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4秋期国开电大形势与政策大作业大作业说明1 .学生答题完毕后,可点击保存草稿。在提交前可反复修改 并保存。考生一旦提交后,不能再进行修改。注意:只可提交1 次!2 .考生请在答题框内录入试题答案,不能复制黏贴,不能以 附件形式提交试卷。3 .答题要做到论述严谨、语句通顺,最重要的是能够理论联 系实际、理论联系材料,进行深入分析,字数不少于IOOo字。注意:作答截止时间为2024年12月29日,但对于拟参加 2025年1月毕业生审核的学生,学生作答和教师评阅均须在2024 年11月30日前完成,答卷评阅截止时间为2025年1月12日。大作业: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有哪些鲜明特质?建设中华民族 现
2、代文明的路径是什么?参考答案1: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在全球化背景下,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与 现代社会发展的独特文明形态。它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历 史文化底蕴,也展现了其与时俱进的精神面貌。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鲜明特质(一)文化自信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核心特质之一便是文化自信。这种自信 不仅源自于对中国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的自豪感,更在于对当代 中国文化创造能力与未来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念。在当今世界多元 文化共存的大背景下,中国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全世界的 目光,成为国际文化交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和谐共生“和而不同”是中华文化传统智慧的体现,也是中华民族现 代文明追求的目标之一。在人与自然的
3、关系处理上,强调生态平 衡与环境保护;在社会关系层面,则注重和谐社会的构建,力求 实现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之间的协调统一。(三)开放包容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展现出了前所 未有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无论是对于外来文化的接纳还是本国文 化的传播,都秉持着一种开放的心态。通过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 作,中华文化正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舞台。(四)科技进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至关 重要的作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及其应用推广, 将科技进步视为提升综合国力的关键因素。从人工智能到生物工 程,从量子计算到新能源技术,中国正在多个高科技
4、领域取得突 破性进展。(五)生态文明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了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实施绿色发展战略,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倡导低碳生活方式,中国正努力实现经济发 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六)人民幸福“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这是中国古代哲人的智慧结晶, 也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 在首位,关注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问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 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路径(一)传承与创新并重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推动文化创新,使传统 文化焕发新生机。通过举办各类文化节庆活动、建立非物质文化
5、 遗产保护机制等方式,让古老的文化遗产得以活化,并与当代生 活相融合。(二)加强文化交流积极开展国际文化交流项目,如孔子学院、“一带一路”沿 线国家文化互访等,促进中外文化的相互理解和借鉴。同时,鼓 励国内艺术家、学者走出去,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三)促进科技进步加大对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支持力度,营造良好的科研生 态环境。建立健全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吸引更多海外高层次人 才回国服务。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 力转化的步伐。(四)推进法治建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确保各项制度规范有效执行。 强化公民法治观念,提高全社会遵纪守法意识。深化司法体制改 革,保障司法
6、公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五)构建生态文明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行 为。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如退耕还林、湿地恢复等项目。倡 导绿色消费理念,鼓励节能减排行为,引导公众参与到生态文明 建设中来。(六)关注民生改善持续加大民生领域后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 现实的利益问题。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完善 医疗服务体系,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健全社会保障网络,织密织 牢民生保障网。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体 中国人民共同努力。只有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本土与世界相交 融,才能打造出既具有中国特色又符合时代潮流的现代文明形态。参考答
7、案2: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文明, 展现了全新的文明形态。这一文明不仅继承了中华民族辉煌灿烂 的古代文明和近代以来奋起抗争的精神,更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自我完善的过程中,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 鲜明特质,可以概括为创新性、活力性和包容性。创新性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首要特质。从历史的长河来看, 中华文明历来具有突出的创新性。无论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 争鸣,还是在隋唐时期的文化繁荣,都体现了中华民族不断创新 的精神。在现代,这种创新精神被进一步发扬光大,不仅体现在 科技领域的飞速发展,也体现在社会制度、文化观念等多个方面 的革新。特别是在新时代,我们党把马
8、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极大地促进了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活力性则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另一个重要特质。这种活力 来源于科学理论的贯注和科学技术的激发。改革开放以来,特别 是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科技实力正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 科技创新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这些科技成就不仅极大地推动了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为中华文明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的自我完善也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丰沛的活 力。随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 生态文明的不断提升
9、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替力 O包容性也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种包容 性体现在对国内外不同文化的吸收与融合上,也体现在对不同社 会阶层、不同利益群体的尊重与接纳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以开 放包容的态度,积极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不断丰 富和发展自身。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路径上,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 手。首先,教育优先是关键。通过投入更多资源发展教育,提高 教育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为现代文明 的建设提供有力支持。其次,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 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培育科技创新团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 业升级,可
10、以提升中华民族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此外,加强文化传承和创新同样重要。我们要传承中华民族 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民族自豪感和文 化自信心。同时,也要开放包容地吸收国际先进文化,进行文化 创新和交流。法治建设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加强法治宣传 教育,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建设公平、公正、透明、具 有权威性的法治体系,可以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保障。最后,我们还需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加强环境保护与可持 续发展。通过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推动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的发展,可以消除社会不平等现象。同 时,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环境监管,推动绿色发
11、展, 可以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综上所述,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 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牢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坚 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实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目标,全 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才能不断提高 国家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开创人类文明发展新境界。2024秋期国开电大形势与政策专题测验1-5参考答案专题1题目:L O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B.儒家思想C.革命文化D.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答案:A题目:2.文化自信的显著特点是O oA.实现文化传承B.坚守民族立场C.坚守中华文明立场D.人类共同价值答
12、案:C题目:3.文化自信是历史自信、文明自信生成的基础。A.正确B.错误答案:B题目:4.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是坚定文化自信的思想基础,也 是文化发展的重要条件。A.正确B.错误答案:A2题目:L推动社会进步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是O ,既是 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程度的集中体现,也是影响现代化进程的决定 性因素。A.上层建筑B.生产工具C.生产关系D.生产力答案:D题目:2.新质生产力相较于传统生产力的主要优势在于()。A.低成本高效率B.大量资源消耗C.技术创新和质量提升D.劳动力密集型生产答案:C题目:3.坚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让“低端产业”直接 退出。A.正确B.错误答案:B题目:4.虚拟经济
13、是实体经济发展的根基,实体经济是虚拟 经济的“助推器”。A.正确B.错误答案:B专题3题目:L O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 略性支撑。A.教育、科技、人才B.创新、教育、发展C.生态、教育、科技D.发展、创新、科技答案:A题目:2. O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 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A.新型生产关系B.科技创新C.全要素生产力提升D.技术革命性突破答案:B题目:3.新质生产力以经济效益的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是 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A.正确B.错误答案:B题目:4.关键核心技术缺乏,依然是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制约。A.正确B.错误答案:A
14、4题目:1.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的要求,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把推进O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以加快农业农村 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A.农民收入增加B.农民老有所养C.乡村全面振兴D.农作物产量提升答案:C题目:2.守住耕地这个命根子,坚守()亩耕地红线,压实 责任,实施终身追责制。A. 16 亿B. 18 亿C. 19 亿D. 20 亿答案:B题目:3.从长期来看,粮食供需形势总体上已由“总量平衡, 丰年有余”转变为供需将长期处于不平衡的态势。A.正确B.错误答案:B题目:4.我国农业用种安全有基本保障,粮食种子自主选育 的品种种植面积占到95%以上,做到了 “中国粮主要用中
15、国种”。A.正确B.错误答案:A专题5题目:L O包含着中华民族深邃的思想内容,是中华民族 集体实践的智慧成果,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B.中国精神C.革命精神D.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答案:D题目:2.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整体建构中既善于吸收、借鉴 古今中外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又善于识别、批判传统文化和外来 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坚持了 O的有机统一。A.民族性与世界性B.建设性与批判性C.继承性与超越性D.真理性与道义性答案:B题目:3.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基础上形 成的新的文明样态。A.正确B.错误答案:A题目:4.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形态的丰富源 泉,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发展的内生动力就在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 明的对接转化。A.正确B.错误答案:A