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doc

    • 资源ID:36735       资源大小:77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doc

    1、5.3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赤峰七中 任晓蕾【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粤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章第三节,是教材第一次比较全面的介绍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从整个初中教学看,二氧化碳是初中化学要求掌握的重要的化合物知识之一,安排在空气、氧气、水之后,金属、以及酸碱盐之前,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分别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二氧化碳的用途三方面作了系统的介绍,本节教材实验多、联系实际多,又蕴含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对于全面提高初中学生的素质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这一知识点上,设计了探究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掌握二氧

    2、化碳的化学性质;知道二氧化碳的用途以及对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能将二氧化碳性质用途与生产生活实际紧密相连;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过程和方法:通过对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等有关知识的探究学习,使学生体会获得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相互交流、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产生科学探究的兴趣,从而产生学习化学的强烈愿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观点,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感受化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难点】二氧化碳和水、石灰水的反应原理。【学情分析】 本节课

    3、的教学对象是初三年级的学生,他们通过学习前面的内容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化学知识,并且也初步掌握了利用实验探究来学习化学知识的方法。另外从学生的知识储备上来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了很多有关CO2的现象和知识,例如喝汽水,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呼吸作用产生等。但是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系统的学习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所以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总结规律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态度和世界观以及认识科学探究的过程、方法和意义。【教法、学法分析】在教法上我采用了交互式电子白板辅助教学法和引导探究法。在学法上采用了实验探究法、比较归纳法和自主学习法。【教学过程分析】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故事

    4、引入多媒体播放一段动画视频,讲述的是:在意大利的阿尔卑斯山上有一个著名的山洞,当地人称作杀狗洞。传说洞中有个杀狗妖,有一天,一个猎人去打猎,为了避雨,猎人带着爱犬进入了山洞,当晴天以后,猎人走出山洞,而狗却死亡了。同学们想一想猎人的爱犬真的被洞中的妖怪杀死了吗?没有,这是什么原因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的新课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学生观看并思考通过讲述屠狗洞的故事,为学生学习CO2的性质和用途制造了悬念,营造了求知氛围,激发了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 回忆在第三章我们学习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时,是从哪几方面对氧气进行研究的?首先研究物理性质,接下来研究化学性质,最后研究氧气的用途因为物质的

    5、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反过来用途反映性质。学习二氧化碳也不例外,我们也从这三方面进行研究。对于二氧化碳,同学们并不陌生,说说你们队二氧化碳有哪些了解?阅读课本135页第一自然段的内容,总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干冰用途:人工降雨、制冷剂、舞台烟雾。对于二氧化碳的其他性质,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发言、阅读培养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与所学知识相关的事物,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培养学生查找信息的能力探究一 在大烧杯中放置一个铁皮架,架上固定两个点燃的蜡烛,将一瓶二氧化碳通过漏斗向烧杯中倾倒,同学们观察有什么实验现象并总结二氧化碳的性质。(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大。化学性质:不能燃烧也不支持

    6、燃烧)二氧化碳的用途:灭火。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总结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提问回忆屠狗洞的故事,想一想狗为什么会死亡?(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在山洞的上方,狗比人矮,二氧化碳的浓度大,导致狗窒息死亡)还能说明二氧化碳的什么性质?(不能供给呼吸的化学性质)学生讨论、思考并回答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问根据这个故事,想一想在生活中,当我们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或深洞之前,应该怎么做?(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进入时用火把照亮,如果火焰很小或者熄灭,不应该进入)学生讨论、思考并回答问题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探究二 往集满二氧化碳的软质塑料瓶里注入约1/3瓶蒸馏水,立即旋

    7、紧瓶盖,充分振荡,观察现象并总结二氧化碳的性质。(塑料瓶变瘪)(物理性质:能溶于水)学生上台演示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探究三 二氧化碳在溶于水的过程中,有没有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呢?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进行探究。分别取三支试管,分别加入少量的(1)稀盐酸(2)塑料瓶内的液体和(3)蒸馏水,再分别滴入3滴紫色石蕊试液,振荡,观察实验现象。(提示:紫色石蕊溶液在酸性溶液中显红色)(1)和(2)试管变红色,(3)不变色。原因: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反应生成了碳酸。写出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通过以上两个实验我们得出了二氧化碳既能溶于水还能与水反应的性质,推出二氧化碳的用途:制作碳酸饮料。接着

    8、把(2)试管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有什么现象?石蕊溶液又变成紫色。说明碳酸不稳定,易分解,受热时气体逸出。(常温也能分解,加热加快反应速率)写出碳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学生上台演示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和总结问题的能力提问二氧化碳除了与水反应,还能和什么物质反应?澄清石灰水。那我们怎么设计实验证明这个反应呢?回忆呼吸作用做过的实验。取一支盛有石灰水的试管,通过较长玻璃管,往石灰水里吹气,观察现象。实验现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下面同学们写一下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学生上台演示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联系生活实际再次体会实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会知识获

    9、得的过程。应用:请思考,为了使用石灰浆Ca(OH)2 抹的墙壁快点干燥,为什么常常在室内生个火盆?为什么开始放炭火盆时,墙壁反而潮湿?(因为炭火盆的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加热,二氧化碳跑到墙上,和石灰浆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变得更白,墙上有水珠出现)学生认真思考和回答问题体会化学就在我们生活中,我们生活离不开化学提问 二氧化碳还有哪些用途呢?1、 化工产品的原料2、 光合作用、气体肥料学生认真思考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小结让学生小结这节课的知识点。1、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2、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3、 二氧化碳的用途学生进行小结通过对学到知识的总结,加深了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猜谜语 农民伯伯说它是

    10、植物的粮仓”;消防官兵赞美它是“灭火先锋”;建筑师称它为“天然的粉刷匠”;环境师则认为它是造成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 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学生学思考并回答问题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作业课后习题及练习册75-77页【板书设计】一、物理性质 二、化学性质 三、用途1、通常:无色、无味、气体 1、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 1、人工降雨、制冷剂、舞台烟雾2、降温、加压:三态变化 2、不能供给呼吸 2、灭火3、密度比空气大 3、与水反应 3、碳酸饮料 CO2+H2O=H2CO3H2CO3=CO2+H2O 4、化工产品4、能溶于水 4、与石灰水反应 5、光合作用、 CO2+Ca(OH)2=CaCO3+H2O 气体肥料


    注意事项

    本文(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doc)为本站会员(田海滨)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