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城市停车设施规划导则住房城乡建设部2015年9月为科学推进城市停车设施规划工作,合理配置停车资源,构建有序停车环境,合理引导交通需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E关于城市停车设施规划建设及管理的指导意见.并与6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等国家标准规范有效衔接,编制本导则。导则提出了城市停车设施规划的目的、原则、主要内容、技术要点及编制程序,并明确了规划成果形式和要求。主要内容包括总则、工作阶段与要求、规划管理、规划内容、技术要点、成果要求,共六章。同时,为便于指导规划编制与管理实践,导则还包括三个附录,分别为停车普查指标冲算方法、机动车出行车位需求预测方法、国内部分城市建筑物配建停车位标
2、准。导则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可在我部网站hup:/WWW下我式中:D一一停车位总需求(个):Di一一机动车保有量(个):D2出行车位需求(个)。5.3. 停车发展战略与目标5.3.1. 城市停车发展战略应与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发展战略一致,结合各城市交通发展的战略目标、未来机动车发展水平,通过合理供应停车设施、优化停车价格机制、强化停车管理政策等综合手段,减少小汽车出行规模、缓解停车供需矛盾。5.3.2. 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发展目标,确定城市停车规划目标.包括近期规划目标和远期规划目标,如表5.1,表5.1停车设施规划发展目标规划年限目标近期例立交通需求管埋
3、的策略.科学推进城市停车设施规划建设及管理工作,停车供制矛盾在总体上有所缓解,远期逐步形成与城市资源条件和土地利用相协调,与公交优先发展故略桁适应的可持续杵车发展模式.5.4.停车分区发展策略1.1.1. 综合考虑人口分布、就业岗位密度、土地开发强度、公共交通服务水平、道路交通承栽能力和运行状况、停车设施使用特征等因素,合理划定停车分区。通常可分为泮格限制区、一般限制区、适度发展区3类,各类分区考虑因素可参考表5.2。表5.2停车分区划分与影响因素一类区:严格Ri制区二类区:一股限制区Y类区:适度发展区土地利用性痂与强度海密度开发的城市主、次中心非高密度开发的城市次中心、城市集中建设地区内除中
4、心区以外地区其他区域交通设施供应水平公共交通供应充足公共交通供应一般公共交通供应较差交通运行状况交通运行状况较差交通运行状况尚可交通运行状况好交通出行特征公交分担率商公交分担率较高公交分担率低1.1.2. 根据以上停车分区,制定分区差别化的停车设施供给和管理策略.1城市中心区采取以控制停车泊位规模、放宽停车价格管制为主导的需求管理策略。2老旧居住(小)区采取挖掘供应潜力、规范停车秩序为主导的综合改善策略,1.1.3. 根据城if?和交通发展的变化情况,应动态调整停车分区划分方案。5.5. 停车供给总体策略5.5.1. 城南停乍供给总员应在停车需求预测的基础上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规划人口规
5、模大于50万人的城市,机动车停车位供给总量宜控制在机动车保有量的1.11.3倍之间:2规划人口规模小于50万人的城市,机动车停车位供给总St宜控制在机动车保有量的1.11.5倍之间。5.5.2. 按照适度满足基本车位,从紧控制出行车位的原则,建立以配建停车设施为主、公共养车为辅、路内停车为补充的停车供应体系。5.5.3. 停车场应按照有关标准和要求配建电动汽车充电设施,配建比例应结合电动车辆发展需求、停车场规模及用地条件综合獭定。5.6. 建筑物分类与配建停车位标准5.6.1. 需配建停车位的建筑物应按照土地使用性质划分大类,按照建筑物类型、使用对象及各类建筑物停车需求特征细分建筑物子类,并根
6、据城市的发展特点调整。5.6.2. 建筑物配建停车位标准的制定应结合城市特点开展专题研究,体现停车位总地控制和分区差别化原则:1各类建筑物配建停车位标准应按照差别化原则合理设定下限与上限控制标准.2城市中心区的停车配建标准应低于城市外围地区。中心区、公共交通发达地区的商业、办公等建筑物应设置上限标准,合理控制停车设施规模.3在相同区域内公交服务水平高的地区,可降低配建停车位标准.轨道站点500米半径海盖区域内建筑物停车配建标准比其他区域进步降低,4机场、港口、公交枢纽、体育设施等大型公共建筑物,以及其他重大建设项目通过开展交通影响评价,专题论证和确定配建停车位规模。5考虑停车位的共享和高效利用
7、城市踪合体等多种性质混合的建筑物配建停车位规模可小于各中种性质建筑物配建停车位规模总和,不应低于各种性质建筑物需配建停车位总规模的806对于新建或改建的住宅项目,若周边邻近300米范围内地块存在基本停车位缺口,可适当增补该项目停车配建标准并对周边共享使用。原则上不超过标准配建数量的20%.旦增配量不能对周边道路交通产生显著影响。7建筑物停车位配建标准应根据需要,结合城市停车设施专项规划编制进行调整.5.6.3. 国内部分城市建筑物配建停车位标准见附录三。5.7. 城市公共停车场规划5.7.1. 城市公共停车场应按照“贴近需求、分散设置、方便使用”的原则,布局在具备建设条件,且存在供需缺口的地
8、块。5.7.2. 公共停车场规模一般不宜大于300泊位,服务半径不宜大丁-300米.城市交通枢纽的独立公共快车场规模,应根据客流量、集疏运方式结构等进行分析测算,经专题研究确定。5.7.3. 按照节约土地资源的原则,有条件的情况下宜选择停车楼、地下停车场、机械式停车库等里式。5.7.4. 强化广场地下空间、高架地面空间等复合土地利用,提升土地利用效率。5.8. 路内停车位设要求5.8.1. 统筹考虑城市活动和交通运行,在确保步行、自行车、公交设施空间的基础上,合理布设路侧路内停车位和出入口。严格控制城市中心商业办公区路内停车位数量。在不影响道路交通运行的情况卜.,允许老旧居住(小区周边非交通性
9、道路或支小路设置夜间临时停车,制定相应的收费、管理规定。5.8.2. 路内停车位的设置不得影响步行和自行车通行、侵占消防通道及行人过街设施,在临近急救站、公共汽车站、交叉路口的路段上设置路内停车位应符合道路安全相关规定。5.8.3. 建立路内停车泊位定期评估制度,根据城巾建设进度情况对设置路内停车.位的效果进行动态评估,分析其设盥位置及规模对道路交通流的影响程度,将分析结果作为是否对其进行调整的依据“5.9. 片区停车综合改善方案5.9.1. 片区停车综合改善方案的技术要求包括:5.9.2. 区停车设施供给、使用特征和供需缺口。2在满足有关规范要求的基础上,按照满足消防安全应急要求,确保步行和
10、自行车路权,制定片区内道路拓宽和断面调整,适当增设路内停车位的方案,设置路内停车位后,应保障动态交通有序、安全、顺畅,用于通行的道路宽度必须满足消防通道4米的最小宽度要求。3利用城市公共空间,如“边角料”土地,以及广场等地下空间挖潜建设公共停车场。4完善标志标线,规范停车收费,明确片区内部停车位使用规则。5优化动态交通组织,有条件的片区采用单向交通,6制定居住(小区与周边商业办公类建筑错时共享利用停车位的措施.7制定使用机械式停车设施、停车诱导设施的措施。8制定同步完善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车设施,改善片区人居环境的方案。9提出片区停车综合改善项目库和实施汁划.5.9.3. 片区停车综合改善方案
11、的工作要求如下:1城市停车设施专项规划应选择停车问题突出的典型片区,制定片区停车综合改善方案。结合典型片区经验,可进一步向其他片区推广编制片区停车设施专项规划。2建立市、区、街道联动的工作模式,加大公众参与程度,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在发现问题、沟通协调与自治管理中的主体作用。3各城市可按照实施计划,定期开展片区停车综合改善的试点示范工作,及时总结和推广示范街区的经验和做法。5.10. 停车产业化发展政策5.10.1. 改善停车产业环境。枳极引导与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停车设施建设运营。降低停车设施建设运营主体和投资规模的准入标准,简化投资建设、经营手续办理程序,减免相关行政事业性收费。5.10.2.
12、完善停车收费政策。逐步缩小政府定价范围,全面放开社会资本全额投资新建停车设施的收费。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建设停车设施,由投资者按协议确定收费标准.引导形成中心区高于外围、路内高r路外、商业办公高于住宅、高峰期高于平峰期的停乍收费级差价格。5.11. 停车管理智能化侑息化5.11.1. 建设城市停车信息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立统一的数据接口和交换机制,统一管理全市停车泊位信息与使用数据。5.11.2. 加强停车信息的互联互通,强化停车数据挖掘分析与多样化信息发布,为政府停车管理提供决策支持信息,为市民日常出行提供停车服务信息。5.11.3. 广使用电子停车收费技术,建设停车诱导指示系统,提向停车设
13、施管理与利用效率。6成果要求6.1. 成果形式6.1.1. 规划成果由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规划图纸、基础资料汇编组成。6.1.2. 成果形式为纸质文档和电子文档。1纸质文档采用A4幅面竖开本装订,其中规划图集宜采用3幅面印制并折页装订。2电子文档采用通用的文件存储格式。其中文本可采用WPS、DoC、PDF等文本格式或图形格式,图纸文件应采用CAD,GIS等矢量文件格式存储。3电子文档应包括停车普查数据,模型数据等数据文件,采用数据库、GIS格式存储。6.2. 划文本6.2.1. 规划文本应当以条文方式表述规划结论,内容明确简练,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6.2.2. 城市停车设施专项规划文本编写
14、大纲一、总则.主要包括:编制依据,指导思想,规划原则,规划范围,规划期限等。二、规划目标。主要包括:近远期城市停车设施发展与停车管理目标等。三、停车发展战略。主要包括:城市停车发展总体战略方向,各类停车设施的发展定位、供给结构,停车设施资源分配利用原则和策略,停车发展与管理的政策措施“四、停车分区发展策略。主要包括:城市停车分区划分原则与方案,分区停车规划指引,停车设施规模和供给策略,停车收费和管理策略。五、建筑物配建停车位标准。主要包括:建筑物分类,不同停车分区各种类型建筑物配建停军位标准,六、公共停车场规划。主要包括:公共停乍场的功能定位、布局选址、型式规模。七、路内停车位设置要求。主要包
15、括:路内快车位的设置方法、技术标准,准停时段、时长和车型,管理主体、收费标准等.八、典型片区停车综合改善方案。主要包括:典型片区公共停车场规模与选址,路内停车位设比方案,老旧居住(小)区停车综合改善方案,停车供应挖潜、停车秩序规范、交通组织优化、人居环境改善等配套措施。九、停车管理政策。主要包括:停车收费管理与产业发展政策,停车执法管理政策,停车管理智能化信息化措施,十、近期行动计划。主要包括:近期城市停车发展政策措施,近期城市停车设施新建与改建项H库。十一、规划实施保障措施。主要包括:规划实施的管理机制和对策,保障规划实施的技术经济政策和对策.6.2.3. 片区停车设施专项规划文本编写大纲一
16、总则二、片区停车供需分析三、片区停车改善目标与策略四、片区公共停车场规划方案五、片区路内停车位设置方案六、片区停车价格机制与管理措施七、片区老旧居住(小)区停车综合改善方案八、片区交通组织优化方案九、片区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车交通优化方案十、近期行动计划与项目库十、规划实施保障措施6.3. 规划说明书631.规划说明书由正文和附录两部分组成。6.3.2. 规划说明书正文应当与规划文本的条文相对应,对规划文本条文做出详细说明。6.3.3. 城市停车设施专项规划、片区停车设施专项规划的规划说明书附录主要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停车调杳分析报告2停车需求预测分析报告3相关部门建议4公众意见64.规划图
17、舐6.4.1. 规划图纸所表达的内容应当清晰、准确,与规划文本内容相符.6.4.2. 图面标明图名、风向玫瑰、规划年限、比例、图例、编制单位、日期等。6.4.3. 规划图集应按现状图、规划图、分析图的歌序排列。6.4.4. 城市停车设施专项规划的主要现状图、规划图如卜;1城市停车设施现状图2城市停车分区图3城市停车需求分布图4城市停车供应分布图5城市公共停车场规划图6城市路内停车位设置要求示意图7城市停车设施近期建设规划图8典型片区若车综合改善方案图(参考6.4.5)6.4.5. 片区停车设施专项规划的主要现状图规划图如下:1片区停车设施现状图2片区停车分区图3片区停车需求分布图4片区停车供应
18、分布图5片区公共停车场规划方案图6片区路内停车位设置方案图7片区老旧居住(小)区停车综合改善方案图8片区交通组织优化方案图9片区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车交通优化方案图6.4.6. 分析图视需要进行绘制。65基础资料汇编6.5.1. 基础资料汇编应当包括规划涉及的相关基础资料、参考资料及文件。6.5.2. 基础资料汇编按下列厥序进行编排.1文件2基础资料3参考资料附录一:停车普查指标计算方法1停军需求生成率是指单位建筑面积与其对应的停军需求数量的换算系数,以高峰时间停车需求牛.成率为计算指标。2停车场供给能力包括路外停车场供绐能力和路内停车位供给能力,其中:路外停乍场供给能力是停下场提供的停车位数
19、可通过清点谢强得到。若只知道面枳的楮况下,可按下列公式计算:G=4H(2)式中:4第,个路外停车场的建筑面积或(和)供乍辆停放的用地面积5:):B单个标准车停放建筑面积(m:),按照地面停车场、地下停军库、地上停车楼和机械式停车库四种型式计算。路内停车位供给能力是停车场是某条允许停车路段提供的停车位数提供的惇车位数,可按下列公式计兑:沁1.式中:0允许停车路段的长度5):1单个标准车停放占用道路的长度(m)。对于某一地区来说,路内停车供给能力可按卜列公式计算:c=1(4)式中:CA第8条路段提供停车位数量(个);K一一该地区允许设置路内停车位的路段数(条).3平均停乍时间7是衡量停车场运营效
20、率的基本指标之平均停车时间可按下列公式计算:5)I式中:ti一一第/辆车的停放时间(三)N一一调查期间停车场内实际停车数(辆)4车位周转率S反映停车场平均每个停车位被使用的次数,按卜.列公式计翱:式中:S一一调查期间停车数量(辆):Ci一一停车场提供的停车位数(个)。5停车场利用率V(%),停车场内的停车位使用情况,按卜列公式计算:式中:,一第i辆车停放时间(min);T一一调杳时间长度(min);Cp一一停车场的停车位数量(个)。6停车集中指数小表示某一时刻停车场内车辆停放的拥挤程度,分为高峰小时停乍集中指数和平均停下集中指数,高峰小时停乍集中指数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N,一一停车高峰小时
21、停车场内停放车辆的数量(辆);G1.一一停乍场的停车位数量(个)。平均停车集中指数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S一一多次调查所得实际停车总疥(辆):X-观测次数。7停乍供需缺口是指一定区域范用内实际停车总量(包括合法停车和违法停乍)与现状停车位数量的差值,应“分区、分类、分时”差别化计算。附录二:出行车位需求预测方法出行乍位需求预测方法包括经验借鉴法、用地类别法、机动乍出行分布法等。1经验借鉴法通过借鉴类似城市的机动车拥有出与停车泊位之间的关系来估尊出行车位需求。n=aQ(10)式中:a一一出行车位需求占机动车保有量比例,大城市及以上规模城市通常为10%30%,其他等级城市可以酌情提高。2用地类别
22、法是通过调查现状不同区域、不同用地性质单位建筑面积停车需求生成率和停车位周转率等参数,根据规划交通设施服务水平和交通政策做必要谢整后,依据用地规划指标来估算出行车位需求,可按下列公式计算:=v,A(ii)1“1/式中:A(I-一一笫i个停车分区勃类用地性质单位建筑面积停车需求生成率(辆/万n):S1.f一一第i个停车分区第/类用地性质的建筑面枳(万m2);1.1.-第i个停车分区缈类用地性质的停车位周转率。3机动车出行分布法是通过城市交通规模模型来预测机动车出行矩阵,结合机动车高峰小时系数和机动车即停即离比例等参数,估算出行车位需求,可按下列计算公式计算:S2八卜,(12)式中:A-第i个停车
23、分区吸引的机动车数量(辆);Xi一一第i个停车分区机动车即停即离比例:Bi一一第i个停车分区停车位周转率。附录三:国内部分城市建筑物配建停车位标准(一)北京(2015年)附表3.1北京市新建改建居住项目配建机动车停车泊位设置标准类别单位旧城地区一类地区二类地区三类地区下限值上限值下限值下限值下限值商M房车位/户0.81.11.11.21.3保障性住房销售类车位/户0.50.80.81.01.1租赁类车位/户0.30.50.50.60.9注I(1)不适用于历史攵化街区和平用区,处于历史丈化街区和平店区内居住顶目的配出博T位观模,可姑合具体情况.取独论证研究.(2) I城地区(除历史文化街区和平寺
24、Po珑筑物配建指标不应超出上企找定的上限值.共他地区配建停车场不得怔于I:农规定的下限值H.殿不高于规定下眼力的20%:匕按照用于现崖下限位20%以上建设配建柠乍场的.应开展停车方面论法工作,并对社会开放使用. 3)的竹更保冷性住房包括两尔再、灶济适用再、回迁安H木和其他政;6性住JDh租防类保蹿性住房包括公共租赁房和原机房.其中原租房M建机动乍停车位指标可站台项H实际晶件下存40%60%. 4)居住类建筑物配建乍位中包含姆户0.1个访客乍位.(5)地上国代停车场(薛)应湎足北京市生活居住建境间距河行规定的距廊要求,与邻近的住宅保持增当距离.避免干扰居民生活. 6)地面件坐泊位应集中安揖用地,
25、并设汽GM停T场和通道,不得在建筑物间任意设置和占用小区出入口现道设置停车位,地面停车率(小汽车地面冷屋停车位与居住户数地比率)投不大于10%控制.(7)娘筑物配建f?车场应设置无KiRJ车便. 8)居住类建筑应将的配建机动4.停布位作刈呦坐停T位 9)建筑物配建停军场需设置机械件TiS备的,机械停牵泊位数不得超过停车泊位总数的90%,采用二层升注式或二层升降横翻式机板件车设备的.停不场净空不得低J3.8米.(10)综合性建筑应按各类性附和规模分别计算并求和.多功能、综合性的武奴、配建杼车场泊Ii的致电可考虑停4.设施的共享,按各的项标准总和的80%计以。(in市收府审批的!R点功能区,当规划
26、个均容积率大于2.0时,居住类建筑物配建停车仪指标建可按照上一级别分区管理. 12)即悬轨遒交通站点出入I1.SoO米内的居住英建筑物比建步乍位指标可按照上以划分区管理.附表3.2公共建筑物配建件车位指标公共建筑项目类别单位旧城地区一类地区二类地区三类地区用地类别对应建筑类别说明可参照第一列建筑项目类别配建停车位指标执行的建筑类别上限下限下限下限医院综合医院、专科医院车位/100m;建筑面积1.21.21.31.4A51包含琮合医疗中心、中医医院、专科医院等对环境有特殊要求的传染箱、WIH病等专科医院,聚处医院、护理院及具有康复、护理、体检功能的休养所和疗养院等用地社区卫生股务中心车位/100m:建筑面积1.51.51.61.7A51包含社区医疗服务站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授站)、专科疾病防治质(所、站)、检验中心和动物检疫站等用地、急救中心、血玲、社区以上级别的下生监密所等办公行政办公车位/100m:建筑面积0.450.150.650.65A1.包括党政机关、社会团体、行使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等办公机构及其相关设施公共建筑项目类别单位旧城地区一类地区二类地区三类地区用地类别对应建筑类别说明可参照第一列建筑项目类别配建停车位指标执行的建筑类别上限下限下限下限其他办公车位/1(W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