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第八章 语言的接触.ppt

    • 资源ID:3505981       资源大小:257.55KB        全文页数:40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6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八章 语言的接触.ppt

    第八章 语言的接触,学习指导 1本章的学习目标是,通过本章的学习,要全面认识语言成分的借用与吸收、语言的融合及其原因和语言接触过程中的一些特殊形式。 2本章的学习重点是,掌握词的借用和吸收,双语现象。 3本章的学习难点是,语言接触的一些特殊形式,词语借贷的方式。 4学习本章应注意:本章的内容涉及面广,学习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需紧扣教材内容,理解和领会语言接触的有关理论。,第一节 语言成分的借用和吸收,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在语言论中指出:“语言,像文化一样,很少是自给自足的。交际的需要使说一种语言的人和说邻近语言的或文化上占优势的语言的人发生直接或间接接触。”(萨丕尔及语言论见下 )因此可以说,世界上的数千种语言,很难指出哪一种语言是完全孤立的。民族之间的贸易未来,文化交流,移民杂居,战争征服等各种形式的接触,都必然会引起语言的接触,无论是哪种形式的接触,也无论程度怎样,性质如何,一经接触,都必然会相互影响。语言的接触主要有以下几种形态。,附:萨丕尔及语言论,萨丕尔:(Edward Sapir,1884-1939)美国语言学家,人类学家。1884年1月6日生于德国劳恩堡(Lauenburg),五岁时随全家移居美国。1904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主修日尔曼语,后到美国西部工作。1910-1925年,任加拿大国立博物馆人类学部主任,对人类文化学进行了切实的研究。1925-1931年,任美国芝加哥大学副教授、教授。从1931年起到逝世,在耶鲁大学任语言学和人类学教授。1933年当选为美国语言学会会长,1938年当选为美国人类学协会会长。1939年2月4日在康涅狄格州纽黑文(New Haven)去世,终年55岁。,语言论:,语言论是萨丕尔的主要代表作。全书共分11章,主要论述语言的性质、结构、演变以及它跟思维、种族、文化及艺术等方面的关系。该书的主要内容如下: (1)对语言本质的看法。 (2)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3)强调语音模式。 (4)区分四类语法概念。 (5)独特的语言类型见解。 (6)语言、种族和文化。 语言论中引用的语言多达60种以上,足见萨丕尔语言知识的丰富,特别是书中提供的美洲印第安语的事实更是使人大开眼界。它对美国语言学有广泛的影响。,一、词的借用和吸收,1.外来词 借词也叫外来词,它指的是语音形式和意义都是借自外民族语言的词。例如: “芭蕾”、“吉它”、“沙发”、“卡片”、 “卡通”、“巧克力”、“迪斯科”。 借词有别于意译词和仿译词,它的音和义都借自外语的词。 (1)意译词: 是运用本族语言的构词材料和规则构成的新词,把外语中的某个意义移植进来,意译词不是外来词。意译词的构成材料和规则都是本民族的,只吸收了意义,没有吸收形式,故不是外来词。,例如:,Bank银行 Telephone电话 Cement水泥 (2)仿译词: 构词所用的本民族的构词材料和构词规则分别与所源出的外语词有对应关系。它的特点是用本族语言的材料逐一翻译原词的语索,不但把它的意义,而且把它的内部构成形式 如: 黑板blackboard 足球football 马力horsepower” ,语种 原语 借词 意译词 英 telephone 德律风 电话 英 microphone 麦克风 扩音器 英 bank 版克 银行 英 cement 士敏土,水门汀 水泥 英 piano 披亚诺 钢琴 英 ink 因克 墨水 俄 喀秋莎 火箭炮 俄 裂巴 面包,英语的外来词:,据统计,英语词汇中借词占有二分之一,其中多数借自法语。公元1066年,法国诺曼王威廉在海斯汀战役中击败了英吉利军队,在英国建立了王朝,法语成为国家、上层社会的通用语言。这时,英语从法语中借用了大量的词语,并一直沿用到现在。例如: state(国家)、people(人民)、nation(民族)、parliament(国会)、glory(光荣)、fine(美好的)、army(军队)、war(战争)、soldier(士兵)、court(法庭)等都是从法语借入的。,日语的外来词:,日语的借词在总词汇量上也占相当大的比例,仅从汉语借入的词就占总量的五分之二。自魏晋六朝以后,汉字被用作记录日语的书面符号,汉语的词也就大量地进入到日语中。这些词还保留有汉语古代的读音。,汉语的外来词:,汉语的外来词在词汇的总量上所占比例相对较少,这与中国古代国力强盛、文化发达有密切关系。但即使如此,汉民族在与其他民族的交往中也借用了一定数量的词语。主要来表现在: 西域各民族借入的:“葡萄、石榴、菠萝、狮子”等 ; 印度佛教:“佛、菩萨、阎罗、魔、塔、刹那”等(汉代以后随着佛教传入中国) 蒙古语:“胡同、站、蘑菇”等(元代从蒙古语中借入) 天主教:“天主、耶稣、圣母、十字架”等(明代以后随天主教传入中国), 鸦片战争以后,特别是五四运动以来,进入汉语的外来词越来越多,近年来,由于实行对外开放,国际间交流日益频繁,外来词的数量势必有增无减。,2.汉语借用和吸收外来词主要有以下形式:,(1)音译:是音和义都借自外语的词。如汉语中的“葡萄、佛、沙发”等。 (2)音译加注词:如: Sardine沙丁(鱼) Car卡(车) Bar酒(吧) (3)音译兼意译词:是借词的一种特殊形式,如:“vitamin维他命、reserpin利血平”等。 (4)半意译半音译词:如: ice-cream冰淇淋 miniskirt迷你裙 (5)字母词:CD、DVD、WTO、CEO、GDP,X光、 B超,语种 原词 汉语借词 英 sofa 沙发 英 poker 扑克 英 curry 咖哩 英 cocoa 可可 英 radar 雷达 英 tank 坦克 英 jeep 吉普 英 nylon 尼龙 英 copy 拷贝 英 brandy 白兰地 德 Nazi 纳粹 意 fascisti 法西斯(蒂) 俄 苏维埃 俄 伏特加,词语的借用过程中存在着往返借用的现象,最典型、最大量的还是存在于日语和汉语之间。(见汉语中从日语里借用的词) 汉语词语内部在历史上就发生过大量的词语借入和借出活动。在这两种看似无关的活动按照各自的历史轨迹缓缓发生的同时出现了一种奇妙的现象,即汉语曾经借出给其他语言的词语多年之后又被借了回来收为己用。 例如:“台风”,古汉语词中有“大风”一词,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时英国水手在广东时吸取粤语方音的“大/tai/风”的读音及意义将沿海地区经常出现的一种大风称之为“ty-phoon”,“typhoon”从此就在英语中成为单词。后来,在汉语第二次借词高峰中“ty-phoon”以音义兼译的方式被借了回来,表示“发生在太平洋西部海洋和南海海上的热带气旋,是一种极强烈的风暴,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12级或12级以上,同时有暴雨”。,有些新词,特别是日语借词在翻译创造时使用的是汉语古典文献中已有的词汇。遇到这种情况,出于溯源的需要,有时我们也引出见于汉文古籍的例证。如 “革命”:来自日语(kakumei),日语又来自英语revolution。但在创制该词时,采用了易经革卦的用语:“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 “关系”一词,首见于宋代,如罗大经所作笔记鹤林玉露卷二:“此虽小事,然摧坏小官气节,关系却大。”意为给他人带来影响或后果。也指对有关事物的作用或影响,如陈亮书职事题名后:“题名小录,利害通涉始末。而习膳虽若碎烦,亦有关系。”这个词传入日本后,在江户末期语义发生了变化,1862年问世的英和对译袖珍辞书就把它用作relation的译词,其后的主要意思是表示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借词虽然音义都借自外语,但语音、语法上还得服从本族语言的结构规则。,二、语音和语法的借用和吸收,语音和语法的借用和吸收虽然没有词那样普遍,但同样可能存在。如我国的一些少数民族就从汉语中借用和吸收了某些音位和复元音,有的还改变了句法结构的次序。 语音借用:语音的借用表现为增加新的音位和增加新的音位组合方式。 1.增加新的音位:我国许多少数民族语言里都没有/f/这个音位,有些语言如景颇语从汉语里借入了这个音位。 现代北京话当中本来没有v声母,周边很多方言中有这个声母,再加上这个声母发起来比u省力,所以现在很多年轻人把以u开头的字读成了v声母,如万、文、翁等,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北京话有可能借入这个声母。 借入声调一般比较困难,但也有语言借入。如哈尼语里原来有高平(55)、中平(33)、低降(21)三个声调,近代从汉语里借入了一个高升调(35)。,2。增加新的音位组合方式,从其他语言吸收自己语言里没有的音位结合规则。如哈尼语里本来没有复合元音韵母,从汉语借入了iu、ua、ui等复合元音韵母。 彝语里本来没有元音鼻辅音韵母,后来受汉语的影响新增加了这种组合方式。,语法借用,语言的语法系统一般比较稳固,不易受到别的语言的影响。但如果语言接触程度较深,一些语言的语法也会收到影响,出现借用的现象。 如毛难语语法由于受到汉语影响,吸收了汉语的“如果、虽然但是、从、比、就”等虚词;增加了修饰成分居于中心词之前的语序(如美丽的花);增加了动词的重叠形式。 汉语“他、她、它”的分工是20世纪初受英语he/she/it分工影响的结果。 香港汉语由于长期受英语影响,受到了语言干扰(interference,即一个语言系统的某些成分进入另一语言系统),造成词的转类现象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这几方面:,形容词、名词(名词短语)用作动词; 名词、动词用作形容词; 动词、形容词用作名词。 不少转类现象可以归因于英语语序(通过翻译)对汉语的影响和干扰。例如: 名词作动词:父母没有必要把第三者标签成罪大恶极的坏人/首先要低调自己。 名词短语作动词:教职员因性侵犯学生而被解雇。 形容词作动词:百分之十五的人说害羞购买(某物) 名词作形容词:较为细节的问题。 动词作形容词:他感到十分侮辱/价格实在非常吸引。 动词作名词:我必须对市民有承担。 形容词作名词:决策者需要特别具有敏感。,有的学者把香港的这种语言状况称为“港式中文”:具有香港地区特色的汉语书面语,即以标准中文为主体,带有部分文言色彩,深受粤语和英语的影响,并有独特的社会词和流行语,在词汇系统、结构组合、句式特点以及语言运用等方面跟标准中文有所不同,主要在香港地区普遍使用的汉语书面语。 港式中文一方面跟香港居民口语使用的粤方言相对,另外一方面又跟全国普遍使用的标准中文相对,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自五四以来,汉语出现的所谓“欧化句式”也是不同语言之间借用和吸收的表现。,第二节 语言的融合,一、语言系统的排挤和替代 语言融合是随着不同民族的接触或融合而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指一种语言排挤和代替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的共同交际工具。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氏族合并为部落,部落合并为民族,必然伴随着语言的融合。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我国历史上就有关于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的记载。所谓夷、蛮、戎、狄,都是居住在汉族周围地区的一些兄弟民族,它们各有自己的语言。,材料:,左传·襄公十四年记载戎子驹支的话说:“我诸戎饮食衣服,不与华同,贽币不通,言语不达。” 据汉刘向说苑·善说的记载,楚国子晰泛舟湖上,越人拥楫而歌,表示欢迎,但子晰听不懂,要求随员翻译:“吾不知越歌,子试为我楚说之。”,从这些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民族的语言与汉语是不同的,相互之间不能通话。但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会盟、战伐、兼并等,发生了民族的融合和语言的融合,因而后来史书上看不到各族人民往来时要求有翻译的记载。从这里我们可以推知,所谓夷、蛮、戎、狄的语言很多已与汉语融合。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混乱时期,但在民族关系和语言关系上来说,却是一个大融合时期,汉语在融合中成为胜利者,继续按照自己的发展规律发展。,语言融合的作用:,从历史上看,语言的融合在巩固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促进人民的往来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族和民族语言的大融合,为秦统一全国、形成一个统一的汉民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两汉以来国家的统一和发展也清楚他说明了融合的历史进步作用。,二、语言融合的原因,究竟哪一种语言能够代替其他语言而成为全社会的交际工具,这是由社会历史条件决定的。 在语言融合过程中,并不是政治上处于统治地位的民族语言成为胜利者,语言融合的结果是经济文化地位高的一方排挤替代经济文化地位低的一方。 发生语言融合的必要条件是这些不同民族必须在同一地区有较长时间的杂居生活。,魏晋以后,原来居住在我国西北、东北的一些少数民族曾经相继入居中原,建立国家,把汉族置于它们的统治之下。当时,这些民族基本上还处于游牧时代,人数也比较少。 像匈奴“毋文书,以言语为约束”(史记·匈奴列传); 契丹“其俗旧随畜牧,素无邑屋,得燕人所教,乃为城郭宫室之制于漠北”(旧五代史第一三七卷)。女真族到金世宗的时候(相当于南宋孝宗时)还留恋原始社会的遗风,例如金世宗告诫群臣“女直(即女真)旧风最为纯直,虽不知书,然其祭天地,敬亲戚,尊耆老,接宾客,信朋友,礼意款曲,皆出自然,其善与古书所载无异。汝辈当习学之,旧风不可忘也”(金史·世宗本记)。,这些经济、政治、文化处于落后状态的民族,要建立并巩固其在汉民族地区的统治,都意识到要学习汉民族的先进的经济和文化。正是这种客观的要求促使这些民族学习汉语。这样一种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不可抗拒的。 列宁说过:“本国的哪种语言有利于多数人的商业往来,经济流通的需要自然会作出决定的。” 正是这种“经济流通的需要”和文化学习的要求才使汉语替代其他民族的语言而成为各民族相互间的共同交际工具。一些比较高明的统治者就顺应这种历史潮流,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民族融合和语言融合的过程。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政策就是我国历史上这方面的一个有名的例子。,三、语言融合的形式,融合过程中,有自愿融合和被迫融合两种情况。 1.自愿融合:在汉语和其他语言的融合过程中,有些民族顺乎历史发展的规律,自觉地放弃使用自己的语言,选用汉语作为共同的交际工具; 2.被迫融合:有些民族为保持本民族的语言进行了艰苦的斗争,但迫于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也不得不放弃自己的语言,学会汉语,实现语言的融合。 在我国的历史中,自愿融合和被迫融合都有不少的例子。就总的趋势看,隋唐以前,以自愿融合占优势,而在隋唐以后,被迫融合的比重大一些。,从秦汉到隋唐,和汉民族发生融合关系的主要是所谓“五胡”,即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民族。这些民族在取得政权以前,多数已与汉族杂居,受汉民族的文化影响比较深。由于交际的需要,这些民族的人民大多已学会汉语,如氏族“语不与中国同”,但“多知中国语,由与中国错居故也”(魏略·西戎传)。,鲜卑族的拓跋氏在建立北魏王朝以前虽然没有与汉族杂居,但在中原地区建立政权之后,由于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也学会说汉语。为了加速这一融合过程,魏孝文帝还制订了一系列政策,禁止讲本民族的鲜卑语,提倡说汉语。,魏书·咸阳王禧传记载了孝文帝对咸阳王禧论述这个问题的一段话: 高祖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各宜深戒,如此渐习,风化可新。若仍旧俗,恐数世之后,伊洛之下复成被发之人。王公卿士,咸以善不?”禧对曰:“实如圣旨,宜应改易。”高祖曰:“朕尝与李冲论此,冲言:四方之语,竟知谁是?帝者言之,即为正矣,何必改旧从新。冲之此言,应合死罪。”,四、融合的过程,语言的融合的融合,一般是先出现双语现象,最后导致一种语言取代另一种语言。 1.双语现象 双语现象指不同民族的杂居地区,一个民族或其中的多数人能同时讲两种不同语言的现象。在民族杂居地区,人们能够根据交际对象的差别和交际需要而会讲两种语言,即本民族语言和另一民族语言。狭义的双语现象指不同民族可以使用两种以上的语言,其实推而广之,同一种语言,方言和共同语之间,其实也是一种双语现象。 在双语现象阶段,必然会产生语言间的相互影响,即使是被替代的语言,也会在胜利者语言中留下自己的痕迹。,2语言的融合,语言的融合是随着不同民族的接触或融合而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指一种语言排挤和替代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的共同的交际工具,其他语言则因不再被使用而逐渐消亡这样一种语言现象。,第三节 语言接触的一些特殊形式,一、洋泾浜:又叫(pidgin)皮钦语,是在某些与外族人接触较多的地区(如通商口岸或国境接界处)语言相互影响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 这种语言是当地人和外来殖民者在打交道的过程中彼此在语言上妥协而产生的一种能使双方勉强沟通的临时性交际工具。,各地洋泾浜的共同特点是:,词汇量很小,其中绝大多数取自外语,极少数取自当地词汇。 语音经过当地语言音系的大幅改造; 语法规则减少到最低限度,带有本地语法的痕迹。只用这少量的外语词汇和极其简单的语法规则,许多事物只能用迂回的比喻描画方式、用词组甚至句子来表达,如把“胡子”叫做grass belong face(属于脸的草)。 可以说,洋泾浜是当地人没有学好的殖民者的语言,是殖民者语言在异域的有限交际范围内使用的一种特殊变体。前途有二:一是消亡,一是发展成为混合语。,二、混合语:,又叫克里奥耳语(Créole),是在不同语言频繁接触的地区出现的一种包含不同语言成分的混合语言,与洋泾浜的区别是,克里奥耳作为母语传递给下一代,已成为某个语言社团唯一的交际语,并被孩子们作为母语来学习使用。,克里奥耳语最初的语言形态与洋泾浜完全相同(基本取自殖民者语言的数量很小的词汇和经大幅改造的音系、极简单的语法。)克里奥耳语的产生也与十七世纪后的殖民主义有关。它主要出现在非洲、美洲某些地区殖民统治者的种植园里。但与洋泾浜的社会条件不同的是,种植园的劳工来自彼此不能通话的不同部落,不仅他们与殖民统治者之间没有共同的语言,就是他们之间也无法用自己的语言通话。因此,洋泾浜化的殖民者语言就成了当地唯一共同交际的工具。这样,随着来自不同部落的劳工相互通婚,这种语言就作为母语传递给后代,洋泾浜就发展成为了克里奥耳语。,三、国际辅助语:,比较成功的是由波兰医生柴门霍夫在1887年创造的“世界语”。它是以印欧语为基础创造出来的,有四种语素:词根大部分来自拉丁语族,小部分来自日尔曼语族和斯拉夫语族,是词的不可或缺的部分;词尾是加在词根后面用来表示性、数、格、时态、语气等语法变化的语素;前缀是加在词根前面派生新词的语素;后缀是加在词根后面派生新词的语素。词的重音都在倒数第二个音节上。词分为十类,大部分词有固定词尾做标志。采用28个字母,一个音只用一个字母表示,一个字母只代表一个音。世界语是一种比较容易学习的国际辅助语。,参考资料:,1.周有光中国语言纵横谈,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 2.陈其光中国语文概要,中国民族学院出版社,1990 3.邵敬敏、方经民中国理论语言学史,华东师大出版社,1991 4.方经民现代语言与方法论,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 5.赵元任语言问题,商务印书馆,1980 6.赵元任语言学论文选,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 7.岑远强 趣味实用语言学讲话,北师院出版社,1991,

    注意事项

    本文(第八章 语言的接触.ppt)为本站会员(本田雅阁)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