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YD-T-1312.7-2004.pdf

    • 资源ID:3802739       资源大小:717.12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6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YD-T-1312.7-2004.pdf

    1 ' 1 U 中华人 民共和 国通信行业标准 丫D/ T 1 31 2. 7 -2 0 0 4 无线通信设备电磁兼容性要求和测量 方法第7 部分:陆地集群无线电设备 R e q u i r e m e n ts a n d m e a s u r e m e n t m e t h o d s o f e l e c t r o m a g n e t ic f o r r a d i o c o mmu n i c a t i o n e q u i p me n t P a r t 7 : t r u n k e d r a d i o ( T E T R A ) e q u i p me n t 2 0 0 4 - 1 0 - 0 9发布 2 0 0 5 - 0 3 - 0 1实施 中华 人民共和 国信息 产业部发布 YD,汀 1 3 1 2 .7- 2 0 0 4 目次 前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II 1 范 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3 定义和缩略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4 试验条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5 性能评估方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5 6 性能判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7 适用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g S 骚扰测量方法和限 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 9 抗扰度试验方法和等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3 丫D / T 1 31 2 . 7 - 2 0 0 4 前言 本部分是 无线 通信设备电 磁兼容性要求和测量方法标准之一。 该标准包括以下部分: 无线通信设备电磁兼容性要求和测量方法 第 1 部分:通用要求 无线通信设备电磁兼容性要求和测量方法 第 2 部分:宽带无线电设备 无线通信设备电磁兼容性要求和测量方法 第3部分:个人陆地移动无线电设备 ( P M R )及其辅助设 备 无线通信设备电磁兼容性要求和测量方法 第 4 部分:无线寻呼系统 无线通信设备电磁兼容性要求和测量方法 第 5 部分:无线语音链路设备和无线话筒 无线通信设备电磁兼容性要求和测量方法 第 6 部分:业余无线电设备 无线通信设备电磁兼容性要求和测量方法 第 7 部分:陆地集群无线电设备 无线通信设备电磁兼容性要求和测量方法 第 8 部分:短距离无线电设备 ( 9 k H z - 4 0 G H z ) 本部分主要参考了G B 9 2 5 4 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 、G B / T 1 7 6 2 6系列标准、 I T U - R S M3 2 9 杂散骚扰、E N 3 0 1 4 8 9 - 1 8 进行制定。 本部分的第 8章、第9章为强制性条款,其余为推荐性条款。 本部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信息产业部通信计量中心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水部朴丰w韶草人,刘宝殿肖雳张亮胡巨波董萌孙永梅鲁朝晖夏华 YD/ T 1 31 2 . 7 - 2 0 0 4 无线通信设备电磁兼容性要求和测量方法 第7 部分:陆地集群无线电设备 ,范 围 本部分规定了集群无线电设备及其辅助设备的电磁兼容性 ( E M C )要求,包括限值 、性能判据和测 量方法等 。 本部分适用于所有的集群无线电设备及其辅助设备,包括 ME N ( 集成数字增强型网络 ) 、T E T R A ( 陆地集群无线通信)等。所覆盖的设备包括移动台 ( M S ) ,基站 ( B S ) 、系统控制器 ( S C) ,调度台、直 接模式移动台 ( D M- M S ) 、直接模式网关 ( D M- G A T E ) 、直接模式中继器 ( D M - R E P ) 、直接模式中继器/ 网关 ( D M - R E P / G A T E ) 、干 线模式中继器 ( T M O - R E P ) 等设备及其相应的辅助设备。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 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 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 (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 B 9 2 5 4信息技术设备的 无线电 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 G B / T 1 7 6 1 8信息技术设备的 抗扰限 值和测量方法 G B / T 6 1 1 3 . 1无线电干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规范 G B 1 7 6 2 5 . 1低压电 气及电子 设备发出的谐波电流限值 ( 设备每相输人电流1 6 A ) G B 1 7 6 2 5 . 2电磁兼容 限值对额定电流不大于 1 6 A的设备在低压供电系统中产生的电 压波动和闪烁的限制 G B / T 1 7 6 2 6 . 2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 B / T 1 7 6 2 6 . 3电 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电 磁场辐射抗 扰度 试验 G B / T 1 7 6 2 6 . 4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 B / T 1 7 6 2 6 . 5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浪涌 ( 冲击)抗扰度试验 G B / T 1 7 6 2 6 . 6电 磁兼容 试验和 测量技术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 G B / T 1 7 6 2 6 . 8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 G B / T 1 7 6 2 6 . 1 1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试验 Y D / T 1 3 1 2 . 1 - 2 0 0 4无线通信设备电磁兼容性要求和测量方法 第 1 部分: 通用要求 I S O 7 6 3 7 - 1车辆 传导和 祸合的电气骚扰 第一部 分带有1 2 V额定电 压电源的客车 和小型商用交通工具仅沿电源线的瞬态传导 I S O 7 6 3 7 - 2车辆 传导和祸合的电气骚扰第二部分带有2 4 V额定电压电源的客车 和商用交通工具仅沿电源线的瞬态传导 I E C 6 1 0 0 0 - 4 - 1 6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0 - 1 5 0 k H z 传导 共模骚扰抗扰度试验 I E C 6 1 0 0 0 - 4 - 2 9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直流电源输人端口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 压变化抗扰度试验 I T U - R S M . 3 2 9杂散骚扰 YD ,汀 1 31 2 . 7 - 2 0 0 4 3定义和缩 略语 下列定义和缩略语适用于 本部分。 3. 1定义 3. 1 .1 辅助设备A n c ill a ry E q u i p m e n t 与无线通信设备连接使用的设备,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a )与无线通信设备相连,以提供额外的操作和/ 或控制特性 ( 例如能把控制延伸到其它位置) 。 b )独立于无线通信设备之外使用时就不能提供单独的用户功能。 c )所连接的无线通信设备在无此辅助设备时仍能进行发射和/ 或接收等预定的操作 ( 即辅助设备不是 主设备基本功能的子单元) 。 3 . 1 . 2 语音设备E q u i p m e n t Wh ic h i s C a p a b le o f S p e e c h O p e r a t io n 包含或者能够直接与麦克风、扬声器或耳机连接的设备,或者具有模拟音频信号端口的设备。 3 . 1 . 3 非语音设备 N o n - S p e e c h E q u i p m e n t 不具有语音输人输出功能的设备,或者是没有安装语音信号端口或没有可使用的语音信号端口的设 备。这种设备包括只具有数据功能的设备,如基站和终端设备,也包括如V 十 D, P D O基站和 D MO中继器 等设备,这些设备都不具有任何直接的模拟语音功能。 3 . 1 .4 电信中心 T e l e c o mmu n ic a t io n C e n t e r “ 电信中心”是指具有以下特征的电磁环境:在地域内的供电采用4 8 V , 6 0 V直流供电或者 5 0 H z , 2 2 0 / 3 8 0 V交流供电。必须确保直流供电的负载很少开关。内部的交流电缆必须与直流电缆和信号缆保持 一定的距离以避免互藕合。直流电 缆和信号线间不需要保护距离。应使用接地的金属电缆支架。必须有 一定的防静电措施,例如:采用防静电地板。制定操作和维护设备的导则 ( 例如使用静电手镯、静电防 护鞋) 。必须与大功率广播发射机保持一定的距离。可以允许无线发射机的存在,但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 限制向空间发射电磁场。必须限制无线移动设备在电信中心的使用。 3 . 1 .5 非 电信 中心 Ot h er t h a n Te le c o mmu n ic a t io n Ce n t e r “ 非电信中心”指的是 E U T运行的地点不具备电信中心的电磁环境 ,例如,无保护措施的本地远端局 站、商业区、办公室内,用户室内和街道等。 3 .2缩略语 AC交 流 L I S N线路阻抗稳定网络 E M C电磁兼容 DC直流 I F中频 E R P耳参考点 E U T被测设备 B E R误码率 MR P嘴参考点 D M O直接模式操作 ME R信息丢失率 S P L声压 级 丫D门 1 31 2 . 7 - 2 0 0 4 P DO T E T RA V+ D CF BP F BV 数据包优化 陆地集群无线电 语音加数据 中心频率 带通滤波器 带宽 4试验 条件 4 . 1 通用条件 应在正常试验环境下进行试验,试验条件应记录在报告中。 无论E U T是否需要特殊的软件或试验夹具用来连接到主机设备,试验布置都应尽可能地接近正常或 典型的实际运行状态。 E U T的试验条件应尽可能地与实际的安装条件接近,布线应与实际过程相一致。如果 E U T按制造厂 的规定应安装在支架内或机箱内,那么,除非另有说明,E U T就应安置在机箱内,并且所有的盖板及接 线板应按照正常运行放置。 如果设备有大量的端口,则必须挑选足够数量的端口以确保能模拟实际情况且确保不同类型的端口 都能被试验。 在正常工作下的端 口将与辅助设备相连或通过电缆与模拟辅助设备的阻抗终端相连。R F输人输出端 口 应正确端接。 应当采取措施避免抗扰度试验信号对测量设备和位于试验环境内/ 外的试验辅助设备 ( 如信号源 、辅 助设备等)的影响;应当采取措施避免试验环境内/ 外的辅助试验设备对试验结果产生影响。 在试验中工作模式和配置必须准确记录在试验报告中。 4 . 2 试验布里 4 . 2 . 1 发信机输入端的试验布置 通过内部或外部信号源产生的适当的正常调制信号进人发信机输人端,外部信号源必须位于试验环 境之外。 4 . 2 . 2 发信机输出端口的试验布置 对于一体化天线设备,建立通信连接的有用信号应从设备传送至位于试验环境内的天线。产生试验 有用信号的试验辅助设备应位于试验环境之外。如果建立通信连接的设备均是一体化天线设备 ,那么可 以允许试验有用信号的试验设备位于试验环境之内。 在这种情况下, 将优先考虑将所有设备作为E U T 而 进行试验。如果上述条件均无法满足,应当采用适当的措施 ( 如屏蔽、滤波等)避免位于试验环境之内 的设备对试验结果产生影响。 对于非一体化天线设备,建立通信连接的有用信号应使用适合的屏蔽电缆或波导从天线连接器引出。 产生试验有用信号的试验辅助设备应位于试验环境之外。 除非本标准的其它部分有特殊规定,发信机应工作在 E U T技术文件规定的最大发射功率。 对于传输模式的操作,输出信号应设置为产品技术文件规定的最大,采用正常的调制方式。 对于支持 D M O的 E U T ,集群无线电收发信机可以成为测试系统的一部分;对于 V + D和 P D O设备, 基站或移动台/ 便携设备也可以成为测试系统的一部分。 4 . 2 . 3 收信机输入端口的试验布置 通过内部或外部信号源产生的适当的正常调制信号进人收信机输人端口。外部信号源必须位于试验 环境之外。 对于一体化天线设备,建立通信连接的有用信号应从设备传送至位于试验环境内的天线。这个天线 应当通过屏蔽电缆与外部信号源相连。 对于非一体化天线设备,建立通信连接的有用信号应使用适合的 屏蔽电缆或波导从天线连接器引出。 YD) 叮 1 3 1 2.7 - 2 0 0 4 产生试验有用信号的 试验辅助设备应位于 试验环境之外。 除非本标准中的 其它部分有特殊规定, 在抗扰度试验中, 提供通信链路的有用R F 输人信号应处于该 类设备性能标准所要求的最小电平以上4 0 d B范围内。输人信号电平应记录在试验报告中。 对于支持 D MO的 E U T ,集群无线电收发信机可以成为测试系统的一部分。对于Y 十 D和 P D O设备, 基站或者移动台/ 便携设备也可以成为测试系统的一部分。 4 . 2 . 4 收信机输出端的试验布置 收信机的输出应按正常运行状态连接至试验环境外的试验系统。应采取预防措施以减小对试验系统 的影响。 对于语音设备,收信机的语音输出应通过一非导电的声学管连接至位于测试环境外的音频分析仪或 类似测量仪表。对于不能采用此方法的测试环境 ,可采用其它的方法将收信机的输出连接至音频分析仪 或类似测量仪表。应采取预防措施以避免可能对测量设备产生的影响。 对于非语音设备, 收信机的输出信号应接至位于测试环境外的测量设备。如果收信机有收信机输出 连接器,那么应采取与E U T正常工作一样的方式连接线缆 ,将收信机的输出信号连接至位于测试环境外 的测量设备。应采取预防措施以避免可能对测量设备产生的影响。 系统布置的描述应记录在试验报告中。 4 .2 .5 收发信机联合试验布置 在抗扰度试验时,收信机和发信机允许同时位于试验环境内进行抗扰度试验。 E U T和辅助设备应正常调制。试验系统应检测E U T的性能指标。 4 . 3 无线通信设备的免测频段 免测频段是指不进行抗扰度试验的频段。免测频段适用于工作频率低于 2 G H z 的无线设备,或工作频 率在2 G H z 以上但是射频带宽延伸到2 G H z 以下的设备。收发信机和具有双工工作模式的设备的免测频段 见 4 . 3 . 1和 4 . 3 . 2 0 4 .3 .1 收信机的免测频段 免测频段根据收信机频率切换范围而定 。频率切换范围的下限减去它的中心频率乘以5 %或减去 l O MH z 为免测频段的低频 ,取两个中的最小值 ;免测频段的高频是频率切换范围的上限加上其中心频率 的5 %或 l O MH z ,取两个中的最大值。 频率切换范围是指收信机在没有进行程序重调或重新调整时能够工作的最大频率范围。 4 . 3 . 2 发信机的免测频段 发信机的免测频段是指发信机正常的工作频率扩展土 5 0 k H z . 4 . 4 收信机的窄带响应 收信机和收/ 发信机在离散频率试验过程中产生的窄带响应通过以下方法来判定: 在抗扰度试验时,必须按第6章的性能指标进行监视。窄带响应和宽带现象都可能引起信号指标的 超差。在此情况下,需作进一步判断。 因此, 增加的频率值为收信机中 频滤波器标称6 d B 带宽的2 倍或是大于设备工作带宽的频率值进行 测试 ;同样,减少相同的频率值再进行测试。 如果收信机和第6章所述性能判据一致,则为窄带响应。 如果收信机仍然不符合第 6章的性能判据,那么有可能是由另一个窄带响应而引起的,这时应将频 率值增加或减少为收信机中频滤波器6 d 8带宽2 .5倍再进行测试。如果仍然不符合 ,则为宽带现象,设备 有E M C问题, 在本测试项目 中失败。 如果产品技术文件中没有声明中频滤波器的带宽,则中频带宽应设为2 5 k H z o 窄带响应应当忽略。 4 .5 正常的测试调制 收信机的有用输人信号频率设置为接近收信机工作频段的中间频率,发信机的有用输出信号频率也 设置为接近发信机工作频段的中间频率。 YD / 丁 1 3 1 2.7 - 2 0 0 4 E U T和配套设备应当按设备技术文件中的规定进行正常的试验调制。 5 性能评估方法 5 . 1总则 E U T的技术文件中的下列信息,必要时应记录在测试报告中: “ E M C测试中及测试后检查的E U T的主要功能; . 测试中使用的调制类型及特性 ( 随机比特流,消息格式等) ; . 在测试中与无线电设备连接使用的辅助设备; . 用来证实建立并保持通信连接的方法; .正常工作下的用户控制功能 ( 包括音量控制等) 、存储数据以及在抗扰度测试后这些功能或数据丢 失与否的评估方法; . 端口的详细列表,以电源、通信、天线或信号/ 控制来分类,以及需要连接的缆线的长度。电源端 口需进一步按 A C或 D C分类; . 维护连接器和编程连接器的列表; . 收信机解调器之前的第一级 6 d B滤波器带宽; “ E U T的工作频率范围; . 对于非一体化天线设备,和它一起使用的由制造商提供的所有天线的详细说明; . 技术文件中规定的手动恢复正常工作的结构说明; . 测试中使用的E U T的软硬件版本。 “ E U T的使用环境。 5 .2 支持环回模式业务的传输设备 E U T按照通用的测试调制方式进行调制。测试的布置见第4章的测试布置,测试时允许建立和保持 环回的工作模式。 5 . 3 评估辅助设备适用的方法 评估辅助设备时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在设备技术文件中声明不与无线通信设备相连,单独进行抗扰度和辐射发射测量; .或声明其符合其它E M C标准; .或按照标准的适用条款,与无线通信设备相连完成测试,以证明其性能适用。 5 . 4 设备的分类 在进行 E M C试验时,将 E U T分为以下 3 类: .固定设备 ( 例如1 E 站) ; .车载设备; .便携设备。 对于便携设备或设备的组合,当声明可使用车载电池供电工作时,应额外考虑其为车载设备。 对于便携设备、移动设备或设备的组合,当声明可使用交 / 直流电源供电时,应额外考虑其为固定使 用 的设 备。 另外, 当E U T 可以插人或集成在主机设备中使用时, 也应满足本 部分中的相关规定。 5 . 5 具有音频通路设备的性能评估方法 5 . 5 . 1 用音频突破法评估音频通路 试验只适用于具有语音功能并且音频通路能够使用的设备。试验时, 要通过合适的无线电集群系统 模拟器或者测试系统来建立通信链路。 当要求E U T处于发射/ 接收模式时,应满足下列条件 : a ) E U T工作在最大发射功率情况下。 b )在测试之前,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的语音输出信号的参考电平都应记录在测试仪器中。如图 1 所 YD / 叮 1 3 1 2.7 - 2 0 0 4 示,对于下行链路,参考电平等效于在E R P 处 1 k H z 时的0 d B P a 或在扬声器处的+ 5 d B P a , 对于上行链 路, 则等效于在M R P 处或麦克风处 1 k H z 时的一 5 d B P a 。把E U T 的音量设成额定音 量或中等音量。 。 )如图2 所示, E U T 下行链路的语音信道输出信号在移动台或便携设备的耳机处的电平应通过测量 S P L来评定。 d )在测试系统的模拟输出口测量 E U T上行语音信道输出的译码后的信号电平。测试时,应使 E U T 的麦克风拾取的外来背景噪声达到最小。 注:1 . 上行链路校准时,E U T在图示位置;下行链路校准时,无 E U T . 2 . 如果E U T有扬声器,则参考电平为十 5 d B P a . 图1 音领校准的电路配里 注:对于移动设备,E R P可能为扬声器,MR P可能为麦克风。 图2 音频测.的电路配3 5 . 5 . 2用音频 失真法评估 晋频通 路 试验只适用于具有语音功能并且音频通路能够使用的设备。 使用集群无线电测试系统建立环回的通信链路。 a ) E U T工作在技术文件中规定的最大发射功率。 b ) E U T与测试系统建立通信链路。测试系统接收来 自E U T的上行信号然后作为下行信号再环回到 E M测试系统应保证环回的信号为数字形式或在某种程度上没有改变。 YD/ T 1 3 1 2 . 7 - 2 0 0 4 。 )有用信号频率为1 0 2 0 H z ,电 平在麦克风电路动态范围之内, 应用在M R P 处。 d )语音信号在测试系统环回之后, 在E R P 处, 通过非金属的声波管 拾取到音频转换器, 经转换后的 信号输出到位于试验环境外的 音频 失真分析仪。 e ) 试验时, 应使E U T的麦克风或转换器在E R P 处拾 取的外来背景噪声达到 最小。 6性能判 据 E U T 应符合6 . 1 , 6 . 2 , 6 . 3 和6 .4 规定的特 殊性能判据。 试验前建立通信链路,试验过程中和试验结束后,通信链路的保持和信号的恢复被作为E U T主要功 能的性能判据。 通用性能判据A ( 持续现象) : 测试中。E U T应能保持正常工作,无功能丧失,性能不允许降级。 测试中,E U T发信机在空闲状态时不应产生无意识的发射操作。 测试后,运行状态没有改变,存储数据和用户程序功能没有丧失。 测试中和测试后,通信链路能够保持。 通用性能判据B ( 瞬态现象) : 测试中,性能允许降级,功能可以丧失;E U T发信机在空闲状态时不应产生无意识的发射。 测试后 ,功能必须自动恢复。恢复后,性能没有降级 ,E U T能正常运行,存储数据和用户程序功能 没有丧失。 测试中和测试后,通信链路能够保持。 通用性能判据 C ( 间断现象) : 、 测试中, 性能 允许降级, 功能可以丧失; E U T 发信机在空闲 状态时不应产生无意识的发射。 测试后,功能可以由操作者恢复。恢复后,性能没有降级,E U T能正常运行。 6 . 1 发信机在连续骚扰下的性能判据 对于具有语音功能的设备,语音测试的性能判据见 6 . 1 . 1 a 非语音设备的性能判据见 6 . 1 .2 0 在试验后和试验过程中,E U T应正常工作 ,当按预期使用 E U T时,没有用户控制功能的丧失,且保 持通信链路。 如果E U T只是单独的发信机 ,则应在空闲模式下重新测试。E U T不能产生无意识发射操作。 6 . 1 . 1 音频测试的性能判据 音频突破测试方法的性能判据见 6 . 1 . 1 . 1 ,音频失真测试方法的性能判据见 6 . 1 . 1 . 2 0 6 . 1 . 1 . 1 音频突破试验的要求 试验方法见 5 .5 . 1 。在抗扰试验度 中。当通过一个 C F为 1 k H z , B W 为 2 0 0 H :的音频 B P F测量时, E U T的上行和下行语音输出电平应至少比记录的参考电平低 3 5 d B o 注:当背景噪声电平较高时,音频带通滤波器的带宽最小可降到4 0 H z , 对音频链路的要求: 在音频突破试验中,应维持语音信道的功能,不能因为电磁干扰而出现不能发音的现象。E U T可以 单独测试也可以联合测试。 6 . 1 . 1 .2 音频失真试验的要求 试验方法见 5 .5 . 2 。在通信端口进行测试时,使用带宽为 3 d B 、频率范围为3 0 0 H z - 3 k H z 的一阶带通滤 波器,音频信号失真不能超过1 5 % 。试验不使用噪声评价系数滤波器。 6 . 1 .2 非音频试验的性能判据 试验过程中,在 B E R不超过 1 0 -z 或 M E R不超过 2 0 %时,即能正确接收到8 0 %的传输信息。 对千ME N设各 .在点对点传输中,吞吐量下降不应超过 1 0 %. 丫D/ T 1 31 2 . 7 - 2 0 0 4 6 . 2 发信机在瞬态骚扰下的性能判据 在试验过程中和试验后,没有用户察觉的通信链路的丢失。当按预期使用E U T时,根据产品技术文 件中的规定,没有用户控制功能的丧失或存储数据的丢失,且保持通信链路。 如果 E U T只是单独的发信机,则应在空闲模式下重新进行测试,E U T不能产生无意识的发射操作。 6 . 3 收信机在连续骚扰下的性能判据 对于具有语音功能的设备,语音试验的性能判据见 6 .3 . 1 0 非语音设备的性能判据见 6 .3 . 2 0 在试验后和试验过程中,E U T应正常工作。当按预期使用 E U T时,没有用户控制功能的丧失,且保 持通信链路。 如果 E U T只是单独的收/ 发信机,则应在空闲模式下重新进行测试,E U T不能产生无意识发射。 6 . 3 . 1 音频试验的性能判据 试验方法见5 . 6 。在抗扰试验中,当通过一个C F 为1 k H z , B W为2 0 0 H : 的音频B P F 测量时, E U T 的上行和下行语音输出电平应至少比记录的参考电平低 3 5 d B a 注:当背景噪声电平较高时,音频带通滤波器的带宽最小可降到4 0 H . , 在音频突破试验中,应维持语音信道的功能,不能因为电磁干扰而出现不能发音的现象。根据实际 的情况,E U T可以单独测试也可以联合测试。 6 .3 .2 非音频试验的性能判据 试验过程中,在 B E R不超过 1 0 - Z ,或 M E R不超过 2 0 %时,即能正确的接收到8 0 %的传输信息。 对于 ME N设备,在点对点传输中,吞吐量下降不应超过 1 0 %, 6 . 4 收信机在瞬态骚扰下的性能判据 在试验过程中和试验过程后 ,没有用户察觉的通信链路的丢失。当按预期使用 E U T时,根据产品说 明书的规定,没有用户控制功能的丧失或存储数据的丢失,且保持通信链路。 7适用性 7 . 1骚扰测f 骚扰测量 项 目见表 表 1骚 扰 测 , 项 目 测 量项 目 适 用 端 口 无线通信设备及其辅助设备 本 部 分 中 的参 考 章 节 固 定车 载便拥 传导 杂散骚 扰 天线连接器端口适 用适 用适 用8 J 辐 射杂 散骚 扰机 箱 端 口适 用适 用适 用8 . 2 连 续骚 扰 辅助设备的机壳端口适 用适 用适 用8 3 电信/ 控制端口适 用适 用适 用8 . 4 D C电源输人/ 输出端口适 用适 用不适 用8 . 5 A C电源输人/ 输出端口适 用不 适 用不 适 用8 .6 谐 波 电 流A C电源输人端口适 用不适 用 不 适 用 8 . 7 电压波动和闪烁A C电源输人端口适 用不 适 用不 适 用8. 8 7 . 2 抗扰度试验 抗扰度试验项目见表2 0 丫D / T 1 3 1 2 . 7 - 20 0 4 表 2抗 扰 度 试 验 项 目 测量项 目适 用端 口 无线通信设备及其辅助设备 本部分中的参考章节 固 定车 载便 携 静 电放 电机箱端口 适 用 适 用适 用 9 . 1 辐 射 骚 扰 ( 8 0 - 2 0 0 0 MH z ) 机 箱 端 口适 用适 用适 用 9 . 2 电快速 瞬变 脉冲 群 ( 共 模 ) 信号/ 电信/ 控制端口、 D C和 A C电源输人端口 适 用不 适 用不 适 用 9. 3 浪涌 ( 冲击) 信号/ 电信/ 控制端口、 A C / D C电源输人端口 适 用不 适 用不 适 用 9. 4 R F场感应的传导 骚扰 ( 共模) 信号/ 电信/ 控制端口, D C / AC电源输人端口 适 用适 用不 适 用9 . 5 工频磁场抗扰度机 箱 端 口适 用适 用适 用 9 . 6 电压变化 、电压 暂降和短时中断 A C / D C电源输人端口适 用不 适 用不 适 用 9 . 7 瞬 变 与 浪 涌 ( 车 载 环 境 ) D C电源输人端口不 适 用适 用不 适 用 9 . 8 8 骚扰测t方法和限值 8 . , 天线端口 ( 传导杂散) 本项 目的测量方法参照I T U - R S M . 3 2 9中相关内容。 一体化天线端口不需要进行本项目试验。 E U T的工作频段应排除在测量范围外。E U T应当全功率发射, 为 50l. 如果其它部分没有特殊规定 ,测量上限频率为最高工作频率的 测量带宽见表 3 0测量限值见表4 a 与天线端口相连的测量设备的阻抗应 1 0 次谐波,但不高于4 0 G H z o 表 3洲 f 带 宽 频率范围分辨率带宽 9k Hz -1 5 0k Hz1 k H z l 5 0 k Hz - 3 0 M Hzl O k H z 3 0 M H z - 1 G H z l 0 0 k H z 多 1 GHz1 M Hz 注:视频带宽应当至少为分辨率带宽的3 倍 YOz 丁1 31 2 . 7 一 2 0 0 4 表 4传 导 杂 散 骚 扰 限 值 频率范围 限 值( 峰 值 ) g k H z 1 00 0 MH z 一 3 6d B n l 1 0 00 MH z 一 3 0 d B m 一 偏离工作频带中心频率 Z j倍信道带宽之外 : 4 ; 一48.475MH: l I 一 8 2 4 8 4 9 MH z一 4 7 d B m 8 6 9 刁 1 5 MH z . ! 一 9 3 0 9 6 0 MH z 一 47 dB m 一 1 8 一 l t9 2 C 】 1 2 一 2 4 2 4 8 3 5 G H z一 4 7 d B m 3 4 一 35 3 G H z - 4 7 dB m 5 . 7 2 5 5 名 5 0 G H z 一 4 7 dB m 注:在相应频段应遵照国家无线电管理部门的相关规定。 aZ 机箱端口 ( 辐射杂散 本项目的测量方法参照ITU 一 RS M3 29 中相关内容。 辐射杂散骚扰的 测量 距离建议 3 m 。 E U T放置在非导电的支架上,供电应通过射频滤波器后再与 E U T相连 ,以免电源和电缆影响测量结 果 。 如果 E U T为非一体化天线,则天线输出端口应端接500匹配负载。E U T应当全功率发射。 机箱的辐射杂散发射在机箱端口处测量无线信号的峰值输出功率电平 ,辐射相应信息的有用信号排 除在本测量之外。 测量过程中应防止有用信号过载对测量设备的影响。 如果本标准的其它部分没有特殊规定 ,测量上限频率为最高工作频率的 10 次谐波 ,但不高于 4 0 GHz 。 带宽的选择见表 3 。限值见表 5 。 表5 机箱端口的杂散辐射骚扰限值 频 率 范 围 限值 ( 峰值) 3 0 M H z I G Hz 一 3 6 d B m I CHz 一 3 0 d Brn 氏 3 辅助设备 a3. ,测t方法 当辅助设备和E U T一起测量时,发信机/ 收发信机工作频率的辐射发射应被忽略,但应记录在测试报 告中。 测量应在辅助设备的典型配置下进行。 测量按 GB 9 2 5 4进行 。 a3 2限值 限值见表6和表 7( I O m测量距离) 。当E U T仅仅在电信中心内部使用时,应采用表6中的限值;否 1 0 YD/ T 1 31 2 . 7 - 2 0 0 4 则、应当满足表 7的限值

    注意事项

    本文(YD-T-1312.7-2004.pdf)为本站会员(椰子壳)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