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录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研讨发言材料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研讨发言材料通过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刻认识到,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必须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政府系统工作全过程各方面,不断推进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下面,结合工作实际和学习思考,谈三点认识和体会。第一,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思想,始终把准正确前进方向。第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提出了“十二个必须”,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认识论和方法论相统一的鲜明特色,支撑起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四梁八柱”,我们必须深学
2、细悟、笃信笃行。一是加强理论武装。理论上的清醒才能保证政治上的坚定。我们要持续跟进学习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始终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作为做好民族工作的重要基础,与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融会贯通起来,与我们呼伦贝尔中心任务和工作实际结合起来,不断在学懂弄通、学深悟透上下功夫,持续在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上见真章,切实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民族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二是保持高度警觉。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任重而道远,敌对分子、反华势力不可能让我们轻轻松松、一帆风顺,拿民族问题搅局就是他们的一贯伎俩。
3、近年来,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自治区党委具体指导下,我们全面加强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陆续纠正了民族工作中的一系列偏差,全市民族工作呈现良性发展的良好局面。但是由于我市战略位置的特殊性和民族工作的复杂性,影响民族团结的因素并没有完全清除,网上网下、境内境外、明里暗里的“蒙独”分子、敌对势力依然在寻找时机兴风作浪,对此我们必须保持足够警惕,绝不能麻痹大意。这些现象提醒我们,做好民族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必须抓常抓长、久久为功。三是做到笃信笃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是党的民族工作理论和实践的智慧结晶,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我们要时时事事处处、全面对标对表习近平
4、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及时矫正偏差,切实增强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不折不扣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的决策部署,把重要思想贯穿于政府系统工作全过程各方面,认真履行责任,细化落实举措,健全工作机制,切实提升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全市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族团结良好局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我们要聚焦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这件大事,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个新时代民族工作的“纲”,做到所有工作都要向铸牢中华民
5、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聚焦聚力。一是全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大力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入挖掘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历史记忆和感人事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各族人民守望相助、团结奋斗的优良传统,坚定不移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有形有感有效地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二是扎实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着力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实施“*”品牌工程,落实
6、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九个纳入”,高质量推进新一轮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让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三是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分析和处理民族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全面贯彻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全面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将民族事务治理纳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切实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努力提升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的能力和水平。第三,持续发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走向社
7、会主义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支持各民族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我们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为内蒙古量身确定的战略定位和行动纲领,加快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让各族人民共建美好生活、共享发展成果、共促民族团结。一是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聚焦高质量完成“五大任务”,立足资源禀赋、发展条件和比较优势,把文旅、农畜林产品精深加工、农牧机械装备制造、冰雪经济、泛口岸经济等作为加快发展的主攻方向和突破口,围绕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优化营商环境、对外开放、园区提质、消费恢复等重点领域,系统谋划、综合施策,久久为功、持续用力。同时按照自治区要求,做好土地指标
8、和碳汇交易工作,还要结合优势,谋划推进水权交易,走出具有*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努力夯实民族团结的共同基础。二是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强脱贫地区和脱贫人口监测,认真落实“四个不摘”和重点帮扶县政策要求,全面织牢织密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落实好一系列协议事项,力争引进培育更多产业、企业,引入更多帮扶人才力量,把*特色产品打入首都市场、全国市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等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力落实好*件民生实事,统筹抓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市和复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等3项创建工作,切实把发展成果落实到改
9、善民生、凝聚人心、增进团结上。三是全力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及时化解各种问题隐患,不给民族分裂势力以任何可乘之机。全力捍卫以政权安全、制度安全为核心的国家政治安全;扛牢国家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的政治责任。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部署要求,深刻汲取阿拉善新井露天煤矿特大事故教训,深入落实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全面深入进行隐患排查,坚决彻底推进整改,不断夯实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努力推动社会高效治理,更加坚决有力地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
10、量之魂。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然要求,是党的民族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民族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各民族交往交融广泛拓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推动了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要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
11、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建设伟大祖国,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着力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一、坚持党的领导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保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也是做好民族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民族工作成功的根本保证,也是各民族大团结的根本保证。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
12、意识在政治上就有了充分保障。当前我国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中华民族大团结等核心利益方面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亟待妥善处理应对。内蒙古作为边疆民族地区,作为党领导建立的第一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在促进民族团结、维护边疆稳固上肩负着重大责任和特殊使命。因此,必须坚定不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重大意义,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加强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确保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始终沿着正确轨道向前推进。二、维护国家统一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内容。中华
13、民族在五千年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不断融合,最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大家庭。自秦汉时期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开始,维护国家统一就深深烙印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不断强化各族群众主动维护国家统一的意识,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深刻认识国家统一是各民族的最高利益、根本利益和共同利益,维护国家统一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在工作中,我们更要结合工作实际,利用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通过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凝聚各族群众,用共同的目标和追求激发各族群众的爱国情怀,凝聚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同奋斗。三、不断增强“五个认同”
14、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这“五个认同”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思想基础,其中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作为党员干部,要不断增强对“五个认同”认识。坚定不移坚持党的领导,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坚决扛起政治责任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高度出发,将加强民族团结教育贯穿到公安交管工作各项措施全过程和各个方面。坚决抵制错误言论和思想,引导广大民辅警全面理解党的民族政策,加强与少数民族干部思想交流
15、和感情沟通,促进少数民族干部群众在情感、思想、文化等层面形成认同,切实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切实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必须要发挥好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切实履行好党员干部的职责,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扎实推进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固,把内蒙古建成祖国北疆安全稳定的屏障”重要指示精神,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带头宣传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切实扛起维护民族团结的重大政治责任。四、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教育引导广大党员立足本职工作,用情用力为各族群众做好服务。将民族政策和各项
16、制度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围绕服务广大群众,增强做好民族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提高凝聚人心、维护团结,准确把握群众的期盼愿望,特别是少数民族群众的期盼愿望,努力使工作符合群众的意愿和时代要求。带头抓好党的民族政策的落实。围绕自治区和市委的工作部署,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宣传教育,教育引导民辅警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工作中,与少数民族干部互相关心,支持配合,维护好共同团结进步的良好局面。下一步,要完整准确理解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内蒙古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期望与嘱托,继承和弘扬各族人民心连心、手拉手的光荣传统,牢牢扭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引导大队民辅警尤其是少数民族民辅警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以实际行动呵护好“模范自治区”崇高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