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轨电车嵌入式连续支撑无扣件轨道系统企业标准 Q/72552604-2252014 (连签署页共 26 页)编 制 审 核 会 签 标 审 批 准 日 期 成都市新筑路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08月 Q/XZ成都市新筑路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72552604-2252014 有轨电车嵌入式连续支撑无扣件轨道系统 20140809 发布 20140810 实施 成都市新筑路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发 布Q/72552604-2252014 目 录前言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24 型号编制35 要求35.1 基本要求35.2 轨道系统35.3 部件46 试验方法9
2、6.1 试验条件96.2 轨道系统96.3 部件107 检验规则127.1 检验分类127.2 检验项目及频率127.3 判定规则138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安装148.1 标志、包装148.2 运输、贮存148.3 安装15附录A (规范性附录) 轨道系统竖向刚度、横向刚度试验方法16附录B (规范性附录) 轨道系统纵向刚度试验方法19附录C (规范性附录) 轨道系统阻尼性能试验方法21前言有轨电车嵌入式连续支撑无扣件轨道系统目前尚无国家、行业和地方产品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规定,参考相关国家、行业标准的技术指标和测试方法,总结嵌入式轨道系统科技成果和试验线建设经验,结合嵌入
3、式轨道系统的技术特点和质量要求,并广泛专家意见编制而成,作为组织生产、检验和销售的依据。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成都市新筑路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设计研究院提出。本标准由成都市新筑路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设计研究院归口。本标准由成都市新筑路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设计研究院工程构件研究所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费学梅、何云伟 22有轨电车嵌入式连续支撑无扣件轨道系统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有轨电车嵌入式连续支撑无扣件轨道系统及其材料、部件的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储存和安装。本标准适用于有轨电车用的嵌入式连续支撑无扣件轨道系统结构(以下简称轨道系统)。
4、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528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拉伸应力应变性能的测定GB/T 1040.2 塑料 拉伸性能的测定 第2部分:模塑和挤塑塑料的试验条件GB/T 1681 硫化橡胶回弹性的测定 GB/T 1682 硫化橡胶低温脆性的测定 单试样法GB/T 1690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 耐液体试验方法 GB/T 2941 橡胶物理试验方法试样制备和调节通用程序GB/T 3398.1 塑料 硬度测定 第1部分:球压痕法 GB/T 35
5、12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的热空气加速老化和耐热试验 GB/T 6031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硬度的测定(10100IRHD) GB/T 6284 化工产品中水分测定的通用方法 干燥减量法 GB/T 6343 泡沫塑料和橡胶 表观密度的测定 GB/T 7759 硫化橡胶、热塑性橡胶在常温、高温和低温下压缩永久变形的测定 GB/T 7760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与硬质板材粘合强度的测定 90剥离法GB/T 7762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 耐臭氧龟裂静态拉伸试验GB/T 10653 高聚物多孔弹性材料 压缩永久变形的测定 GB/T 10654 高聚物多孔弹性材料 拉伸强度和拉断伸长率的测定 GB/
6、T 18743 流体输送用热塑性塑料管材简支梁冲击试验方法GB/T 21527 轨道交通扣件系统弹性垫板GB 50157 地铁设计规范TB/T 2344 43kg/m75kg/m钢轨订货技术条件TB10601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科技基200874号 客运专线铁路CRTS型板式无砟轨道凸形挡台填充聚氨酯树脂(CPU)暂行技术条件科技基200874号 客运专线铁路CRTS型板式无砟轨道混凝土轨道板暂行技术条件铁科技函2006248号 客运专线扣件系统暂行技术条件3 术语和定义GB 50157和科技基200874号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GB 50157和
7、科技基200874号的某些术语和定义。3.1 轨距 gauge of track 轨面以下规定距离左右两股钢轨头部内侧之间的最短距离。GB 50157,定义2.0.123.2 高低 height and low左右钢轨顶面垂向偏移引起的轨道中心线的垂向偏移。3.3 水平 horizontal左右两股钢轨之高差;在曲线部分有超高的情况下,对应于正常超高量的增减量。3.4 轨向 the track左右钢轨横向偏移引起的线路中心线的横向偏移。3.5 可工作时间 working time高分子浇注料从混合、搅拌至浇注这一过程中可顺利倒出的流动时间,也可称为工艺适应期。科技基200874号,定义3.13
8、6 表干时间 drying time高分子浇注料浇注完成时起,固化到一定程度,材料基本定型,至指触不粘手为止的时间。科技基200874号,定义3.23.7 承载时间 loading time高分子浇注料浇注完成达到最终硬度的70%,可承受一定荷载的时间。科技基200874号,定义3.34 型号编制 GQ 1435 减振级别代号(H:高级;M:中级;L:低级) 适用条件代号(Q:桥梁;L:路基) 结构型式代号(Z:整体式道床;F:分体式道床) 路权型式代号(1:专用路权;2:共享路权) 轨距代号(用阿拉伯数字1435表示,单位:mm) 产品代号示例:GQ1435-1ZQH 表示为轨距为1435
9、mm,适用于桥梁,结构型式为整体式道床,高减振级别,享有专用路权型式的有轨电车嵌入式连续支撑无扣件轨道系统。5 要求5.1 基本要求5.1.1 轨道系统各零部件应按设计要求及本标准规定制造。5.1.2 轨道系统所有材料及外购外协件应有合格证明书。5.1.3 轨道系统所有零部件需检验合格后才能用于轨道系统。5.2 轨道系统5.2.1 轨道系统性能5.2.1.1 力学性能轨道力学性能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 轨道系统力学性能要求项 目单 位要 求 竖向刚度 kN/mm40120横向刚度 kN/mm30纵向刚度 桥梁结构kN/(mm.m)1030路基结构355.2.1.2 疲劳性能在经过300万次
10、疲劳试验后,轨距变化量应不大于3mm;高分子浇注料无裂纹、剥离、推挤等现象;横向刚度和竖向刚度变化率应不大于10%。5.2.1.3 绝缘性能轨道系统绝缘性能通过高分子浇注料实现,高分子浇注料体积电阻值应不小于108。5.2.1.4 阻尼性能 轨道系统一阶固有频率阻尼比应不小于10%。5.2.1.5 轨道铺设精度(静态)轨道铺设的精度要求见表2。表2 轨道铺设精度要求(静态)项 目要 求备 注轨距 mm+3-2相对于标准轨距1435mm。水平 mm3不包含曲线与缓和曲线上的超高值。高低 mm3钢轨弦长10m。轨向 mm35.2.1.6 外观轨道系统铺设完成后,高分子浇注料应平整,无剥离、开裂等现
11、象;高分子浇注料表面距轨顶垂直距离应在4mm10mm的范围,特殊地段最大距离应不大于20mm;钢轨及轨道板表面应清洁,无污物。5.3 部件5.3.1 轨道板5.3.1.1 轨道板力学性能应满足设计要求。5.3.1.2 轨道板为在预制构件厂集中进行预制生产的钢筋混凝土标准构件,分为XB-型、XB-型和预制承轨槽。5.3.1.3 疲劳性能经3106次荷载循环后,疲劳前、后轨道板外形尺寸和外观质量均满足表3和5.3.1.3的要求。5.3.1.4 外形尺寸公差轨道板外形尺寸见表3。表3 轨道板外形尺寸公差检测项目长度宽度厚度承轨槽轨道板四角的承轨面水平预埋套管位置度表面平整度平面度中心位置距纵向对称轴
12、承轨槽底部凸起高度单侧承轨面翘曲量外露钢板高度要求mm33+30210-230-2125mm/m5.3.1.5 外观质量轨道板表面颜色一致,无油污、掉块、破损等;承轨槽底面平整,侧面钢板与混凝土结合牢固,无脱空、裂缝等缺陷。5.3.2 轨下垫板5.3.2.1 轨下垫板包括轨下弹性垫板和轨下调高垫板。轨下弹性垫板采用聚氨酯微孔发泡材料,轨下调高垫板采用三元乙丙橡胶或天然橡胶。5.3.2.2 物理机械性能物理机械性能要求见表4。表4 轨下垫板性能要求项 目要 求检测方法轨下弹性垫板拉伸强度 MPa1.5GB/T 10654拉断伸长率 %150压缩永久变形(7024h,压缩30%) %25GB/T
13、10653工作电阻 108GB/T 21527热空气老化(7072h)拉伸强度 MPa1.2GB/T 3512拉断伸长率 %120耐水 (7024h)体积变化率 %5GB/T 1690刚度静刚度 kN/mm路基结构83铁科技函2006248号桥梁结构52其他特殊结构形式按设计要求动静比1.35300万次疲劳性能裂纹不得出现裂纹GB/T 21527永久变形 mm1.5静刚度变化率 %20轨下调高垫板硬度 IRHD555GB/T 6031拉伸强度 MPa10GB/T 528扯断伸长率 %350脆性温度 -60GB/T 1682恒定永久压缩变形(室温24h) %20GB/T 7759回弹性 %25G
14、B/T 1681耐臭氧老化(2550pphm,20%伸长,4096h)无龟裂GB/T 7762热空气老化试验(7096h)拉伸强度 MPa8GB/T 3512GB/T 528GB/T 6031扯断伸长率 %280硬度变化 IRHD55.3.2.3 尺寸偏差及外观质量轨下垫板外形尺寸偏差及外观质量要求见表5。表5 轨下垫板外形尺寸偏差及外观质量要求项 目要 求外形尺寸偏差长度及宽度 mm厚度 mm宽度长度2100+0.50外观质量1、垫板表面应光滑平整、修边整齐,不允许有任何开裂和分层现象。垫板颜色必须均匀且无明显色差。发泡垫板的一个或两个侧面可以切修、磨平或保留脱模后的外表。2、垫板两个工作面
15、上因杂质、气泡、水纹和闷气造成的缺胶面积不得大于9mm2,调高垫板上深度不得大于0.5mm,弹性垫板上深度不得大于2mm,缺胶缺陷每块不得超过两处。5.3.3 高分子浇注料5.3.3.1 高分子浇注料由聚氨酯A组分、B组分和橡胶颗粒按一定比例拌合而成,其中A组分为由扩链剂和其他助剂组成的混合物,B组份为由异氰酸酯和聚醚多元醇组成的预聚体。5.3.3.2 橡胶颗粒材质为天然胶、丁苯胶或聚氨酯,粒径应为2mm4mm,含水率应不大于1%。5.3.3.3 高分子浇注料施工工艺性能高分子浇注料施工工艺性能要求见表6。表6 高分子浇注料施工工艺性能要求项 目要 求检测方法粘度 mPas1500科技基200
16、874号40下可工作时间 min10表干时间 h5承载时间 h725.3.3.4 高分子浇注料物理机械性能高分子浇注料的物理机械性能要求见表7。表7 高分子浇注料的物理机械性能要求项 目要 求检测方法体积电阻 108GB/T 21527吸水率(室温72h) %1GB/T 1690密度 g/cm30.9GB/T 6343与钢板剥离粘合强度(冷粘) kN/m2GB/T 7760与水泥粘接强度 MPa0.5科技基200874号硬度 IRHD655GB/T 6031拉伸强度 MPa4GB/T 528扯断伸长率 %450固化体积变化量 mm10科技基200874号耐热空气老化(7072h)硬度变化 IR
17、HD5GB/T 3512拉伸强度 MPa3.2扯断伸长率 %360耐臭氧老化(4072h,100pphm,20%伸长)外观无龟裂GB/T 7762耐盐水老化(4% NaCl,4072h)硬度变化 IRHD5GB/T 1690拉伸强度 MPa3.2扯断伸长率 %3605.3.3.5 外观质量高分子浇注料熟化后表面应平整、无鼓泡、褶皱、裂纹和无脱粘现象。5.3.4 调轨组件5.3.4.1 物理机械性能调轨组件采用玻纤增强尼龙,由保持架和楔形块组成,其物理机械性能要求见表8。表8 尼龙物理机械性能要求项 目要 求检测方法球压痕硬度 HB30GB/T 3398.1拉伸强度 MPa55GB/T 1040
18、2扯断伸长率 %25.3.4.2 外形尺寸偏差及外观质量调轨组件外形尺寸偏差及外观质量要求见表9。表9 调轨组件外形尺寸偏差及外观质量要求项 目要 求外形尺寸偏差满足设计图纸要求。外观质量1、表面应平整、飞边等应修整齐,其中表面收缩造成的缩痕深度不宜超过1mm,不允许有任何开裂和分层现象。2、表面上因杂质、气泡、水纹和闷气造成的缺陷,单个面积不得大于5mm2,深度不得大于0.5mm,缺陷每块不得超过3处。5.3.5 PP-R管5.3.5.1 物理机械性能PP-R管物理机械性能要求见表10。表10 PP-R管物理机械性能要求项 目要 求检测方法拉伸强度 MPa15GB/T 1040.2断裂伸长
19、率 %200拉伸弹性形变量 mm105.3.5.2 尺寸偏差及外观质量PP-R管尺寸偏差及外观质量要求见表11。表11 PP-R管尺寸偏差及外观质量要求项 目要 求尺寸偏差满足设计图纸要求,且壁厚应不小于3mm。外观质量PP-R管颜色一般为灰色,色泽应基本一致,管材的内外表面应平整,无凹陷、气泡和其他影响性能的表面缺陷,管材应不透光。5.3.6 钢轨依据TB/T 2344关于材质为U75V性能要求的规定。5.3.6.1 化学成分及残留元素化学成分及残留元素应符合表12和表13的要求。表12 钢牌号及化学成分(熔炼分析)钢牌号化学成分(质量分数)CSiMnPSVAlU75V0.71-0.800.
20、50-0.800.70-1.050.0300.0250.04-0.120.010表13 残留元素上限钢牌号化学成分(质量分数)CrMoNiCuSnSbTiNbVCu+10SnCr+Mo+Ni+CuU75V0.150.020.100.150.0300.0200.0250.01-0.350.355.3.6.2 钢轨力学性能钢轨力学性能要求应符合表14的规定。表14 钢轨力学性能要求项 目拉伸强度 MPa断后伸长率 %轨头顶面中心硬度 HBW10/3000要 求98010280-3205.3.6.3 外观质量钢轨表面不得有裂纹。5.3.6.4 其他性能依据TB/T 2344关于材质为U75V性能要求
21、的规定。6 试验方法6.1 试验条件试样试验前必须在温度235,相对湿度(5010)% 的标准条件下至少放置24h,并在此条件下完成各项测试。6.2 轨道系统6.2.1 力学性能6.2.1.1 轨道系统竖向刚度、横向刚度按附件A规定的方法测试。6.2.1.2 轨道系统纵向刚度按附录B规定的方法测试。6.2.2 疲劳性能6.2.2.1 疲劳试验按照铁科技函2006248号进行。6.2.2.2 试验装置按图A.1和图A.2的要求安放在试验机上,施加周期荷载为33.6kN240kN,加载频率为(41)Hz,荷载循环次数为3106次。6.2.2.3 300万次疲劳试验后,检测高分子材料及轨道板的外观并
22、测试轨距;在自由状态下停放24h后按6.2.1的方法测试竖向刚度和横向刚度,并计算其变化率。6.2.3 阻尼性能阻尼性能测试按照附录C的要求进行。6.2.4 绝缘性能轨道系统绝缘性能试验按铁科技函2006248号规定的方法进行。6.2.5 轨道铺设精度(静态)精调后用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全站仪等进行测试,按照TB 10601的方法检测。6.2.6 外观质量用目测法进行检查。6.3 部件6.3.1 轨道板6.3.1.1 轨道系统力学性能测试方法按照科技基200874号规定的方法的进行。6.3.1.2 轨道板疲劳测试与轨道系统疲劳测试同时进行,方法按6.2.2规定的方法。6.3.1.3 轨道板外形
23、尺寸应采用专用仪器、工具测量;外观质量采用目测法和量具进行检测。6.3.2 轨下垫板6.3.2.1 物理机械性能6.3.2.1.1 从尺寸检验合格的产品上,按GB/T 2941的规定制备试样,并在标准状态下静置24h后进行试验。6.3.2.1.2 轨下垫板的各项性能按5.3.2规定的方法进行测试。6.3.2.1.3 轨下弹性垫板的静刚度按铁科技函2006248号规定的方法进行测试,试样尺寸为400mm200mm12mm。测试力值范围为2kN25kN,循环四次取第四次值;加载速度为0.5kN/s,每个循环之间间隔5min。6.3.2.1.4 轨下弹性垫板的动刚度按铁科技函2006248号规定的方
24、法进行测试,试样尺寸为400mm200mm12mm。测试力值范围为2kN25kN。测得动刚度后,将测试的动刚度除以静刚度得到动静刚度比值。6.3.2.1.5 轨下弹性垫板的疲劳性能按GB/T 21527的规定进行测试,试样尺寸为400mm200mm12mm。测试力值范围为1kN15kN,加载频率(52)Hz。6.3.2.2 外观质量和尺寸偏差6.3.2.2.1 尺寸用通用量具测量,其中厚度测量在轨下垫板工作面的对称部位取四点及中心线两点进行测量,取其平均值。6.3.2.2.2 采用目测法和量具进行检测。6.3.3 高分子浇注料6.3.3.1 橡胶颗粒水分按GB/T 6284规定的方法测试,其中
25、样品为1005g,干燥时平铺于已恒重的金属盘或玻璃皿上。6.3.3.2 高分子浇注料施工工艺性能6.3.3.2.1 粘度按科技基200874号规定的方法进行测试。6.3.3.2.2 可工作时间按科技基200874号规定的方法进行,测试温度40,记录各组分混合后粘度达到3000mPas的时间,该时间即为可工作时间。6.3.3.2.3 表干时间按科技基200874号规定的方法进行。将A组份、B组份的温度调节至235,并保持1h;将各组分按比例混合,充分搅拌均匀后倒入150mm120mm15mm的模具中,开始记录时间,直至手触摸材料表面不粘手时,此段时间为表干时间。6.3.3.2.4 承载时间按科技
26、基200874号规定的方法进行。将A组份、B组份的温度调节至235,并保持1h;将各组分按比例混合,充分搅拌均匀后倒入150mm120mm15mm的模具中,开始记录时间,当试样硬度达到树脂最终固化硬度的70%时的时间为承载时间。6.3.3.3 高分子浇注料物理机械性能6.3.3.3.1 高分子浇注料的物理机械性能测试应在试样完全固化后进行(室温固化7天以上,或8016h后)。6.3.3.3.2 体积电阻按GB/T 21527规定的方法进行测试。试样尺寸为150mm120mm15mm。6.3.3.3.3 吸水率按GB/T 1690中的相关规定进行测试。试样在完全固化的成品上制取。计算公式如下:式
27、中: 吸水率,% ; 试验后试样重量,g ; 试验前试样重量,g 。6.3.3.3.4 密度按GB/T 6343规定的方法,在聚氨酯和橡胶颗粒混合料制成的试样上取样进行测试。 6.3.3.3.5 与钢板的剥离粘合强度按GB/T 7760规定的方法进行测试。试样钢板应涂刷粘接剂,然后在室温下浇注纯聚氨酯料制成;与水泥的粘接强度测试按科技基200874号规定的方法进行。6.3.3.3.6 硬度用纯聚氨酯料浇注按GB/T 2941制成标准试样,按GB/T 6031规定的方法进行测试。6.3.3.3.7 拉伸强度、扯断伸长率用纯聚氨酯浇注按GB/T 2941制成标准试样,按GB/T 528规定的方法进
28、行测试。6.3.3.3.8 固化体积变化量按科技基200874号规定的方法进行测试。6.3.3.3.9 耐热空气老化、耐臭氧老化、耐盐水老化用纯聚氨酯料制成标准试样,分别按GB/T 3512、GB/T 7762、GB/T 1690规定的方法进行测试。6.3.3.4 外观质量采用目测法进行检查。6.3.4 调轨组件6.3.4.1 物理机械性能按5.3.4.1规定的方法进行。6.3.4.2 外观质量和尺寸采用目测法和量具检测。6.3.5 PP-R管6.3.5.1 物理机械性能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拉伸弹性形变量按GB/T 1040.2规定的方法测试,其中拉伸弹性形变量取拉伸取向中属于弹性变形的样品
29、标距内伸长量。6.3.5.2 尺寸偏差及外观质量采用目测法和量具进行检测。6.3.6 钢轨6.3.6.1 钢轨化学成分及残留元素、力学性能按照TB/T2344规定的方法进行。6.3.6.2 外观质量采用目测法。7 检验规则7.1 检验分类检验分为进厂检验、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7.1.1 进厂检验进厂检验为产品所用原材料和零部件进厂时应进行的验收检验。原材料和外协零部件进厂时除有供应商提供的质保文件外,必要时工厂质检部门还应提供复检报告。7.1.2 出厂检验出厂检验为生产厂家对产品进行交货时的检验。7.1.3 型式检验型式检验为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的检验:a) 工厂初次投产前;b) 正常生产
30、后,配方、工艺、材料有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c) 轨道板为停产两年半以上,恢复生产时;其他部件在停产六个月以上,恢复生产时; d) 轨道板为正常生产两年半;其他部件正常生产一年时; e) 进厂检验与上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f) 用户提出要求时。7.2 检验项目及频率7.2.1 进厂检验项目及频率进厂检验项目及频率见表15,采取随机抽样方式。表15 进厂检验项目及频率名 称项 目检验频率要 求轨道板外形尺寸每40件为一批,不足40件按一批计算。每批抽样10件。5.3.1外观质量全检。轨下弹性垫板拉伸强度、扯断伸长率、压缩永久变形、静刚度、外观质量和外形尺寸每批不得大于5千件,不足5千件
31、按一批计算。外观质量和尺寸每批抽样不得小于5件,性能检测至少1次。5.3.2轨下调高垫板硬度、拉伸强度、扯断伸长率、压缩永久变形、外观质量和外形尺寸高分子浇注料可操作时间、粘度、表干时间、可承载时间、硬度、拉伸强度、扯断伸长率、粘接强度每批应由同一牌号的A、B组份组成,每60吨为一批,不足60吨按一批计算。每批抽样不得小于2组。5.3.3橡胶颗粒水分每5吨为一批,每批抽样不得小于5组。调轨组件外观质量、外形尺寸、球压痕硬度、拉伸强度、扯断伸长率每批不得大于5千套,不足5千套按一批计算。每批抽样不得小于5套。5.3.4PP-R管尺寸偏差及外观质量、拉伸强度、扯断伸长率每批不得大于5千米,不足5千
32、米按一批计算。外观质量和尺寸每批抽样不得小于5件,性能检测至少1次。5.3.5钢轨化学成分、拉伸、表面硬度每批由同一浇铸坯的钢轨组成。每批抽检一次。5.3.6外观质量7.2.2 出厂检验项目及频率出厂检验项目及频率见表16。出厂检验在现场并随线路铺设进行。表16 出厂检验项目及频率项 目检验频率要 求轨道铺设精度全检5.2.1.5轨道系统外观质量5.2.1.67.2.3 型式检验项目及频率型式检验项目包括5.2的全部项目,频率按7.1.3,采取随机抽样方式。7.3 判定规则所有检验项目全部合格,则判定为合格。当抽样的检验项目中有不合格项时,应取双倍试样对不合格项目进行复检,若复检后仍有不合格项
33、则判定为不合格。8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安装8.1 标志、包装8.1.1 轨道板应按设计规定的位置压出永久性标识:产品型号、制造厂名、制造年份、批次号。8.1.2 高分子浇注料用聚氨酯应按A、B双组份配套供应,分别封装在铁桶内。包装桶应清洁、干燥、密封。包装桶外应有明显的标识。包装应注明产品型号、名称、批号、重量、制造厂名、生产日期等,并有合格标识。8.1.3 橡胶颗粒应采用防潮包装,包装物在正常运输过程中不得损坏。包装应注明产品型号、名称、批号、重量、制造厂名、生产日期等,并有合格标识。8.1.4 轨下垫板、调轨组件、PP-R管应用袋(或箱)包装牢固,重量不得大于50kg,包装物在正常
34、运输过程中不得损坏。包装应注明产品型号、名称、批号、重量、制造厂名、生产日期等,并有合格标识。8.1.5 在每根钢轨规定的部位,应有清晰的凸起标识:生产厂家、钢号、型号、制造年月等。每根钢轨应附有合格证,每批钢轨交货时应附质量证明书。8.2 运输、贮存8.2.1 轨道板8.2.1.1 轨道板的运输应满足以下要求:a) 成品板运输宜采用载重量30t以上汽车;b) 装车技术要求:1) 将最下层的垫块用螺栓固定在载重汽车上,每层板间垫块要上下对齐,支点位置和数量应符合设计规定;2) 垫块上下均应设防滑橡胶垫,防止轨道板在运输过程中滑动;3) 在载重汽车四周设置立柱,且纵向的2个立柱用吊带拉紧;c)
35、轨道板在装卸运输时要使用专用吊具,严禁碰、撞、摔。8.2.1.2 轨道板的贮存应满足以下要求:a) 轨道板成品应按型号和批次分别存放,不合格的轨道板应单独存放;b) 轨道板存放时,堆放层数不超过4层,板与存放基础之间以及每层板间安放4个垫块,垫块尺寸为300cm10cm10cm,垫块高度允许偏差2mm,承载面应平行,误差控制在2mm内;c) 轨道板存放基础要坚固平整,在存放期间,要定期检测基础的变形情况。8.2.2 高分子浇注料、橡胶颗粒、轨下垫板、调轨组件、PP-R管高分子材料类运输时,应采取防雨措施,轻装、轻卸,严禁摔、碰撞、拖拉、倾倒和滚动。应按化工产品相关要求,贮存在通风、干燥、防晒、
36、防污、防潮、防火、无污染的环境中,远离热源。聚氨酯的贮存期为自生产之日起6个月。其他材料应在一年的贮存期内保证其性能满足要求。8.2.3 钢轨装卸运输时,应用起吊工具,严禁摔撞。 8.3 安装轨道系统安装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附录A (规范性附录)轨道系统竖向刚度、横向刚度试验方法A.1 试验设备MTS液压伺服加载作动器:能施加400KN荷载,其精度为500N,示值允许偏差不大于1% ;千分表:精度0.001mm;笔记本电脑等。A.2 试样试样采用轨道系统结构单元,或可与客户协商采用缩尺模型或单轨加载的方式进行测试。A.3 试验环境条件试样试验前必须在温度235,相对湿度(5010)% 的标准条件
37、下至少放置24h,并在此条件下完成各项测试。A.4 试验方法及步骤试验方法及步骤如下:a) 试件经235、相对湿度(5010)%调节24h后测试;b) 将试件放置在试验台上;c) 按图A.1和图A.2所示将试验装置安放在试验机上,并安放横向和垂向位移测试仪;图A.1 加载系统横向布置示意图图A.2 加载系统平面布置示意图d)加载到预压静载360kN,卸载,停留1min后正式进行测试;e)正式试验开始时将位移测试仪调零,而后以2kN/s3kN/s的加载速度加载到F1(20kN),停留1min,记录竖向位移D1i和横向位移d1i,再继续以2kN/s3kN/s的加载速度加载到F2 (360kN),停
38、留1min,记录竖向位移D2i和横向位移d2i。如此反复试验三次,分别计算三次D1i、D2i和d1i、d2i的平均值,记为初始垂向变形D1,最大垂向变形D2和初始横向变形d1、最大横向变形d2。A.5 试验结果A.5.1 计算方法横向刚度计算方法: 竖向刚度计算方法: 式中:K1竖向刚度,kN/mm;K2横向刚度,kN/mm; F2加载最大荷载,kN;F1加载初始荷载,kN; D2最大垂向变形,mm;D1初始垂向变形,mm;d1初始横向变形,mm;d2最大横向变形,mm。A.6 试验报告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a) 试验项目名称;b) 试样来源、规格及制备方法;c) 试验编号、尺寸、外观质量及
39、数量;d) 试验温度、湿度;e) 试验设备及仪器;f) 试验结果;g) 试验人员、日期及其他。附录B (规范性附录)轨道系统纵向刚度试验方法B.1 试验设备拖动装置:能够施加一个至少40kN的张力; 位移测量仪:精度0.02mm;力测量仪:精度0.1kN。B.2 试样安装完成且高分子材料完全固化的嵌入式轨道系统,试样长度500mm700mm。B.3 试验条件试验温度:235;相对湿度:(5010)%。B.4 试验方法及步骤试验方法及步骤如下:a) 试件经235、相对湿度(5010)%调节24h后测试;b) 将试件固定在试验台上;c) 在钢轨一端的纵向轴线上施加一个(105)kN/min恒定速率
40、的拉伸负荷。从该负荷循环一开始,自动地测量钢轨负荷和钢轨的位移,加载示意图见图B.1;d) 当出现高分子材料开裂、破坏等现象或负荷大于60kN时,迅速减少负荷至零,并持续测量钢轨位移2min,重复3次,每次循环应在无负荷情况下间隔3min。若材料出现开裂,记录下开裂时的纵向拉伸负荷。图B.1 轨道系统纵向刚度加载示意图B.5 试验结果B.5.1 目视观测试件外观状况,高分子材料是否有开裂、折皱、粘接失效的情况。B.5.2 纵向刚度的计算: 式中:KL 纵向刚度,kN/(mm.m); X 钢轨的纵向位移,mm; L 试样的长度,mm。纵向刚度取3次循环测试的平均值。B.5.3 纵向刚度曲线的绘制:以纵向位移为横坐标,纵向拉伸载荷为纵坐标,绘制纵向刚度曲线。B.6 试验报告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a) 试验项目名称;b) 试样来源、规格及制备方法;c) 试验编号、尺寸、外观质量及数量;d) 试验温度、湿度;e) 试验设备及仪器;f) 试验结果。 附录C (规范性附录)轨道系统阻尼性能试验方法C.1试验设备加速度传感器:量程50g,分辨率0.002m/s2;力锤:带5t的力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