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中小学数学衔接之感想.doc

    • 资源ID:3313532       资源大小:192.50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4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小学数学衔接之感想.doc

    中小学数学衔接之感想 由于中小学的管理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使得不少小学学生感到很难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和方法。解决这个矛盾的钥匙就是:搞好中小学衔接教育,通过衔接让师与生、教与学双双提前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相互了解、相互适应,把“突变”变成“渐变”,在“渐变”中顺利完成小学升初中的衔接过渡,让初一教师提前“立体”地认识和掌握自己的教育对象,系统地了解、掌握农村小学的教育教学现状,农村小学生的思想状况,小学现行教材编排体系,基本内容及要求,小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让学生提前对自己新的学习、生活环境、新的规范要求、学习方法、学习任务初步了解。所以,做好中小学的衔接,解决学生中的这种不适应问题,是初中阶段全面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一项基础工作。一、对衔接教育的理解学生由小学升入初中以后,面临着一个崭新的环境:学校是新的、班级是新的、同学是新的、老师是新的、学习方法是新的、学习形式也是新的,学生本身也想在这个崭新的环境中来表现自己,展现自己的才能,特别是对于一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初一学生来讲,既忐忑不安,又充满希望。搞好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对于三年初中数学学习很重要。一个良好的开始,对于学生来讲有莫大的鼓舞。尽早适应与小学数学教育在学习方法、学习形式上有很大不同的初中数学教育,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则是衔接教育中尤为重要的一环。我认为要搞好小学与初中的衔接教育,有以下几方面问题需要我们注意:1、注意知识的前后衔接。2、注意学习方式的衔接。3、注意学习方法的衔接。4、注意学习内容的衔接。5、注意学习思维的衔接。6、注意学习情感的衔接.7、注意成长发展的衔接,作为小学学生,进入初中以后,其成长发展中的变异和自身存在的差异是我们不容忽视的阻碍学生自身发展的多元要素。作为我们初中教师,也可能不是班主任,但是我们应该对于学生发展倾注更多的关怀,关注他们的发展,关注他们的进步,关注他们的一切。二、关于中小学教育教学衔接的问卷与分析调查背景回放1、 一位即将小学毕业的学生对妈妈说:“我就要成为初中生了。我真想早一点看到初中是什么样的?”2、 市区某初中一年级的小华同学在游戏机室面对前来寻找的家长,用充满委屈的口吻说:“我不想长大。我不想毕业。我不想当初中生。我想念我的小学老师。”3、 “我只有初中毕业,又过去这么多年了,以前学的那一点点东西也都忘光了。孩子问我什么,我基本上是无法回答。只能叫她去学校问老师。”小华的家长无奈地说。4、 在某些教师聚会、座谈的场合里,有时会听到一些初中教师在摇头、叹息:“现在的小学怎么会这样?知识点教得那么死板,到了初中想要扭转都不行;而有些知识中学还要学,小学却都教了,那我们还要教什么?自从取消升学考试之后,学生的计算能力变弱了,心算、口算能力以及准确率都比以前有升学考试时低;上课时不会听课,不会记笔记。学生课外拓展能力差,写作都是同一模式”5、 小学教师不满了:“我们的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都能获奖,这说明什么?我们不辞辛苦地工作,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对于学生的提问几乎是有问必答,学生都认同我们是他们的知心人;我们每年都要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初中教师不能用学校教育教学中出现的个别现象来否定我们的小学教育”回放这些学校生活中的只言片语,为的是引发我们去关注正处于小学和初中衔接点上的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状况。前不久,福建省漳州市教师进修学校组织部分教师编制了关于“学生、教师、家长”的三份问卷,到市区部分学校的小学五、六年级和初中一年级进行调查,共发出问卷1960份,回收1804份,回收率92,其中有效问卷1804份,有效率达100。问卷调查与分析1、学生问卷方面(1) 关于对学习内容的预习的回答(见下图)与分析。分析:调查数据表明,小学五、六年级和初中一年级60左右的学生能主动预习即将学习的内容;30左右的学生是教师布置才预习;只知道课题或一无所知的人数比例,小学五、六年级学生为79,初中一年级学生达15。大多数学生的预习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从调查的数据看出,学生在主观上意识到预习对于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怎样做好预习工作,从分配的时间和预习的效果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有走过场之嫌,体现不出预习的真正效果。在小学阶段,学生学习压力较轻,预习的时间相对较充裕,教师更有必要对学生进行预习指导,教给预习方法,提高预习效率。(2)关于课堂上能否发现并主动提出问题的回答(见下图)与分析。分析:课堂上能经常发现并主动提出问题的学生,小学五、六年级比例为21,初中一年级仅为44;偶尔能发现并主动提出问题的学生,小学五、六年级占69,初中一年级占81。这数据上的差别,可以看出,随着学生年龄的变化,由年龄特征而引发的一系列心理变化使得初中生提出问题的主动性不如小学生那么强。这可能跟小学阶段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也有关系。小学课堂相对活跃,但是在热闹课堂的背后,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有质量呢?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也是值得我们探讨的。(3) 关于在学习上得到谁的帮助最大的回答(见下图)与分析。分析:大多数学生认为得到老师的帮助最大,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占70,初中一年级学生占57。而得到父母和同学的帮助也占有一定的比例。这说明小学生更多依靠的是老师。初中学生间交往密度较大,意识更强,得到同学的帮助就比小学生多。综上因素,小学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的时间方面应该更有优势。(4) 关于最迫切需要在哪些方面获得支持的回答(见下图)与分析。分析:调查发现,接近半数的学生认为最迫切需要在学习方法指导上获得支持,同时32的小学五、六年级学生需要提供学习资料,33的初中一年级学生需要宽松的学习环境。可见,小学生的依赖性还很强,而初中生虽然学习能力正逐渐提高,但因“应试”所致,心理压力也大,所以他们觉得获得宽松的环境比提供学习资料更重要。因此,在小学高年级学生中,适当教给他们一些心理调适的方法和技巧,是很有必要的。2、教师问卷方面(1) 关于对任教学科不同学段课程标准是否了解的回答(见下图)与分析。分析:从调查的结果看,83. 4的小学教师和85. 8的初中教师对于任教学科不同学段的课程标准不太了解,这个结果在我们的意料之中。因为长期以来,中小学教师关注的是自己任教学科本学段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对于任教学科不同学段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在教研时往往缺乏更多的思考。即使有,大多也是经验性的探究多于理论性的学习。我们可以设想,教师如果对课程标准所体现的整体设计理念及各个学段的内容和要求缺乏必要的了解,那么小学教师就不知道学生在初中将要学习的内容,难以做好一些基础性的铺垫;而初中教师也同样无法让学生“温故而知新”。由此必然会出现了小学和初中在教育教学衔接上的断层现象,因而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困难。(2) 关于对部分小学生不适应初中学习方式的回答(见下图)与分析。分析:调查结果表明,51的小学教师和55的初中教师认为,部分小学生不适应初中学习方式,主要原因是学生的学习方法不正确。“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预习与复习、勤于思考、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大胆发言、发现问题敢于质疑问难、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好习惯,同时教师要加以有效的指导。例如,课外阅读可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教师要有计划地介绍一些课外读物,指导学生阅读,要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和使用工具书的方法,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并教会学生如何从众多的课外读物中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书来学习等。另外,在教学方法和课程内容方面,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也认为小学和初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是由于初中学科多,内容信息广、容量大,需要学生做好必要的预习准备工作。课堂上由于教师要讲解的知识点多,有些内容只能靠学生自习理解,不可能像小学那样知识点较少,可以手把手地一一讲解。因此,培养训练学生学会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好习惯,调控自己的学习行为,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将使学生受益终身。(3) 对教学中最重视学生哪方面发展的回答(见下图)与分析。分析:小学教师比初中教师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初中教师在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及学习能力的提高方面比小学教师重视。这是因为小学是打基础的时期,必须重视其全面发展。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在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到初中才逐步过渡到分学科课程。在实施新课程四年后,教师的教学质量观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原先单纯的关注知识技能转变为不仅要重视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而且要重视学习能力的提高,关注其全面的发展。在学生的思想品德方面,教师的关注程度有所上升,这与学生年龄特征、当前的社会环境及教师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有关。(4) 对中小学教师定期互动必要性的回答(见下图)与分析。分析:大多数教师反映现在中小学教师之间有必要加强互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交流就是互相学习、博采众家之长为己用。中小学之间应多加强教学管理、教材教法、家庭教育等方面的协调与交流,实现教育教学的互动和良性循环发展,形成基础教育一体化格局。小学是初中的基础,初中是小学的延续。小学教师在衔接阶段的教学中应渗透初中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采用课内外结合的方式,注意培养学生兴趣,发挥学生潜能,拓展学习内容,提高综合素质,进一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为学生的初中学习做好铺垫与准备。初中教师也应了解小学阶段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在新生入学后的一段时间,注意与小学教育教学的衔接,让学生有一个平缓的适应过程。3、小学家长问卷方面(1) 关于孩子是否认真对待语数之外的学科的回答(见下图)与分析。分析:在问卷中,有393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能认真对待语数之外的学科,而认为“一般对待”的占到545。大多数家长、学生,甚至是部分教师,还是认为语、数是主科,一定要学好,其他是次科,学不好没关系,而且不用正式考试,家长、教师不会责怪。这种区分主科与次科的学习态度将影响到学生进入初中后除语数以外其他学科的学习。因为初中除语、数以外的很多学科,如生物、地理、物理、化学等学科,它们的启蒙教育其实就是小学里的那些综合学科,如科学。这也给我们教师一个提醒:要重视小学综合学科的启蒙教育。(2) 对比较关注孩子哪一方面表现的回答(见下图)与分析。分析:756以上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成绩非常关注,542的家长较关注孩子的学习态度,对孩子学习方法关注的仅占197。在被调查的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家长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40,初中和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33。家长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在对待孩子的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学习方法上的理念较落后。家长关注孩子还是以成绩为主,对学习态度也挺重视的,但对孩子较缺乏学习方法的关注和指导,这是由于家长受文化程度及其他方面的影响,所以孩子的培养、教育更多要依赖于教师,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如何教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是我们今后教学中必须关注的问题。、调查结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六年级到初中一年级是中小学教育过渡的结合部,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衔接过渡的成功与否对教育质量影响很大,但这一结合部的衔接是基础教育中容易被忽视的一个薄弱环节。由于小学毕业生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不一,认知前提差异较大,从而加剧了小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心理、生活等方面的不适应。产生这种不适应的主要原因是:新生跨入初中大门,心理年龄仍处于半幼稚、半成熟、半独立、半依赖,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交织的状态。在他们的眼里,初中是一个全新的环境、陌生的世界:新学校、新老师、新同学、新的教学任务和教学方法,功课增加了,内容多了,难度大了,要求高了。初中教师不再像小学教师那样,保姆式地扶着走,加上对新的学习生活、学习任务、规范要求了解较少,使大部分初中生在心理、学习、交往等各方面往往处于被动状态,不能很快适应,走了弯路,出现滑坡。三、中小学如何衔接、现象问题 1、家长的疑惑一些家长说孩子到中学以后成绩直线下降和小学时清一色的“优良”形成了明显反差,或怀疑孩子的潜力或怀疑初中的教学质量或怀疑小学教育有问题。2、学校的意见(1)初中对小学质量提出异议,怀疑小学成绩的真实性。他们认为:小学毕业抽测成绩很好,而刚进入初中举行的摸底水平测试中,英语不及格的人数很多学校会超过30甚至会达到50,考试成绩也参差不齐从10多分的到90多分的都有,不敢相信小学的教学质量会是如此地经不起考验。(2)小学认为教学改革是树立全面的质量观,培养出来的学生更注重个性化发展,中小学的教学目标是不一样的,研究分数问题是对素质教育的片面理解。至于两极分化,学生的差异原本就存在。3、综合思考从全区来看,确有一些小学阶段成绩很不错的学生,在进入初中后的学习成绩不尽如人意,究竟是课改的理念和实践之间出现了偏差,还是小学取消了小升初后降低了对学生的要求,使升学压力“转嫁”到了中学老师的身上?面对小学的“全体、全面、主动”发展和初中无法回避的中考选拔,其中的矛盾令家长困惑,令老师头痛,也引起了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原因分析 1、教育工作侧重点的不衔接。由于尚未实现高中的普及,因此初中还面临着很大的升学压力,初中校长和教师不得不把学习的结果放在首位,而小学由于免试入学,尽管毕业年级有质量抽测,但对学习结果的要求比较低,造成了教育工作的侧重点的不一致。2、中小学的相对独立不衔接。中小学之间相对封闭各成体系,中小学教师之间缺乏面对面的交流,“闭门造车”情况普遍。中学教师不了解小学教师的具体工作,小学教师不知道中学教师的需要,中间缺乏了解,缺乏沟通,造成了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独立状态。试想一个中学教师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学生在小学里是如何学习的,学得怎么样“衔接”又从何谈起?3、特定的年龄阶段和新环境的要求不衔接。在心理学中,初中阶段(青春期)是人生的岔路口,被称之为“难教养期”,或者“问题儿童期”,或者“青春断乳期和性格形成期”,和小学时的儿童期不同,因此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也会发生很大的不同。小学教师多是哄着、牵着、循循善诱地耐心地告诉学生该如何做,怎么做。而到了中学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不再喜欢老师的唠叨,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你说往东我偏要往西。加之青春期一些生理上的变化是他们从未遇到过的;环境上,新的学校、老师、同学,也会有不适应感;情绪上,表现为从性格活泼到突然沉默寡言。特别是在小学小集体里成绩越好的孩子进入中学相对庞大的集体中,从以前的“众星捧月”到成绩平平,优势的不明显,越容易产生失落感。习惯上,小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的不足,难以满足初中课程学习的需要,不少学生身上还存在着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4、课程内容的不衔接。小学的课程内容较少,课程内容要求的掌握程度较低,书面作业大多为抄写的内容缺乏独立动脑思考才能解决的问题。而到了初中,课程内容多,教学进度快,学习难度增大,学习时间延长,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成为学习的基本能力,学生在书中根本找不到现成的答案,不会动脑或懒于动脑使得一部分学生不完成作业。5、假期管理的不衔接。六年级的暑假小学实际上已经放弃管理,而中学还没有接上头,学生的思想和学习根本没有做好上中学的准备。、建议对策 1、在学生刚刚升入初中的一、两个月内,要注重创设宽松的班级环境,建立和睦的师生、生生关系,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保持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有一颗积极进取的上进心,将会更利于学生的持久发展。2、初中小学要“走进对方”互相听课。中学教师“放下架子”,深入小学,多看看小学教师是如何做的,请他们谈谈心得体会,面对面地进行交流,和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在以后的“衔接”工作中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小学教师要多看看初中教师的课,在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上下功夫,打好坚实的基础。中小学校之间应建立起协调、合作的伙伴关系,以“协同发展”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加强交流与联系。让小学生甚至家长们走进中学,了解他们将要就读的学校的环境,听听初中老师上的课,让小学生与家长提前感受初中教学与小学教学有何不同,小学生要做好哪些准备,才能更好地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3、要根据学生的发展规律,进行平缓过渡。整个过渡阶段也应该是平缓、渐进式的发展,而不是突然性地拉高。重视起始年级的教学,夯实基础,要研究和解决使用同样的教材、同在一个年级的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教学问题,在一开始的课堂教学中要做到“心中有数,降低难度,减少坡度,放慢进度,踏稳脚步 ”,严格控制非正常分化;在学生管理上,此时的教师既不能越俎代庖,也不能完全撒手,培养学生独立性。4、要加强干部教师队伍建设。重视对少年儿童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的研究,对待初一新生不妨先把他们看成是五六年级的小学生,让教师的教学去适应初一新学生,而不是让初一新学生来适应教师的教学。小学教师要学习中学教师对内容把握的整体性,给学生以较多的思考余地,为“衔接”打下良好的基础。初中老师要借鉴一些小学老师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改进其中不符合学生发展的内容与要求,努力激发学生的兴趣。5、在教学内容上以具体为主,抽象为辅。事实表明,学生进入初中后,独立性较强的孩子的适应会快一些,而依赖性强的孩子需要一个长时间的适应过程,这时候要给孩子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相信孩子自己有能力解决好自己所遇到的问题。 6、小升初的起始阶段父母要给孩子多些帮助。在这段时间内,父母要多些宽容和体谅,用耐心和鼓励筑起孩子信心的堡垒,成就孩子学习的动力。初中阶段,是孩子从少年成长为青年的关键时期,优秀的品行、奋斗的目标和远大的理想一般都将在这一阶段内形成。这一时期也是孩子可塑性最大的时期,家长或老师的经常鼓励、及时的提醒和善意的批评,可以使孩子的缺点得到修正,长处得到发扬。7、充分重视班主任工作,将衔接工作做在前头。作为小学六年级的班主任,要在学生毕业前引导学生做好心理准备,并做好相应的心理调适,使他们懂得,自己成长了,将要成为中学生了,将认识更多的朋友,学到更多的知识,自己的眼界也将更开阔。同时在六年级,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已有经验,各科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尽量向初中的教学方式靠拢,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总之,为了做好中小学教学衔接工作,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习的能力和水平差距较大这一特点,注意照顾大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采取“低起点,缓坡度,小步子”和激励评价的方法,让大多数学生等能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教师不仅在教学上注意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而且设计的课堂练习也要有几个梯度。还要加强课后的辅导。初中教师要加强对学习暂时落后学生的指导。为防止一部分学生掉队,对学习较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及时为他们查漏补缺,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教师应根据本学科的特点,以课堂分层教学和个别辅导为突破口,努力做好学科教学衔接工作。

    注意事项

    本文(中小学数学衔接之感想.doc)为本站会员(来看看)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