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运用》练习:阶段过关检测二 含解析.doc

    • 资源ID:4148155       资源大小:141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4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运用》练习:阶段过关检测二 含解析.doc

    阶段过关检测二(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导学号50720029)从陶渊明看现代人的生存困境鲁枢元“樊笼”是陶渊明诗文中的核心意象之一,象征被限制了身心自由的、令人难以忍受的生存处境,如:“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人类自己创造的文明,支撑了人类的现实生存,却把人束缚在文明的种种框架之中而不得自由。卢梭(17121778)的社会契约论开篇第一句话便是:“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国际歌曾唱遍全世界:“让思想冲破牢笼”“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从后来的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看,把“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倒不是太难,“新世界”要完全冲破牢笼却难办得多,哪怕仅仅是冲破思想的牢笼。如果说陶渊明生活的农业时代“樊笼”(“樊”字从木)还是由“木头”制作的;那么,到了工业时代,在马克斯·韦伯(18641920)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木笼”变成了“铁笼”:“这个铁笼是机器般的非人格化的,它从形式理性那里借来抽象力量将人禁锢其中”,它“冷静超然,逻辑严密,等级森严,庞大无比”,“它最终要无情地吞噬一切”,“一直持续到人类烧光最后一吨煤的时刻”。人类文明在不断发展,人对自然的控制力在不断加大;但更糟糕的是,人们对自然、对他人的控制力量越是强大,人们自己被囚禁的程度也就越深。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确实有一套自我粉饰的招数,能把牢笼打理得如同五星级宾馆,使囚犯忘记自己还是囚犯,使囚犯们积极踊跃地甘当囚犯。牢笼固然可恶,对于现代人来说,更可怕的是失去了“走出牢笼”与“回归自然”的自觉意识。现代人普遍相信“进步论”,相信现在比过去好,未来比现在好。这种进步论若是以地球生态的尺度来衡量,是不足以证实的。我们的地球生态不但现在不比过去好,未来更让人担忧。尽管如此,现代人还是一心“向前进”,没有人愿意“向后退”,哪怕是后退一小步。诗人陶渊明则不同。陶渊明的一声长啸“归去来兮”,实乃对自己前半段人生道路的沉痛反思:“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应该说这是一种诗人的哲学,或曰:回归诗学。现代人一心期盼乘着火车、汽车、飞机、轮船甚至宇宙飞船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一路向前。如此的“飞速发展”,现代人果真距离幸福美满的天堂越来越近了吗?那也许只是一厢情愿罢了。我们急促前进企望切近前方的目标,但当我们走近看到它时,它却与我们更加疏远了。一线希望在于:新时代的灾难与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将会再度把人们逼上回归之路,即所谓希望正在于绝望之中。正如现代西方政治哲学家列奥·施特劳斯(18991973)说过的:“当人类走到现代性的尽头,实际上就必然会回到古代人在一开始就面临的问题上。”1.下列关于“牢笼”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牢笼”是指被限制了身心自由的、令人难以忍受的生存处境,与陶渊明所说的“樊笼”本质意义相同。B.工业时代的“牢笼”变成了“铁笼”,是一种冷静超然、逻辑严密、等级森严、庞大无比的非人格化文明。C.现代社会的“牢笼”是指人类自己束缚在文明的种种框架之中而不得自由的生活状态。D.在“新世界”中,现实“牢笼”容易冲破,想冲破思想“牢笼”却难办得多。解析:D项,理解错误,由第二段结尾“新世界要完全冲破牢笼却难办得多,哪怕仅仅是冲破思想的牢笼”可知。答案:D2.下列不属于“现代人的生存困境”的一项是()A.陶渊明的“归去来兮”,是对自己前半段人生道路的沉痛反思,值得现代人学习借鉴。B.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C.现代社会文明进步了,科技发展了,但若是以地球生态这一尺度去衡量,却并不是真正的进步。D.现代人一心期盼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一路向前,可真正的幸福美满却与我们更加疏远了。解析:A项是说陶渊明的思想值得现代人借鉴,并不是说“现代人的生存困境”。答案:A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现代人一概相信“进步论”,相信现在比过去好,未来比现在好,所以他们一心“向前进”,没有人愿意“向后退”,哪怕是后退一小步。B.现代人失去了“走出牢笼”的自觉意识,所以用一套自我粉饰的招数,把牢笼打理得如同五星级宾馆,心甘情愿地陷入其中。C.人对自然的控制力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也在不断加大,与此同时,人们自己被囚禁的程度也就越深。D.新时代的灾难与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将会再度把人们逼上回归之路,当人类走到现代性的尽头,必然会恢复古代人的生活方式。解析:A项,“一概”说法绝对,原文是“普遍”;B项,强加因果;D项,“必然会恢复古代人的生活方式”不当,原文是“回到古代人在一开始就面临的问题上”。答案:C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47题。来护儿,字崇善,未识而孤,养于世母吴氏。吴氏提携鞠养,甚有慈训。幼而卓荦,初读诗,舍书叹曰:“大丈夫在世,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群辈惊其言而壮其志。及长,雄略秀出,志气英远。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进位上开府,赏物一千段。仁寿初,迁瀛州刺史,以善政闻,频见劳勉。炀帝嗣位,被追入朝,百姓攀恋,累日不能出境,诣阙上书致请者,前后数百人。帝谓曰:“昔国步未康,卿为名将,今天下无事,又为良二千石,可谓兼美矣。”大业六年,车驾幸江都,谓护儿曰:“衣锦昼游,古人所重,卿今是也。”乃赐物二千段,并牛酒,令谒先人墓,宴乡里父老。仍令三品已上并集其宅,酣饮尽日,朝野荣之。十二年,驾幸江都,护儿谏曰:“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伏愿驻驾洛阳,与时休息。陛下今幸江都,是臣衣锦之地,臣荷恩深重,不敢专为身谋。”帝闻之,厉色而起,数日不得见。后怒解,方被引入,谓曰:“公意乃尔,朕复何望!”护儿因不敢言。及宇文化及构逆,深忌之。是日旦将朝,见执。护儿曰:“陛下今何在?”左右曰:“今被执矣。”护儿叹曰:“吾备位大臣,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乃遇害。护儿重然诺,敦交契,廉于财利,不事产业。至于行军用兵,特多谋算,每览兵法,曰:“此亦岂异人意也!”善抚士卒,部分严明,故咸得其死力。(节选自北史·来护儿传)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B.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C.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D.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解析:解答文言文断句题,要在通读原文的基础上,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句首发语词、句间停顿词和句末语气词,二是句中充当谓语的动词和形容词。如本题,通过通读可知整个句子大意,一是少时常见战争,立有功名之志;一是平陈之役有功。其次根据虚词“所”“及”,名词“护儿”“宇文忻”“淮南”“白土村”“疆埸”“军旅”“广陵”“役”等就基本可以判断断句所在。答案:D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B.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D.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解析:A项,“字”,古代男子成人(20岁),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含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后因称字为表字,所以A项正确。B项,“谥号”是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所以B项正确。C项,“嗣”本义是诸侯传位给嫡长子。嫡长子与最年长的儿子有时候并不是一致的。所以C项说法错误。D项,“阙”指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也指皇帝居处,借指朝廷,也可代指京城、宫殿。所以D项正确。答案:C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来护儿少有大志,成年后秀拔于群。他自幼而孤,得到吴氏教诲,立下为国杀敌、求取功名的志向;长大以后,更是雄略超群,志气英发。B.来护儿推行善政,深受百姓拥戴。在瀛州刺史任上,他声名远闻,屡受嘉奖;炀帝时,百姓舍不得他回朝廷任职,上书请愿者达数百人。C.来护儿直言劝谏,后被奸人杀害。他谏请炀帝停驾洛阳,不再远游江都,引发炀帝大怒,以致宇文化及杀害他时,炀帝也没有设法保护。D.来护儿廉于财利,用兵极有谋略。他信守承诺,注重友情,轻视钱财,不置产业;善待士卒,处事严明,谋略多合兵法,部属争相尽力。解析:“以致宇文化及杀害他时,炀帝也没有设法保护”说法错误,宇文化及杀害来护儿时,炀帝已经怒气消解,之所以没有设法保护他,是因为炀帝自己也已经被抓。答案:C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2)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解析:(1)关键词:“军旅”,战事;“咨怨”,叹息怨恨;“游幸”,外出巡游。(2)关键词:“凶逆”,凶恶悖逆之人;“王室”,朝廷;“泉壤”,黄泉。参考答案:(1)陛下兴起战事,易于引起百姓叹息怨恨。如今又要外出巡游,我很担心不合适。(2)不能清除凶恶悖逆之人,终致朝廷落到如此地步,我只能抱憾于黄泉之下,还能再说什么呢!参考译文来护儿,字崇善,还未记事的时候就成了孤儿,由伯母吴氏抚养。吴氏照顾抚养,给予他许多慈母般的训诲。来护儿年纪虽小,但聪明出众,刚开始读诗经,放下书感叹道:“大丈夫生活在世,一定为国家消灭贼寇,以取得功名!”众人对他的话感到惊奇,认为他志向豪壮。等到长大成人,雄才大略超乎常人,志气英伟高远。恰逢周朝的军队平定淮南,来护儿所住的白土村,正处于两国交兵的战场,经常见到军队,来护儿常常慨叹,有建立功名的志向。到了隋文帝开皇初年,宇文忻等人镇守广陵。平定陈国之战,来护儿立有战功,晋官位上开府,赏赐缣帛一千段。仁寿初年,来护儿改任瀛州刺史,因善于治政而闻名,多次受到文帝的勉励。炀帝继位,来护儿被召入朝,当地百姓拽住他的车恋恋不舍,以致许多日仍不能出境,到朝中上书请求将来护儿留下来的人,前后有几百人。炀帝对他说:“当初国家没安定的时候,卿是有名的将领,如今天下安定了,卿又成为很好的刺史,可以说是双美兼而有之了。”大业六年,炀帝车驾巡幸江都,对来护儿说:“穿着华丽的衣服白天巡游,是古人看重的。卿如今就是这样。”就赏赐给来护儿缣二千段以及牛和酒,让他去拜谒先人之墓,宴请乡里的父老乡亲。让三品以上的官员都聚集到他的宅院中,畅饮一日,朝野人士都为来护儿感到荣耀。大业十二年,炀帝巡幸江都,来护儿劝谏说:“陛下兴起战事,易于引起百姓叹息怨恨。如今又要外出巡游,我很担心不合适。希望陛下驻圣驾于洛阳,根据时节休养生息。陛下如今巡幸江都,那里是我衣锦还乡之地,我深受恩宠,不敢只为自己打算。”炀帝听后,神色严厉地站了起来,好多日子不让来护儿晋见。后来,炀帝怒气消解,才令人领来护儿入见,说:“公竟然有这样的意思,朕还有什么指望?”来护儿于是不敢再说话。当宇文化及发动叛乱时,十分忌恨来护儿。这一天早晨来护儿将要去上朝,被抓了起来。来护儿问道:“陛下如今在哪里?”身边的人回答说:“今天被抓了起来。”来护儿叹息说:“我身为大臣,担负着国家的重任,不能清除凶恶悖逆之人,终致朝廷落到如此地步,我只能抱憾于黄泉之下,还能再说什么呢!”于是就被杀害了。来护儿重信用,讲交情,淡泊财利,不经营产业。至于行军用兵,谋略特别多,每次观览兵法,就说:“这难道也是异于他人的想法?”善于安抚士兵,赏罚处置严明,所以都能够为他效死尽力。(二)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第89题。(11分)(导学号50720030)【双调】寿阳曲江天暮雪马致远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8.简要赏析“半梅花半飘柳絮”之妙。(5分)解析:“半梅花半飘柳絮”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十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景之杂乱、美丽,表达出作者心中凄凉的情感,显得十分真实形象。参考答案:用梅花、柳絮喻雪,很形象;“半半”生动传神地写出“乱舞”情态。9.诗中“钓鱼人”形象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6分)解析:这是马致远写的又一支表达身处天涯、心系故园的羁旅乡愁的小令,与天净沙·秋思有异曲同工之妙。曲中也描写了特有景色中的特定氛围,凸显了一位不怕世间风雪、孤傲高洁的人物形象,使读者也不由得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参考答案:不怕世间风雪,孤傲高洁。(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庄子·逍遥游指出,“,”,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 (2)白居易琵琶行中“,”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 (3)杜牧赤壁中“,”两句,设想了赤壁之战双方胜败易位后将导致的结局。 解析:(1)注意“积”不能写成“集”;(2)注意“拨”不能写成“拔”;(3)注意“锁”不能写成“琐”。答案:(1)(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2)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3)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请在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导学号50720031)瓦斯科夫凯旋苏联鲍里斯·利沃维奇·瓦西里耶夫瓦斯科夫押着俘虏,走过里莎牺牲的地方,他不由地拉动了枪栓。听到枪栓的声音,俘虏们立刻警觉地停了下来,回过头,惊恐地看着瓦斯科夫。准尉已经像个醉鬼一样东倒西歪了,但他还保持着清醒。不是现在,时机未到。瓦斯科夫看了一眼俘虏,又拉动枪栓,关上了保险。俘虏们放下心来,回过头,继续慢慢向前走去。沉寂的森林里,只有沉重的步伐响着。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瓦斯科夫看着前面俘虏的背影,突然变得模糊起来,他赶紧晃晃头,背影又变得清晰起来。他回头远远地望着姑娘们牺牲的地方,默默地唠叨着:“我的丽达、热妮亚、里莎、索妮娅、嘉尔卡,我不知道怎么跟你们说,我活下来了。咱们再见的日子又远了。仗,还没打完,也说不定什么时候,你们的准尉来不及哼上一声,也就躺下了。我不后悔,我也不害怕,找你们去做伴。现在想起来,是多美妙的一件事”瓦斯科夫回头看了一眼跌跌撞撞走着的俘虏,又回身面向森林,默默地唠叨着:“再见了,等以后再回来看你们。丽达交代的事我一定办好,你们相信我”他回过头,疲惫的脸上挂着大颗大颗晶莹的泪珠。瓦斯科夫押着俘虏终于走上了大路。这是最后的路程了。瓦斯科夫感到自己燃烧起来了,他身体摇晃着,俘虏的背影变得更加模糊,他一次又一次晃脑袋。但不管如何,背影还是模糊的,周围的一切也是模糊的突然,从四周的森林中,山丘上,河畔冒出无数的红军战士。他们呼喊着向瓦斯科夫涌来。是少校和基里亚诺娃带着大部队正在森林里搜寻他们的踪迹。然而瓦斯科夫似乎什么也感觉不到,他摇摇晃晃地朝前走去,走过了俘虏身旁,一直走向村口。四面八方都是红军战士,善良的俄罗斯人民。然而这一切落在瓦斯科夫的眼里,都是一些晃动的影子。他分辨不出眼前的是谁,只知道一味地晃动着身体朝前走着,走着。他仍然跌跌撞撞向前走去,一直走向空无人迹的村庄。瓦斯科夫终于明白他已经回来了。他想站住,却觉得眼前一阵发黑,整个人重重地跌在地上,昏死过去。红军向德国发起了总进攻。“喀秋莎”万弹齐发,射向了柏林。红军战士冲进国会大厦,将高高飘扬的旗帜插在国会大厦顶上。欢呼声充满了世界的各个角落,柏林,莫斯科,巴黎,伦敦,华盛顿战争终于结束了。战后的俄罗斯土地上一片废墟。然而幸存下来的人们没有停下来哀悼,他们从失去亲人和家园的痛苦中走出来,用百倍的热情投入到重建家园的忙碌之中。推土机把废墟推倒,压路机压过坑坑洼洼的公路,年轻人一队队扛着工具,唱着欢快的歌向需要他们的地方走去。瓦斯科夫经过的每一个地方都打满了遭受摧残伤害的烙印,然而俄罗斯人民却用欢声笑语点缀那些破败的街道。注节选自苏联小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有删改。该小说讲述了二战期间苏联红军战士英勇抗击德寇入侵的故事。小说中牺牲的五位女战士。(1)请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5分)解析:明确手法,“沉寂的森林”是景物描写,起衬托作用,“只有沉重的步伐响着”以动衬静。结合语境,分析句子内涵。参考答案:反衬(以动衬静),用步伐的“响”反衬环境的“静”;烘托出瓦斯科夫内心的压抑与痛苦。(2)小说多次写到俘虏有何作用?(6分)解析:回答本题,先通读全文,然后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去分析它们的作用。参考答案:推动情节发展;表现瓦斯科夫勇敢、坚强、守纪的形象;显示了战争的残酷;表明胜利来之不易,正义必胜。(3)小说两次写到瓦斯科夫“默默地唠叨着”,这样写的意义是什么?(6分)解析:这里运用的是人物的心理描写,在当时的环境下,只能“默默”悼念烈士,这样既能体现对失去战友的痛苦之情和对烈士的怀念之情,又能增强作品的悲壮意味。参考答案:强调瓦斯科夫对失去战友的痛苦之情和对烈士的怀念之情;增强了作品的悲壮意味。(4)请探究作品最后一段的深刻意蕴。(8分)解析:结尾段从两方面去写:“每一个地方都打满了遭受摧残伤害的烙印”是战争给俄罗斯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然而俄罗斯人民却用欢声笑语点缀那些破败的街道”表现了俄罗斯人民的乐观与坚强。整篇文章表现的是俄罗斯人民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参考答案:揭示了战争给俄罗斯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表现了俄罗斯人民的乐观与坚强;蕴含俄罗斯人民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翻译奇人许渊冲邓郁“杨振宁1957年获诺贝尔奖,王希季是70年代长征一号火箭首射成功。我是2014年才得奖,比振宁晚了五十(多)年啊!”93岁的许渊冲鹤发白眉,声如洪钟,中气十足,讲到畅快处,还会把袖口往上撸。8月22日,中国翻译协会在外文局礼堂为获得国际翻译家联盟最高荣誉“北极光奖”的他举行了盛大的授奖仪式。作为和傅雷、钱钟书同时代的资深翻译家,许渊冲已出版了120多本译作,翻译了楚辞诗经西厢记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经典,被誉为“20世纪下半叶中国典籍翻译历史上的丰碑”。与他相伴了半个世纪的夫人照君则对我说:“许先生,是一个奇人啊。”许渊冲是翻译界的“少数派”。多年来,翻译界强调译文要忠实原文。他的翻译却不拘泥于原作,讲求再创造。他认为翻译“要发挥译语优势”。这种“优势论”也成为了他在翻译界备受质疑和诟病的一点。陆谷孙、王佐良、许钧等翻译家都曾公开和他唱反调。率性、张扬的个性,让他在崇尚低调的翻译圈子里“独树一帜”。不少人读许渊冲的回忆录逝水年华,既觉得痛快,又感叹此人毫不自谦。他重视感情,又难说谙熟“人情”。可谓“狂作文章信手书,一章一句真性情”。虽然在学术界备受争议,但在中国诗词的翻译成就上,许渊冲早已得到国内外公认。自1980年起,他开始致力于把唐诗、宋词、元曲译为英法韵文。已故宾州大学教授顾毓琇赞誉许译:“历代诗、词、曲译成英文,且能押韵自然,功力过人,实为有史以来第一。”但他的成功,却是从挨批斗开始的。1958年,许渊冲被打成右派。一次在烈日下挨斗,又热又累。他忽然想起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就默默在心里试着将其译成英文。“说来也怪,我一译诗,什么热、累、批、斗全都没了,眼里看到的仿佛只有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心里想到的只是略输文采,稍逊风骚。等我把词译完,批斗会也结束了。”在回忆录中,许渊冲更是不吝笔墨地描述母校西南联大。那时候的联大可谓大师云集。闻一多讲诗经,刘文典讲史通,罗庸讲唐诗,浦江青讲宋词,萧乾谈“创作与译诗”,卞之琳谈“写诗与译诗”这些都奠定了许渊冲的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洋文化的根基。而他毕生追求的“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翻译准则,则来自于朱光潜和钱钟书的影响。受朱光潜的熏陶,他奠定了诗译的理论基础:不但要写景,还要传情;不仅存义,而且存音。他屡次写信向钱钟书请教诗词翻译中的问题,后者都不吝回信点拨,给了许渊冲无穷的动力。北大畅春园的许家,一套70平方米的简陋居室。其中最惹眼的陈设,莫过于满满当当的书架。那座透明的“北极光”奖杯即被搁在书架的最上层,不踮着脚,几乎意识不到它的存在。比起奖杯,许渊冲更亲近的是书桌上的绿格白底稿纸、放大镜,及一台看不出年代的长城台式电脑。“翻译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他在我心中就像是普罗米修斯,永远进行着自己的事业。”和许渊冲相交甚笃的翻译家许钧说。如今他的作息如钟表一样规律:早9点到阳台做操,早饭后翻译莎士比亚全集,午睡后看看报纸,晚7点收看新闻联播,饭后接着翻译,直到深夜。有时他会半夜里坐起,打开电灯,把梦里想到的东西写下,生怕第二天忘记了。晚年的许渊冲爱读参考消息,常看海峡两岸。他早年在西南联大受到过自由民主思想熏陶,现在被包裹在一颗浓烈的爱国心里。他心里时刻怀揣着让中华文化成为世界文明主流的愿望。他引用杨振宁的话:“我一生最重要的成就是帮助克服了中国人觉得自己不如人的心理。英文和法文是英美人和法国人的最强项,中国人的英法文居然可以和英法作家比美,这也可以长自己的志气,灭他人的威风了。”许渊冲已年过九旬,但精神矍铄,正如朱自清的旧诗所云:“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节选自2014年第9期人物周刊,有删改)相关链接许渊冲,北京大学教授,翻译家。被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1999年被提名为诺贝尔奖候选人。2010年,中国翻译协会授予他“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2014年8月2日荣获国际译联最高荣誉“北极光奖”,系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翻译家。杨振宁、王希季都是许渊冲西南联大时期的同窗。(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许渊冲的“优势论”在翻译界备受质疑和诟病,这也使得他的翻译成就直到2014年获“北极光奖”才被认可,可谓大器晚成的代表。B.许渊冲引用杨振宁的话“我一生最重要的成就是帮助克服了中国人觉得自己不如人的心理”,既表明了对杨振宁观点的赞同,也表现了他自己强烈的民族自豪感。C.许渊冲把“北极光”奖杯搁在书架的最上层,不踮着脚,几乎意识不到它的存在。可见,许渊冲并不在乎这个奖,更关心他的翻译事业。D.许渊冲翻译成就的取得,离不开西南联大老师们的影响。他曾屡次向钱钟书当面请教翻译问题,后者更是悉心点拨,给了他无穷的动力。E.“翻译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他在我心中就像是普罗米修斯,永远进行着自己的事业。”翻译家许钧的话说明他虽公开和许渊冲唱过反调,但并不影响他对许渊冲的认可。解析:C项,“并不在乎”说法不严谨;A项,“他的翻译成就”早已得到公认;D项,是“写信”请教。答案:答B给3分,答E给2分,答C给1分(2)与他相伴了半个世纪的夫人照君则对我说:“许先生,是一个奇人啊。”请结合材料简要概述许渊冲“奇”在何处。(6分)参考答案:他是翻译界的“少数派”。坚持翻译“优势论”,不拘于原作,讲求再创造。他在翻译圈里“独树一帜”。他个性率性、张扬,重视感情,又难谙“人情”。虽在学术界备受争议,但他在中国诗词翻译的成就得到国内外公认。诗词曲译成英文,实为第一,被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他的成功,居然是从挨批斗开始的。(答出三点即可)(3)许渊冲成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他成功的原因。(6分)参考答案:有忘我的精神,专注而执着。(挨批斗时,再苦再累,一译诗,眼里心里只有翻译。)良好教育和大师教导,奠定了他的文化根基和翻译准则。(西南联大的求学经历和受到朱光潜、钱钟书的影响。)淡泊名利,热爱并执着于自己的翻译事业。(“北极光”奖杯束之高阁。)工作投入而有规律,作息像钟表一样。有强烈的爱国心和民族责任感。(关注参考消息和海峡两岸,时刻怀揣中华文化成为世界文明主流的愿望。)(答出四点即可)(4)文章结尾援引朱自清的诗句“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来评价年过九旬的许渊冲。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参考答案:观点:这句话充分表现了许渊冲虽年过九旬仍执着进取、坚持作为的积极乐观精神,表达了作者对许先生的欣赏和肯定。许渊冲93岁获奖,虽比同学杨振宁、王希季都晚很多年,但发言时激情澎湃,声如洪钟,中气十足,体现其老而弥坚的乐观精神。许渊冲晚年勤奋译著,坚持不懈。有时深夜也会坐起,把梦里想到的东西写下,体现其积极作为的进取精神。许渊冲晚年常看参考消息海峡两岸,关注时事。这种心系天下的爱国情怀,充分体现其耄耋之年仍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五、语言文字应用(20分)13.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散文能够真正地见出一位作家的个性和。阅读散文,我们能体味到鲁迅的,冰心的,梁实秋的幽默机智,丰子恺的清雅淡泊。“情”是散文的命脉和灵魂,对于散文的“情”来说,真挚。 A.情趣冷峻深沉温和娴雅至关重要B.情趣冷峭阴沉冲淡平和至关重要C.情调冷峭阴沉温和娴雅举足轻重D.情调冷峻深沉冲淡平和举足轻重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情趣”是情调趣味的意思,比“情调”多了一层“趣味”的内涵。根据散文的文体特征,第一空选“情趣”。“冷峻深沉”和“冷峭阴沉”都有态度严峻的意思,“深沉”指沉着持重,“阴沉”指天阴的样子,形容鲁迅,应选“深沉”。“温和娴雅”比“冲淡平和”感情更浓,适合形容冰心,“冲淡”有感情减弱的意思。“至关重要”是最重要的意思,“举足轻重”指所处地位重要,一举一动都关系到全局。语段强调真挚的重要,选“至关重要”。答案:A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我父亲是建筑学家,许多人以为我母亲后来进入建筑领域,是受我父亲影响,其实不是这样的。B.经公众投票,专家评审、网民推荐等环节的激烈角逐,宜宾市在全国四十多个竞争城市中脱颖而出,喜获“2014年度质量魅力城市”荣誉称号。C.在这部影片中,并没有给人们多少正面的鼓励和积极的启示,相反,其中一些情节的负面作用倒还不小。D.赵一曼纪念馆里陈列着好多当年赵一曼使用过的东西。解析:B项,“网民”与“公众”是种属关系,不能并举,同时语序不当;C项,句首滥用介宾结构,造成主语缺失,应去掉“在”和“中”;D项,语序不当,应为“陈列着赵一曼当年使用过的好多东西”。答案:A15.请概括“慕课”的主要特点。(每条不超过6个字)(4分)慕课(MOOC)这个术语是2008年由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大学网络传播与创新主任与国家人文教育技术应用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联合提出来的。它是一种在线上完成学习的课程。凡是想学习的人,不分国籍,都可以注册进行学习。它的授课充分运用动画、视频、微课程和小测试等手段,使得教学深入浅出,富于变化。走近慕课你会发现,大家你问我答,亦学亦师,师生间互动教学,形成了强大的线上学习社区。解析:这类题目的题干比较简单,明示信息点较少,只有“概括”“慕课”“每条不超过6个字”三点。了解语意概括的基本方法。认真通读文段,初步了解写什么;给文段划分层次,并归纳各层意思;把各层的层意综合起来,概括文段的主要信息;本段刚好四句话,找到每句关键词,概括每句主要意思即可。参考答案:以网络为载体;开放性强;授课手段多样;教学互动性强。16.针对以下新闻关键词写一段新闻短评,要求切中时弊,思维缜密,语言得体,观点鲜明;60字左右。(5分)新闻关键词:跨年之夜上海外滩踩踏问责解析:写新闻短评,要求切中时弊,思维缜密,语言得体,观点鲜明,并从中找出借鉴意义。参考答案:跨年之夜上海外滩踩踏问责领导,是任何重大事故发生后问责的基本逻辑结果,这既可告慰逝者安慰家属,也有助于改善城市应急管理促进社会进步。17.阅读下面的图表,根据要求完成题目。(5分)(1)给图表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5字)(2分)(2)根据图表数据,得出相关结论。(不超过40字)(3分)解析:图表题一般是给出一幅图表,要求能根据图表中的有关信息,对题中的信息进行筛选、分析、综合,并运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观点。图文转换综合考查对材料的分析能力和语言的概括能力。在解答此类非连续性文本时,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要求,要注意表头和表脚的文字,弄清楚图表说明的对象和比较的角度,并注意回答的字数限制。此题中表脚告诉我们的是全国与浙江20132014年的阅读率数据比较。第(2)题是要求根据数据,得出相关结论。在细读图表时要全面准确捕捉信息,找出比较对象、比较角度、各种数据及变化特点。图中,浙江的报纸期刊及综合阅读率高于全国水平,而图书阅读率低于全国水平,浙江人要重视图书阅读的结论由此得出。回答时注意分点陈述和字数要求。答案示例:(1)20132014年浙江省与全国图书报刊及综合阅读率比较(2)浙江报刊及综合阅读率高于全国水平;图书阅读率低于全国水平;浙江人要重视图书阅读。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林语堂说,人生在世,幼时认为什么都不懂,大学时以为什么都懂,毕业后才知道什么都不懂,中年又以为什么都懂,到晚年才觉悟一切都不懂。请根据以上材料,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自拟题目,自定立意,自选文体;不得抄袭,不要套作;用规范汉字书写。写作提示:(1)着眼于懂与不懂的辩证关系。材料中,“不懂”出现了三次,“都懂”出现了两次。因此,立意的关键就是对“懂”与“不懂”的辩证关系进行深入剖析。懂与不懂都是收获,懂与不懂都需要求真务实。(2)强调对自我的认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材料对“懂”与“不懂”的解读是按年龄段顺序排列的,为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人对世界,对自我的认识是个动态的过程。随着人生阅历的丰富,我们对生命的理解才会更深刻。作文前,要思考人应该怎么活,以怎样的姿态把握人生,关注人生;整体把握材料,由果溯因,注意紧扣材料。写作时,要关注生活,关注现实人生,如果只选取几个古人的事例,对文章来说,是一种缺憾,也是一种灾难;结构要有层次,层层推进,每部分要有分论点,有观点,有阐释;不要一味地贴标签。最新精品资料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运用》练习:阶段过关检测二 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螺丝刀)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