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单元质量检测(三) 含解析.doc

    • 资源ID:4149356       资源大小:596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4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单元质量检测(三) 含解析.doc

    单元质量检测(三)(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基础巩固(共20分,第15小题每题3分)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B.C.D.解析:选DA项,高/长;B项,把看作一样/一样;C项,最终/死;D项,到,往。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月出于东山之上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B虽一毫而莫取虽无丝竹管弦之盛C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D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解析:选DD项,均为连词,和。A项,介词,从;介词,表被动。B项,连词,即使;连词,虽然。C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递进。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 ()A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C长乐王回深父D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解析:选DA项,悟晤;B项,冯凭;C项,父甫。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白露横江B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C凌万顷之茫然D放浪形骸之外解析:选DA项,古义:白茫茫的水气。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B项,古义:到达。今义:介词,表示另提一事;动词,表示达到某种程度。C项,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侣鱼虾而友麋鹿B舞幽壑之潜蛟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D士贰其行解析:选A“侣”为意动用法其余均为使动用法。6名句默写。(5分)(1)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兰亭集序)(2)旌旗蔽空,酾酒临江。 (赤壁赋)(3)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赤壁赋)(4)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赤壁赋)(5)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游褒禅山记)二、阅读鉴赏(38分)(一)课内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10题。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于是余有叹焉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C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D可以无悔矣解析:选DA项,古义为“单音词连用。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今义为“合用为一个连词”。B项,古义为“不平常”,今义为“程度副词,很,十分”。C项,古义为“的原因”,今义为“表因果关系的连词”。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古人之观于天地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B夫夷以近而无物以相之C余于仆碑常在于险远D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其孰能讥之乎解析:选AA项,都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项,连词,表并列/连词,表目的,来;C项,介词,对于/介词,在;D项,代词,他们/表反诘的语气词,难道。9下列对节选的语段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第1段以“于是余有叹焉”一句承上启下,自然转入议论,写游洞的心得。B作者在第1段中提出了达到目的的三个必要条件:“志”“力”“物”。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而其中“物”又是最根本的。C第2段借仆碑抒发感慨,提出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D第3段是记游的结尾,补叙同游者的籍贯、姓名和作记时间以及作者籍贯、署名。这是写游记常用的格式。解析:选BB项,“志”是最根本的。10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1)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3分)译文:_(2)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4分)译文:_(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3分)译文:_参考答案:(1)因为他们探究思考得非常深入,而且广泛。(2)但是力量足够到达那里(结果却没有到达),在别人看来是可以嘲笑的,在自己看来也是有所悔恨的。(3)这就是今天求学的人不可以不深入思考、谨慎地选取资料的缘故了。(二)课外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114题。西郊观桃花记清朱鹤龄吾邑城隍偪仄,独西郊滨太湖,野趣绵旷,士女接迹。出西门约里许,为江枫庵。庵制古朴,开士指月熏修之所也。折而南一里,为石里村。昔嘉靖中,乡先生陆公居此地。陆公治行有声,今遗构尚存,止小听事三间耳。又南则桃花弥望,深红浅红、错杂如绣者,梅里村也。地多梅花,十年前,余犹见老干数百株,名流觞咏,每集其下,今多就槁。里人易种以桃,争红斗绯,缤纷馥郁,园田鸡犬,疑非人间。迤逦而行数百武,为朴园。园中有墩,可以四眺。隆万间,高士张朴所居。张工画,颇能诗。邑令徐公尝看梅来访,屏驺从,倾壶觞,日暮列炬前导,人折花一枝以归。又南数十武,有庵,庵名独木。万历中,忽有梓木浮太湖而来,木广二十围。里人异之,锯为栋梁,结构具足,供大士其中。至此为桃花艳胜处花皆映水两岸维百余株艳冶如笑醉面垂垂暖晕熏人落英满袖。为咏唐人“向日分千笑,迎风共一香”之句。低回久之,循庵而西,即太湖滨也。是日晴澜如镜,万顷无波。遥望洞庭西山,雾霭朦胧,明灭万状。坐盘石,灌尘巾,意洒然适也。回首桃林,如霞光一片,与暮烟争紫,恨无谢朓惊人语,写此景物耳。吾因是有感矣:昔徐武宁之降吴江城也,其兵自西吴来,从石里村入此,青原绿野,皆铁马金戈蹴踏奔腾之地也。迄今几三百年,而谋云武雨之盛犹仿佛在目。经其墟者,辄寤叹彷徨而不能去,况陵谷变迁之感乎哉!计三四十年以来,墨卿骚客相与骈肩而游集也,今多烟销云散,付之慨想而已。惟此草木之英华与湖光浩皛,终古如故。盖盛衰往复,理有固然,彼名人显仕,阅时雕谢,而不能长享此清娱者,余犹得以樗栎废材,翫郊原之丽景,延眺瞩于芳林。时同游者,周子安节,顾子樵水,余则朱长孺也。1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庵制古朴制:制度B吾邑城隍偪仄 偪:同“逼”C阅时雕谢 阅时:过时D辄寤叹彷徨而不能去 去:离开解析:选A制:规制。1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至此为桃花艳/胜处花皆映/水两岸维百余株/艳冶如笑醉面/垂垂暖晕熏人/落英满袖B至此为桃花艳/胜处花皆映水/两岸维百余株/艳冶如笑/醉面垂垂/暖晕熏人/落英满袖C至此为桃花艳胜处/花皆映水/两岸维百余株/艳冶如笑/醉面垂垂/暖晕熏人/落英满袖D至此为桃花艳胜处/花皆映/水两岸维百余株/艳冶如笑醉/面垂垂/暖晕熏人/落英满袖解析:选C至此为桃花艳胜处。花皆映水,两岸维百余株,艳冶如笑,醉面垂垂,暖晕熏人,落英满袖。1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篇按观游次序组织结构,文章第一句便点明独自一人出游观花的缘由:所居之城窄小,殊少野趣。B文章对灿烂、温馨、旷远之山野风景的描绘,表现出一种风流俊雅、文质彬彬的气度,一种平静、淡定的境界。C在吴江城西、太湖之滨的温暖、明净的风景背后,隐约潜藏着苍凉、悲愤、痛心,以及对故明盛世的怀念。D文中提到了故明嘉靖“治行有声”的道德人物陆公,在“止小听事三间耳”的表达中隐含着缅怀和惋惜之情。解析:选A根据文末“时同游者,周子安节,顾子樵水”,可知“独自一人”错。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陆公治行有声,今遗构尚存,止小听事三间耳。(4分)译文:_(2)邑令徐公尝看梅来访,屏驺从,倾壶觞。(3分)译文:_(3)低回久之,循庵而西,即太湖滨也。(3分)译文:_参考答案:(1)陆公政绩突出有声望,现在前代留下的建筑物还存在,但只剩下小厅堂三间了。(得分点:治行、遗构、止,句意)(2)邑令徐公曾经来看梅花访问,屏退随从,与张朴喝光壶里的酒。(得分点:屏、倾,句意)(3)(我)久久徘徊流连,沿着独木庵向西,就是太湖边了。(得分点:低回、循,句意)参考译文:我居住的县城地方窄小,唯独西边靠近太湖,开阔,充满野趣,路上游玩的人一个接一个。出了西门大约一里,是江枫庵。庵的规制古朴,是僧人指月熏修的地方。转弯向南一里,是石里村。过去嘉靖年间,有名望的陆公居住在此。陆公政绩突出有声望,现在前代留下的建筑物还存在,但只剩下小厅堂三间了。再往南边桃花到处都是,深红色浅红色的交错,就像刺绣,正是梅里村。梅里村梅花很多,十年前,我还看见几百株老的梅树,名人雅士们常常在梅树的下面集会饮酒,现在这些梅树大都枯槁了。村子里的人用桃树来替换了它们,桃树争着展现红色,芳香浓郁,田园美丽,鸡犬嬉戏,不像是人间。曲折前行几百武(古以六尺为步,半步为武),是朴园。园中有土堆,站在上面,可以向四下眺望。隆庆、万历年间,这是品行高洁的张朴的居住地。张朴擅长绘画,也十分善于写诗。邑令徐公曾经来看梅花访问,屏退随从,与张朴喝光壶里的酒,傍晚拿着个火炬在前面照明,每人折了一枝花回来。再向南数十武,有一个庵,庵的名字叫独木。万历年间,忽然有一个梓木从太湖上漂浮而来,木头有二十围之广。乡民感到惊异,锯掉它作为屋梁,足以建成一个房子,在房子里,乡民供奉了一个菩萨。这里是桃花最美的地方。桃花映在水中,两岸有一百多株,娇艳含笑,像一张张喝醉酒的脸,香气熏人,落花满袖。我不禁吟咏起唐人写的“向日分千笑,迎风共一香”的诗句。(我)久久徘徊流连,沿着独木庵向西,就是太湖边了。这天日光晴明像镜子,万顷水面没有波纹。遥望洞庭西边的山,雾霭朦胧,或明或灭。坐在盘石上,将毛巾沾上水,洒脱闲适。回头望桃林,像一片早霞,与傍晚的烟气争辉,遗憾自己没有谢朓惊人的语言,来描写这眼前的景物。我于是心生感慨:过去徐武宁征服吴江城,他的军队从西吴来,从石里村进入这个地方,青青的原野,都是军队曾经驰骋的地方。到现在已经快三百年了,然而当年谋士武将云集的盛况仿佛就在眼前。经过那些废墟的人,就会慨叹徘徊不能离开,更何况山川地形的变化呢?三四十年来,墨卿骚客结群游玩集会,但是现在这些都烟消云散了,只让人们去回想了。只有草木青青与湖光浩大晶明,自古以来一直如此。兴盛衰亡循环往复,规律本来就是如此,那些有名的人、显贵的官员,过时了去世了,不能长久地享受这清雅欢娱的乐趣了,我还能够凭借着低下的才能,游赏郊区原野的美丽景色,眺望芳香的桃林。当时同游的人,有周安节、顾樵水,我是朱长孺。三、语言表达(12分)15将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合乎逻辑的一段话,并将序号填入横线处。(4分)书法是易学难精的艺术。作为一门传统艺术,传承是它显著的特征,_,_。_,_,_。唯其如此,才能成为生活中真正的随心所欲、不逾矩的书法大家。诚然,既定的法度有时会使书法显得死板它要求笔墨有出处,结字有法度但是一流的书法家都是从法度中走出来的不像现代艺术那样可以“天马行空,为所欲为”“穿着汉唐服装,舞出时代风采”答:_解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承接上文,介绍书法传承的特点,将书法与现代艺术进行对比,连接上文,指出书法艺术的缺陷,以“法度”两字与衔接,以比喻的手法总结一流书法家的特点。参考答案:16把下面的一句话扩展成50字左右的语段,使其更加丰富,要运用比喻、排比、拟人三种修辞中的一种。(4分)苏东坡穿越千年的时空,向我们走来。答:_参考答案:(示例一:在句中扩展)苏东坡怀亘古之旷达,携百代之洒脱,走南疆北疆,历黄州惠州,把酒临风,高唱“大江东去”,穿越千年的时空,向我们走来。(示例二:在句尾扩展)苏东坡穿越千年的时空,向我走来,向你走来,向他走来,从昨天向今天走来(示例三:在句首扩展)身系眉州父老的期望,心系海南百姓的嘱托,带着文章太守的英气,带着书画大家的豪气,苏东坡,穿越千年的时空,向我们走来。17请根据上下文,从所提供的四个选项中选择相应语句分别填入文中的横线处。(只填字母)(4分)兰亭集序(见下图)这幅传颂千古的书法名迹,通篇遒美劲健,变幻万端,如有神助,在章法、结构、用笔上都达到了行书艺术的高峰。章法上,凡二十八行,行的疏密大致相等,唯首尾偶显宽密;字与字之间,大小参差,长短配合,错落有致,_。结构上,极尽变化之能事,不求字体结构的平正、对称、均匀,_;或修长,或浑圆,突破了隶书扁平方正的形貌。全篇三百二十四字,每一字都被王羲之用笔画赋予了鲜活的生命,有筋骨,有血肉,_;尺幅之内,众相毕现;异字异构,同字别构,匠心独运,韵味无穷,_。A秉性、精神、风仪各异B可谓极尽运笔使锋之妙C强调欹侧、揖让、对比D颇具天然潇洒飘逸之美解析:前“大小参差,长短配合,错落有致”,后面另起一层意思。因此,处是总结字体之美。“颇具天然潇洒飘逸之美”言字的外在之美。选D。前言结构变化之美,“强调欹侧、揖让、对比”。选C。前有“筋骨”“血肉”,与之相照应,“秉性、精神、风仪”也是运用了拟人手法。选A。前“异字异构,同字别构”言字的构成即运笔的方法。选B。参考答案:DCAB四、写作表达(5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每个人都能在生命中找到心灵的风景。王羲之在兰亭找到了自己的心灵风景,苏轼在赤壁觅到了自己的心灵风景,王安石游褒禅山寻到了自己的心灵风景。心灵的风景来自于自然、社会、家庭、文化、生活以及生命中独有的经历等。不同的心灵风景能给人以共同的力量、快乐、启示、美、爱请以“心灵的风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写作指导这是一个相当宽泛的命题作文,什么都可以往里面装。但必须把握两点。其一,中心词是“风景”而不是“心灵”。重点必须把握,否则会偏题。 其二,“心灵的”是“生命中的”,而且应该是具有诗意的,美好的,最值得留恋的,岁月无法洗涤的,久久不能忘怀的那人、那事、那环境应该是称得上“风景”的画面或经历。重点是要有感悟或启迪,它就是中心论点或文章主旨所在。若是写散文,必须做到形散而神不散,这感悟或启迪就应该是“神”之所在。画龙点睛,这点是不容忽视的。文章应该由“实”入手,到“虚”而点题收笔,水到渠成,卒章显志。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道不同的独特的风景(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这道风景应该是具有强烈的个性特点的,是他人没有而你独有的人生经历。选材的个性特点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文章的成败。(B卷能力素养提升)(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阅读鉴赏(28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9分,每小题3分)修禊,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粹。东汉应劭风俗通义·祀典说:“禊者,洁也。谨按周礼男巫掌望祀,旁招以茅,女巫掌岁时以祓除衅浴。”但从诗经·溱洧来看,修禊由纯祭祀活动逐步演变为带有节日性的活动。三月桃花盛开,百花馥郁,河水荡漾,水盈碧泛,阳光明媚的时候,郑国的青年男女到溱洧两水上沐浴,以洁身除秽邪之气,临别互赠花草。韩诗载:“郑俗,三月上巳,之溱、洧之上,招魂续魄。秉兰草,拂不祥。”这应该就是修禊的前身。但是到了两汉,修禊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其神秘繁复的色彩减少了很多,祭祀只是象征性的,在水曲隈处喝酒吟诗成主要内容,成为一种官民同乐的高雅有趣的节日活动。到了宋代其内容已经是根据喜好随意增减了。文人雅士多曲水流觞,临河赋诗歌咏。一般民众则游春踏青,赏览春光。史上最著名的一次修禊集会是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王羲之父子、谢安、孙绰等共41人在山阴(今绍兴)兰亭举行的。贤士名流分列两岸,参差坐于茂林修竹中,曲水赋诗,纵酒狂欢。王羲之作兰亭集序,成为天下第一行书。但影响巨大波及全国的修禊活动是清康乾年间扬州瘦西湖畔的三次“红桥修禊”,主持者皆为名士,参加者近万,规模空前,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盛举。其方式是在洗濯后,列坐水畔,随水流羽杯,举觞吃酒,吟诗作词。襄阳也是一个有修禊传统的地方,而习家池就是主要的修禊地点。湖广通志·襄阳府载:“县东十里,有白马泉,晋习凿齿居焉,因名习家池。”宋祝穆撰方舆胜览·襄阳府载:“每年三月三日,刺史禊饮于此。”六朝时的荆楚岁时记云:“三月三日,四民并出水滨,为流杯曲水之饮,取黍曲菜汁和蜜为饵,以厌时气。”襄阳习家池修禊习俗极可能源于东汉。但是,从东汉到隋没有文字记录。发现最早的修禊诗文是孟浩然襄阳公宅饮诗:“窈窕夕阳佳,丰茸春色好。欲觅淹留处,无过狭斜道。绮席卷龙须,香杯浮玛瑙。北林积修树,南池生别岛。”“北林积修树,南池生别岛”写修禊之时,习家池风景无限。“绮席卷龙须,香杯浮玛瑙”则写禊饮者的神态和曲水流觞的场景。记载比较详尽的一次习家池修禊是清道光五年(1866年),习家池改扩建及灌溉工程完成,应官民要求,太守周凯亲自主持了这次庆祝落成暨修禊活动。是日,习家池松簧交翠,桃柳夹岸,泉涌石洑,潺湲邅回,七十多位嘉宾、耆旧、士人、幕僚列坐池滨。曲水流觞,大家各赋诗一首。可惜这些诗今日未能目见。从周凯其他诗中我们约略可见,“盈盈水一泓,清浅鉴毛发”“胜事不可追,兰亭久消歇”“烹泉坐池上,默默问残碣”,便勾勒出当时的情景。这次修禊,成为襄阳历史上传为美谈的盛事。孟浩然诗曰:“山水观形胜,襄阳美会稽”。襄阳,胜迹如林,修禊之事为何独情于习家池?习家池亦称高阳池,乃东汉初襄阳侯习郁所修建,为中国私家园林鼻祖。此处藏气聚风,名士辈出,为文人骚客垂青偏爱。高僧曾在此“弥天”,孟浩然有涧南居;李太白且醉池上亭,杜工部清思汉水上;李商隐曾共山翁把酒时,皮日休十宿高阳忘却回;白居易赋诗借良驹,欧阳修醉翁亭记续新词。习家池为文人雅士提供了最好的山水环境。他们的逸志闲情,往往在乐山爱水中,托酒而出。“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故习家池有“醉酒诗千篇”美誉也。习家池修禊,在乎山、在乎水、在乎酒、在乎意境矣!(摘自刘克勤习家池的修禊习俗,略有改动)1下列对修禊习俗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从诗经及相关资料来看,修禊是由纯祭祀活动逐步演变成后来带有节日性质的活动的。B到了两汉时期,修禊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其神秘繁复的色彩完全消除,祭祀只是象征性的。C兰亭集会是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修禊活动,发生在东晋永和九年,王羲之为此作兰亭集序,字如蛟龙之舞,成为天下第一行书。D清康乾年间扬州瘦西湖畔举行的三次“红桥修禊”活动影响巨大甚至波及全国,由名士主持,参加者近万,规模空前。解析:选B“完全消除”说法过于绝对,原文第2自然段明确说“其神秘繁复的色彩减少了很多”。2下列对襄阳习家池的修禊情况的介绍不当的一项是(3分) ()A襄阳习家池修禊习俗很有可能源于东汉,也可以说是从习家池修建起来便渐渐开始有了修禊习俗。B清代襄阳太守周凯于道光五年亲自主持的习家池修禊活动是文献记载比较具体的一次修禊活动。C唐代孟浩然的襄阳公宅饮诗可以说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记录了习家池修禊习俗的文献,对这一方面的研究有重要意义。D襄阳习家池举办的修禊活动从东汉到清代均有相关记录,比如东汉应劭风俗通义·祀典“男巫掌望祀,旁招以茅,女巫掌岁时以祓除衅浴”就是记载习家池修禊仪式的。解析:选D据原文第5自然段“但是,从东汉到隋没有文字记录”可知“从东汉到清代均有相关记录”并不客观,且开篇引述东汉应劭风俗通义·祀典是为了说明“修禊”传统的起源和祭祀有关,并不是襄阳习家池的修禊记录。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修禊活动产生后形式渐渐发生了变化,但直到明清都保留了洁身、饮酒作诗、游春踏青等高雅趣事的习俗。B到了宋代修禊活动的内容可以根据喜好随意增减,原本作为节日余兴的活动却成为主要内容,人们常常曲水流觞、临河赋诗、游春踏青、赏览春光。C清代襄阳太守周凯于道光五年亲自主持的习家池修禊活动和兰亭修禊一样也仅仅是一次文人名士集会,此外没有其他的缘由。D襄阳习家池为历代文人骚客垂青偏爱是因为这里风景优美并且修禊习俗活动的举办为他们提供了抒发性情的平台。解析:选C第6自然段表述得很清楚“习家池改扩建及灌溉工程完成,应官民要求,太守周凯亲自主持了这次庆祝落成暨修禊活动”,这次活动还有庆祝灌溉工程完工之目的。(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7题。(19分)秋阳赋宋苏 轼越王之孙,有贤公子,宅于不土之里,而咏无言之诗。以告东坡居士曰:“吾心皎然,如秋阳之明;吾气肃然,如秋阳之清;吾好善而欲成之,如秋阳之坚百谷;吾恶恶而欲刑之,如秋阳之陨群木。夫是以乐而赋之,子以为何如?”居士笑曰:“公子何自知秋阳哉?生于华屋之下,而长游于朝廷之上,出拥大盖,入侍帏幄,暑至于温,寒至于凉而已矣。何自知秋阳哉!若予者,乃真知之。方夏潦之淫也,云烝雨泄,雷电发越,江湖为一,后土冒没,舟行城郭,鱼龙入室。菌衣生于用器,蛙蚓行于几席。夜违湿而五迁,昼燎衣而三易,是犹未足病也。耕于三吴,有田一廛。禾已实而生耳,稻方秀而泥蟠。沟塍交通,墙壁颓穿。面垢落曁之涂,目泣湿薪之烟。釜甑其空,四邻悄然。鹳鹤鸣于户庭,妇宵兴而永叹。计有食其几何,矧无衣于穷年。忽釜星之杂出,又灯花之双悬。清风西来,鼓钟其镗。奴婢喜而告余,此雨止之祥也。蚤作而占之,则长庚澹澹其不芒矣。浴于旸谷,升于扶桑。曾未转盼,而倒景飞于屋梁矣。方是时也,如醉而醒,如喑而鸣。如痿而起行,如还故乡初见父兄。公子亦有此乐乎?”公子曰:“善哉!吾虽不身履,而可以意知也。”居士曰:“日行于天,南北异宜。赫然而炎非其虐,穆然而温非其慈。且今之温者昔人炎者也云何以夏为盾而以冬为衰乎吾侪小人轻愠易喜彼冬夏之畏爱乃群狙之三四。自今知之,可以无惑。居不墐户,出不仰笠,暑不言病,以无忘秋阳之德。”公子拊掌,一笑而作。注无言:内容空洞。生:发芽。矧:也。旸谷:传说中指日出的地方,亦作“汤谷”。 倒景:这里指彩虹。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宅于不土之里宅:住宅B若予者 若:像C方夏潦之淫也 淫:过度D蚤作而占之 蚤:通“早”,早晨解析:选A“宅”应为名词活用为动词,意为“建造住宅”。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且今之温者/昔人炎者也/云何以夏为盾/而以冬为衰乎吾侪/小人轻愠易喜/彼冬夏之畏爱/乃群狙之三四B且今之温者/昔人炎者也/云何以夏为盾而以冬为衰乎/吾侪小人/轻愠易喜/彼冬夏之畏爱/乃群狙之三四C且今之温者昔人炎者也/云何以夏为盾/而以冬为衰乎吾侪/小人轻愠易喜/彼冬夏之畏爱乃群狙之三四D且今之温者昔人炎者也/云何以夏为盾而以冬为衰乎/吾侪小人轻愠易喜/彼冬夏之畏爱/乃群狙之三四解析:选B注意“者”“乎”“乃”的停顿。6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贵族公子要写一篇歌颂秋阳的赋,苏轼听了他的构思后哈哈大笑,认为他出生在富贵之家,出入朝廷,养尊处优,缺乏真实感受,矫情为文,写不出好的作品。B本文以秋阳为题,却花很大篇幅叙述阴雨带给人的苦楚:小船行走城郭,鱼龙游入房屋,霉菌长满用具,等等。抑扬结合,主旨是为了表达对贫困百姓生活的关注之情。C夏日阴雨连绵,洪水泛滥,人们在连日的阴雨中困难生活,以及天晴之后人们的欣喜,缘于苏轼的亲身经历,亦是他贬居生活的缩影。D文章模仿汉赋对话形式,表现了不同境遇的人对于秋阳的不同感触,行文流畅,不可遏制,文采出众。解析:选B“主旨是为了表达对贫困百姓生活的关注之情”,与文意不符,本文强调的创作要缘于真实感受,不能矫情为文,关注百姓不是主要目的。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夜违湿而五迁,昼燎衣而三易,是犹未足病也。(5分)译文:_(2)善哉!吾虽不身履,而可以意知也。(5分)译文:_参考答案:(1)由于老是漏雨,晚上睡觉一夜得换五个地方,白天要换烤三次衣服,这些都还可以不那么介意。(2)明白。我虽然没有亲自经历过,但可以通过想象得知。参考译文:越王的孙子里有一个很贤达的公子,成长在十指不沾泥的华屋高堂,所以他作的诗也没有什么内容,心里感觉很不爽,就对东坡说:“我心像秋天的太阳一样明亮,我的气像秋天的太阳一样清明;我喜欢善行而且希望完成(嘉奖)善行,就像太阳喜欢让万物生长成熟一样;我讨厌恶行而且希望惩罚恶行,就像秋天的太阳让树木枯萎一样。我把这种情怀写成词赋然后配上曲子,你觉得怎么样呢?”东坡笑了:“公子从哪儿了解的秋阳?生在漂亮的大房子里,长大了又在朝廷上呼风唤雨,出去有人给你撑着老大的华盖,回去有人侍候你睡觉。你在热天感受的,只是微热,冬天感受到的,只是微冷,哪儿知道什么秋阳。像我这样的,才是真的知道秋阳。夏天的太阳,受制于乌云和雷雨,暴风雨中电闪雷鸣,水涨,江和湖都分不清了,大地被淹,城边都可以划船了,屋子里时不时还有鱼虾蹦了进来。屋里的东西都长了霉,床上有青蛙和蚯蚓等各种小生命。在家乡自家那一点田上种点谷子,谷子成熟而且发了芽,稻子已经抽穗倒伏在泥水中,田野里沟坎交错,家里的墙都快倒了。满面尘灰泥垢,柴很湿,烟都把我呛哭了。家里的盆盆罐罐都是空的,周围也没有什么邻居。平时只有鹳鹤这种野鸟在我家院子里叫两声,我家女人一天到晚都叹气。没什么吃的,也没有什么穿的,终于,饭锅下出现了火花,油灯点亮,一点好兆头出现了,从西边吹来了风,到处锣鼓喧天,奴婢高兴地告诉我,这是雨停了后的祥瑞。早生占了一卦,说黑夜就要过去了,太阳就要出来了。还没来得及期盼,而一道彩虹横挂于屋顶之上。这时我在半醉半醒之间,轻轻低唱,好像在故乡突然看见了父亲和哥哥。公子明白这种快乐吗?”公子说:“明白,我虽然没有亲身经历过,但可以通过想象得知。”东坡说:“太阳在天上运行,所以南北天气各有不同。很热不是因为太阳要虐待我们,很温暖不是因为太阳疼爱我们。今天的温暖,是因为过去曾经炎热。难道要以夏天为兴盛,以冬天为衰退吗?我的同事都是小人,易喜易怒,像喜怕冬夏一样,不过是几个宵小的猴子罢了。我现在了解了,心中没有什么不明白的。在家里不需要为盖房子发愁,出去不必戴斗笠,夏天也不怕生病,这样才记得秋阳的慈悲啊。”公子拍手大笑,然后把这些写了下来。二、名篇名句默写(8分)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总结自己此次游赏的经验说“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去的人很少,没有志向的人是难以看到神奇的景观的。(2)在兰亭集序中,王羲之用“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两句否定了生死等同的虚妄之说,这是作者超越了人生无常之痛的理性思考。(3)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4)论语中强调让别人成为自己修身养性的镜子,学习好的,摒弃不好的句子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三、语言文字运用(24分)9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今天下午,蔡振华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的出台是中国足球的福音,中国足球工作者要有_的勇气,转思路,换脑筋。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主题展览今天开幕,展览内容主要揭露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进行的_的屠杀、迫害和摧残,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累累罪行。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谈及他与台北故宫冯明珠院长再次见面的情形,说:“我们很快就进入实质性的交流,少了一些寒暄,多了一些_。”A破釜沉舟惨无人道心照不宣B孤注一掷 惨无人道 心领神会C破釜沉舟 惨绝人寰 心领神会D孤注一掷 惨绝人寰 心照不宣解析:选A“破釜沉舟”“孤注一掷”均有最后一搏力图胜利之意。前者含褒义,指富有勇气,不留退路,决心与敌一决胜负;后者含贬义,指竭尽本钱赌一把。“惨无人道”“惨绝人寰”均有悲惨之意,但前者形容某人或某些人行径卑劣,不讲人道;后者形容某件事特别悲惨,其悲惨程度人间少有。“心照不宣”“心领神会”均有心里领会,不必体现于语言之意,但前者一般指双方或多方,而后者一般指一方。1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2015年,一项利用人体上皮细胞成功制造某种干细胞的重大科研成果将他第一次推到了公众视野之中。在此之前,他并不被为人所熟知。B根据2015年相关调查显示,俄罗斯互联网用户超过德国和英国,达7 000万,成为欧洲第一大互联网国家。C作为科技含量最高的环节,后期制作成为许多电影大片制作中的重头戏,能否“点石成金”常常是该电影赢得票房的关键。D从技术层面来说,国内手机漫游费成本已几乎为零,并不需要更多投入,继续收取漫游费,其合理性在今天需要打上问号。解析:选DA项,“被”与“为所”语义重复,应把“被”去掉。B项,应把“根据”去掉。C项,一面与两面不搭配,应在“赢得”前加“能否”。11请从下面一段文字中找出五个关键词。(6分)【央广网北京10月4日消息】美国卫生官员9月30日称,美国出现了首例在本土诊断出感染“埃博拉病毒”的患者。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证实了这一消息,未透露更多细节。德州一家医院称,患者已被严格隔离。此前,美国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单元质量检测(三) 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螺丝刀)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