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240807风雨同心护家园——村防汛抢险工作经验启示.docx

    • 资源ID:381566       资源大小:12.12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40807风雨同心护家园——村防汛抢险工作经验启示.docx

    1、风雨同心护家园木坡乡达木村防汛抢险工作经验启示暴雨如注,河水猛涨,山洪汹涌,险情不断在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木坡乡达木村遭遇罕见强降雨侵袭,防汛抢险形势异常严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遭遇严重挑故。雨情就是号角,汛情就是命令。在这千钧一发的危急时刻,达木村两委.快速响应,组织15名党员干部挺身在前、“汛”速行动,与时间赛跑、与洪魔较量,全力以赴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他们果断组织受威胁群众安全转移安置,将灾害损失降至最低。在这片嘉绒藏寨的土地上,鲜红的党旗高高飘扬,党员干部忙碌的身影在群众危难时奋勇向前,一幕幕感人的事迹在抗洪抢险一线不断上演。经过两昼夜连续奋战,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人的为

    2、民初心,以实干笃行诠释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使命担当,谱写了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壮丽篇章,取得了防汛抢险的阶段性胜利。这场防汛抢险的成功实践,充分彰显了达木村“两委的坚强领导力和统筹协调能力,关键时刻他们站得出来、豁得出去;危难关头他们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同时,达木村党员也展现出了不怕困难、能打硬仗的精神风貌,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此外,达木村广大群众在防汛抢险中表现出了拼搏奉献、团结友爱的精神面貌,他们是我们谋事成事的力量源泉和坚实依靠。回顾此次防汛抢险全过程,我们可以总结四点经验:一、事前发力、干在平时是夺取胜利的前提。入汛以来,达木村两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牢固树立“

    3、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想,复盘总结近期灾害教训,高度警惕、高度戒备、做足准备,村、,两委”先后组织召开班子会8次,分析研究本村防汛减灾形势,积极采取过硬举措确保平安度汛。坚持严防死守,抽派9名党员、监测员组成3支防灾巡查小队,对村道沿线、河道和山洪、地灾隐患点开展全天候、全覆盖巡查巡护。认真落实“以防为主、防胜于救”要求,聚焦山区河谷、工地、营地、网红打卡点、“野游点”等,开展全覆盖排查和集中整改整治,对前期发现的6条隐患问题,逐一安排专人盯对整改销号。强化应急准备和实战化演练,不定期组织防汛避险人员转移综合演练4次,及时调整应急预案,规划安全避险转移路线3条,科学设置临时避险场所3处,并向全

    4、村公布。精准调查和登记受威胁区域人员,制定转移人员清单和老弱病残孕幼,一对一帮扶机制,明确专人负责其防汛避险转移。前置抢险救灾物资,生活用品、医疗用品、个人防护装备、工程装备等80余套(台、个、件)随取随用,确保拿得出、用得上、能管用。二、党建引领、组织有力是夺取胜利的根本。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入汛以来,达木村党支部始终把防汛减灾作为当前重大政治任务。一方面党支部利用手机短信、微信群、宣传栏等媒介,多渠道、全方位完整准确发布灾害预警、防范措施、应对情况等信息200余条,及时宣传到户到人,增强群众防灾避险意识和自救能力。另一方面,党支部迅速响应,构建起高效运转的防汛指挥体系,成立了防汛抢险临时

    5、党支部,以支部书记为核心,各小组协同作战,围绕避险转移、机具调配、应急保通等分头行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为村民筑起了一道坚固的红色堡垒”。党员们更是身先士卒、冲锋在前,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初心,为群众筑起不可摧红色防线”。村支部副书记陈美玲,在接到预警后,她不顾自己高烧不退的1岁女儿,主动投入到防汛减灾工作中。汛情发生后,脚部严重受伤的陈美玲仍然坚守一线,与村两委”干部一起对村内滑坡、落石多发点和危险房屋等重点部位逐一巡查排险,连续救援多名村民,第一时间将受威胁户安置在紧急避险点,保障了村民生命安全。此外,党支部还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的优势和作用,组建党员突击队3支、群众志愿服务队3支,临时设置党员

    6、先锋岗和责任区6个,广泛发动村内老中青党员带领群众合力抢险救灾,积极动员普通群众在保护好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就近就便参与抢险救灾。村监委会主任马绍清是村里的老党员,虽然身患重病,但他坚持在村内巡查,转移群众、排查风险隐患,协助村“两委”干部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工作。山洪暴发后,主动带领村民积极自救,协调应急物资,并做好村民心理安抚工作。汛情缓解之后,又深入摸排掌握村内各处受损情况,为灾后恢复做好准备。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舍我其谁.的豪迈气概、大公无私的高尚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务实担当,为全村群众树立了榜样、作出了示范。三、科学决策、精准施策是夺取胜利的关键。在防汛抢险过程中,达

    7、木村“两委”始终坚持科学决策、精准施策原则,面对山洪泥石流即将冲进村庄、冲毁耕地的紧急情况,乡村两级及时调整应急预案和应对措施。精准落实特殊重点人群“一对一”帮扶机制,提前转移避险群众24户137人次。第一时间从抚边乡协调调运3台大型挖掘机、1台装载机、1辆运输车,集中投放到各受灾重点部位,开展挖掘排险作业,有效迫使泥石流改道,避免了300余亩耕地、31栋农房、90余头牲畜受灾。在转移受灾群众时,一面协调将木坡中学作为临时避难场所,一面组织党员干部清理村委活动室作为第二避难场所,确保群众得到及时转移。同时积极协调社会资源,为村民送来生活物资保障基本生活。在抗击山洪泥石流过程中,全村以组为单位,

    8、依托“微网实格”基层治理模式,强化联动协同、聚力攻坚,科学调配抢险人员、机具、物资,及时妥善转移安置受灾群众,有力打赢了防汛抢险硬仗。达木村党支部书记王伟说:“经过这场防汛抢险的现实考验,进一步提升了村党支部的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和指挥能力,激发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对广大党员干部是一次党性、思想和作风上的锤炼,对广大群众是一次灵魂上的洗礼,为我们做好今后的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提供了指导方法。”四、群防群治、社会共治是夺取胜利的保障。汛情发生后,我们看到不只是达木村几名干部和少数党员在战斗,而是整个村、全体村民在共同故斗。上至老党员,下至青少年,从外出返乡的青壮年到进村支教

    9、的大学生,从教书育人的老师到品学兼优的学生都是我们紧紧依靠的群众力量。为了战胜天灾他们自发组织、积极融入防汛队伍中来,全力支持、全面参与到抢险工作中去。一组村民何春主动腾出自家庭院,为村民提供避险转移场所,他说:“大家都是同村人,作为街坊邻居,在危难时刻,更应该互帮互助,只要大家有需要,我一定会全力以赴。”在山洪泥石流逼近挖掘机和运输车无人驾驶的紧急情况下,二组村民张国营、三组村民杨兵作为村内,驾驶能手,不顾自家财产损失,主动清缨、挺身而出,驾驶挖掘机和运输车迅速投入防汛救灾战场。村妇女主任杨大艳积极参与、主动作为,号召组织村内8名妇女,为防汛一线人员制作发放爱心餐100余份,同步做好转移群众的后勤保障。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家园保卫战中,广大人民群众展现并贡献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技术资源、智力资源、精神资源等,有力地支援了防汛一线。这种以党建为引领、以群众为主体的工作不仅有效提升了防汛抢险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更为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人民群众始终是我们最坚实的靠山,必须更加充分地依靠人民群众,更加积极地听民意聚民力汇民智,才能从容应对一切困难,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夺取新的更大的胜利。


    注意事项

    本文(20240807风雨同心护家园——村防汛抢险工作经验启示.docx)为本站会员(飞猪)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