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年级下册古诗文与日积月累练习题汇总1.(五下广东期末)积累和运用。(1)占往今来,凡是作恶多端、搞阴谋诡计的人都没有好下场,正所谓“多行不义,:怀有仁心的人会对别人遭遇灾祸、不幸产生同情,这是因为(2)古诗中有爱国情怀:,岂因祸福避趋之”,是林则徐忍辱中的爱国誓言:“,南望王师乂一年”,是陆游悲愤中的爱国情怀:“剑外忽传收蓟北,”更是表达了杜甫听到收复失地的消息激动的心情。(3)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很多名家名篇: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中的“他”是小说中的黄包车夫祥子;作者被誉为“人民艺术家”:(填人名)在俗世奇人中创作了大量的奇人奇事,除了刷子李,我还知道俗世奇人里面的奇人有o【答案】1.必自毙恻隐之
2、心仁之端也2.苟利国家生死以遗民泪尽胡尘里初闻涕泪满衣裳3.骆驼祥子老金冯雅才苏七块【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名言诗句的默写和文学常识积累。(1)“多行不义,必自毙”指不义的事情下多了,必然会自取灭亡。“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的意思是同情心是仁的开端,羞耻心是义的开端。默写时注意“毙、恻、隐”这些生字的正确书写。(2)“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意思是如果对国家有利,我将不顾生死。难道能因为有祸就躲避、有福就上前迎受吗?“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出闩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讥借遗民之口表达自己失望而尚未绝望的心情,表达了浓浓的爱国之情。”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出自唐杜甫同
3、官军收河南河北讥这句诗浓缩了诗人悲喜交加的情感,其中“忽传收蓟北”是喜讯,而“初闻”又将诗人从欢乐中拉回到现实,流下了悲喜交加的泪水。(3)他像一棵挺脱的树运用了外貌和动作描写,塑造了祥子老实、生命力旺盛、吃苦耐劳、自尊要强的特点。“祥子”这个人物出自老舍的小说骆驼祥子。老舍,原名舒庆春,字今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课文刷子李出H冯骥才创作的小说集俗世奇人讥俗世奇人每篇专讲一个人物的本领及事迹,其中的人物有泥人张、张大力、冯五爷等。根据自己的积累回答出一个即可。2.(五下湖南期末)积累补充填空。(1),村庄儿女各当家。(2)孤帆远影碧空尽,。(3)黄沙百战穿
4、金甲,o(4)鸟鸣涧中以动写静,用鸟鸣声衬托山里的幽静与闲适的诗句是:,o(5)“人有耻,J人如果有了羞耻之心,有些不该做的事情就能够不去做了。(6)本学期,我积累了关于母爱的诗句:,报得三春晖。(7)杨氏之子一文中的“”充分体现了杨氏之子思维敏捷,语言幽默的特点。【答案】1.昼出耘田夜绩麻2.唯见长江天际流3.不破楼兰终不还4.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5.则能有所不为6.谁言寸草心7.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详解】本题考查诗词名句默写。(1)“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出自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注意“昼”“标”“夜”“绩”“麻”汉字的书写笔画。(2) “
5、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出自唐代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送别诗。注意“唯”“江”“流”汉字的书写笔画。(3)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J出自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注意“破”“楼”“终”汉字的书写笔画。4)出自王维的鸟鸣涧,注意“鸟”“鸣”“涧”汉字的书写笔画。(5) “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出自朱总朱子语类卷十三。意思是一个人有了羞耻心,就能不做那些不该做的事。人有了羞耻心,才会有志向、抱负和气节,才能意志坚定,于贫富、得失、义利之间有所取舍,而不是任凭物欲驱谴。注意“则”“能”汉字的书写笔画。(6) “谁言
6、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出自唐孟郊游子吟讥注意“谁”“草”汉字的书写笔画。(7)“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出自南北朝刘义庆杨氏之子讥当客人提出“此是君家果“时,杨氏之子没有生硬地照搬“孔雀非夫子家禽”这样的句式,而是用“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委婉地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先生您孔家的鸟,那杨梅怎能是我杨家的果”的意思,体现了其“甚聪慧”和应有的礼貌。注意“闻”“雀”“雀”汉字的书写笔画。3.(五下河北期末)跟着诗词去旅行。“腹有诗书气自华”,请根据上下文或语境提示填空。(1)本学期,五三班同学通过“云游”模式,足不出户就看到了诗和远方。欣赏滚滚黄河、巍巍大山,不禁使人想到诗句:“三万里河东入海,J(2)跟
7、着古诗词穿越看看古代儿童的生活吧!被誉为“一代诗宗”的杨万里稚子弄冰中的儿童正在“,彩丝穿取当银铳”;而宙震村晚中的孩童正在悠闲归家的路上:“牧童归去横牛背,J(3)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看到下面这幅风景画,你会想到哪首诗呢?请你写下来。(4)读诗也是读生活。“乡村四月闲人少,我们读到的是乡村忙碌又悠闲的生活:“,游子身上衣”我们品味到的是浓浓的亲情、母爱;“孤帆远影碧空尽,我们感受到的是送别时的依依不舍。【答案】1.五千仞岳上摩天2.稚子金盆脱晓冰短笛无腔信口吹3.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4.才了蚕桑乂插田慈母手中线唯见长江天际流【详解】本题考查名篇名句
8、理解与默写。(1)书写时注意“仞”“摩”的正确写法。(2)书写时注意“稚”“脱”的正确写法:书写时注意“短”“腔”的正确写法。(3)看图可知画的明月升起照耀惊动了桂花树上的栖鸟,不时地高飞鸣叫在这春天的溪涧中。可知是唐代王维的鸟鸣涧,原诗为: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意思是:很少有人活动只有桂花无声地飘落,夜里一片静谧春日的山谷寂寂空空。明月升起光辉照耀惊动了山中栖鸟,不时地高飞鸣叫在这春天的溪涧中。书写时注意“涧”“惊”的正确写法。4)书写时注意“蚕”“蚕”的正确写法;书写时注意“慈”“线”的正确写法:书写时注意“唯”“际”的正确写法。4 .(五下云南期末)填空。(1)
9、苟利国家生死以: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不变的基因和底色,是爷爷教导我“.必自毙君子喻于义,”的做人道理;是“童孙未解供耕织,”的天伦之乐:是“,意恐迟迟归”的无尽牵挂;是陆游自“遗民泪尽胡尘里,”至“王师北定中原日,“的爱国之志;是王昌龄在从军行中抒写的“黄沙百战穿金甲,”的铮铮誓言:更是抗美援朝战场上“,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浩气长歌。(2)寰宇纷呈万花筒:观三国烽烟,我认识了(人名);我在阅读中的“(故事名)时感叹取经艰难:我来到埃及看雄伟壮观的,乘着小艇穿梭于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一-:最后在宁静的牧场之国一一.我进入了梦乡。【答案】1.多行不义小人喻于利也傍桑阴学种瓜临行密密缝南望王师乂一年家祭无
10、忘告乃翁不破楼兰终不还青山处处埋忠骨2.诸葛亮西游记三打白骨精金字塔威尼斯荷【详解】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理解与默写、课文内容理解。(1)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理解与钛写。(2)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观三国烽烟,三国指的是三国演义,我认识了草船借箭中足智多谋的诸葛亮;结合语境“取经艰难”,可知是古典名著西游记,结合H己的阅读经验,写出自己觉得取经艰难的故事,如“三借芭蕉扇”:不可思议的金字塔描写了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用简要的语言介绍了占埃及文明,使读者深切感受到金字塔的神秘,对其未解之谜充满了兴趣,也抒发了对古埃及人民勤劳与智慈的赞叹。威尼斯的小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的
11、重要作用,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风光。牧场之国讲述了荷兰一向以“花之国”、“风车之国”、“运河之国”、“牧场之国”闻名于世。文章正是从“牧场之国”的角度来展现荷兰的独特风情的。5 .(五下山东期末)积累运用。(1)王昌龄从军行一诗中,表现戍边将士决心破敌的豪情的诗句是“,J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一诗中,“.”表现了乡村儿童的天真可爱。王之涣凉州词一诗中,“,万仞山”表现了边塞的荒凉。(2)自相矛盾讲的是一个卖盾牌和长矛的人,夸耀他的盾牌:“吾盾之坚,J乂号耀他的长矛:“吾矛之利,J(3)身为教师的叔叔热心公益事业,他认为,。(孟子)如果每个人都常怀恻隐.之心,怜爱病弱,扶
12、助贫苦,社会就会更美好。做公益一开始可能会被误解,但“,J(论语)只要心胸坦荡,就不怕别人说三道事。(4)选H名著的课文,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扇学习名著的窗口。学了景阳冈,我们知道了施耐庵的W讥这本书中的人物都有极其生动的性格,除武松外,还有、等。这本书中还有等这些故事。【答案】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2.物莫能陷也于物无不陷也3.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4.水浒传林冲鲁智深血溅锚鸯楼【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积累与运用。(】)“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出自唐代王昌龄的从军行,意思: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
13、不打败侵犯的敌人,誓不返回家乡。“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出自宋代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意思: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意思:遥望黄河如带,远远地流上白云间,一座孤零零的小城,依傍着万仞高山。(2)书写时要注意“陷”“物”的正确写法。(3)“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出自孟子,意思:有一颗同情之心,是仁爱和正义之人的最高境界。“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出自论语,意思:君子光明磊落、心胸坦荡,小人则斤斤计较、患得患失。(4)景阳冈是人教版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课文,该文作者是施耐庵。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
14、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通过阅读水浒传可知,书中除了武松外,还有李逵、吴用等惹怒。书中还有: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等故事。6 .(五下河北期末)日积月累。(1)景阳冈一文选自施耐庵的K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禺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重点写他、两件事,表现了武松的性格特点。(2)严监生是写的小说中的人物,作者用的手法通过细腻的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了严监生的形象。(3)从军行中“,”两句写出了戍边环境的恶劣,“,”两句抒发情感,既写出了,乂表现了戍边战士的豪情壮志。(4)鸟鸣
15、涧中“,”两句以动写静,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山中春夜图;乡村四月中,“绿遍山原白满川,”两句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的江南农村初夏图。(5)爸爸意味深长地对我说:做任何事情都应该要有羞耻心,这样才可以很好地约束H己,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填写名言)【答案】1.水浒传店家饮酒冈上打虎豪放、勇敢、机敏2.吴敬梓儒林外史讽刺爱财如命3.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战斗的烟苦不畏艰难、守卫边疆4.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子规声里雨如烟5.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详解】本题考查课内文章理解。1)景阳冈选F1.元末明初的长篇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
16、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文中的主要人物武松个性鲜明,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先是他在酒家的豪饮,店家再说明酒性很烈,号称“三碗不过冈”,可武松非要喝个痛快,继而乂不顾店家劝阻执意孤身上冈,从中可见他豪爽、固执的性格。在看到官府榜文之后、武松虽有惧意,但怕返回店里会受人耻笑,宁可冒险上冈,可见他极为看重颜面,同时也有着天不怕地不怕的英雄气概。在打死猛虎后,武松自觉体力不支,于是果断下冈,可见武松虽直爽要强,但也思虑周全。(2)严监生走吴敬梓写的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人物,两茎灯草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肯断气,宜到赵氏挑
17、掉了一茎灯草,他才咽气的故事,刻画了一个吝啬鬼的形象。两茎灯草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如“他把两眼睁得滴溜例,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是神态和动作描写,形象刻画了严监生焦急的样子,表现了他吝啬、爱财胜过爱生命的特点。(3)出自唐代王昌龄的从军行,注意“孤、遥、望”等字的(4)出自唐代王维的鸟鸣涧,注意“鸣、涧”等字的书写笔画。出自宋代翁卷的乡村四月,注意“蚕、桑、插、”等字的书写笔画。(5)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的意思是人如果有了羞耻之心,W些不该做的事情就能够不去做了。7 .(五下新疆期末)积累运用。(1)“慈母手中线,”写出了母爱的伟大:“人有耻,则,小人长戚戚”阐述的则是人
18、生哲理。(2)占代诗人有很多诗句都赞美了祖国的大好河山,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一诗中的“.”描绘了黄河和华山:翁卷在乡村四月里用“,”描绘了四月的乡村美景。(3)本学期我们认识了的刘伯承:的刷子李;的严监生。(4)景阳冈选自第二十三回,作者是o在这部名著中,我最喜欢这个人物,因为o【答案】1.游子身上衣能有所不为君子坦荡荡2.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3.意志坚强技艺高超胆小吝啬4.水浒传施耐庵武松他不仅勇敢,武力乂高,是马下五虎将之一【详解】(1)本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书写时注意“游”“身”“能”“荡”的正确写法。(2)本题考查诗句理解。“三万里河东入海,
19、五千仞岳上摩天。”意思是: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触青天。此句意境阔大深沉,一横一纵,北方中原半个中国的形胜,便鲜明突儿、苍莽无垠地展现出来了,奇伟壮丽的山河,标志着祖国的可爱,象征着民众的坚强不屈,表达了诗人对收复失地的盼望,实现祖国统一的心愿。“绿遍山原臼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意思是: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啼叫。诗人以清新明快的笔调,描写了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旖旎风光,形象地描绘出雨丝之纤细、轻柔,塑造了一个悠远的意境,流露出诗人的赞美之意。(3)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军神写了刘伯承将军年轻时有一次眼睛负重伤后,
20、坚持不用麻醉药,忍受巨大疼痛接受手术治疗的故事,表现了“军神”刘伯承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俗世奇人讲述了刷子李虽然是生活于市井里巷的凡夫俗子,可他乂是“俗世”中的“奇人”,刷墙的技艺高超的故事。儒林外史中严监生虽拥有十万银子家产,却极度各啬:临死,见灯盏内点着两根灯草,恐耗油过多,伸出两个指头,迟迟不肯断气,直到其妾揣知其意,挑掉一根,始点头死去。(4)先阳冈选自我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作者是施耐庵。选择水浒传中最喜欢的人物,说明喜欢的原因即可。例如:我最喜欢宋江这个人物,因为他谦虚谨慎,疏财仗义,任人唯才,具有高超的组织管理才能和军事指挥才能。8 .(五下山西期末)基础知识运用。1)
21、唐诗宋词博大精深,令人回味无穷。杨万里用“,忽作玻璃碎地声”向我们展示了孩子的天真可爱:杜甫的“剑外忽传收蓟北,”表达了诗人听闻官军收曳失地的欣喜若狂;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体现的朋友间依依惜别之情令我们难以忘怀。翁卷的“乡村四月闲人少,”写出了农事的繁忙。(2)他像一棵挺脱的树选自(作者)的O,“他”指的是,文中的他是一名(职业)。(3)“,仁之端也。我们从这句话中能够得知:一个人如果知道同情别人,就说明他是一个有仁爱之心的人。(4)面对作恶多端的坏人,我们坚信“他们一定会受到法律的制裁。【答案】1.敲成玉磬穿林响初闻涕泪满衣裳唯见长江天际流才了蚕桑又插出2.老舍骆驼祥子样子车夫3.恻隐
22、之心多行不义,必自毙【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名言名句的默写以及理解能力。(1)在书写时需要注意敲、磬、玻、璃、碎、闻、涕、满、裳、际、桑、插”的正确书写。(2)结合C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本文选臼骆驼祥子,小说讲述了普通人力车夫祥子的一生,展示了一幅具有老北京风情的容世态图。他像一棵挺脱的树这个片段通过对样子的外貌描写,表现了他身体强劲结实的特点,反映了样子旺盛的生命力。其中“他”指的是样子,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中片段是这样写的,他爱自己的脸,正如爱他自己的身体都是这么结实硬棒,他把脸彷佛算在四肢之内,只要硬棒就好,是的,到城里以后他还能头朝下倒立着,半天这样立着,他觉得他就像一棵树,
23、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的。(3)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同情心就是施行仁的开始。在书写时需要注意“恻、隐、端”的正确书写。(4)“多行不义,必自毙”不义的事情干多了,必然会自取灭亡。在书写时需要注意“行、必、毙”的正确书写。9 .(五下湖北期末)积累与运用。(1)父母教育我们,学会做事前要先学会做人,要做一个善良的人,就要有恻隐之心,正如孟子中说的“不要做坏事,否则就会像左传中所说的那样“(2)乡村四月中表现农家忙碌的诗句是“”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中描写就连小孩儿也学着大人种瓜的诗句是“,。(3)妈妈一本正经地对我说:“咱们咸菜烧豆腐一一,如果你期末考试没考好,就像去年一样参加培训班。我
24、嘀咕着:“这不是外甥打灯笼一一?”【答案】1.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多行不义,必自毙2.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出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3.有言(盐)在先照旧(勇)【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积累。(1)“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意思是同情心是仁的开端,羞耻心是义的开端。“多行不义,必自毙”意思是不义的事情干多了,必然会自取灭亡。(2)出自宋代翁卷的乡村四月,“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图两句歌咏江南初受的繁忙农事。采桑养蚕和插稻秧,是关系着衣和食的两大农事,现在正是忙季,家家户户都在忙碌不停。出自宋代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
25、会织,却也不闲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3)咸菜烧豆一一有言(盐)在先。“盐”音谐“言”。外甥打灯笼一一照旧(舅)有外甥则有舅,打灯笼有“照”的意义。谐音过来,照旧就是照样还是原来那样,没有变化。10 .(五下广东期末)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古诗中描绘了许多可爱的儿童形象。“.”写出了儿童模仿大人种瓜时的样子:,”写出了儿童放牛回家时无拘无束的样子。我还能再写两句描写儿童的诗句:(2)在四十摄氏度的高温下,要想用这把小小的扇子来解署热,真的是“(填歇后语)(3)阅读中国占典四大名
26、著,我们感受了三国演义中三国时代的历史巨变,知道了“三国”指的是、吴。(4)陆游的古诗中,处处可见腔爱国之心,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写:“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乂一年”。即使最后去世,也不忘留下绝笔告诫儿子:“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J【答案】1.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2.梁山泊的军师一一吴用3.魏蜀4.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详解】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理解与默写、课文内容理解、歌后语、文化常识。(1)“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意思是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
27、吹”意思是放牧的孩童随意地坐在牛背上,悠闲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乐曲。描写儿童的诗句有: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池上,“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2)“梁山泊的军师一一吴用“歇后语,谐音“无用”,比喻没有什么用处。(3)三国指的是曹魏、蜀汉、孙吴三个国家。4)书写时注意“师”“原”“祭”“翁”的正确写法。11 .(五下山东期末)名句填空。(1)诗以言情,孟郊的C游子吟一诗中“,J让我们感受到母爱的无以回报;凉州词中“,春风不度玉门关。”抒发了戍边战士的离愁别恨。(2)读经典,明事理,君子看重道义,小人看重利益,正如论语中所讲“君子喻于义,J(3)我要把朱用纯的名言“一粥一饭,;半丝半缕,读给同学听,
28、教育同学们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4)自相矛盾里“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不可同世而立。”(5)有趣的歌后语:隔着门缝吹喇叭【答案】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羌笛何须怨杨柳2.小人喻于利3.当思来之不易恒念物力维艰4.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5.名声在外【详解】本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意思:有i隹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诗句将母爱比作“三春晖”,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炽烈的情感。因此,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能够让我们感受到母爱的无以回报。书写时注意“羌”“怨”“柳”的正确写法。(2)书写时注意“喻”的正确写法。
29、3)书写时注意“易”“恒”“维”的正确写法。(4)自相矛盾通过讲述楚人卖盾和矛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H相矛盾。“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这个人说的话前后矛盾,即“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的意思: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5)吹喇叭时,喇叭声会从门缝传出,将声音传到外面,由此得出了歇后语“隔着门缝吹喇叭一一名(鸣)声在外。”歌后语的意思:形容名气很大,名声已经传到了其他的地方。12 .(五下湖南期末)根据所学知识填空。(1)文中有“景”:看到美丽的乡村风景,我不禁
30、想到宋代诗人在乡村四月中描写的“绿遍山原白满川,(2)文中有“趣”:宋代诗人杨万里描写儿童弄冰玩耍的乐趣的诗句是:,彩丝穿取当银铳。(3)文中有“情”:唐代诗人在游子吟中用“,”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4)文中有“义”:读孟子,我们知道“恻隐之心,”:读论语,我们知道“,小人喻于利。”(5)请与出一句谐音歌后语:(6)自相矛盾中总结全文的一句话是:【答案】1.翁卷子规声里雨如烟2.稚子金盆脱晓冰3.孟郊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4.仁之端也君子喻于义5.和尚打伞一一无法(发)无天6.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详解】本题考查作者作品及课文内容的积累.(1)根据知识积累可知,乡村四月出自宋代诗人
31、翁卷。书写时注意“规、声、雨、烟”等字的正确写法。(2)书写时注意“稚、盆、晓”等字的正确写法。(3)根据知识积累可知,游子吟出H唐代诗人孟郊。原文为: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健,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译文: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杉。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健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根据译文可知,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主要描写和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4)书写时注意“端、仁、喻”等字的正确写法。(5)谐音歌后语:指具有一语双关作用的歇后语,通常以某事某物比喻人的。谐音歌后
32、语布.:孔夫子搬家一一净是输(书):外甥打灯笼一一照旧(舅K(6)自相矛盾讲的是一个人同时书耀自己所卖的盾和矛,因互相抵触而不能自圆其说的故事,告诫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日相矛盾中总结全文的话是“夫不可陷之后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J意思是什么矛都无法穿破的盾与什么盾都能穿破的矛,不能同时出现在一起。13 .(五下山西期末)学以致用一一巧识记(1)歌传情,诗言志。从“乡村四月闲人少,中,我们感受到农民劳动的艰辛:从“,彩丝穿取当银铳”中,我们感受到孩子们取冰玩耍的快乐;从“.中,我们感受到遗民对收复失地的企盼:从“黄沙百战穿金甲,中,我们感受到将士的豪情壮志。(2)
33、记格言,明道理。做人要心怀坦荡,正如论语中所说的“君子坦荡荡,:做人要有底线意识,因为“人有耻,(3)小古文,大智慈。自相矛盾中“夫,不可同世而立”这句话,告诉我们说话做事要前后一致,不能自相矛盾:孔指以示儿日:“。”儿应声答日:“J杨氏之子中杨氏子的回答,巧妙机智。【答案】1.才了蚕桑乂插田稚子金盆脱晓冰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不破楼兰终不还2.小人长戚戚则能有所不为3.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此是君家果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详解】(1)本题考查名篇名作的识记。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全诗为:三万里河东入海,五下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意思为: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
34、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触青天。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能感受到遗民对收夏失地的企盼的诗句为“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注意“桑、稚、遗”的正确书写。(2)本题考查格言的识记。注意“戚”的正确书写。(3)本题考查课内古文的识记。杨氏之子中杨氏子的回答是: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J儿应声答日:“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注意“陷”字的正确书写。14 .(五下山东期末)积累与运用。(1)“剑外忽传收蓟北,”,描绘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喜极而泣的画面:“,”写出了将士在身经百战之后,更加坚定的报国之志。小嘎子:出自于摔跤一文,该文章主要
35、写了小嘎子和小胖墩儿比赛摔跤的场景,反应了小嘎子顽皮、机敏、争强好胜、富有心计的性格特点。严监生:出自于两茎灯草一文,该文章记述了严监生临死时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不肯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安心闭眼的故事,刻画了一个爱财胜过爱生命的守财奴形象。诸葛亮:出自于本学期学的草船借箭一文中,该文记述了周瑜由于嫉妒诸葛亮,设计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挫败了周瑜的暗算的故事,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的特点。(3)本题考查古诗词默写。“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意思是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乂一年。”意思是中原人
36、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思是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意思是谁能说像小草的那点孝心,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书写时注意“沙”“破”“遗”“望”“影”“碧”“唯”“流”“谁”“晖”的正确写法。(4)本题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柳,”抒发了浓浓离别之情:孟郊的游子吟以“,报得三春晖”为结尾,抒发了全天下游子对母亲深深的感恩之情,诗歌中有趣,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的后两句“,”表现出乡村儿童的天真可爱。(3)论语中“,小人喻于利”这句话教导我们:君
37、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却只是利。(4)每当想到战争年代里凶残的敌人对祖国同胞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满怀悲愤的我总会脱口而出左传里的这句话:,必自毙。”【答案】1.夫不可陷之后与无不陷之矛人们说话做事要前后一致,不要自相矛盾2.五千仞岳上摩天唯见长江天际流不破楼兰终不还春风不度玉门关谁言寸草心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3.君子喻于义为恶为小人4.多行不义【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名篇默写与理解。(1)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意思是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F1.相矛盾告诉我们无论是说话还是做事,都要实事求是,三思而后行,不能过于夸张化。(2
38、)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意思是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J意思是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描写了注意力集中在好友乘坐的那只帆船上,送别友人。“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意思是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写了战斗的艰苦激烈,体现了将士的报国壮志愈加坚定。“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意思是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卷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外。描写玉门关外士兵处境如此的孤危和恶劣。以及战士们
39、的思乡之愁。“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意思是谁说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母亲如同春天阳光一样的恩情。表示儿女们的孝心是那样弱小,根本就无法回报母亲的伟大恩情,这是对伟大母爱的歌颂。“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意思是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描写出眼前浮现出孩子们不会耕种也不会织布,却也不肯闲着,都学着大人的样子,在桑树的树荫旁学着种瓜玩。从中体会到孩子的天真淳朴,极富生活情趣。(3)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J意思是君子做事提倡“正义”不要看重“利益”;小人看重利益,可不顾“正义”,告诉人们真正高尚的人重视的是正义感,坚持自己的处世原则,而卑贱的人仅仅狭隘
40、地从闩身利益出发,(4)“为恶为小人,多行不义,必自毙指不义的事情干多了,必然会自取灭亡。(25) 五下江西期末)根据所学知识填空善良是仁德的开端,就像孟子里说的,O(2)诗人眼中的童年生活是那样多姿多彩,天真无邪。如“,短笛无腔信口吹。”“稚子金盆脱晓冰,.也傍桑阴学种瓜。”(3)本学期,我们初步接触了我国的四大古典名著,“玉麒麟”是,“及时雨”是,他们都是里的英雄好汉:“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出自,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和、。我还知道与这本书相关的故事:O【答案】1.恻隐之心仁之端也2.牧童归去横牛背彩丝穿取当银铳童孙未解供耕织3.卢俊义宋江水浒传三国演义刘备关羽张飞火烧赤壁【详解】本题考杳占诗的
41、默写、名人名言的理解及占典名著的阅读。(2)本册占诗中我们看到了占代的农忙生活,如田园四时杂兴中描写的:,:还有乡村四月中的情景:,O 3)孟子中告诉了我们同情心的重要性:,:论语中对君子和小人做了以下区别:,。【答案】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孤机远影碧空尽啡见长江天际流2.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乂插田3.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详解】本题考查古诗名篇名句默写。(1)孟郊的游子吟中“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J意思是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之情。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
42、然之广陵中“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思是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邃远的天际奔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2)范成大的田园四时杂兴中“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意思是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表达了作者对勤劳的劳动人民的赞颂,以及对天真的农村儿童的喜爱之情。翁卷的乡村四月中“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乂插田。”意思是四月到了,没有人闲着,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表达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以及对劳动人民、劳动生适的赞美之情。(3)孟子中“恻隐之心,仁之端也J意思是同情心就是施行仁的开始。论
43、语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意思是君子懂得的是道义,小人懂得的是利益。说明君子与小人价值取向不同。27.(五下河南期末)根据所学知识完成练习。(1)童年的无忧无虑令人羡慕。“,也傍桑阴学种瓜”是范成大眼中孩子种瓜的童趣;“牧童归去横牛背,是雷震眼中牧童横坐牛背晚归的自在。(2)祖父的园子一文中,童年的“我”在园子里的生活可以用这些词语来形容:、(3)人闲桂花落,O(4)秋夜将晓出迎凉有感的作者是.诗题中“将晓”的意思是,“迎凉”指的是(5)依依惜别显深情,看着孟浩然乘船远去,李白低吟:“孤帆远影碧空尽,J(6)“他刚过而立之年,就在事业上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就,真令人佩服!”这里的“而立”指的
44、是岁。(7)寓言自相矛盾,“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可以用文中的“来回答。(8)杨氏之子一文选自,讲述了梁国姓杨人家的一个九岁孩子用“”巧妙对答孔君平的话“此是君家果”。【答案】1.童孙未解供耕织短笛无腔信口吹2.自由H在无拘无束3.夜静春由空4.筒门陆游天将要亮出门感到一阵凉风5.唯见长江天际流6.三十7.夫不可陷之后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8.世说新语言语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详解】本题考查古诗文默写、课文理解、字词理解和文学常识。(1)书写时注意“解”“耕”“笛”的正确写法。(2)祖父的园子,本文作者回忆童年跟随祖父在园子里“劳动”和玩耍的无拘无束的生活,表现了作者亲近自然景物,亲近小生命的
45、幸福与快乐,寄托了对故乡的怀念,对H由纯真的生活的向往。“我”在园子里的生活可以用“随心所欲”“无忧无虑”“自由自在”这些词语来形容。(3)书写时注意“静”“春”的正确写法。(4)出自宋代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题目意思是:秋天的夜里,天快要亮的时候,走出篱笆门,忽然对面吹来一阵凉风,心中产生一股伤感,于是写下这首诗。“将晓”的意思是:天将要亮。“迎凉”指的是:出门感到一阵凉风。全文: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5)书写时注意“唯”“际”的正确写法。描摹了清新秀HH的雨中乡村图“.,王之涣绘就了雄阔苍凉的边塞风光图。(3)古诗中流淌着赤子的情怀。,岂
46、因祸福避趋之”是清代林则徐的铮铮誓言:“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遗民泪尽胡尘里,”写出了诗人陆游盼望朝廷收复失地的悲愤与感慨。【答案】1.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2.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3.苟利国家生死以不破楼兰终不还南望王师又一年【详解】本题考查默写。(1)由题干中的“君子”“小人”“心胸”可知是论语中的“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由“义利观”可知是论语中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书写时注意“荡”“戚”“喻”的正确书写:(2)由题干中的“王维”“月下鸟鸣”可知是唐代王维鸟鸣涧中的三、四句;由“翁卷”“雨中乡村”可知是宋代翁卷乡村四月中的一、二句:由“王之涣”“边塞风光”可知是唐代王之涣凉州词中的一、二句:书写时注意“涧”“仞”的正确书写:(2)由题干中的“朱子语类”“羞耻之心可知是“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由“左传”“不要做坏事”“得到惩罚”可知是“多行不义,必自毙”;书写时注意“耻毙”的正确书写:(3)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孔君平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此是君家果:杨氏之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书写时注意“雀”“禽”的正确书写。30.(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