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国贸专业毕业论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十年成就及展望.docx

    • 资源ID:3917993       资源大小:95.25KB        全文页数:9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8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国贸专业毕业论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十年成就及展望.docx

    沈阳理工大学学士学位论文摘 要2002年11月,时任中国总理朱镕基和东盟10国领导人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到 2011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标志着中国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进程正式启动,同时是中国参与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经过中国与东盟各成员国共同努力,在经历了十年的铺垫准备工作后, 2011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如期建成。CAFTA是一个拥有约19亿人口、1400万平方公里土地面积、6 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4.5 万亿美元贸易额,是世界人口最多、面积巨大的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构想的提出有着深刻而复杂的背景,它是中国与东盟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挑战,以及国际经济环境的新变化,为促进自身经济发展所做出的客观选择。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能够促进中国与东盟相互间的贸易与投资,扩大双方经济合作的领域,拉近彼此间的经济联系,并将对东亚地区的贸易自由化乃至地区经济合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不仅极大地促进了双边贸易额和投资额的增长,而且促进了双边更广泛更深层次的合作。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十年来成就进行回顾,分析制约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运行面临的主要困难,对加深双边区域合作,促进东亚整体的发展具有深远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全文分为引言、正文五章及结束语三个部分。其中,引言主要概括介绍了选题背景及意义、相关文献梳理、本文创新之处;正文第一章主要介绍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从构想到建立的背景,自由贸易协定的主要内容及特点以及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程,并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的意义进行了总结;第二章主要以中国的视角总结了中国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十年来的收获,主要包括关税降低效应、非关税壁垒削减效应、投资效应及其他成就四个方面;第三章分别从中国、东盟成员国、双方企业三个角度分析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推进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难;第四章提出了中国进一步参与CAFTA的政策建议,从政府和企业两方面提出了中国所需做的努力;正文的最后一章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结束语部分乐观地认为,该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是个双赢的选择,随着中国和东盟双方的合作进程不断推进,还会带来更大的政治及经济效益。关键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就;前景;展望ABSTRACTIn November 2002, the leaders of the Chinese Premier Zhu Rongji and the 10 ASEAN countries signed the China-ASEAN Comprehensive 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 decided to build in China - ASEAN Free Trade Area in 2011. It marks the process of the China - ASEAN Free Trade Area was officially launched, and it was the China's first participation in a free trade zone. Through the joint efforts of China and ASEAN member countries, after a decade of bedding preparations, China - ASEAN Free Trade Area completed on schedule on January 1, 2011. It is a population of about 1.9 billion, 14 million square kilometers of land area, $ 6 trillion gross domestic product, $ 4.5 trillion trade volume, the world's most populous area of huge free trade zone. The concept of China - ASEAN Free Trade Area is a profound and complex background; it is between China and ASEAN to face the challenges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as well as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environment, new changes made to promote their own economic development objective selection. Can promot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hina - ASEAN Free Trade Area between China and ASEAN trade and investment, expand areas of bilateral economic cooperation, economic ties closer to each other, and play a positive trade liberalization in East Asia as well as 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role. China - ASEAN Free Trade Area has not only greatly promoted the growth of bilateral trade volume and investment, and promote the bilateral cooperation of the broader deeper, to review the achievements of China - ASEAN Free Trade Area decade, analyze constraints to China - ASEAN Free Trade Area to run the major difficulties facing the development of bilateral, regional and East Asia as a whole has far-reaching economic and political significance. The thesis is divided into Introduction, Text and Conclusion three aspects. Introduction is an overview of the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CAFTA, combing of the literature, article innovations; Text is divided into five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of the China - ASEAN free trade District from establish concept to main conten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ree trade agreement and the establishment process, a summary of the meaning of China - ASEAN Free Trade Area was established; Chapter II mainly summed up the Chinese harvest in China - ASEAN Free Trade Area at China's perspective, including the effects of tariff reduction, effect of non-tariff barriers reduction, the investment effect and other aspects; Chapter III promote the major difficulties faced in the China - ASEAN free trade zone respectively from China, ASEAN member countries, and businesses of three points of view; Chapter IV sets out the policy recommendations for China's further participation in the China - ASEAN Free Trade Area, and efforts from government and businesses need to do ; the last chapter on the prospec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a - ASEAN Free Trade Area was prospected. Conclusion part optimistic that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FTA is a win-win choice, continuously pushes forward the process of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ASEAN, but also brings greater politic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Keywords: CAFTA; achievements; prospects; Outlook目 录摘要IABSTRACTII引 言3选题背景及意义3相关文献梳理3本文创新之处31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概述31.1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的背景31.1.1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区域经济合作不断加深31.1.2 东盟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31.1.3 中国在新形势下深化改革开放的需要31.2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的内容及特点31.2.1 主要内容31.2.2 CAFTA的特点31.3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进程31.3.1 2001年以前:双边谈判与准备阶段31.3.2 2001-2004年:双边货物贸易协议签署31.3.3 2005年至今:实质性建设阶段31.4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的意义32 CAFTA十年成就回顾:中国的视角32.1 关税降低效应32.2 非关税壁垒削减效应32.3 投资增加效应32.4 其他成就32.4.1 促进中国出口多元化32.4.2 促进中国的区域经济结构调整32.4.3 加快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32.4.4 有助于保持中国与周边地区的稳定与和平33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面临的主要困难33.1 中国面临的主要困难33.1.1 对东盟贸易逆差压力大33.1.2 一些产业受到负面冲击33.1.3 东盟经济波动易对中国产生不利影响33.2 东盟面临的主要困难33.2.1 成员国经济水平差异巨大和产业结构雷同33.2.2 东盟的内在矛盾较难解决33.3 双方共同面临的主要困难33.3.1 地方政府与企业对相关制度安排缺乏足够了解33.3.2 谨防关税壁垒被非关税壁垒暗中替代33.3.3 中国与东盟在投资、贸易领域存在着竞争关系34 中国进一步参与 CAFTA 的政策建议34.1 政府层面34.1.1 加强战略协作以共同建设高质量的自由贸易区34.1.2 坚定合作信心以巩固和发展合作成果34.1.3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以适应自由贸易区运行34.1.4 建立风险防范机制以提高抵御外部冲击能力34.1.5 调动中小企业的积极性以鼓励其赴东盟投资34.1.6 积极参加东盟地区论坛34.2 企业层面34.2.1 与东盟构建产业协作体系以增强产业竞争力34.2.2 充分利用自由贸易区优惠条件积极开展贸易和投资合作34.2.3 扩展多领域不同层次的合作34.2.4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34.2.5 错位竞争以降低贸易摩擦35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前景展望35.1 双边比较优势将促进贸易更大的增长35.2 经济合作领域将日益拓宽35.3 双方的相互直接投资将逐步扩大35.4 抗击外来竞争利在长远3结束语错误!未定义书签。致 谢3参考文献3附录A3附录B385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十年成就及展望引 言选题背景及意义纵观世界经济的发展脉络,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主要趋势和潮流。20世纪90年代以来,区域经济一体化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多数国家都在双边、地区或多边多层次的经济合作中把握契机,促进国内经济发展。以欧盟与北美自由贸易区为代表的一批区域经济组织的健康持续发展在国际经济合作方向成为成功的典范。与北美和欧盟相比,尽管东盟成员国不少,但是其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却相对缓慢,并且在质量上相差甚远。这不仅使该地区在竞争中处于劣势,而且在世界经济风险中也处于不利地位。因此,东盟亟需探求更完善的国际经济合作,以应对全球经济危机的风暴。中国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成员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巨大,经济实力已具备相当规模。在这种新的国际竞争条件下,为应对进入WTO之后的各种机遇与挑战,中国有必要建立和参与某些经济一体化组织,以缓解外部经济冲击,拓宽出口渠道,稳固和发展国际经贸关系,推动对外经济持续发展。2002年11月,时任中国总理朱镕基和东盟10国领导人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到 2011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标志着中国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进程正式启动,同时是中国参与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经过中国与东盟各成员国共同努力,在经历了十年的铺垫准备工作后,2011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如期建成,是一个拥有约19亿人口、1400万平方公里土地面积、6 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4.5 万亿美元贸易额,是世界人口最多、面积巨大的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构想的提出有着深刻而复杂的背景,它是中国与东盟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挑战,以及国际经济环境的新变化,为促进自身经济发展所做出的客观选择。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能够促进中国与东盟相互间的贸易与投资,扩大双方经济合作的领域,拉近彼此间的经济联系,并将对东亚地区的贸易自由化乃至地区经济合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不仅极大地促进了双边贸易额和投资额的增长,而且促进了双边更广泛更深层次的合作,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十年来成就进行回顾,分析制约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运行面临的主要困难,对双边区域与东亚整体的发展具有深远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的建立对我国产生了哪些影响,如何更有效、更快地融入到区域经济合作当中去,这都是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从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国际经济合作的角度出发,研究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状况,并探讨其发展前景,在系统分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建及其对中国带来的收益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这将对我国政府和企业制定相应的策略,对深化双边合作,巩固和扩大双边贸易份额,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关文献梳理近两年,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成立,评论性文章频繁出现在学术期刊上,在介绍自由贸易区最新动态的同时,经济学家们对各种各样的区域合作设想进行大量的理论分析并发表相关研究文献,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观点如下:赵春明、李丽红(2002)对中国与东盟,尤其东盟四国的经贸关系进行研究,认为中国与东盟四国在国际市场上虽然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但是互补与合作却是二者之间经贸关系的主流和发展趋势。为了减少相互间的竞争和摩擦,加强经济贸易合作,中国有必要对自身的产业结构进行适度的调整。陆建人(2006)通过简要地介绍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最新的进展情况,总结了至2006年所取得的成就。同时,从中国的角度,着重论述了当前所出现的几个重要问题,虽然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过程中,双方都遇到了一些局部的困难或问题,但这不会从根本上影响到自贸区建设的大局。沈骥如(2007)通过对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研究,认为由于世界贸易壁垒正在不断降低,当前的经济一体化组织主要受益于资源的优化配置效应,因此排他性正在减弱。欧盟和北美自山贸易区的成功合作表明,地区经济一体化合作有利于参加该合作所有成员国的共同繁荣。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必将加快所有成员国经济的发展,推动多极世界的形成,并提出自己对创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若干建议。许宁宁(2010)通过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的现状进行了总体分析和评估,认为双边的投资和贸易均有大幅增长,并从中总结了该自由贸易区不断发展的成功经验,他认为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还面临一些问题,比如缺乏对相关政策的了解,行业合作的现状与市场开放的要求还不太适应等,对此他提出了相关建议,以共同建设高质量的自由贸易区,并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李玉娟(2010)认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必将有利于促进双边经济贸易的发展,提升双方的国际地位,减少区域内经济对外的过度依赖与波动影响,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推动世界经济的复苏等。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后仍然面临领土纷争、政治分歧,竞争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不是减弱而是加剧,非关税壁垒在一定程度上会取代关税等挑战。陆建人教授(2011)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以来的成绩和问题进行了综述,总结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建成一年多时间来取得的成绩,包括推动双边的贸易和投资,加深区域融合,促进中国省市对东盟市场的了解等;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如双方对 CAFTA 的参与度不平衡,贸易不平衡,一些东盟国家对中国仍有担忧,中国企业对 CAFTA 仍缺乏了解等。他认为,CAFTA 的建成进一步密切了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关系,但双方应加强互信合作,以达到双赢目的。总结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对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关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的发展状况和福利效应理论分析;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的可行性分析;探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模式选择;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背景、基础与意义;对中国-东盟自山贸易区前景的现实性分析与预测等方面。本文创新之处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1)在归纳、分析专家学者有关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理论的基础上,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做一系统的梳理,总结了中国加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以来获得的成就。(2)文章从中国、东盟成员国、双方企业三种角度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面临的困难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针对所述困难提出了几点建议,并以乐观的态度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未来合作趋势加以展望。1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概述1.1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的背景1.1.1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区域经济合作不断加深区域经济组织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作用越来越重要,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欧元的正式使用以及欧盟向全欧洲的发展,欧洲经济一体化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北美自由贸易区发展顺利,美洲34个国家在2005年已正式成立美洲自由贸易区;非洲国家也已分阶段在2005年建成全非共同市场。相比之下,东亚地区的经济一体化进程却非常缓慢。虽然也有一些次区域组织,比如亚太经合组织(APEC)和上海合作组织等,但它们都是一些松散的论坛式的经济合作组织,没有具体的条约和规则安排,有名无实。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日趋成形,多少填补了东亚经济合作的空白,但也远不及欧盟及北美自由贸易区的规模和影响力。探求双边更深层次的合作不仅符合双方的利益需要,更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1.1.2 东盟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东盟内部市场狭小,对外依赖性大,经济结构脆弱,这使东盟国家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独立发展经济的能力较弱,经济自我稳定能力也较低,成为制约东盟长期发展的重要因素。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使东南亚国家经济发展的泡沫破灭。在此危难时刻,西方国家竟然袖手旁观,让东南亚国家看清了西方发达国家的真实面目。而中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东盟国家度过了危机。经济危机加上西方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使东盟国家意识到,要想真正发展本国的经济,就必须加强区域经济的合作,通过区域内经济实力的增强来共同抵御风险。尤其是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加强了东盟国家搭乘中国经济快车的信心。因此,东盟国家愿意与中国加强并深化区域经济合作。1.1.3 中国在新形势下深化改革开放的需要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经济成就和地位。随着开放的深化,中国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区域经济合作带来的巨大潜在效益:增加各国市场准入、改善各贸易方的贸易条件、吸引外商投资等。随着各类经济一体化组织在全球蓬勃兴起,我国逐渐认识到单独参与国际竞争已经难以抵御日益激烈的国际经济、金融风险。由于地缘优势和经济的互补性,中国经济与东亚经济的依赖性不断加强,在贸易和投资领域都已到了密不可分的地步,而中国日益扩大的能源需求和2005年胡锦涛强调中国奉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也促进了中国在新的全球经济格局下探求区域经济合作。1.2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的内容及特点1.2.1 主要内容2002 年 11 月4日,中国与东盟正式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以下简称协议)。协议确定了CAFTA的目标、范围、措施、时间表、“早期收获”方案、经济技术合作领域的具体安排,给予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以多边最惠国待遇的承诺,以及在货物、服务和投资等领域的未来谈判安排。它为建立CAFTA设计了基本架构,为构筑 21 世纪中国与东盟更紧密的经济联系勾画了发展蓝图。1.2.1.1 协议的目标与措施该协议提出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的目标是:加强和增进各缔约方之间的经济、贸易和投资合作;促进货物和服务贸易,逐步实现货物和服务贸易自由化,并创造透明、自由和便利的投资机制;为缔约方之间更紧密地经济合作开辟新领域,制定适当的措施;为东盟新成员国更有效的参与经济一体化提供便利,缩小各缔约方发展水平的差距。实现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的具体措施有:逐步取消所有货物贸易的关税与非关税壁垒;逐步实现涵盖众多部门的服务贸易自由化;建立开放和竞争的投资机制,便利和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的投资;对东盟新成员提供特殊和差别待遇及灵活性;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谈判中,给各缔约方提供灵活性,以解决它们各自在货物、服务和投资方面的敏感领域问题;建立有效的贸易与投资便利化措施;在各缔约方相互同意的、对深化各缔约方贸易和投资联系有补充作用的领域扩大经济合作等;建立适当的机制以有效的执行该协议。1.2.1.2 协议的涵盖范围该协议主要包括了3大部分共16项条款和4个附件,总体上确定了CAFTA的基本框架。具体内容有:序言、目标、全面经济合作措施、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投资、早期收获、其它经济合作领域、时间框架、最惠国待遇、争端解决机制、谈判的机构安排等。4个附件包括“早期收获”计划中的例外产品、特定产品、进行关税削减和取消的产品类别与实施时间框架以及要求加快实施的经济合作项目。(1)货物贸易CAFTA采取封闭式的区域内优惠关税措施,同时不增加对区域外国家的贸易壁垒。它实行类似于东盟自由贸易区共同有效优惠关税( CEPT ) 的逐年降税模式,将产品分为 3 类,即早期收获产品、敏感产品、正常产品,对配额外农产品的适用税率要进行单独谈判。早期收获的减税速度原则上快于世贸组织承诺的降税速度(表1.1见下页),敏感产品在过渡期继续执行最惠国的税率,正常产品的降税速度由目前适用税率水平而定。(2)服务贸易CAFTA的服务自由化的基本原则,是在世界贸易组织(WTO)关于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规范的基础上,消除及阻止协议各方在服务贸易方面的所有歧视措施,扩大并深化中国与东盟成员之间在WTO服务贸易总协定框架下进行的服务贸易自由化以及加强服务合作、提高效率和竞争力。中国和东盟国家可以适当放宽服务业贸易限制,特别要加强旅游业服务、分销服务、商务服务等方面的合作,对金融、保险和电信等服务业将按照 GATS 规范和 WTO 的承诺稳步推进。(3)投资促进区域内资本流动和增强区内外直接投资的吸引力,建立自由、便利、透明和具有竞争力的投资体系,是CAFTA的目标。对于投资问题,协议规定的合作方式是:通过谈判促进投资体制的自由化;加强投资及投资便利化合作,增加投资法规和条例的透明度;对投资提供保护。协议的适用范围为直接投资,投资限制与股权规定受各国国内投资相关法规的约束。为了增强自由贸易区对外资的吸引力,自由贸易区投资框架协议除了在透明、外资的股权限制、本地含量要求、出口业绩要求以及利润汇出等方面放松限制外,还将为区域内技术流动、资本流动和专业技术人才流动提供便利。 表1.1 “早期收获”计划实行关税消减和取消的产品类别及时间框架 (单位:%)产品类别国家不迟于2004年1月1日不迟于2005年1月1日不迟于2006年1月1日不迟于2007年1月1日不迟于2008年1月1日不迟于2009年1月1日不迟于2010年1月1日1中国和东盟6国1050越南2015105000老挝和缅甸-2014800柬埔寨-201510502中国和东盟6国500越南1010105000老挝和缅甸-10500柬埔寨-105503中国和东盟6国000越南550505000老挝和缅甸-550500柬埔寨-5505050注:产品类别 1,对于中国和东盟 6 国,是指实施的最惠国关税税率高于 15%的所有产品;对于东盟新成员国,是指实施的最惠国关税税率高于 30%的所有产品。产品类别 2,对于中国和东盟 6 国,是指实施的最惠国关税税率高于 5%-15%之间的所有产品;对于东盟新成员国,是指实施的最惠国关税税率高于 15%-30%之间的所有产品。产品类别 3,对于中国和东盟 6 国,是指实施的最惠国关税税率高于 5%的所有产品;对于东盟新成员国,是指实施的最惠国关税税率高于 15%的所有商品。“-”代表数据无法获取。资料来源 :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http:/www.mofcom.gov.cn/。(4)其它经济合作CAFTA确定了五个优先合作的领域,即农业、信息及通信技术、人力资源开发、投资以及湄公河流域开发。同时,合作领域还将扩展到银行、金融、旅游、工业合作、交通、电信、知识产权、中小企业、环境、生物技术、渔业、林业及林业产品、矿业、能源以及次区域开发等。CAFTA还确定了加强合作的措施,主要有:(1)推动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包括统一标准、技术型贸易壁垒和非关税措施以及海关合作方面;(2)提高中小企业的竞争力;(3)促进电子商务发展;(4)能力建设;(5)技术转让。(5)最惠国待遇中国承诺,给予所有非 WTO 成员的东盟成员国符合 WTO 规则和规定的最惠国待遇。1.2.2 CAFTA的特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动是在融合国际政治和国际经济分析及统一国际、 国内视角的基础上,对原有合作理念和模式的突破,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2.2.1 方式多样化CAFTA的启动采用区别对待、渐进的方法。关于货物贸易,根据已达成的协议,自由贸易区全面建成后,除极少数特殊产品外,所有新产品的关税将降至0-5 %,并取消所有非关税措施。对于服务贸易自由化,尽管这是中国较薄弱的领域,在全球服务贸易中的份额大大低于东盟国家,但中国仍将在向WTO 承诺服务领域开放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东盟国家进入中国服务领域的机会。投资自由化方面,由于中国和东盟的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实行分阶段的投资自由化较为现实。将老成员和新加入的成员区别开来,新成员中有能力的可以先加入自由贸易区,其他成员有过渡期。1.2.2.2 合作范围广CAFTA的建立不仅着重于经济领域,而且也着重于双边政治、安全领域的合作。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双边的政治互信及安全合作方面作了许多努力。以发表中国参与湄公河区域合作的国家报告为契机,启动了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湄公河流域开展的全面合作;以发表关于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联合宣言为契机,启动了中国与东盟国家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全面合作;同时,经过多年的谈判,中国与东盟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标志着中国与东盟的政治互信发展到了新的水平。1.2.2.3 多层面参与 中国加入WTO为CAFTA的相互投资扫清了道路,对进一步发展中国与东盟的关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特别是WTO的无歧视原则,并不排斥成员国内部的互惠安排,WTO承认经贸合作的层次性和阶段性,使得区域合作作为一种过渡的途径,最终有助于达成世界贸易的自由化。在整个亚太区域合作组织中,CAFTA是在原有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东盟的基础上建成的,是亚太区域合作组织的过渡形式,在整个东亚合作进程中起到一种桥梁的作用。它为从“10+1”推进到“10+3”,吸引日本和韩国加入形成更大的自由贸易区打下了基础。 1.3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进程1.3.1 2001年以前:双边谈判与准备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国与东盟增进合作,共同应对亚洲金融危机,为CAFTA的建立奠定了基础。1997年12月,中国和东盟领导人在首次中国-东盟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确定了建立睦邻互信伙伴关系的方针,扩大双方的经贸交往。1999年,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第三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提出,中国愿加强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联系,得到东盟国家的积极回应。2000年11月,朱铭基总理在第四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首次提出建立CAFTA的构想,并建议在中国-东盟经济贸易合作联合委员会框架下成立中国-东盟经济合作专家组,就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关系的可行性进行研究。1.3.2 2001-2004年:双边货物贸易协议签署中国与东盟间政治、经济合作良性互动,经贸合作在这一阶段一年一大步。2001 年 3 月,中国东盟经济合作专家组在中国-东盟经济贸易合作联合委员会框架下正式成立。专家组围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及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关系两个议题进行了充分研究,认为中国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对东盟和中国是双赢的决定,建议中国和东盟用 10 年时间建立自由贸易区。同年 11 月,第五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正式宣布将在 10 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2002年11月,在第六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朱镕基总理和东盟10国领导人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到 2011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标志着中国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进程正式启动。2003年,中国率先加入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与东盟率先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双方还签署了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中国与东盟关于自由贸易协定(FTA)的谈判正式启动。2004年1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早期收获”计划广泛实施,下调农产品的关税;同年年底,在第八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双方签署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货物贸易协议和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争端解决机制协议,这标志着自由贸易区建设进入实质性执行阶段。1.3.3 2005年至今:实质性建设阶段2005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7月20日,货物贸易协议开始实施降税计划。根据 货物贸易协议,中国和东盟将从 2005 年 7 月至 2010 年的五年时间里逐步取消大部分双边贸易关税,只保留约 500个税目。此外,除 2004 年已实施降税的早期收获产品和少量敏感产品外,双方将对其他约 7000个税目的产品实施降税。货物贸易协议将商品区分为 “常规贸易商品”、“敏感性商品”和 “高敏感性商品”3个范畴。中国和每个东盟国家分别允许列入 “敏感性商品”清单的项目最多只有 400个,同时至少可以保留 100个项目作为 “高敏感性商品”,但是这些商品也会逐渐大幅度降低关税(具体的关税削减时间见表1.2)。2006 年,约600项农产品的关税降为零(老东盟成员与中国)。2007年1月14日,在货物贸易协议的基础上,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历经多轮磋商,签署了服务贸易协议,双方在 60 多个服务部门相互做出了高于世界贸易组织水平的市场开放承诺,双方服务贸易也随之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为如期全面建成自贸区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2009年8月15日,签署投资协议,该协议的签署标志着双方成功完成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协议的主要谈判。从2011年1月1日起,中国和东盟6个老成员国(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超过90%的产品实行零关税,中国对东盟的平均关税已从2009年的9.8%将至0.1%,而东盟4个新成员国( 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 也将在2015年实现 90%的中国产品零关税的目标,这标志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已全面建成。表1.2 CAFTA部分关税削减时间表年度关税税率 覆盖关税条目参与国家2000东盟区域内部平均关税3.87%全部东盟所有成员2000对所有东盟成员05%85%以上东盟老成员2001平均关税14%左右全部中国2001对所有东盟成员05%90%以上东盟老成员2002对所有东盟成员05%全部东盟老成员2005对WTO成员平均关税11%左右全部中国200

    注意事项

    本文(国贸专业毕业论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十年成就及展望.docx)为本站会员(小小飞)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