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教育论文谈英语教师在课堂中对教材内容的情感投入.doc

    • 资源ID:3936150       资源大小:41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教育论文谈英语教师在课堂中对教材内容的情感投入.doc

    谈英语教师在课堂中对教材内容的情感投入 谈英语教师在课堂中对教材内容的情感投入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谈英语教师在课堂中对教材内容的情感投入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谈英语教师在课堂中对教材内容的情感投入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 摘要这是一篇读后感。基于对教育社会心理学一书有关“教师在课堂中的情感投入”观点的不完全赞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情感投入”是教师课堂情感投入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将这种情感类比为“爱情”,将教师对教材的情感性处理过程类比为爱情过程:谈教材,恋教材,爱教材,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与例证。关键词情感投入 “谈”教材 “恋”教材 “爱”教材由石俊杰主编的教育社会心理学理论探讨与专题研究(2003年河北大学出版社)的第二章第二节的标题为“教师的情感投入”,书中认为,教师在课堂中的情感投入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是对学生的责任感。二是为人师表,不断自我提高。三是与学生间的友好信赖关系。笔者认为,此观点不够全面,对“教学情感”的理解比较片面。依笔者的拙见,“对学生的责任感”和“与学生间的友好信赖关系”可归纳为教师对学生的情感,“为人师表,不断自我提高”是教师自身对教学工作的情感表现,书中忽略了教师对教材的情感。这一点在实际教学中也往往不被教师与相关部门重视。一、教师在课堂中的情感投入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围绕着教材所体现的教学内容而展开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中的情感投入是应该贯穿于教学三要素教师,教材和学生的全部的,而非仅如该书所概述的这样只见人(教师,学生)有情,不见物(教材)有意。笔者个人认为,教师在课堂中的情感投入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是对学生的真情。二是对教学的热情。三是对教材的“爱情”。因为有真情,所以才会对学生深切关注,热切期盼;因为有热情,所以才爱岗敬业,自励励人。本文拟着重从英语学科的角度谈谈教师对教材的情感投入。 二、英语教师对教材(教学内容)的“爱情”1.英语教师对教材内容“有情”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保证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明确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实践也证明,在教学中对学生发生影响的最重要的东西,莫过于教学内容本身。它是教师和学生连接的“接口”,是教师与学生知、情交流的桥梁,是教育目的得以实现的载体。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所教学科和内容的情感,会不知不觉地流露给学生,影响学生对所学课程的情感。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对教材冷漠的态度会影响学生的情绪,使其所讲述的材料好像和学生之间隔着一堵墙。”试想一下:当待授的教学内容没有深入教师内心,没能触动教师内在情感,教师自身对其感觉泛泛,缺乏共鸣与好感,即使对学生充满了爱,对教学激情似火,但在展现、诠释教学内容过程中却难免会陷于单调乏味,缺乏情趣,学生所能感知到的不外乎是“华丽外表下的苍白,光芒四射里的灯下黑”。尤其是高职教学,教师没有像基础教育那样的升学压力,学生也缺乏重点高校学生那样的自觉钻研精神,那么,合格学生所必备的基本的实用性知识技能又从哪里来呢?诚如赞可夫所指出的那样:“要以知识本身(教学内容)吸引学生学习。”教师应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设法使教学内容具有感情色彩,使其对学生形成一定的吸引力。具体到英语教学,我们知道,任何一位一般意义上合格的英语老师,都能将教学内容按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传授给学生。然而,实际情况是,教师的传授与多数学生的接受很难同步,更别说主动应用英语了。将其责任全部归咎于教师是不合理的。毕竟,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的总体现状是不够理想的,基础薄弱、动力不足、学习品质与策略欠佳,而且相当一部分人有颇为痛苦的英语学习经历。要想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再次由衷地接纳、喜欢英语,是个难之又难的课题。对此,笔者以为除了增加教学过程的科学性、艺术性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将教学中的情感源点教师自身的情感、教师对教材的情感体验、教师对学生的情感引发这三者有机的融为一体,在知情交融中优化学习过程,增强学习效果,实现教学目的。2.语言类教材内容是“含情”的教材内容是“含情”的,尤其是语言类教学教材,其魅力程度取决于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情感性处理程度。高职英语坚持“以应用为目的,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尽管教材版本不一,但其共同之处却是:选材广泛,注重所选材料的时代性、知识性、趣味性、可思性、和语言的规范性,侧重语言的实践性。以盛跃东主编的当代高职高专英语第二册为例,所选材料的作者或直抒胸臆(如Unit 1的两篇材料“爱的考验”与“空中爱情”,作者以超美的语言魅力、戏剧性的情节安排等告诉读者“什么是真正的爱情以及对待真情的态度等”,材料本身充满“趣味性”、“思想性”、“教育性”等);或蓄情待发(如Unit 2-TextB篇“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在作者对中、德、美三国有关教育方面的客观而简洁的介绍中,读者却能从中感受到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或客观铺叙似“无情”(如Unit 7对磁悬浮列车的介绍)。而教材的编者之所以选编了这些素材,也是因为他们在编写教材过程中产生了相应的情感共鸣,编、作者的情感错综交织,构成了教材内容多姿多彩的情感源。所以说,绝大多数语言类的教材内容本身就蕴涵着极其丰富的情感因素。英语教材的“多情”性,给了教师很大的表现舞台。该舞台需要教师具有以下意识与能力:一是充分展示教材内容里所蕴涵的较为明显的情感因素。二是努力挖掘那些较为隐含的情感因素。三是对于极少数不含情感因素的教材内容,竭力从外部、横向地赋予其感情色彩。3.对教材的“爱情”是需要苦心经营的之所以将英语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情感性处理类比于“爱情”,是因为它也经历了一个与“爱情”相类似的过程:“谈恋爱”。(1)“谈”教材。这一过程发生在准备编写教案阶段,其目的是全方位、多层次地熟悉教材。对准备教授的教材,教师需要与其进行至少三次以上的“交谈”。第一次“交谈”浏览全套教材,以对该教材作整体的、全面的了解:了解该套教材的编写目的与特点、编排体系与结构、知识学习与能力训练的要求与模式等。第二次“交谈”通读将要教授的那册教材:了解全册书的教学目的、教材内容的选材范围与编排结构、知识学习的框架、技能训练的体系等,以确保备课、上课时,既有总体的把握,又有重点的突出;既能遵循教材本身的编排意图、内容与顺序,又能根据学生需要,对其内容与顺序进行“删、调、增、添”,目的是使整册书的教学能贴合学生实际,灵活组合教学内容,机动调控教学进程,追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第三次“交谈”精读即将教授的教材内容,以明确:哪些教材内容是自己能轻松驾御、收放自如的?哪些是需要事先查阅、咨询、调查与学习的学生从中究竟能学到哪些知识与技能、形成什么样的情感与态度等。这一“交谈”过程肯定是多次、反复地进行着的,直至教材内容,重、难点分布等谙熟于心,为教案的编写做最后的准备。(2)“恋”教材。该过程发生在教案编写阶段,其目的是在“谈”而熟悉的基础上,盘亘、琢磨、优化教材。恰如爱情征程中的感情升温阶段“恋”的过程。想法设法从不同侧面了解对方、接近对方。研读、理解教材内容。无论是词汇教学、举例释意、篇章理解还是相关的技能训练,教师都需要精读教材,遍阅参考资料,勤查相关信息。领会于心、收放自如才能施之有度,授之有效。感知她的内涵。把握、组织教材内容。明确哪些知识需传授、技能需训练、情感态度需培养。 发现她的闪光点 谈英语教师在课堂中对教材内容的情感投入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谈英语教师在课堂中对教材内容的情感投入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谈英语教师在课堂中对教材内容的情感投入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选择、调整教材内容。对于教材内容,教师不可能照单全收,全盘贩卖、推销给学生,得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对教材内容作出选择与删补。走进她的内心世界。提炼、发掘教材内容。教师需确立核心知识技能点,确保“量”、“度”适宜;发掘其中的情感因素,体验、泛化这些情感,先感动自己,然后才有可能感染学生。内心充满对她的向往与期待。酝酿、设计教案。“巧而妙的教学过程”是科学的、艺术的,它是建立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需要的基础之上的。为此,教师需要考虑,教学目标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学生实际与教学方法的选择、学生活动与所需时间、教学策略的选择与教具的准备、课的起承转合、预计出现的问题以及应变措施等。此处特别强调,由于作者、编者对教材内容的情感是静态交错着的,课堂教学中必须融入教师可视可感的动态情感,去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以使教材内容以最美的形象、最佳的魅力被学生认识、接受、欣赏、内化。这是一个思考、决策的过程,又是一个值得期待的过程。(3)“爱”教材。该过程发生在教学实施阶段即上课阶段,其最终目的是师生都能享受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目标的最佳化。恋爱中的人总是春风满面,眉目生情,举手投足洋溢着抑制不住的喜悦。教师之“爱”教材也一样。因为“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情绪是快乐而饱满的,其对教材内容的喜爱从其眼神、语音、语调、表情、身体动作等等方面迸射出来,感染、激发学生相应的情感。因为“爱”,教师会精心设计、巧妙安排课堂教学,既亮点叠出、引人入胜,又饱满流畅。以上感想来自笔者自己的教学体会。仍以上文提到的盛跃东主编的高职教材第二册“爱的考验”篇为例,在“谈”教材环节,笔者就为其戏剧性的情节、唯美的爱情故事所感动;其优美的文字、细腻入髓的心理描写令笔者深深地陶醉、流连。在进入“恋”教材环节时,为了能将教者的喜悦、教材中丰富的语言素材传递甚至放大给学生,笔者将其设计为:以竞赛为基调,以读懂、欣赏、表演为主线;对教材的大“爱”则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限于篇幅,本文截取几个小片段)。读懂环节。各小组根据教师的进度推进,依据本组成员理解后的集体意见,将男主人公在火车站等待时的紧张、以及首次相见时的一波三折用体态语言表演出来;将男主人公眼里的两位女性形象画出来,再评出最佳表演集体和画像,评选的过程是教师帮助学生深层次理解教材内容的过程,课堂多次笑爆棚。欣赏环节。对那些优美的短语、句、段,反复诵读是必要的。引进竞争机制后的诵读,效果极佳。毕竟,谁都不愿意是读的最差的、背得最慢的。因为在接下来的表演环节,他们是需要这些台词的。表演环节。依据课堂情况,从表演优秀的同学中推选出几组同学分别扮演男、女主角,从诵读优秀者中挑选出旁白人选,为了使该项任务更具挑战性、培养创造性,教师去扮演那位相貌欠佳、丰满有余的中年女性,因为此角色在故事中的出现虽短暂,然而对故事的结局却起决定性的作用。男、女主角事先稍作排练,教师需预告他们故事的结局可能是多样的,除书中原有的安排外,教师暗地里为自己的角色设计了会使故事产生不同结局的另外两种身份与相应的台词等。整个环节紧张、热烈,期望与突兀碰撞,预演与即兴糅合,在学生欣赏、展示已知内容的喜悦感中,掺进对未知结果即兴创造的成就感,加上又是师生合作,全员互动,效果特别好。即使是毫无情感因素可言的教材内容,也可以借助多种教学手段,使之形象化,可引导学生琢磨、品味出其中的科学美、逻辑美哪怕是最为乏味的英语试题讲解,只要教师调整好自己的情感状态,表现出对试题本身应有的热情,也能与学生一道品出万千滋味来。总之,教师对教材内容投入足够的情感,是一切良好教学行为产生的前提,是教师教好书的根本保证,是学生的最大福音。参考文献:1石俊杰教育社会心理学M.河北:河北大学出版社,2003.21-22.2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61.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44盛跃东当代高职高专英语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5 Jack C. Richards & Charles LockhartReflective Teaching in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s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78-82.6刘贤凤英语教学中的情感交流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4,(12),22.(作者单位: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Li, Qing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注意事项

    本文(教育论文谈英语教师在课堂中对教材内容的情感投入.doc)为本站会员(爱问知识人)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