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小学品德论文:激发情感,自我励行.doc

    • 资源ID:3494453       资源大小:66.79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小学品德论文:激发情感,自我励行.doc

    激发情感,自我励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个在校的“三好生”在外乘车时,照样抢座位;一位在教师面前手脚勤快的学生回到家却是一个好吃懒做的小公主、小少爷。这种“双重人格”的现象,说明了我们的思想教育工作具有表面性和虚伪性。在传统的德育教学模式中,孩子懂得道理了,似乎就达到了德育的目标,结果却导致了许多学生常常仅处于晓之以理的简单认知状态,而行为的终极目标却没有达成。其中还有些孩子平时所行与所学的一套道理背道而驰,严重者甚至形成了扭曲的性格,造成了家庭、社会的悲剧。这种现状甚是令人担忧,如果长此以往,我们的学生岂不是一个个变成口是心非的伪君子了吗?我们的德育过程中究竟忽略了什么,才造成了如此状况?我感到十分困惑,迷惘。正当我彷徨之际,一位老师向我讲述了在日本感受到的一堂印象深刻的品德课。那是一堂以“珍爱生命”为主题的课。老师寥寥几句向学生讲明上课的主题之后,便带学生走进了录像室观看录像。只见屏幕中出现了产妇生产时的痛苦情景。她声嘶力竭的喊叫声,急促的喘气声,用力地挣扎,痛苦的表情无不牵动着在场老师和同学的心,孩子们握紧了拳头,两眼噙着泪水,为之动容。当产妇产下婴儿欣慰地一笑时,当婴儿发出第一声啼哭时,全场的学生都自发地站了起来,报以热烈的掌声。在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之后,老师给每位学生发了一张纸条。纸条的右边已经写上了妈妈的话:记录了妈妈十月怀胎和生产时的辛苦,以及抚养孩子过程中的艰辛。纸条的左边要求写上学生的话。一位学生写到:“我从来不知道妈妈把我带到这个世界是如此的不易,以前,我爱妈妈,以后我会更爱妈妈,为她分忧。今天,我知道每个人的生命是来之不易的,好好活着,活得有价值,这样才对得起妈妈为我们付出的一切。”整堂课中,教师并没有强迫学生接受什么观念,只是让学生自己感受、体会,进行自我教育。这样的课对学生来说是刻骨铭心的,取到的效果也是显著的。 这位日本教师的教学思想带给我很大的触动。我想:品德课的成功并不在于向学生传授了多少知识,而是在这堂课中激发和调动了学生的多少情感。的确,道德认知能否被接受,被内化,以及接受内化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情感态度。道德情感是推动小学生产生良好的道德行为和制止或纠正不良道德行为的内驱力。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品德与生活课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教学时间还是教学地点,教学评价还是教学资源,都在努力引导儿童感受生活、亲自体验、主动探究,在学习活动中发展,在发展中学习。 为此,我选择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我和动物交朋友单元主题中的我和动物的故事一课进行了尝试,这篇课文以明明与小鸟的故事为范例,旨在引导学生如何与自己喜爱的动物成为朋友。我试着以情感为突破口,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渗透情感教育,引起学生的共鸣,促使其进行自我教育。下面我就来说说我的具体做法。一、激发兴趣 唤起情感兴趣是小学生对知识产生渴求的起点,萌发创新思维的基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课时教师的导入是必要条件,虽然费时不多,却能形成先声夺人之式,如磁铁般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情感波澜。教学开始,我利用课件演示大批鸟儿翱翔空中的壮观景象,又配以鸟儿欢快的鸣叫声。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住了。我再请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这些鸟儿会跟我们说什么?学生的各种感官也被调动了起来.他们展开了积极的思维,发挥想象,有的说:“小鸟正跟我们打招呼呢!”有的说:“小鸟在唱春天的歌,叽叽叽,叽叽叽!”有的说:“小鸟们约好了想一起出门旅游呢!”孩子们的想法多么纯真,可爱,同时他们体验到了鸟儿自由飞翔时的愉悦之情,为下面的环节作了很好的铺垫。二、激发情感 参与体验 斯普朗格说过:教育的目的并非传授或接纳已有的东西,而是从人的生命深处唤醒他沉睡的自我意识,将人的生命感、创造力、价值感唤醒。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为孩子搭建心灵交流的平台,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和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参与体验。品德与生活教材中的每篇课文,总有几处使人产生激动、兴奋、同情、愤怒的激情点,找准了激情点,再利用多种手段创设与主题相应的情境,就能引起学生共鸣,达到激情的效果。在教学中,我决定以这两个激情点为突破口,使学生真切地体验到小鸟失去自由和获得自由的情感变化,从而明白与小鸟和谐相处的道理。1、以想象笼中鸟和笼外鸟的对话为第一个激情点。我利用课件先后出示了一幅笼中鸟与笼外鸟的漫画,配上了一段悲伤的音乐,请几组同学分别为笼中鸟和笼外鸟配音。只听笼中鸟向笼外鸟倾诉了自己失去自由、想念亲人的痛苦,困惑人类为什么宁可把它关在笼中,也不愿意让它灭虫,造福人类。在情境的创设中,在换位思考的体验中,学生的情绪被调动了起来。“鸟儿们”纷纷对小主人明明诉说:“蓝天、森林才是我的家,你要是对我好,就应该放了我呀!”“我想念我的家人,我想回家。”这样,最真实的情感在课堂中展现了出来。而学生把教材中的品德现象与脑海中已有的品德表象联系起来,把教材内容中蕴含的情感在自己身上作想象性投射,通过想象感受自己生活在某种氛围中,设身处地设想自己成为体验的对象,产生与体验对象相一致的移情体验,并从中领悟和把握品德知识,感悟其中的道理,使理通过情进入学生的心灵。2、以放飞小鸟的活动,体验小鸟重获自由的欢畅之情为第二个激情点。品德与生活课程是根据低年级儿童的特征,以儿童直接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强化情感体验,发展道德能力。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喜欢在玩中学、动中学、乐中学、做中学、模仿中学、体验中学、兴趣中学、在自由、宽松中不受拘束地学习,更能得到真实的道德体验。当学生们对笼中鸟产生同情、怜悯之后,教师出示了明明家的那只小鸟,问:“你们喜欢这只小鸟吗?”学生们对鸟儿表现出极大的热忱,睁大眼睛观察,讨论。这时,教师提议:“小朋友们,我们都喜欢这只小鸟,那就把它留下吧!”教师此言一出,立即遭到了全班同学的反对,这时,教师再用饱含激情的语言激发学生放飞小鸟的强烈欲望。当教师带领学生来到操场放飞小鸟时,学生的情感达到最高潮,孩子们虽然对小鸟恋恋不舍,可是当他们跟小鸟挥手告别的时候,他们的道德得到了升华。三、内化情感 形成认知学生在体验到“为什么这样做”以后,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明确“该怎样做”。这时,简单化,成人化的说教是行不通的,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里特征和认知规律,以情感出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他们说出发自内心的感受,使道德认知自然、恰当而又十分有效地转化上为学生的个体认识。在我和动物交朋友一课中,我让学生讨论:小鸟在回家途中会一帆风顺吗,它会遇到哪些困难?我们可以为小鸟做哪些事呢?这时,学生陷入了深思之中,他们结合平时生活实际中看到小鸟遭遇到的困难,列举了一些可以在小鸟的吃、住、安全等方面的实事,比如:阻止打鸟人的行为,当小鸟在自家屋檐下做窝的时候,保护他们的安全孩子们从情出发,设身处地地为小鸟着想,考虑得十分周到,俨然把小鸟当成了自己亲密的伙伴。四、走进生活 深化情感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要面向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地向社会延伸。在教学中,教师应拓展时空,引领学生走进生活,参与实践,为学生情感的延伸提供充分的空间,使道德认识向道德行为转化。在我和动物交朋友一课教学后,为了深化孩子们爱动物的感情,我利用我校地处郊区的优势,带领学生来到竹园、果园去调查动物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状态。当孩子们来到大自然中,听到鸟儿歌唱,看到兔子奔跑、蝴蝶飞舞的情景时,也不禁融入其中,情感得到了释放。就这样,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用眼观察,用耳聆听,用脑思考,用手操作,获得丰富而深刻的生活体验,对保护动物也有了更深的感知和认识。那么在下次课中,再说说自己与动物之间的故事,学生就有话可说了。通过此次实践,我体会到生活中的学生是一颗颗需要点燃的火种,是一颗颗需要激活的苞芽,我们要从学生真实的生活源头出发,在教学中要多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创造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现实活动,去体验,用心灵感觉、领悟,从而获得自我感知、自我陶冶、自我励行的效应,使外在的道德要求内化为个体内在的道德需求,从而提高品德课的教学实效。 2006.34

    注意事项

    本文(小学品德论文:激发情感,自我励行.doc)为本站会员(李主任)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