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人教版初中数学案例:对一道经典习题的研讨.doc

    • 资源ID:3448815       资源大小:125.03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教版初中数学案例:对一道经典习题的研讨.doc

    初中数学案例对一道经典习题的研讨摘要:教师之间的合作学习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建设的需要.本文详细描述了在公开课中一道练习题引发的讨论,以进行学法和解法的探究,并加以拓广和归纳. 这样的校本教研不把花架子,实效性很强.关键词:校本教研 习题探究 发挥新教材作用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教师原有的知识结构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光靠个人的学习已远不能满足社会对教师的期望.此时,教师之间的合作学习不但成为新课程教学的所需,更成为教师自我成长与发展的必需. 本校同级学科教师合作,即方便又实在,对于同一课题,不同教师的理解、处理,选择的教学方式,以及整体的设计等方面的差异是很大的.这种差异为教师之间开展合作性的教学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通过教师间互相交流、探讨、模拟、分析结果,不仅能达到教学目的,还可以聚焦某个教学目标任务,把完成同一教学任务而采取的各种不同的方法和方式进行对比,不断地改进设计和选择教学活动,反思课堂教学的所得与所失.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要不断通过各种合作性教育手段提高自己,懂得从教学伙伴、教育对象那里获取有用的信息,以增补自身在知识和经验方面的不足,使自己获得知识信息方面的更新,以适应新课程发展的需要.这也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建设需要.下面记录的是本校数学教师在一节公开课后,在评课中提出的一个问题,然后讨论解决这个问题的经过及相对应的思考.一、问题的引发 去年6月份,王老师上了一节四边形(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的复习课.课堂上,王老师把教科书133页15题作为课堂练习.题目如下:AEBCDF图1如图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点E是边BC的中点,AEF=90°,EF交正方形外角平分线CF于F.求证AE=EF.(提示:取AB的中点G,连接EG.)在评课会上,有老师指出,此题是编排在 “拓广探索”中的.我认为既然是拓广探索题,就没有必要作出提示,有提示就失去了探索的意义.这是因为:第一,按提示去做,学生顺利完成,做后也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第二,学生按照提示去解题,容易滋生懒惰情绪,不会再去想别的解法.MAEBCDF图2H这个提法后来引起了全组老师的热烈讨论.大部分老师说,编者总有他们的理由.这是一道经典老题,并且解法也只有这一种,加上提示不仅避免走弯路,也希望所有学生都能上手,使得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基础好的学生会去想想为什么这样做,基础差一点的学生也能根据提示解题,以充分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应用.但也有部分老师觉得这提示不好,老教材是没有提示的.八年级的其他老师说,我们准备在下节课把这道题抛出来,不作提示,看学生的解题思路会有什么变化.二、学法的探究在本校第二次教研会上,一位教师不加提示,让学生对这道题进行讨论,学生的分析思路是:思路一:如图2,要证明AE = EF,连接AF,可转化为证EAF=EFA. 因为AEF = 90°,只需证其中一个角等于45°即可,因为MCF=DCF=45°,只需证明它们相等即可,但是困难重重. 这时教师指出:这样的证题思路是很好的,但还是无法求证,所以就应给回过头来重新看看已知条件,看看还有哪些条件没有用上?这些条件有什么用?是否还有其它方法?这时学生想到: 思路二:证明AE和EF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是ABE和EFC怎么全等呢?从而学生想到过F作FHCM,则得B =FHE = 90°,还有由AEF=90°可得AEB+HEF = 90°,又AEB+BAE=90°,从而得BAE=HEF.下面只要证AB=EH或BE=HF就好了.学生由此又想到证EC=CH.这时已经到了山穷水复疑无路的地步.老师接着说,证EC=CH不可能.是否还有别的方法?学生于是提出:思路三:上面辅助线添出与ABE全等的三角形,能否添出与EFC全等的三角形呢?从而想到取AB的中点G,连接GE.说得太好了!这是寻找几何证明思路的常用方法之一,也是添加辅助线的由来.听了这位教师的发言,大家一致认为还是不作提示好.思考:学生数学知识的形成,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没有提示的情况下,虽然学生走了弯路,碰了几次壁,但却从中领会分析思路,掌握了解题方法,积累宝贵的解题经验.正是通过“做数学”来学习数学,是难得可贵的探索性学习.MAEBCDF图3H接着另一位老师说,他在课堂上把这道题抛出来给学生做,有位尖子生想出了下面一种解法:如图3,作ECF关于直线BM的对称ECH,连接AC,因为正方形ABCD,所以ACD=45°,因为CF平分DCM,所以DCF=FCM = 45°,MCH = 45°,故ACF =FCH = 90°,所以ACH = 180°,得A、C、H三点在一直线上.又AEF =ACF = 90°,所以EAC=F,又F =H,所以EAC=H,所以EA=EH,又EF=EH,故EA=EF.真是太妙了!以前我们都觉得此题就只有一种解法;但不作提示,学生竟能想出这种解法.由此可见,提示束缚了学生的思维.现在,教研会虽然结束了,但讨论和思索仍在继续.MAEBCDF图4H三、解法的探究由于教师们对这道题发生了兴趣,所以继续钻研下去.在第三次教研会上,教师的想法更多、更精彩了!“既然利用对称可以证明,我就想到用旋转证明.”一位教师说.方法一,如图4,连接AC,过E点作EHBC交AC于H.此时可得EHC=45°,EC=EH,所以AHE=135°=ECF,因为EAC=F,所以AEHFEC,所以AE=EF.MAEBCDF图5H这种方法相当于把FEC绕点E逆时针旋转90°. 方法二,如图5,把ABE绕点B顺时针旋转90°,则BAE=BCH,由已知可得FEC=BAE,故FEC=BCH,所以EFHC,因为HEC=ECF=135°,所以HECF,得四边形HEFC是平行四边形,故HC=EF,因为HC=AE,所以AE= EF.“用相似也能证明.”又有一位教师发话了.方法三,如图2,作FHCM,因为FCM=45°,可得CH=FH.可证ABEEHF,得,从而有,故,得EH=2CE=2BE=AB,所以有ABEEHF,得AE=EF.多么高明的证法,先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后再证明它们全等.这是很少有的证题思路,老师们说.“我也是根据学生的思路二接下去想到的.”他说.这时大家又说,“在上文提到的思路二中,老师说证EC=CH不可能”这句话应改为:“从目前来看证EC=CH有一定的难度.”AEBCDF图6接着,有一位老师想出了添辅助圆的方法.这位老师这样描述:方法四,如图6,由AEF = 90°,若连接AC,还有ACF = 90°,所以想到作以AF为直径的圆,根据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得AFE =ACE = 45°,则得AFE=EAF=45°,从而得AE=EF.这样更简单,老师们总结道.这90°角,想到添辅助圆是很好的思考方法.还有,如找一条已知线段为边的直角三角形,也要想到添以这条线段为直径的辅助圆.DABCEMF图7这样一来,在“思路一”中,教师应该说“目前我们所学的知识还不能证明” .还有方法五:由正方形ABCD,E是边BC的中点,CF是正方形外角平分线,想到构造正方形网格,如图7,则AE是1×2矩形的对角线,因为AEF=90°,所以EF是2×1矩形的对角线.此时的CF是小正方形的对角线,所以是正方形ABCD的外角平分线,故AE=EF=.四、拓广把解题方法五与书本中(116页的实验与探究) 的“巧拼正方形”联系起来,这道题还可以拓广,有位老师说.书上探究的问题是:给你两个大小不等的正方形,你能把它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吗?(参考图8)说明你的拼法的道理.在拼图中可以看到E点位置变化后结论不变.AEBCDF图9G图851234123451.改变点E的位置把条件“E为BC的中点”改为:(1)E为BC上任意一点,其它条件不变,结论仍成立.证明略.(2)E在BC的延长线上,如图9,其它条件不变,结论仍成立.此时,延长BA到G ,使AG = CE,连接EG,可证AEGEFC,得AE=EF.那么在CB的延长线上是否也成立呢?有个老师提出这样的问题,老师们便纷纷画图证明.EBACDF图10GBAECF图11BAECDF图12G(3)如图10,E在CB的延长线上,其它条件不变,结论仍成立. 此时,延长AB到G ,BG = BE,连接EG,可证AEGEFC,得AE=EF.2.改变正方形ABCD此时老师们的思维似乎也非常活跃,有人提出来,既然正方形成立,我们把它改成正三角形试试,结论是否还成立?后来又拓广到正n边形.(1)如图11,ABC是正方形,点E是直线BC上的点,AEF =60°,EF交ABC外角平分线CF于F.求证AE=EF.CAGBDEFH图13(2)如图12,已知正五边形ABCDE,G是直线 ED 上 的 点,AGF=108°,GF交正五边形ABCDE的外角平分线DF于F.求证AG=GF.(3)还可以拓广到正n边形. 如图13,已知正n边形ABCDEF,G是直线EF上的点,AGH =,GH交正n边形的外角平分线EH于H,求证:AG = EH.以上证明从略. 老师们说,好多中考探究题就是这样拓展出来的,我们对这道题的探究很满意,也很完美!五、归纳后来我仔细想想,针对以上各种情况,脱掉正多边形的外衣,这道习题的实质就是下面的问题.GABCDEF图14如图14,已知ABC,BA=BC,ACG =B,E是直线BC上的点(不与B,C重合),AEF =B,EF交CF于F,则AE = EF.六、几点体会1.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面对的具体问题为对象进行教研,这样的校本教研不把花架子,实效性强.教学中仅有教师个人是不够的,还要增强合作意识和研究意识,以教师之间的共同觉悟去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进步;以教师是研究者的眼光去审视、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际中遇到的真实问题.教师要主动收集寻找“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材料,并更多地进行数学活动和相互交流. 2.在教学中,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探索、发现并获得知识的全过程,使其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的快乐,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充分说明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它是获取知识的一把金钥匙.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就能自己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因此,改进课堂教学,不但要帮助学生“学会”,更要指导学生“会学”.3.教师在教学中要用教材,不是教教材,而是如何用好教材,并超出教材.我们要紧紧抓住课改的特点,敢于发现,善于创造,让数学新教材发挥更大的作用.对这道习题的研究已告一段落,但我还在想,如何让学生在教师恰到好处的引导下,设计出相关的问题,以启发学生去分析思考,最终使学生学会掌握思维方法和规律,提高解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参考文献:邹尚智.校本教研指导.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1袁政恕.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6.11雷明生.谈解题反思的内容与途径.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6.12 2008.3.205

    注意事项

    本文(人教版初中数学案例:对一道经典习题的研讨.doc)为本站会员(西安人)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