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毕业求职季3-本科论文 党校论文 硕士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doc

    • 资源ID:3940213       资源大小:78.50KB        全文页数:4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6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毕业求职季3-本科论文 党校论文 硕士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doc

    毕业求职季3:本科论文+党校论文+硕士论文+公共管理论文 关于工会帮扶工作的研究和思考 提要:我国工会帮扶工作经过多年发展初步建立了工作机制,对帮扶困难职工群体起到重要作用。目前仍然存在工会帮扶工作职能职责不清、管理和运行机制不健全、工会帮扶工作内容和方式有待拓展、工会帮扶工作保障不力等问题。在帮扶任务日益繁重的形势下,工会帮扶工作需要创新发展:建立帮扶资金筹措、监管机制,完善工会联动维权帮扶机制,健全困难职工动态管理机制和激励考核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会帮扶工作管理和运行机制;兼顾物质帮扶、精神帮扶,突出造血帮扶,扩大帮扶对象范围和内容层次,注重对农民工的服务,进一步拓展工会帮扶工作的方式和方法;加强帮扶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帮扶中心网络体系建设,并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进一步强化工会帮扶工作保障。 关键词:工会,帮扶工作,问题,建议 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会员和职工利益的代表,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支柱。各地工会机关的主要职责是,根据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工运方针、宪法和法律,依照中国工会章程,依法代表和组织职工参与国家、社会事务及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行使民主监督权,参与经济社会建设及企事业单位改革,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组织教育培训、劳动竞赛、送温暖等活动,提高职工队伍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型职工,具有参与职能、维权职能、建设职能和教育职能。工会帮扶工作是工会组织针对弱势职工群体开展的物质生活帮扶和精神生活帮扶的常态化工作机制。目前,各级党委政府正在构建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以养老、医疗、教育等专项救助为辅助,其他救助、救济和社会帮扶为补充的城乡一体话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工会帮扶工作是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实现职工的愿望、满足职工的需要、维护职工的利益的具体体现,是以人为本、传递党的温暖、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也是各级工会组织的一项基本任务。 十二五规划提出:“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2011年6月2日,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武汉市青山区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时指出:“帮扶困难职工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工作,希望你们坚持服务宗旨,加大帮扶力度,谒诚为困难职工多办实事、多办好事、多解难事,真正成为党和政府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这充分体现了党以人为本、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执政理念和对困难职工的亲切关怀,为工会进一步做好帮扶工作指明了方向。2011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会议再次指出:“要更加注重促进就业和改善民生”。近几年来,全国各地党和政府都把“缩小三大差距、实现共同富裕”、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把惠民帮扶工作纳入社会共公服务体系。工会帮扶工作就是针对职工弱势群体开展的一项重要民生工作,对于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需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社会结构的不断变化,给工会帮扶工作带来一定的考验。一是工会帮扶对象群体逐步扩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民经济整体得到了飞速发展,但职工贫富差距却呈现逐步拉大趋势。2011年12月1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社会蓝皮书指出: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过大的态势仍未得到根本性扭转。在社会急剧转型的今天,有些国企职工下岗后生活一直面临处于低质量状态,某些行业的职工仍然面临着住房难、就医难、孩子上学难问题,有些职工则因为家庭遭遇变故失去劳动力、家庭长期有重大疾病成员等原因致使家庭生活常年徘徊在温饱线;有些职工工资收入水平低,家庭负担重,一旦遇到买房、生病、孩子上学等大额资金支出就会入不敷出。除原有国企原有职工困难群体之外,还有城市新增困难群体。随着农村社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步伐的加快和城镇化进程发展,有些农民家庭长期居住在城市,常年在城市务工(农民工),成为城市企业群体较为稳定的人力资源,虽然归属农业户籍,但农民工和产业工人的的身份界限日渐模糊;有些农民因道路与城市范围拓展,失去了农业耕地,身份转化为国有或民营企业的职工,也加入了工会体系,部分家庭生活困难者,也转化为工会帮扶对象。二是工会帮扶工作地区发展不均。自2001年以来,在全国总工会的指导下,全国各地工会系统纷纷建立了帮扶中心,着力对困难职工群体实施物质帮扶。十年来,有些地方的工会帮扶机制较为完善,帮扶领域逐步由物质领域向精神文化领域拓展;有些地区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工会帮扶工作缺乏资金保障,开展的活动仅限于重大节日送油、送米、送面或捐资助学等;很多地区无视了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身份转化的事实,帮扶对象仅限于城市困难职工家庭。三是一些地方在帮扶中,还存在资金欠缺,困难职工动态掌握不实,帮扶不到位,还时有冒领、漏帮等现象。分析工会帮扶工作存在的问题,探索性地提出可行性思路,提高工会帮扶工作水平,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工会帮扶工作的实践意义和职能定位 (一)实践意义 1帮扶工作是党执政为民和工会工作宗旨的重要实践。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体现,是指引、评价、检验党的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胡锦涛同志在建党90周年讲话中强调:“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权益。”同时,工会是党领导下的职工群众组织,负有服务职工生产生活、保障弱势职工群体权益的神圣使命。做好工会帮扶工作是工会义不容辞的责任,是践行党执政为民理念和工会服务宗旨的行动体现,有助于传递党的温暖,助推和谐社会建设。 2帮扶工作是发挥工会职能作用、增强工会凝聚力的重要途径。 调动广大职工积极性,组织职工队伍主动参与经济社会建设,推动各类经济社会组织发展,是工会的一项基本职能,也是工会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世情、国情的深刻变化,贫富差逐步拉大,如果不能发挥工会在队伍建设、职工维权等方面的职能,必然会弱化工会的功能与地位,无法团结职工共同致力于经济建设。帮扶工作有助于充分发挥工会服务职工生产生活的功能,提高工会在广大职工群众中的威信,激发职工创业干事的热情,增强工会的向心力、凝聚力,提高职工队伍的战斗力。 3帮扶工作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 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有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等几大部分组成,是保证社会稳定的“安全网”,直接关系到亿万群众的切身利益,对于促进社会稳定与社会发展、保障民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国家的强力推动下,近几年来,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越来越完善,覆盖人群越来越广泛,但是社会保险事业发展较快,社会救助等方面还亟需完善。工会帮扶工作属于社会救助和社会优抚的范畴,加强工会帮扶工作,做好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救助工作,有利于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职能定位 1工会帮扶工作是党政领导、工会为主、社会参与的帮扶 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工会属于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群众性组织。党的性质和工会的性质决定了工会帮扶工作是党和政府领导下的帮扶,必须贯彻执行党政有关社会救助、社会保障方面的政策,主动融入党政工作大局,并接受党政系统的监督。同时,工会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单靠自身力量难以筹集充足的资金,这就要求工会在积极争取党政资金支持的同时,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参与,独立开展帮扶工作发挥工会对职工队伍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帮扶的主观能动性。也就是说,工会是工会帮扶工作的主体,是发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帮扶活动的主体,并主动接受党政领导。 2工会帮扶工作是就业救助、物质救济、权益维护相结合的帮扶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弱势群体出现了多元化需求。有些职工在企业改制中下岗,由于自身缺乏一技之长,长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常年处于失业或隐性失业状态;有些困难家庭职工,由于家庭长期存在病人,或者而家庭成员遭受交通事故、突发性疾病等意外变故,虽有在岗家庭成员,但经济收入无法应对各类事故,生活水平始终在温饱线徘徊;还有的职工,遭受企业不公平的待遇,比如农民工讨薪难、工伤事故赔偿难以兑现等,由于种种原因,合法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作为职工自愿结合的群众组织,服务职工生活、帮助职工解难解困是工会应有的责任,工会帮扶工作,不仅表现在发送慰问金、年节送温暖等物质救济层面,更表现在就业救助、权益维护、精神帮扶等诸多方面。 3工会帮扶工作是围绕中心、体现全局、服务地方的帮扶 工会帮扶工作不仅表现在增强自身凝聚力、助推工会自身建设,更体现了全局意义。工会帮扶工作要围绕党政中心工作,以帮扶为手段,努力保障民生,维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安定团结,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参与党政中心工作;工会帮扶工作要体现全局、服务地方,将党的政策、地方政府政策有机地融入到具体工作之中,从大局着眼,从小处入手,将帮扶工作做实做细。背离了党政中心工作,工会帮扶就成为盲目开展的工作,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三工会帮扶工作现状 1工会帮扶工作机制初步建立 自2001年以来,在中华全国总工会的推动下,各地工会成立了工会帮扶中心,包括一些国有企业的工会系统内部逐步建立了帮扶专职机构,完善了组织机制,实现了帮扶工作的专职化。在实践与探索中,各地初步完善了帮扶资金筹集与管理机制、帮扶工作运行机制、与帮扶相关的管理制度等,并实行各级工会分级负责制,明确了帮扶内容、帮扶对象,健全了覆盖全国范围的帮扶网络。各地工会利用与政府劳动、民政、卫生、教育等有关部门联合发文的形式,将帮扶职责与内容固定下来,实现了帮扶的制度化、长期化,主动融入政府保障与政府救助体系大格局,初步形成党委重视、政府支持、社会帮助、工会运作的工作局面。 2工会帮扶活动有序推进 纵观近几年来各地各级工会,帮扶活动如火如荼,稳步推进。比如,湖北各级工会组织把服务企业、服务职工作为主要任务,抓住就业创业、大病医疗、子女上学等重点难点问题,开展“送温暖、办实事”活动,仅2011年就投入资金、物资共计789万元,为困难职工群体办实事7536件,入户慰问困难劳模和困难职工18951人,发放慰问金585万元。天津针对困难职工群体建立了“绿卡制度”、“特困证制度”等,使困难家庭长期得到物质帮扶。各地工会都开展了行之有效的创业就业培训活动、物质慰问活动等,活动载体逐步丰富。 3工会帮扶工作在创新中发展 各地工会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推动帮扶工作在创新中不断向前发展。工会帮扶对象范围逐步扩大,很多地方大力吸收农民工进入工会组织,将农民工纳入帮扶对象,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业就业培训活动,比如劳务输出大省河南省实施了“百万农民援助行动”,仅2009年就投资2亿元,培训了几万名农民工,并花费八千万补贴困难农民工。工会帮扶领域逐步拓宽拓深,在开展送温暖、就业培训的基础上,有些地方建立并运用心理咨询中心、维权中心等针对困难职工群体开展心理健康辅导与法律援助活动,有物质帮扶层面逐步延伸到精神与法律领域。工会帮扶网络越来越完善,很多基层建立了市级、县级、街道、企业工会四级帮扶机制,并开通12351职工热线、工会帮扶110热线等,工作机制日趋完善。 三工会帮扶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1工会帮扶工作职能职责仍存在混淆 工会是工人阶级的群众性组织,帮扶广大职工进行帮扶是有工会的性质决定的。目前,很多人仍然对工会帮扶工作的职责职能认识不清,造成具体工作的被动。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农民失去了耕地,转变为产业工人;很多农民长期在城市发展,甚至有的举家搬迁入城,与农村生产生活方式日趋背离,成为事实上的产业工人,而有些工会组织对工会帮扶工作的对象认识不清,片面地将国企民企在职职工、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列入帮扶对象,忽视了农民工转化为产业工人的事实,将城市户籍市民作为帮扶对象,无疑缩小了帮扶的范围。工会帮扶主要对象是国有、民营企业系统的职工,特别要针对产业工人、企事业单位职工中的弱势群体进行帮扶,而有些基层工会,将救助社会流浪人员、农民家庭作为工作方向,有的甚至将下岗职工中创业成功的强势人员作为帮扶对象,滥发帮扶救助金,背离了帮扶的宗旨。还有的基层工会忽视了工会帮扶工作的相对独立性,过度依靠党政财力物力支持,没有多渠道募集社会资金,甚至跟在劳动、民政、卫生等部门后面亦步亦趋,缺乏独立的系列帮扶活动,缺少工作的主动性,缺失社会各阶段广泛参与,造成了帮扶工作的表面化、形式化和依附性。总体来看,工会帮扶工作职责职能不清,重视了“党政领导”的性质,一定程度忽视了“社会参与性”,致使工会的主观能动性未能全面发挥。 2工会帮扶工作管理和运行机制仍不健全。 目前工会帮扶资金主要依靠党政财力支持和会员会费,各级工会组织自身募集资金的渠道少,能力弱,引导社会广泛参与的帮扶资金筹措机制未建立健全起来。近几年来,各级工会虽然加强对帮扶资金的监督管理,但也存在一些漏洞,冒领工会帮扶资金、以工会福利名义违规发放帮扶资金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说明工会帮扶资金监管机制建设有待于加强。在维权等诸多方面,作为无行政权力的工会往往孤军奋战,司法等部门配合不力,工会维权帮扶普遍存在协调难、落实难的问题,说明工会联动维权帮扶机制还不完善。社会环境日趋复杂,机遇与挑战并存,意外事故、人为侵权事故等随时有可能发生,庞大的困难职工群体时刻发生着动态变化,有些困难职工去年符合帮扶标准,享受各类帮扶待遇,今年可能由于创业成功,成为不需要帮扶的对象;有些职工可能由于意外事故,家庭生活今年属于小康水平,明年可能落入弱势群体。帮扶群体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刻板地固定帮扶对象,不但容易浪费财力物力人力,而且容易使应该接受帮扶的对象得不到应有的照顾,困难职工动态管理机制亟待健全。而多数工会组织,帮扶工作的管理与考核过于粗放,激励机制也未建立。种种现象说明,工会帮扶工作管理和运行机制仍不健全。 3工会帮扶工作内容和方式有待拓展 纵观目前各级各地工会帮扶工作,往往侧重于生活救助、就业创业培训、创业资辅助、医疗救助等物质帮扶,在精神文化层面、法律维权援助层面的帮扶相对较少。面临生活困境的弱势职工群体,精神生活同样承受着巨大压力,极容易出现“仇富”等心态,心理容易失衡,不满情绪长期积累,不但会造成群体性上访事件等,而且容易产生极端行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2010年江苏泰州等地发生的幼儿园恶性杀人事件以及近年来全国各地发生的农民工讨薪伤人或自杀事件均为个别弱势职工所为,这说明工会帮扶工作亟需延伸到精神领域与法律援助领域。同时,各地工会的帮扶重视“输血”帮扶,重在解困难职工群体一时之困,在帮助其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脱贫致富方面做得不到位,未能做到“授之于鱼”和“授之于渔”两者兼顾,工会帮扶方式需要转变。还有很多地方工会,未将农民工正式纳入帮扶范围,只是象征性地开展了一些活动,对城市户籍职工帮扶内容较多,对长期生活在城市的农民工群体实质性的帮扶工作做得较少,帮扶范围有待于拓宽。帮扶工作难以满足弱势群体多元化、多层次的需求。 4工会帮扶工作保障不力 工会帮扶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复杂体系,需要方方面面的力量参与,包括党政、企业、群众、社会公益机构等。首先,目前的工会帮扶工作党政和工会参与力度大,企业、社会公益机构等社会力量参与程度不强,参与人员数量、专项资金数量、专题活动数量等远远不能满足帮扶工作的实际需要。其次,有些地方帮扶工作仅限于省市县、乡镇街道,虽在一些社会建立了工会困难职工帮扶站,但是未在一些大中型国有与民营企业回或者行业内部建立工会帮扶机构,帮扶工作网络体系未能实现全覆盖。另外,有些工会对帮扶工作组织不力,工会上层领导偏重于组织文化体育活动,对帮扶工作不够重视,支持力度不够,甚至有些基层工会帮扶中心人员全为兼职,内部组织体系、帮扶制度体系、专职岗位责任制未健全,未实现帮扶工作的专业化、专职化,影响了帮扶工作的健康、深度发展。种种现象说明,工会帮扶中心自身建设有待于加强,工会帮扶工作保障力度不够。 5工会帮扶工作整体发展不平衡 由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再加上地方党政和工会对工会帮扶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同,投入的资金有多又少,开展的帮扶活动有多有少,工会帮扶工作整体呈现不平衡的态势。总体上看,省市级工会的帮扶工作较为到位,组织的帮扶活动较多,县级以下基层工会的帮扶工作相对较为薄弱;经济发达地区、党政及工会组织高度重视帮扶工作的地区,帮扶工作相对较为有特色,而募集资金难度大、党政及工会组织不力的地区,帮扶工作不够深入。即便在同一地区,工会帮扶工作也呈现不平衡的特点,有的在物质帮扶方面做得有声有色,有的法律维权方面较为到位,还有的在精神帮扶创新方面特色鲜明。 (二)原因分析 1工会帮扶工作的认识程度不够 工会属于群众性组织,无论在政策上、信息上、经济上都无法与政府职能部门相比,政府协调不到位,单靠工会独立运作,无法做好帮扶工作。在具体实践中,有些党政机关的领导对工会帮扶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往往重视社会保险的覆盖面积拓展,忽视了发挥工会的帮扶职能,有些领导甚至认为工会帮扶工作可有可无,导致对工会帮扶工作支持力度不大、缺乏有效的帮扶手段、制度落实不到位等现象,最终影响了工会帮扶工作的整体推进。在工会系统内部,有些工会组织专职人员习惯于传统的工作模式,认为工会主要工作就是组织职工教育和文化体育活动,侧重于“务虚”,忽视了工会的“务实性”,因此在工会帮扶工作中出现了过分注重节日“送油、送米、送面”等活动,未延伸到更深层次。 2工会帮扶工作仍处于探索发展阶段 在全国总工会的推动下,各级工会组织于1992年开始开展困难职工送温暖活动;2002年才开始在全国各地工会组织内部建立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成立专门的帮扶组织,截止2012年,全国100%的县市全部建立了帮扶中心,乡镇、街道和企业等基层工会帮扶站点超过3万个,累计筹集资金近140亿,帮扶困难职工和农民工4000多万人次。虽然取得重大成效,但工会帮扶工作起步晚,各地各级工会组织仍处在摸索阶段,未建立统一的帮扶标准和相对成熟的工作机制,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在所难免。 3工会帮扶工作面临环境日趋复杂 在社会急剧变革的新时期,工会帮扶工作面临着日趋复杂的外部形势。非公有制企业蓬勃发展,成为吸收社会人员就业的主要平台,相当数量的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对内部建立工会组织持怀疑、否定态度,使工会帮扶工作难以更有效地整合社会资源,发挥企业工会的帮扶功能;一些非公有制企业依然存在用工不签订劳动合同、随意超负荷加班加点、不按时足额支付工人劳动报酬、不提供必要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等现象,工会在维权帮扶方面任重道远。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城镇化步伐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大趋势,使产业工人队伍迅速壮大,困难职工群体的规模也在逐步扩大,工会帮扶工作面临巨大压力。工会帮扶工作的改进赶不上日益复杂的环境变化,也是出现问题的一大原因。 四工会帮扶工作创新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一)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会帮扶工作管理和运行机制 1建立帮扶资金筹措、管理、监督机制 帮扶资金是工会帮扶的物质基础,也是建立工会长效帮扶机制的基石,建立健全帮扶资金筹措、管理、监督机制对于工会帮扶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要完善帮扶资金筹措机制。首先,工会应发挥主动性,积极争取党和政府的资金支持,并以工作实绩赢得党和政府的认可。其次,要不断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在政府拨款的基础上,工会应积极发展社会捐助,加强与社会福利机构、募捐机构、企业及个人的沟通,争取更多的资源。目前,有些企事业单位的工会组织分管部门创收部门,以简单经营、收取单位闲置房屋租赁费等形式自筹资金,将相关创收所得用于困难职工帮扶,这种做法值得借鉴、推广。另外,还需建立帮扶中心内外协调机制。工会应进一步加强与劳动保障、民政、扶贫办、财政等部门的交流,实现与社会保障体系的有效衔接,利用好各方的资金。二要完善工会帮扶资金管理机制。各级工会应成立专门的帮扶资金管理中心,设立专门的账户,专款专用,避免挪用、公款私用等行为的出现。实行专户直拨制度,慰问金、医疗帮扶金、上学救济金等以银行走账、发放存折等形式进行,尽量避免当面发放;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由帮扶中心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研究确定帮扶对象和帮扶数额,由工会负责人和党政负责人层层报批,坚决避免滥发资金、该发不发、不该发的发放等现象。同时,亦应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对贪污、套取、挥霍、浪费、挤占等行为责任人严惩不贷,对违规单位和个人实行经济与行政处罚,情节严重者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三要完善帮扶资金监督机制。工会是群众性组织,参与财务监督的广大职工的基本权利,一方面工会应实行财务公开制,将所募集的帮扶资金数量、使用范围与对象等以网络、报纸、告示等形式动态公示,提高帮扶资金使用管理的透明度,自觉接受职工监督,另一方面亦应组成职工监督委员会,以定期、不定期等方式检查资金使用情况。同时,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定期开展帮扶资金专项督查活动,督促工会规范财务管理。 2完善工会联动维权帮扶机制 作为职工的桥梁和纽带,工会掌握了大量的职工信息,但是缺乏行政权力和司法权力,完善工会联动维权帮扶机制是开展困难职工帮扶活动的重要途径。从微观角度讲,要完善本地联动维权帮扶机制。工会加强当地劳动保障与仲裁部门、公安部门、法院检察部门的协作,建立联合维权信息沟通平台,采用信息通报、个案协查、函告联络等方式进行维权,将广大职工尤其是困难职工群体的维权工作作为各部门的一项重要日常任务,做到工会与政府部门、司法机关协调有力,防止有案不查、拖而再拖、查而不实等现象,切实提高共同帮扶职工维权的成效。全国总工会要求,我国总工会实行属地管辖,即外来务工人员的维权事项均有工作所在地基层工会负责,因此工会还应进一步明确自身职责,无论是本土籍还是外籍职工的维权问题,都应积极协调,将外来务工人员纳入本地联动维权帮扶体系范围。从宏观层面来讲,要完善跨地区工会联动维权帮扶机制。我国幅员辽阔,东西部地区、南方北方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即便同一地区,城乡差别较为明显,这就形成了一支庞大的异地求职择业大军。据统计,我国农民工数量有2。3亿,每年的大中专毕业生也高达一千万,这些人员多数常年在外地工作,对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有着现实的要求。近几年来,外出务工农民工讨薪事件就说明了完善跨地区工会联动维权帮扶机制的迫切性。目前,全国已经有数百个城市工会、数十个省级工会建立了城际、省际联动维权帮扶机制,全国劳务大省四川省总工会与川籍农民工较为集中的上海、江苏、广东、福建等签订了联动维权协议。亦应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这种做法,加强城际、省际工会组织之间的协作,充分发挥各级工会组织横向协作功能,做好流动职工群体的维权帮扶工作。 3健全困难职工动态管理机制 在机遇挑战并存的社会环境中,困难职工群体规模时刻发生着变化,有随时可能加入帮扶群体的,也有脱贫致富脱离帮扶群体的,健全困难职工动态管理机制是工会帮扶的基础性工作。首先,要做好困难职工摸底登记工作。各级工会组织形成合力,深入调查困难职工的个人情况、家庭情况、致困原因、思想状况等,采用一户一档、一人一卡制,重点做好建档工作,实行省、市、县及单位四级管理。要特别关注新增困难职工群体,按照相关法规政策,将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的职工,家庭人均收入略高于当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但因下岗失业、重大疾病、子女教育、意外灾害等原因造成家庭困难的职工,特殊困难家庭农民工、其他因天灾人祸造成家庭困难的职工以及有维权需要的农民工、职工等,纳入帮扶范围;要特别注意档案信息的真实性,上级工会联合纪检等部门随时调查核实帮扶对象的具体情况,严密防范不符合条件的人员、甚至先富人员进入帮扶范围,冒领帮扶金、救助金等,影响了工会帮扶工作的严肃性。其次,要健全动态管理机制。各级工会定期对困难职工进行走访、调查,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重点掌握脱贫情况、新增情况等,发现一户登记一户,脱贫一户注销一户,半年一调整,一年一审核,切实将需要帮助的职工纳入帮扶群体,将脱贫职工及时排除在帮扶对象之外。要特别注意对个体的管理,做细做深动态管理工作,比如有些困难职工家庭是因子女上不起大学而导致贫困,因此应密切关注其子女上学与毕业情况;有些困难职工因家庭成员患重病而导致贫困,因此应高度关注病人动态。另外,要借助信息化管理手段。信息技术为困难职工管理提供便利条件,工会应积极推进信息化管理,建立困难职工电子档案的同时,还应重点建设各级工会组织互联互通的信息网络,实现异地查询、随机查询,提高管理效率。 4建立帮扶工作激励考核机制 一方面要完善工会帮扶工作考核制度。目前我国很多县市基层工会往往重视帮扶过程,开展各种形式、各个层面的帮扶活动,一定程度上忽视帮扶效果和帮扶考核,对工会帮扶工作考核不够严格。应进一步完善考核制度,注重考核的全面性,不但要对帮扶资金管理进行细致考核,还应对相关工会帮扶工作的信访接待、就业帮助、生活救助、法律援助以及送温暖、金秋助学、大病互助、农民工维权等重大活动进行考核,建立完善的评估、考核制度,对出现问题、工作不到位、浪费资金、服务态度差等行为进行问责。应创新考核方式,在月度、季度、年度考核的基础上,把帮扶成效、帮扶对象的满意度、职工群众的意见作为考核的重要方面,将困难职工的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帮扶工作的基本标准,引导工会干部切实将困难职工放在心上,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另一方面,要完善工会帮扶工作激励机制。要科学设置评优表彰项目,从宏观层面讲,应开展各级优秀工会、先进工会帮扶中心评选活动,从微观层面讲,应细化评优项目,充分调动工会干部的积极性。工会帮扶工作千头万绪,涉及各个层面和各项内容,设立是评优项目亦应丰富多彩。近几年来,有些地方开展困难职工培训先进集体、自筹资金先进工会、困难职工创业帮扶先进集体、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先进工会等项目的评选,有些地方开展了困难职工就业帮扶先进工会、维权先进工会等评比活动等,给科学设置评选项目提供了可行性思路。当然,也要开展相关个人评选活动,对工作实绩突出、贡献大、服务优质的个人进行评比。目前,具有我国特色的工会帮扶工作仍然在摸索中前进,国外亦无现成经验可以借鉴,还应强调工会帮扶机制创新激励,鼓励更多的工会干部创新帮扶思路、制度,适应复杂形势的需要。 (二)进一步拓展工会帮扶工作的方式和方法 1强化物质帮扶,拓宽工会帮扶层次领域 物质是困难职工生活的基础,进一步强化物质帮扶,是做好工会帮扶工作的基础。当前,我国工会帮扶工作正在由由节日活动型向长效机制型转变,由单纯物质帮扶型向全方位保障型转变,由局部受益型向全员覆盖型转变,确保帮扶工作呈现出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格局,进一步应该拓宽工会帮扶层次领域,成为新时期工会帮扶工作的努力方向。当前形势下,工会物质帮扶应高度注意以下对象。:一是大病伤残类帮扶。意外事故、交通事故、工伤事故、自然灾害等社会风险及不可抗力原因往往给使职工家庭生活陷入困境,而我国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性解决,帮助伤残类家庭的职工解决医疗问题是工会帮扶的重要方面。二是子女上学类帮扶。我国城乡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普遍实行了减免学费的政策,但是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费依然居高不下,成为中等偏下家庭普遍的难题,因此工会亦应深入开展“金秋助学”等活动。三是年老无助类帮扶。目前我国存在大量的年老无助类职工,有的是因为子女早逝造成,有的是因为子女缺乏劳动能力,有的是因为社会保障覆盖不全面、退休职工未能享受应有的待遇造成,还有的是职工始终以“临时工”身份参与社会劳动、老年后失去了生活来源。对于这类曾经为社会做出贡献的退休老年职工,工会亦应将其纳入帮扶范围。四是失业下岗类帮扶。国有企业改革,企业用人机制的变革,事业单位的撤并精简等,造成我国存在大量的失业或隐性失业人员;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大背景下,失地农民越来越多,身份转化为无耕地收入来源的产业工人,亦应属于失业人员范畴。这几类类人员也应是工会帮扶的重点。五其他群体帮扶。一些劳动模范,在计划经济或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时代为社会贡献了一份积极的力量,随着社会体制变革有可能失业下岗,生活陷入困境,工会应高度重视此类人员的帮扶;一些复员转业军人、单身无固定生活来源妇女等亦应纳入帮扶范畴。 2强调造血帮扶,推动工会帮扶方式转变 工会帮扶工作既要解困难职工一时之困,帮一时之需,更要着眼于困难职工群体长远发展,增强其自力更生、脱贫致富、自我发展的能力。我国拥有13多亿人,人口基数大,需要帮扶的人员数量众多,如果一味依靠输血式帮扶,不但会给社会造成重大负担,而且会影响工会帮扶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应高度重视造血帮扶,实现工会帮扶方式转变。首先,强调健全就业帮扶体系。很多困难职工缺乏一技之长,劳动效率低,劳动能力差,只能从事一些技术含量低的简单劳动,造成经济收入低。工会应充分利用各类社会资源,加强与劳动保障部门的协作,大力开展就业培训,以理论学习、操作训练等形式,提高帮扶对象劳动技能,并积极为帮扶对象牵线搭桥,建立集用工信息、就业培训、职业介绍一体的就业帮扶体系,帮助寻找高收入的工作岗位。帮扶对象综合素质和劳动技能的提升必然能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减轻帮扶工作的压力。其次,强调健全创业帮扶体系。各级可以结合职工的创业意向开展多层次的创业培训活动,在强调创业技能提升的基础上,还应突出创业激励,帮助其树立市场意识、风险意识,引导其解放思想,大胆参与创业活动;可以成立有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及行业人员组成的创业指导智囊团,对有能力创业、有意向创业的职工进行创业方案策划指导,对正在创业尚未成功的职工开展创业诊断活动,提高创业成功率;工会可以加强与党政及金融企业的联系,构建创业资金帮扶体系,以无息低息贷款、贷款担保、协助申请等方式帮助创业者募集资金;工会亦可开展“创业援助月”等活动,锁定重点帮扶群体,跟踪做好创业帮扶工作。此外,强调构建造血帮扶平台。工会积极争取党政支持,构建便于就业创业的平台。比如,建立职工中小型创业示范园、职工创业商业街、爱心超市连锁店等基地,以减免税收、低价摊位或厂房租金等方式促进就业;建立下岗、困难职工专场招聘会,定期召开,扶助就业。 4突出精神帮扶,满足弱势群体复杂多变需求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和精神不可分割。作为有思想、有情感的人,都对精神文化活动有着一定的需求。弱势群体在精神方面有以下需求:一是心理健康的需求。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卫生协会调查资料显示,全球有心理问题的群体在10亿左右,中国有心理问题的人高达八九千万,重症患者在4000万以上.弱势群体由于经济生活紧张,生活环境艰难,再加上周围人群的歧视,容易心理失衡,严重者甚至会出现报复社会等极端行为。近年来,媒体报道了很多新闻,比如广东某地职工爬上高桥、一命相搏讨要工资;2010年下岗医生郑民生在福建南平制造了震惊全国的幼儿园血案。类似现象说明,应高度重视弱势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帮助其学会以正确方式表达诉求,缓解精神压力,预防弱势群体因心理问题产生违法行为。二是精神文化需求。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国民素质明显提高,尤其是“80后”新生代产业工人更加注重追求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渴望得到社会的尊重与认可,更加希望拥有良好的发展机会和体面的劳动。这种精神需求在弱势群体身上也有明显的反映,工会帮扶工作只有一手抓物质帮扶,一手抓精神帮扶,才能满足弱势群体多元化需要。首先,应建立健全工会心理援助系统。目前,全国各地部分工会内部已经建立了心理咨询机构,有的称谓“心灵港湾工作室”,有的称谓“心理援助空间”,有的称谓“心灵家园”等,名称不一,但其功能一样,都是从事心理疏导、心理健康咨询等方面的工作。工会系统亦应将心理帮扶作为困难职工帮扶重要内容,建设懂服务、会心理工作的帮扶队伍,针对弱势群体通过开办心理咨询讲座,开设心理咨询热点电话,向基层单位或企业派驻心理辅导小队,召开谈心座谈会等形式,提供心理疏导和情感关怀,帮助其提高自我调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其次,大力开展文化娱乐活动。针对弱势群体开展专门的文体活动,比如处理社会关系讲座、卫生健康讲座、免费电影、赠书助成才等主题活动,既要传递党和政府的关怀,又要渗透思想教育。 4扩展帮扶范围,注重农民工帮扶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提供的数据表明:我国农民工数量超过了亿人。农民工背井离乡,在城市里从事着最为艰苦、环境条件最为恶劣、工资水平相对较低的工作,为城市建设和经济建设做出巨大贡献。作为产业大军中的弱势群体,工会亦应在广泛吸收农民工入会的基础上,加大对农民工群体的帮扶力度。近几年来,全国总工会和各城市均十分重视农民工的帮扶,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一要全力推进“两个普遍”工作.2011年7月,全国总工会主席王兆国在全总十五届四次执行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大力推动企业(包括民营企业、外资企业)普遍建立工会组织、依法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并提出“两个普遍”三年规划,即2013年基本达到两个普遍基本全覆盖的目标。针对目前农民工流动性大、入会少、维权难的等问题,工会应以推进“两个普遍”工作为契机,建立健全覆盖各类性质企业的工会组织,大力吸收农民工入会,并以工资集体协商的形式加大对农民工维权帮扶的力度。有条件单独建立工会组织的大中企业,可依托工会维权;没条件单独建立工会组织的中小企业,可以成立行业工会、社区工会等,并依托其进行工资集体协商,建立健全工资最低标准、工资增长机制等,全力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二要建立农民工帮扶平台。近几年来,天津市在农民工较为集中的建筑行业、装修行业、公路运输行业等建立了行业性的进城务工人员工作委员会,协助工会进行农民工维权;工会在党政的支持下,建立了工会、司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安全监管部门联合维权帮扶机制,重点解决安全生产条件差、拖欠工资等问题;工会与教育部门建立联合帮扶平台,着力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难问题。这些做法值得借鉴和推广。三要注重精神文化层面的帮扶。几年来,天津市不但建立在农民工集中的行业推进工地标准化宿舍建设,而且在农民工宿舍区建立了职工书屋、职工娱乐活动室,并依托工会组织有计划开展农民工教育培训活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自2010年以来,天津市总工会联合当地建设部门、劳动部门、交通部门等连续两年开展了两届“天津市建筑业农民工才艺大赛”,并组织志愿者服务对开展“文艺进工地”、“送书进工地”、“送法律进工地等活动,有效提高了农民工政治地位,促进农民工较好地融入城市生活,帮助农民工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提升素质。这一实例说明,对农民工的帮扶需要创新机制,从物质、维权、精神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帮扶。 (三)进一步强化工会帮扶工作保障 1加强帮扶工作的组织领导。 工会帮扶工作是一项事关民生的复杂系统工程,在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中,劳动与社会部门、党政机关均属于权力部门,可以直接动用政府财政资源帮扶社会弱势群体,而工会的特殊性质与地位决定了开展帮扶工作必须借助党政力量,并充分发挥自身功能。加强工会帮扶工作组织领导,需要注意以下三点:首先,健全帮扶工作领导机构。按照党建带工建的原则,可以在各级省市县党委设立工会帮扶工作领导小组,有党委分管副书记人组长,同级工会主席任副组长,政府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任小组成员,形成工会帮扶工作的顶层领导机构,专门负责工作帮扶工作的决策、指导、监督等工作,调动行政资源,敦促各级工会帮扶中心,形

    注意事项

    本文(毕业求职季3-本科论文 党校论文 硕士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doc)为本站会员(椰子壳)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