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 徽旅游文化概论 2012中文 安徽旅游资源丰富,黄山、西递和宏村古民居群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拥有黄山、九华山、天柱山、琅琊山、齐云山、采石矶、巢湖、花山谜窟、太极洞和花亭湖等10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拥有歙县、寿县、亳州、安庆和绩溪5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9个国家级森林公园,56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国家AAAA级景区:相山风景区、滁州琅琊山风景区、金寨红军广场、花亭湖风景区、狼巷迷谷风景区、滁州凤阳小岗村、阜阳生态园、迪沟风景区、齐云山风景区、徽州古城、棠樾牌坊群、万佛湖风景区、万佛山风景区、巢湖、太平湖、马鞍山采
2、石矶风景区、天井湖风景区、亳州花戏楼景区、亳州博物馆、亳州古井酒文化博物馆、八公山风景区、五千年文博园、花山迷窟、太极洞风景区、杏花村风景区、包公园、龙子湖风景区、黄湖秋风、东至九天仙寓风景名胜区、升金湖、南溪古寨、皇藏峪 国家AAAAA级景区:黄山风景区、九华山风景区、天柱山风景区、绩溪龙川、西递宏村、天堂寨风景区、颍上八里河风景区。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九华山,位于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境内,西北接安庆市天柱山风景区,南接黄山风景区,是安徽省三大名山之一(黄山、九华山、天柱山),是上古学仙修道圣地之一。黄金旅游区的北部主入口、主景区。九华山风景区面积120平方公里,保
3、护范围174平方公里。是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著名的游览避暑胜地,现为国家5A级旅游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现与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是“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的大愿地藏王菩萨道场,被誉为国际性佛教道场。九华山古称陵阳山、九子山,因有九峰形似莲花,因此而得名。于唐天宝年间(742(壬午年)756)改名九华山。共有99座山峰,以天台、十王、莲华、天柱等9峰最雄伟。最高峰十王峰,海拔1342米,其次为七贤峰(1337米)、天台峰(1306米。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峰有三十余座。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南朝时,以此山奇
4、秀,高出云表,峰峦异南朝时,以此山奇秀,高出云表,峰峦异状,其数有九,故号九子山。唐天宝年间诗仙状,其数有九,故号九子山。唐天宝年间诗仙李白曾数游九华山,睹此山秀异,九峰如莲花,李白曾数游九华山,睹此山秀异,九峰如莲花,触景生情,在与友人唱和的改九子山为九华触景生情,在与友人唱和的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并序中曰:山联句并序中曰:“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华”,因此,因此“九子山九子山”改为改为“九华山九华山”。李白吟九华山诗云:李白吟九华山诗云:“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我欲一挥手,谁人可相从?君为东道主,于此水,秀出九芙蓉
5、我欲一挥手,谁人可相从?君为东道主,于此卧云松。卧云松。”其中其中“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诗句成为描绘九华诗句成为描绘九华山秀美景色的千古绝唱。唐代刘禹锡观山时赞叹:山秀美景色的千古绝唱。唐代刘禹锡观山时赞叹:“奇峰一见惊奇峰一见惊魂魄魂魄”,“自是造化一尤物自是造化一尤物”。“江边一幅王维画,石上千年李江边一幅王维画,石上千年李白诗白诗”。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望九华李白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我欲一挥手,谁人可相从?君为东道主,于此卧云松。我欲一挥手,谁人可相从?君为东道主,于此卧云松。一生痴
6、绝处,无梦到徽州。天天河河挂挂绿绿水水,秀秀出出九九芙芙蓉蓉。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去天台寺进香的线路上必经一处神奇的自然景观,石观音,惟妙惟肖,建有一寺,名曰观音峰寺,据说求签相当灵验。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天台寺又名“地藏寺”、“地藏禅寺”,位于安徽省青阳县九华山的天台峰顶,海拔1306米,为九华山位置最高的寺院。因天台是佛教徒朝拜地藏圣迹必到之处地,所以往往将天台称为九华山主峰,有到九华“不上天台,等于白来”之说。宋代高僧宗杲游九华山题天台高处诗云:“踏遍天台不作声,清钟一杵万山鸣。”说明宋代已有寺宇。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天台寺由三
7、组民居式殿堂组成。横卧岭凹间,东面以峰脊(青龙背)为屏障,南以玉屏台作为墙身,西面天台寺和北面以突兀的巨岩为连接点,在凹陷地上筑高八米的石台基,构成平整的平面。殿宇的底部架空,下置蓄水井,整个建筑借高耸的悬崖峭壁隐蔽,既防风寒,又十分坚固。山门在大殿山墙南面,是一直径3.4米的卷拱下洞。进深4.2米,进寺门,过弥勒像后,一目了然,三进殿堂通连,宽敞、明亮、整齐。大殿(亦为万佛楼)宽10米,深13米,各种木质佛雕像悬满梁间,被香火熏得以铁铸一般。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九华山大愿文化园是九华山打造世界一流旅游胜地和国际重要佛
8、教道场的标志性工程99米地藏王菩萨露天大铜像。分为地藏菩萨铜像、内外明堂广场、佛文化展示中心、佛学院、普济院、小西天景区等部分。地藏王菩萨“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故称为地藏。地藏王菩萨以“众生渡尽,方證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为誓愿,故称大愿菩萨。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地藏圣像突出了五个世界之最:一是地藏圣像为世界最高;二是采用世界最大汉白玉莲花;三是选用世界室外最大琉璃墙;四是佛光池为世界最大,直径为99米,深度只有20厘米,池底全部铺以金色马赛克的佛光池堪称世界第一;五是种植名贵树种堪称世界最多,大愿文化园采用香樟、实生银杏、桂花、墨西哥落羽桑、红果冬青、朴树、广玉兰
9、苦槠、天竺桂、红花木莲、竹柏、罗汉松、金丝垂柳等300余种名贵树木。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世界最大的世界最大的260260平方米的巨型琉璃壁画,展示净土世平方米的巨型琉璃壁画,展示净土世界十六观修炼法门。界十六观修炼法门。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清朝康熙皇帝御笔书于清朝康熙皇帝御笔书于1705年年清朝乾隆皇帝御笔清朝乾隆皇帝御笔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莲花佛国铜质地形图莲花佛国铜质地形图 九华山各景点整体布局模型九华山各景点整体布局模型月身菩萨的涂金真身照片月身菩萨的涂金真身照片一生痴绝处,无梦
10、到徽州。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自大花台景区下来后,绕道小花台景区,途径一处天然佛脸,慈眉善目,俯视苍生。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自从唐代开元年间,金地藏开辟九华佛教道场,被尊为地藏菩萨应化,九华山遂成为地藏道场以来,在这一百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有据可查的肉身菩萨就达14尊。其中“文革”焚毁5尊。现在能看到的还有5尊,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佛教认为,佛菩萨或
11、高僧大德圆寂后,可得舍利。玄应音义载:“舍利有全身、碎身之别”。全身舍利即是指高僧圆寂后,其身体经久不烂,常保原形而栩栩如生者。碎身舍利指高僧大德荼毗后之遗骨。我们所说的肉身菩萨,就是佛教所说的全身舍利。金梵明经载:“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戒定慧之所熏修,就是佛教对肉身不烂的解释。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由于他们严谨的修持,使他们的心体广大,内心清净。心无污染,行为自然高尚,他们的身体机能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潜能显现,灵异显现,有的能示现神通。这种身心的变化,是无比复杂而神奇的,戒定慧之所熏修,是佛教对肉身菩萨现象的基本解释。严谨的修持,是肉身不烂的主要原因。肉身菩萨在
12、圆寂前嘱咐保留遗体,完全是慈悲度生的愿心。八万四千法门度八万四千种众生,这些肉身菩萨在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共愿之中,又发下别愿,留此肉身,以身弘法,以身说教,以身度尘,这是接引众生的一种方便。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坐缸只是形成真身的外部条件,其内因取决于他们生前的修行道行。长年食素不沾荤腥,注重修炼持久坐禅,必然气脉贯通,筋骨干连,加上坐化前知其大限来临,一般都是十天半月食不沾、水不进,使腹肠空空,体内脂肪和水分极少,这为死后蜕变为肉身奠定了基础。但即便如此,能成为不腐之身的也是寥寥可数。只有极少的僧尼一直保存着肉身,这样在3年后开缸,就是“肉身菩萨”了。形成肉身后,首先是妆漆,3年后再妆上
13、金粉,这样就基本上可以把尸体与外界隔离开。凡九华山的和尚圆寂,都要将遗体保存一段时期(最短的七天,最长的三年),看能否成为真身。其装殓方式也很特别,和尚圆寂后,将其遗体擦洗干净,盘成跏趺式装殓于特制的陶缸中,在遗体的周围塞满木炭,直至颈项,头脑部位放置石灰包,再合上缸盖涂以黄泥密封,置阴凉通风处存放。密封的陶缸隔绝空气,木炭汲取遗体内的水份使之脱水干瘪。一旦遗体腐烂散发异味,就将陶缸底部的发火孔掏开,引燃木炭火化。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无暇禅师又名海玉和尚,是九华山最著名的“肉身菩萨”之一,现供奉在九华山百岁宫。他历游五台、峨眉等山,于明朝万历年间来九华山东崖峰结茅,耗用28年时间,以指血调
14、研银珠濡笔,写成大方广佛华严经一部,共八十一卷。天启三年寿终124岁。众徒将其形骸置于缸中,天启四年(1624)钦差王大人来九华山摘星亭敬香,夜见置缸处屡放光霞,异香不散,视为神奇,三年启缸,颜面如生明思宗朱由检尊无暇禅师为“应身菩萨”。有“退火传说”等奇闻。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宽德广结善缘,经常倾其所有,不遗余力地救助周围生活困难的乡亲。庵边的乡民唐柏权就不断收到他赠送的衣物、钱财、粮油。乡邻手头拮据,开口借钱,他只要口袋里有,悉数拿出,从不要借据,不要人归还。他常对乡邻说:“我在家时就信佛吃斋,能修成正果。我圆寂归西,不要火化,坐缸就行了。”1999年农历四月下旬,他忽然不思饮食,仅喝
15、几口葛粉糊,但仍坚持诵经不歇。农历四月二十日夜圆寂。遂其愿,坐缸封存。其缸半埋于地下,上搭简易雨棚,挡风遮雨。2002年农历十一月十七日开缸,老和尚只是比生前瘦了许多。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仁义师太,俗名姜素敏,东北沈阳人,出嫁吉林通化,1911年生,无生育子女,婚后不久,丈夫病世,婆家对其冷淡,1940年秋在山西五台山显通寺落发为尼,法号仁义,出家后勤修佛法,且研究医理,1942年考取沈阳医专,学习中医,解放后,由于 宗教政策的原因,被遣返原籍,1950年,赴抗美援朝战场,随军当卫生员,1953年回国,于吉林通化206医院工作,1976年回吉林通化自办诊所,1982年宗教政策落实后,她于此年再度上五台山。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1983年朝礼九华山,决定在此常住,先后住过甘露寺,菩提阁等寺,后重修通慧禅林,她常外出弘法行医,修建寺院,广结善缘,她针灸技术娴熟,医治了很多的病人,1995年农历10月7日仁义师太圆寂,享年85岁,1999年1月2日开缸,见其肉身不腐,黑白相间的头发长出寸余,牙齿完好,皮肤毛孔晴晰有弹性,装缸时穿的衣服紧贴身上,女性特征消失。当初入缸时平放在腿上十指相向的手印已有变化,右手稍有提高,且拇指与食指相抵,作捻针状。她开创了比丘尼修成肉身不腐的先河,现供奉于九华山通慧禅林内。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