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GBT 16924-1997.pdf

    • 资源ID:3762715       资源大小:358.21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4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GBT 16924-1997.pdf

    I CS 2 5 . 2 2 0 场8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c s / T 1 6 9 2 4 一 1 9 9 7 钢 件 的 淬 火 与 回 火 Q u e n c h i n g a n d t e mp e r i n g o f s t e e l p a r t s 1 9 9 7 一 0 7 一 2 5 发布1 9 9 8 一 0 2 一 0 1 实施 国家技术监督局 发 布 G B / T 1 6 9 2 4 一 1 9 9 7 前言 本标准等效采用J I S B 6 9 1 3 -1 9 8 9 ( 钢的淬火与回火处理 。 本标准与J I S B 6 9 1 3 的主要技术差异是定义部分采用我国的G B 7 2 3 2 金属热处理工艺术语 , 工 件的材料采用国产钢号, 根 据G B / T 1 2 6 0 3 金属热处理工艺分类及代号 , 增加了 淬火与回火工艺分类 及代号, 其他的技术内容完全与J I S B 6 9 1 3 一致。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 原机械工业部标准J B 3 8 7 7 -8 5 ( 钢的淬火回火处理 作废。 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B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热处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机械工业部北京机电研究所负责 起草, 天津市热处理研究所、 西安理工大学、 东风汽车公 司、 上海工具厂参加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刘追, 贾洪艳, 叶孝思, 安运铮, 程宗祥. 袁家栋。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钢 件 的 淬 火 与 回 火 G B / T 1 6 9 2 4 一 1 9 9 7 Q u e n c h i n g a n d t e m p e r in g o f s t e e l p a r t s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炉中加热的钢件淬火与回火技术要求及方法。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 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 所示版本均 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 使 用本标准的各 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 性。 G B 2 2 4 -8 7 钢的 脱碳层深度测 定方法 G B / T 2 3 0 -9 1 金 属洛氏硬度试验方法 GB 2 3 1 -8 4 金属布氏硬度试验方法 G B 6 9 9 -8 8 优质碳素结构钢 技术条件 G B 1 2 2 0 -9 2 不锈钢棒 G B 1 2 2 1 -9 2 耐热钢棒 G B 1 2 2 2 -8 4 弹簧钢 G B 1 2 9 8 -8 6 碳素工具钢技术条件 G B 1 2 9 9 -8 5 合金工具钢技术条件 G B 3 0 7 7 -8 8 合金结构钢 技术条件 G B 4 3 4 0 -8 4 金属维氏硬度试验方法 G B 4 3 4 1 -8 4 金 属肖 氏硬度试验方法 G B 5 2 1 6 -8 8 保证淬透性结构钢技术条件 G B 5 6 7 6 -8 5 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 G B 6 3 9 4 -8 6 金属平均晶粒度测定方法 G B 7 2 3 2 -8 7 金属热处理工艺术语 G B 9 4 5 2 -8 8 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测定方法 G B 9 9 4 3 -8 8 高速工具钢棒技术条件 G B / T 1 2 6 0 3 -9 0 金属热处理工艺分类及代号 G B 1 5 7 3 5 -1 9 9 5 金属热处 理生 产过程安全 卫生 要求 J B / T 7 5 3 0 -9 4 热处理用 氢气、 氮气、 氢气一般技术要 求 Z B J 3 6 0 1 5 -9 0 真空热处理 Y B ( T ) 1 -8 0 铬轴承钢 定义 本标准除采用 G B 7 2 3 2规定的定义外, 采用下列定义. 有 机 水 溶 液 淬 火 o r g a n i c a q u e o u s s o l u t i o n q u e n c h i n g 国家技术监誉局 1 9 9 7 一 0 7 一 2 5 批准1 9 9 8 一 0 2 一 0 1 实施 I G B / T 1 6 9 2 4 一 1 9 9 7 将钢件 加热到相变点以上某一温度, 保持 适当时间, 随之在有机水溶液中 淬冷。 3 . 2 气冷淬火 g a s q u e n c h i n g 将钢件加热到相 变点以上某一温度, 保持适当时间, 随之在适当的气氛中 淬冷。 3 . 3 流态床淬火 f l u i d i z e d b e d q u e n c h i n g 将钢件加热到相变点以上某一温度. 保持适当时间, 随之在流态床中淬冷。 3 . 4 畴变 d i s t o r t io n 工件在热处理时 所发 生的形状和尺寸变化. 4 淬火与回火工艺分类及代号 按G B / T 1 2 6 0 3 的规定, 淬火与回火工艺分类及代号见表1 , 表 1 淬火与回火工艺分类及代号 工艺 代号 一 工艺 代号 淬火 淬火与回火 空冷淬火 油冷淬火 水冷淬火 盐水淬火 有机水格液淬火 51 31 5 1 41 51 31 a 5 1 3 1 e 5 1 3 1 w 5 1 3 1 b 5 1 3 1 y 盐浴淬火 流态床淬火 压力淬火 双液淬火 马氏体分级淬火 贝氏体等诬体火 5 1 3 1 , 5 1 3 1 f 5 1 3 1 p 5 1 3 1 d 5 1 3 1 m 5 1 3 1 n 5 工件 5 . 1 材料 材料的化 学成分等要求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常用的材料钥号见附录A( 标准的附录) 。 5 . 2 处理前状态 根据表2 的规定记录工件处理前的状态, 并予以保存。 表 2 工件处理前的状态记录 项目备注 ( 1 ) 材料试脸数据 牌号 化学成分. 炼钢炉号. 硬度及其他力学性能, 淬透性 . 金相 . 晶粒度、 脱峨层、 非金属夹杂物、 显徽组织 ( 2 )毛坯的制造方法 铸造 艘造 轧制 挤压 注明冷、 热吸, 必要时注明俄造比 注明冷、 热轧 注明冷、 热挤压 GB / T 1 6 9 2 4 一1 9 9 7 表 2 ( 完 ) 项目备注 ( 3 )处理前的加工方法 塑性加工 冲压 拉拔 滚压成形 焊接 气创 机械加工. 注明冷、 热塑性加工 注明冷、 热冲压 注明冷、 热拉拔 注明冷、 热滚压 注明焊接方法 注明气侧方法 注明加工方法及切削t “) 淬火前的热处理 正火 完全退火 球化退火 去应力退火 淬火回火( 调质) 化学热处理 偏要时, 注明加热祖度、 保持时间和冷却方法 ( 5 )矫正及其程度.注明冷、 热矫 注: 任可根据具体要求部分或全部省略. 5 . 3 外观、 形状及尺寸 根据表 3 的规定记录工件的外观、 形状及尺寸, 并予以保存。 表 3 工件的外观、 形状及尺寸记录 项目备注 ( 1 ) 外观裂纹、 伤痕、 铁锈和黑皮等 ( 2 ) 重2 “ W k g 作计t单位 ( 3 ) 工件的形状 份 特殊形状 壁厚差异 用简图表示 ( 4 )尺寸及精度铃 尺寸 加工余t 表面粗糙度 尺寸梢度 形状公差 位置公差 在简图上标注 形状公差指直线度、 平面度、 圆度、 圆柱度、 线轮麻度、 面轮脚度 位里公差指平行度、 垂直度、 倾斜度、 同轴度、 对称度、 位置度、 回 跳动、 全跳动 ( 5 ) 工件的后续加工方法赞 化学热处理 焊接 表面处理 酸洗 磨削 喷丸 盆要时注明方法 箱要时注明酸的种类 注: . 可根据具体要求部分或全部省略. GB/ T 1 69 24一 1 99 7 6 工件的分类 根据工件的用 途、 材料的淬透性及重量, 原则上按表4 的规定进行分类。 对有特殊 要求的工件分类 由供需双方协商解决。 表 4 工件的分类 淬透性 类 别用途( 质量) 小件 中件 大件 小件 中件 1 大件 1 小件 中件 1大件 科 表面硬度等要求严格 表面硬度等要求较严 表面硬度等要求中等 表面硬度等要求较宽 注 11 类系指对质量要求高的工件. 2 -4类为质ft要求一般的工件. 2工件材料的淬透性高、 中和低的钥号例举如下: 高淬透性: W1 8 Cr 4 V, W9 C r 4 V2 . C r 1 2 , C r l 2 Mo V. C r l 2 W, 3 W4 C r 2 V, 3 C r 2 W8 V, 5 C r NiMo . S C r Mn Ma , 4 0 C r Ni2 Mo 等钢. 中等淬透性: 4 5 Mn 2 , 3 0 C r Mo , 3 5 C r Mo , 4 2 C r Mo , 2 0 C r Mo , 4 0 C r N i , 4 0 C r NiMo , C r W5 . 3 8 C r Mo A I , 4 C r 9 S i2 , 4 C r l O S i2 Mo , C r W Mn , 5 C r W 2 S i , 6 0 S i 2 Mn , G Gr 9 , G C r 1 5等钢. 低悴透性 3 5 , 4 0 . 4 5 , 6 0 , 6 5 , 7 5 , 2 o C r , 3 0 C r , 4 0 C r , 4 5 C r , TI O , T 1 2 . T l 3 , 等钢。 3以重量分类原则上按下列规定进行 ( 1 )小件: 5 k g以下; ( 2 )中件 5 - 3 0 k g : ( 3 ) 大件 3 0 k g以上. 淬火与 回火设 备 7 . 1 淬火加热炉 7 . 1 . 1 按 G B 9 4 5 2 规定定期对加热炉的有效加热区进行测定。 7 . 1 . 2 根据工件类别选择加热沪, 其有效加热区温度偏差值应满足表5 的要求。 表 5 淬火加热炉有效加热区的温度偏差值 工 件 类 别允 许 磕 魔 瘾 麦 一 1. 2 . 3 . 4士 1 5 士 2 5 姗料炉的火焰不能与工件直接接触。 盐浴不得腐蚀工件.应定期对盐浴进行有效的脱氧。 保护气氛加热炉使用的氢气、 氮气和氢气应符合J B / T 7 5 3 。 的要求。 可控气氛炉的炉气成分应能根据热处理工艺要求进行调节和控制。 对真空炉的要求按Z B J 3 6 0 1 5 规定。 连续式炉应能调节输送速度。 1月r口CUllOU 恤 通IJse月弓月月. 7.乙7.乙乙7. GB/ T 169 24 一 1 997 了 . 2 淬火冷却设备 了 . 2 . 1 冷却设备应配有搅拌或循环冷却装置。 7 . 2 . 2 冷却介质使用温度范围不得超过表 6的规定. 表 6 冷却介质使用温度范围 淬火冷却设备冷却介质使用温度范围, 适用工件类别 水及水溶液槽 设定温度士1 0 1 , 2 . 3 , 4 设定温度士1 5 3 , 4 油槽 设定温度士2 0 1 . 2. 3, 4 设定沮度士3 0 3. 4 热浴槽 贝氏体等温淬火用设定温度士1 01, 2 马氏体分级淬火用设定温度土2 01. 2 惰性或中性气体 1. 2 注: 表中的设定温度是指冷却介质使用温度范围的中间值. 7 . 3 回火加热炉 7 . 3 . 1 应定期按 G B 9 4 5 2规定对加热炉的有效加热区进行测定。 7 . 3 . 2 根据工件类别的要求, 选择加热炉, 使其有效加热区温度偏差值能满足表 7 的要求。 表 7 回火加热炉有效加热区的温度偏差值 工 件 类 别一I不 i F 蔽瘫氮丁一一 士 1 5 士 2 0 7 . 3 . 3 热浴不得腐蚀工件。 了 . 3 . 4 对燃料炉、 可控气氛炉、 真空炉及连续式回火炉的要求, 按7 . 1 . 3 , 7 . 1 . 5 , 7 . 工 . 6 和7 . 1 . 7 规定执 行 。 7 . 4 温度测定及温度控制装置 7 . 4 . 1 加热炉的每个加热区应配有温度测定及温度控制自动记录装置。 7 . 4 . 2 设定温度低于 4 0 0 'C 时, 热电偶型测温系统温度指示综合误差不得超过士4 'C, 高于 4 0 0 时不 得超过设定温度的士1 %. 了 . 5 设备的维护保养 应制订适当的设备操作规程和维护保养制度, 并妥善保管有关记录。 8 淬火与回火方法 8 . , 待处理件的验收 应 根据5 . 1 , 5 . 2 和5 . 3 的规定 验收工件。必要时 应对一 些重要的 或有疑间的 项目 进行复检。 8 . 2 工艺的制订 应根据工件的特征( 材料牌号、 处理前的形状、 形态及尺寸等) 热处理 目的、 批量及设备等条件和是 否进行后续加工来制订合理的热处理工艺。 83 装炉 工件必须放置在有效加热区内. 装炉量、 装炉方式及堆放形式均应确保加热、 冷却均匀一致, 且不致 造成畸变和其他缺陷。使用工夹具时, 应检验其完好性。 8 . 4 淬 火加热及冷却 G B / T 1 6 9 2 4 一 1 9 9 7 8 . 4 . 1 应正确选择加热规范, 必要时可进行适当的预热。 使用可控气氛炉或热浴槽时, 要调整加热前及加热过程中介质的成分. 不能引起工件脱碳及腐蚀。 8 . 4 . 2 应正 确选择冷 却规范, 使表面各部分的冷却在规定的温度范围内大致均匀。 冷却过程中冷却介质的使用温度范围不得超过表6的规定。 有关淬火工艺规范的选择见附录B ( 提示的附 录) . 8 . 5 回火加热及冷却 淬火后应及时回火。 应正确选择回火的加热温度、 加热速度及冷却速度。 有关回火工艺规范的选择见附录B 。 8 . 6 淬火与回火后的辅助工序 8 . 6 . , 在校直淬火与回火件时所产生的残余内 应力, 如对 其后的 机械加 工质量和使用 性能产生 较大影 响, 应施行去应力处理。 B - 6 . 2 在清理淬火与回火件时, 不能使其表面受到有害影响。 8 . 7 过程情况记录 对温 度、 时间等工艺参数应按规定作必要的记录并予以保存, 必要时 应得到有关人 员的确认。 9 淬火与回火后工件的质f检验 9 . 1 检验内容及要求 9 . 1 . 1 外观 表面应无 裂纹及伤痕等。 9 . 1 . 2 表面硬度 根据工件的类别, 其表面硬度偏差范围不得超过表8 表 1 1的规定. 表面硬度测定部位由工艺文件规定。对局部淬火或回火件, 应避免在淬火( 回火) 区与未淬火( 回 火) 区的交界处测定硬度。 表 8 表面维氏硬度偏差允许值 工件类别 硬度偏差( HV) 单件同批 3 5 0以下3 5 0至 5 0 05 0 0以 上3 5 0以下3 0 0至 5 0 05 0 0以上 12 53 56 0 4 55 51 0 0 23 0 4 58 05 S8 01 4 0 34 57 01 2 07 01 0 01 8 0 45 58 07 51 1 0 表 9 表面洛氏硬度偏差允许值 工件类别 硬度偏差( HR C ) 单件同批 3 5以下 3 5至 5 0 5 0以 上3 5以下3 5至 5 05 0以 上 13335 55 24 44777 36 66999 47 71 01 0 GB/ T 16 92 4一 199 7 表 1 0 表面布氏硬度偏差允许值 工件类别 硬度偏差( HB ) 单件 同批 3 3 0 以下3 3 0 至 4 5 0 3 3 0以 下3 3 0 至 4 5 0 12 03 03 5 5 0 23 04 05 0 7 0 34 06 06 5 9 0 45 07 07 0 1 00 表 1 1 表面肖氏硬度偏差允许值 工 件类 别 硬度偏差( H S ) 单件 同批 5 0以 下5 0至 7 07 0以上5 0以下5 0 至 7 0 7 0以 上 134556 8 245679 1 1 3681 091 1 1 4 4791 01 3 注 1 H V , H R C , H B 及H S 各数值是使用各种硬度试验机的实测值, 各表中的 硬度值之间没有直接 换算 关系. 2同批是指采用同一批处理的工件, 对于周期式热处理设备, 是指用一台设备一次处理的一批工件; 对于连续式热 处理设备 是指按相同的条件处理的一批工件。但是在连续式热处理设备的情况下. 同批处理的最大量系指连续 8小时内处理的一批工件。 3测定部位从工件的形状来确定, 淬火冷却条件大致相同。 4局部淬火与回火时. 测定部位不包括淬火区附近的区域. 9 . 1 . 3 金相 应达到工件所要求的正常组织。 9 . 1 . 4 畸变 工件的畸变应不影响其后的机械加工及使用。具体的畸变量应由冷、 热加工工艺人员协商确定。 9 . 2 质量检验用仪器和量具 所使用的各种仪器和量具应有计量部门颁发的合格证, 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9 . 3 质量检验方法 9 . 3 . 1 表面硬度 按G B / T 2 3 0 , G B 2 3 1 , G B 4 3 4 0 和GB 4 3 4 1 进行。 9 . 3 . 2 探伤 可采用肉眼或着色鉴定裂纹及伤痕, 必要时按有关标准进行超声或磁粉检验。 9 . 3 . 3 金相 晶粒度 按G B 6 3 5 4 进行, 表层脱碳按G B 2 2 4 进行, 其他金相组织的评定按有关 标准进行。 9 . 3 . 4 畸变 可使用相应的仪器和量具测量。 1 0 安全卫生技术 淬火与回火过程的安全卫生按 G B 1 5 7 3 5 的有关规定执行。 GB / T 1 69 24一 1 997 产品报告单 根据要求可按每批或每炉开具报告单。 报告单应包括下列内容: ( 1 ) 淬火与回火的工艺类型; ( 2 ) 质量检验结果; ( 3 ) 工件的数量及重量; ( 4 ) 操作者姓名或代号; ( 5 )报告日期: 年、 月、 日。 1111.111.2 GB / T 1 69 24一 19 97 附录A ( 标准的附录) 淬火与回火件常用材料的牌号 淬火与回 火件常用材料的牌号见表A 1 , 表 A1 常用材料的牌号 标 准 号 及 标 准 名 称牌号 GB 6 9 9 -8 8 优质碳素结构钢技术条件 2 0 , 3 0 , 3 5 , 4 0 , 5 0 , 5 5 , 6 0 2 0 Mn , 3 0 Mn , 3 5 M n , 4 0 Mn , 4 5 Mn , S O W, 6 0 Mn GB 3 0 7 7 -8 8 合金结构钢技术条件2 0 Mn 2 , 3 0 M n 2 , 3 5 M n 2 , 4 0 Mn 2 , 4 5 M n 2 , S O Mn 2 2 O Mn V 3 0 Mn 2 M o W , 2 7 S i Mn , 3 5 S iM n , 4 2 S i Mn , 2 0 S i M n 2 Mo V, 2 5 S i Mn 2 M o V, 3 7 S iM n 2 Mo V 4 0 B , 4 5 B, S O B 4 0 Mn B , 4 5 Mn B , 2 0 M n 2 B 2 0 Mn M o 1 5 Mn VB , 2 0 Mn VB , 4 0 M n VB 2 0 Mn TiB, 2 5 Mn T iB R E 2 0 S iM n VB 1 5 C r , 1 5 C r A, 2 0 C r , 3 0 C r , 3 5 C r , 4 0 C r , 4 5 Cr , 5 0 C r 3 8 Cr S i 1 2 Cr Mo , 1 5 C r Mo , 2 0 C r M o , 3 0 C r M o , 3 0 Cr Mo A , 3 5 C r Mo , 4 2 C r Mo 1 2 Cr Mo V , 3 5 C r Mo V, 1 2 Cr 1 M o V, 2 5 Cr 2 Mo VA, 2 5 C r 2 Mo 1 VA, 2 0 Cr 3 Mo W VA 3 8 Cr Mo AI 2 0 C r V, 4 0 C r V, 5 0 C r VA 1 5 C r Mn , 2 0 C r Mn , 4 0 C r Mn 2 0 C r Mn S i , 2 5 C r M n S i , 3 0 C r Mn S i , 3 0 C r M n S i A, 3 5 C r M n S i A, 2 0 C r Mn M o . 4 0 C r M n Mo 2 0 C r Mn Ti , 3 0 C r Mn T i 2 0 C r N i , 4 0 C r N i , 4 5 C r Ni , 5 0 C , N i , 1 2 C r N i 2 , 2 0 C r N i 3 , 3 0 C r Ni3 , 3 7 C r N i 3 1 2 C r 2 N i 4 , 2 0 Cr 2 N i 4 2 0 C r N i Mo , 4 0 C r N i Mo A 4 5 C r N i Mo VA 1 8 C r 2 N i 4 WA , 2 5 C r 2 N i 4 W A G B / T 1 6 9 2 4 一 1 9 9 7 表 A l ( 完) 标准号及标准名称牌号 G B 5 2 1 6 -8 5保证淬透性结构钢技术条件 4 5 H , 2 0 C r H, 4 0 C r H, 4 5 C r H 4 0 M n B H, 4 S Mn B H, 2 0 Mn Mo B H , 2 0 Mn V B H , 2 2 M n V B H 2 0 M n T i B H 2 0 C , Mn Mo H 2 0 C r Mn T i H 2 0 C r N i 3 H, 1 2 C r 2 N i 4 H 2 0 C , N i Mo H GB 1 2 9 8 -8 6 碳家工具切技术条件 T7 , T8 , T 8 Mn, T 9 , TI C , Tl l , T1 2 , T1 3 GB 1 2 9 9 -8 5 合金工具钢技术条件 量具刃具用钢 耐冲击工具用钢 冷作棋具用钢 热作模具用钢 无磁棋具钢 塑 料 模 具 钢 9 S iC r , 8 Mn S i , C r 0 6 , C r 2 , 9 C r 2 , W 4 C r W 2 S i , 5 C r W 2 S i , 6 C r W 2 S i Cr 1 2 , C r l 2 Mo l VI , C r l 2 Mo V, C r 5 Mo l V 9 Mn 2 V, Cr W Mn , 9 C r W Mn , C r 4 W 2 M o V, 6 C r 4 W 3 Mo 2 V Nb , 6 W 6 Mo 5 C r 4 V S C r Mn M o , 5 C r NiMo , 3 C r 2 W8 V , 5 C r 4 Mo 3 S i Mn V AI , 3 C r 3 Mo 3 W 2 V , 5 C r 4 W 5 M o 2 V, 8 C r 3 , 4 C r M n S i Mo V, 4 C r 3 Mo 3 S i V, 4 C r 5 Ma S iV, 4 C r 5 Mo S i Vl , 4 C r 5 W 2 VS i 7 Mn l 5 C r 2 Al 3 V2 , W Mo 3 C r 2 Mo GB 9 9 4 3 -8 8 高速工具钢棒技术条件 W 1 8 C r 4 V, W 1 9 Cr 4 V C o 5 , W 1 8 C r 4 V2 C o 8 , W 1 2 C r 4 V 5 C o 5 , W 6 M o 5 C r 4 V2 , C w6 Mo 5 C r 4 V2 , W 6 Mo 5 C r 4 V 3 , C W 6 Mo 5 C r 4 V3 , W 2 Mo 9 C r 4 V2 , W 6 Mo 5 C r 4 V 2 C o 5 , W 7 M o 4 C r 4 V2 C o 5 , W2 M o 9 C r 4 V C o 8 , W 9 Mo 3 C r 4 V, W6 M o 5 C r 4 V 2 AI GB 1 2 2 0 - - 9 2 不锈钢捧 I Cr l 3 , 2 C r l 3 , 1 C r l 3 Mo , Yl C r l 3 , 2 C r l 3 , 3 C r l 3 , 3 C r l 3 Mo , Y 3 C r l 3 , 1 C r l 7 Ni 2 , 7 C r l 7 , B C r 1 7 , l l C r 1 7 , Y1 1 Cr l 7 G B 1 2 2 1一 9 2 耐热钢棒 1 C r S Mo , 4 C r 9 S i2 , 4 C r 1 0 S i 2 Mo , 8 C r 2 0 S i2 Ni , I C r l l Mo V, 2 C r l 2 Mo VN b N , 1 C r l 2 WM o V, 2 C r l 2 N i Mo W V, 1 C r 1 3 , I C r l 3 Mo , 1 C r 1 7 N i 2 , 1 C r 1 1 N i 2 W 2 M. V G B 1 2 2 2 -8 4 弹彼钢6 5 , 7 0 , 8 5 , 6 5 M n , 5 5 S i 2 Mn , 5 5 S i 2 Mn B, 5 5 S i Mn VB , 6 0 S i2 M n , 6 0 S i Z M n A, 6 0 S i2 C r A , 6 0 S i 2 C r V A, 5 5 C r Mn A, 6 0 C r M n A, 6 0 Cr Mn Mo A. 5 0 C r VA, 6 0 C r Mn B A, 3 0 W 4 C r 2 V A Y B ( T ) 1 - - 8 0 铬轴承钢GC r 6 , G C r 9 , GC r 8 S i Mn , G Cr l 5 , G C r l 5 S i Mn G B 5 6 7 6 - - 8 5 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 Z G 2 7 0 - 5 0 0 , Z G 3 1 0 - 5 7 0 , Z G 3 4 0 - 6 4 0 1 0 G B / T 1 6 9 2 4 一 1 9 9 7 附录B ( 提示的附录) 钢件淬火与回火工艺规范的选择 B 1 加热温度 B 1 . 1 选择加热温度的依据是钢的临界点。其一般原则如下: 亚共析钢: A c , +( 3 0 -5 0 ) 'C 共析钢、 过共析 钢: A c , +( 3 0 5 0 ) C B 1 . 2 选择加热温度时还应考虑到工件的材料牌号、 性能要求、 原始组织状态等因素。必要时, 应进行 小批量试淬, 以选择合适的加热温度范围。 B 2 加热邃度 高碳高合金钢及形状复杂的或者截面大的工件应进行预热, 或者采用低温入炉 控制升温速度的加 热方式。中小件可直接放入达到淬火温度的炉中加热。 B 3 加热时间 沪中的工件应在规定的加热温度范围内保持适当的时间, 保证必要的组织转变和扩散。 加热时间与工件的材料牌号、 形状及尺寸、 加热介质、 加热温度、 加热方式、 装炉方式、 装炉量等因素 有关。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必要时应通过试淬以确定合适的加热时间。 冷却 冷却速度应控制适当。冷却介质的使用温度不应超过 7 . 2 . 2 规定的范围。 应采用 适当的冷却方式, 使S件表面各 部位获得大致均匀的冷却。 曰1.六声 : jq月q月 BBn B 5 回火 工艺规范的 选择 B 5 . 1 回火温度和回火时间由工件的材料牌号、 性能要求确定。确定回火时间还应考虑到工件的尺寸 及加热介质等因素。 对具有第 一类回火脆 性的 钢必须避开回火脆性温度区间; 对其有第二类回火 脆性的 钢, 在回火 脆性 温度区间内加热后应采用油或水冷却. B 5 . 2 淬火后的工件应及时回火。 *草庐一苇草庐一苇*提供优质文档, 如果 你下载的文档有缺页、 模糊等现象或 者遇到找不到的稀缺文件, 请发站内 信和我联系!我一定帮你解决! 提供优质文档, 如果 你下载的文档有缺页、 模糊等现象或 者遇到找不到的稀缺文件, 请发站内 信和我联系!我一定帮你解决! 本人有各种国内外标准 20 余万个, 包括全系 列 GB 国标国标及国内行业行业及部门标准部门标准,全系列 BSI EN DIN JIS NF AS NZS GOST ASTM ISO ASME SSPC ANSI IEC IEEE ANSI UL AASHTO ABS ACI AREMA AWS ML NACE GM FAA TBR RCC 各国船级 社 船级 社 等大量其他国际标准。豆丁下载网址:豆丁下载网址: http:/www.docin.com/liuyx866

    注意事项

    本文(GBT 16924-1997.pdf)为本站会员(来看看)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