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演讲稿各位领导,各位同事:9月10日是我国第40个教师节,今年教师节的主题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教师队伍建设,对广大教师提出殷切期望。2023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并在信中阐释了教育家精神的内涵: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习近平总书记从“从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麓、躬耕态度、仁爱之心、
2、弘道追求”六个方面总结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丰亩内涵,让我们对新时代“好老师”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清晰的理解,进步激发了我们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教育志向和职业抱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为我们广大教师树立起了精神坐标和行动遵循,极大增强了我们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责任感、使命感。我们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积极践行教育家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始终持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信念,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以敦本务实,厚德敬业的教风要求自己,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乘烛铸民魂。”教师已经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
3、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作为线的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需要承担起传授知识的责任,更需要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导者和朋友。我们要努力提升自身教育教学水平,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教育无小事,事事皆育人.”教育家精神,是一种对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和执着追求,是对学生成长的关心与引导,是对教育理念的坚守与耍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秉持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做学生前行的引路人。教育家精神,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着,更是对教育使命的坚守和追求。作为一名党员要时刻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将“教育家精神”融入教书育人的实践
4、中,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和推动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教育家精神不仅仅体现在对教育的深厚情感和专业知识上,更在于那种勇于探索、不断创新、以育人为己任的崇高品质。在我看来,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一种情感的交流、价值观的传递和人格的塑造。因此,当我深入教育领域,开始实践自己的教育理想时,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教育家精神的重要性。真正的教育家是终身学习的典范,不满足现状,勇于探索,不断充实自我,以渊博的学风滋养学生的心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要在教育的田野里播种希望,用无私的奉献与深切的关怀,温暖每一个年轻的心灵,让校园成为学生温馨的家、知识的海洋、梦想起航的地方。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
5、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心有大我、至诚报国”就是广大教师的千里共同途。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坚定理想信念之锚,勇担强国建设使命,自信自强、晔厉奋发,在与国家、民族、人民同行奋斗中,书写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师者荣光。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索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心得体会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索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以卜.简称意见)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专门出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文件,是在我国由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系统性跃升的关键历史节点上,对弘扬教育家精神,打造支撵教育强国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作
6、出的全面系统部署,是新时代新征程强教强师的纲领性文件。意见明确了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要求。在指导思想方面,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工作重点方面,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要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深化教师队伍改革创新,加快补齐教师队伍建设突出短板,强化高素质教师培养供给,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打造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在目标任务方面,遗见明确,新时代教师
7、队伍建设总体目标要分成两个阶段达成。第一个阶段:经过3至5年努力,教育家精神得到大力弘扬,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取得积极成效,教师立德修身、敬业立学、教书育人呈现新风貌,尊师重教社会氛围更加浓国。第二个阶段:到2035年,教育家精神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追求,实现教师队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成为常态,教师地位巩固提高,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和令人羡慕的职业之一。中共中央、国务院此次出台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文件,是新时代新征程强教强师的纲领性文件。当前,我国各级各类教师共有1891.8万人,支掾起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我国专任教师学历持续提升,小学和初中任教教师中
8、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占比分别达到78.03%s93.09%a卜.步,教育部将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并推动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培养、教育教学各环节。推动高水平大学开展教师教育,持续提高师范教育办学水平,不断加大优秀教师培养力度,通过深化“国培计划”改革、推进“特岗计划”改革,优化中西部地区和乡村教师资源配置。意见就以教育家精神引领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加强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涵养高尚师德师风、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加强教师权益保障、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等五方面重要举措。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打造支撑教育强国的高索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当前,我国各级各类教师共有1891
9、8万人,这支教师队伍支撑起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要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经过3至5年努力,教育家精神得到大力弘扬,教师立德修身、敬业立学、教书育人呈现新风貌,尊师重教社会氛围更加浓厚.到2035年,教育家精神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追求,实现教师队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成为常态,教师地位巩固提高。近年来,一些与教育教学无关的社会事务频繁进入校园,加重/教师负担,影响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凡是影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宣传不良价值导向以及含有商业行为的活动一律不得进入校园。我们将强化跟踪问效,持续深化抠改,建立起减轻教师负担、
10、规范与教学无关的社会事务进校园的长效机制,进一步为广大中小学教师减负松绑,充分保证教师从事主责主业。此次文件也明确提出了要优化教师管理和资源配置.推进教师评价改革。俞伟跃介绍,要严把教师队伍入口关,畅通教师发展渠道,着力解决教师结构性矛盾。深化教师资格制度改革,建立完善符合教育行业特点的教师招聘制度。注重凭能力、实绩和贡献来评价教师,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等现象,推进发展性评价。进步加强紧缺薄弱学科教师的配备,建立健全高校产业兼职教师管理和教师企业实践制度,以新技术融合提升教师管理效能.意见提出,强化教育家精神引领,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深化教
11、师队伍改革创新,加快补齐教师队伍建设突出短板,强化高素质教师培养供给,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坚强支撑。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我国中小学教师1684万人,占教师总数的89$。因此,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提升基础教育教师整体素质和教书育人能力,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必答题”。近年来,教育部会同相关部门开展多项工作。一是完善培训体系,建立起中小学教师5年360个学时的全员培训制度,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二是强化示范引领,通过实施“国培计划”、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
12、学科领军教师培训等示范性国家级培训项目,引领各地创新培训模式,改进培训内容,优化培训管理,组织高质量培训,加强国家、省、市、县、校五级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三是聚焦弱点群体,在区域上,优先支持中西部地区、边境地区、民族地区、乡村学校的教师培训:在学科领域上,向音体美劳、科学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包括足球教育等紧缺薄弱学科教师倾斜;开展全国中小学党组织书记校长政治能力和治理能力提升培训。四是推进数字赋能,加强国家智慈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教师研修”板块的建设和应用,常态化开展教师研修,据统计,到目前为止累计参训教师超过6100万人次。意见多次提到乡村教师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实施“优师计
13、划”等政策,加强中西部地区和乡村教师定向培养;通过实施“国培计划”,培训校长教师2187万人次;通过实施“特岗计划”,为中西部地区22个省份100O多个县、3万多所乡村学校,补充115万名教师;通过实施“三区”人才计划教师专项、“组团式”援疆、国家银龄教师行动计划等,累计派出24.3万名教师到中西部地区和乡村学校支教讲学;实施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从东部省份选派2392名校长和骨干教师帮扶西部160个县,支持每县建好1所普通高中和1所职业高中。学习贯彻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心得体会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C
1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近日发布,强调“引导广大教师将教育家精神转化为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提出“经过3至5年努力,教育家精神得到大力弘扬,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取得积极成效,教师立德修身、敬业立学、教书育人呈现新风貌,尊师重教社会氛困更加浓厚”。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样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需要涵养广大教师的仁爱之心,充分激发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
15、性、创造性,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教育家夏丐尊曾将教育里的爱比作池塘里的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以仁爱之心育人,既要善于传授学生知识、技能,也要充分尊玳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帮助孩子培育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因此,需要鼓励广大教师积极运用观察、交流、调研等方式,尽可能了解学生的特点、性格特征以及遇到的困难挑战,进而创新教学方法,实现因材施教。能够深刻影响学生的教师,不仅耍有渊博的知识、宽广的视野,还要有仁爱之心。教师真心实意地爱护、付出,有利于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尊崇、信服,进而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激发求知动力。有爱才有责任,有责任才有奉献,以仁爱之心育人,需要无私
16、的精神、奉献的品格。人们常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来赞美教师,彰显着教师身上沉甸甸的责任。“燃灯校长”张桂梅,帮助一批又批女孩走出大山、走进大学,“端出命改变她们的命”。“时代楷模”张玉滚,放弃城市工作的机会来到乡村任教,把自己磨炼成能教书、能做饭、能裁缝、能治病的“全能型”教师。秉承“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以满腔赤诚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用纯粹无私的爱守护学生成长,才能更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饱含时学生的爱,更需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自我修养,为学生树立做人、做事、做学问的榜样。乘持温暖教育信念,以心传心,以德培例,以能养能,以爱育爱:把奉献与爱心放在
17、首位,关爱特殊学生家庭,为困难学生家庭捐款:以身作则,投身农业产业帮扶,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将科学知识传递到农户的手中从小学老师、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到大学教授,不久前公布的全国教书育人梢模候选人事迹感人至深。陶冶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既做好传授知识的“经师”,又成为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人师”,在传道授业中引人以大道、启人以大智,方能彰显师者大爱、师者仁心。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新征程上,在推动广大教师涵养仁爱之心的同时,也给教师更多关爱,在全社会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让他们在教书育人中TT更多获得感、成就感、荣誉感,定能更好激励广大教师厚植教育情怀,以大爱点亮孩子的梦想、
18、托举民族的未来.新课程改革已全面铺开,其主要理念就是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关爱学生是师生和谐相处的重要前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尊,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这是一种心理上的需求,但尊重是相互的。学生是有自己思想和行动自由的独立个体,被平等对待是一大愿望,能得到老师的尊重对学生是极大的箱神激励。我从教育中体会到:尊重学生的实质就是把学生当作和自己一样有尊严、有追求、有独挣个性特长、有自我情感的生命个体,从尊重学生出发,建立新型的现代师生关系,教师要进行必要的角色转换,要从传统的师道尊严中搂脱出来,要从家长的威严中解放出来,要从唯一正确的师长的假想中酹悟过来,
19、学会使听,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欣赏,慢得赞美,善于交流,成为学生成长的伙伴,成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和鼓励者,成为孩子们的同志和朋友。在学生心灵中栽下一棵尊重的幼苗,用爱心去浇灌,必将伴随其生命的成长竖起人格的参天大树。万紫千红随风去,冰心一片栽玉壶,这就是我这样一位普通教师的高风亮节!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谟逊的。我想,教师所从事的就是这种叶的事业平凡而伟大。言必行,行必果,行动实浜远胜于说教。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新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其实,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教师都在用行动诠释着师德师风的真正内涵。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