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中国产业集群的国家竞争优势研究硕士学位论文.doc

    • 资源ID:3906307       资源大小:178KB        全文页数:4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6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国产业集群的国家竞争优势研究硕士学位论文.doc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 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作 者 签 名: 日 期: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 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作者签名: 日 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 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作者签名:日期: 年 月 日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指导教师评阅书指导教师评价:一、撰写(设计)过程1、学生在论文(设计)过程中的治学态度、工作精神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2、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扎实程度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3、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专业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4、研究方法的科学性;技术线路的可行性;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5、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期间的出勤情况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二、论文(设计)质量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三、论文(设计)水平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设计是否有创意?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建议成绩: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在所选等级前的内画“”)指导教师: (签名) 单位: (盖章)年 月 日评阅教师评阅书评阅教师评价:一、论文(设计)质量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二、论文(设计)水平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设计是否有创意?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建议成绩: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在所选等级前的内画“”)评阅教师: (签名) 单位: (盖章)年 月 日中国产业集群的国家竞争优势研究教研室(或答辩小组)及教学系意见教研室(或答辩小组)评价:一、答辩过程1、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要点和见解的叙述情况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2、对答辩问题的反应、理解、表达情况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3、学生答辩过程中的精神状态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二、论文(设计)质量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三、论文(设计)水平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设计是否有创意?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评定成绩: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在所选等级前的内画“”)教研室主任(或答辩小组组长): (签名)年 月 日教学系意见:系主任: (签名)年 月 日引 言从实践的角度看,全球化的进程客观需要产业集群的发展。近几年来,产业集群在地区乃至全球经济增长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集群规划成为各国公共政策的主流。产业集群是当前世界经济中颇具特色的经济组织形式,集群内的企业通过互动的合作与交流,可以发挥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效益,同时亦可产生强大的溢出效应,带动某一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因此集群规划替代了过去按部门条块分割的规划方法,成为各国公共政策的主流。而就我国来说,目前在中国的很多地区都自发地出现了产业集群现象,如河北安平的丝网产业,广东东莞的IT产业及浙江温州的纺织品等。.这些产业集群的出现都有很多相似的特点,如多为传统产业,民间投资,中小企业等,但更令人注意地是这些产业的产品多以出口为主,呈现了很强的国家竞争优势。可是中国的一些主管部门并不能象一些发达国家那样,认识到目前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从而也就很难从政策的角度进行必要地引导,以使中国的一些产业更好地面对全球化的挑战,参与国际竞争。全球经济中,国家竞争优势不能只依靠国内的全球性企业,更重要的是那些扎根于国土上的企业集群。如何提高地方企业集群内部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企业集群的生产系统与知识系统的有机结合,加强企业集群内部的企业分工与合作,以及如何寻找发展内力和整合外部信息的接合方式,成为区域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关键问题。另一方面,从理论的角度看来,我们对于产业集群的研究非常有限,无论从创造性的研究还是总结性的研究,无论从研究成果的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远远达不到为政策提供理论支持的作用。因此,对于国外的产业集群现象,成熟理论的研究,结合中国自发出现的产业集群现象提出符合中国实际状况的产业集群理论,是十分紧迫的,也是十分必要的。目前中国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靠出口需求拉动,因此研究中国的什么产品具有出口优势或前景,是很切合实际的一个问题。目前为了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政府一直的主要发展思路是抓大放小,培育航母级的大型企业,但事实及很多研究表明,在很多领域这并不是很成功甚至可以说是失败的。而现在很多地区自发形成的具有过家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现象(相对来说有很多成功的地方)给我们提供个另一种思路。我们希望通过研究这一现象,为中国更好的发展具有国家竞争优势的产业提供一种理论的思路。本文首先对目前国外和国外的产业集群理论进行了系统地阐述,其次对于我国产业集群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初步地探讨,然后结合上面两点,提出了作者认为更符合中国发展实际的理论观点,最后,从理论出发,针对性地提出了政策建议。第一章 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主流理论分析与评价第一节 产业集群及国家竞争优势的定义一 产业集群的定义集群(cluster)一词在空间经济学,区位经济学,地理经济学中用的比较多,按照波特的定义,“集群是指特定的领域里相互关系的公司和机构在地理上的集中”。波特认为:“集群包含一系列相关的产业和其他对竞争重要的主体。例如,它们包括,专业化投入品如配件,机器和服务等的供给商和专业化基础结构的供给者。集群通常向下游延伸到营销网络和顾客,并且平行扩张到互补产品的生产商以及通过技能、技术或共同投入品联系起来的业内公司。最后,很多集群包括政府和其他机构如大学、标准评估机构、智囊机构、职业培训机构以及贸易机构。产业集群的含义克林斯简明辞典对集群做了如下解释,集群就是“一定数量的紧密生长在一起的同类事物,人或者事物的聚集”(Collins Concise Dictionary,1990,211)。这个定义显然不能够满足产业经济学分析集群现象及应用产业集群规划经济发展的需要。由于研究背景及目的的不同,对于经济学意义上的集群有着不同的定义。派克(F.G.Pyke)等人则将产业集群定义为“在生产过程中相互关联的企业聚集,通常在一个产业内,并且根植于地方社区。”广义的集群中通常包括制造商、供应商和客户以及提供支持和服务的大学、研究机构、中介机构等。而JATHEO,ROLELAND 和PIMDENHERTOG(1998)对产业集群的定义是:为了获取新的互补技术,从互补资产和知识联盟中获得收益,加快学习过程,降低交易成本,克服或构筑市场壁垒,取得协作经济效益,分散创新风险和相互依赖性很强的企业(包括专业供应商)、知识生产机构(大学、研究机构和工程设计公司)、中介机构(经纪人和咨询顾问)和客户通过增值链相互联系形成的网络,这种网络就是群。产业群的定义在区域研究及其公共政策中,“集群”一词(CLUSTER)有非常深刻的含义。本文认为,“集群”一词揭示了在一些地方相关企业集结成群,从而获得竞争优势的现象和机制。这些相关企业可能共存于某种特定产业(部门)内,又可能不仅如此,而且相邻于相关支撑产业。“集群”之所以认作“产业群”,因其有特定产业内涵;之所以认作“企业集群”,因其有企业群集特征。实际上,无论称之为“产业群”还是“企业集群”,都不能全面地概括其结构特征,因为很多集群除了包括本地企业之外,还包括相关机构,例如政府机构和行会等。当外国企业在一地进行永久性投资,对当地起重要作用时,也可以作为集群的一部分。集结成群,必然意味着彼此在地理上靠近。一言以蔽之,产业群是一组在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和关联的机构,它们同处在一个特定的产业领域,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产业群具有专业化的特征。归纳现有的文献,可以发现以下几点是集群的共有特性:1.地缘上的邻近;2.企业之间的相互依存与联系;3.企业之间,企业与各种机构、组织之间的互动;4.良好的公用基础环境设施;5.知识地快速扩散;6.价值链上的相互需求;7.外向型的投入产出;8.资源的共享(包括政策资源)。因此,我们认为,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是产业发展演化过程中的一种地缘现象,即某个领域内相互关联(互补、竞争)的企业与机构在一定的地域内集中连片,形成上、中、下游结构完整(从原材料供应到销售渠道甚至最终用户)、外围支持产业体系健全、具有灵活机动等特性的有机体系集群内企业之间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通过深度的专业化分工,促进了每个企业效率的提高。产业集群的核心是企业之间及企业与其他机构之间的联系以及互补性,这种关系既有利于规模经济的获得,同时也比垂直一体化的大型企业具有更大的灵活性,而且有利于互动式学习过程的进行,从而加速了创新过程的实现。集群具有产业属性和地理集中特性。根据产业性质,集群分三类:第一类是高科技企业集群,如美国的高技术产业集群:硅谷、波士顿128公路、德州的奥斯汀;印度的班加罗尔地区;以色列的特拉维夫;英国的剑桥工业园;法国的索非亚等。第二类是传统产业集群,如意大利艾米利亚罗马格纳地区;中国浙江的一些地区:嵊州的领带、诸暨市大唐镇的袜业、海宁的皮装、柳市的低压电器等。第三类是一般资本与技术结合型的产业集群,如日本的大田、德国南部的巴登符腾堡等。二 国家竞争优势的定义波特(1998)认为,在国家层面上,“竞争力”的唯一意义就是国家竞争力。国民生活水平的提升,需要企业不断提升和创造符合时代需求的生产力。国家经济的升级需要生产力的持续成长,但是企业生产力的提高则必须借助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特性,改善产品技术和提高生产效率等方式。一些产业能够体现出国家竞争优势是指,这个国家的企业在此特定产业中胜过他的国外竞争对手。国际竞争通常包括了出口与经营海外子公司。企业在国际竞技场中获胜,它的竞争优势不外是以较低的生产成本或与众不同的产品特性来取得最佳价格。企业要是想维持这种竞争优势,就必须日复一日地提供高质量的产品或服务,或提高生产效率,这些努力都将直接转换成生产力的成长。三 产业集群与国家竞争优势的联系与界定就波特的理解,产业集群与竞争优势从来就是不可分的,他认为,判定产业集群的范围的两个前提是:第一点是,它必须是这个国家能在国际竞争中表现优势的产业,第二点是,产业的定义从严,尽可能按照统计分类的事业项目(如:农场牵引机类),而非广义的产业部门(如农业机械类)。评估国际竞争优势的标准则要看这项产业是否有突出的出口业绩,或是看其依本身技术等实力在海外投资的表现如何。波特提出的界定具有国家竟争优势的产业集群的方法是,看看该年度该国某产业占全球出口总量的百分比是否大于,等于该国占全球贸易比重的平均值(这个数字也就可以视为该国各类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临界点)。以日本为例,1985年日本占全球贸易的平均比重是10.1%。根据一般国际贸易的说法,出口量超过这个临界点的所有日本产业就被认为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第二节 现有产业集群理论研究一 国外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理论国外目前理论性的研究成果:产业集群理论的古典基石集中体现在古典区位理论和马歇尔关于产业区的论述上,而后的发展虽然不断融入各种理论和方法论,但其基点仍然是区域经济学和经济地理学。在集群理论中,马歇尔的产业区定义和集聚经济概念具有相对重要的地位。马歇尔对集群理论的一个贡献就是对规模经济概念的丰富,而规模经济是产业组织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在经济学原理中,马歇尔在对英国一些传统工业的小企业集聚现象进行考察后认为,这些工业之所以能够在产业区内集聚,获取外部经济是根本的原因。这种外部经济包括外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范围经济,是相对于从层级组织内部考察的内部规模经济和内部范围经济而言。马歇尔认为,外部经济包括三种类型:市场规模扩大带来的中间投入品的规模效应;劳动力市场规模效应;信息交换和技术扩散。前两者称为金钱性外部性(PECUNIARY EXTERNALITIES),即规模效应形成的外部经济。韦伯是较早而又较为完整,系统地提出产业区位理论并对工业区位进行规范研究的经济学家。韦伯从微观企业的区位选择角度,阐明了企业是否相互靠近取决于聚集的好处与成本的对比,探讨了产业聚集的因素,量化了聚集形成的规则。韦伯最早提出聚集经济的概念,他在分析单个产业的区位分布时,首次使用聚集因素(AGGLOMERATIVE FACTORS)。随后,罗煦(AUGUST LOSCH,1954)、佛罗伦斯(P SARGANT FLORENCE,1948)对聚集经济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另一位区位经济学家巴顿的独到之处是论述了企业集群与创新的关系。他认为:首先,地理上的集中必然会带来竞争,而竞争促进了创新;其次,地理上地集中本身就有助于在商品制造者,供给者与顾客之间产生一种更为自由的信息传播,相当数量的创新正是由于正确了解顾客的需要,以及发现供给上的特殊问题而产生的结果;最后,通讯工具在大的集中地是比较优越的,这样就能使该地区的所有企业很快采纳这种创新。佩鲁最早提出了增长极概念。保德威尔把增长极扩展为相关产业的空间聚集,使这一概念本身的含义发生了变化。增长极理论侧重于推动性产业聚集经济增长的研究。该理论认为,当政府将某种推动性产业植入某一地区后,将产生围绕推动性产业地聚集,再通过乘数效应及极化效应,导致地区经济的增长。增长极理论倡导一种通过政府人为干扰形成集群,带动创新。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机制。克鲁格曼的新经济地理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产业集群模型中。该模型基于建立的事实是:企业和产业一般倾向于在区位空间集中,不同的企业群体和相关活动又倾向于集结在不同的区域。空间差异与产业专业化具有某种程度的联系,当由此造成的集聚带来更高的要素回报时,便获得了区域性规模报酬递增的效果,或者说是处于产业水平以上的“行业规模经济”。这就是产业集群得以形成的理论基础。克鲁格曼通过其新贸易理论,发展了其集聚经济观点,理论基础仍然是收益递增。他的工业集聚模型假设一个国家有两个区位,有两种生产活动(农业和制造业),在规模经济、低运输费用和高制造业投入的综合作用下,通过数学模型分析,证明了工业集聚将导致制造业中心区的形成。另外,他的垄断竞争模型在融合传统经济地理学理论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多种影响因素:收益递增、自组织理论、向心力和离心力的作用,证明了低的运输成本、高制造业比例和规模有利于区域集聚的形成。威廉姆森则是从交易费用的角度从理论上探讨包括产业集群在内的中间性经济组织存在的可能。他在交易费用经济学:契约关系的规则一文中指出,不确定性,交易重复的频率和资产专用性这三个交易特性高低程度不同,与其匹配的规制结构也不同。当这三个决定因素程度较低时,与之匹配的是古典契约关系的市场规制结构;当三个变量较高时,与之匹配的是同意规制结构(企业)。而介于这两者之间的是被其称为“三方规制”和“双边规制”的中间经济组织形态。集群理论中的网络组织理论则在企业理论的市场依赖和技术依赖的基础上,引入基于分工的互补性活动和基于企业间复杂与多样化契约安排的资源倚赖的概念,分析多种类型中间性经济组织存在的必然性。波特把企业集群纳入竞争优势理论的分析框架,创立了企业集群的新竞争经济理论。波特(Porter,1998)认为:企业集群能够提高集群内企业的持续创新力,并日益成为创新的中心;企业之间的持续联系有助于企业通过相互学习来改进技术,机器及部件的适用性以及服务与市场观念;企业集群的柔韧性及迅速行动的能力有助于企业抓住市场机会并采取创新行动;发生在企业群落内的竞争压力,潜在压力和持续的比较也构成了企业集群的创新动力;集群内专业人才市场降低了雇员与企业之间的相对搜寻成本及交易成本;地理上相互临近的企业之间容易建立起协调与信息机制;政府及有关公共机构提供的专业基础设施或教育项目,以及企业集群的信息,技术,声誉等准公共物品(Quasi- Public Goods)能够被集群内的企业共享;此外,集群内企业之间的竞争及相互模仿推动了成本的下降与操作方法的优化。表21 地方产业群的相关理论及主要概念 理论 主要概念区位论 地方化新的产业空间 交易费用新产业区 生产网络,根植性,机构稠密性集群论 价值链创新环境 创新网络区域(地方)创新系统 集体学习资料来源:王缉慈等: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二 国内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理论目前,我国的许多经济学家也认识到了我国出现的产业集群现象,以及产业集群所体现出来的国家竞争优势。他们结合国外的产业集群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对于我国的产业集群体现出来竞争优势的现象,原因,过程进行了阐述,并对政府如何培育地方产业集群提出了政策建议。如:北京大学的王缉慈教授提出了地方产业群战略,她认为,营造地方产业群是提高国家竞争力以应对全球化挑战的重要政策措施。一个国家可以从本地化的产业群发展中获得全球性的竞争优势。产业群的形成因素是:专业化劳动力市场的存在;原料和供应商的存在;接近最终市场或原材料集贸市场;特殊的智力资源或自然资源的存在;有基础设施可共享;有政策激励。产业群的发展机制是产业群存在外部经济和集体效率,从而降低成本,尤其是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生产力,在健全的市场制度条件下,企业自然地群集可能增强专业化和劳动分工,企业的信任和社会规范的程度可能增强,因而降低合同谈判的成本和执行成本,以及技术服务的成本。靠近的企业能够更容易地接受超过其生产能力的定单,因而能够留住有价值的客户。因此,产业群可以使企业在培训,金融,技术开发,产品设计,市场营销,出口,分配等多方面实现高效的网络化的互动和合作,并有助于建立国际战略联盟,特别重要的是,产业群的内部有一种创新的氛围,企业正式或非正式地接触时,信息和知识尤其是隐含经验类知识会很快地流通,从而促进创新。产业群成功的重要基础是社会资本充足,人际相互信任,而社会资本是基于对某种文化习俗和人际关系的认同,或是对法律规范的遵守之上的,正因为如此,在社会资本不足的地方,特别需要公共政策进行干预,实行产业群战略。湘潭大学的刘友金教授则认为产业群集的区域创新优势是产业集群成功的原因。他认为产业群集是国外成功的高技术开发区的共同特征,高技术产业群集所产生的区域创新优势主要来源于群集所带来的知识溢出效应,创新资源的可得性,“追赶效应”和“拉拔效应”,吸聚作用及植根性等方面。浙江大学的蔡宁教授认为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来源于资源的结构性整合。他试图融合基于资源的企业理论(RBV)与“结构-行为-绩效”(SCP)的分析框架来解释集群竞争优势。特定的资源和能力是竞争优势的来源,集群作为一种中间组织形式构成了新的竞争单位,其竞争优势来源于资源禀赋及集群对于资源的整合能力。在影响集群竞争优势的诸因素中,集群规模与集群结构是影响集群资源及其整合的根本因素,集群内企业的竞合博弈行为与集群结构的互动是集群结构影响其竞争优势的动态途径。第三节 产业集群理论评价我们可以发现,国外主流的产业集群理论也是随着他们产业集群的发展一步步深入展开的,由最开始的适应于传统产业集群的外部规模经济理论扩展到适合目前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创新优势理论。而对于我国目前产业集群发展的实际情况,理论更多的是借鉴国外的传统理论,解释我国产业群发展的原因,并提出更好的发展的思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王缉慈教授提出的地方产业群战略。比较国内外的一些理论,我们首先应该明确的一点是理论来源于实践,而只有能更好的解释实践的理论才是适用的理论。因此,对于国外的理论,我们认为能够更好的解释传统产业群发展的理论在中国有更好的适用性,而现在主流产业集群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产业集群创新优势学说,在我国的适用性并不强,我国目前的大多数产业集群缺乏创新能力和刺激创新的机制,原因一方面是我国的产业集群多以加工为主,层次比较低,很多加工以手工为主,尤其是以国外的来样为依据进行生产。另一方面,我国的产业群内竞争激烈,利润率很低,企业多数通过缩减开支来降低成本,不能够有充足的资金进行创新。而且,多数产品外销,生产厂家不能够及时有效的了解需求,只是通过国外客户的反馈来生产对方需求的商品,不能够根据市场自主创新。对于国内的理论状况来说,首先,涉及这一领域的研究人员十分有限,研究成果也并不是很多。但是,国内的一些经济学者认识到了我国产业集群现象的存在,并从经济,产业,国家竞争优势等不同的角度认识到了产业集群存在和发展的意义。他们主要运用国外的一些主流理论,结合我国产业群的实际状况,有针对的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最为重要的是,多数学者认为产业集群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层面的政策引导作用。我们可以发现其中比较有代表性,能够很好的解释产业集群现象及其竞争优势的来源,也比较适合运用于我国特殊的产业集群的主要有以下几个观点:一 外部规模经济。企业通过共同使用公共设施,减少分散布局所需的额外投资,并利用地理接近性而节省相互间物质和信息流的运移费用,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此外,同行业的企业利用地理接近性,通过合资,合作或建立联盟等方式共同进行生产,销售等价值活动,如大批量购买原材料等,不仅使原材料价格降低,也节约了单位运输成本;建立共同销售中心,形成零售,批发市场,降低集群内企业成品的运输,库存费用,使平均成本明显降低。企业从集群中获得供应商、专业化的信息、公共服务以及获得有专业化技能和工作经验的雇员,从而获得竞争优势,并通过本地竞争对手和顾客需求的力量进一步加强竞争优势,微观层次的企业间由于地理接近性形成中观层次上的产业集聚,使本地化经济和外部经济得到加强,产生协同效应获得竞争优势。二 交易费用低。交易成本降低,形成外部范围经济,通过专业化分工,不仅满足了市场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而且企业可以根据生产的需要,通过建立网络关系进行交易,利用空间接近大大降低了每次交易的费用,同时共同的产业文化和价值观,有利于企业间建立以合作与信任为基础的社会网络,使双方容易达成交易并履行合约,还节省了企业搜索市场信息的时间和费用,有效地降低了交易成本,这种网络结构形成外部范围经济,克服了单个大企业等级制组织的弊病。假设区域1和2、专门化产品生产企业M和N,C1(M)表示企业M在区域1组织生产所耗费的成本,C2(N)表示企业N在区域2组织生产所耗费的成本。外部范围经济表现为:C1(M,N) C1(M)+C2(N)或C2(M,N) C1(M)+C2(N)。三 专业化分工提高了生产率。马歇尔早在1920年的经济学原理(PRINCIPLES OF ECONOMICS)一书中,就强调大量专业化中小企业地域集中和发展的重要性。在企业集群内部,大量专业化企业集聚在一地,使区域实现了规模生产,相应地企业集群创造了一个较大的市场需求空间,对分工更细、专业化更强的产品和服务的潜在需求量也相应增加,同时随着技术发展和需求变化,工艺过程日益高度专业化,这不仅为专业化生产商提供了很大的生存机会,还使它们实现规模生产,两者形成良性循环,不断提高企业集群整体的生产效率。四 劳动力市场的有效供给。一方面,集群的区域性易形成供给充足的劳动力市场,单个企业在长期雇佣管理和技术人员的同时,可以根据自身生产的需要,及时调整工人的数量,减少工资成本和工人劳动保障方面的费用;另一方面,劳动力在区域内企业间自由流动,企业内部劳动力变换率也高,劳动力快速流动对其自身素质要求加大,也促进了信息,思想的扩散和传播。所以,集群内劳动力工资和培训成本降低,在数量和质量上真正实现有效供给。五 基于质量基础的产品差异化优势。质量体现了产品的卓越性,包括它的吸引力,没有缺陷和可靠性。质量的重要性和可接受的质量标准在当前买方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企业的竞争优势至关重要,为满足顾客要求,企业必须提供高质量的产品。质量可以通过性能表现,额外特性,可靠性(失败或故障),与标准一致,耐用,服务水平和美观等衡量。能提供世界级的服务和价值,是每个企业追求的目标,只有超越对质量的一般理解,发现质量更具体的要素,发现问题,设定需求,更精确地确定性能标准,才能达到顾客的要求。产品差异化是指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服务),形成足以诱使消费者购买的特殊性,使消费者认同该产品并区别于其他企业提供的同类产品。产品差异化适应当前消费结构的要求,满足消费者追求“多样化,多元化,个性化,差别化”的特点;从商品的品质,功能,外观,品种,等级,规律,花色,选择,销售服务等获得企业所提供的“附加价值”。差异化战略使企业竞争策略从以价格竞争为主,转到在价格基础上的非价格竞争为主的市场竞争上来。建立在质量基础上的产品差异化,不仅能给顾客提供很好的服务,而且使企业通过差异化战略,树立起一些在全产业范围内具有独特性的商品,从而满足顾客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得到溢价报偿,取得超过产业平均水平的利润。差异化产品还能得到顾客的信赖,使产品的价格弹性不明显,能带来较高的边际利润,而且通过差异化使产业入侵者耗费大量资金克服原有的顾客信誉,为竞争对手设置了产业进入障碍。另一方面,集群中同类企业同居一地,同行业相互比较,有了价格,质量和产品差异化程度评价标尺,为企业带来了竞争的压力。绩效好的企业能够从中获得成功的荣誉,而绩效差的或者平庸的企业会因此感受到压力,激励和压力并存。竞争不仅仅通过降低生产成本,通过价格战来维持或扩大市场份额,而且还表现在产品的质量和产品的差异化上,只有建立在质量基础上的产品差异化,才能满足集群内有经验,“挑剔”顾客们的要求。正是由于集群内部的产业环境,使集群内的企业更能适应市场环境及其变化,利用产品差异化与市场占有率之间的交互反馈机制,形成市场势力。一方面,已经形成产品差别化的企业具有较大的市场竞争优势,可以拥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具有较大市场占有率的企业,可以利用自己的规模经济实力,通过研究开发,购买专利,广告宣传,售后服务等进一步扩大产品差异化,形成市场占有率和差异化之间的良性循环。因而集群内的企业通过内在竞争压力,获得了单个游离企业难以拥有的产品(服务)质量,产品差别化和建立在质量基础上的产品差异化优势,往往能获得比产业集中度更高的利润集中度。六 区域营销优势。集群内企业不仅通过传统途径如建立“区位品牌”,加强营销网络等获得纵向一体化利润,而且可以依靠现代科技,利用“区位品牌”从事电子商务,改善营销方式,取得协同效应,营造市场优势。(一)“区位品牌”,即产业区位是品牌的象征,如法国的香水、意大利的时装、瑞士的手表、西湖的龙井茶叶等。企业通过集聚,集中广告宣传的力度,利用群体效应,形成“区位品牌”。在广告宣传上,调动了企业投入的积极性,改变了单个大企业因广告费用过大,不愿过分投入,而中小企业又没有实力开展广告宣传的状况,消除了经济外部性,使每个企业都受益。同时“区位品牌”与单个企业品牌相比,更形象,直接,是众多企业品牌精华的浓缩和提炼,更具有广泛的,持续的品牌效应。而且相对于企业集群,单个企业的生命周期是相对短暂的,品牌效应难以持续,集群中的企业遵循优胜劣汰竞争规律,只要不是由于技术或自然资源等外部原因使集群衰退或转轨,区位品牌效应更易持久,因此“区位品牌”对集群内企业是一种很珍贵的无形资产。(二)扩展分工,获取纵向一体化利润。集群形成“区位品牌”后,可以利用这个巨大的品牌价值,不仅通过批发商零售,而且以专卖的形式垄断销售,获取纵向一体化利润。如“第三意大利”服装业企业群中,大多企业利用“区位品牌”效应,以专卖店的形式在全球范围内直销,像“别尼通”公司在全球有5000多家专卖店,其中美国650家,日本300多家。浙江嵊州的中、高档领带企业,有时以“区位品牌”的形象去国外参加博览会,并开始在国内外城市设立专卖店,利用“区位品牌”垄断销售,获取纵向一体化利润。(三) 利用网络,开展电子商务。集群利用互联网(INTERNET),既提供了某一产品系列的详细信息(产业特性),又使集群内的每个企业都有均等的机会(区域特性),同时又方便了客户获取信息,使买卖双方信息完备。电子商务具有以下几个优势:通过成本低,但信息量丰富的网络信息,把集群的产业优势和特点向国内外推广,加强了企业集群的整体形象;客户利用网络提供的产品价格、性能等信息,方便、快捷地网上采购,节省了双方的交易成本和时间,有利于产品的推广和销售;利用客户的具体需求,对客户网上定单分类,满足不同客户群的需求,使产品开发更接近市场需求,提高产销率,实现多元化客户服务;集群内部分中小企业很难有能力直接参与国际竞争,但网络提供了与国外客户沟通的重要渠道,不仅大企业,而且中小企业也有机会拓展国际市场。浙江一些企业集群利用集聚特点与互联网业务企业优势互补,形成了5大产业网站(中国化工网,化纤网,纺织面料网,五金网,建材网),利用这些企业群的产业规模形成国内“老大”的优势,解决了许多企业产销信息障碍,既增加了实物产品的销售量,又降低了销售成本,并节约了时间,加快了资金的周转率,实现“强强”联合。七 市场竞争优势。企业群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体现于所在产业的吸引力、市场竞争地位和议价能力三个方面。(一)产业方面。决定企业盈利能力首要的,根本的因素是产业的吸引力(PORTER,1997)。产业吸引力的定性分析可以用产业在生命周期(初期,成长,成熟和衰退期)中所处的阶段解释和分析;产业吸引力的定量分析指标通常有:市场规模和增长速度,市场竞争的地理区域,进入和退出的难易程度,基本技术的变革速度,规模经济和经验效应曲线以及行业整体的盈利水平。对于高科技产业中的企业集群如美国的硅谷,台湾的新竹等不仅通过创建新产业和推出新产品获取来源于技术上的超额垄断利润,而且通过群体效应形成共同的技术标准,进一步扩大垄断优势。如在精密仪器,信息等新兴产业中,采纳一种技术标准的企业数量及其市场份额往往决定了这种技术标准的公认性,不同的技术标准为市场份额而进行竞争。而企业集群就有着独特的优势,利用地理接近性,正式或非正式的合作,技术标准在集群内容易被认同,采纳的企业越多,集群的外部效应就越大。卖出采用某一技术标准的硬件设备越多,那么需要编写更多的软件来支持这种设备,又增加了该设备的需求量,形成循环累积效应。(二)市场方面。产业结构的功能在于解释获利的可持续性,而获利的差别则取决于企业的相对市场位置。市场竞争是企业成败的核心所在,竞争决定了一个企业对其行为效益有所贡献的各项活动(PORTER,1997)。在任何已结构化的产业中,产品或服务的内涵十分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产业集群的国家竞争优势研究硕士学位论文.doc)为本站会员(小小飞)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