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道德与法治试题注意事项:1 .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1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 .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雷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 .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
2、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一个人拥有多重身份,可以是父母的孩子,是老师的学生,还可以是单位的员工。个人拥有多重身份这一现象表明()人的身份在出生后自然就具有人的身份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人的身份不同社会地位就不同人的身份在社会关系中确定A.B.C.D.2 .社会关系从建立的基础可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下列关系对应正确的是()A.母女、同事一一血缘关系B.同乡、邻居地缘关系C.同学、兄弟一一业缘关系D.同行、业主一一地缘关系3 .有人这样比喻:“社会是一棵大树,我就是其中的一片树叶;社会是浩瀚的星空,我就是其中的一颗星星;社会是一望无垠的草原,我就是草原上的一棵小草。对这段话
3、的正确理解是()A.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B.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过程C.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各种关系D.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4 .青少年正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应养成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表现为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能保证我们拥有健康的人格有利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是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的A.B.C.D.5 .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亲社会行为。下列行为中不能体现亲社会的是()A.参加志愿者活动B.事不关己,高高挂起C.爱岗敬业D.与人为善6 .抖音是一款社交类软件,但是某些短视频出现未成年人禁忌内容
4、让未成年人沉迷其中。国家网信办3月28日组织“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试点上线青少年防沉迷系统。对此,青少年应该()A.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净化网络文化环境B.培养高雅情趣,抵制不良诱惑C.提高网络技术,设计防沉迷软件D.防微杜渐,远离网络7 .近日,家住上海的13岁女孩小苏(化名)以学习为由,用妈妈的手机偷偷给自己喜欢的网络主播打赏,两个月就花了25万元。对于打赏主播的现象,你最想对你的同学们说的是()A.网络直播太可怕,应拒绝从众B.打赏主播新趋势,要主动跟风C.对待流行应理智,需合理有度D.主播挣钱真容易,可弃学尝试8 .未成年人保护法新增网络保护第64条规定:要求国家、社会、学校和家
5、庭应当培养和提高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增强未成年人科学、文明、安全、合理使用网络的意识和能力。”对此,同学们纷纷发表评论。以下评论正确的是()小闽:”网络打开新的交往通道,我们可以和任何人网上交往。小福:”虚拟世界的交往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可能带来危害J小周:”网络交往有陷阱,未成年人的判断能力还有待提高。小莉:“互联网无所不能的,现代人的网络素养都非常的高。”A.B.C.(D.9 .神舟十四号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在“新教室”问天实验舱给我们带来了一场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在线“天宫课堂”奇妙、有趣、生动,点亮了很多同学探索宇宙的梦想。这能帮助同学们认识到()网络让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
6、只有网络才能让生活变得更丰富多彩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网络极大促进了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A.B.C.(2X4)D.10 .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的融合发展工业互联网智能家居、智能汽车等行业方兴未艾的带动在催生一场新的工业革命;在短视频、直播带货、内容电商和社区团购等新模式的带动下,互联网电子商务在拉动消费方面的作用更加凸显互联网应用领域的新模式、新业态、新应用展现出蓬勃生机和巨大潜力。这表明网络().为文化交流搭建新平台B.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C.为民主政治拓展新思路D.为生态建设提供新途径11 .某市个别网民通过互联网散布谣言,煽动对立情绪,扰乱疫情防控秩序,造成恶劣社会影响。20
7、22年9月10B,该市公安局对相关人员依法予以查处。这警示我们()要拒绝上网,抵制不良信息要理性参与网络生活要遵守道德和法律,做守法公民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A.B.C.I).(2X3)12 .从“今晚全城大消杀”到“自来水加大氧气注入”,从核酸采样有毒到口罩原料会导致肺结节二从“一阳性男子被吊车转移”到“某地用集装箱运转患者二近段时期,疫情防控的各种谣言在社交平台流传,导致不少人焦虑、恐慌,一些真实科学的信息反遭质疑,严重干扰疫情防控工作。对待网络谣言,我们识别的办法有()学会辨识信息内容,耸人听闻的信息往往不可信注意信息出处,关注行业和部门发布的官方消息查看不同的信息源,对信息进行对比和多方脸
8、证拒绝使用网络,不看社交平台信息,避免受伤害.(B.C.D.(D13 .凡人善举在网络上赢得的点赞越来越多,“上热搜”越来越多。数据显示,中国文明网累计发布“中国好人16228名,网上互动超过100亿次。这启示我们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传播网络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达自己的诉求为经济发展建言献策A.B.C.(2X4)D.14 .下图是小明假期生活的一天。下列观点是同学小亮给小明的劝告,你认为合适的()必须远离网络,才能保证身心健康合理使用网络,理性参与网络生活不要沉溺网络,学会科学安排时间网络资源无限,要学会与他人合作.B.C.(D.15 .在“双减”政策引导下,假期生活中小学生摆脱了繁
9、重的作业,不用“背书包在补习班转场)很多人选择在运动场快乐奔跑,在图书馆里享受自由阅读,在乡间田野体味劳动乐趣。这样的假期生活()有利于学生融入社会,健康成长有利于学生体验社会生活的绚丽多彩有利于学生放飞自我,自由发展可以快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A.B.C.(3)D.(3X4)16 .针对“大数据杀熟”“诱导沉迷”等互联网算法(互联网算法意思是利用用户的一些行为,通过一些数学算法,推测出用户可能喜欢的东西)的不合理应用,国家网信办等4部门联合发布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这是全世界第一个对“算法”加以具体约束的法案。国家出台此项规定是为了()发挥网络优势,促进民主政治进步杜绝各种侵权行为,
10、消除网络危害弊端保护公民合法权益,促进互联网健康发展规范互联网企业行为,引导传播网络正能量A.B.C.(QD.第I1.卷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17 .在学习了丰富的社会生活一课后,小华同学设计了复习卡片,请帮她完成相关内容。(10分)18 .【做网络的主人】材料一位家长的感慨:“毁掉一个孩子,只要给他一部手机就够了、这句话绝不是危言耸听,最直接的现象就是我们身边的青少年学生,还有我们自己的孩子,有许多沉溺于网络游戏之中,不能自拔。为此,2022年6月1日是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要求,以未成年人为服务对象的在线教育网络产品和服务,不得插入网络游戏链接,不得推送
11、广告等与教学无关的信息。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针对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等问题作出的规定有哪些重要意义?(6分)(2)依据以上材料,结合上网课的你谈谈如何参与网络生活?(8分)19 .社会是个多姿多彩的大舞台,绚丽的社会生活,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们去探究,去参与。在参加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我们不断接触和融入社会,扩大交往范围,扮演社会角色,承担社会责任。作为青少年,我们该如何了解社会呢?为此,某中学八年级(2)班的全体同学在道德与法治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一次主题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活动一:观察社会(1)社会是一张无与伦比的“大网”,我们每个人
12、就是这个网上的一个结点。对此,老师让同学们走出课堂,去捕捉社会生活绚丽多彩的场景。请你列举一些社会的场景,并对这些场景进行简单的描述。(6分)活动二:行为反思(2)班会课上,老师对同学们说:“我们每个人周围都有一个小网,正是由于这样一个个的小网在无限地延伸,才组成了社会这张漫无边际的大网J对此,老师让同学们分组讨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6分)20 .欣赏诗歌,回答问题。双击鼠标启窗口,信息海洋好神游。查资料,联友谊,赏音乐,通信息。一叶轻舟万山过,网络魅力谁能敌!有激流,有险滩,暗点陷阱起波澜。不良信息撒迷雾,低俗之风讨人嫌。偌大一张互联网,让我欢喜让我烦。(1)打开互联网,我们除了“查资料,
13、联友谊,赏音乐,通信息外,还能利用网络的哪些优势呢?(4分)(2)“有激流,有险滩,暗礁陷阱起波澜”,说说网络有郊些弊?(6分)(3) “偌大一张互联网,让我欢喜让我烦在网络交往中我们应如何合理利用网络?(6分)参考答案1. D【详解】本题考查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题文中,“一个人拥有多重身份,是老师的学生,还可以是单位的员工二说明人的身份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正确;人的身份在社会关系中确定,错误;社会地位受多重因素的影响,错误;故本题选D02. B【详解】本题考查对社会关系的认识和理解。依据教材知识可知,母女属于血缘关系,同事属于业缘关系,同乡、邻居属于地缘关系,同学属
14、于业缘关系,兄弟属于血缘关系,同行、业主属于业缘关系,故B说法正确,AC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3. D【详解】本题考查个人与社会的知识。社会是一棵大树,我就是其中的一片树叶;社会是浩瀚的星空,我就是其中的一颗星星;社会是一望无垠的草原,我就是草原上的一棵小草。这体现出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D正确;ABC观点正确,但题文材料中没有体现,ABC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4. B【详解】本题考查亲社会行为的表现和意义。依据教材知识,亲社会行为表现为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有利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是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的。故符合题意;:保证,说法绝对,故说
15、法错误;故本题选B05. B【详解】本题考查对亲社会行为的理解。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那些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行为,表现为避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故.ACD属于亲社会行为,说法正确;B:这是缺乏社会责任感的表现,故B说法错误;本题逆向选择,故本题选B。6. B【详解】本题考查合理利用网络知识。B:根据题文中的描述可知,青少年应该培养高雅情趣,抵制不良诱惑,故B符合题意;A:“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净化网络文化环境是国家层面的职责,故A说法错误;C:“提高网络技术,设计防沉迷软件”是企业层面的职责,故C说法错误;D:远离网络忽略了网络的积极影响,故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
16、07. C【详解】本题考查合理利用网络。C:材料通过13岁女孩小苏打上主播的行为,意在告诉我们要学会合理利用网络;说明了对待流行应理智,需合理有度,故C说法正确;A:这夸大了此现象的危害性,拒绝从众的说法过于绝对,A说法错误;B:我们要理性选择,不能主动跟风,B说法错误;D:这歪曲了通文的主旨,故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08. C【详解】本题考查网络交往的相关知识。题干中的话要求我们正确对待网络交往。依据教材知识,“虚拟世界的交往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可能带来危害。”“网络交往有陷阱,未成年人的判断能力还有待提高。”,故符合题意:任何人,说法绝对,故错误;:无所不能,夺大了网络的作用,故错误;故本题
17、选a9. B【详解】本题考查网络的作用。题干中,在线天宫课堂”奇妙、有趣、生动,点亮了很多同学探索宇宙的梦想。这体现了网络让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故符合题意:只有,才,说法绝对,故说法错误;:题干未涉及网络极大促进了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故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10. B【详解】本题考查网络的作用。B:网络推进社会进步,题文中,互联网电子商务在拉动消费方面的作用更加凸显,这体现了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故B符合题意;ACD:材料未涉及网络为文化交流搭建新平台、为民主政治拓展新思路、为生态建设提供新途径,故AC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H.D【详解】本题
18、考查合理利用网络。某市个别网民通过互联网散布谣言,煽动对立情绪,扰乱疫情防控秩序,造成恶劣社会影响,被依法予以查处,警示我们要理性参与网络生活,要遵守道德和法律,做守法公民,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正确:要合理利用网络,错误;故本题选D。12. 【详解】本题考查合理利用网络。对待网络谣言,我们识别的办法有学会辨识信息内容,耸人听闻的信息往往不可信,注意信息出处,关注行业和部门发布的官方消息,查看不同的信息源,对信息进行对比和多方脸证,说法正确:没有人受到网络的积极影响,错误;故本题选A。13. A【详解】本题考查传播网络正能量。凡人善举在网络上赢得的点赞越来越多,“上热搜越来越多,启示我们充分利
19、用网络平台传播网络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说法正确但题干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14. C【详解】本题考查合理利用网络。根据题干描述可知,小明假期是沉迷网络的表现,小亮应该告诉他合理使用网络,理性参与网络生活,不要沉溺网络,学会科学安排时间,正确;:要合理利用网络,不是远离网络,错误;:说法正确但与题干主旨合理利用网络无关,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15. A【详解】本题考查感受社会生活。个人与社会息息相关。题干中很多人选择在运动场快乐奔跑,在图书馆里享受自由阅读,在乡间田野体味劳动乐趣等生活,有利于学生融入社会,健康成长:有利于学生体验社会生活的绚丽多彩,故符合题意;
20、题干中的假期生活不会放飞自我,故说法错误;题干中的假期生活与快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无关,故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16. D【详解】本题考查传播网络正能量。分析题干,国家网信办等4部门联合发布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有利于规保护公艮合法权益,促进互联网健康发展,规范互联网企业行为,引导传播网络正能量,故Q说法正确;:题干没有体现民主政治,故不符合题意;:“杜绝、消除”说法绝对,故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o17. g)学生,儿子(女儿),孙子(孙女),同学,朋友等(答案不唯一)(2分)社会化。(2分)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21、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2分)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2分)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2分)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
22、所急。(2分)【详解】本题主要考查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亲社会行为的表现、意义以及途径,可结合教材相关知识作答。18. (1)有利于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引导未成年人合理利用网络,防止网络沉迷;有利于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6分)(2)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和工作有关的信息,学会“信息节食”;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遵守道德和法律,做一名负责任的网络参与者。(8分)【分析】考点考查:网络保护、理性参与网络生活。能力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
23、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核心素养:道德修养、健全人格、法治观念。【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国家,需要运用网络保护的有关知识意义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未成年人的在线教育产品不得插入网络游戏链接,不得推送广告等一可链接网络保护未成年人。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中学生,需要运用理性参与网络生活的有关知识,从措施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毁掉一个孩子,只要给他一部手机就够了一可链接理性参与网
24、络生活。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19. (1)走进农村,看到农民在田间辛勤劳作;来到工厂,看到工人在有条不紊地工作;步入商场,琳琅满目的商品映入眼帘;参观博物馆,丰富的展品令人震掩:观看升旗仪式,感受到身为中国人的自豪。(6分)(2)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二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具有不同的身份。(6分)【详解】(1)本题要求列举一些社会的场景,并对这些场景进行简单的描述,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2)本题考查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20. (1)学习新知、购买物品、寻医问药、休闲娱乐等。(4分)(2)网络信息良莠不齐。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个人隙私容易被侵犯。(6分)(3)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和工作有关的信息,要学会“信息节食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才能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6分)【详解】(1)本题考查网络的作用,为开放性试题,符合题意即可。(2)本题考查网络的危害,结合教材知识组织答案。(3)本题考查合理利用网络的方法,结合教材知识组织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