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中图版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教材二次开发研究 毕业论文.doc

    • 资源ID:3906717       资源大小:283.53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4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图版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教材二次开发研究 毕业论文.doc

    毕业设计(论文)论文题目: 中图版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教材二次开发研究学生姓名: 学 号: 专 业: 方 向: 指导教师: 20 年 月 日目 录摘要1关键词1引言21教材“二次开发”的概述31.1教材“二次开发”的涵义31.2教材“二次开发”的理论基础41.3教材“二次开发”的必要性和作用51.3.1教材“二次开发”的必要性51.3.2教材“二次开发”的作用52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教材分析62.1分析“宇宙中的地球”教材的指导思想72.2分析“宇宙中的地球”教材采用的教学方法72.3分析“宇宙中的地球”教材内容的选择与安排82.4分析“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82.5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教材评价83“宇宙中的地球”教材二次开发实践103.1开发流程103.2开发方法113.2.1采用探究型地理教学方法113.2.2采用交流型地理教学方法123.2.3适当调整教材和教学顺序123.3案例实践133.3.1设计文本133.3.2实践效果154总结16参考文献17致 谢18附录:课题任务书附录:外文文献翻译附录:文献综述附录:开题报告中图版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教材二次开发研究 摘要: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逐步展开,新的课程标准正在实施。然而,传统教学过分依赖教材“教教材”的弊端难以适应基础教育新课改的进行,教育界倡导了创造性使用教材“用教材教”的理念,提出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笔者曾在高中一线实习,亲身经历了新课程实施以来的一轮教学,深刻认识到教材二次开发的重要性。本文以中图版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一章为例,揭示了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教材“二次开发”中存在的弊端和创新的必要性,再根据教材“二次开发”的流程进行实践开发。关键词 :教材二次开发;高中地理教材;宇宙中的地球On the teaching material of geography(SINOMAPS PRESS)in high school -A case study of Earth in the Universe Abstract: With the gradual development of the new round of reform in basic education course,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is being carried out. However, the shortcomings of over-reliance on traditional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is difficult to adopt the new curriculum for basic education. In this case, the education sector proposes to promote the creative use of materials-“materials used to teach”. Thus the idea of the textbook redevelopment is produced. The author once taught in a high school and experienced the teaching material reform, during which he realized the importance of the textbook redevelopment. So this paper takes the first chart Earth in the Universe in the geography textbook of the high school in China as an example to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textbook and to stress the necessity of the textbooks secondary development. Then it carries out on the basis of textbook redevelopment flow path.key word: Textbooks secondary development;Textbook of Geography in Senior Middle Schools;Earth in the Universe引言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已经超越了传统的纸质资源而变得日益多样。在此背景下,课程与教材的内容与外延都在无限扩大,教材的绝对权威地位受到挑战,教材也已不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资源。新课程改变过去国家统一教材的做法,而是采用基于国家课程标准的多样化教材的课程管理政策,试图让一线教师在课程实施中拥有更大的自主权。以地理课程为例,仅高中地理就包括了人教版、鲁教版、湘教版、中图版四个版本的教材。除了教材的版本增多以外,新教材较老教材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教材的编写形式上,打破过去那种“地理八股”以及学科间的人为界线,把地理科学原理用丰富多彩、图文并茂的形式表现出来,用简明扼要、生动活泼的文字表达出来;从教材结构来看,每一节由正文和非正文两部分组成,而非正文则包括地图、地理景观照片、地理示意图、阅读和活动等五个部分,教师可以依据此内容引导学生开展阅读、观察、实践和探究活动,给教师提供了较大的、创造性的发展空间;从教材内容来看,删除了教材中“繁、难、偏、简”的方面,增加了更多富有时代气息和人文气息的内容,地理信息量大大增加。新的地理教材无论从版本还是内容上来说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教材的弹性增强,给教师进行教材二次开发留下了很大的空间。新课程改革新课程倡导教师创造性地和个性化地运用教材,赋予教师“二次开发”的权利,拓展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和空间,也使教师的专业成长有了合法的土壤。教师在使用过程中,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必要的加工,要转变以往的教材观,站在课程的角度去重新审视教材,对教材进行合理的二次开发,有效利用新教材预留下的弹性空间,实现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从这个意义上可以看出,新课程实施的关键在于“教材的二次开发”。因此,实施新课程改革,深化素质教育,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为新课堂增加活力,提高质量是每一位教师必须要研究的课题。1教材“二次开发”的概述1.1教材“二次开发”的涵义对教材的“二次开发”,我们首先要搞清楚教材的涵义。教材是供教学用的资料,如课本、讲义等。教材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材指课堂上和课堂以外教师和学生使用的所有教学材料,比如课本、练习册、活动册、故事书等等。教师自己编写或设计的材料也可称之为教学材料。计算机网络上使用的学习材料也是教学材料。总之,广义的教材不一定是装订成册或正式出版的书本。凡是有利于学习者能够增长知识或发展技能的材料都可称之为教材。狭义的教材即教科书。教科书是一个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教科书除学生用书外,几乎无一例外地配有教师用书,很多还配有练习册、活动册子以及配套读物、音像带等等。而本文所要涉及的教材是狭义的教材高中地理教材。那么如果说课程和学科专家连同出版单位编制教材是对教材的“一次开发”,那么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对教材创造性、个性化的处理就是对教材的“二次开发”。它主要有四个过程:课程情景化的过程,课程重构的过程,多元主体对话的过程以及课程教学一体化的过程。新课程倡导教师二次开发教材,这要求教师从传统的课程“消费者”转变为积极的课程开发者,从“教教材”走向“用教材”。教师也拥有课程开发的话语权,其被赋予了自主教学的权利。事实上,教材的二次开发自有教材开始就存在,当教师接过专家开发的教材,面对特定的教育情景和具体的教学对象,关于教材、编者、学生、教师必然有着自己的解读和见解,从而对教材进行加工,只是在传统教学中,多数教师对教材的加工行为可能是基于经验和直觉,并未上升到理性和自觉的认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提倡教师利用教材创造性地教学,它一方面要求教师对教材要持科学的态度,在使用教材时要严禁规范,而不流于随意,另一方面要求教师不能把教材神圣化,要把教材作为基本的课程资源来使用,在使用过程中,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必要的加工。正如俞红珍教授所定义的那样:教材二次开发,主要是指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依据课程标准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度增删、调整和加工,合理选用和开发其他教学材料,从而使之更好地适应具体的教育教学情景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它既以教材为依托基于教材,又超越教材,是对教材灵活地、创造性地和个性化地运用;是对其它教学资源的选择、整合和优化;又是自主地开发其他新的教材资源。教材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变通性,可以根据学习情景的需要进行选择和取舍。与教材相比“学习情景的问题、需要和兴趣具有优先性”,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各因素的持续不断的交互作用构成了一个有机的、动态的“生态系统”,必须保持各要素之间的动态平衡 俞红珍.教材“二次开发”:涵义与本质J课程·教材·教法,2005(25)9-10.。在新课改的标准下,教师对教材的二次开发是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行为。相对于传统的“教教材”教学行为,教材的二次开发是教师在对教材二次开发的原因、依据、目标都有清晰的认识的基础上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的需要、教学的实际情况积极主动地对教材进行加工,创造性地使用,整合教材之外的课程资源,开发新的课程资源。同时,教材的二次开发也是教师对教材的二次开发是将理想的课程和正式的课程转化为学生经验课程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包含了对课程理念和课程标准的执行过程,即教师进行教材二次开发时始终要以课程标准为基本和主要依据;另一方面包含了对具体教学情景和教材间矛盾的调和过程,即通过教师的教材二次开发,使教材更加切合教学情景。但是教材的“二次开发”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加工,它既不是对教材简单的技术加工,也不是教师随意的主观行为。它是基于课程标准和实际教育情景的“课程重构和教学法上的调整和改造。它要求教师站在课标的高度,从分析教育教学情景和学生需求出发,剖析教材,设立目标,系统、周密地考虑教学中的各种要素,整合各种教学资源,甚至补充材料,最后设计方案。教材“二次开发”不同与专家、学者开发教材。“二次开发"存在于教师的日常生活,也是教师专业生活的一部分,它反映教师职业的内在必然需要,是基于教师教育哲学的一种课程实践。它立足于教师自己的课程理论和实践知识,直接指向具体生动的课堂教学。所以教师在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时应该坚持以下基本原则:上承标准、下启教学;坚持预设性与生成性的辨证统一;以学生为中心;基于具体教学情景,联系社会和生活实际。值得注意的是,学生也是教材“二次开发”的主体,他们不能被排斥在“二次开发”的过程之外,被动地接受教师开发的“产品”或“成果”。他们也拥有“二次开发"的权利。学生参与教材二次开发过程可以视为他们作为课程实施主体的一种实践。他们不仅要对教材二次开发要做出积极回应,而且要积极参与其中。总之,教材二次开发是一项创造性工作,它凝聚着教师的创造性智慧,释放了教师个性,为教材增加了弹性。它是一个动态的、充满反思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单向的线性的过程。1.2教材“二次开发”的理论基础理论基础一:杜威哲学知识论20世纪初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杜威认为知识是有活力的,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系统的、具有个人属性和时间属性,不能将知识视为当然的、已经决定的东西,而应加以思考和补充。知识的意义不仅需要认知,更需要领悟。他强调教学不应该是直接向学生注入知识,而应是诱导学生全身心参与活动,以活动为载体间接获得知识,让学生在“做学问”的过程中构建核心概念。杜威的知识观对教材“二次开发”理论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指出教材的二次开发要能够引导学生进入知识的意义世界,需强调教材的生活性、生命性、对话性。理论基础二:建构主义教学观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称为结构主义,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JPiaget)他坚持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利用讲解、板书和各种媒体作为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则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这必然会摒弃传统的教学理论、教学观念,形成新一代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同时也逐步形成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思想王晓洁. 新课程条件下高中历史教材二次开发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2008.10.。理论基础三:“范例教学"理论 “范例教学"兴起于20世纪中后期欧洲。所谓“范例”就是“隐含着本质因素、根本因素、基础因素的典型事例”。范例教学就是根据好的、特别清楚的、典型的事例进行的教学。传统的教学是通过“教教材”让学生掌握一大堆所谓系统的材料,这种点滴不漏的系统性使学生不但不能把握学科的全局,而且头脑中只留下一些不扎实的、肤浅的知识。“范例教学”认为教学应该给学生传授学科的整体观念,无须过于强调学科的系统性。教材反映的是重点知识,教学中使用教材,深入“范例”、“解剖麻雀”、举一反三,使那些在课上无法逐一教学的同类内容也能为学生所认识,或者引起学生自发学习它们的兴趣。克拉夫基认为“范例教学”不能像一道准备好的菜那样,向学生呈现准备好的知识,必须“发展地”进行教学,而帮助学生寻找知识的内部逻辑,正是实现“发展教学"的重要途径王晓洁. 新课程条件下高中历史教材二次开发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2008.10.。理论基础四:后现代主义知识观后现代主义知识观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威廉多尔。他认为,知识是动态的、开放的,并不是一种绝对可观的、固定不变的终极真理,而是具有不确定性、多样性和质疑性等特征。而这些特征也正是教材“二次开发”所要提倡的。后现代主义课程知识观在实践上、课程内容上、教学方法上、教学手段上都为教材“二次开发"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拓展了教材“二次开发”的理论意义。上文理论基础的研究,是为了让教材二次开发更具有学理。教材的二次开发虽然将目光聚焦于教材,却离不开教学系统中其他因素如教师、学生、环境等的影响,从而构成了一个动态的、不断生成的系统。1.3教材“二次开发”的必要性和作用新课程理论认为:“课程开发包括两个步骤:第一步,先由一批人(如专家)来负责开发,然后在此基础上,又有一批新的人员(教师)开始第二步工作。”由于第一步教材编写中存在一些不足,第二步工作即教材的“二次开发”在实际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1.3.1教材“二次开发”的必要性首先,教材内容本身相对滞后于知识的发展。教材是按照课程标准编订的教学用书,知识入选教材的范围和程度总是受课程内容和时数的限制,知识总是持续发展的,但作为教学内容进入课程会有一定期限,所以课程整体上会滞后知识的发展。其次,教材内容不全面,功能过分单一。较全面的学科门类,既包括学科课程,也包括活动课程、隐性课程、研究性课程。学科课程注重知识传授而淡化能力培养,必须借助教材“二次开发”加强能力培养,丰富学生的感性学习经验,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自主精神和创造能力充分发挥隐性课程对学生情感态度的积极影响。再次,教材缺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经验养成方面的内容。我国传统课程内容,重视学科经典内容的选择,但与学生现实生活中需要的知识、技能缺乏联系。所以需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以适合学生需要。1.3.2教材“二次开发”的作用A. 教材“二次开发”对教师的作用教师从教材的“忠实传递者”转向教材的“创新者”,是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但是又不能完全离开了教材另起炉灶。因此,对现有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就具有非常之意义!首先,教师通过教材的“二次开发”,使原有的教材更适合于具体的教育教学情境,适合学生的需要,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实现高效课堂。其次教师在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的过程中,必定会对地理教育目的进行思考,思考地理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思考地理内容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思考地理知识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作用,从而形成教师个人的教育哲学,从而有利于教师自身地理教育哲学的形成。最后,教材的“二次开发”有利于地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体现教师本人个性化的教学需求与教师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与诠释。B. 教材“二次开发”对学生的作用首先,学生参与教材的“二次开发”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参与“二次开发”,必然会提前预习教材、了解教材,进而找出教材中需要挖掘或者补充的内容,因此,必要的学生参与,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其次,学生参与教材的“二次开发”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单个学生是很难完成教材的“二次开发”,必须形成学习小组,共同完成教材的“二次开发”。在强调合作的今天,以这种形式组建的学习小组,是非常有凝聚力的小组,因为通过他们的合作,取长补短,可以完成教材“二次开发”任务;再次,学生参与教材的“二次开发”,有助于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提高,因为教材的“二次开发”,使学生必须站在更高的层次上,不仅要能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知识,而且要从更深层次理解教材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从而进行创造性的“二次开发”。2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教材分析地理学按其研究的对象,可分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等不同的领域。新课标高中地理教材在必修部分安排了三个“模块”来反映这三个领域的基本内容根据韦志榕所作图表改进(图2.1所示)。本文以高中地理中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为例,按照高中新课程标准要求全面解析教材,深入分析教材功能和教材编写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强调教材“二次开发”的必要性。高中地理教材(中图版)的联系与结构(图2.1)2.1“宇宙中的地球”教材的指导思想作为高中地理教材,必须严格遵照国家地理新课程标准和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选择教学内容,凡课程标准要求的内容,教材必须有所体现。总体来讲,王民教授主编的地理新教材符合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也符合“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让学生学会基本的地理技能和终身有用的地理知识”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中图版“宇宙中的地球”这一章,在本章开头(P3)就给出“课题1:寻找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的证据”,就要求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去观察测量物体正午影子连续三周的变化情况,体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指导思想。而且教材后面讲到地球自转与公转共同产生的地理意义内容时,让学生了解到一年四季的昼夜长短与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让他们知道了冬季昼短夜长,正午太阳高度角小,夏季相反;以及运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一年中正午时,物体影子始终朝向北(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时物体影子始终朝南)的地理常识来判断方向的问题。同时,教材也要求让学生动手画地球自转与公转方向、晨昏线、地转偏向力的方向等。这些都体现了中图版“宇宙中的地球”高中地理教材要让“学生学会基本的地理技能”,让他们把地理知识运用生活实际当去,成为他们终身有用的地理知识的总体要求。2.2分析“宇宙中的地球”教材采用的教学方法在中图版的高中地理教材中的每一章的每一节开头部分都有一个“探究”环节,有的“探究”是通过给出材料,让学生回答下面给出的“思考”问题;有的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记录观察的现象,然后回答下面给出的“思考”问题,这些都体现了“探究性地理教学方法”中的一般方法“地理观察法”和“创新作业法”;有的章节里面的“探索”运用的图片对比进行讨论回答“思考”的问题,这所体现的是“交流性地理教学方法”中的“讨论法”。每一节后面的“案例研究”都会给出典型地实例,并留给学生“思考”的问题,这个环节教师就可以灵活地进行处理,该采取哪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当然“宇宙中的地球”这一章里的每一节内容开头都有这一环节,例如“地球在宇宙中”这一节的“探索”环节:“比较分析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 天王星海王星表面平均温度()白天350夜晚-170-3348022-23-150-180-220-220表2.1太阳系中八颗行星表面平均温度比较注:固体表面平均温度;云层平均温度。思考:1.在太阳系八颗行星中,从水星到海王星的表面平均温度有什么变化规律?这与它们距太阳的远近有什么关系?2.地球固体表面平均温度是多少?这和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有什么关系?该“探究”着重强调的是“创新作业法”的教学方法,它是指在教室的引导下,学生通过探究性的实践活动,达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产生体验、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中教学方法。其中学生活动包括各类探索性实验、创新性变式训练、研究性实践活动等学生形式。而这一节的“探索”环节就是创新性变式训练。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的课前预习“地球在宇宙中”这一节内容,再组织小组合作探究,最后要求学生完成问题得出结论的模式。培养的是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的能力,教材这样的编写模式是符合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和指导思想。2.3分析“宇宙中的地球”教材内容的选择与安排中图版“宇宙中的地球”这一章节的教材内容在选择上体现出了知识难与易的取舍,讲解详与略的侧重。高中地理教材的编写必须要照顾到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水平,难度过高会导致学生难以掌握或者产生厌烦地理知识的情绪,而过低又会导致学生产生骄傲自满的思想。所以教材的编写,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本章的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特别是地球自转的周期有太阳日(24时)和恒星日(23时56分4秒)。为什么地球自转会有两个周期?那是因为参照点不同,太阳日是一太阳为参照点,地球自转了360°,而恒星日是以某一颗恒星为参照点,地球自转了361°。而这自转多出来的1°就是这时间差。这个知识点是课程标准中不做要求的知识点,只需要让学生了解这个原因就行,不做更高的要求。因此教材在“阅读”这个环节中把这个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点作为选学内容,如果有感兴趣的同学问起具体原因可以单独进行讲解,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地理知识基础水平的高低进行选讲。特别要指出的是,中图版在本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中没有删减地球外部圈层大气圈的分层(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的相关内容。而新人教版中已经删除这个知识点,笔者认为这个知识点还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学生学习第二章相关的大气运动知识有着很好的知识铺垫作用。纵观各大型考试和资料书中,有时会出现大气圈分层等相关的知识点,所以中图版教材继续保留这个知识点是值得肯定的。那么中图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排上,笔者还是非常赞同的。然而,教材的内容难度注重基础,只定位于广大地区的使用,不具有针对地区学生基础知识水平的差异性,这也是进行教材“二次开发”必要性的体现之处。2.4分析“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从中图版高中地理“宇宙的地球”这一章教材的篇幅长短上看,文字讲解比较详细而且条理性和逻辑性很强,图片大小适中,清晰明了,图文结合比较适当,例如:中图版教材中对“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做出了总结,并用序号罗列出三条规律,即:北半球春分日和秋分日时;北半球夏至日时;北半球冬至日时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这样分条罗列出来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而人教版教材中的编排设计是用一段文字进行讲述,没有分条罗列出规律,需要学生自己去找每条规律。笔者也发现人教版的教材偏重图片的展示,文字讲解比以前的老教材要删减很多。学生自己从图中很难挖掘出更多的规律与结论,图片必须要结合相应的文字进行详细的说明。从地理语言上来看,人教版教材也似乎没有中图版对“昼夜长短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规律”知识点的描述严谨。在人教版的表述中只说了“夏至日”、“冬至日”、“春秋分日”的变化情况,并没有说相对于哪一个半球。而中图版中的表述是“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冬至日”和“北半球春秋分日”,这体现了中图版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教材地理语言的地道性和科学性。2.5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教材评价 从课程标准层面上分析,“宇宙中的地球”是高中地理课程的第一章,是自然地理的开端。通过新课程标准可知,“宇宙中的地球”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遵循从宏观到微观、由远及近的认识思路来组织教学内容,即首先从总体上介绍地球的宇宙环境,并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次,再讲到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最后把地球作为宇宙中的一个天体,研究其运动特征和圈层结构。本节的德育目标是希望学生通过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树立宇宙是物质的科学观,并且培养学生珍惜爱护人类共同的家园,树立只有一个地球的意识,增强关注人类未来生存空间的责任感。这一节内容对于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来说,起点很高,难度颇大,但是如果能联系“初中地理”第一章“地球”、第二章“地图”和第二十章“人类共同生活在地球上”等内容,采取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将实验教学引入地理课堂,就能够深奥的知识转化为简易的内容,使学生更能掌握有关知识和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方法,形成正确的宇宙观,培养学生的空间立体思维和想象能力,这些是其它章节的教材无法替代的。从整体上看中图版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这一章的教材,教材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让学生学会基本的地理技能和终身有用的地理知识”都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和要求,教材也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地位,并受到广大一线教师和学生的接受与好评。也有一些教师提出了此章节教材内容中不足之处,但总体来说,中图版高中地理教材是一本优秀的高中教材。而且教材的指导思想体现在教材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上,教材的“探索”里面为教师提供了“探究性地理教学方法”和“交流性地理教学方法”,其中包括了“地理观察法”、“创新作业法”和“讨论法”的多种教学方法可供选择,而且教材的教学方法做到了有章可循,就能保证教材内容和结构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也利于实际教学。如果教材死守一、两种教学方法,则会使教材显得单调、枯燥。中图版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这一章教材没有固定于一、两种教学方法上,而是在主要体现一、两种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吸收其他教学方法的长处,并使之融于整个教材框架之中。如中图版教材中的“案例研究”和人教版的“案例”类型上是一样的教学方法,吸取其他教材教学方法的长处,融于整个教材的框架之中。但是就从笔者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开看的话,把这一章的全部教学方法都想利用起来的,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操作性容易受到限制,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参与度,学生的知识基础的高低水平,教师的教学语言的通俗性上,学校是否采取的是新课改的教学方法。所以在实际教学中,采取的教学方法并不能面面俱到,只能有所侧重,这个局限性就突显出来了。从教材的内容结构分析,教材内容是教学方法选择的基础。教师在设计教学时,首先面对的应该是教材所呈现的内容,然后依据教材内容分析所教学生可能的接受水平、自身的专业水平以及学校现有的教学条件,最后综合考虑使用何种教学方法。“宇宙中的地球”涉及到许多天文现象和天文知识。中图版的“宇宙中的地球”这一节有课题、探索、学习指南、思考、复习题、案例研究、实验、活动、检查进度、阅读、读图练习、知识链接、名词链接等。中图版在这一节的单元开篇处设置了“寻找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的证据”的课题,以后每隔一定时间检查学生关于太阳高度角变化的记录,最后要求学生总结正午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并做出解释。这一节教材的安排体现了学生年龄特征和学科特点。高一的学生既有初中的活跃又拥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的记录活动既增加了趣味性,鼓励学生自学,也为学生的地理知识搭建了一个从初中向高中过渡的平台。但是,笔者从教学实践中发觉,中图版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教材的知识内容、图文解说并不能完全满足高考的要求。高考中所涉及到这一章的考点时,往往是以中高难度的题目出现。而这些题目的解题思路在教材中很难找到的,教材还应该多给出些结论和规律让学生自己在下面进行推导,这样既锻炼了他们解题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举一反三的能力。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教材不是静态知识的堆积,而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源泉和学习的入门,是学生课外学习的基础和检查与重组知识的途径。它集中体现社会规范文化与国家的政策,统一了全国教育教学的标准,是评价考核教育教学效果的主要依据,也便于实现国家的教育目标。同时教材也是教师工作的得力助手,是教育教学的指南教学的主要依据,它有助于教师完善教学方法,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途径。3“宇宙中的地球”教材二次开发实践3.1开发流程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是处于主导地位的,而且教师来自教学的第一线,置身于具体而生动的教学情景,最了解学生的个性、能力、兴趣和需要,在如何正确、灵活地处理教材、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性问题上最有发言权。他们拥有专家、学者所没有的个人实践性知识。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从来都不是价值“中立”的,他们基于自己的课程理论、实践知识、教学情景和教学对象对外部的教学材料进行修改、调整和补充,在这些活动中融入了原有的知识和观念。所以教材的“二次开发”对于教师来说非常重要,它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下面笔者就本章的教材“二次开发”做出了开发流程图(图3.1)。教学原则教学方法预设教学目标实施教学方案教材二次开发的实施教学意图教学维度评价教材“二次开发”教学经验图3.1 教材“二次开发”流程图依据开发流程图的思路,笔者就从自己具体的教材“二次开发”的过程来讨论:实施教材二次开发首先要遵循充分发挥“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原则。例如,笔者在讲解本章的第三节“地球的运动”这一节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内容时,教材只给出结论,并没有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公式。笔者把原有资料书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经过我的理解和简化,让学生更容易掌握。但不是直接给出公式让他们记忆,而是通过难易结合的例题来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推导公式。教材“二次开发”后应采取哪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同时还要根据所教授的内容进行选择。如本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中“探索”环节“物体运动的方向改变了吗?”通过地理观察法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教师先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再通过合作探究解决“探索”下面给出的“思考”问题。这一章的内容需要培养学生的“维度”是:学生能够归纳地球自转公转的规律;基本能复述出自转和公转的影响;培养正确的世界观和宇宙观,通过认识地球的运动规律,培养学生用发展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主义观。“策略”是教师应该采取的教学手段,如何更好的让学生掌握知识和更好的进行教学活动的教学设计方法。“技巧”是教师通过教学经验的总结应用与教学实践,也是教师个人能力的展示。由此可以看出,教学需要在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和描述教学目标,然后在教学目标的导引下从原则、方法、维度、策略和技巧等角度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和加工,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学策略,形成教学方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具体教学情境及时调整,最后在教学行动后实施评价。教材“二次开发”以课程标准为导向,以服务具体教学情境为旨归,以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为中心,坚持预设性和生成性的统一。它涉及到学科语言、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教材结构等多个维度。面对具体的教学内容时,教师针对学生的难点,提供多样化的活动和方法,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3.2开发方法 针对中图版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这一章教材,笔者仔细斟酌每一节的内容开头的“探索”环节以及本节所讲解的内容,采取何种教学方法会有比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笔者做了详细分析。3.2.1采用探究型地理教学方法探究型地理教学方法是指在预设的情境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探讨、探究性学习,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的一中教学方法。与讲授型课堂不同的是,在以探究为主的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之前的教学准备中,它强调学习过程与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各种活动能力杨新·新编地理教学论·科学出版社·2010.。探究型地理教学方法包括一般方法和模式法。一般方法又分为了地理观察法和创新作业法;模式法分为地理发现法和地理尝试教学法。经过笔者的仔细研究发现,中图版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这一章,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的“探究”(P4)环节“比较并分析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是一个表格形式出现,下面给出的“思考”问题,可以运用“创新作业法”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通过课前预习,课堂上要求他们通过小组讨论,由于本节内容和问题都比较简单,所以以学生口头作答的形式进行展。如果学生的回答还不够完善,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切忌包办代替,要让学生自己补充完整。而本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中“探索”(P16)环节“运动物体的方向发生改变了吗”和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中“探索”环节都是以实验的形式出现,都写出了实验步骤。这两个“探索”就可以采用“地理观察法”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教师在课堂上演示这个实验的时候要求学生要认真观察现象,然后进行小组讨论,最后到黑板上展示各小组讨论的“思考”问题。但是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的教学内容非常的多,这个“探索”并没有突出本节的重点内容,只是涉及到地球自转产生的影响之一“地转偏向力”。笔者认为教材应该选取一个本节重难点内容,是观察“昼夜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的实验会较好,因为这个知识点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如果他们在实验过程中有了一个感性认识,那么上升到理性认识会比较容易。3.2.2采用交流型地理教学方法交流型地理教学方法,也就是以交流为主的地理教学方法。它是指在地理教学活动中,通过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多边的情感交流、观点交流,以促进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能力提高、人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图版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教材二次开发研究 毕业论文.doc)为本站会员(小小飞)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