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4202T392024FDIS城市桥梁与隧道运行监测技术规范(1).docx

    • 资源ID:425280       资源大小:519.78KB        全文页数:3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4202T392024FDIS城市桥梁与隧道运行监测技术规范(1).docx

    1、ICS 93.080.01CCS P 51DB4202市 地 方 标 准DB 4202/T 392024城市桥梁与隧道运行监测技术规范2024-09TO 实施2 0 2 4- 0 9 - 3 0 发布黄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目 次前言I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监测内容24.1 一般规定24.2 桥梁监测24.3 隧道监测75监测点布设75.1 一般规定85.2 桥梁监测点布设85.3 隧道监测点布设85.4 监测点布设示意图 86 监测方法86.1 一般规定86.2 设备选型96.3 数据采集97监测系统97.1 一般规定97.2 系统设计107.3 系统功能107.4

    2、系统实施107.5 系统验收117.6 系统运维 M118数据管理118.1 数据编码118.2 数据处理118.3 数据存储128.4 数据交互与共享129监测应用129.1 监测数据分析129.2 阈值与预警1210检查与维护1310.1 检查1310.2 维护1311 应急管理13附录A(资料性)监测点布设示意图 14附录B (资料性)监测设备选型19参考文献25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本文件由黄石市市政公用局提出。本文件由黄石市城市管理执法委员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黄石市市政公用局、湖北省标准化与质量研究院、

    3、黄石市信息与标准化所、中铁 大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北邮电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武汉 众智鸿图科技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周泽良、蔡国鹏、孟凯、李涛、黄国平、胡泉、余涛、张琪、李姬晴、杨剑、 杨琪、张云辉、毛羿飞、何祖发、张朦朦、许天会、蔡素军、石先智、曹智强、周扬、韩崔燕、罗乐。本文件实施应用中的疑问,可咨询黄石市城市管理执法委员会,联系电话:0714-6212869,邮箱: 1132685225。对本文件的有关修改意见建议请反馈至黄石市市政公用局,联系电话:0714-657 0882,邮箱:1455225036。城市桥梁与隧道运行监测技术规范1范围本文

    4、件规定了城市桥梁和隧道运行监测的术语和定义、监测内容、监测点布设、监测方法、监测系 统、数据管理、监测应用、检查与维护以及应急管理的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在役及新建城市桥梁和隧道运行监测管理。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GB/T 2223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 25058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GB/T 25070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GB/T 28448信息安全技术

    5、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GB/T 32630非结构化数据管理系统技术要求GB/T 37025信息安全技术物联网数据传输安全技术要求GB/T 38637.2物联网感知控制设备接入第2部分:数据管理要求GB 50982建筑与桥梁结构监测技术规范CJJ 11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 99城市桥梁养护技术标准JT/T 132公路数据库编目编码规则JT/T 1037-2022公路桥梁结构监测技术规范DB42/T 1951桥梁结构健康信息化监测技术规范DB42/T 1952城市隧道监控系统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城市桥梁urban bridge城市范围内连接或跨越城市道路,架设

    6、在水上或陆上供车辆、行人通行的桥梁以及高架道路。3.2城市隧道urban tunnel城市范围内连接或者穿越城市,修建在地下或山下供车辆、行人通行的隧道。3.3监测 monitoring通过安装监测设备,实时采集荷载与环境、结构响应信息并进行分析、处理的行为。3.4结构响应 structural response由作用引起桥梁或隧道构件、部件、结构的静力或动力响应。3.5mm control value基于对桥隧安全健康状态的实时监测和分析,通过设定安全阈值。3.6超限阈值 alarming threshold对荷载与环境、结构响应、结构变化、关键结构件可能出现的各种级别的异常或风险,各监测点

    7、数 据特征指标所设定的临界状态警戒值。3.7超限报警 over-limit alakming监测数据的特征指标达到或超过超限阈值时,系统自动发出响应的警报4监测内容4.1 一般规定4.1.1 监测内容的确定座根据桥梁与隧道的技术状况、养护管理状况以及监测管理目标确定监测内容。4.1.2 监测内容座包括荷载与环境、结构整体响应与结构局部响应,并分为应选检测项、宜选监测项 和可选监测项。4.1.3 桥梁与隧道监测应根据不同分类、结构形式选择合适的监测项目。其中特大乔、大桥、中桥、 小桥分类应符合CJ的规定。4.1.4 结构形式相同上在同一区域内距离较近桥梁与隧道可共用部分环境监则点。4.1.5 航

    8、道等级为 工 纵V级的通航孔桥以及易受船舶撞击的非通航孔桥宜进行船舶撞击监测。4.1.6 监测内容宜兼顾JIG 5120中规定的桥梁永久观测点的相关要求。4.2 桥梁监测4.2.1 梁桥梁桥的监测内容应符合表的规定,可根据特定需求调整监测内容。表1梁桥监测内容监测项目监测内容监测需求特大桥、大桥中桥小桥荷载与环境车辆荷载所有车道车重00风速、风向桥面风速、风向0结构温度混凝土或钢结构件温度桥面铺装层温度0视频所有车道车流量、超限车型识别所有车道的车辆空间分布视频图像桥面通行状况实时监控温度、湿度桥址区环境温度、湿度0表1(续)监测项目监测内容监测需求特大桥、大桥中桥小桥荷载与环境温度、湿度桥梁

    9、内部温度、湿度结冰桥面结冰水位、流速桥墩周围水位及水流速度0撞击桥墩加速度视频图像0结构整体响应振动主梁竖向振动加速度主梁横向振动加速度主梁纵向振动加速度桥墩顶部纵向及横向振动加速度位移主梁竖向位移00支座位移梁端纵向位移高墩墩顶位移0结构局部响应应变主梁关键截面应变0裂缝结构裂缝预应力体外预应力螺栓状态高强螺栓紧固力、螺栓滑脱支座反力主梁支座反力0注:为应选监测项,。为宜选监测项,为可选监测项,一为不涉及。仅适用于桥下有道路通行、通航要求的桥。4. 2.2拱桥拱桥的监测内容应符合表2的规定,可根据特定需求调整监测内容。表2拱桥监测内容监测项目监测内容监测需求上承式中承式下承式荷载与环境车辆荷

    10、载所有车道车重0风速、风向桥面风速、风向0拱顶风速、风向0结构温度混凝土或钢结构件温度桥面铺装层温度0视频所有车道车流量、超限车型识别0所有车道的车辆空间分布视频图像0桥面通行状况实时监控温度、湿度桥址区环境温度、湿度表2(续)监测项目监测内容监测需求上承式中承式下承式荷载与环境温度、湿度桥梁结构、主要构建温度、湿度结冰桥面结冰吊杆结冰000撞击桥墩加速度000视频图像000结构整体响应振动主梁竖向振动加速度主梁横向振动加速度0主梁纵向振动加速度Q主拱振动加速度位移C主梁竖向位移主梁横向位移000支座位移梁端纵向位移拱顶位移000拱脚位移结构局部响应主梁关键截面应变主拱关键截面应变0P0裂缝混

    11、凝土或钢结构裂缝索力吊杆(索)力断丝吊杆或系杆断丝000支座反力主拱支座反力注:为应选监测项,为宜选监测项为可选监测项仅适用于桥下有道路铁路通行、通航要求的桥4. 2.3斜拉桥斜拉桥的监测内容应符合表?的规定,可根据特定需求调整监测内容。表3斜拉桥监测内容监测项目监测内容监测需求荷载与环境车辆荷载所有车道车重0风速、风向桥面风速、风向塔顶风速、风向结构温度混凝土或钢结构件温度桥面铺装层温度视频所有车道车流量、超限车型识别所有车道的车辆空间分布视频图像桥面通行状况实时监控表3(续)监测项目监测内容监测需求荷载与环境温度、湿度桥址区环境温度、湿度主梁内温度、湿度索塔锚固区温度、湿度结冰桥面结冰斜拉

    12、索结冰撞击桥墩加速度视频图像0结构整体响应振动主梁竖向振动加速度主梁横向振动加速度主梁纵向振动加速度塔顶水平双向向振动加速度0拉索振动加速度位移主梁竖向位移支座位移0梁端纵向位移塔顶位移转角梁端转角结构局部响应应变主梁关键截面应变索塔关键截面应变裂缝结构裂缝腐蚀墩身、承台混凝土状态预应力体外预应力索力斜拉索索力支座反力支座反力0断丝斜拉索断丝注:为应选监测项,。为宜选监测项,为可选监测项。:仅适用于桥下有道路铁路通行、通航要求的桥。4. 2.4悬索桥悬索桥的监测内容应符合表4的规定,可根据特定需求调整监测内容。表4悬索桥监测内容监测项目监测内容监测需求荷载与环境车辆荷载所有车道车重0风速、风向

    13、桥面风速、风向塔顶风速、风向风压主梁风压表4(续)监测项目监测内容监测需求荷载与环境结构m度混凝土或钢结构件温度桥面铺装层温度0视频所有车道车流量、超限车型识别所有车道的车辆空间分布视频图像桥面通行状况实时监控m度、湿度桥址区环境温度、湿度0主缆内温度、湿度0鞍罩内温度、湿度索塔内温度、湿度0锚室内温度、湿度主梁内混度、湿度结水主缆结冰撞击桥墩加速度Q视频图像0结构整体响应I主梁竖向振动力周主梁横向振动加速度主梁纵向振动加速度塔顶水平双向向振动加速度吊索振动加速度)主梁竖向位移支座位移梁端纵向位移0塔顶偏位主缆偏位0结构局部响应应变主梁关键截面应变索塔关键截面应变0裂缝结构裂缝腐蚀墩身、承台混

    14、凝土状态索力吊索索力锚跨索股力支座反力支座反力0断丝吊索、主缆断丝0螺栓状态高强螺栓紧固力、螺栓滑脱0索夹滑移索夹滑移0注:为应选监测项,。为宜选监测项,为可选监测项。:仅适用于地锚式悬索桥。:仅适用于封闭箱梁。:仅适用于桥下有道路铁路通行、通航要求的桥。4. 2.5人行天桥人行天桥的监测内容应符合表5的规定,可根据特定需求调整监测内容。表 5人行天桥监测内容监测项目监测内容监测需求荷载与环境视频通行状况实时监控结冰桥面及人行梯、坡道结冰风速、风向桥面风速、风向0结构整体响应振动主梁竖向振动加速度桥墩顶部纵向及横向振动加速度0结构局部响应裂缝结构裂缝基础沉降桥桩基础沉降结构变形梁结构变形0注:

    15、为应选监测项C为宜选监测项为可选监测项。4.3隧道监测4.3.1隧道监则内容应根据隧道规模及结构形式按表6的规定。表6一隧道监测内容监测项目监测内容监测类别荷载与环温度、湿度陡道区环境温度、湿度0隧道主体结构温度、湿度视频隧道内车流实时情况空气质量隧道内空气质量监则0照度随道内照度0结构整体响应移竖向位移水乎应移净空收敛净空收敛(地表沉降隧道出入口沉降接缝变形结构变形缝处变形0结构局部响应结构内力隧道拱顶、拱脚结构内力0结构裂缝混凝土构件裂缝渗漏水接缝、隧道底渗漏情况0积水隧道内水位0水压力孔隙水压力注:为应选监测项,。为宜选监测项,为可选监测项。适用于下穿式隧道。5监测点布设5.1 一般规定

    16、5.1.1 监测点布设位置和数量应根据监测对象的类型和特征、监测点风险等级及监测方法的要求等综 合确定,并应能反映监测指标变化规律和分析监测对象安全运行状态的要求。监测点布设位置应结合实 际情况和风险变化进行调整。5.1.2 监测点布设应明确传感器类型、数量、安装位置和方向,宜可更换。对不可更换的检测点,宜 做冗余布设。对关键部件或构件监测内容,宣布设校核测点。5.1.3 监测系统硬件设施的建设应不影响桥梁正常维护、耐久性。硬件设施的建设应稳定可靠,不得 影响桥梁与隧道运行安全。5.2 桥梁监测点布设5.2.1 桥梁的荷载与环境、结构整体响应与结构局部响应监测点布设应符合JT/T 1037、D

    17、B42/T 1951 的规定。5.2.2 桥梁监测点宜结合CJJ 99中规定的点位统筹综合布设。5.3 隧道监测点布设隧道监测点布设应结合隧道施工方法、结构特点、地质条件等因素,满足隧道正常运行和结构安全 要求下,宜按下列要求布设:a)隧道内温湿度、空气质量、风速、风向、照度监测应布设在隧道中部位置布设1个,在联络通 道和区间隧道衔接处各布设1个;b)视频检测点应在隧道出入口各布设1个,满足对所有行车道监测。宜按DB42/T 1952的规定 布设监控系统;c)位移监测点每Iom50m布设1个,竖向位移和水平位移监测断面宜保持一致;d)净空收敛监测断面每IOm50m布设1个,每个断面应布设水平和

    18、竖向两条测线,宜与监测断 面一致;e)地表沉降应在隧道进出口各布设1个监测点,对于建设施工阶段发生较大扰动(如沉降)的区 域应适当增加监测点布设数量;f)接缝变形监测断面在施工影响范围内的结构变形缝处布设,并在变形缝两侧各布设以组1个 监测点;g)结构内力监测点宜在拱顶位置每10 m50m布设1个;h)结构裂缝宜与净空收敛监测点布设保持一致;i)渗漏水应在衬砌接缝和连接通道处各布设1个;j)积水监测应在下穿式隧道的出入口、低洼段、排水设施分别布设;k)水压力监测官在拱顶、拱腰、边墙等关键位置布设监测点,并根据土层和隧道结构,分层布设 监测点。5.4 监测点布设示意图梁桥、拱桥、斜拉桥、悬索桥和

    19、隧道监测点布设示意图见附录A。6监测方法6.1 一般规定6.1.1 监测方法应包括感知方法和数据采集方法,应与环境、作用、结构响应和结构变化检测内容匹 配。6. 1.2传感器和数据采集设备选型应满足监测量程、精度、分辨率、灵敏度、稳定性、环境适应性要 求。1.1.3 监测数据采样应满足采样定理,符合监测数据分析和应用要求。1.1.4 桥梁与隧道的监测通过自动化监测系统实现,宜按GB 50982、JT/T 1037规定的方法进行监测。6.2 设备选型城市桥梁与隧道运行监测设备技术要求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设备使用寿命至少5年以上。6.3 数据采集6. 3.1根据监测方法、传感器数量和分布确定数据采

    20、集方法,包括数据采集硬件、软件以及数据采集制 式,保障获得高精度、高质量双据,并满足下列要求:a)监测测点相距较选且较分散时,宜选用分布式数据采集硬件;b)监测测点相距较近且较集中时,宜选用集中式数据采集硬件:c)数据采集硬件、软件应与传感器技术参数匹配。7. 3.2荷载与环境和结构响应监测数据应同步采集,符合下列规定:a)动态监测变量的数据采集时钟同步误差小于0. 1ns;b)静态监测变量的数据采集时钟同步误差小于1ms。633 数据采集来样频率应符合7T 1037的相关规定。6. 3.4数据采集方式应根据监测内容数据分析以及系统数据采集需求确定,并符合下列规定:a)温度、温度,结冰等环境监

    21、测内容,风速、风向、风压等作用监测内容,位移、裂缝、转角、应 变索力、支座反力、振动等结构响应监测内容,视频图像应采用实时连卖采集;b)车辆布载船怕撞击等作用监测内容,断丝等结构变化监测内容宜采用触发采集。车辆荷载数据 采集应具备在桥梁现场自动采集记录、存储功能,并与高清摄像机配套安装,同步采集;c)沉降、腐幽体外预应力、螺栓状态、索夹滑移等结构变化监测内容宜定期连续采集或定时采 集;d)数据采集方我根据监测应用需求可自行设定定时采集和触发来集相结合的混合方式。监测内 容没有超过阀值时采用定时采样,超过阈值采用触发采集模式。6.5.5 数据采集应来取抗十扰措施(以提高信噪比。6.5.6 数据传

    22、输方式应依据位置环境、测点量、传感器及采集设备类型选择,优先用有线,无线在有 线传输路径长或无条件时考愿C钢结构桥、雷电频发区,不选用无线。有线宜选高带宽、远传输、可靠、 抗干扰强的光纤,宜采用基于TCPXlP协议的光纤专两。无线传输要满足监测的带宽、距离、延时要求。 数据传输设施应选抗干扰强、稳定高效的工业级产品,保证长期高效稳定运行。7监测系统7.1 一般规定7.1.1 监测系统建设应按照规定的程序申请和审批。7.1.2 监测系统宜由感知层、基础设施层、数据资源层、支撑平台层、应用层构成。a)感知层,分布在城市各区域的监测数据的采集终端;b)基础设施层,包含电子政务云及运行监测中心两部分;

    23、c)数据资源层,包括数据汇聚、数据治理到数据存储,包含新建感知设备及已建设系统数据的接 入与治理;d)支撑平台层,包括数据调度平台、物联综合接入平台、基础支撑平台、视频共享平台、三维地 理信息平台、动态称重管理平台及大数据应用;e)应用层,基于城市运行管理服务要求,在数据资源层基础上部署开发各行业管理单元的应用功 能。7. 1.3桥梁与隧道监测系统的设计、实施、验收、运维应符合JT/T 1037、DB42/T 1951的相关规定。7. 1.4城市桥梁与隧道运行监测系统应按照统一的数据标准与接口,实现与省部级平台的信息共享与 业务协同。1.1.5 城市桥梁与隧道运行监测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宜定级为二

    24、级或二级以上。1.1.6 监测系统的网络安全宜按照GB/T 22239、GB/T 25070 GB/T 25058的规定建立信息安全保护。1.1.7 城市桥梁与隧道运行监测系统建成后,应根据GB/T 28448的规定进行等级测评。7.2 系统设计系统设计应结合桥梁与隧道的结构计算、风险评估进行,包括下列内容:a)系统总体设计方案;b)系统各模块的业务流程、功能要求、详细设计方案;c)监测内容、监测点布设、监测方法、设备选型及安装方案;d)数据采集、传输、处理方案;e)供配电、通讯、防护方案;f)系统维护、扩容升级建议。7.3 系统功能运行监测系统应至少包括下列功能:a)应具备荷载与环境、结构整

    25、体响应与结构局部响应的实时监测功能;b)应具备连续采集、定时采集和触发采集功能;c)应支持自启动和远程控制;d)应具备故障自动恢复功能;e)监测结果报表自动生成功能;f)自检与自诊断功能;g)网络安全防护功能;h)断电保护功能。7. 4系统实施7.4.1 系统实施应根据系统设计进行设备采购与验收、系统开发与测试、联调联试。7.4.2 传感器、数据采集与传输设备等硬件设备安装调试应符合设计规定,安装后进行校验。7.4.3 系统供电优先采用市电供电,太阳能或不低于30minUPS备用,保证供电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7.4.4 系统软件开发应采用主流技术和框架,保证各模块之间功能独立,耦合性低。7.

    26、4.5 系统软件内部不应内置与业务功能无关的后门程序、加密模块。7.4.6 系统软件应由具备资质的软件测评机构进行软件测评。7.4.7 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及软件部署完成后,应验证是否与设计要求一致。7.5 系统验收7.5.1 监测系统交付前应进行不少于3个月的试运行,试运行期内应开展系统使用培训、功能完善、 设备校核、阈值设定等工作。7.5.2 监测系统验收应包括硬件设备、系统软件及相关资料验收,符合下列要求:a)硬件设备验收应检查设备规格配套材料是否齐全,功能是否正常,安装是否可靠;b)软件验收应检查系统功能是否完整,是否与设计要求一致;c)资料验收应包含合同资料、过程资料、技术资料等。7.

    27、6 系统运维7.6.1 系统运维应包括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的日常检查、定期(专项)维护和应急维护。7.6.2 桥梁与隧道运行监测应贸穿桥隧结构运行周期,在正常维护和更换条件下,监测系统硬件、系 统软件的更换与升级应保障监测数据的衔接与分析的连续性。1.1.1 6.3日常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a)日常检查应结合桥梁与隧道的日常巡查工作开展;b)硬件设施和系统软件应至少每月进行检查;c)日常检查主要检查硬件设施及软件系统的运行情况,工作状态,功能是否正常及稳固性进行检 查。7.6.4 定期(卡项)准护应符合下列规定:a)硬件设施和系统软件宜至少每半年进行检查;b)对台凤、冰东等恶劣天气应在发生前进行专

    28、项维护;c)对维护发现的问题应在24h内响应。7.6.5 应急维护应符合下列规定:a)应急维护四容应包括设备故障、软件崩溃、功能异常、数据异常等;b)发现软件功能故障时,应24h确认并快速处置;c)应急维户时硬件维护人员和软件维护人员应联合处置,并做好相关维护记录。8数据管理8.1 数据编码8.1.1 监测数据应进行编码管理并确定编码规则。数据编码应符合JT/T 132的规定。8.1.2 监测数据宜包括桥梁与隧道的基础信息和监测信息数据。8.1.3 监测数据应包含测点编号、数据采集时间及数值、数据状态等信息。8.1.4 视频信息数据应以视频媒体文件形式压缩存储。8.1.5 文本以文档格式分类分

    29、级存储。8.2 数据处理8. 2.1数据采集设备的数据预处理能力应与传感器的性能相匹配,应剔除错误数据并将原始数据换算 成反映荷载与环境、结构响应的特征数据,并宜符合GB/T 38637. 2的相关规定。9. 2.2传感器感知的信号应进行预处理,监测数据信号选择对应的算法,宜采用阈值法、平均值法。10. .3 提取数据应全面,具备代表性。对图像、音频、视频及文本非结构数据的抽取应符合GB/T 32630 的规定。8.3 数据存储8.3.1 监测系统数据存储采用租赁政务云的方式,分为分布式存储和集中存储,对于非结构化时序数 据(物联监测数据)采用分布式存储方式储存在大数据调度平台服务器上,使之更

    30、好的契合大数据的调 用、分析;对于结构性关系型数据、文件数据、图片、视频等数据进行集中存储、调用。8.3.2 数据库应存储监测系统所监测内容的原始数据。应采用封装签名、测试字验证、引用约束等方 式保证数据存储完整性,并提供非完整数据的解决措施。8.3.3 对监测系统采集的各类数据应根据其重要程度、使用频率和数据量大小进行分级分类存储管理, 存储方式宜分为在线存储和离线存储。8.3.4 实时监测数据存储时间宜大于5年,处理后的数据存储时间宜大于20年。8.3.5 非结构化视频数据存储宜大于90d,特殊事件视频数据应转移备份并永久保存。8.3.6 监测系统宜采用容灾备份机制,可具备各类数据压缩存储

    31、和异地备份功能。8.3.7 可考虑租用云服务商提供的云存储方式,云存储方案应综合考虑网络带宽、数据安全、存储容 量等要求,确保满足应用要求。8.4 数据交互与共享8.4.1 监测系统应具备与外部系统进行数据交互与共享功能,数据传输协议符合JT/T 1037的相关规定。8.4.2 数据传输完整性宜符合GB/T 37025的相关规定。8.4.3 数据交互方式可采用数据交换接口、中间存储介质或数据库同步等方式。8.4.4 数据交互应采取权限验证和安全管理措施,通过互联网传输的应进行加密和身份验证。8.4.5 监测系统与省、市平台数据交互与共享时,宜采用基于IP SeC协议或SSL协议建立VPN专用网

    32、 络连接,并需满足省部级平台对于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的基本要求。9监测应用9.1监测数据分析9. 1. 1应分析荷载、环境、结构响应监测数据,并结合桥梁与隧道的检查的数据。9.1.2 监测数据分析应识别、剔除错误数据,数据分析方法宜采用统计分析、趋势分析、比对分析、 Al辅助等方法。9.1.3 宜根据监测内容的特征特性,确定监测数据分析样本的时长。9. 1.4宜分析不同类型、相同类型监测内容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包括荷载与环境、结构响应之间的相 关性,不同构件、测点的荷载与环境、结构响应之间的相关性等,进行相关性分析的测点可根据力学分 析选择。9. 1.5监测数据分析应定期形成分析报告,宜采用月报、季

    33、报、年报和专项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但不 限于下列内容:a)数据分析结果;b)超过限值数量、比例、位置及时间。9.1.6 荷载与环境、结构整体响应、结构局部响应数据分析应符合JT/T 1037的相关规定。9.2阈值与预警9.2.1 应根据监测内容分类分级设置超限阈值报警,级别应根据监测技术要求、现场可能发生安全事 故的紧急程度及危害程度由小到大分为三级,可分别用黄色、橙色、红色表示,红色为最高级别。9.2.2 超限阈值应根据监测内容历史统计值、仿真计算值、设计值综合设定。9.2.3 桥梁超限阈值报警设置应符合JT/T 1037的规定,隧道超限阈值设置应符合表7的规定。表7隧道超限报警阈值设定预警等

    34、级预警颜色超限阈值I级黄色控制值的50%口级橙色控制值的80%In级红色控制值100%9.2.4 超限阈值应根据桥梁与隧道的健康状况和技术状况及时进行调整。9. 2.5超限报警信息应通过系纶提醒 短信、电话、邮件等快捷方式报送到建设及运营管理单位,并 在规定的工作日内报送纸质硕警通知单。10检查与维护10.1检查10. 1. 1应对感知设备、系统软件、数据设备进行定期检查。10.1.2检查羽 取 内和仪器设备相结合的方法,对功能、响应、稳定性等进行验证。10.2维护10. 2.1应根据检查结果制定维护计划,维护计划应明确不同情况的响应处置时间。10. 2.2特殊情况维护应提前对监测系统运行状况

    35、监测设备运行状况进行安全养护与巡查。11应急管理11.1 桥梁在受到涡振、强风、悬索桥悬索、斜拉桥拉索异常振动,撞击,隧道受撞击,以及地震等特 殊情况时,应进行特殊事件数据分析辅助应急管理措施决策,并评估健康状况。11.2 根据涡振、强风、北震超载寺殊事件监测数据。对照阈值报警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封闭通行、 健康评估、分析出具事件结果报告等。11.3 悬索桥吊索、斜拉桥斜拉索、拱桥吊杆(索)等索构件振动加速度达到JT/T 1037规定的超限二 级,应提醒检查减振设施有效性并进行数据分析数据分析内容宜包括:索构件异常振动前、异常振动 全过程、异常振动后数据分析结果11.4 车辆荷载达到JT/T

    36、1037规定的超限二级时,应捷醒进行桥梁结构检查。利用监测数据进行桥梁 结构健康度评估。宜采用可靠的修正有限元模型,验算超载车辆荷载作用下的主梁竖向位移、支座反力、 构件内力和应力,并通过与实测监测数据对比,进行桥梁结构健康度评估。A. 1桥梁监测点布设示意图桥梁监测点布设示意图见图A.l图A.4。附录A(资料性)监测点布设示意图4、9、12、13、14、16、181、2、3、5、6、7、11、15、17、21、23、2412、13、14、16、182、6、11、15、17、24_158、9、10、19、20、228、9、10、19、20、222、 6、 11、 15、 17环境温湿度:结构温

    37、度:11一主梁位移;16一支座反力;2主梁内温湿度;1一桥面铺装温度;12一支座位移;17-一主梁振动;3-一桥面结冰;8-撞击;13-梁端纵向位移;18-一墩项振动;4-一车辆荷载;9一视频图像;14-墩顶位移;19-一基础冲刷;5一桥面风速风向;10-一地震动;15一主梁应变;20-一桥墩沉降;标引序号说明:图A.1梁桥监测点布设示意图21关键截面裂缝;22腐蚀;2 体外预应力;24螺栓状态。144、 9、 13I:-拱顶振动;1图A.2 13梁端纵向位移;14拱顶位移;15-梁应变; 反力;一 冲刷;/20一拱脚吵,端裂缝;:a a腐蚀/25 1一吊杆力;26=吊杆振动;27一主拱应变;

    38、风速风向。23吊枉蜥丝;标引序号说明:1环境温湿度;2拄梁内温湿度;3=面结冰;4 车辆荷载;5 桥面风速风向;6 7桥面崩装?8一船舶超市;9=视频图像; Iw-地震动;11翦立移: 12-一支座位移;9、14、18、27、329、14、18.27、321、2、3、5、6、7、9、11、15、17、20、21、2、Ih 12、13、16、28标引序号说明:环境温湿度:船舶撞击:15梁应变;22腐蚀;2 _索塔关键截面应变2主梁内温湿度;9视频图像;16支座反力;2斜拉索断丝;30斜拉索索力;桥面结冰:10_地震动;17主梁振动;2螺栓状态;31一斜拉索振动;4车辆荷载;11主梁位移;18_塔

    39、顶振动;2_降雨量;32_塔顶风速风向;桥面风速风向:12支座位移;19基础冲刷;26_索塔锚固区温湿度;33_斜拉索结冰。结构温度:13梁端纵向位移;20_预应力;27_塔顶倾角;桥面铺装温度:14塔顶偏位;21关键截面裂缝;28_梁端转角;图A. 3斜拉桥监测点布设示意图16标引序号说明:1235一环境温湿度; 一主梁内温湿度; 桥面结冰;车辆荷载: 风向;地震动;-主身位移;12支座立移;13-梁端纵向位移,14塔顶偏位;23移;关键截面裂缝,腐蚀;32-内扁位;风压;吊索索力吊索报动;37 _38394041塔关键藏面应变; 一梁端转角;锚室内温湿度; T跨索股力; 一主缆结冰。6 结

    40、构温度;7 桥面铺装温度;船舶撞击:见频图像:1516_17_18主梁应变;支座反为:主梁振动; 一主域动;2三二主缆断丝:25螺栓状态;26索夹移,27一吊索断丝:33-诺顶倾角;2 一鞍罩内温湿度;35索堵内温湿度;20塔顶风速风向;图A. 4悬索桥监测点布设示意图18附录B(资料性)监测设备选型B.1传感器设备性能要求表B.1动态称重仪性能指标项目技术要求称重范围QT/轴速度范围km/h180 km/h称重精度10% (车速20 kmh=-180 km/h), 95%以上可信度可分类车型交通部颁布的标准车型流量检测精度9E州可采集车辆信息单 距和瞬,轴数,册重总镭 间,车流量,车间距,行,等效单轴负载,轴间 方向,跨道行驶车辆车距,总轴距,车速,车间 道代码,车辆分类,时间I表B. 2温度传感器性能指标顶目技术参数测量萍用-30 +85精度+ 0.5 表B.3温湿度传感器性能指标项目技水要求空气相对湿度测量测量范围0


    注意事项

    本文(DB4202T392024FDIS城市桥梁与隧道运行监测技术规范(1).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