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十届三中全会评论汇编(13篇)目录1 .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32 .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143 .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234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改革345 .确保改革开放沿着正确方向前迸466 .坚持党的领导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根本政治保证.567 .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进全面深化改革688 .评论:二十届三中全会为改革开放注入新动力.799 .快评I今天开幕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每一个10 .评论员文章:改革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8411 .二十届三中全会系列评I坚定改革方向提振改革信心8712 .二十届三中全会系列评I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到底是什么样的
2、90法,法治德治相得益彰,助推社会风清气正,让改革发展更有保障。改革开放大潮波澜壮阔,在新时代奋进激荡,向着民族复兴澎湃而去;全面依法治国步履铿锵,法治中国建设前景光明、催人奋进。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继续吹响法治与改革冲锋号,在改革中不断完善法治,开创法治中国建设新局面;在法治护航下全面深化改革,汇聚起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法治力量,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保障。为了谁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
3、众带来更多获得感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彰显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取向。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各方面推出的2000多个改革方案,大写的“人”字贯穿始终。立足当前,瞄准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改革从群众最期盼的事情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这两年药品降价非常明显,看病负担明显减轻了。“60多岁的广西南宁市市民韦华强说,他因患高血压需要长期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从前买这个药一年得花上千块,现在只需要几十块。”近年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国家组织药
4、品和高值耗材集中采购和使用,医药费用过快增长势头得到初步遇制。药品价格降下来,民生温度升上去。新铺设的柏油路、彩色塑胶篮球场、规划合理的健身器材看着焕然一新的家,在仪材小区住了近40年的魏洪德非常满意:”以前小区楼面破旧、路面坑坑洼洼,老人、孩子没有休闲场地。现在环境好了,住着舒心多了!”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仪材小区是重庆市北韬区龙凤桥街道一家老国企职工家属区,有600余户居民。此前由于设施年久失修、物业管理缺失等问题突出,居民反映强烈。去年3月,该小区被纳入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当地针对小区老年居民多的特点,在着力解决房屋修缮、管网完善、停车规范等共性问题的同时,增设了休闲健身场地,对道路等进行
5、了适老化改造。“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今天,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应对老龄化挑战,做好全国近3亿老年人的服务工作,改革发力扩大普惠养老供给,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实施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农村改革的大幕。如今,村民们继续推动农业技术改造,加快建设和美乡村,让新时代的小岗焕发新活力。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进展,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每一个方面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
6、民的拼搏奋斗和聪明才智。臂挽会稽山、面朝枫溪水,蓝天白云下的浙江诸暨枫桥镇屋舍俨然,铺展成一幅和谐宜居的动人画卷。2023年9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参观枫桥经验陈列馆。他指出,要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枫桥经验”,源于诸暨枫桥干部群众的创造和政法工作的生动实践。以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作为其创新发展的基本点,“枫桥经验”从枫桥出发,不断与时俱进,展现出历久弥新的魅力:北京“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浙江最多跑一次“、福建三明综合医改依靠群众进行社会基层治理创新,一系
7、列切实有效的改革举措从地方探索,逐步道制推广到全国。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回望过去,正是因为得到人民的拥护支持,激发出人民的无穷力量,我们才在披荆斩棘的奋斗中,创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奇迹。随着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更要汇聚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力量,紧紧依靠人民将改革推向前进。“一路走来,我们紧紧依靠人民交出了一份又一份载入史册的答卷。面向未来,我们仍然要依靠人民创造新的历史伟业。”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总书记话语坚定。“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党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
8、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所在,也是新征程全面深化改革再出发的原动力、出发点。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在高质量发展中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改革,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注重从就业、增收、入学、就医、住房、办事、托幼养老以及生命财产安全等老百姓急难愁盼中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改革,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员工谢先龙正在为新产品试制和设备管理忙碌:“我们的技能等级与薪酬挂钩。我从最初的钳工装
9、配技师成长为工艺主管,收入不断增长。”作为我国首部为提高技术工人待遇而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台州市提高技术工人待遇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若干规定7月1日起施行,为全市134万技术工人打通“以技提薪”的共富路径。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展望未来,在做好做大“蛋糕”的同时,必须进一步分好“蛋糕”,通过全面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缩小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加强低收入人口认定和动态监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更好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截至2023年底,我国基本养老
10、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0.66亿人、2.44亿板“;创新巡回法庭制度,“家门口的最高法院”覆盖全国制度改革与人民创造同向发力,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改革将不断增进共识、凝聚力量。人人都是参与者,人人都是受益者。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激扬广大人民奋进新时代的磅礴伟力,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步伐。什么是不该改的、不能改的?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等根本的东西绝对不能动摇。对此,我们态度坚决、行动有力。明确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将党的
11、全面领导融入机构改革、国有企业治理、高校领导体制、群团组织建设等各类工作全过程;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健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推动全党动手抓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亳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健全人大组织制度、选举制度和议事规则等,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志不改、道不变的决心,体现在全面深化改革事业的方方面面。今天,致力于在新征程上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新时代中国坚持改革的方向、立场、原则,将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纲举目张“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
12、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13年11月12日,人民大会堂,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大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不断挥写完善和发展“中国之制”新画卷,破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重大课题,将改革开放事业引向更加壮阔的航程。冲破障碍、突破藩篱,激发党和国家事业新活力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
13、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瞄准束缚市场活力的条条框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充分迸发。平均每天超过2.7万家企业诞生,超过8万辆汽车下线,超过350亿元商品在网上售出,超过3亿个包裹快递寄送今天的中国大市场,气象万千、生机勃勃。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全面深化改革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重拳正风肃纪反腐,一体推进党的纪检体制改革、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纪检监察机构改革;向“和平积弊”开刀,人民军队体制一新、结构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解决金钱案、人情案等问题,司法改革深入开展真刀真枪抓改革,动真
14、碰硬求实效,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焕发新活力、取得新成就。夯基垒台、立柱架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日益成熟定型2023年5月18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正式挂牌,金融监管机构改革迈出重要一步。组建中央金融委员会、组建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深化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新一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进一步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深化金融监管体系改革,确保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小智治事,大智治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说坚定制度自信,不是要固步自封,而是要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让我们的制度成熟而持久。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
15、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社会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社会安宁、国家统一提供着有力保障。守正创新一”这一次改革,我们将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主题”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济南主持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改革开放后,党的历届三中全会都是研究改革。这一次改革,我们将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主题。”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确保改
16、革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顺应时代发展新趋势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方位、深层次加速演进,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对新时代改革提出了新要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受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唯有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敢于向顽瘴痼疾开些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多办一些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实事,使改革能够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循大道,至万里。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力前行,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中华民族必
17、将迎来更加光明的未来。数十年前,半岛东岸,蛇口工业区建设的“开山第一炮犹如惊蛰春雷,”春天的故事”恢弘起笔。如今,半岛西岸,“特区中的特区“前海一年一个样,“荒滩涂”正变为“聚宝分”Ju1.o2012年12月7日,党的十八大闭幕不到一个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改革开放“得风气之先”的广东,第一站就来到这里。这次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发出“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号召,更高举起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旗帜。强烈的历史担当,源自清醒的历史自觉。40多年前,在“向何处去”的十字路口,中国共产党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抉择。这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古老民族踏上了迈向现代化的新的征程。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改革开放
18、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也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旗帜。”历史翻开新的一页,改革谱写新的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内外环境发生的广泛而深刻的变化,面对一系列新矛盾、新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改革开放作为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坚定不移将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党的领导制度明确为我国根本领导制度,进一步从制度层面上确保发挥党的领导这个最大优势。始终将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全过程,成为全面深化改革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2020年6月30日,十九届中央深改委
19、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发出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的动员令。央企集团“党建入章”,推动”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党委(党组)书记、董事长“一肩挑”,党委(党组)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新时代国企改革,坚持落实“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重大政治原则,必须一以贯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也必须一以贯之”的要求,成为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在各领域全覆盖的一个缩影。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全面深化改革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建立健全了落实党的全面领导的一系列重要制度、具体制度。党中央层面,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负责把方向、谋
20、大局、定政策、促改革;在党的地方组织,各地全面深化改革机构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本地区贯彻执行,有令即行、有禁即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省市县等各地全面深化改革机构逐一亮相,中央到地方全面深化改革新格局形成。从健全高等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到在公立中小学、医院、科研院所逐步实行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院、所)长负责制,基层党组织在改革发展中地位作用不断增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制度体系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坚强保证。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雄安新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地标。设立雄安新区企事业和两新组织综合党委,支
21、部建在重点区域、重大项目上雄安新区,沐浴着阳光,这座“未来之城”的高标准规划蓝图,正化为高质量发展的现实画卷。设立以来,雄安新区改革、建设到哪里,党的组织就覆盖到哪里。各级党组织充分调动起党员干部的力量与活力,助力新区建设跑出“加速度”。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春潮中,党中央高瞻远瞩、系统部署,各级党组织积极主动、担当作为,形成了集中统一的改革领导体制、务实高效的改革决策机制、上下联动的统筹协调机制、有力有序的督办督察机制,打通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见效的“最后一公里“确保改革开放这艘航船沿着正确航向破浪前行”一一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政
22、治引领和政治保障,不断谱写新时代新征程改革开放新篇章当下的中国,在更高起点上继续把全面深化改革推向深入,信念比金子还重要。环顾国内,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仍面临诸多挑战,周期性和结构性矛盾叠加,改革发展稳定依然有不少深层次矛盾;放眼全球,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检视自身,党的建设还面临不少顽固性、多发性问题,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将长期存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事业,在攻坚克难中奋力突破,在披荆斩棘中坚定前行,在重大历史关头、重大考验面前,党中央的领导力、判断力、决策力、行动力有着决定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改革开放任务越繁重,越要加强和
23、改善党的领导,越要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2024年3月,全国两会结束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考察。此行,总书记专门考察了农村基层减负情况。牌子变少了、基层承担的事务减少了,村干部们有了更多时间和精力为老百姓服务在常德市鼎城区谢家铺镇港中坪村党群服务中心的院子里,深入了解基层减负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中央明确要求为基层减负,要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精兵简政,持之以恒把这项工作抓下去。从在天津考察时指出“持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真抓实干、开拓进取“,到在参加全国两会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为基层减负,
24、激发全党全社会创造活力,提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再到在重庆考察时要求“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为基层干部干事创业创造良好条件”“减负”二字,成为近段时间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高频词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党员干部饱满的精神状态、过硬的工作作风,是攻坚克难的坚强保障。新征程上,进一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干部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完善干部担当作为激励和保护机制,保护和支持改革创新,让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毫不动据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亿万人民团结一心、阵厉奋发,新时代改革开放一定能续写新的壮丽篇章、创造新的更大奇迹。广东深圳
25、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仙湖植物园和莲花山公园,邓小平同志和习近平总书记分别种下的高山榕树遥遥相望。2012年12月,党的十八大后首次离京考察,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东,发出“将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的动员令。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202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进一步指出,改革开放“也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关键一招”连通历史、现在和未来。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必须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干下去。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凸显强烈
26、的责任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在改革开放上决不能有丝毫动摇,改革开放的旗帜必须继续高高举起这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坚定决心一40多年前,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立下生死状,率先实行“大包干”,拉开了农村改革序幕。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政协联组会,谈到生态环境建设时,回忆起10年前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召开时北京的蓝天。“那几天天气很好,当时有人问,这是,APEC蓝,能持久吗?我回答他们,这并不是短暂的蓝天,几年后它将是永久的蓝。”说起当年这个细节,总书记语气坚定。持之以恒,必有回响。党的十八大以来,建立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实施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进行
27、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一系列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举措持续发力,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一个山头一个山头地攻,一个难关一个难关地破。无论是国有企业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推进,还是科技体制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突破,全面深化改革始终保持一往无前、蹄疾步稳的姿态。谋长远之势,行长久之策,积小胜为大胜。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宣示:“中国改革开放必然成功,也一定能够成功!”“改革再难也要向前推进”2023年4月21日,中南海,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对看准了的改革,要下决心推进”有些不能改的,再过多长时间也是不改全面深化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8、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目标任务总体如期完成。拿出政治勇气,确保改革坚持问题导向。今年4月8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县域监管支局统一挂牌,标志着“四级垂管架构正式建立,金融监管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金融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从组建国家监察委员会到组建中央社会工作部,从组建国家医疗保障局到组建国家数据局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聚焦关键、切中要害,不搞模棱两可,下决心解决长期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直面党风廉政建设和
29、反腐败斗争中遇到的问题,一体推进党的纪检体制改革、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纪检监察机构改革;向,和平积弊,开刀,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新格局,人民军队体制一新、结构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不论是农村厕所革命、城市垃圾分类等民生小事,还是平安中国建设、食品安全监管等民生要事,都是改革大事。户籍制度改革让1.4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加快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建设让1.4亿多群众喜圆安居梦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也
30、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推进。”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深化对改革规律的认识,形成了改革开放以来最丰富、最全面、最系统的改革方法论,保证了改革在攻坚克难中不断迈上新台阶、取得新胜利。注重统筹推进,实现“点”与“面”的协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16个部分、60项具体任务、336项重大举措,堪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全面系统的改革部署。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改革开放具有许多新的内涵和特点
31、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制度建设分量更重”,“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到落实“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全面深化改革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运行,推动我国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坚持一抓到底,实现“上”与“下”的合奏今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谈到下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方式方法时指出:“改革要重谋划,更要重落实。”早在2014年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凡是议定的事要分头落实,不折不扣抓出成效。在习近平总书记垂范引领下,全国
32、上下构建起层层传导、环环相扣的改革责任体系,为全面深化改革各项任务如期完成提供了坚强保障。改革大潮,浩浩荡荡,势不可挡。评论:二十届三中全会为改革开放注入新动力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本周在北京召开,将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会议的主要议程包括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审议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继续
33、把改革推向前进。这是应对重大风险挑战、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的必然要求。40多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表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该也只能通过深化改革和更高水平的开放来解决。我们不应固步自封,也没有理由被挑战吓倒。我们曾经面对并战胜了挑战,挑战也总是蕴藏着机遇和新的可能。几年前,减少排放、追求绿色发展似乎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现在,中国不仅控制了排放量的增长,还证明了自己能够在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取得平衡。在此过程中,中国已发展出世界领先的新能源产业,成为全球绿色经济的重要力量。发展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然而,所遇到的逆风,总是激励着我们
34、勇毅前行。可以预见,这次全会将成为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又一座里程碑。快评I今天开幕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每一个你时代呼唤改革,三中全会响应“呼唤”。15日至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大国“命运的齿轮”再次转动,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迈入怎样广阔的前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将给每一位屏幕前的你带来哪些触手可及的益处与希望?万众期待的答案暂未揭晓,但可以确定的是,这一届三中全会带来的影响是全面的、立体的、深远的,必将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进程中写下浓墨重彩、里程碑式的一笔。一路风雷激荡,一路凯歌嚓亮。四十多年来,改革带来的巨大变化不胜枚举,让我们身处的这个国度蒸蒸日上,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
35、多彩,让每个人心灵深处充满对未来的美好期许!改革开放毫无疑问就是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如今,它依然是我们乘势而上、攻坚克难的“关键一招”“手中利器”。今天,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所处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挑战也更国已经从一个一穷二白变成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一个低收入国家成功迈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擘画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让改革成果惠及更多企业群众。比如从天津“一颗印章管审批”到淅江“最多跑一次“,再到重庆“数字救
36、助”改革,等等,这些改革切实回应了企业与群众的实际问题,让企业、群众在改革中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中国改革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给世界带来发展机遇,尤其是将为全球带来更多的市场机遇、投资机遇、增长机遇、合作机遇。可以说,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举行,既事关中国前途命运,也会影响世界未来发展。推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推改革创新者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展望未来,沿着改革这条路走下去,一定会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不断再铸新的辉煌。让我们携起手来,矢志奋斗谱新篇!二十届三中全会系列评I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到底是什么样的?7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简称:二
37、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将科学谋划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在波澜壮阔的改革进程中,人民是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全面深化改革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依靠人民铸就历史伟业,是我们党攻坚克难、赢得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党初心使命的集中体现。那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到底是什么样的?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伟大实践,给了我们一个个具体、可感的答案。从出发点来看,是以人民利益为价值导向的改革。在社会改革中,人民对于利益的感知,最直观的维度是眼前实际问题的解决,最深刻的维度则是社会发展的全方位提升。针对第一方面,要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例如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基本医保跨
38、省异地就医费用直接结算,直接解决数量庞大的流动人口等群体“看病难”的现实问题;聚焦第二方面,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人民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发展乡镇企业、取消农业税到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兴办经济特区到设立自由贸易区;从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等一系列重大改革取得显著成就,使社会发生了全方位的巨变,成为从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的生动书写。从过程来看,是把人民当做最大动力源的改革。四十多年来,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群众的实践和智慧,而我们党也始终把人民当做改
39、革的最大动力源。20世纪80年代初,源于农民自发创造后被中央提升为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政策,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到1984年基本解决困扰多年的温饱问题;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一大批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喷涌而出,为中国的科技创新、社会就业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近年来,中国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持续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作为桥梁,并通过媒体等多渠道听取各方意见建议,从“十四五”规划到二十大报告,以及各领域的重要新规文件每一份党和国家的重要决议决定,每一项行之有效的政策法规,无不凝聚着人民群众的重要智慧。改革的实践中,人民群
40、众迸发出无限的激情和活力,不仅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丰富的物质基础,也为改革的正确思想与政策制定贡献了丰富的精神资源。从结果来看,是人民自身发生的深刻变化。改革开放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从外在面貌看,40多年来人均GDP增长190倍,7.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中国人的物质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变;从内在看,通过教育领域的持续改革,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7%,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2.7%提升到60.2%,“文明其精神”成为了现实,“我是党员我先上”的逆行出征,“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深情告白今天的中国人民更加自信自立自强。而乡村赛事一个接一个打响,非遗项目受到年轻人追
41、捧,文化旅游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也变得空前丰富,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以及“国家的主人、社会的主人、自己命运的主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今天,改革又到了一个新的重要关口。让我们期待二十届三中全会为改革开放注入新的动力,让制度改革与人民创造同向发力,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良性互动,不断为改革增进共识、凝聚力量,推动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如众人划桨开大船,让中国这艘巨轮扬帆远航。二十届三中全会系列评I三中全会来了!系列“惊喜包”解锁中7月15日到7月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将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纵观历届三中全会,总是围绕改革这一关键
42、词,总会带来一系列“惊喜包”,不得不提的当属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号角。2013年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代,不仅为我国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全球治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历史来到2024年,当下,中国的综合国力显著提升,经济实力世界第二;中国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嫦娥六号成功实现月球南极地区采样返回,人工智能、量子通信、深海探测等领域也取得了显著成果;中国的军事实力、文化软实力显著提升。中国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体现出强大的内生动力;中国不断推进改革开放,释放制度红利,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中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
43、快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根据“两步走的战略安排,前瞻展望至2035年,中国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的大幅跃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甚至更高。对此,二十届三中全会,将为我们构建磐石般的制度体系,奠定坚实的实践基石。二十届三中全会系列“惊喜包”,无疑将围绕进一步提升中国发展活力来展开。如:进一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以抵御各类风险。这对畅通国内大循环,消除地方壁垒,加大市场开放,促进公平竞争,降低交易成本,释放内需潜力,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基础,意义重大。如:进一步推进高水平开放,丰富新质生产力内涵,为新质生产力构建系统的理论体系,并针
44、对新情况新问题,给出明确的政策框架和经济发展路径。如:啃硬骨头,涉险滩,进入改革攻坚期和深水区,推动新一轮财税制度改革;推动国企“战略支撑”,民营“发展壮大”;推动生态环保,包括清洁能源、节能减排、循环经济,让家园更加美丽宜居;优化人才结构与培养机制,包括高校、科研机构、企业,搭起台子,唱好“育才大戏”如:全面从严治党,要用系统思维、科学方法推进管党治党内容全涵盖、对象全覆盖、责任全链条、制度全贯通,进一步健全要素齐全、功能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从制度、体制的角度出发,强化对权力的监督,探索并践行打击与预防腐败的最佳途径,以零容忍的态度进行精准打击,构建清廉社会,让正义成为最坚固的防线。如:让改革惠及民生,要从“就业、增收、入学、就医、住房、办事、托幼养老以及生命财产安全等老百姓急难愁盼”中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点。跟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挂起钩来,让科技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星辰,而是触手可及的日常。历史的巨笔,常在关键处落墨。伟大的征途,总在开拓中奋进。迈好步子,克服障碍,啃下硬骨头,三中全会将提供全面、深刻、前瞻性的解决方案。让我们怀揣着满腔热忱,共同迎接未来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