进社会事业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本届全国人大通过的物权法,其立法工作历时23年,先后召开100多次座谈会,收到了1万多件意见,经全国人大常委会7次审议,充分反映了国情民意,符合宪法的基本原则。,古人说,有恒产者有恒心。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唯物论的基本原理,分析制定物权法的必要性。(12分),物质决定意识,主观必须符合客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家、集体尤其是私人财产都显著增长,客观上需要法律保护,物权法的制定是这一客观需要的必然结果。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指导作用,物权法保护国家、集体和私人的合法财产,有利于巩固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激发人们创造财富的积极性。,(2009安徽卷)历史表明,经济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往往会对经济结构产生“洗牌效应”,为一些产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安徽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近年来,中共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并实施了“建设文化强省”的发展战略,将文化产业作为实现崛起的支柱产业之一,着力培育软实力。2008年以来,全球性金融危机“寒风劲吹”,安徽文化产业却凭借“厚积薄发”的底气,抢抓机遇,逆势而上,成为江淮大地加速崛起的新引擎。 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说明安徽省的做法是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的。(8分),能动的认识世界,制定“文化强省”战略体现了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辩证看待金融危机的影响,变挑战为机遇,化危为机。 能动地改造世界,实施文化强省战略,提升软实力,实现快速崛起。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立足于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的省情,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做到主观符合客观。,5.(2008北京文综40)有人把市场经济形象地称为“候鸟经济”,资本总是“飞向”成本低、收益高的地区。毗邻广东的江西某地,在调查中发现:本地的工业电价低于珠三角地区30、水价至少低0.5元/m3,具有综合成本优势。当地政府通过对企业迁移现象的分析,预见到广东企业会向周边地区辐射。于是,该地有计划地出台一系列措施,比如以“一站式”服务提高行政效率,并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使很多广东企业到本地安家落户。 分析上述材料,说明该地是怎样发挥主观能动性发展经济的。(10分),答案:积极认识规律,以对规律作用的认识指导本地经济发展。 努力发挥意识的自觉选择性、创造性、目的性和计划性特点,制定相关措施,促进本地经济发展。 尊重客观规律,创造条件利用规律,利用综合成本优势等有利条件,创造“一站式”服务等新的条件,推动本地经济发展。,应对全球气候问题,要走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对我国而言,短期内难以摆脱经济快速发展对资源、能源消耗的高度依赖,跨越资源、能源瓶颈约束是主要难题。总体技术水平落后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严重阻碍,中国必须从实际出发发展低碳经济。比如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化石能源低碳化,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制定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先行试点示范;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开发低碳技术、低碳产品;积极运用政策手段,推进低碳制度创新与法律体系建设 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如何从实际出发走低碳化道路?(10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尊重物质运动的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调查研究,找出事物运动的规律,作为行动的依据。发展低碳经济,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根据我国国情探索发展模式。 (4分)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发展低碳经济,要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制定低碳经济发展战略(4分)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走低碳化道路,一方面要尊重经济本身发展、低碳经济发展的规律,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制定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2分)要反对超越我国资源状况、机械照搬别国模式的唯意志主义;也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无所作为的思想和做法。(2分),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一)实践及其特点,1.含义:,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2.实践的特点,(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构成实践的基本要素(实践的主体、手段和对象)是客观的; 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因而也具有客观性。,2.6.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活动; 实践是一种能动性活动,具有创造性。,提示:注意区分实践的目的性和意识的目的性; 实践的客观性和实践的能动性。,实践的客观性特征是第一位的,因为意识根源于物质,只有主观符合客观的要求,人们才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实践的创造性才能真正发挥出来。 实践的客观性特征主要体现了唯物论的观点,能动性特征主要体现了辩证法的观点。,(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社会性) 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历史性),(1)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 即物质生产活动,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决定其他一切活动。 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2)变革社会的实践 表现为革命、改革、国家方针政策的制定、法律制度的建设和实施等; 阶级社会中,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主要表现为阶级斗争。 (3)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3.基本形式,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这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规律。 实践没有止境,说明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 A.历史性 B.社会性 C.物质性 D.能动性,A,我国通过制定“十二五”规划来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体现了实践是 A.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B.主观与客观相一致的活动 C.客观物质性的活动 D.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D,在当代,人类的交往已经超出了民族和国家的范围,世界各国有着紧密的联系。任何国家的重大实践问题,都与整个世界密切相关。这说明实践是 A.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B.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C.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 D.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D,某地在发展农村经济过程中,看到有的地方培植高档鲜花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于是也号召农户培植高档鲜花,但是由于水土不宜和技术原因,致使农民损失惨重。上述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C.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D.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A,(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1.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人们在变革客观对象的实践中获得认识,获得认识的途径,直接经验,间接经验,参加实践,学习书本,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遇到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认识发展,发展,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提示: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通过实践,人们把观念中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两者对照,就能判断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1)主观认识不能检验认识的正确性,(2)客观事物自身不能回答认识是否正确,(3)实践是联系主观和客观的桥梁和纽带,能够成为检验的标准,认识,实践,客观事物,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注意: 认识的根本任务: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认识的根本目的:把理性认识应用于实践,去指导实践,改造世界。,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1.“由于战争的需要,古代人设烽火台,用烽火和狼烟为信号传递军情。同样的原因,促使现代人创造了无线电波发报、雷达等科学技术去探测和传递军情。”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B.人类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发展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不断给人们的认识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手段。,C,2.“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这句话包含的哲理是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联系主观与客观的桥梁 实践出真知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A. B. C. D. ,C,3.恩格斯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惟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B,4.“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从认识论角度看,其哲学寓意 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 C.一切真知都来自于实践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归纳补充,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具体表现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真理、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归纳补充,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原理 【方法论】 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实践,在实践中检验、丰富和发展认识; 要重视认识的反作用,特别是科学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 坚持把实践作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易错易混,1.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2.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3.实践是认识的主要来源(或一个来源)。,4.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5.实践既是一种客观活动,又是一种主观活动。,从十二大到十五大,我党一直强调,要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十六大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十七大报告再次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这是我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这一理论的提出,不仅是对我国存在的资源环境问题的重视,更是对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规划和指导,这必将促进社会和谐、民生改善。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基础的?,以上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的?,(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生态文明”理念是基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的。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随着经济发展,我国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说明认识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发展。 (3)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检验了三大文明的正确性,生态文明也必将得到实践检验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是为了更好指导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生态文明”理念是基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的。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随着经济发展,我国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说明认识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发展。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检验了三大文明的正确性,生态文明也必将得到实践检验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是为了更好指导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和促进作用。建设生态文明理论的提出,会促进社会和谐、民生改善。,(08年全国高考)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取得的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责经验之一,就是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从认识与实践关系的角度,说明党的十七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哲学依据。(10分),(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这一关于分配的原则要求源于实践的需要,顺应了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这一要求体现党在实践基础上对公平与效率关系认识的深化;这一要求将继续得到实践的检验(6分)。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的这一要求对于提高效率、促进公平、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具有重要作用(4分)。,人类对月球的科学探测和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1969年7月,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实现了人类登月之梦,并于1994年和1998年分别发射了两颗探测器。欧洲第一个月球探测器“SMART1”号也在2003年9月27日顺利升空。2007年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嫦娥一号”探测卫星发射成功。 各国之所以争先恐后探月,据专家分析,其一,为了抢占月球资源;其二,开展探月工程可推动国家科技发展。 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实践的特征。,(1)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体现在月球作为实践的对象是客观实在,探月所用的飞船和探测器等手段也都是物质的,人的智力也是在当前的客观条件下形成的。 (2)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各国纷纷探月都有其目的。在探月的过程中也充分发挥了人的创造性。 (3)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各国的探月活动是相互影响的。各国在探月活动中所取得的成果也是由客观的历史条件决定的。,2.6.2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一)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点击误区 (1)真理就是对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 (2)大多数人公认的就是真理。 (3)真理就是指意识。,(二)真理的客观性(最基本的属性),第一,真理内容的客观性 真理作为对客观事物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第二,检验真理标准的客观性 真理是实践检验的结果,实践本身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原因,真理的客观性,要求“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坚持真理的指导作用,(三)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相对性),1.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成为谬误。,【提示】这里的条

    注意事项

    本文(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ppt)为本站会员(本田雅阁)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