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 020. 20CCS B05B6521吐 鲁 番 市 地 方 标 准DB 6521/T 0972024花生性状调查记载规范Specification of i nvest i gat i on and record of peanut characters2024 -07-04 发布2024 -08-04 实施吐鲁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本文件按照GB/T 1. 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和 DB65/T2035. 2-2003标准体系工作导则第2部分农业标准体系框架与要求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吐鲁番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提出。本文件由吐鲁番市农业农村
2、局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吐鲁番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山东省花生研究所、托克逊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高昌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宣仓、吴正锋、于天一、赛得尔丁 帕尔丁、孙棋棋、马海云、吴月、阿斯 亚乃吉木丁、王海宾、玉山玉拉音、李德辉、努斯热提库吐丁、西仁古力买买提本文件实施应用中的疑问,请咨询吐鲁番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对本文件准的修改意见建议,请反馈至吐鲁番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吐鲁番市高昌区艾丁湖路与楼 兰路交叉处市级机关综合办公楼4号楼4楼)吐鲁番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吐鲁番市高昌区艾丁湖路与楼兰路交叉处市级机关综合办公楼4号楼4 楼),联系电话:0995-8522276,邮编:8
3、38000o花生性状调查记载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花生栽培过程中生育期划分规范、形态指标、经济性状、品质特性和抗性特性描述规 范。本文件适用于吐鲁番春播花生和夏播花生田间持续调查过程中花生性状描述的记载规范。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GB T 1532 花生GB 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NY/T 855花生产地环境技术条件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 1旗瓣花生蝶形花冠五瓣
4、中最大的一瓣。3. 2荚果由单心皮发育形成的果实,为豆科植物所特有的果实。3. 3种子花生的胚株经受精后发育而成的颗粒状物,适宜条件下能发育成新的植株。4田间种植本文件所指花生是符合GB T 1532描述的花生,花生种植环境要符合NY/T 855,水质符合GB 5084 要求,田间用药符合GB 8321要求。5生育期划分记载规范生育期调查记载标准播种期播种当天的日期。记载为YYYY/MM/DD,其中YYYY为年份,MM为月份, DD为日,下同。苗期50 %种子出苗到50 %植株第一朵花开放。开花下针期50 %植株开始开花到50%植株出现鸡头状幼果。结荚期50 %植株出现鸡头状幼果到50 %植株
5、出现饱果。饱果成熟期50 %植株出现饱果到70 %以上荚果饱满成熟。收获期实际收获的日期。6形态指标记载规范6. 1 叶6. 1.1 叶片颜色主茎上从上到下数第三片全展开叶的顶端小叶颜色。分为:1黄绿;2淡绿;3绿;4深绿;5暗 绿。6. 1.2叶片长主茎上从上向下数第三片全展开叶的顶端叶片最长处的长度。单位为cm,精确到0.1 cmo6. 1.3 叶片宽主茎上从上向下数第三片全展开叶的顶端叶片最宽处的宽度。单位为cm,精确到0.1 cmo6.1.4单株总复叶数单株完全展开的复叶片数,生育后期有3片小叶者为1片复叶。6. 1.5 叶柄长主茎上从上向下数第三片全展开叶的叶柄在主茎上的着生处与基部
6、叶着生处之间的长度。单位为 cm,精确到0. 1 cmo6. 2 茎和枝6. 2. 1 主茎高主茎第一对侧枝分生处到顶叶节间的长度。单位为cm,精确到0.1 cmo6. 2. 2 主茎粗主茎第一对侧枝与第二对侧枝之间的节间中部的茎直径,单位为mm,精确到0.1 mm。分为五级:直 径:3. 9 mm以下为纤细,4. 0 mm4. 9 mm为中粗,5. 0 mm5. 9 mm为较粗,7. 0 mm7. 9 mm为粗,8. 0 mm 以上为极粗。第一对侧枝中最长的一条侧枝的长度,即由与主茎连接处到侧枝顶叶节之间的长度。单位为cm,精 确到0. 1 cmo6.2.4 有效枝长第一对侧枝上最远结实(饱
7、果、枇果)处与主茎连接处的距离。单位为C1,精确到0.1 cmo6.2.5 分枝数全株5 CnI长度以上的分枝(不包括主茎)的总和,单位为个。6.3花6. 3. 1 花序开花期调查叶腋内花的着生数确定花序形式。每个叶掖内只着生1朵花的为简单花序:每个叶掖内 着生2朵及2朵以上花的为复合花序。6. 3. 2 花色根据花冠的颜色分为橘黄、黄、浅黄三种。6. 3. 3花的大小选取有代表性的花测量旗瓣宽度,根据旗瓣宽度分小、中、大三级。15. 9 m以下为小、16. 0 IiInr 20. 9 mm为中、21 mm以上为大。6.4根6. 4. 1根长花生植株主根与主茎连接处至根尖端之间的长度。单位为c
8、m,精确到0.01 cmo7. 4. 2主根粗测花生植株主根与主茎连接处的主根最宽粗度。单位为mm,精确到0.01 mmo8. 4. 3根瘤数调查花生根系上的根瘤个数。单位为个。6.5 果6.5. 1荚果长收获晒干后,取10个典型成熟饱果为调查对象,用游标卡尺测量最长处的长度,取平均值。单位为 mm精确到0. 01 mmo6.5.2荚果宽收获晒干后,取10个典型成熟饱果为调查对象,用游标卡尺测量最宽处的宽度,取平均值。单位为 mm精确到0. 01 mmo6. 5. 3种子长收获晒干后,取10个典型成熟饱果果嘴部位的种子为调查对象,用游标卡尺测量最长处的长度,取 平均值。单位为mm精确到0. 0
9、1 mmo6. 5. 4 种子宽收获晒干后,取10个典型成熟饱果果嘴部位的种子为为调查对象,用游标卡尺测量最宽处的宽度, 取平均值。单位为mm精确到0. 01 mmo7经济性状记载规范6.1 单株结果数全株有经济价值的荚果(包括枇果和饱果,幼果除外)的总和。6.2 枇果数荚壳外皮纤维化而发黄,壳内海绵体呈白色,籽仁未充实的荚果数。6.3 饱果数果壳硬化发青,壳内壁出现裂纹并呈青褐色,籽仁已充实饱满的荚果数。7. 4双仁果率双仁荚果(包括枇果和饱果)占单株结果数的百分数。7.1 幼果数子房已膨大,尚无经济价值的小果数。7.2 单株生产力选有代表性的植株,将其荚果充分晒干后称重,求荚果平均重量。7
10、 7百果重取饱满的典型干荚果100个称重,重复两次,重复间差异不得大于5 %。7.8 百仁重取饱满的典型干籽仁100个称重,重复两次,重复间差异不得大于5 %。7.9 公斤果数随机取干荚果1 kg,计算荚果数,重复两次,重复间差异不得大于5 %。7. 10 出仁率随机取500 g干荚果,剥壳后称籽仁重量。计算公式:出仁率()二籽仁重/荚果重XlOO %o7. 11饱果率果壳全部硬化的荚果占单株总荚果数的百分数。采用五点取样法,分别选取花生田间五个6.67而区间,全部挖出花生称量鲜重,并计算出平均鲜重, 然后求取其667球鲜重,最后计算出产量。计算公式:每667以产量二每667球荚果鲜重(kg
11、 *1-含 水量*-10 % o8品质特性记载规范8. 1荚果大小整齐度收获后随机取50个100个荚果,观察荚果大小差异。典型荚果大小一致性三90 %为非常整齐、70 % (含)90 %为整齐、50 % (含)70 %为基本整齐、小于50 %为不整齐。8.2荚果形状整齐度收获后随机取50个100个荚果,观察荚果形状差异。典型荚果形状一致性三90 %为非常整齐、70% (含)90 %为整齐、50 % (含)70 %为基本整齐、小于50 %为不整齐。8. 3种子大小整齐度随机取50个100个荚果,剥壳观察果嘴部位的种子大小差异。典型种子大小一致性三90 %为非常 整齐、70 % (含)90 %为
12、整齐、50 % (含)70 %为基本整齐、小于50 %为不整齐。8.4种子形状整齐度随机取50个100个荚果,剥壳观察果嘴部位的种子形状差异。典型种子形状一致性三90 %为非常 整齐、70 % (含)90 %为整齐、50 % (含)70 %为基本整齐、小于50 %为不整齐。9抗性特性记载规范9.1 种子休眠性根据收获时种子有无发芽的情况分为强(发芽数(2 %)、中(2 %5 %)、弱(5 %)三级。9.2 抗旱性齐苗后第11 d开始进行人工干旱处理,处理结束后调查成活株数(没有萎蕉的植株),计算成活株 率。处理结束后正常灌水,于恢复灌水后第7 d调查植株的恢复生长情况。分为:高耐(成活株率达三85 %,恢复灌水后第7 d全部植株恢复正常生长)中耐(成活株率达70 %85 %,恢复灌水后第7 d, 95 %以上植株恢复正常生长)敏感(成活株率达50 %70 %,恢复灌水后第7 d ,80 %以上植株恢复正常生长)高感(成活株率50 %,恢复灌水后第7 d, 70 %以上植株恢复正常生长)9.3 3叶斑病抗性收获前IOd左右调查植株中上部叶片,根据病斑多少确定发病程度(分五级),再根据发病程度计算 感病指数,按感病指数分为免疫(无病害症状)、高抗(抗性率80 %以上)、中抗(抗性率65 %80 %)、 中感(抗性率40 %65 %)、高感(抗性率40 %以下)五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