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修改病句符号练习题及答案小学语文修改病句的方法修改病句是小学语文考试中常见的题型,在修改病句之前,我们应该清晰的了解有哪些病句现象,下面,教学专家为您详细讲解。1 .词义混淆。因对词义概念理解模糊而选用词不当的语病。如:爱迪生发现了电灯。把“发现”和“发明”两词混淆。2 .词类误用。因分不清词类而造成用词不当的语病。如:今天气候晴朗。把“气候”与“天气”混淆了。3 .成份残缺。句子缺少不应该省略的主要成份。,造成句子结构不完整的语病。如;在老师的教育下,进步得很快。雄伟美丽的天安门城楼。老师向全班同学提出下课十分钟不做作业。4 .搭配不当。因句子中相关的成份之间互相不能搭配而造成的病句。如:我
2、的家乡是宁波人。缩句变成“家乡是人”我们在同坡上种满了果园。我们把教室打扫得整整齐齐。5 .重复累赘。过多地动用修饰词语反而显得多余,豪迈了病句。如:在班队会上,张军首先第一个发言。“首先”与“第一”重复了。6.词序颠倒。因词语排列次序颠倒而造成病句如:老师的办公桌上放着一叠厚厚的考卷。考卷没有厚薄之分,显然是把一叠与厚厚的词序颠倒了。小学生语文修改病句方法指导一、病句:就是指句子不完整或句子词语之间的联系有毛病的句子。二、一般病句类型:1、成分残缺。一个完整的句子应该是“枝叶”齐全,意思完整明确。例1:“这种不爱护公物应该受到批评。”这一句中缺少主心语,应在“公物”后面添上“的行为”三个字。
3、例2:“他穿着一件灰色上衣,一顶蓝色帽子。”一这一句第二分句缺少谓语中心语,应在“一顶”前添上“戴着二字。2、用词不当。用词不当是指句中所用的词不符合语境,或用了词义相近,甚至相反的词。例1:“她喜欢一个人在平静的环境里看书。”一应将“平静”改为“安静”。例2:“校园里屹立着一棵棵白杨树。”一应将“屹立”改为“挺立”。例3:“升旗仪式开始了,鲜红的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一应将“鲜红”改为“鲜艳”。3、搭配不当。句子中一对词不能搭配或违反语言习惯就是搭配不当。例1:“早晨,金灿灿的太阳光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一应去掉“光”字。例2:“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在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出的大型音乐舞蹈千手
4、观音,接受了全国观众的好评。”一应将“接受”改为“受到”或“得到”。4、语义重复。语义重复就是指一个句子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思相近或相同的词同时出现使用,造成句子的表意重复啰嗦。例1:“上课时,同学们都全神贯注、聚精会神地听讲。”一去掉“全神贯注”或“聚精会神”。例2:那个房间非常宽敞得很。去掉“非常”例3:松树屹立在陡峭的险峰上。去掉“陡峭的”或将“险峰”改为“山峰”。例4:那个三条边的三角形画好了。一去掉“那个三条边的”。5、归类不当。归类不当是指将不属于同一属类的事物放在一起。例1:“中国少年报小主人报儿童时代等报纸,我都很喜欢。”一应去掉儿童时代,或者将“报纸”改为“报刊”。例2:“万
5、里长城、故宫博物院和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名胜古迹。”应去掉“和南京长江大桥”。6、前后矛盾。前后矛盾是指句子中的表意不清晰、矛盾。例1:“开班会前三分钟,全班同学基本上全部到齐了。”一应去掉“基本上”或“全部”。例2:“昨天傍晚下了一夜大雨。”应将“傍晚”去掉,或者将“一夜”改为“一场”。7、词序颠倒。词序颠倒是指句子中所遣用的词没有按一定语法顺序进行造句,而是词的顺序颠倒了。例1:“我们必须发扬和坚持刻苦学习的精神。”一应将“发扬和坚持”改为“坚持和发扬”。例2:“同学们迈着整齐的步伐,排着整齐的队伍向大操场走去。”一应将“迈着整齐的步伐”与“排着整齐的队伍”的次序对换。8、指代不明
6、指代不明是指句子中的事物或人称交代不明确,造成句子意思混乱。代词分为人称代词我、你、他、我们,指示代词这、那、这里、那儿和疑问代词谁、哪里三种,指代不明的病句指的是代词使用错误。这类病句主要有二类。一类是一个代词同时代替几个人或物,造成指代混乱。二类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误用。例1:刘明和陈庆是好朋友,他经常约他去打球。应将“他经常约他去打球”改为“刘明经常约陈庆去打球”。例2:哪里有困难,他就出现在那里。一应将“出现在那里”改为“出现在哪里”。9、不合事理。不合事理是指句子意思不合常理,违反常规。例1:他异口同声地说:“这里的风景真美。一应去掉“异口同声地”。例2:这明月高悬、繁星满天的夜空真
7、美。一应去掉“明月高悬”或“繁星满天”。三、修改病句的方法:首先要认真地一字不漏地把原句读几遍,看清上下文的关系,弄清句子的内容,看看是否顺口;接着根据病句类型的特点,找出病因,然后改正;修改后看看是否保留原句的基本意思,标点符号运用是否正确。修改病句练习一:1、大厅里摆满了看演出的观众。2、校园里生满了白的、红的、黄的等五颜六色的花。3、我站在操场上,仔细地看着练习身体的同学们。4、我们班取得了竞赛第一名,大家的心里露出了胜利的喜悦。5、小组讨论会上,大家的发言很猛烈。6、异口同声地说:“赞成!”7、在老师的教育下,他明确了学习态度。8、我爱看小蜜蜂、小溪流、小学生学习报等课外书。9、改革开
8、放以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富强。10、春天的景色我觉得十分美丽。II、老师要求同学们明确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12、你必须一定要认真负责。13、李老师上课时对我们的态度非常严格。病句修改符号一、修改病句、作文的符号二、各种符号的作用1 .删除号:用来删除字、标点符号、词、短语及长句或段落。2 .恢复号:又称保留号,用于恢复被删除的文字或符号。如果恢复多个文字,最好每个要恢复的字下面标上恢复号。3 .对调号:用于相临的字、词或短句调换位置。4 .改正号:把错误的文字或符号更正为正确的。5 .增添号:在文字或句、段间增添新的文字或符号。6 .重点号:专用于赞美写得好的词、句。7 .提示号:专用于有问题
9、的字、词、句、段,提示作者自行分析错误并改正。8 .调遣号:用于远距离调移字、标点符号、词、句、段。9 .起段号:把一段文字分成两段,表示另起一段。10 .并段号:把下段文字接在上文后,表示不应该分段。11 .缩位号:把一行的顶格文字缩两格,表示另起段,文字顺延后移。12 .前移号:文字前移或顶格。以上批改符号不应只教师会用,学生也要会用。三、修改病句符号趣谈1、前后对调,形象地称为“换房”;2、前后移动,称为“搬家”;3、删除,称为“扫垃圾”;4、删除后修改,称为“装修”;5、插入,称为“插花”。四、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1、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送来的。2、笑盈盈地看着活泼可爱的小孙子做游戏
10、3、他经常回忆过去有趣的往事。4、我仔细端详这位老奶奶。5、麦子已经成熟了,真是丰收在望。6、昨天傍晚下了一夜的雨。7、我的思路把清脆的歌声打断了。8、我们要运用和理解已经学会的成语。9、春天,粉红色的荷花开得真美丽。10、小船在风平浪静的湖上乘风破浪前进。11、我们阅读课外书籍,可以增长知识和写作水平。12、他顶着寒风和冰雪艰难地走着。13、奇异的琥珀排列在自然博物馆里。14、丽丽躲在一个很隐藏的地方,我们很难发现。15、赶去参观的有老人、工人、农民、老师、学生。16、奶奶家里养了许多家禽:鸡、鸭、鹅、马等。17、小红和小丽来我家借书,我借了本书给她。18、桌子上有钢笔和尺子,这是她的,那是
11、我的。19、看足球赛的人多极了,要排队进不去。20、这篇童话对我很感兴趣。21、通过主题队会,激发了我们热爱祖国的感情。22、今天老师讲的知识,我基本全掌握了。23、我们中队图书角里有中国少年报、儿童时代、故事大王、红领巾等杂志。24、小组会上,他总是首先第一个发言。25、万里长城、赵州桥、黄河都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工程。26、我们尽情观看了美丽的景色和悦耳的歌声。27、微笑能沟通人与人之间的友谊,是文明礼貌。28、他朗读能力很强,在我们班是跟得上。29、我们必须认真克服,随时发现工作中的缺点。30、止咳止痰片,它里边的主要成分是桔梗、贝母、氯化锭等配制而成的。31、中国人民正在努力为建设一个现代
12、化的社会主义强国。32、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受到了很大的教育。33、粮食来之不易,我们应当爱护。34、贯彻小学生守则以后,发生了显著的变化。35、我们沿着这条公路,不要一小时,就可到达县城了。36、我们伟大的祖国在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上。37、这个班级的同学是全校开展学雷锋活动最好的班级。38、老师的教育下,他明确了学态度。39、同学们积极投入爱国卫生运动,把教室打扫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清清爽爽。40、他热烈地和我握手交谈41、“六一”节那天,我踏着轻松的步伐,兴奋的心情来到学校。42、刘老师光荣地被评为“模范班主任”称号。43、即使这部电影拍得好,但也不能获奖。44、语文对我很感兴趣,所以上语
13、文课我总是特别用心。45、我敢保证,这次歌咏比赛我们班可能获一等奖。46、经常阅读课外书籍,可以丰富和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47、经过这次教训,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再也不能马马虎虎地对待学习。48、小组会上,他总是首先第一个发言。49、万里长城、赵州桥、黄河都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工程。50、博物馆展出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一批文物病句类型成分残缺、用词不当、语义重复、归类不当、前后矛盾、词序颠倒、指代不明、不合事理。你知道病句常常会用到哪些修改符号吗?一、类型一:1、这种不爱护公物应该受到批评。2、听了老师的一番话,很受教育。3、我们为今年国庆准备。成分残缺1、成分残缺。一个完整的句子应该是“枝叶”齐全,
14、意思完整明确。例1:“这种不爱护公物应该受到批评。”这一句中缺少主心语,应在“公物”后面添上“的行为”三个字。例2:“他穿着一件灰色上衣,一顶蓝色帽子。”这一句第二分句缺少谓语中心语,应在“一顶”前添上“戴着二字。2、方法:补。即补充成分法。补充成分法,就是指给不完整的病句补充需要的成分,从而使句子写完整的方法。不完整的病句,主要是缺少主干成分,即主语、谓语和宾语。具体到底缺少什么成分需要仔细分析。通常情况下,主语位置居前,谓语居中,宾语居后。由于句子不仅是主干成分构成,还有一定的附加成分,所以先要找出主干成分,再做到缺啥补啥。例:听了老师的一番话,很受教育。按照补充成分法的要求,要改不完整的
15、病句先要找出主干成分,然后再看究竟少了什么成分,并补上合适的。通过分析,句中缺少主语,谁“受教育”,没有交代清楚。所以在“很受教育前补上主语“我”。句子改为:听了老师的一番话,我很受教育。例:我们为今年国庆准备。这个例句有主语和谓语,而“准备”是动词充当谓语成分,“准备”什么呢?没有交代清楚,句子缺少宾语成分,可补“精彩节目”等。二、类型二:1、她喜欢一个人在平静的环境里看书。2、在联欢会上,李丽演唱了动听的歌声。用词不当1、用词不当。也就是搭配不当。句子中一对词不能搭配或违反语言习惯就是搭配不当。用词不当是指句中所用的词不符合语境,或用了词义相近,甚至相反的词。例1:“她喜欢一个人在平静的环
16、境里看书。”一应将“平静”改为“安静”。例2:“校园里屹立着一棵棵白杨树。”一应将“屹立”改为“挺立”。例3:“升旗仪式开始了,鲜红的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一应将“鲜红”改为“鲜艳”。2、方法:换。换词搭配法换词搭配法,就是指给词语搭配不当的病句换个词语,从而使句子写通顺的方法。某些词语在意义上是不能相互搭配的,或者搭配起来是不符合语言习惯的,如果搭配了就会造成病句。经常出现的病句是: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修改时,一般只要换一处词语就可以To具体换哪一处应根据内容而定。例:开学,我们树立了计划,明确了努力方向。句中“树立”和“计划”搭配不当,根据句子意思,应保留“计划”,就应将
17、树立”换成“制定”.句子改成:开学,我们制定了计划,明确了努力方向。再如:在联欢会上,李丽演唱了动听的歌声。这个例句,“演唱”和“歌声”不能搭配。演唱的只是歌曲,而歌声是指歌的声音,就好比鸟声、机器声一样。这是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的病句,修改时,把“歌声”换成“歌曲”等就可以了。例1:“早晨,金灿灿的太阳光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一应去掉“光”字。例2:“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在2005年舂节联欢晚会上演出的大型音乐舞蹈千手观音,接受了全国观众的好评。”应将“接受”改为“受到”或“得到”。三、类型三:1、我第一个首先发言。2、上课时,同学们都全神贯注、聚精会神地听讲。语义重复1、语义重复。语义重复就是
18、指一个句子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思相近或相同的词同时出现使用,造成句子的表意重复啰嗦。2、方法:删。即繁就简法。“删”就是指给意思重复或成分多余的病句消肿,从而使句子简洁明了的方法。重复,多半是用了相同意思的词语造成的。句子中所用的词语重复了,给人的感觉就显得啰嗦,好比画蛇添足,多此一举。修改时,对重复的部分择一就行了。例:我第一个首先发言。句中的“第一个”和“首先”重复,可删掉其中一个。改为“我第一个发言。”或“我首先发言。”再如:我不禁忍不住笑出声来。例句中的“不禁”这个词的意思就是禁不住,因此它和“忍不住”放在一个句子中就显得意思重复了。这个句子可改为:我不禁笑出声来。或:我忍不住笑出声来
19、例1:“同学们都全神贯注、聚精会神地听讲J去掉“全神贯注”或“聚精会神”。例2:那个房间非常宽敞得很。去掉“非常”或“得很”。例3:松树屹立在陡峭的险峰上。去掉“陡峭的”或将“险峰”改为“山峰”。例4:那个三条边的三角形画好了。一去掉“那个三条边的”。四、类型四:1、中国少年报小主人报儿童时代等报纸,我都很喜欢。2、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和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名胜古迹。归类不当1、归类不当。归类不当是指将不属于同一属类的事物放在一起。例1:“中国少年报小主人报儿童时代等报纸,我都很喜欢。”一应去掉儿童时代,或者将“报纸”改为“报刊”。例2:“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和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外游客
20、向往的名胜古迹。”一应去掉“和南京长江大桥”。2、方法:删。五、类型五:1、我今天上午看了一天的书。2、全班同学都去看电影了,只有张军一个人还留在教室里做作业。前后矛盾午”,或将“一天”改为“半天”。句子改为:我今天看了一天的书。或我今天上午看了半天的书再如:全班同学都去看电影了,只有张军一个人还留在教室里做作业。这个句子前半句讲明是“全班同学”都去,但后半句又说“张军”留在教室里。一前一后,显然产生了矛盾。也许,写这句话的人是为了有意识地强调突出“张军”未去,但不管怎样,句子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着的。如果确实为了强调的话,我们不妨这样改正:全班其他同学都去看电影7,只有张军一个人还留在教室里做作
21、业。2、方法:前后矛盾的病句,也可用删的办法或换的办法。这类句子首先要解开矛盾,就是找出一句话中前后表达的意思自相矛盾的地方,使前后意思统一的方法。一句话的前言后语要一致,要和事实相符。否则,就会出现前后矛盾,与事实不符的语病。例1:“开班会前三分钟,全班同学基本上全部到齐了。”一应去掉“基本上”或“全部”。例2:“昨天傍晚下了一夜大雨。”应将“傍晚”去掉,或者将“一夜”改为“一场”。六、类型六:1、两辆新旧电动车真是鲜明的对比啊!2、小鸟动听的歌声被他陶醉了。词序颠倒1、词序颠倒。词序颠倒是指句子中所遣用的词没有按一定语法顺序进行造句,而是词的顺序颠倒了。例:两辆新旧电动车真是鲜明的对比啊!
22、句中“两辆新旧电动车”是指四辆电动车,“两辆”和“新旧”顺序颠倒了,应是“新旧两辆”。所以句子调整为“新旧两辆电动车真是鲜明的对比啊!”再如:小鸟动听的歌声被他陶醉了。读这个句子,我们感到意思不清。如果是“歌声”做主语,说歌声被他陶醉了显然不通。那么,“陶醉”的应该是谁?从句意分析看,应该是“他”。什么东西使他陶醉了呢?当然就是“小鸟动听的歌声”了。因此,全句改为:他被小鸟动听的歌声陶醉了。2、方法:调。即调整词序法。调整词序法,就是指给词序混乱的病句理顺词序,从而使句子变通顺的方法。在大多数情况下,一句话的词序是固定的。词序一变,句子的意思就发生变化,甚至造成语病。因此,给词语安排次序,一定
23、要符合平时的语言习惯,不能随意颠倒。例1:“我们必须发扬和坚持刻苦学习的精神。”应将“发扬和坚持”改为“坚持和发扬”。例2:“同学们迈着整齐的步伐,排着整齐的队伍向大操场走去。”一应将“迈着整齐的步伐”与“排着整齐的队伍”的次序对换。七、类型七:1、刘明和陈庆是好朋友,他经常约他去打球。2、哪里有困难,他就出现在那里。指代不明1、指代不明。指代不明是指句子中的事物或人称交代不明确,造成句子意思混乱。代词分为人称代词我、你、他、我们?,指示代词这、那、这里、那儿?和疑问代词谁、哪里三种,指代不明的病句指的是代词使用错误。这类病句主要有二类。一类是一个代词同时代替几个人或物,造成指代混乱。二类指示
24、代词和疑问代词误用。例1:刘明和陈庆是好朋友,他经常约他去打球。应将“他经常约他去打球”改为“刘明经常约陈庆去打球”。例2:哪里有困难,他就出现在那里。应将“出现在那里”改为“出现在哪里。2、方法:“加”或“改”。如果是缺人称指示代词,要补充完整,用“加”法;如果是地点指示代词,要用“改”法。八、类型八:1、菜园里种着西红柿、西瓜、黄瓜、扁豆、茄子、苹果等各种蔬菜。2、今晚天空月圆如镜,繁星满天,多美的夜景啊!不合事理1、不合事理。不合事理是指句子意思不合常理,违反常规。例:菜园里种着西红柿、西瓜、黄瓜、扁豆、茄子、苹果等各种蔬菜。句中强调列举的是各种蔬菜。什么是蔬菜?西瓜和苹果?这两样东西事
25、实上是属于水果类,放在蔬菜类就不合事理了。修改时,可以去掉两样东西,也可以保留。采用后一种修改方式的句子为:地里种着西红柿、扁豆、黄瓜、茄子、西瓜、苹果等各种瓜果蔬菜。再如:今晚天空月圆如镜,繁星满天,多美的夜景啊!句中既然“月圆如镜”就不会看到“繁星满天”,事实上是月明星稀,所以句子可以删掉“月明星稀”。2、方法:不符合事理的病句也可采用不同方法修改。不符合事理也称逻辑混乱,它是由于对事物本身认识不够造成的。修改此类病句时,首先要全面了解事物并掌握其本质,也就是我们方法中所讲的重新认识,然后把句子叙述清楚。例1:他异口同声地说:“这里的风景真美。一应去掉“异口同声地”O例2:这明月高悬、繁星满天的夜空真美。一应去掉“明月高悬”或“繁星满天”。练习:一、修改下列病句:1、她做了两个孩子喜欢吃的菜。2、徐老师亲切地走过来对我说:“你要注意保护视力啊!”3、通过努力,使我的作文大大进步了。4、植树节那天,我加入了植树活动。5、他们讨论并听取了这个报告。6、两个新旧社会真是鲜明的对比啊。7、王老师和同学的感情非常深刻。8、今天的气温十分干燥,令人难受。9、这本书对我很感兴趣。10、每个小学生都应该上课专心听讲的好习惯。11、小红出席了市第三届小学生现场作文比赛。12、小明学习很刻苦,因为成绩优良。13、老师提出的问题,李林答得对答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