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精品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第13谖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课标要求从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产生,初步理解近代早期西欧社会经济的重要变化。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图片、分析材料,知遒西欧垦殖运动和农奴人身束缚的松弛等原因推动了西欧经济和社会发生新的变化。2 .通过比较西欧封建制庄园经济的内容,了解西欧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在生产经营方式上的变化,体会西欧经济和社会开始走入近代。3 .通过阅读课本,分析材料,了解随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产生,西欧社会结构发生变化,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一一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他们成为新的政治力量。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租地农场、手工工场的出现。2 .教
2、学难点初步理解西欧社会经济的变化标志着其开始走入近代。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展示学习目标展示学习目标整体了解所学内容。通过展示,让学生明确本课内容所需要掌握的内容点在哪里。展示前后几个单元的标题带领学生找到几个单元标题的关键词,指出本单元的要旨“近代”,进而对其进行解释,引出资本主义的几个要素。学生听讲。本课为步入近代的起始课,非常重要。通过讲解和分析单元标题,使学生明确本单元的重点内容,并为之后整个世界近代史的学习做好铺垫。提问过渡:今天,我们就一起步入11世纪之后的西欧,看看有哪些新时代,也就是资本主义时代重要因素出现的痕迹?知识讲解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
3、式1.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的变化(I)教师出示材料和图片,补充资料,讲解欧洲农业的进步,特别是新工具的使用推动了土地的开垦。(2)针对垦荒运动出示材料并提出系列问题:新开垦土地是如何管理的?新开垦区的农民是自由的,庄园里的农民或农奴是否有机会自由?(3)概括农奴自由、耕地面积扩大以及货币地租出现等共同推动了西欧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的变化。(4)通过提问和绘制示意图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农业生产和经菅方式的变化,进而从中寻找近代因素。(5)展示材料,指出发生变化后的农业开始更多地转向市场。学生听讲。学生阅读材料和课本,进行思考,回答相应的问题。学生听讲。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如有条件,可以由学生分组画示
4、意图,再集中展示比较。通过提问,示意图绘制等方式,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并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激发学生的思考,培赛其唯物史观。讲述过渡:农业的发展也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一方面,农产品的富余,足以养活更多的手工业者,于是手工业者逐渐脱离了农业生产,另一方面,脱离农业生产后,手工业者的生产开始更多面向市场,出售产品以换取家庭生活所需。2.手工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的变化(1)教师出示材料原来的手工业是什么样的?(2)提问,这时候的手工业生产和经营方式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出示材料,佐证学生的回答。(3)展示图片,综合学生前面所说的变化,提出问题,手工业的变化中又展现了哪些向近代转变的因素
5、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回答问题。在讲述农业时已经带领学生进行了一步步的分析,故此处主要是教师提问,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回答问题,锻炼学生提取文本信息并按照一定逻辑进行重组、表述的能力。提问过渡:阅读课本,结合材料,合作探究下列问题。知识讲解二、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1)生产经营方式的变化,诞生了哪些新生社会力量?(2)新生阶层开始掌握哪些权利?(3)他们如果想进一步发展,会和什么人产生冲突?教师提问并出示相关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学生根据课本和教师提供的材料,回答问题。锻炼学生提取文本信息的能力以及史料解释能力。同时,这部分内容还为以后学习资产阶级革命做了铺垫。随堂练习1 .中世纪农奴可以通过哪些方式
6、摆脱领主的人身束搏(B)武力反抗缴纳迁徙税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逃往城市参加垦殖运动发动革命.B.C.D.D2 .16世纪前后,西欧普遍出现了雇佣工人手工劳动,工人之间实行分工合作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是(B)A.小作坊生产B.手工工场生产C.大工厂生产D.个体户生产3 .13、14世纪,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改变。其中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的是(D)A.资产阶级B.商人巨贾C.手工业者D.富裕农民4 .欧洲中世纪城市中,有一个新的社会集团取得了特殊的法律地位,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受到王室、教会的特许状和城市法的保护。这个新社会集团是指(C)A.封建贵族B.教会教皇C.市民阶层D.封建领主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有学者认为,租地农场的出现和14世纪中期欧洲黑死病的流行有重要关系。查阅资料,了解一下这种说法是否准确,黑死病对西欧经济和社会又有哪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