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4年弘扬延安精神专题党课讲稿(共7篇)目录篇一、2024年弘扬延安精神专题党课讲稿2篇二、2024年弘扬延安精神专题党课讲稿17篇三、2024年弘扬延安精神专题党课讲稿23篇四、2024年弘扬延安精神专题党课讲稿29篇五、2024年弘扬延安精神专题党课讲稿34篇六、2024年弘扬延安精神专题党课讲稿38篇七、2024年弘扬延安精神专题党课讲稿51篇一、2024年弘扬延安精神专题党课讲稿党课讲稿: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强大力量同志们:2022年10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时强调,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弘扬延安精神,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发扬斗争精神,
2、为实现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而团结奋斗。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新中国的摇篮。在这里,党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培育形成了伟大的延安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奋进新征程、接功新时代的强大力量,为实现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而团结奋斗。一、延安精神的时代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延安时期形成和发扬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培育形成的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代代传承下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
3、了延安精神的时代内涵,我们要全面把握、深刻理解。(一)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一个政党的政治方向,就是指这个政党为之奋斗的目标,它集中反映着这个政党所代表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延安时期,党把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落实到拯救民族危亡、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人民解放的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使命担当上,走历史发展必由之路,成功解决了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和夺取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使得中国革命最终走向胜利。中国共产党人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是其理想信念在一定历史时期的现实聚焦,是理想信念与肩负使命的内在统一。延安时期,面对国民党的反动方针和消极抗战的态度,我们党始终坚持开展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
4、使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成为每一名共产党员的政治追求。不管是国民党发动的“溶共”阴谋,还是有人提出要共产党改名,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始终坚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1938年,毛泽东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回答“在抗大应当学习什么”时指出,“首先是学一个政治方向“1939年在纪念抗大成立三周年时,毛泽东更是明确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确立为抗大首要的教育方针。2022年10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时指出,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精髓。历史反复证明,政治方向正确,革命就能大踏步前进;反之,革命就会遭受挫折。延安精神指引的正确政治方向,就是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尤其
5、是遵循中国社会发展和中国革命的独特规律,走历史必由之路。(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毛泽东最早提出“实事求是”一词,是在1938年10月所作的六届六中全会报告中。他指出:“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又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模范。因为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只有远见卓识,才能不失前进的方向。此后,他在多个场合多次阐释和论述“实事求是”问题。1941年5月19日,毛泽东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作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时,第一次阐释了什么是“实事求是”他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
6、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周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以这场报告为标志,延安整风运动正式开始,中国共产党开始了一场全党范围内普遍的马列主义教育运动和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在这场整风运动中,毛泽东号召全党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由此肃清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及其抗战初期右倾错误的严重危害和影响,确立了一条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从根源上把全党从长期的教条主义束缚和对共产国际神圣化的迷信状态中解放出来,极大地解放了全党的思想,使全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统一。延安整风运动用实践充分阐释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
7、即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内在要求,二者相互促进、相互依存。实践也证明,解放思想就是实事求是。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做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能真正解放思想。(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的文献中就有体现,它是中国共产党人开展革命的逻辑起点。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全面阐述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并郑重地把它上升为党的宗旨。1944年9月5日,战士张思德在当时的陕北安塞区(如今的安塞区)挖炭窑时因窑顶突发坍塌而牺牲。9月8日,中央直属机关和中央警备团100O多人在延安枣园沟口的操场上举行张思德追悼会。毛泽东亲自参加追悼会,亲笔题写“向为人民
8、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的挽词,发表了题为为人民服务的演讲。在演讲中,毛泽东阐述了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意义,对张思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境界给予了高度赞扬。他在讲话中指出,“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0,党的七大在延安召开。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报告论联合政府中,全面论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他指出,“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
9、队的唯一的宗旨”,“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J党的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郑重地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写了进去。从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被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所传承、发扬和践行。(四)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延安精神的突出特征。延安时期,为了克服严重的经济困难,中共中央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先后制定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来解决陕甘宁边区的财政经济困难。1939年1月初,毛泽东代表中共中央在陕甘宁边区
10、第一届参议会、上讲话时,提出了“发展生产,自力更生”的口号,号召边区人民群众和部队、机关、学校全体人员开展必要的生产。1939年2月2日,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生产动员大会,毛泽东在会上号召“边区党政军民学开展伟大的经济战线上的斗争”,以此来解决边区全体人民的生活问题,并且“用实际行动作为全国的榜样”。1940年2月10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发出关于开展生产运动的指示,要求各部队“一面战斗,一面生产,一面学习”,这标志着大生产运动的开始。1943年1月8日,中共中央召开了直属机关和学校经济工作人员会议,要求各机关、学校进一步开展生产运动。在大生产运动中,党中央领导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带头参加生产劳
11、动。他们常常利用休息时间开荒、种菜,不仅积累了经济建设经验,更为根据地自己动手克服严重经济困难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赢得了广大老百姓的衷心拥护。毛泽东在自己窑洞下面开垦了一块地,种上了菜;朱德组织一个生产小组,开垦菜地三亩;1943年,中央直属机关和中央警卫团举行纺线比赛,任弼时夺得第一名,周恩来被评为纺线能手。在延安时期的大生产运动中,全党上下齐动手,军民齐动手,共同克服困难。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得到充分展现,他们与老百姓打成一片,充分展现了共产党与老百姓的鱼水情深,也鼓舞了人民群众积极投入大生产运动。大生产运动,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顽强斗争精神和高超的斗争本领,
12、中国共产党在各种困难条件下,不但没有被困死,反而发展壮大起来,胜利地度过了抗日战争的最困难时期,为支持敌后长期战争、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书写了一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践的壮丽史诗。二、延安精神的重要来源伟大的时代产生伟大的实践,伟大的实践孕育伟大的精神。从1935年到1948年,党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生活和战斗了13年,领导中国革命事业从低潮走向高潮、实现历史性转折,扭转了中国的前途命运。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生活和战斗的实践中,铸就了一种能实现历史性转折、符合时代要求的革命精神一一延安精神。(一)延安精神源自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被中国共产党人接受
13、并成为指导思想,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前进方向和发展动力,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契合了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奋斗目标。马克思主义提供给中国共产党的不是解决中国问题的现成方案和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这种立场、观点和方法只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才能真正解决中国的问题。中国共产党真正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是党中央到延安以后实现的,这个结合的过程也正是延安精神形成和确立的过程。当时,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着眼于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
14、的中国共产党;强调党的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着眼于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必须有的放矢,必须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从而形成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着眼于走群众路线的实践,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并将其、上升为党的根本宗旨、贯穿于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着眼于陕甘宁边区面临的严重财政经济困难和中国抗日战争的艰难形势,强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形成了体现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思想和革命斗争精神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品格。延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产物,既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又立足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革命实
15、践。(二)延安精神源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中国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各种古老文明形态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思考国家前途命运的过程中,自觉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助中国语言阐释革命理论,借用中国逻辑探寻革命新路。比如,为了反对教条主义,毛泽东用“有的放矢”这个词来解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强调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中国革命之“的”;他用明朝解缙的对联“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来给
16、教条主义者画像。关于党的思想路线,毛泽东用“实事求是”这个中国古代典籍中已有的词汇来概括并作出新的解释。在为人民服务这篇演讲中,为了阐述一个人的死的意义有所不同,他引用司马迁的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来加以说明。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中,他们或借用中国古代典籍中的语言、词汇、故事来说明革命道理,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赋予其新的意义。可以说,延安精神的形成得益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同时,延安精神也是升华了的民族精神。(三)延安精神源自民族复兴梦想的追求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
17、伟大复兴。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民族大义放在首位。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不遗余力地推动党的政权从工农民主专政政权向抗日民主政权转变。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提出:“只要是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不问属于何党何派,都有参加这个政权的资格为此,党中央于1940年3月6日发布了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指示,首次提出了“三三制”原则,规定在政权机关人员配备上,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由此可见,延安精神源自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懈追求。正是在这种追求下,中国共产党不计前嫌、不遗余力地推动建立抗日民族统
18、一战线,在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方针给共产党的生存带来极大影响的情况下依然坚持抗战,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四)延安精神源自党自我革命鲜明品格的熏陶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从1941年5月到1945年4月开展的延安整风运动,是党在延安时期开展的一场直面党内问题的大规模的整风运动。当时,中国共产党直面党内存在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定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深刻反思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相继犯下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瞿秋白“左”倾盲动主义、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等一系列错误,深刻吸取教训,要
19、求全党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问题,坚持理论联系实集体麋续红色血脉、传承奋斗精神,在新的赶考路上向历史和人民交出新的优异答卷。习近平总书记满怀深情地指出,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弘扬延安精神,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发扬斗争精神,为实现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而团结奋斗。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代代传承下去。弘扬延安精神,结合新时代的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从中汲取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历史智慧,为实现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中心任务而障厉前行,是每一名共产党员的
20、政治责任。一、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政治方向是党生存发展第一位的问题,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和事业兴衰成败。”政治方向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主要是指革命理想、奋斗目标、革命道路。共产党人应该坚持的政治方向首先必须是正确的,同时必须坚定不移、坚持到底。延安时期,我们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伟大旗帜,确立了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治方向,吸引了成千上万革命者义无反顾地奔赴延安,投身救国救民的洪流。1938年4月9日,毛泽东在抗大第四期第三大队开学典礼上明确指出,在抗大“首先是学一个政治方向。政治方面可以有许多不同的方向,你们要学
21、一个正确的政治方向,这就是打日本、怎样打日本、为什么日本帝国主义一定能打倒的正确的政治方向二1939年5月,在抗大三周年纪念会讲话中,毛泽东全面论述了抗大的教育方针,即“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在此,“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抗大教育的第一条方针。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必须补好精神上的“钙二毛泽东曾说:“共产党宣言我看了不下一百遍,遇到问题我就翻阅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借用“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名言,教育全党同志要坚定理想信念,因为共产党员“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中“不畏浮云遮望眼”,面
22、对各种风浪考验“我自齿然不动”,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理想信念,就是要学习延安时期老一辈革命家那种“做到老,学到老,革命到老”的精神,从每时每刻做起,“吾日三省吾身”;从点滴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慎独慎微慎初;从一言一行做起,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日积月累,久久为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无论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道路问题都是最根本的问题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国共产党必须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夺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新胜利二全党
23、同志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保持政治定力,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做到胸怀“国之大者”,坚持实干兴邦,把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二、思想路线,必须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我们党是靠实事求是起家的,也是靠实事求是走向胜利和创造辉煌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凝结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J1941年5月190,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议上作改造我们的学习报告,对实事求是
24、作出了经典阐述:“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回顾我们党走过的百年历程,我们清楚地看到,什么时候坚持实事求是,党就能形成符合客观实际、体现发展规律、顺应人民意愿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党和人民事业就能不断取得胜利;反之,党和人民事业就会受到损失甚至遭受严重挫折。延安时期,我们党在总结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史经验和深刻教训的基础上,逐步摆脱了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做法,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任务,把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正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我们党才及时纠正了党内存在
25、的错误认识,保证了党所领导的革命事业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只是思想方法问题,也是党性强不强问题。从当前干部队伍实际看,坚持实事求是最需要解决的是党性问题。”党性问题的关键就是公益与私利、人民和个人的关系。只有“心中无我”,才能成就“大我”,才能成为真正的共产党人,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进而“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修炼“无我”之境,必须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在思想深处闹革命、革自己的命。延安整风所以取得巨大成功,就在于全党上下从领袖到干部再到普通党员,都能够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许多老同志回忆,由于大家“事无不可对党
26、言”,勇于揭露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改造自己的思想意识,所以不但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也入了党,而且使大家相知更深,同志之间的关系也更加亲密无间。奋进新征程,我们弘扬延安精神,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着眼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更好指导中国实践。必须提高党性觉悟,光明磊落、无私无畏,及时发现和纠正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决策中的失误、工作中的缺点,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客观规律、符合时代要求、符合人民愿望。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必须守好民心这
27、个“最大的政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得到人民群众拥护为最高标准。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在张思德同志追悼大会上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讲演,第一次从理论上阐明了“为人民服务”这一中国共产党的使命、宗旨。在党的七大上所作的论联合政府报告中,毛泽东进一步指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随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被写入七大党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不是空洞口号,而是体现在从方方面面
28、实实在在地为人民谋利益、谋幸福。延安时期,我们党从陕甘宁边区实际出发,组织党政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通过合作互助、开展生产竞赛、奖励劳动英推、安置难民等途径和措施,推动边区经济发展,同时积极发展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事业,推动社会建设,使边区呈现出了人财两旺、兵强马壮的新气象。正是因为共产党人“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不当“官”,也不当“老爷”,“走出南门深入乡村”,才赢得了群众的认可与拥戴。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要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始终接受人民的批评和监督。对于如何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毛泽东在延安窑洞里给出了第一个答案,这就是“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
29、政府才不敢松懈二当年,有的基层干部为了能听到群众批评,春节时专门给乡亲们送肉送酒,邀请附近群众吃饭座谈,虚心听取大家意见。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党,共产党当家就是要为老百姓办事,把老百姓的事情办好。”新征程上,我们弘扬延安精神,就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深入群众、深入基层,访实情、摸实底,出
30、实招、求实效,下大力气解决群众心中的操心事、烦心事、闹心事,让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四、必须独立自主、自信自强党中央和红军安家延安后,由于敌人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条件十分艰苦。延安军民积极响应毛泽东发出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开展了热火朝天的大生产运动,有力支持了抗日前线。延安精神的重要培育者习仲勋曾总结:焚安精神,“一个是革命,一个是艰苦奋斗”毛泽东也向全党提出:“中国共产党也有他的作风,就是艰苦奋斗!这是每一个共产党员、每一个革命家的作风J当年,在延安的窑洞中,居住着这个世界上“最强大、最忠实、最勇敢、
31、最富有理想也是最高尚的灵魂”,他们住窑洞、吃粗粮、穿布衣,用“延安作风”打败了“西安作风:毛泽东穿打满补丁的衣服,朱德用马尾毛做牙刷,彭德怀拿降落伞改做背心,林伯渠用绳子缠着掉腿儿的眼镜正是这些“点滴小事”,凝聚成了“东方魔力”,折射出中华民族的“兴国之光”。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延安13年,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中国革命由低潮走向高潮的重要原因,就是全党上下展现出一股战天斗地、敢为人先、不怕牺牲、永远奋斗的革命精神。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艰苦奋斗始终是其中的重要内涵之一。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历史启示我们: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强自立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
32、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仅是我们一路走来、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的重要保证。”新征程上,我们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不仅体现为高度的物质文明,也体现在高度的精神文明。新时代以来的十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然而,与延安时期相比,我们面临的风险挑战并未减少,还远没有到喘口气、歇歇脚、松松劲的时候,还要随时准
33、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仍然是我们攻坚克难的重要法宝。全党同志要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就要把老一辈革命家和共产党人留下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传承好发扬好,无论我们将来物质生活多么丰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一定不能丢,必须脚踏实地、苦干实干,独立自主、自信自强,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党中央在延安的13年,是顽强抗争的13年,也是赢得荣光的13年。新时代新征程上,要实现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全党同志必须继续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记人民公仆的政治本色,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践行新时代“奋斗幸福观”,通过团结奋斗把党和人民紧紧连在一起,把事业和个人紧紧连在一起,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