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疫情防控转运方案9篇.docx

    • 资源ID:335392       资源大小:49.83KB        全文页数:2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疫情防控转运方案9篇.docx

    1、疫情防控转运方案9篇第1篇:疫情防控转运方案、适用范围本指引适用不具备发热门诊诊疗条件和能力的大专院校校医院(室)、中小学(含托幼机构)卫生室(保健室)(以下简称校医室)组织实施。具体流程图详见附件Io所有到校医室就诊的师生,须经过体温筛查和问诊,排除可疑情况方可进入校医室就诊。校医室(校医院)已规范设置预检分诊流程的学校可参照执行。二、体温筛查(一)体温筛查点设置要求1.在校医室的入口处,标识明显,确保区域空气流通,医务人员要在病人的上风口。2.备有医用外科口罩、电子体温计(以便快速筛查)、水银温度计及消毒盒、手消毒用品、就诊病人筛查记录表等。在明显位置张贴就诊流程和注意事项、指定医疗机构发

    2、热门诊信息。(二)防护要求1 .工作人员采用标准防护,包括戴一次性工作帽、医用外科口罩和穿工作服(白大褂),直接接触就诊人员时戴医用手套,随时做好手卫生和手消毒。2 .督促就诊人员及陪同人员假戴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3 .体温筛查点按要求做好常规消毒和随时消毒。(三)工作流程1.测量体温。在体温筛查处用电子体温计快速饰查,如有发热情况,转移至临时隔离留观室(区),用水银体温计测腋温。4 .询问临床症状。重点询问发热、干咳、乏力,是否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肌痛和腹泻等症状。5 .询问流行病学史。重点询问发病前14天内:(1)有无湖北省或近期疫情高发的国家和地区,或其他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旅行史或居住

    3、史;是否曾接触过以上地区或社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2)有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接触史。(3)有无聚集性发病情况。14天内在小范围场所如家庭、办公室、学校班级、宿舍等,出现2例及以上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的病例。(4)有无境外疫情高发国家和地区旅居史,及境外疫情高发国家和地区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患者接触史。6 .填写就诊师生簿查登记表(附件2)。三、等候及转运(一)临时隔离留观室(区)设置要求1 .设置在校医室外,以就近为原则,方便就诊师生转运,尽量设立专用通道,确保有足够的空间。房间门窗保持打开状态、通风良好,配备水银温度计等常用诊疗器具、洗手设施、休息坐椅.消毒物资和设备、以及灭火器材,

    4、最好有单独使用的卫生间。如无合适的室内场所作为临时留观室(区),可搭建临时构筑物或应急帐篷,注意保持通风良好。2 .设置醒目标识,门前设置警戒带或提示“未经许可,不得进入二避免其他人员误入。室内明显位置张贴属地街道(村委)、疾控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三人小组”、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联系人和联系电话,以及辖区指定发热门诊信息、发热门诊就诊流程和注意事项。(二)人员防护要求1.医护人员戴一次性工作帽、医用外科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N95),穿一次性隔离衣、戴手套、穿鞋套。随时做好手卫生和手消毒。3 .临时隔离留观室(区)内等候人员戴医用外科口罩,人员间距保持2m以上。4 .转运工作人员(含司

    5、机)在转诊过程中应戴一次性工作帽、医用防护口罩(N95)和医用手套,穿工作服或隔离衣,必要时进一步加强个人防护。(三)工作流程1.学校与属地街道(村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疾控中心建立联防机制,制定发热病人和可疑病例的转运预案。2 .体温筛查时发现发热(体温&g1.;37.3°;C).乏力、干咳等可疑症状的病例时,立即安排专人引导病例至临时隔离留观室(区)等候,医护人员受核体温、再次询问核对临床症状及流行粉学史,通知家长(家属),按照转运预案联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或社区“三人小组”初步排查。3 .病例若没有前述流行病学史,学校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或社区“三人小组

    6、的安排下,引导病例去定点医院发热门诊就医。4 .病例若有前述流行病学史中的任一条,临时隔离留观室(区)学校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或社区“三人小组”的安排下,立即拨打120将患者转运到定点医院发热门诊就医,同时报告当地疾控中心,配合采取进一步的防控措施。5 .如无校方人员或家长(家属)陪同,应做好患者转运交接记录,并将情况上报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组。6 .临时隔离留观室(区)每天进行常规消毒处理。可疑病例或发热人员离开后及时消毒处理,方法如下:(1)室内空气用含3%的过氧化氢或0.2%过氧乙酸或二氧化氯(浓度按产品使用说明),按20m1.m3的量采用气溶胶喷雾方式消毒,作用30min后开窗通

    7、风。或使用紫外线灯照射1小时。(2)座椅、台面、诊疗设备表面以及门把手等可能接触到的物体表面首选500mg1.OOOmgZ1.的含氟消毒液擦拭消毒,作用30min后用清水擦净:不耐腐蚀物品可用75%乙薛局部喷洒擦拭。也可以用等效的消毒湿巾擦拭。(3)地面用500mg1.1000mg1.的含氟消毒液拖拭消毒,作用30min后用清水拖净。7 .应急消毒措施。如呕吐物、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物直接污染地面和物体,可用含固态过氧乙酸的应急处置包直接覆盖包裹污染物或用干毛巾覆盖后喷洒有效氯浓度为100OOmg/1.的消毒剂至湿润,作用30min后打包移除到专用垃圾桶。污物污染的台面和地面应及时消毒,可用有

    8、效氯浓度为100omg1.-2000mg1.的消毒液擦拭或拖拭,消毒范围为呕吐物周围2米,作用30min,建议擦拭2遍。8 .转运车辆消毒。每次转运后对车内窗户、座椅、扶手、吊环等表面进行消毒,可用500mg1.100On1.g/1.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作用30min后用清水擦净;不耐腐蚀仪器表面可用75%乙醉擦拭。车内空调滤网每周清洁消毒一次,滤网可浸泡于有效氯浓度为500mg1.-1000mg1.的消毒剂30min后用清水冲净晾干后使用。密闭无窗车辆应加强车内空气消毒,消毒方法参考室内空气,消毒结束后开启空调外循环促进车内空气流通。四、跟踪处置(一)校方及时跟进被转运人员和外出就诊人员诊

    9、疗和健康状况,相关人员在转运、候诊、诊疗和等待诊断结果全过程均要做好隔离和个人防护。疫情信息按要求及时报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当地疾控中心和社区。(二)被转运人员诊断为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时,立即启动学校新冠肺炎疫情应急预案。(三)排除新冠肺炎无需留院治疗的师生由学校或家长(家属)接回,有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者遵医嘱治疗,同时需进行健康观察至痊愈,并通过校医里核才能交课或返岗。第2篇:疫情防控转运方案近日,山东省委新冠肺炎疫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办公室印发关于规范中小学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处置流程的通知,对中小学校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处置流程进行规范。自感不适或检测异常的处置在校内任何场所,一旦自

    10、感不适或检测发现师生员工体温≥37.3,应由所在场所相关工作人员,立即将异常人员带至就近的临时留观点,为其伸、戴一次性口罩(已佩戴的确认何戴规范),并在旁陪护安抚,同时报告学校疫情联络员(一般为学校校医或分管校领导)。异常人员带离后,场所其他工作人员登记现场师生员工个人信息(如果人员位置固定,也可以不用登记),提醒在场人员做好个人防护,注意规范佩戴口罩,勤洗手,减少人员接触,注意观察自身状况,然后继续正常在校学习生活。没有接到排除信息前,有关现场人员不得离校。临时留观点的处置在临时留观点,一段由定点联系医院驻校医生或校医对有异常情况的人员再次进行体温检测(应使用水银体温计检测腋温)和简单

    11、询问,如果确认体温≥37.3。C或有咳嗽、腹泻等症状,则启动应急处置;如有境外或省外重点疫区旅居史或接触史等流行病学史的,应参照疑似病例处置,立即启动应急处置。如果体温37.3,由校医或定点联系医院驻校医生根据实际,决定继续观察、返回恢复正常学习生活或启动应急处置。转运与诊治启动应急处置后,按照联防联控机制,原则上由学校通知120救护车到校,转运患病人员至指定的定点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进行诊治。患病人员是学生的要通知家长,中、高风险地区不允许家长自驾运送,低风险地区可由家长自驾运送学生到指定的定点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学校有关工作人员应在做好个人防护后(二级防护,佩戴N95口罩、手套和工作服),

    12、随行赴医疗机构予以协助,并做好记录。定点医疗机构经诊断排除新冠肺炎的,原则上须由医院提供诊断证明,症状消失(发热患者症状消失48小时后,呕吐腹泻患者需症状消失72小时后)、身体痊愈得返校,严禁带病返校。学校要及时将排除信息通知现场登记的师生员工,提醒其仍需做好个人防护和观察。师生被诊断为确诊、疑似新冠肺炎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的,第一时间按要求上报。学校要第一时间上报主管教育部门、当地疾控机构、当地疫情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并告知患病人员家长(家属)。确诊后处置与善后处理在当地疫情处置领导小组统一组织下,疾控机构第一时间进校指导学校共同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筛查、确定集中医学隔离人员范围、对相

    13、关场所进行终末消毒等工作;公安部门应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维护秩序。如需要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人员为未成年学生的,学校要配合做好相关学业辅导与心理安抚工作,其他善后处理可参照山东省高等学校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处置办法讥当地疫情处置领导小组组织对疫情处置的范围和扩散风险进行评估,决定是否停课、封某某、停学以及复学等事宜。学校应在校门口、教室、宿舍、食堂、运动场等场所设置临时留观点,其中教室、宿舍等场所每楼层至少设置1处。留观点需避开必经通道,相对远离师生集中活动场所。如多人同时出现异常时,应各自单间隔离。疫情防控期间,以班级为单位管理,不得组织跨班级的聚集性活动,师生学习生活轨迹相对固定。师生员工以家庭

    14、为单位每日监测、上报健康状况、笳行史,接触史等情况,便于出现异常情况时第一时间快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与处置。第3篇:疫情防控转运方案为增强学校新冠病毒肺炎疾病预防与控制力度保障学生身体健康,有效预防疾病在校内的传播,保证复课学生的身体健康,结合当前新冠病毒防疫形式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和早治疗病人,杜绝传染病的迅速蔓延。我校要求进行传染病病愈返校复课医学证明查验制度。做到对教师和学生既严格常规的管理,又全面关爱,以保障教师和学生的身体健康,有效防止传染病疫情的发生:一、各班主任要坚持晨午检制度,班主任老师应认真检查班内学生健康情况,做好因病缺勤学生的病因追踪,并将相关信息每

    15、日上报给学校。配合卫生部门进行疫情追踪调查和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二、在校学生出现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疑似传染病的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有关要求暂时隔离,不得再回班上深,及时通知家长接送医院进一步诊治。三、学生一经确诊传染病后,班主任与学生家长联系,及时通知学生科,学生科及时上报并记录。四、有传染病患者的班级应按照传染病法相关规定,对传染病接触者进行相应的医学观察,并做好消毒预防措施。五、学生病愈且隔离期满时,必须由医院开具复课证明,学生持此复课证明到学校,由学生科复检后,方可回班复课。学生科应将学生的诊断证明和复课证明归档,以备查验。第4篇:疫情防控转运方案学校疫情防控期间每日

    16、体温检测制度(试行)为做好疫情期间预防工作,确保师生生命安全,根据上级要求,特制定此制度(试行)。一、疫情期间,各处室、学院实行每日体温检测制度,由专人负责检测和收集测温情况。二、对体温检测异常人员进行信息登记并报备校防疫领导小组,及时先隔离并引导就医。三、检测人员佩戴手套及口罩,使用红外额温计对准眼眉之间,距离前额中心5cm以内位置;若室外温度偏低,则测量颈部衣服遮盖处或者手腕至肘关节衣服遮盖处。四、每次检测前及检测完成后使用75%酒精进行全面擦拭消毒。五、监测过程中,对于体温≥37.3C的师生:(D仔细询问师生是否有武汉旅居、接触史,若明确无,且身体无严重慢性疾病的,则建议隔离观察,

    17、有异常情况及时去医院发热门诊就医。(2)有武汉接触史的或者本身有严重慢性疾病的,联系其家属,由疫情领导小组安排人员送往医院进行检查,佩戴口罩做好防护同时对接送车辆进行全面消毒,确保安全。六、各学院由专人负责每日登记缺课缺勤学生,追踪缺课缺勤原因,并做好记录;各部门每日登记缺勒教职工,追踪缺勤原因,并做好记录。七、校园大门设立监测点,由保卫处负责,每日配置2名保安对进校人员逐一进行核查登记体温检测。八、对体温检测超过37.Ot的人员,实行记录跟踪,进行复测。九、对体温异常人员(≥37.3P),详细记录其各项信息,汇总后报防疫领导工作小组。第5窗:疫情防控转运方案适用范围本指引适用不具备发热

    18、门诊诊疗条件和能力的大专院校校医院(室)、中小学(含托幼机构)卫生室(保健室)(以下简称校医室)组织实施。具体流程图详见附件1。所有到校医室就诊的师生,须经过体温筛查和问诊,排除可疑情况方可进入校医室就诊。校医室(校医院)已规范设置预检分诊流程的学校可参照执行。体温筛查(一)体温筛杳点设置要求1.在校医室的入口处,标识明显,确保区域空气流通,医务人员要在病人的上风口。2 .备有医用外科口聚、电子体温计(以便快速筛查)、水银温度计及消毒盒、手消毒用品、就诊病人筛查记录表等。在明显位置张贴就诊流程和注意事项、指定医疗机构发热门诊信息。(二)防护要求1.工作人员采用标准防护,包括戴一次性工作帽、医用

    19、外科口罩和穿工作服(白大褂),直接接触就诊人员时戴医用手套,随时做好手卫生和手消毒。3 .督促就诊人员及陪同人员佩戴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4 .体温筛杳点按要求做好常规消毒和随时消毒。(三)工作流程1.测量体温。在体温筛查处用电子体温计快速笳查,如有发热情况,转移至临时隔离留观室(区),用水银体温计测腋温。2 .询问临床症状。重点询问发热、干咳、乏力,是否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肌痛和腹泻等症状。3 .询问流行病学史。重点询问发病前14天内:(1)有无湖北省或近期疫情高发的国家和地区,或其他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是否曾接触过以上地区或社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2)有无新型冠状

    20、病毒感染者接触史。(3)有无聚集性发病情况。14天内在小范围场所如家庭、办公室、学校班级、宿舍等,出现2例及以上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的病例。(4)有无境外疫情高发国家和地区旅居史,及境外疫情高发国家和地区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患者接触史。4 .填写就诊师生笳查登记表(附件2)。等候及转运(一)临时隔离留观室(区)设置要求1.设置在校医室外,以就近为原则,方便就诊师生转运,尽量设立专用通道,确保有足够的空间。房间门窗保持打开状态、通风良好,配备水银温度计等常用诊疗器具、洗手设施、休息坐椅、消毒物资和设备、以及灭火器材,最好有单独使用的卫生间。如无合适的室内场所作为临时留观室(区),可搭建临时构筑物或

    21、应急帐篷,注意保持通风良好。2.设置醒目标识,门前设置警戒带或提示未经许可,不得进入”,避免其他人员误入。室内明显位置张贴属地街道(村委)、疾控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三人小组”、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联系人和联系电话,以及辖区指定发热门诊信息、发热门诊就诊流程和注意事项。(一)人员防护要求1 .医护人员或一次性工作帽、医用外科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N95)、穿一次性隔离衣、戴手套、穿鞋套。随时做好手卫生和手消毒。2 .临时隔离留观室(区)内等候人员戴医用外科口罩,人员间距保持2m以上。3 .转运工作人员(含司机)在转诊过程中应戴一次性工作帽、医用防护口罩(N95)和医用手套,穿工作服或隔离

    22、衣,必要时进一步加强个人防护。(三)工作流程1.学校与属地街道(村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疾控中心建立联防机制,制定发热病人和可疑病例的转运预案。2 .体温饰查时发现发热(体温≥37.3,C)、乏力、干咳等可疑症状的病例时,立即安排专人引导病例至临时隔离留观室(区)等候,医护人员复核体温、再次询问核对临床症状及流行病学史,通知家长(家属),按照转运预案联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或社区“三人小组”初步排查。3 .病例若没有前述流行病学史,学校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或社区“三人小组”的安排下,引导病例去定点医院发热门诊就医。4 .病例若有前述流行病学史中的任一条,临时隔离

    23、留观室(区)学校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或社区“三人小组”的安排下,立即拨打120将患者转运到定点医院发热门诊就医,同时报告当地疾控中心,配合采取进一步的防控措施。5 .如无校方人员或家长(家属)陪同,应做好患者转运交接记录,并将情况上报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组。6 .临时隔离留观室(区)每天进行常规消毒处理。可疑病例或发热人员离开后及时消毒处理,方法如下:(1)室内空气用含然的过氧化氢或0.2%过氧乙酸或二氧化氯(浓度按产品使用说明),按20m1.mtsup3;的量采用气溶,胶喷雾方式消毒,作用30min后开窗通风。或使用紫外线灯照射1小时。(2)座椅、台面、诊疗设备表面以及门把手等可能接触到

    24、的物体表面首选500mgI?100OmgZ1.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作用30min后用清水擦净;不耐腐蚀物品可用75%乙醉局部喷洒擦拭。也可以用等效的消毒湿巾擦拭。(3)地面用500mg1.OOOmgZ1.的含氯消毒液拖拭消毒,作用3Omin后用清水拖净。7 .应急消毒措施。如呕吐物、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物直接污染地面和物体,可用含固态过氯乙酸的应急处置包直接覆盖包裹污染物或用干毛巾覆盖后喷洒有效氯浓度为100OOmg/1.的消毒剂至湿润,作用30min后打包移除到专用垃圾桶。污物污染的台面和地面应及时消毒,可用有效氯浓度为100omg/1.2000mg1.的消毒液擦拭或拖拭,消毒范围为呕吐物

    25、周围2米,作用30min.建议擦拭2遍。&转运车辆消毒。每次转运后对车内窗户、座椅、扶手、吊环等表面进行消毒,可用500mg1000mg1.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作用30min后用清水擦净;不耐腐蚀仪器表面可用75%乙醇擦拭。车内空调滤网每周清洁消毒一次,滤网可浸泡于有效氯浓度为500mg1.1000mg1.的消盖剂30min后用清水冲净晾干后使用。密闭无窗车辆应加强车内空气消毒,消毒方法参考室内空气,消毒结束后开启空调外循环促进车内空气流通。四跟踪处置(一)校方及时跟进被转运人员和外出就诊人员诊疗和健康状况,相关人员在转运、候诊、诊疗和等待诊断结果全过程均要做好隔离和个人防护。疫情信息按要求

    26、及时报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当地疾控中心和社区。(二)被转运人员诊断为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时,立即启动学校新冠肺炎疫情应急预案。(三)排除新冠肺炎无需留院治疗的师生由学校或家长(家属)接回,有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者遵医嘱治疗,同时需进行健康观察至痊愈,并通过校医复核才能复课或返岗。第6篇:疫情防控转运方案19日晚,市委书记方伟来到苍梧绿园北广场,检查解除隔离人员转运接驳工作,热情欢迎即将回家的市民朋友,看望慰问一线转运人员。方伟强调,要坚持人民至上、以人为本,严格按照疫情防控规定要求,紧锣密鼓、科学精准、规范细致做好闭环转运、居家隔离等工作,巩固扩大来之不易的抗疫成果,坚决守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安

    27、全和身体健康。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尹哲强参加。晚上九点三十分许,在苍梧绿园北广场接驳点,一辆辆挂着“共抗疫情,欢迎回家”横幅的大巴车陆续抵达,从淮安市集中隔离点解除隔离的群众平安顺利返程。看到车辆缓慢驶来,方伟向车内群众挥手致意,大家也纷纷挥手回应,虽然隔着一层玻璃,无法用言语交流,但是回家的喜悦和兴奋,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目送车辆离开后,方伟与现场工作人员深入交流,”在外地隔离的群众还有多少?”“每天接驳多少人回来?驾驶员是不是两班倒?”“有没有跟社区提前衔接好?”方伟详细了解接返方案、转运流程、归家准备等情况,并亲切慰问一线转运人员,向大家连日来的辛劳付出表示感谢,叮嘱大家精

    28、心组织、细化举措,确保转得喉、接得稳、管得好,确保安全有序、万无一失。方伟强调,疫情发生以来,广大群众非常支持和理解我们的抗疫工作,高度自觉配合集中隔离等管控措施,很多人在市外隔离点待了十几天,很不容易。随着隔离期满,群众陆陆续续返回,做好转运接驳工作至关重要。市疫情应急处置指挥部相关专项组、属地党委政府、交通运揄部门要协调配合、度职尽责,认真细致研究转运接驳计划,提前与市内外各隔离点沟通对接,核准人员信息,强化组织调度,统筹调配力量,确保转运工作科学有序、严密规范。要严格落实闭环转运等要求,加强个人防护事项提醒,无死角做好车辆消毒消杀,”点对点”完成人员闭环交接,坚决阻断病毒传播,确保不发生

    29、交叉感染。要高度重视交通安全,科学规划运送路线,做好车况检查、驾驶员培训,把群众安安全全送到家。要强化与街道社区的无缝衔接,严格落实解除隔离人员居家健康监测,全力保障生活物资供应,让群众尽快回归正常生产生活。第7篇:疫情防控转运方案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体防控策略,按照“五早六快”的工作要求,突出重点环节,强化支撑体系,有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有力保障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受,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一、基本原则(一)预防为主,科学防控。把人民群

    30、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抓紧抓实抓细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科学有序开展新冠肺炎疫情分析研判、监测报告、疫情处置、病例救治、信息管理等工作。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注重运用先进科学技术,提高防控水平。(一)突出重点,精准防控。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发展,坚持分区分级、突出重点、精准施策、精细防控,紧盯关键环节,补齐短板弱项,进一步加强重点人群、重点场所的管控,着力抓实抓细各项措施,进一步提高疫情防控的精准性、精确性、有效性。(三)各司其职,联防联控。各部门要严格落实主管责任,强化对各行业常态化疫情防控的指导和支持;持续强化部门间联防联控,实施统筹调度,加强协调配合,形成防控

    31、合力;加强区域、部门、社区(村屯)和单位联防联控,做好信息共享,实现疫情防控闭环管理。(四)统筹兼顾,有序防控。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将常态化防控责任落实到各领域、各环节、各责任人,有力有序推动受工焚产提速扩面,加快恢受生产生活秩序,广泛发动群众,营造全社会支持、参与疫情防控的良好氛围。二、具体任务(一)完善机制,扎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1.完善工作运行机制。全面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责任,以“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为防控重点,持续强化“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完善日常运转与应急处置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形成政府、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共同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防控格局。2 .强

    32、化联防联控机制。严格落实属地管理、部门监管、行业督导、企事业单位主体责任,进一步健全完善联防联控体系,畅通沟通联络与信息共享渠道,形成横到边、纵到底,覆盖市、区县(市)、街道(乡镇)、社区(村屯)的四级疫情防控网络,实行网格化管理,把疫情防控融入基层绦合治理和经济社会秩序恢复的各环节。3 .强化疫情科学研判机制。进一步完善专家会商与技术指导机制,充分发挥省、市专家在科学决策、风险防范、医疗救治、社会引导等方面的专业支撑作用。运用大数据等高科技手段,快速有效地收集、研判、核查、处置各类信息,适时开展疫情发展趋势分析研判,按照风险等级和应急响应级别,及时调整和优化防控策喀,不断完善疫情防控应急预案

    33、和各项配套工作方案。4 .完善核酸检测保障机制。进一步提升核酸检测能力,加强核酸检测人员专业培训,选用国家批准、专业部门广泛认可的检测试剂,持续提升核酸检测准确率。积极推进县域和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核酸检测实验室建设,5月底前,80%三级综合医院和4所县级医院具备核酸及抗体检测能力,全市日检测能力达到2.5万人份;6月底前,三级综合医院具备核酸及抗体检测能力,全市日检测能力达到3万人份。建立以市疾控中心和市临床检验中心为核心的新冠肺炎病毒检测质控网络,定期开展实验室质量控制,保障检测质量和生物安全。5 .完善重点人群排查机制。对密切接触者、一般接触者、境外入沈人员、重点地区来返沈人员、发热门诊患者

    34、新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口岸检疫和边防检查人员、监所工作人员、社会福利养老机构工作人员、中小学教职工、托幼机构从业人员、公交车(含地铁)司乘人员、出租车网约车驾驶员等重点人群,做到应检尽检、应检早检、应检快检,对其他人群实施愿检尽检,最大限度地排除疫情传播风险。具备核酸检测资质的医疗机构或第三方检测机构发现阳性检测结果,要第一时间向上级部门报告。6 .强化信息技术运用机制。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推动落实“健康码”互通互认、“亮码通行”,及时将核酸和血清抗体检测结果、重点人员等信息共享到“健康码”数据库,积极推广“健康码”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村屯、进社区、进交通枢纽

    35、等,实现扫码、验码市域全覆盖。(一)快速反应,做好常态化疫情发现和应急处置。7 .及早发现病例。加强公共场所体温检测,遇到发热人员及时引导到就近医疗机构就医。加强医疗机构不明原因肺炎监测,强化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排查,做到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的早发现。&按时规范报告。继续加强发热病例监测和传染病网络直报,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现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后,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坚决杜绝迟报、瞒报、漏报。9 .快速有效处置。医疗机构要及时采集收治病例的临床标本,检测机构要在12小时内反馈实验室检测结果,其中对风险人群要在6小时内出具核酸检测结果。疾控机构要持续加大流行病学

    36、调查力度,与公安部门共同组建联合调查组,在接到报告后第一时间开展调查,尽快彻底查明可能的感染源,按照“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不漏掉任何一个环节”的要求,全面快速开展线索排查,规范流程,提高效率,在8小时内完成首次流行病学调杳。落实早隔离措施,及时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进行隔离观察和治疗,对无症状感染者、密切接触者实施严格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对可能的污染场所全面终末消毒。10 .科学精准防控。按照“早、快、严、小”的原则,落实早发现早诊断、快检测快流调、严隔离严管控、小范围小影响的防控措施,做到及时发现、快速扑灭。依法依规、科学划定防控区域范围至最小单元,必要时采取限制人员聚集性活动、封

    37、锁等措施,阻断传播链条。11 .有效集中救治。各级定点医院要做好可疑患者留观和鉴别诊断工作,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要按规定转运到市第六人民医院隔离治疗。继续全面落实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四集中”原则,及时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进行隔离治疗,坚持中西医并重,及时有效全面救治患者,实行“一人一案一策”,最大限度地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患者治愈出院后,按照规定方案实施隔离观察和跟踪管理。(三)突出重点,抓细重点人群防控常态化。12 .境外入沈人员防控常态化。健全完善境外入沈人员从远端防控、交通运揄、口岸检疫、分类转运到集中隔离、全面检测、医疗救治、社区管控的管理闭环

    38、实现从“国门到家门的无缝对接与全链条管理,坚决防范境外输入性病例导致的疫情扩散和蔓延。13 .城外来返沈人员防控常态化。对重点地区来返沈的高危人群,坚持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工作机制,利用大数据手段,做好人员监测、果踪、筛查工作。发挥社区网格化作用,通过个人主动申报、社区(村屯)滚动排查、用工单位报告、公安部门社会随访和信息推送、交通场站排查等渠道,开展常态化摸排。来返沈人员应主动向所在社区(村屯)和单位登记,如实报告出行方式、健康状况等信息,严禁迟报、瞒报、漏报。加强隔离留观场所常态化管理,动态调整防控措施,鼓励居民主动监督报告,严格排查,不漏一人。14 .公众自主管控常态化。积极倡导文明健康

    39、生活方式,强化“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引导公众养成良好健康生活方式和文明行为习惯。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跖离,减少非必要的聚集性活动,减少参加聚集性活动的人员,尽量不前往人员聚集场所尤其是密闭场所;做好个人防护,在人员密集的封闭场,所、与他人小于1米距离接触时佩戴口罩:在密闭公共场所工作的医务人员、营业员、保安员、保洁员、司乘人员、客运场站服务人员、警察等人员及就医人员等要佩戴口罩;养成“一米线”、勤洗手、戴口罩、用公筷等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咳啾、打喷嚏时注意遮挡;做好个人与家庭成员的健康监测,出现可疑症状,及时就医并主动告知个人旅居史和人

    40、员接触史,主动向社区和单位报备家庭成员疫情重点地区旅居史和人员接触史。(四)紧盯关键,落实重点机构防控常态化。15 .社区(村屯)防控常态化。根据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原则,科学研判疫情波及范围、严重程度、社会影响等,根据各地区应急响应级别和疫情风险等级动态变化,及时调整完善社区(村屯)防控策略,进一步细化实化社区(村屯)防控各项措施。推动防控数据向社区(村屯)推送,防控关口向社区(村屯)前移,强化防控网格化管理,建立由社区(村屯)工作人员、网格员、基层医务人员、公安民警、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组成的常态化防控工作队伍,持续开展外来人员排查和居(村)民健康监测,认真做好组织动员、健康教育、随访登记、

    41、信息告知、物资准备、外来人员和重点人员管理、出租房屋和集体宿舍管理等工作,切实把社区(村屯)防控措施落实到户到人。着力提高社区(村屯)防控信息化水平,做到社区(村屯)常住人口、外来人口和出租房屋底数清、情况明。层层压实小区内出租屋、旅馆业、其他场所的房主、业主、经营者的主体责任,形成群防群控合力,守牢守严疫情防控的社区(村屯)防线。16 .校园防控常态化。压实属地、学校、校长、班主任责任,抓紧抓实抓细学校疫情防控工作,有序推进各级各类学校开学返校,恢复正常教育教学秩序。落实“一校一案”,细化完善学校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做好开学各项准备,严格执行开学条件核验制度,坚决守牢“防疫条件不达标

    42、不开学”的底线。加强日常防控管理,针对学生和教职员工及其共同生活居住的家庭成员和相关人员,开展健康状况和风险接触信息监测,做好重点人群的摸排检测。做好健康教育宣传和教室通风、消毒等工作。严格落实晨午检(住宿学生增加晚检)、因病缺课(勤)病因追查和登记追踪等制度,实行教职员工和学生健康情况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实行校园相对封闭式管理,师生进校门一律核脸身份和检测体温。上下学途中坚持家庭、学校“两点一线”管理。加强校内重点区域、重点岗位、重点环节巡查,控制校内人员密度,保持人员安全距离。学校食堂采取错峰用餐,单人单座,同向就餐,就餐排队时与他人保持1米距离,加强餐(饮)具的清洁消毒,重复使用的餐(饮

    43、具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学生宿舍每间居住人数原则上不超过6人,尽可能减少住宿人员并拉开床位距离;图书馆和实验室等公共场所实行人员限流。强化应急处置,健全学校发热师生送诊、定点医院就诊和核酸检测绿色通道制度。规范应急处置流程,组织经常性演练。组织教育、卫生健康、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常态化巡检巡查和指导。健全学校与家庭、疾控机构、医疗机构等联动机制,完善校医配备,引导学生家长自觉履行疫情防控义务,推动社会理解和支持教育复学工作。17 .医疗机构防控常态化。医疗机构要制定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方案,明确防控组织领导体系、日常防控措施、应急处置流程、疫情报告制度、人员梯队配置、物资配备储备等;加强预检分

    44、诊和发热门诊等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管理,落实分区管理要求,推广分时段预约诊疗,对入院就诊及陪同人员逐一查脸健康码、检测体温,对发热患者详细询问流行病学史并做好登记,及时识别发现疑似或确诊患者;加强院内感染控制管理,开展新冠肺炎全员专项培训,加强医务人员健康管理和健康监测,规范消毒、隔离和医务人员防护,做好环境通风管理,严格探视和陪护管理,避免交叉感染:密切与属地疾控机构联系沟通,确保一旦出现疫情能够第一时间应对处置。加强医疗机构物资准备,确保医疗服务和疫情防控所需的药品、试剂、防护用品等储备充足。18 .重点机构防控常态化。落实落细养老院、福利院、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监管场所等特殊场所的防控措施,

    45、制定周密的疫情防控方案和应急处置预案,严防疫情输入和内部扩散。严格人员出入管理,全面实施体温检测和健康监测,定期开展排查筛查,禁止有可疑症状的人员上岗;对新接收人员开展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隔离观察和健康笳查。养老机构内设医务室、护理站等医疗服务机构的,不得越出医疗许可服务范围对外服务。医疗机构举办养老机构或与养老机构毗邻的,应按照医疗机构分区管理要求开展交叉感染评估,评估有风险的要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应设置发热病区和隔离病房,对新入院患者开展核酸检测。加强日常环境清洁、消毒通风和个人卫生防护,做好防控物资储备。对出现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的区域,立即开展终末消毒

    46、和处置个人物品,全力追踪密切接触者并按要求进行集中隔离。19 .复工复产防控常态化。压实企事业单位防控主体责任,按照“谁经营谁负责、谁用人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并完善企事业单位内部疫情防控体系,制定防控方案预案,明确疫情应急处置措施和流程,切实做到疫情防控“一企(单位)一策指定专人具体负责本单位疫情防控工作,加强与属地疾控机构、医疗机构联系,及时报告疫情情况并配合做好调查处置。抓好日常防控措施落实,严格实行体温检测、健康码核脸、“一米线”等措施,做好办公场所、工区及公共区域、集体宿舍等较私密空间的通风消毒和环境清洁等工作,做好员工日常健康监测与卫生管理,对吸烟室等明显暴露口鼻的非必要场所一律关闭

    47、加强宣传培训,做好防疫物资储备,为员工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指导做好个人防护。实施分区作业、食堂分散错峰就餐,控制会议频次和规模,减少人员聚集。设立隔离观察区域,员工出现可疑症状要立即报告并隔离,安排就近送医。行业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监管责任,制定常态化的行业疫情防控措施和监督管理制度,将疫情防控工作纳入到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进行部署、考核、指导和监控,对落实防控措施不到位的,及时予以指导和纠正,对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依法及时进行处理。(五)优化措施,落细重点场所防控常态化。20 .“三站一场”管控常态化。坚持统筹协调、整体联动、精准施策、高效运转的工作模式,密切各地区、口岸、机场、航空公司、各

    48、单位机场工作专班等有关方面的协作配合,严格执行信息通报、关口前移、健康码查验、身份认证、体温检测、专人引导、分区安置、点对点接送、集中隔离与全天候值守相结合等防控措施;火车站、汽车站要在出入口醒目位置设置健康码查验指示牌一,其中火车站应设置疫情重点地区人员专用通道和指示牌。出入站时,进行人工或广播提示,引导乘客出示健康码、身份证,并严格查验健康码、检测体温:对查验发现的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和重点地区来返沈人员要立即登记备案,引导其通过专用通道进入留观区,及时转交至相关地区;如有发热症状,交由卫生健康部门派出的医务人员规范处置。21 .集中医学隔离场所管理富态化。指定集中隔离点实施“一馆一案”,落实“七加强”,即加强人员管控、加强服务管理、加强消毒防护、加强防疫宣传、加强心理疏导、加强应急处置、加强安全生产;“一报告”,即体温异常情况报告;“三早二即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两熟知”,即熟知疾痍的传染病症状、特征和预防措施,熟知所在地传染病或疑似病人留验站及医院的名称、地址和联系电话;“两能够”,即能够对传染病表现症状作出大致判断和及时反应,能够及时履行报告制度并做好现场控制。同时,集中隔离场所要配备足够的安保力量。22 .公共场所防控措施常态化。商场、超市、银行


    注意事项

    本文(疫情防控转运方案9篇.docx)为本站会员(田海滨)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