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电子政务的关系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doc

    • 资源ID:3968905       资源大小:50.02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4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电子政务的关系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doc

    目 录一、电子政务将全方位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1(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电子政务建设的趋势1(二)电子政务建设对传统行政管理体制的挑战4(三)电子政务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环境7二、推动电子政务发展和运用的建议10 (一)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有利条件10(二)推动电子政务发展和运用的若干建议12三结语17参考文献18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电子政务的关系【内容摘要】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和其他相关技术构造更加适合时代要求的政府结构和运行方式,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电子政务为我国行政体制改革拓展了全新空间,其理想目标是:作为电子化的服务型政府,通过自身改革成为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中心,由此形成所有资源的无缝隙集成、零成本运行、个性化服务和即时反应的管理体系。电子政务肩负着提高政府工作效率、转变政府职能以及推动整个社会信息化的重要使命。电子政务的持续、深入发展,将为包括信息产业在内的我国全面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塑造出全新的制度环境。【关键词】电子政务 行政体制 空间 路径选择信息时代的国家竞争力最高评价标准已从过去的土地、原材料、技术、人才等变为以信息能力为最高参数的评价标准系统。对信息的把握和支配能力,是影响国家竞争力的重大要素之一。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和其他相关技术构造更加适合时代要求的政府结构和运行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显得尤为重要。十六大报告指出了我国政府下一步改革的方向:“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当前我国政府面临着重大的变革和挑战,但同时也更具备了进一步改革的思想基础、方向指南与技术准备。作为技术创新与体制创新相结合的典范,电子政务在推动我国行政体制改革方面将发挥巨大的作用,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一、电子政务将全方位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电子政务建设的趋势    20世纪80年代以来,行政管理改革运动波及全球,形成了世界范围的行政管理改革潮流。它打破了传统理论和管理模式的束缚,尝试用新的理念对行政管理进行根本性或方向性调整,体现为从传统行政模式向新的行政模式的转换,被形象地称之为 “政府重塑”、“政府再造”。在世界性行政改革潮流形成的同时,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也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前后,改革步伐进一步加快。但必须看到,改革并没有到位,政府职能转变较慢,行政管理越位、错位和缺位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行政体制、管理方式、廉洁勤政、依法行政及改革过程中视野不宽,缺乏主动性、前瞻性和整体性等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迫切要求;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和加入WTO的必然选择。    在深化行政管理体制过程中,不同国家和体制的社会形态不约而同的选择了电子政务。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日益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生产力,并推动着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革,引起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整个世界都面临着与信息技术进步相适应的社会转型,面临着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来自多方位的压力。传统的行政管理当然也不例外。金字塔式的纵向行政管理结构受到冲击;程度繁琐、效率低下的传统行政管理方式受到挑战。传统行政管理职能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社会越来越需要政府的咨询服务和政策指导,公众越来越渴望通过信息化的政府获取快捷、方便、自主的服务。政府只有适时地调整自身的职能、尽快向新型管理服务职能转变,才能够顺应社会的呼唤、满足公众的需求,将一个廉洁、高效、高水平服务、高水平决策的全新政府形象展现在广大公众面前。人们发现在信息化成为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大趋势的前提下, 电子政务逐渐由理论研究进入应用阶段,成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最重要的促进器。行政管理作为电子政务的主体,如何应对由此引发的挑战和冲击,是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在世界上许多国家正不遗余力为实施电子政务而争分夺秒的今天,在国人对信息社会、数字经济、信息技术等时髦词汇以及电子商务这种崭新商务交易形式开始耳熟能详并逐渐接受之际,我们着实感受到了在我国全面推行电子政务的紧迫性。(二)电子政务建设对传统行政管理体制的挑战    什么是“电子政务”?目前有很多种说法,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指政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网络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和空间及部门之间的分隔限制,向社会提供优质和全方位的、规范而透明的、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电子政务不是简单地将传统的政府管理事务原封不动地搬到网上,而是要对其进行组织结构的重组和业务流程的再造,在管理方面与传统政府管理之间有显著的区别,另一方面电子政务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任务又有着必然的联系。    首先,电子政务是一场深刻的行政管理模式革命,是用最新的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对传统行政模式的变革。信息技术是当代先进是当代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作为一种革命性的力量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推动着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革。而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电子政务,可以解放行政管理能力,把颇具粗放管理方式特点的传统行政管理,从高成本、低效率、以牺牲效能为代价、产生官僚和腐败的恶性循环中解放出来。其外在表现为行政手段的改变,其实质却是行政内涵的深化。它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推进政府在管理观念、管理体制、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的转变,实现政府职能向宏观调控、社会服务、公共管理和市场监督的转换。它不仅意味着行政管理要进一步地公开和透明,要通过网络去处理属于其管辖范围内的一部分公共管理事务,更意味着工业时代形成的职能式、集权化的政务流程必须再造。就电子政务引发行政管理变革的深度和对社会信息化影响的广度而言,完全称得上是一次深刻的革命。    其次,电子政务是对传统行政管理方式的挑战,对行政管理人员的行政观念、行政方式、行政手段等诸多方面都会带来冲击和革新。一是对传统政府官员行政思维的挑战。传统集权管理模式下的政府官员甚至普通工作人员,拥有占绝对数量的公共信息,这种信息不对称性与权力相结合,容易形成官本位思维。并且传统的权力绝对集中模式,给行政管理人员的社会地位、社会生活等方面带来切实的好处。而电子政务要求公开、共享公共信息,给社会公众实实在在的知情权,这必然要触动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使行政管理人员摆脱传统的思维模式。二是对行政方式的挑战。传统政府部门的设置是按职能划分的,而电子政务要求以事务为中心,进行“一站式”的服务,将打破固有的工作模式,要求行政流程根据电子政务运作的内在机理进行有目的、有组织地再造。三是对部门利益驱动的挑战。在传统的行政管理体制下,政府信息资源的开放共享与部门所有之间矛盾十分突出,信息资源共享背后隐藏的是利益驱动。电子政务在信息资源的整合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和冲破现有的部门条块分割的权力结构和既定的利益格局。    第三,电子政务决不是用信息技术和手段对现行的传统政务进行简单的复制,而是要对传统的政务流程、组织结构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整合。从我国以往的实践看,电子政务建设的内容只是简单将现有的行政业务、办公、办事程序原封不动地搬上计算机、搬上网络,而忽视了或者不敢触动传统的工作模式、工作方法、工作手段,纯粹是把它作为行政管理的一种技术手段。尽管许多人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却遇到种种困难。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任务与电子政务建设有机的结合起来,或者说没有赋予电子政务建设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任务。这就意味着要切实推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必须在电子政务建设中,把解决行政管理体制、制度等方面的内容,放在重要的地位,并为电子政务建设创造有利的体制条件和提供体制保障。    第四,电子政务是行政管理手段的演进和行政管理内涵的演进的统一。电子政务有两个基本面,一是政务手段的演进,一是政务内涵的演进。前者是“用”上的变革,后者是“体”上的变革。即外在表现为行政手段的改变,实质是行政内涵的深化。电子政务提供跨越空间、时间和部门限制的沟通和协作渠道,对于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将起到重要的作用。从电子政务建设的内容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是相吻合的角度来看,这一点也是不难理解的。在呼吁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诸多文章、观点中,经常可以看到转变职能、规范行为、精简机构和人员、政务公开、减少审批、等涉及行政管理体制内涵好的建议和意见。这些建议和意见的采纳和实施,除了领导的决策、法律法规的认可外,在电子政务建设中都可以得到实现。因此政治体制改革意义上的电子政务应该排上议事日程,电子政务不应仅仅限于政务手段上的变革,还应逐步过渡到由用而体的变化过程,这应该就是电子政务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的实质内容。 (三)电子政务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环境    一是电子政务的推行有利于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信息技术的普及一方面使行政管理面临更大的压力,另一方面也为行政管理创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下, 整个世界都面临着与信息技术进步相适应的社会转型, 传统的行政管理不得不创新以适应新的社会需求。电子政务是政府再造的理性选择和信息技术进步相结合的必然产物,是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和其它相关技术构造的政府结构和运行方式。其重要内涵就是通过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和整合信息资源打破政府部门之间和政府与社会之间的界限, 使得公众可以方便快捷地通过网络获取政府的信息和服务。尽管电子政务的建构与技术有关, 但其核心不是技术, 而是借助技术来实现政府的再造。正是在这个意义上, 电子政务可以成为技术创新与行政管理创新相结合的典范。    二是电子政务的推行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行政效率与行政管理体制间存在着内在、必然的联系。我国行政效率不高可以概括为十大表现:推委扯皮;相互制肘;手续繁锁;拖拉延误;人浮于事;文山会海;瞎指挥;怕负责任,不负责任;服务态度差;铺张浪费。推行电子政务,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引进现代化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可大幅度地提高行政效率。运用科学的现代决策方法,可提高决策水平,更迅速、准确地选出最佳方案;实现办公信息化、自动化,可大大提高政府运行效率。此外电子政务还是传递政令的“千里马”。长期以来,政府政令的传递速度慢,现实情况和问题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反馈回来,应变能力较差。电子政务可通过网络传递,提高政令推行的时效性,提高工作效率。    三是电子政务的推行有利于降低行政成本。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涉及到的行政成本中,有三类成本非常值得重视:机构成本、人员工资成本、官僚主义造成的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推行电子政务,实现网上办公,精简机构,可以大大减少机构成本;推行电子政务,实现办公自动化,可以精简人员,降低行政成本中的工资成本;推行电子政务,实现政务公开,可以减少和防止官僚主义造成的行政成本。此外传统的行政管理,大多采用开会研究、逐级下达、层层上报的工作方式,耗费大量的行政经费,电子政务可通过虚拟办公、电子邮件交换和远程连线会议等方式,克服“文山会海”和“公文旅行”等现象,节约人力、财力。    四是电子政务的推行有利于优化行政管理的业务流程。规范和优化政府业务流程就是对传统的以行政职能为中心的行政流程进行规范和重组, 充分考虑公众的需求和满意度。优化后的行政业务流程有两个基本特征: 一是面向公众, 以公众满意为目标; 二是以事务为中心, 跨越部门和职能界限。使政府机构设置更为精简合理, 从而解决职能交叉、审批过多等问题。    五是电子政务的推行有利于整合信息资源,增强政府的指导和服务功能,发挥信息资源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网络使信息在全社会的共享程度空前提高,政府是信息资源最大的拥有者和应用者,电子政务是政府信息资源的聚集库和开发中心,积累了大量的信息资源,可使信息资源利用更充分、更合理,使得各类信息资源数据库互联共享成为可能,也使得信息资源得到统筹管理和综合利用,从而避免资源闲置、浪费和重复建设。通过电子政务共享的信息资源更易存储、检索和传播,共享的范围和数量也更大,可转换成为政府工作的参考依据,更有效得支持政府的决策。经过整合的信息,不仅有助于资源共享,为公众提供信息服务,而且是政府部门内部及部门之间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高办公效率的重要举措。    六是电子政务的推行有利于对行使权力的过程进行监督,提高透明度,杜绝暗箱操作,防止以权谋私,促进政务公开和廉政建设。传统行政管理一个显著的弊端就是容易使行政管理的中间环节发生腐败和“肠阻梗”。而电子政务的推行可以使政务运作公开透明,使政府机关的职权、程序、办事结果、办事过程、时限、监督方式等均为公众所周知,使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对外职务行为置于广泛的社会监督之下,一方面有利于保障民主,保证人民群众参与国家事务管理,行使民主权利,反对官僚主义;另一方面,有利于人民群众实施监督,保证政务活动的公正,防止与克服公职人员在执行公务过程中以权谋私,遏制黑箱操作等现象。    七是电子政务的推行有利于公民参与行政管理的过程。电子政务旨在改善政府与公众的互动关系,是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一方面使公民有更多的机会了解政府在做什么、怎么做,并可以以多种方式及时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参与决策过程。另一方面可使政府及时地了解到社情民意,集中群众智慧,促进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同时也有利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与群众的联系。以前的政治参与仅限于投票、信访等几种简单途径,并且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报纸、电视、电台等传统的信息传递渠道。电子政务则大大改善公民政治参与的状况。在家中点一下鼠标,就能马上对各种公共事务进行投票,参与讨论,发表见解,使公众和政府实现了没有中间环节的直接平等沟通。    八是电子政务的推行有利于行政许可法的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33条明确提出行政机关应当推行电子政务。政府运作公开透明和高效便民是行政许可法的明确要求, 也是政府管理创新的重要目标, 而电子政务就是改变传统的政府管理方式, 及时把政府的决策、服务内容、工作程序和办事方式向社会公布, 为公众提供公开透明、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 并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当公众可以在电子政务的环境下通过网络监督政府行为时, 非诚信的和不负责任的政府是无法立足的。    二、推动电子政务发展和运用的建议   (一)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有利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经济、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为推行电子政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提供了有利条件。一是经济要素水平的提高为全面推行电子政务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电子政务发展阶段和策略,与其经济要素水平,呈现高度正相关性。经济要素水平高的,电子政务发展阶段和策略较高。经济要素作为行政环境的首要环境因素,对电子政务的发展阶段水平,具有决定性影响。我国现阶段的经济要素发展水平与实施电子政务是相适用的。二是已经部分实施的电子政务试点,为全面推行电子政务积累了经验。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各级政府逐步推广信息技术、试点办公自动化。对改善行政管理的方式和手段,提高公民参与行政管理的兴趣和能力,保证行政管理的数量和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有越来越多的政府、团体和个人,利用网络宣传政治主张,进行政治动员,从事政治活动。电子政务建设已经从基础网络建设阶段,从抽象的政府监管阶段发展到为人民办具体事情、解决社会稳定等实际问题的阶段。如在近年的全国两会,公民积极参与“网上议政”,在一些重大法规和措施正式出台前,政府事先也通过网络广泛征求意见,实施“网上听证会”。三是人才的培养和信息技术的普及为实施电子政务提供了可持速智力支持。近年来我国充分利用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继续教育和普及教育等各种途径和手段,积极推广计算机和网络教育,普及信息化知识和技能,培养和造就信息化建设所需的各类复合型人才,提高整体素质。在公务员中进行的计算机等级培训、考试,强化运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能力,提高在开展电子政务建设方面的素质, 为全面推行电子政务扫清了应用上的障碍。 (二)推动电子政务发展和运用的若干建议    推动电子政务发展和运用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技术、标准、安全、教育等领域的环境因素和协调服务,本文不一一涉及,仅从推动电子政务发展和运用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系的角度,对当前电子政务发展和运用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一些不成熟的建议。    1.电子政府建设,需要体制上的推进。在电子政务建设中,我国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电子政务建设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系问题。也就是 “电子”与“政务”的关系。二者的关系就是电子政务发展中的技术与体制的关系问题。这两者的核心,或者难点,不是技术,而是政务,或者与此密切相关的体制、制度层面的问题。因为实现电子政务的技术,到目前为止,基本可以得到保证,也趋于成熟,而政务方面问题的解决,则要复杂的多。既然体制问题才是电子政务发展中的关键,这就意味着电子政务的建设,必须把解决政府管理中的体制、制度方面的障碍,放在重要的地位,并为电子政务不断创造有利的体制条件或提供体制保障。    2.进一步形成建设和应用电子政务的共识,解决好上下左右的问题。电子政务是一件崭新的事物,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建设和应用牵涉到政府、企业和公众等各方面,特别是政府内部机构、上下级和同级之间的信息共享、业务衔接和改造等问题,任何一方面不配合,都会对电子政务效果构成影响和制约。因此不能单打独斗,而需要形成共识,整体突破。为此,首先应建立健全强有力的领导体制。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应负责对电子政务建设重大问题的决策和指挥。其次,应完善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要建立健全专家咨询制度和决策论证制度,尤其要重视发挥各级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的作用,形成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电子政务建设决策机制。第三,建立规范的政务信息共享与公开制度。各政务部门都要增强全局观念,积极向其他有关部门提供信息资源,并为其他部门共享这些信息资源提供便利。要特别防止政务信息资源部门化、部门信息资源利益化的倾向。第四,完善高效的建设项目管理制度。电子政务建设项目基本上都是政府投资,要在项目立项、审批、建设等环节尽职尽责。第五,形成有效的监督制度。要真正使广大人民群众成为推行电子政务的受益者、参与者和监督者。    3.电子政务的关键是跨越“数字鸿沟”。电子政务的成功与否,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政府应用的程度,二是公众接受的程度。其中公众接受的程度可能成为阻碍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最大挑战,因为公众接受程度的提高不仅涉及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建设、更重要的是全社会知识发展水平的提高,其本质上就是“数字鸿沟”的问题。“数字鸿沟”包括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数字鸿沟”,以及一个国家内部地区与地区之间的“数字鸿沟”。它的出现和加深正在严重阻碍着电子政务的发展,其本质就是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兴信息技术在普及和应用方面的不平衡,它意味着发展落后地区在新的“信息革命”中面临着“信息贫困”,故而缺乏参与经济发展和接受政府服务的能力。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一员,不仅面临着与信息化水平高的国家之的巨大差距,同时还面临着内部的巨大差距,并且这个内部差距还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在未来几年内将会成为阻碍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最大瓶颈。所以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关键是要跨越“数字鸿沟”的问题。    4.建政府门户网站,突破电子政务困境。政府门户网站不仅是政务信息发布和业务处理平台,也是知识加工平台、知识决策平台、知识获取平台的集成,使政府各部门办公人员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流更加通畅,通过数据挖掘、加工而使零散的信息成为知识,使相关人员能够在恰当的时间使用恰当的知识,为行政决策提供充分的信息支持。将政府门户网站建设与政府机构改革相结合,是突破电子政务困境的重要举措,一要在继续建设重要的业务应用系统的同时,提高政府门户网站在未来电子政务建设中的地位,将政府门户网站看作是实现我国电子政务战略的核心。通过“金”字工程提高重要部门的工作效率,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加强办公资源的整合,消除“条”与“块”之间的割裂状况。通过发展“金”字工程加强对经济生活的监管,通过发展政府门户网站来体现电子政务的“服务于民”的本质要求。二要将政府门户网站建设与政府机构改革相结合。新一轮的政府机构改革将秉持“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转变政府职能,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所有这些要求都与政府门户网站一致。三要分层次规划政府门户网站的建设。可考虑在中央政府、省、市(地)层面上建立政府门户网站,并分别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整合各部门已建立的政府网站,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规划。四要正确处理政府门户网站与各政府机构的内网与外网的关系。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对政务内网、政务外网与“互联网”之间的关系已经作了明确的规定。    5.办公自动化要为电子政务搭桥铺路。根据国家政府系统办公自动化建设2001年2005年规划纲要,全国政府系统要初步建立起以“三网一库”为基本架构的我国政府系统信息化框架,即政府机关内部的办公业务网、中央和地方政府及部门的办公业务资源网、以因特网为依托的政府公众信息网和政府系统共建共享的电子信息资料库。“三网一库”架构正好反映了电子政务系统所包含的三个组成部分:政府部门内部的电子化、网络化;政府部门之间通过计算机网络而进行的信息共享、通信;政府部门通过网络与民众之间进行双向信息交流。每个政府部门都必须以“三网一库”的要求来落实自己的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运行环境 。我国办公自动化的建设和应用,已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并取得了不少值得推广的经验。但由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地区差距等原因,它的发展很不平衡。在应用层次和应用水平方面存在明显的差距。急需理顺关系、统一标准。办公自动化要上新台阶,要为电子政务搭桥铺路,首先,必须在思想上和行动上理顺和协调好办公自动化与电子政务关系;其次,必须加速“三网一库”的基本建设,加大办公自动化和电子政务方面的人才建设和技术培训;第三,要不遗余力地培养先进的典型,培植和推广先进的经验,并使先进的典型更加成熟,使他们经常发挥榜样的力量。    6.互联互通电子政务的重中之重。经过几年政府信息化建设,我国电子政务取得一定的成绩,不少地方政府和部门实现了政府上网和系统构建阶段,个别政府和部门的电子政务工程发挥了相当的效益。但是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电子政务,达到该共享的信息完全共享和交换,必须解决横亘在部门之间的互联互通问题。互联互通分为两个方面:横向的互联互通和纵向的互联互通。横向的互联互通指同一级别的不同政府,或同一政府下不同的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纵向的互联互通指本级政府和下级政府之间的,或同一系统内的上下级之间的信息共享。就目前状况来看,我国普遍存在着纵强横弱的现象所谓纵强就是部门的系统比较强,横向的互联互通存在着局部的信息孤岛。而许多电子政务项目互联容易,互通难成,大部分成了联而不通工程,存在数据库相接、但信息不能交换的问题。电子政务的最终目的是信息能够跨时间、空间和部门而流通,做到政务公开,增加政府透明程度,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如果不能互联互通,再多再好的电子政务项目也形同虚设。因此,要想电子政务工程效益得到真正的发挥和成熟的发展,重要的就是要分析、解决互联互通问题。    7.建立培养教育体系,造就各层次信息化专业人才。信息技术教育从基础做起,中小学要普遍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学习信息网络技术基本知识。采取高校教育、在职进修、社会培训等方法,加强广大领导干部、在职公务员和职工信息技术的应用普及。结合职称改革,逐步建立信息化专业人才的资格评定标准和技术职称评聘方法,完善信息化人才的评定、使用和晋升机制。制定优惠、灵活的政策,建立信息化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机制,注重凝聚和稳定各层次人才队伍。要进行政府上网的应用性培训,普及计算机和网络知识,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操作能力,使政府工作人员适应网络时代电子政务的要求。三结语总体而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国情所期待的政府,应该是一个有效的、服务型的、高效率的政府,是一个决策科学、行动有力、响应迅速、技术先进的政府。但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显然并不轻松:在革除原有弊端,加强自身调控能力的同时,又要注意不压抑民间经济自身的活力;在对外注意合乎全球规则的同时,又要对内创造性地推进本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这对各国政府的确已构成了很大的挑战。如能抓住电子政务所带来的“方法、手段、观念、体制等方面的创新契机”,则可在一定程度上全面提升我国政府的管理水平和行政效率,使我国政府在全球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我国各级政府对电子政务的高度重视下,电子政务在新世纪必将对我国行政体制改革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参考文献1魏文国电子政务的现状分析J.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4) 2杨世运.电子政务的发展与对策J.中国科技论坛, 2001,(4).3成华.我国转自http:/www.GWYOO.com电子政务建设思考J.信息建设,2002,(11)4赵国俊.电子政务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5金江军,潘懋. 电子政务导论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6国土政务业务一体化信息系统应用研究 7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 20088中国湘潭市信息化办公室学习园地-理论学习 2011,(2)19

    注意事项

    本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电子政务的关系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doc)为本站会员(来看看)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