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教育论文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英美文学教学的理论基础.doc

    • 资源ID:3931780       资源大小:41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教育论文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英美文学教学的理论基础.doc

    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英美文学教学的理论基础 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英美文学教学的理论基础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英美文学教学的理论基础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英美文学教学的理论基础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 摘要本文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人本主义的教学理论和系统功能语法及第二语言习得语言学理论为基础,探讨了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英美文学教学的理论研究,提出英美文学教学从传统教学模式向现代教学模式过渡的可行性和必然性。关键词英美文学教学 建构主义 人本主义 系统功能语法 第二语言习得 随着中国教育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的功能也逐渐地渗透到教学方面。有了互联网,学生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的学习就不再是“人机”之间的单机学习,而是可以通过网络在一个虚拟的集体中学习,这种集体不限于一个班级、一个学校或者某一个区域,它可以是一个国家,甚至全球范围的集体。在这样的集体中,所有的问题都可以拿出来讨论,学生得到的是动态的,多方面的解答。学生提高了学习的兴趣。教师的备课也因网络上的各种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库而变得容易、方便,图文并茂,生机勃勃。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英美文学教学不是人们凭空想象的,而是建立在一些理论基础之上的。这使英美文学教学“脱胎换骨”成为可能。一、建构主义下的教学理论基础从学习论的角度来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英美文学教学模式的重要理论来源。现代建构主义的基本假设是:(1)认识并非是主体对于客观存在的简单的、被动的反映,而是一个主动的、不断深化的建构过程,即所有知识意义都是通过内在表征过程主动建构出来;(2)在知识意义建构过程中,主体已有的知识、经验(包括社会文化)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即所有知识意义是随着学习环境的变化而处于不断发展之中。可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的参与所给信息的认识与理解,积极建构意义。它强调了学习环境的重要性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重要性。正如我们前面所阐述的,这些理论与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英美文学教学模式的重要理念同样具有说服力是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这些思想都体现在了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英美文学教学实践中。首先,计算机网络的声音、图像、视频能够调动起学生的各个器官,挖掘和利用了直觉思维。以图像和视频为例,图片一幅图片的信息相当于几千个文字。不过,任何一种媒体都有其一定的适用范围和条件,如果过度使用动画和电影,其视听集为一体的感官刺激会使学生的思维处于高度的紧张状态,反而不利于对文学作品的思考和感情交流,更不利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其次,信息媒体的可延伸性和计算机的交互性能够使学生进行超文本链接,进行选择、组织和提取信息并能够得到评估和反馈,这使得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发现、归纳、掌握语言中的内在的规则,这种认知参与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潜能,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任务,让学生在网上完成,并通过BBS或者论坛等形式发布出来,以便大家能够共享。虽然,英美文学课的课时是有限的,但学生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将课堂得以延伸,以缓解目前英美文学教学内容庞杂而课时有限的矛盾。同时,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能力得以培养。二、人本主义下的教学理论基础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英美文学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主要是自主学习加上教师的辅导,这样的学习活动就是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在学习的过程中重建已有的认知结构,实现知识的同化。在教学史上,“学生中心论”是针对课堂上的“教师中心论”提出的观点,二十世纪中叶兴起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学生中心论”的教学观奠定了基础。人文主义心理学主要是对人类潜能的开发,强调人际关系和个人情感因素对语言能力和语言习得的影响,认为在语言学习中,最重要的是学习环境和气氛,学习者只有在放松和协调的状态下才能最有效地学习和掌握语言和其它知识。而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教学模式能够建立起一个融洽、真诚、开放的课堂气氛,这样的环境削弱了教师的权威性和主导性,它取代了缺乏人际交流与互动的教师一言堂,学生不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积极主动的思考者。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基于计算机网络下的英美文学教学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和条件,使长期以来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付诸实践,网络教学模式的教师除担当传统角色外,还有以下几种角色的特征:(1)教学主导者。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相比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削弱了,而是更重要了。在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英美文学教学模式下,原有的教师为主导地位和作用并没有发生改变,使用网络辅助教学并不是要替代课堂教学,网络不能替代教师。教师的这种主导者角色,既可在真实的课堂中、也可在虚拟的网络中体现。虽然教学环境发生了改变,教师仍然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没有教师主导的教学不能称其为教学。教学离不开计算机及网络设备、教学软件和工具的开发和利用,但教学不能以教学设备为中心,为了使用设备而使用设备。不能忽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否则教学就会处于自由散漫的状态。(2)网络导航者。网络是一个开放的环境,英美文学教师要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和能力,为学生提供网络导航,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分析信息、整理信息和语用能力,能够为学生提供技术方面的服务。为了使学生便利、迅捷地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中找到需要的信息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对英语教学有用的信息站点做些了解,使英美文学教学和信息资源得到有机地整合,使教学资源无限扩展。(3)学习策略培训者。许多学生对于英美文学本来就缺乏学习的动力,更缺少学习策略,因此,对学生实行学习策略的传授和培训很有必要。教师利用课堂时间将学习策略和技巧的传授穿插于教学中,通过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策略的培训,鼓励学生摸索出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技巧。三、系统功能语法和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基础语言学在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中主要有两个作用:可以提供语言描述,帮助英美文学教学者和学习者了解语言和文化的本质和特点,从而根据其特点和性质优化英美文学教学。 语言学理论可以成为语言教学理论的基础,用于指导语言教学的目标、方法、原则的制定。系统功能语言学对以计算机网络辅助外语教学最具有解释力,因为由韩礼德创立的系功能语言学理论更注重语言的功能、意义和在人类社会中交际的作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继承了哲学的经验主义思想,从社会文化的支配与影响的角度研究语言,它研究的重点是人们如何在现实生活中通过使用真实的活的语言即话语来实现自己交际目的,所以语言变体得到了重视。韩礼德把语言看作是一个具有社会功能的系统,是一套与社会环境相联系的供人们选择的“潜势”。除了系统性,他还指出了语言的层次性,语言包含音系层、词汇语法层和语义层三个基本层次。各层次之间是体现与被体现的关系,这种体现关系在语篇中得到了最好的反映。在语义层次上,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并存,这些语义功能通过词汇语法层次得到体现,而词汇语法最终又通过语音层次得到体现。这还涉及到了韩礼德理论中元功能思想即语言用途所固有的功能包括概念功能(及物性、语态和归一度)、人际功能(语气、情态、语调)和语篇功能(主位述位系统,已知信息新信息系统,衔接系统)。语言的使用离不开语境,韩礼德的语境概念包括情景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 和文化语境 (context of culture)两个层面。他认为,情景语境的变量可以包括与语言交际的话语范围 (field of discourse)、话语基调 (tenor of 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英美文学教学的理论基础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英美文学教学的理论基础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英美文学教学的理论基础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discourse)和话语方式(mode of discourse)。这些变量分别决定语言的概念功能、语篇功能和人际功能。 系统功能语言学主要从语言的社会属性研究语言的性质、功能和意义,因此它更强调语言使用的动态过程和语言使用的社会文化因素,把研究语言意义的产生、传达和理解与研究语言使用的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语言是形式和功能的统一,语言的社会属性借助语言的功能得以体现。这说明片面教授语言知识只是看到了语言形式的一面。语言教学必须既关注形式又关注功能,并将对语言形式和功能的把握理解转化为具体实际的语言运用能力,实现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研究表明,语言的使用离不开语言环境,所以语言材料和情景越真实越有利于语言习得,语言系统越开放越有利于语言的理解。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观点,学生学习语言就是发展他的“意义潜势”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意义潜势有多种方法和手段,而用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无疑为我们培养学生意义潜势提供了便利。多媒体和网络对于外语教学来说主要从语言产生的环境和语言的载体两个方面发生质的变化:语言产生的环境是语境;语言的载体是语音和文字。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英美文学教学模式还可以从第二语言习得领域寻找理论依据。输入假说、情感过滤说源于克拉申的监察理论,自从他于19751985年间提出系列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统称为监察理论)以来,在语言学习界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尽管如此,他的理论仍是二语习得的一个重要理论,它解释了一些语言学习现象促进了二语习得研究的发展。输入假说是克拉申用于解释语言习得是如何发生的理论。克拉申认为语言习得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学习者所接触的语言形式略高于其现有水平,该语言形式就能够被理解,继而内化产生语言习得。他提出了可理解性输入公式i+1,也就是说语言的输入应该是有意义和可理解的,i+2 或 i +0 都是不可取的。可理解性输入的获得需要有一定的语境,教师在一定的程度上利用非语言信息可以帮助和简化语言知识的输入,但是教师在语言的呈现方式和输入量上有一定的限制,而计算机和网络却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学习者在网络上接触到的大量有关语言知识信息和生动的图、文、声并茂形式为实现可理解性输入提供了良好的语境。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教学模式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信息媒体的多维性和可延伸性。计算机的超文本使它能够不受空间的限制提供数据之间的链接,并以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形式表现出来。(2)信息媒体的多感觉性。计算机以多种媒体传播信息,可调动学习者的多种感觉器官参与学习。(3)交互性。Frommer指出好的计算机程序要求学生做出选择然后程序才会继续,这就要求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计算机还可以对学生所做的给出反馈信息及评估。这些特点为外语教学提供了文化语境,现场语境,互文语境,交流语境等,这就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参与性,丰富了学生学习选择性。从以上的叙述可以看出,基于计算机与网络的英美文学教学模式得益于很多理论,它的兴起和发展不是毫无源头的。从不同的视角来阐释这些理论的基础,有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和运用这一模式,使它能达到应有的效果,也有利于我们将理论更好的贯彻到实践中,在实践中检验这些理论以找出更具解释力和指导性的理论。当然,本文对于理论基础的探讨还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有待于更深入的研究。参考文献:1丁家永. 建构主义与教学心理学研究的新发展J. 南京师大学报, 2000,(5):682施良方. 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68 3陈坚林. 关于“中心”的辨析-兼谈“基于计算机和课堂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中的“学生中心论”J. 外语电化教学, 2005,(10):104车文博. 当代西方心理学新词典M. 长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12085束定芳, 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1176张德禄. 系统功能语言学对机助外语教学的启示J. 外语电化教学, 2004,(12):14-157Halliday, M.A.K. 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 The Social Interpretation of Language and Meaning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141-1438魏永红. 任务型外语教学研究认知心理学视角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44-2809Brown, H. D. Principle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163(作者单位:辽宁大连民族学院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Li, Qing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注意事项

    本文(教育论文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英美文学教学的理论基础.doc)为本站会员(爱问知识人)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